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86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您是本帖的第 938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86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解脫之門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業餘俠客
文章:320
積分:4245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3年9月10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解脫之門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86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第八十六課

視訊:佛說無量壽經講記86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8uPM3NAG4s&index=5&list=PLk4wE4t2Qg8RcQfnOeywj1YvtmhA4TR7w

故有自然三途,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

這是講背逆因果律,肆意造惡的後世果報。

邪見是造惡的根源,從中會不斷地產生各種非理邪行,在識田裡熏入惡業種子。到它成熟時,自然受生在三惡趣裡,出現極其慘烈難忍的痛苦境界,發生各種苦受。邪見沒有破除,造惡的機制就無法停止,未來惡趣的苦果也會源源不斷地生起。

一旦墮落惡趣,就很難從中解脫,會長劫沉陷在暗無天日的苦海裡。所謂「一失人身,萬劫不復」;「七佛以來,猶為蟻子,八萬劫後,未脫鴿身」。人都有很大的靈性,它能讓人在善趣的基礎上,逐漸上升,開發出本性的力量。但是,造惡多了,靈性就被破壞了,這樣一旦散裂,墮入惡趣,就很難再聚攏,重新恢復人身。就像很多公案裡講的那樣,一個人原本是過去佛時代的修行人,或者是三藏法師,後來因為一念之差,造罪而墮落惡趣,沉溺的時間都要以劫來計算。有些甚至千佛出世都無法度脫。

所以,世尊一再痛切地教誡我們,不能造惡業。一旦走錯了路,被邪見左右,將來自然會有三惡趣裡無量大苦的折磨和惱亂,輾轉不斷地沉淪,越陷越深。因為受苦的時候還會起煩惱,還要造罪,還要墮落,它是惡性循環,很難了結,就像前面講炮烙地獄時所說的那樣。所以古德說:「三途一報五千劫」,一旦失掉人身,進入三惡趣,按一般情況來看,都是以五千劫來算的。這就導致世世累劫沒有超出的日子,很難解脫,所受的痛苦折磨沒辦法用語言形容。所以,每個人都要格外地慎重,不要再做毀滅自己的傻事了。

是為五大惡,五痛五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

這就是第五大惡,五痛五燒,是如此的困苦辛勞。

「勤」,是指晝夜不斷地被痛苦折磨,一直忍受著劇苦的煎熬,連一剎那安心休息的機會也沒有。想一想,過去在人間那麼安樂自在,有很多閒暇時光,身心安穩,然而那時沒好好把握,放縱身心造惡,結果被關進了惡趣的牢獄,必須天天接受懲罰,為著業債而服苦役。就像大火不斷地焚燒著人身,不知哪時才能熄滅。

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誠,所語如語,心口不轉,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五大善也。

如果瞭解了因果律的嚴厲,知道一切禍患的源頭是自己的惡心,就會「一心制意,端身正念」,一直戰戰兢兢地制伏內在的邪心惡念。端正一切行為,無論做什麼、說什麼、想什麼,都不邪僻。一直有警覺、防護的心,不忘失正法。

而且,要「言行相副,所作至誠」,做的跟說的完全符合,不是口裡說的好聽,行為特別惡劣,或者說的很大,做的很小。也就是無論做什麼,都出於至誠的心,不夾雜半點虛偽。

「至誠」的涵義就是下面這一句——所語如語,心口不轉」,說出來的話跟心裡的想法一樣,也就是心口如一,表裡一致。

「心口轉」(「轉」,是改變),指心裡是一種想法,從口裡說出來就變成了其他。「心口不轉」,是一種直心的相,沒有彎曲,心裡怎麼想,口裡就怎麼說。按廣義來理解,「所語」,不單指說話,還包括態度、行為等所有外在的表現。這一切都不虛偽假裝,不是為著某種目的,特意表現出諂媚、奉承等,心裡是怎麼想的就怎麼做。如果不認為那個東西好,還故意為了討好別人說好;心裡明明不喜歡,偏要裝出一副喜歡的樣子,這些都是不正直。

