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一位年輕記者對希阿榮博上師的採訪

您是本帖的第 1073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一位年輕記者對希阿榮博上師的採訪
whataboutu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獨孤求敗
文章:2715
積分:2129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12月25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whataboutu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一位年輕記者對希阿榮博上師的採訪
一位年輕記者對上師的採訪


  上師:我從來沒有這樣接受過採訪。前幾年,在北京、上海很多人想跟我採訪一些關於佛教的簡單知識,以及佛教和現代人的生活怎麼結合等等內容。前幾年就有一些弟子和他們的朋友,類似你這樣的記者,想採訪我。但我確實不大習慣在鏡頭面前常常露面。
  然而,以前的理想和我現在的做法確實是完全相反的。我以前的理想是這輩子安安靜靜、老老實實,好好去修行,沒有想過和那麼多人接觸。可能現在這麼忙碌全部都是因緣所至吧。今天你這個採訪,我簡單回答一下。

  記者:頂禮大恩上師!弟子很榮幸能在今天代表年輕的師兄向您請教一些在平時生活和修學過程中遇到的煩惱和困惑,同時我們也很想了解,上師年輕時候的一些故事。我想我們的採訪先從“青春的煩惱開始”。上師,通過參加這麼多次放生,我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放生的人群當中,特別多年輕的面孔,這是我以前不曾想到的。在我的印象里或者說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修學佛法,老年人居多一些。那麼,為什麼現在年輕人學佛的越來越多了呢?可能在一般人的印象裡,青春和佛教稍微有一點兒衝突,那為什麼在放生的現場,會體現的這麼完美呢?您怎麼看待這個現象?
  

  上師:剛才你問的是,從放生的時候看,現在年輕人學佛的特別多,跟一般人的想像中不大一樣。一般人的想像可能老年人才學佛、信佛,因為他們需要一個精神依托,不明白為什麼現在那麼多年輕人學佛,你的疑問在這裡是不是?
  這個很簡單,弟子,確實很簡單。你的想法只是代表一小部分人的想法。為什麼呢?我跟你說,這個可以從時代不同和地方不同兩個方面來看。
  你去想一想看一看,歷史上有很多朝代很多人,不分男女不分年紀大小,他們都信佛,包括佛住世到現在,很多很多的時代,不分年紀大小、不分男女都信佛。
另一方面是地方不同的原因。我是在藏地長大的,藏族差不多全民都信佛。年紀大的甚至一百歲,小的差不多幾歲,就開始信佛、學佛、還有修行。包括泰國、不丹很多國家也是這樣的。佛教國家不用說了,有其他宗教信仰的國家,比方說西方很多國家,比如說美國、英國等等,也是不分男女、不分年紀大小,很多人都信佛。信佛的年輕人很多。所以說,你的想法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想法。
  至於你問為什麼現在我們這裡也有很多年輕人信佛,往這個方向學習,為什麼呢?
  以前很多種緣起,人們接觸不到佛法,而現在途徑比較多,比如說電腦。信息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一些年輕人就有了更多的機會接觸到佛法。
  年輕人在這個時代生活,工作壓力大。工作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安樂,可是不管工作也好,生活也好,卻無法真正解決他們最根本的痛苦。於是年輕人現在通過很多途徑,比方說通訊、網絡等,接觸到一些佛法,之後他們可能就找到了心靈的歸宿,今生解脫的方法,他們找到心靈歸宿以後便朝著這條路繼續走。以前可能沒有機會,他們接觸不到佛法而已。

  記者:您剛才說了年輕人壓力大,而且佛法現在傳播的方式特別多,比如說電腦。

  上師:對,現在能接觸佛法的機會比以前多,你看有通訊、網絡等等很多途徑。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壓力大,所以一定要找一個歸宿和精神寄託。而現在能找到它們的途徑很多。

  記者:我作為一個年輕人的代表,有切身的感受,確實是這樣。

  上師:是啊,你看以前很多人根本接觸不到佛法,而一旦接觸以後他可能會開始思考,然後找這方面的內容學習。因為這個原因,現在年輕人學佛的現象漸漸多起來。我感覺是這個樣子。

  記者:剛才您說了年輕人有很大的壓力,也可能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煩惱。您年輕的時候有過什麼煩惱沒有呢?

