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入中論自釋33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您是本帖的第 892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入中論自釋33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解脫之門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業餘俠客
文章:320
積分:4245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3年9月10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解脫之門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入中論自釋33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第三十三課

視訊:入中論自釋33_法無我0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ys4zajXsAU&list=UUrgQri5x_n_CPMT4nACjgPQ&index=155

如永嘉大師所說:「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每個人最害怕的都是死亡,但是只要有生,就免不了死。人人都要面對生死,但很少有人能夠從容自在,無所畏懼。我們今天就「了生死」的問題,談談「抉擇諸法無生」的必要和方法。

無明和愛是生死的根源

《大法炬陀羅尼經》中,無畏菩薩問釋迦佛:「世尊!以何因緣是等流轉?」佛回答說:「以渴愛故受諸有生,如是渴愛、無明為本。是故我言,貪愛為母,,往來輪轉生老病死。」

生死中的一切現相無不隨因緣而起,它的根源就是無明和愛。換句話說,從生到死之間的一切輪迴影片,它們發生的根源,就是無明和愛。只要無明和愛的原動力沒消除,就會接連不斷地集起生死膠片。也就是由一念無明迷惑,發生妄動,就會在你的識田膠片裡種下影像,再加上愛的推動,之後就會連續不斷地放映出各種生死苦相。等放到「死」的時候,這一部電影就結束了。之後換下一卷膠片,在下一部影片裡繼續上演生死苦劇。所以,只要無明還在,生死就沒有盡頭

其實,說到底,生死就是由一念妄心所召感。也就是當初明光現的時候沒認識本性,錯過了成佛的機會,結果就出現了中陰幻相。之後把那些幻相執為真實。在顯現有緣父母行房的境相時,以一念「愛」心,入於母胎,從此就踏上了生死的旅程。就像做夢的時候,最初一念迷惑,入於夢境;之後由於執著夢中現相實有,不斷地攀緣逐取;結果流連忘返,一直醒不過來。

這樣就知道,我們就是以妄心而轉入生死。那麼,「妄心」具體指什麼呢?

佛在《楞嚴經》[1]中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以種種顛倒,集業感果,無法成就無上菩提。這都是因為不了知兩種根本所導致。哪兩種根本呢?一、即無始本,也就是一切眾生把本來沒有的法執為真實,計執攀緣心為自性;二、是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也就是把本來真實的法執為沒有,忘失自性。結果顛倒執著,再再地幻起生死影相,不斷地逐境流轉,就會入於生死而不自知。

執著諸法實有則入生死

如《僧伽羅剎所集經》說:「眾生之類,行垢所染著,增益生本,無有能脫此。」

凡夫計執虛幻的身心實有,認為現前的一切法有生,有獨立的自體;之後一直緣境分別,心隨著境相不斷地動念,從而不斷地輪轉。這樣一種妄動就是生死的因。也就是說,一念無明妄動,計執諸法實有而起念,就入了生死。念念迷,念念執著幻相真實,就是念念入生死。也就是由這一念妄心不斷地起惑造業,就不斷地現出生死境相,放出一部又一部的生死電影。

所以,「生死」就是一種無窮的輪轉,就是幻覺的妄動。實際上沒有實法在輪轉。就像一個人喝醉了酒,感到天旋地轉,根本停不下來。這就是因為迷醉的因存在,所以會不斷地出生迷醉相。因一旦破除,那些幻相就會立即消失,那時會發現天地從沒旋轉過。同樣,生死中的無窮現相都只是幻境,實際沒有。只是迷亂的因存在,也就是執著諸法實有的妄心一直在,這樣就會不斷地出生虛妄現相。一旦認識到這些都只是幻相,沒有自性,從此就不會被幻相所牽。這樣一念迴光,覺了本心,就能休歇下來,一切幻相就會消失。世尊在世間說法四十九年,其中二十二年演說般若法,也是為了這個目的。

忘失自性是一切迷亂的根源

如《楞嚴經》說:「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

首先講譬喻,有一個狂人名叫演若多。有一天照鏡子,在鏡子裡見到頭上的眉眼,心中非常歡喜。之後反過來看自己,結果卻沒見到頭上的眉眼。因此生極大的嗔心,說是魑魅作亂,結果狂走不已。意思就是,自己的頭比喻真性,鏡子裡的頭是妄相。見到鏡子裡的頭有眉眼,所以非常歡喜,比喻執著妄相為真,固執不捨。不見自己的頭有眉眼,比喻真性無一切相。