一切行為的根源是自心,心端直了,三業自然真實,所謂「誠於中,形於外」。就像《維摩詰經》所說的,「直心是道場」,直心才能到達涅槃果地。心一旦落在虛偽當中,就沒有任何修道可言了。

獨作諸善,不為眾惡」(「獨」是唯一),唯一在真實中做身口意的善行,唯一在真實中制止身口意的惡業,這是世尊教導我們的日常行為準則。

「不為眾惡」,不善三業必須從真實心中捨,而不是雜毒虛假的狀況。也就是真正要發起斷惡的心,真心捨掉過去的惡行。比如,過去用這個身做殺生、盜竊、邪淫的事,現在懺悔、改過,在真實心中,把這些惡行捨掉。或者,過去用口說了很多妄語、惡口、兩舌、綺語,現在覺得確實卑劣,真心捨棄各種口惡。然後,認識到貪嗔邪見是無量過患的根源,害自害他,所以真正下決心,把意惡斷除。不這麼做的話,心裡沒有捨掉惡法,外在裝出一副斷惡的樣子,看上去表現很好,實際都落在虛誑、偽飾當中,就成了雜毒的偽善。

獨作諸善」,在真實心中行持一切善業,起善念、說善語、做善事。發現自己哪種善法沒有實行,就從現在起,在真實心中去做到它。這都必須是實行,而不是空說。比如,在世間善方面,認識到五常八德是做人的基礎,這就要把仁、義、禮、智、信,一項一項地真正實行起來,對於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一樣一樣地補全。進一步還要修出世間善,比如出離心、菩提心、六度等等,也要在真實心中盡力來做。

能這樣真心地改過遷善,而不是做給別人看,才真正走上了安樂之路,才是真正的自救。他的結果就是「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從此真正度脫苦海。由於截斷了過去的惡業之流,行持人天善道,就度脫了惡趣苦海;在這個基礎上信願念佛,修出世善道,就能升到勝妙淨土,度脫三界苦海。換言之,以善行的力量,方方面面都會得到優厚的回報。無論是身心、環境、壽命等等,一切安樂美好的果報自然現前,最終超出輪迴,得到涅槃果位。

這就是第五大善。

以上世尊為我們詳細地開示了善惡因果的狀況。「觀經三福」裡說的「深信因果」,正是這個內涵。我們知道,深信因果是發起一切白法的根本,然而世人愚癡,不重視因果,甚至極其狂妄,否認因果,所以佛在經中反覆地教誨。吳譯本中說:凡是想往生阿彌陀佛國土的人,縱然不能以大精進,修禪定、持淨戒等,也要以做善法為主。所以,凡是修淨業的人,都應當隨分隨力地行持善法。

有些人認為,行善只是人天乘的修法。對此不屑一顧,非常輕視。

其實,懂得圓教理趣就知道,一切法都是圓的,人天乘就是一佛乘,一切無不是本性的妙用。唐朝有一位鳥窠禪師,弟子問:如何是和尚佛法?禪師拈起身上的布毛(布上的絨毛)一吹,弟子當時就開悟了。後來白居易也來到山裡,向鳥窠禪師問道。他問:什麼是佛法大意?禪師開示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說:這話三歲小孩也能說。禪師說:三歲孩兒雖能說,八十老翁行不得。

一般人看來,吹布毛很奇特,它是深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只是一句很平常的話,非常淺,在他眼裡有深淺之別。但鳥窠禪師知道,吹布毛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完全平等,無二無別,並沒有一高一低、一深一淺的差別。一切斷惡行善無不是佛性的起用,哪裡能輕視呢?所以,我們要腳踏實地,在日常生活中盡力地斷惡行善。

另外,世尊還詳細講明了濁世的惡苦,講到五惡的業相,以及五痛五燒的果報。這些看似是在說事相,實際是圓顯一心。意思是說,任何處都是自心所現,自心隨緣起用,隨著迷染緣就變現出各種惡苦的果相。所指示的正是心穢土穢、心惡趣惡的道理。而且,淨土的教法以欣厭為根本,只有厭此欣彼,才能橫截娑婆,直生極樂。所以,經中在詳細說明淨土的功德莊嚴後,又開示了穢土苦難濁惡的現象,來使人生起欣厭之心,而捨棄娑婆,往生極樂。