  上師:對啊,我也有煩惱。我也是一個普通的凡夫。我年輕的時候最主要的煩惱是這樣子,我是一個非常喜歡自由自在的人,但是媽媽管得比較嚴。我最大的煩惱是媽媽管得太嚴了,希望媽媽不要管得那麼嚴。我在自己還是個小孩的時候確實是這樣想的。然後稍微長大了些,自己在學習、修行的過程中,會有一些佛法知識沒有學到。努力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會有這樣的煩惱。

  記者:那我這樣聽來,在上師的生活當中,除了小時候媽媽管著,然後就是修學佛法,好像跟普通人的觀念不一樣。那您十七八歲的時候,您的煩惱是什麼?

  上師:你看我差不多十七的時候就到遠處求學去了。我那時的生活還是很苦的,但是生活上我並沒有什麼太大的煩惱。十八歲的時候我去藏文大學做旁聽,我學習的時候,住的帳篷是布帳篷,特別破,我也沒有因為這個有煩惱,確實沒有。那時候,吃的東西也沒有,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可能會幫著同學挑挑水啊、砍砍柴火啊,幫他們燒燒火啊,中午飯就跟他一起吃了,吃飽了就學習去了。差不多下午到了,我再看哪個需要幫忙,然後再去幫幫忙,然後晚上吃的東西就搞定了。如果說很大的煩惱,我確實沒有。沒有很大的煩惱。那時候最關鍵是在我的學習上,我想學習好一點兒啊,就這樣子。

  記者:那我們也不難理解,上師您就是為佛法而生,所以才有了我們現在這麼多弟子。但是作為凡夫呢,我們也很想知道,現在上師的法相也很莊嚴,十七八歲的時候一定長的很帥,是不是啊?

  上師:我沒覺得(笑),我沒有......對,前幾天,我找到一張我十八歲時候的相片,我沒有覺得,從來沒想過我很帥。



  記者:那其他的人呢?那時候有沒有人喜歡您?

  上師:確實沒有。我成長在一個很單純的圈子裡,我也很單純地長大了。13歲我就進入寺廟了,天天跟僧團在一起,後來又去了扎闊地區學習,18歲的時候我進入藏文大學,藏文大學里大多是男生。21歲我到學院來了。到了學院以後天天都學習,她們沒有機會喜歡我,我也沒有機會找到她們。(笑)

  記者:剛才您說的只是您的想法,那麼在弘法利生的過程當中,就是上師您可能會“不動己心”,如何做到“不動她心”呢?

  上師:動心的事,根源不能往外找。動不動心,在內,往內找,不能往外找。內,比方說貪、嗔、痴這些煩惱的根是執著、我執,這個煩惱往內能解決的話,外面就搞定了(指不會有煩惱了)。寂天菩薩有一個比喻,所有的大地上鋪上地毯是不可能的事,穿上一雙鞋,就如同所有的大地上鋪上地毯一樣。一樣的道理,沒有辦法往外面找。煩惱的根是執著,自己能放下執著,所有的煩惱就能解決。一般來說是這樣子(笑)。
  
  
  

  記者:在師父的生活中,好像就只有弘法利生這麼一件事,您不覺得單調嗎?

  上師:這個是因為眾生的因緣不一樣。比方說,我和其他人的因緣,和你們的因緣,完全不一樣。各有各的因緣。從佛法角度來說是因果。你們有可能上半生是這樣子,下半生就不一定。因緣很難說的,因緣的事只有佛才能說清楚。

  記者:也就是說您沒辦法選擇?