也就是說,空性就是真如,就是我們的本性。所謂「見性」就是指見它。只是由於一念迷失,不識本面,錯認幻現的五蘊身心是自己,結果就迷掉了主人。

其實,佛法揭示的就是真如緣起或者法界緣起。要知道,諸法沒有自體,就說明諸法以性為體,或者說都是從本性幻出的假相。所以,由性現出的幻相,不可能脫離本性而別有自體。如果萬法各有自體,那就成了一個個獨立的法,這樣無論如何也無法「會萬物於一心」。

因此,「明心」才能「見性」。明得那個「體」,才知道一切全是「性」在起用。如果你不明本性,必定會落在法執當中。也就是你會認為有真實的生死,並且這裡面有法可求,有法可得。相反,只有明本性,才曉得這上面沒有任何生滅,一切生滅現相全部虛幻不實。

這樣就知道,真實之中沒有生死可了,沒有涅槃可證,一切無非回歸本心而已。像這樣,根源的無明上一破掉,就不再集起各種生死的業,也就不會有生死了。

那麼,怎樣才能破除無明,了生死呢?對此,首先要知道,什麼是「了生死」。

了生死的涵義

「了」,有兩種涵義:一、在理上的瞭解;二、在事上的了脫。

其中「瞭解生死」屬於見解,也就是完全瞭解生死的真相。知道「生死」本不可得,只是假名而已,真實中本來不生不滅。「了脫生死」是指,信解起行,實證到生死本不可得。從而在事上破除無明,止息一切妄執。也就是,境相現前的時候,不再動念生心,也就脫離了生死繫縛。

另外,這裡的「了」,並不是離開現前的生死,另外尋找一種「了」,而是就在這個生死當中,瞭解並證得它原本無生。

要知道,生死不在心外,一念迷就是入生死,一念覺就能了生死。只要心不再執著,不再迷於幻境,就不會繼續在識田裡種種子,也就不會成熟果報。如果還一味地分別執著,根本不往反方面用功,只盼著多少年之後再去了生死。這樣臣服於煩惱和業,天天增長生死,最後就會被越來越深重的妄動壓得無力回轉。所以,如果你把這個問題放在那裡,不去解決,之後還要無數次地發生,成為一個最大的癥結,致使你繼續沉淪生死,無法超出。結果這一生又空過了,不知還要經過多長時間才能再次遇到了生死的因緣。

所以,每個人都應當在目前身心健康,一切自在的時候,努力了生死。不然的話,到臨終四大分解時,必定不自在地隨惑業的力量,繼續輪轉生死,求出無期。因為你心裡現在念念執著幻相,就是念念入於生死。由於錯亂習性非常強,等到了中陰界,一出現幻相,你的心還會習慣性地執著,還會以「愛」受生。總之,不要等若干年後再去考慮了生死,現在就要在這方面用功。

那麼,具體怎麼做呢?前面也講了,只有通過修行,實證諸法不生不滅的本性,才能真正了脫生死。而它的前提就是了解什麼是「生死」。

為什麼要瞭解什麼是「生死」呢?

不解生死,導致尋義分別

無始以來,我們由於不瞭解「生死」的真相,結果不斷地在這裡面尋求意義,起種種計較、分別,之後就出現了各種生死的恐怖、憂苦。

意思就是,不了達「無生」,就必定隨虛妄分別而轉,由此就會不斷地受生。而生的後面永遠有死亡相隨。人最畏懼死亡。死亡來臨前,大家都假裝沒看到它,一切行為都圍繞著「生」,從不考慮死。但是死到臨頭時,每個人都會感到驚慌失措,痛苦萬分。我們知道,很多人生前事業成功,擁有相當多的財富,具有崇高的地位,或者聲名遠播等等,但是他們死的時候都是一樣的驚恐怖畏。或者,這一世得一個天身,無比地逍遙、快活。但是只要取了「生」,就必定超不出「死」。死了之後,這一切又變得一無所有。

所以,活著的時候再怎麼快樂,也不過是得到合意的境界,暫時感受一種虛妄的樂受罷了。真正看來,不通達「無生」,不終止死亡,就根本無法安心,無法獲得真正的自在。

解無生死即了生死

如《十住斷結經》所說:「解則無生死。」

所謂的「了生死」,並不是把一個實有的生死息滅,之後就證得涅槃,而是當你真正實證到,正現的生死本無,沒有自體,也就脫離了生死。即應當認識到,一切緣起現相本來無生,之後心不著在上面,才能從中脫開。

前面也講到,最初由於一念無明,不了知一切影相全部是自心變現,認為在心外有獨立的自體;之後認為「我」在這邊,是「能取」,「我」之外的一切法在那邊,是「所取」。然後對一切相進行攀緣、執著,採取各種各樣的取捨和行動。