《彌陀要解》云:「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穢,而自心之穢理應厭離;極樂即自心所感之淨,而自心之淨理應欣求。厭穢須捨至究竟,方無可捨;欣淨須取至究竟,方無可取。」

蕅益大師說,娑婆是自心所感的穢土現相,自心落在雜穢當中,這種狀況應該捨離;極樂是自心所感的清淨妙相,對於自心的清淨應該欣求。對於雜穢,下至一絲毫的迷亂,都要捨掉,這樣捨到究竟才算徹底;對於清淨需要取到究竟,乃至沒有徹證到自心本淨的實相,都還需要進取。

「故妙宗鈔云:『取捨若極與不取捨亦非異轍。』今設不從事取捨,但尚不取不捨,即是執理廢事。既廢於事,理亦非圓。若達全事即理,則取亦即理,捨亦即理,一取一捨,無非法界。」

所以四明大師在《妙宗鈔》中說:「取捨到了極處,跟不取不捨也不是兩個,已經合轍,完全成了一個。」如果不從事相上作取捨,只是崇尚不取不捨,就墮入了執理廢事的歧途。既然廢棄了事,理上也就不圓。如果能了達全事即理,這樣的話,取也是理,捨也是理,一取一捨無不是法界,這才能真正事理圓融,契合中道。

 

以下是世尊總結五惡五善,勸誡我們斷惡修善。

佛告彌勒:吾語汝等,是世五惡,勤苦若此。五痛五燒,展轉相生。

佛告訴彌勒菩薩:就像我跟你們講的那樣,世人造作五惡,長劫受諸苦惱,沒有休息。從五惡出生五痛五燒,不斷地產生後後的苦報,很難止息。(「展轉」,現代用作「輾轉」,指重複、多次。)

因果現相貫穿三世,極其漫長。就像有些植物,春天播下一粒種子後,自然生根、發芽、抽枝、開花、結果。它的繁衍能力很強,到了第二年,還會繼續開花、結果等,這樣生而又生,輾轉不斷地出生花果,連綿不絕。有情的因果現象,比這更加明顯、漫長、深重。

但作眾惡,不修善本,皆悉自然入諸惡趣。

由於沒有因果正見,放縱煩惱,造作的都是損人利己、滿足私欲的各種惡行,從不修習安樂根本的善法,這樣的人,自然要被業力所牽,墮入惡趣深淵。

像這樣,日夜不斷地在識田裡播下了惡行種子,心很快就被惡業蒙蔽,變得非常混亂,在即生中就已經出現了花報。

或其今世先被殃病,求死不得,求生不得,罪惡所招。示眾見之。

由於被惡業現行的力量所干擾,現世身心就失去了清淨平和,氣脈等方方面面都發生混亂。身體的五臟六腑、氣血運行都失去了平衡,出現各種病相。而且情緒低落,十分脆弱,常常處在焦慮不安、緊張抑鬱的狀況中。還會經常遇到各種災難、橫禍,方方面面都不順利。

這樣,白天受著病苦、災難以及各種內心憂苦的摧殘,夜晚也睡不安穩,噩夢連連。由於罪惡力的召感,日日夜夜飽受折磨,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想好好活,卻沒辦法擺脫這種狀況;想一死了之,但業力沒消完,想死也死不了。就這樣,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內心極度絕望。別人看到他的狀況,就知道因果絲毫不爽,從而生起戒慎恐懼之心。

不僅如此,死後還有更為深重漫長的痛苦。

身死隨行,入三惡道,苦毒無量。

等到命數已盡,壽暖識三法捨離,那時生前所造的業跟隨著神識,把人帶到三惡趣中,變現出一個又一個的痛苦果報,無量無數。「苦毒」,是說造惡就好像服毒,毒素一旦進入機體,遲早會帶來劇苦。同樣,惡業種子一經熏入識田,到臨終時,就要開始發作,變現出後世各種難忍的大苦。