  上師:不是。你也應該遇到過這種情況,比方說你想找一個這樣的男朋友,但你可能找到的是另外一個人。同樣,你喜歡的是這個東西,過幾天得到的是另外一個東西。這個跟因緣有很大的關係。

  記者:剛才,最初的時候您也講了說,可能現在的這種弘法利生的環境是您沒有想到的,您以前就只想自己安安靜靜的修法,那和現在的道路也是兩條道路。

  上師:這個是啊,很難,隨心所願確實特別難。不是我一個人有這樣的經歷,你們從小到現在也應該經歷過很多類似的事情。你不一定從一生下來就想做現在這個工作,後來因緣聚合,你才做這個工作。這個很難說了。
  我確實以前想過很多次放下,世俗的事不用說了,我是指放下學習等等,想上山去閉關。這個我以前提過很多次了,在我的傳記裡面,我的開示裡面都提到過很多次。包括我以前想在自己35歲左右的時候,就獨自修行去了,當時心裡這樣子想。現在還是常常心裡會打架:以後還要繼續這樣子忙碌嗎?還是需要去閉關呢?我還是心裡常常這樣子打架。
  有些時候沒辦法,想是這樣子想,很難實現。有些想法,可能能實現。有些想法,可能很難實現。很多的因緣讓最初的想法很難實現。這個是因緣。

  記者:那您現在覺得累嗎?可能相比自己修行,您現在所做的弘法利生事業,是要和每一個人打交道的。

  上師:一般來說,真正修行比較高之後才能去弘法利生,我沒到這個程度,所以在調教弟子的過程中也是修行。佛法裡面講真正自己修成了出來弘法利生就更好了。

  記者:您說的修成是指的?

  上師:修成就是成就了。

  記者:您是說您現在還沒有成就嗎?

  上師:對,沒有(笑)。有些人在弘法利生的過程中也可以修,比方說修出離心、菩提心、信心。
  很多人認為修行就是天上掉下來一個東西,這個不是。修行,簡單的話特別簡單,比方說平常修出離心、菩提心、信心,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慢慢觀一些空性等等。在弘法利生的過程中修行不用說了,你看世俗的,比方說在工作的過程中,做家務的過程中,包括上網、掃地等等過程中,也可以修。這個是沒有什麼衝突的。我以前想用一生去修行、閉關,雖然心裡這樣子想,但因為很多因緣,還是沒有實現。

  記者:那也就是說,在您看來,自己閉關修行和現在所做的弘法利生事業不是衝突的,我能不能這樣理解?也就是說,您現在所做的這個事情和閉關修行是一樣的,只是形式不同。

  上師:一般來說是的,對我來說應該不一定。我還是一個凡夫,在這樣弘法利生的過程中,有些時候可能還有煩惱。

  記者:您是凡夫嗎?

  上師:(笑)是是是,這個我承認,承認過很多次了,我開示裡面也承認過很多次了。

  記者:我發現有一些師兄他們可能在皈依之前,連皈依是什麼都不知道,可是他們仍然選擇皈依,您覺得這個好嗎?

  上師:這個很難說,慢慢的他們以後可能會好,百分之百都會好卻不一定。
  你看很多人是這樣子的,有些現像你知道的,比方說,先信佛的目的是家庭和睦、求財、求官,這些人原本信佛的目的可能是特別狹隘,然後慢慢接觸到佛法,進一步了解佛法以後,他們慢慢會認識更廣一點。
  修持佛法不是為了一個自私、一個升官發財的目的,而是離苦得樂,脫離痛苦。佛法是講來世,來世也得到安樂的方法。
  有些人以前對佛法僧三寶不了解,但是見到三寶所依,看見上師,會很歡喜。有歡喜心也是信心。信心有三種:清淨信、意樂信、勝解信。歡喜心是很好的一件事,以這個緣起,皈依了以後,他會種下解脫的種子,然後慢慢發芽。一般來說,佛法是一步一步修持的,一般從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開始,然後從皈依做起。應該是好事。

  記者:對於您的弟子,您是希望他之前就 ​​接觸過佛法,懂得一些佛法,還是就像剛才我描述的這種狀態,之前連皈依是什麼都不知道?

  上師:兩個都挺好的。

  記者:哪一個會更適合修法呢?

  上師:這個很難說了,人的根器不一樣。剛剛接觸佛法的人,有可能他更厲害。比方說,修行很長時間,修行十幾二十年,和今天剛剛皈依的人比起來,他們倆個,也許剛剛皈依的人更厲害,這個是有可能的。

  記者:您說的厲害是指的什麼?

