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為什麼現在的人很容易變得易怒和狂躁?

您是本帖的第 821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為什麼現在的人很容易變得易怒和狂躁?
omahhum999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大大善知識
文章:6629
積分:57229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0年2月21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omahhum999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為什麼現在的人很容易變得易怒和狂躁?

 

原創:上師嘎瑪仁波切

 

發菩提心:

    為了盡遍法界虛空一切六道如母有情眾生,早日脫離輪迴之苦,獲得圓滿無上正等覺佛陀的果位,今天我在此聞思嘎瑪仁波切開示。

 

    對於情緒的掌控,在當今社會的種種現象來看,真的顯得尤為重要。很多人會認為,當代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背後,怎麼會有層出不窮的怨氣或是戾氣的突顯,而且還會時不時出現,因情緒不受控的暴力事件頻出的現象發生呢?這多半是驗證了一句話「讓靈魂跟上腳步」的重要性。

 

    一個時代的進步,一定需要經濟的發展,也一定需要物質積澱的累積,這本身都不是問題。因為任何時代都有其必然性的不同與更替。時代如何在變,其實也是一種緣分的使然而已。但是不能把我們完全浮躁的內心和忙於追求物質的步伐,而疏忽了自省內心與安定內心的本身,歸咎於時代的飛速發展。

 

    心是我們自己的,情緒也是我們自己的。如果我們的心與情緒都是在自己無法掌控的範圍之外,那麼把一切的矛盾與紛擾推脫與外境,仔細想想,也是有些牽強。當我們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擾時,所有的喜怒哀樂,其實都是自己按動了情緒的開關而已。因為,如果我們不願意接受干擾的信息,那麼任憑外境「風吹雨打」,其實也是不能左右我們心緒的。

 

    為什麼現在的人很容易變得易怒和狂躁,歸根結底還是疏忽了心靈教育的培養。當今時代,眾生福報較為淺薄,就會體現在情緒越來越不受控,而且普遍喜歡追求名聞利養方面。這也是內心越來越缺失定力的外顯。在這些現象背後,不難看出,如果能通過佛法的教育,去淨化內心,且不說解脫的早晚,對於內心自我反省的培養和慈悲心的建立,我們就會多了很多安定自心和掌控情緒起落的渠道及方法。

 

    情緒的失控,是一件傷人傷己而且後患無窮的心與行的延續。現在的人,內心越來越缺少安全感,言行上也會表現得更為激烈和自私自利。這些現象背後,還是因為我們無法認識到自心的作用,及掌握化解我們自心煩惱和痛苦的方式方法。負面的情緒累積太多,又不知道如何去消化自己負面的情緒,僅靠向外釋放,勢必會造成負能量與負能量的相撞,就像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道理一樣。我們給予別人的言辭激烈,勢必還是會以同樣或加倍的力道返還到我們自身,這就是互相釋放負能量和相互釋放情緒,最後不但問題得不到解決,反而會讓情緒變得更為激憤的原因。

 

    人的內心和情緒,是雙向作用的,以為朝外釋放是緩解,其實向內的自我保護和封閉會更為嚴實。那麼是個人,無有例外的情緒保護機能都是這樣,如此,人與人之間的情緒相遇,怎麼會不產生兩敗俱傷的局面呢?所以,情緒的釋放也好,化解也好,靠硬碰硬,肯定是沒用的,而且只會有更大的反作用力。那麼內心的軟實力,也就是定力和包容以及煩惱轉化的必要性,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越是大環境看似浮躁的時代,人與人之間輸與贏的關鍵,真的不在世俗化物質評定的標準上,而是在情緒掌控與降伏內心的作用力上。一個人,無論擁有並獲取了多少世俗評定的成功標準,一旦缺失了內心自省和情緒掌控的能力,那麼或許最後就會無端給自己找到很多氣受,從而造成身心不平衡的結果。為什麼現在的腫瘤患者那麼多,除了醫學界定的標準以外,還是跟我們的情緒有直接關係。所以我們常說,能聽聞佛法真的需要大福報,因為現實受益的面前,佛法字字句句,能帶給我們太多養心、安心、並且掌控調試情緒的方式方法。一顆包容又具有彈性度的內心,在紛擾的世事面前,又怎麼會尋不到安得靜好的境遇呢?一切唯心造啊!

 

如果本文令您受益,請轉發分享,功德不可思議

 

圓滿迴向:

    我將現在、過去所做的功德,以及未來將要做的功德,猶如十方諸佛菩薩和所有傳承上師所做的功德迴向一般,我也盡數將功德迴向給六道一切如母有情眾生,願他們暫時得到人與天人的快樂和福報,種下善根,因緣福德具足,早日脫離輪迴之苦,得到佛的果位。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8/7/5 上午 05:34:55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468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