自相燋然。

(「燋」,是燒灼。)那時,內在的業火會直接焚毀他的身心。

「自相」,是說並非外在的上帝、真主作懲罰,閻羅王來制裁,也不是他人妄加損害,唯一是自內的惡業種子成熟,而變現出巨大的苦報。換言之,造業時的心處於哪種狀況,一如那時的心相,成熟時就變現出相應的果相來。

生前違背良心,損害別人,業報成熟時就會反彈回來,摧毀自己的身心。譬如,一個人曾經傷害、殘殺眾生,業力作用到他身上時,就要感受千刀萬剮的痛苦。或者,過去掠奪他人的財富,在受到業力的制裁時,就要做牛做馬,用無量的辛勞來還債。再者,如果生前慳吝小氣、一毛不拔,業力會在他身上製造出得不到飲食、受用的苦,千萬年也聽不到水的名稱,無論到哪裡乞討,都只有被拒絕的份。可見,天理公平,鐵面無私,絕不會有任何偏私袒護,也不會出現任何差錯紊亂,決定按規矩辦事。

至其久後,共作怨結。

這是講造惡所感的後續果報。

以殺生業為例。經過漫長的時劫才從惡趣超出,轉生人間。由於受著餘業勢力的牽制,這時還會陷入曾經的惡習,繼續造作殺業。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過去生不斷串習殺業的緣故,以那種造作的勢力,使得人沒辦法控制自己,還會陷入曾經的惡行,繼續殺生。這樣,又跟眾生結怨,今生我殺你,來世你殺我,之後我又翻本,這樣翻來覆去,彼此結下的怨仇越來越堅固,始終無法了結。

從小微起,遂成大惡。皆由貪著財色,不能施惠。痴欲所迫,隨心思想。煩惱結縛,無有解已。厚己諍利,無所省錄。富貴榮華,當時快意。不能忍辱,不務修善。威勢無幾,隨以磨滅。

從小微起,遂成大惡」,業都是由心造的,由於一念妄動,身口意就開始行動,由於不懂得及時制止,結果愈演愈烈,從最初的一念邪分別,最終發展成極大的罪惡。

可見,惡習的毒素一旦入心,就會輾轉不斷地蔓延、增長、擴張。自心上有了污點就很難恢復,惡的力量會不斷地在心中纏繞,讓人一次又一次地陷入造惡當中,很難擺脫。所以,在因上一定要謹慎,惡習剛一現起就要制止,不能讓它發展。不然的話,它會像滾雪球一樣,發展得越來越嚴重。所謂「經起秋毫之末,揮之於泰山之本」,一件如秋毫般微小的事情,發展起來可以形成震動泰山的結果。就像現在的很多人,最初心地還算潔白,但後來不學好,受惡友、邪法的影響,稍一放縱煩惱,賭博、吸毒、邪淫等等,結果一下子沉淪下去,再也無法回頭。再比如,大家熟悉的,「小時偷針,長大偷金」的典故,偷盜的人,最初只是偷一根針,但沒能及時制止的緣故,後來發展成偷金偷銀,甚至打家劫舍,謀財害命。所以,自己必須下決心,做個了斷,不再支持它,把它徹底地消除,這樣才可能從根解決惡趣的流轉。

皆由貪著財色,不能施惠」,總的來說,世人之所以會落入到五惡,五痛五燒的悲劇裡,都是因為貪著財富和情欲。由於內心一直想著怎麼得到財色,就使得人發動身口意,造下各種惡行。而且,不肯利益他人的緣故,安樂之道就無法展開。只有見到利人就是利己,走出狹隘、自私的圈子,才能擴展自己的善心、善德,修持善法。

痴欲所迫,隨心思想」,因為不了知五欲虛幻,為了求得五欲來滿足自我,被這個愚癡心所逼迫,就發起了欲求,一心想要得到。隨後心中就現起了機巧、謀取、占有等的各種邪思妄想。在這個過程中,彼此都想得到的話,就會起競爭;已經有了,還想得更多更好;求不到的時候,就會輾轉反側、憂愁不安等等。像這樣,源於最初的一念痴欲,發生了後面一系列的思慮妄想。