  上師:修行啊,修行的進步啊。幾十年學佛拖拖拉拉,剛剛皈依的人他很認真修持起來的話,有可能他修行的進步快。這個很難說了。看根器,學佛的根器。根器不一樣。

  記者:根器怎麼理解?

  上師:從世俗角度講,比方說,從小讀書的時候,有些人一下子全部懂了,有些人特別特別難,學十幾二十年什麼都不懂。佛法裡面的道理跟這個差不多是一樣的。有些人有信心,有出離心,有菩提心,一接觸佛法全懂。有些是慢慢一步一步的在進步,有些時候又退,又增加,又退又增加。人的根器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房間裡有五個人,五個人的根器不一樣。

  記者:那您怎麼判斷一個人根器是不是好呢?

  上師:看修行,看信心,信心是很重要的。

  記者:我以前遇到這樣的現象,大家一起參加學習小組,當然這個問題可能是年輕人多一些,在學習過程中,也會有彼此產生了愛慕之心,然後他們可能會成為男女朋友,那您覺得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還要祝福他們嗎?學佛不是為了解脫嗎?

  上師:這個是他們兩個人的因緣。學佛的路上有可能碰到成為男女朋友的因緣,有些人會在工作過程中碰到,現在也有通過網絡成為男女朋友的,有很多的途徑。從佛法角度來說是因緣,他們兩個的因緣。

  記者:但是因緣也分善緣和惡緣啊?那這種因緣是屬於善緣還是惡緣呢?

  上師:這個最好不要評論。有些可能是善的因緣,有些是惡的因緣,很難說。因緣的事只有佛才能完全明了,我們確實判斷不了。
  一般來說,他們自己個人的、私密的生活我們不要討論,更不要判斷、評論。這個是私人生活的事。

  記者:一般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我應該幫助他,就想著,我是應該祝福呢?還是應該阻止呢?

  上師:不用阻止,也不用祝福。不一定必須選擇這兩個方式,我們也有其他的路,既不是必須阻止,也不是必須祝福。我想這個沒什麼,挺好的。這是他們私人生活的事,我們不應該評論。這個經驗你們豐富一點兒。(笑)

  記者:還有身邊有些朋友,他想出家,但是家人百般阻攔,甚至是以死相逼,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

  上師:你剛才前面提到,學了佛以後怕接著就出家了,是不是?你的意思是這個,是吧?
  你想想,現在那麼多學佛的人,出家的比例很少。我去過很多漢地寺廟,大多數寺廟裡面沒有多少出家人。全世界來看就不用說了,光從漢地的角度來說,皈依和出家的比例根本沒辦法比,差異特別大,所以說不一定你皈依就會出家。
  出家這個事兒,要看,看自己的因緣。他有出家的因緣的話,我們也阻止不了,最終他還是會出家。這是其一。
  第二是他出家以後,也不一定對家裡、對親戚朋友來說就不好。我們藏族人,家裡有一個出家人的話,是特別榮耀的一件事。
 

  記者:到底是不是家裡有一個出家人真的是特別榮耀?

  上師:應該是很榮耀的一件事。家裡有一個出家人的話會很好,可以引導家裡很多人學佛,甚至引導他周圍所有的人學佛,這樣子的話,應該很好啊。

  記者:那是不是說,他如果想要出家的話,就可以不顧家人的反對,義無反顧出家就可以了?

  上師:我想,只要他具足出家的因緣,即使反對也不一定有用。他有這個因緣的話,他自然就出家了。出家以後孝順父母也可以啊,你看釋迦牟尼佛出家以後,一樣照顧他的父母,弟子比丘生病了,釋迦牟尼佛一樣幫助病人等等,也可以啊。

  記者:可是漢地目前很現實的問 ​​題就是:一旦出家了,作為普通的出家人,他 ​​們可能會沒有收入啊,如何做到孝敬父母呢?