煩惱結縛,無有解已」,經過多次的串習,煩惱變得非常堅固,就好像打了一個牢固的結一樣,沒辦法解開。人一旦陷在這種妄動當中,就沒辦法看到真相,不得不隨著煩惱轉,成了煩惱的奴隸。這樣,自身的罪業越來越重,福德越來越薄,內心很難產生覺悟,外在也沒有善友、正法的因緣,以至於根本沒有解脫的時候。

厚己諍利,無所省錄」,內心非常自私,只想著自己得更多、更好、更舒服,絲毫不顧及他人。每當發現有利可圖,馬上就去競爭,不甘落後。從未省察到這麼做是非常大的罪惡。

富貴榮華,當時快意」,由於過去修了一點善法,這一世得到榮華富貴,當時春風得意,有很大的榮耀、享受,然而這只是暫時的現相。

不能忍辱,不務修善。威勢無幾,隨以磨滅」,如果內心不能忍辱,不能孜孜行善,培植福德,過去的資本一旦吃光,消不了多久,他的威勢就隨之磨滅,再沒有過去的富貴、權勢、榮耀了。

身坐勞苦,久後大劇。天道弛張,自然糾舉。綱維羅網,上下相應。煢煢忪忪,當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傷。

這是世尊對造惡之人長劫受苦的感嘆。

所謂「吃苦了苦,享福消福」,人世間都是倚伏相承,苦樂相伴的,所以,有智慧的人都知道,得意的時候不能忘乎所以,失意的時候也不必灰心喪氣。然而人們在享福的時候總是得意忘形,不懂得繼續修福,反而造了很多惡業,一旦過去的福報消盡,災難必然要降臨。那時,「身坐勞苦,久後大劇」,整個人都因此而陷在惡報的勞苦中,往後還會發展出極其劇烈難忍的大苦。

天道弛張,自然糾舉」(「天道」,指因果律;「弛」,是放鬆;「張」,是張開;「自然」,是說這是法爾如是的規則;「糾舉」,是督查舉發。),因果法則遍布一切時處,凡是舉心動念,有身口意的造作,就必然落在因果當中。而且,它明察秋毫,絕對按時、按規矩對罪人作揭發、審判。任何人造惡都逃不過天理,所造的業一旦成熟,無論在哪裡,果報都會立即顯現在他身上。

綱維羅網,上下相應」,(「綱維」,是大綱、要領,指法度;「羅網」,指法網。)意思是,因果律的法網遍布整個世間,無論尊卑、男女,任何人都處在因果法網當中。凡是舉心動念,無不受因果律的支配,沒有一個例外,所以,罪業無論大小,都毫不漏脫。

世人生前無所畏懼地大造惡業,然而一旦業報成熟,那時「煢煢忪忪,當入其中」。(「煢煢」,是孤苦、無依無靠的樣子;「忪忪」,形容人心驚膽戰、惶恐不安。)由於沒有救護處、依靠處,內心非常恐懼害怕,只能接受天網的制裁,隨惡業陷入苦果當中。

古今有是,痛哉可傷」,佛說這是非常哀痛、傷嘆,讓人憐憫的事。古往今來,無量的世人都是這樣肆意造惡,被綁縛在因果的羅網裡,一次又一次地接受業報的懲罰。

佛語彌勒:世間如是,佛皆哀之。以威神力,摧滅眾惡,悉令就善。棄捐所思,奉持經戒。受行道法,無所違失。終得度世,泥洹之道。

佛對彌勒菩薩說:世間眾生普遍陷入業的苦海中,對於他們,佛全都悲憫救拔。以自己的威神力量,摧滅眾生心中的各種惡業,使得他們都改惡從善,走到安樂自救的路上來。

棄捐所思,奉持經戒」,指捨棄過去的種種邪思妄想和不正的言語行為。業以思心所為體,所以,要把各種不正、不良,與安樂之道相背的邪思,譬如貪得心、競爭心、顯示心、自私心、殘忍心、淫欲心等全部捨掉,要在思想深處改造。也就是「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對於過去造的各種惡行,自己深感慚愧、追悔,破除它的功能,發誓將來不再造,從此奉持淨戒。要這樣洗心革面,改往修來。