  上師:不出家很多孩子對父母也沒有任何幫助,有可能對父母來說還是一個負擔。對父母沒有幫助的孩子很多啊。這個不是出不出家的事,是個人的因緣。
  一般認為孩子是父母的保障,有孩子父母過得好。有的家庭有很多孩子,最後所有的孩子都走了,父母最後過得很孤單,生活上沒人照顧,甚至生病的時候孩子也不管他,所以不出家也不一定對父母有幫助。很多出家人,在父母生病的時候,照顧父母啊,等等,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這是概念上理解錯了。不出家,父母就一定過得很好?不是這樣啊!
  漢地有很多這樣的情況,家裡孩子有七八個,父母在的時候不照顧,死了以後爭父母的財產,最後兄弟姐妹為爭遺產打架,有這樣子的情況。這個不是出不出家的事。要看孩子與父母有什麼因緣,能幫上忙幫不上忙,這個是因緣。認為出家了以後,對父母沒有幫助,我感覺這是理解錯了。
  前幾天,我的一個弟子他在美國生病了,腦血栓,他的一個女兒在日本。腦血栓,那麼嚴重的病啊,哎呀,他女兒說工作太忙了,沒時間看父親。你想她沒出家呢,父親生病的時候不照顧,還有,父親死了以後,遺產是她要。這不是出不出家的事。

  記者:我們現在開始修學佛法,師父提倡我們不喝酒、吃素食,師父您也知道現在這個社會,大家通常會在應酬中交流工作,那這樣的話,是不是修學佛法之後就不利於工作的發展?

  上師:(笑)

  記者:就越來越不合群,跟大家也越來越疏遠?

  上師:(笑)這個也不一定,我感覺不一定。現在醫學科學認為喝酒吃肉對身體有害,醫學科學證明是這樣子。然後,真正的朋友,不一定強迫你,一定要你喝酒、吃肉。這個是第一。
  第二是,工作上最關鍵是你有沒有能力——工作能力。看能力。你什麼能力沒有,只看你能喝酒、能吃肉,我估計不會。一般來說很多老闆,他看你的能力,你有能力,你能工作,你人際關係好,看你的人格,不是看你能多吃一點肉,多喝一點酒,我感覺這個不一定。第二是看你的能力。
  第三是,一般來說,必須要你喝酒,必須要你吃肉,你不喝酒不吃肉,他可能不喜歡你。這樣的朋友,離他遠一點,我感覺對你工作影響不是特別大。你不吃肉,不喝酒的話,你的惡緣慢慢沒有了,好的緣分就來了,可能會交上另外一些朋友,你工作可能會更好。不一定必須吃肉多了工作才好,喝酒多了工作才好。我想不一定。



  記者:您在《次第花開》當中寫到:不要用神秘的眼光看待修行,不要企圖非凡。神秘的眼光?在我們看來修行本身就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

  上師:不是,我感覺不是。《次第花開》裡提的神秘不是你想的和說的那樣。這個神秘的事是說,在學習修行的過程中,自己提說一些神通,還有些神神道道的行為,不要這樣子。踏踏實實的修行不神秘。

  記者:說到這兒,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您看平常我們那個課誦集,都是藏音,完全不懂,但是上師也說了要多念那個課誦集,念了會積累功德,但是這在我們看來已經是一件很神秘的事了。

  上師:我以前跟你們說過,先把翻譯的意思熟悉一下,熟悉了以後按藏音念,這個不是很神神道道呀。

  記者:那念藏音和漢譯它的功德是一樣的嗎?

  上師:這個確實不一定。課誦集裡面的藏文是真正的諸佛菩薩說出來、寫出來的話。
  藏文很多以前的“論”,比方說麥彭仁波切、無垢光尊者、包括宗喀巴大師等等,他們是真正的文殊菩薩到人間來,他們口裡說出來的,寫出來的,和一般凡夫說出來、寫出來的,完全不一樣。
  以前有一個例子,你們也應該聽過。以前華智仁波切他那裡來了一個眼睛有病的老太太,求華智仁波切治病,仁波切說應該沒有問題,然後就寫了幾個字包在布里面,給她帶回去。她帶回去過了幾天眼病就好了。好了以後,她想這個很神奇,一打開,寫的那幾個字的藏文意思差不多是:祛除眼病。哎,她想這個很容易,以後她也能治眼病了。然後她也寫了很多字,包在布里面,然後來一個有眼病的人給一個,來一個給一個,結果什麼效果都沒有。她特別奇怪,便回到上師那裡,問上師:“您給我的方法我用了,眼睛就好了。為什麼我用同樣的方法給別人用了,一點兒效果都沒有?怎麼回事啊?”上師就笑了。
  這個是不一樣的。華智仁波切是真正的成就者,成就者說出來寫出來的,力量特別大,很有加持力,跟一般凡夫說出來寫出來的不一樣。就類似這樣子的,弟子。