受行道法,無所違失,終得度世,泥洹之道」,而且深信因果、受持十善,開始行持道法。對此不違背、不忘失,最終都能超出輪迴,得到涅槃。

總之,世尊為了救護天下淪落在苦海裡的眾生,首先宣說了暫時增上生的善法,使得人們深信因果,斷惡行善,得到人天善趣的安樂。在此基礎上,行持出世間決定勝的解脫正道,就能超出生死,得到寂靜涅槃的果位。

佛言:汝今諸天人民,及後世人,得佛經語,當熟思之,能於其中端心正行。主上為善,率化其下。轉相敕令,各自端守。尊聖敬善,仁慈博愛。佛語教誨,無敢虧負。當求度世,拔斷生死眾惡之本,當離三途無量憂怖苦痛之道。

佛說:你和一切人天眾生,以及後世的人民,已經得到了佛語的教導,應當反覆思維涵泳,銘刻於心。如果能秉持佛的經法,在濁世裡,心地很正,行為也端正,不做任何邪惡的事。這樣,主上以身作則,無論是言語行為,處處都利益他人,秉持清淨善行,給世人作楷模,以他的道德力量,就能領導教化自己的下屬。大家彼此之間互相提醒、教誡,各自都要身心端正,持住正法。即使不能完全做到,至少也要持法的一分,不能違背正法而行。盡量按照法的標準來做,這樣一直執持,不令失壞,就叫做「端守」。

而且,對於一切世出世間的賢聖,都要生起崇敬、尊重之心,見賢思齊,恭敬仰慕,這樣內心自然趨於賢善。對於一切邪惡都不隨喜、不崇尚,對於一切善行都要護持,然後把善心擴展成仁慈、博愛之心,行持廣泛的利他之行。對於世尊的教誨,內心不敢違背、辜負。要常常想:世尊教導我這樣做,我一定要努力奉行,不能違背世尊的話。比如在本經裡,佛一再說了因果之道,勸我們改惡向善,如果我聽後還是執迷不悟,違逆世尊的心來做,那就不是佛弟子了。

在生之時,應當有長遠的考慮。輪迴就像客店,我們只是暫時寄居在這裡,這並不是安身立命之處。所以,不能被暫時世間快樂的假相所迷惑,像是事業、名譽、親子之情、夫妻恩情等等,這些都是夢幻泡影,都不究竟。如果把希望寄託在這上面,終究要落得一場空,必定轉為更深的憂苦。就要想到,自己臨命終時,一定要生到極樂世界去。這樣一心嚮往淨土,全力地修集往生資糧。要下定決心,這一生就度脫輪迴,斷除生死惡法的根本,離開三惡趣無量憂怖苦痛的路,在世間盡量修集善行,作為往生、解脫的資糧。

汝等於是廣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進,一心智慧。轉相教化,為德立善。正心正意,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

世尊教導佛弟子說:你們要在這個時代、環境裡,廣泛地種植功德善根,普遍地布施恩惠,不要違反法道上的禁令(指戒律)。在這個困頓的時代,各種內外違緣像狂風暴雨般密集,常常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或者各種的干擾因緣,身心的憂苦等等,這時一定要忍辱精進。對於各種怨害,身心的勞累、辛苦,或者求法時的種種苦行,都應當以忍辱的力量來保持精進。心專注一緣,時時保持覺照的智慧。在生活中行持六度。

布恩施惠」(「布」,是廣布「施」,是給予),要不斷地奉獻,把利益奉獻給別人,不能一味地索取。有財富,就去接濟窮苦;有醫藥,可以救治病苦;有智慧,就要布施別人智慧;有心力,就布施給別人無畏。像這樣,處處關懷、照顧,利益眾生。

「勿犯道禁」,不能違反法道上的禁戒,凡是遮止,不能做的,就不去做;凡是應行持的,就隨分隨力地行持。

忍辱精進」,無論遇到任何境緣,都要保持安忍。不能在遭受違緣、障礙,或者身心不適悅的時候就大發嗔恚,那樣會破壞過去修集的功德善根。而且要晝夜精進。

「一心智慧」,之後一心安住一緣,不散亂在各種虛幻的假相裡。同時心裡常常覺照不迷失。

不但是自修,而且要使得佛法輾轉地傳入到他人心中。這樣的話,自身上要有德行,一切世出世間利樂的本源就是善心,這也是一切正法的心要,所以要立起自己賢善的德行。而且要誠意正心,不起邪念。並且洗淨自己的心,處在清淨無染當中。能這樣行持一日一夜,勝過了在無量壽國土行善百年。

世尊在這裡勉勵我們,要知難而進,勇往直前。既然現在內外因緣具足,就應該善用人身,趁著有限的時光,每天精勤行善。就像農民每天辛勤耕耘,商人經商求財那樣,不要荒廢光陰,虛度人生。

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為自然,皆積眾善,無毛髮之惡。

為什麼在娑婆世界行善一晝夜,勝過在極樂行善百年呢?在阿彌陀佛的國土裡,人們不必造作,衣食受用自然出現。而且,無論觸到什麼境緣,都能令善行增長,處處都能積累善根,沒有絲毫會引生煩惱、造罪的惡緣。

於此修善十日十夜,勝於他方諸佛國中為善千歲。所以者何?他方佛國,為善者多,為惡者少,福德自然,無造惡之地。唯此間多惡,無有自然。勤苦求欲,轉相欺殆,心勞形困。飲苦食毒,如是惡務,未嘗寧息。

在娑婆世界修善法十天十夜,勝過在很多他方國土裡行善一千年。這是什麼原因呢?

因為他方佛國行善的人多,造惡的人少,由於大眾共同行善,就感得福報受用自然現前,沒有讓人造惡的地方。唯獨娑婆世界非常污濁,舉世造惡,處處充滿了惡行、惡相。在這個世界生存非常艱難,沒有自然的福報,人們必須辛勤勞作才能維生。在這個過程中,人與人之間常常互相欺騙。而且都背負著沉重的生存壓力,從早到晚,一直為衣食而操勞奔忙。一天下來累得筋疲力盡,心裡也是不斷地起妄念,勞苦不堪。

人們都在造惡,就像在喝毒一樣,不斷地製造苦因。心裡充滿了貪、嗔、邪見,驕狂、淫欲、嫉妒、競爭、陰謀、欺詐,貪得無厭、無義無禮、驕橫跋扈、我慢自大、放縱身心等的各種惡念此起彼伏。說出來的不是廢話就是假話,或者是污穢不堪的髒話,或者挑撥離間等等,很少有真誠正直的語言。所做的都是傷害、侵略、詐取、貪淫等的惡行。人們陷在各種煩惱惡行當中,很難有一刻的安寧。

可見,如果在濁世萬眾造惡的環境中,還能堅持自己的道行,那他的力量確實非常大,所以超過在清淨佛國修行百年。

有人問:在穢土修行既然這麼殊勝,那在這裡修就好了,何必發願求生淨土呢?

朝鮮大德憬興法師有一段很好的解釋:之所以在此世界行善一日,勝過西方修行百年,是因為此方修行難成。因為在這裡修行困難,所以顯得可貴。(譬如,清淨山林裡沒有任何染污的聲色,保持內心清淨並不困難。但如果處在淫聲美色中,還能保持內心清淨,那就非常難了。因為難行,所以能行持一點,就有很大功德。)

至於要求生西方佛國,是因為在那裡能快速成就無上菩提。在西方無時不修,而在此方修善的時間很少,所以這並不相違。(從一時之間能起善行來講,在此方修行功德大,但從起善心的次數來看,在這個世界,多少天裡都很難發起一念善心,然而在極樂世界,剎那剎那都起善心。這樣一比較,我們還是要發願往生極樂世界。)

 

思考題:

1學了五惡五痛五燒和五善的教法後,你有什麼體會?請簡單做個總結。

2「從小微起,遂成大惡」,說明了什麼道理?明白這個道理後,我們該怎麼做?

3對於世尊的教誡,我們應如何勉勵自心來奉行?

4為什麼在娑婆行善一日,勝過在極樂修善百年?既然如此,我們何必還要求生極樂,在這裡修行不是更好嗎?對此你怎麼認為?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5/6/26 上午 07:59:48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14063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