  記者:上師每次見到弟子的時候都說希望要吃素。可是我們可能確確實實是平常的生活習慣,還是要吃一些肉。於是現在就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吃肉之後吧,心裡又特別後悔,心裡想:上師不是說了要吃素嗎?然後就導致身體出現種種不適,這樣還有功德嗎?或者說吃素了,心裡還是想著吃肉,那這樣,吃素還有功德嗎?

  上師:會,這個會(指會有功德)。
  無論做什麼都有難度。守什麼戒律都有難度,比方說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打妄語、不惡語、不兩舌、不綺語等等都有難度,有難度才會去精進努力,什麼難度都沒有,就不一定有效,所以有難度才對。

  記者:可是有一些師兄,他們會在您說了要吃素之後,他們馬上就可以吃素了,這是什麼原因?

  上師:這個決心不一樣,他們決心大一點兒(笑)。

  記者:他們真的就不想吃肉了嗎?

  上師:不一定。只是他們下決心不吃肉,就朝這個方向去做了。有些出家人,一出家就下決心按照這個路去堅持了,可有些人半路上又還俗一下試一試,又再出家。這就是決心不一樣。



  記者:您覺得作為80後和90後,我們應該如何教育自己孩子,我們就從吃素開始,我現在想自己慢慢的開始吃素。孩子現在還小,我也想讓她吃素,她現在還沒有自己的主張,她還不太會說話,您覺得我強制讓她吃素,這樣合適嗎?

  上師:只要你發心好,為了她好,為了她的身體健康好,就應該好啊。
  人們想像的應該要吃肉,認為是吃肉對身體很好,現在慢慢科學證明,吃肉可能對身體有害,現在的肉更是這樣。以前的動物自然長大的話,要兩三年的時間,現在是兩三個月就長大了。這是為什麼?這樣子的東西,孩子吃的話,孩子身上有多少激素,你想一想。有些東西今年說好,明年就否定了,不行了,又對身體有害了,等等。你也知道以前說吃魚翅特別好,你看這幾天電視上報導了那麼多,這個很難說啊。
  為了孩子好,只要你的發心好,就應該好啊。

  記者:那您覺得我們這一代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首先註意的是什麼問題,您覺得孩子首先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品質?

  上師:我一直以來是這樣子想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父母平常教育孩子,在行為上不要殺生,心地上一定要善良,教孩子的心,讓它變得更善良。包括面對所有的有情,螞蟻、蟑螂等等,讓孩子懂得它們有生命,要慢慢教育孩子不要去傷害它們。教育孩子對生命有愛心,對生命有同情心。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確實特別大。父母自己做好的話,自然而然就教育了孩子,孩子的心就會變得善良。父母沒做好,一點點同情心都沒有,天天都殺生,天天都罵人,天天都打架的話,孩子也會被影響到,甚至不用說對其他眾生,以後對人也沒有同情心,孩子長大後有可能成為這樣子的人。
  如果孩子從小就天天看到父母抽煙的話,孩子也許慢慢就會抽煙了。孩子從小天天看見父母喝酒的話,孩子也慢慢就會喝酒了。孩子從小就看父母打麻將,他也慢慢學會打麻將了。百分之百都這樣也不一定,但大多數是這樣。父母特別喜歡吃魚的話,那麼孩子慢慢也想吃魚了。一樣的道理,父母兩個不用天天都吵架、打架。只要父母在行為上、語言上做好的話,慢慢影響孩子,自然而然孩子也就會教育好的。

  記者: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上師:是,這個最關鍵了,影響最大了。父母自己做好的話,形成好的習慣,孩子一定會好的。

  記者:您看現在一些名人明星,他都有上師,存不存在這麼一個情況:覺得有上師是一種時尚?

  上師:這個所有的人不敢說,個別的有可能存在。
  明星看起來很光彩,有可能比我們痛苦,比我們壓力大。他們有些人想減輕一些痛苦,有些人認為人生太苦了,想脫離這個娑婆世界,想解脫,真正想解脫信佛的人有。有些人可能確實是一個時尚,感覺有了一個藏族活佛的上師,就很時尚。我以前也碰到過一些這樣子的人,他 ​​說他是學藏傳佛教的,我問“你的師父是誰”,“師父確實記不住了,反正我有一個上師”,就類似這樣子。
  真正想解脫的人,明星裡面有,官員裡面有,普通百姓裡面也有。當然有些人可能會想信佛是一種時尚。  

  記者:即便是一種時尚,我們也應該隨喜他,對吧?

  上師:對對,挺好的,不是嗎?慢慢引導的話,他有可能走到正道上來。我現在發現啊,有些人反對燒香啊、求財啊、求官啊,我不反對。這是挺好的一件事,確實。從這個開始,慢慢走上希求解脫的正道,是很好的一件事。很多人反對燒香、拜佛,說他們迷信。我感覺不一定。燒香的人,他 ​​的發心我們判斷不了,他的發心有可能很大,弟子。比方說供燈,供一盞燈,我們判斷不了,他的發心有可能很大。以前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一個窮老太太供了一盞燈,所有的阿羅漢想滅掉,滅不了。問釋迦牟尼佛為什麼滅不了,釋迦牟尼佛說:這個燈是為了天下所有的眾生而供的,滅不了。所以供一盞燈,燒一柱香,看起來是小事,發心有可能很大,我們判斷不了。就算他真正的發心是為了升官發財,這樣子拜佛,他也種下一個未來解脫的種子。他發心再怎麼差,也至少對佛法有一點點信心。相信佛,他才會拜佛。相信佛,他才向佛求財的。相信佛,他才向佛求官的。這樣想,他拜佛還是好,比不相信佛的人好。很多人是從這種發心開始,後來才慢慢走到正道上來的。這個其實是很好的一件事,我並不反對。
  
  
  
  

  記者:哦,師父您這麼一說我就有啟示了,我覺得,我們首先應該隨順眾生,然後我們希望藉這個緣起,他會慢慢走向正道。

  上師:對,是啊。你想想,他拜佛,不管怎麼樣至少他心里相信佛,不是的話他也不可能選擇去拜佛。他至少認為佛是有能力的,他想升官發財,認為佛有能力幫助他升官發財,他一定是有一定的信心才這樣做,如果沒有信心的話,他為什麼拜佛啊?所以,我認為是好事。

 

  給上師做專訪,是我不敢奢望的事。
  在此之前,上師從未接受過任何專訪。但當網站師兄小心翼翼地向上師請示後,上師居然爽快地答應了。
  而那一刻,我竟因為沒有準備好,有些遲疑。
  於是,幾經反复。我一度認為自己已失去了這個如珍寶般的採訪機會。
  於是,我一面等待著,懊惱著;一面祈禱諸佛菩薩的加持,並時刻觀察自心的動機,直到它一天比一天更清靜無染。
  一個月後,終於再見上師。談話期間上師突然問:“弟子,聽說你要給我做採訪,是嗎?一會兒我們就找個安靜房間開始吧?” 
  望著上師慈悲的眼神,我楞了好一會兒,沒說出話來。
  就這樣,採訪的時間定在了2013年1月16日。
  就這樣,我——一個初出茅廬的小記者,帶著一支錄音筆和一顆虔誠的心,代表數万計的年輕弟子,走進了希阿榮博大堪布的青春時光。

  弟子達瓦措

(根據現場採訪錄音整理)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4/2/13 下午 10:40:47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4/2/13 上午 10:39:36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12500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