其實,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幻相,沒有自體。這些都叫做世俗諦,是迷夢般的事。就像《入中論》所說,在迷夢當中根境識三者都有,能所二現都是錯亂,都是虛妄分別。或者說,這一切不過是本性所現的幻相。真正認識本性時,萬法都會歸於自心。

所以,首先就要瞭解這些妄相本來沒有,之後才能破除這樣一種「心物分離」、「性相分離」的大無明,否則永遠虛生浪死,向外驅馳不已。

具體瞭解的時候,又要從抉擇「無生」入手。也就是認識到,正處在生死中時,就沒有生死。我們平常說的「生死」只是假名,尋找它的實義根本得不到。而且,這「無生無死」也不是刻意製造出來的。實際上,無論是迷是悟,修道還是不修道,生死的真相就「無生死」。只不過沒修道的人,不知這些法只是幻相,結果不斷地在幻境中沉淪。而修道的人,因為知道一切現相都是幻事,就不會去追逐那個幻影,不會繼續分別、逐取。所以,他會把一切現相看成空花水月,而不會迷失在假相裡。從此開始去妄求真,返本歸源,再不會迷頭認影。

就像對於一面顯現影像的鏡子,凡夫捨鏡逐影,二乘離影住鏡,但這些都是錯亂。因為鏡子跟裡面現的影像並不是分開的兩個體。其實二者不即不離。也就是你既不要著在應緣現的幻影上,因為它了不可得;也不必逃離它,因為它不過是個幻影。其實,生死就像一場迷夢,凡夫被情見所牽,墮在生死海中,無法自拔。二乘遠離生死,住在涅槃當中。但是,由於他把生死和涅槃別別分開,心中有生死、涅槃的對立見,以具有法執的緣故,只能了脫分段生死,而無法了脫變易生死。

要知道,生死和涅槃都是幻事,真實中既無生死,也無涅槃。而菩薩既不受生死,也不住涅槃。雖入生死卻不被情見所拘,即入而不染。這才是真正的「了生死」。所以,只有見到一切現相本空,生死本來沒有,這樣不著任何法見,才能完全空盡生死,才能恢復本性。

總之,以一念無明,形成了幻心,從這裡就捲入了生死。所以,所謂「生死」,不過是我們的心外被境界所牽,內隨妄念而轉,也就是幻心的起現、流轉,導致了無窮無盡的生死。

那麼,到底怎麼了生死呢?道盛禪師[2]說得好,所謂「了生死」,只要了妄心的生死,開悟真心,生死就沒有了寄託。要知道, 幻心本不可得,如果你能夠覺破幻心,照見它本來空性,由此徹底滅盡幻心,就能解脫生死。之後,進一步見到幻心只是真如性海的一個幻用,就知道眾生本來不生不死。所以,二轉破相,三轉見性,二者圓融在一起講,也能很快讓你瞭解。

「生死」即「無生死」

如《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所說:「若依因緣生一切法者,彼常不生;若常不生者,彼常不可得;若常不可得者,彼得實際法。」

「生」不是真實的「生」,「死」也不是真正的「死」,「生死」都只是因緣和合現出的假相,所以是「無生無死」。了知這一點後,就能悟入真實義當中。

所謂「生命」,有些人認為是肉體的形軀,有些人認為是內在的精神。其實按佛法來看,生命只是阿賴耶識裡的種子成熟時變現的一幕幕幻相。既然是觀待因緣而起,也就沒有自體。因為凡是因緣現起的法都不是本性,只是本性所現的相而已,所以並不是真的有個生命「生」了。而真實中有個不生不滅的本性,它隨著無明的緣,就會幻起各種五蘊相。

同樣,所謂「死」,也不是真的有一個實法滅了。只是先前維持他的因緣沒有了,同類的幻相轉成另一個相續相。所以也沒有真實的「死」。

就像銀幕上的電影,因緣和合的時候開始顯現,這也不是真實的「生」;中間不斷地現出一幕幕的影像,也沒有實法的「住」;最後影片放完,因緣結束,影像消失,這也不是真實的「滅」。因為這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法,都是幻相,所以沒有生滅。我們一世一世的生死,就像一場一場的電影。它的起點叫做「生」,終點叫做「死」。但實際上,這些生命的影相也只是因緣和合顯現的幻事,看上去真實,實際都是假法。

這樣觀察就知道,原來根本沒有生死,所謂「生死」就像空花一樣,本來不生不滅。

心「無生」

其實,「生死」完全建立在心上,而「心」也是因緣法,所以是無生。

無始以來,我們經歷了無數次的輪轉。每一世從生到死之間,心識都在不斷地生滅。但實際上,整個過程都只是虛幻的影相。因為每一剎那心識都是假相,真正尋找的時候了不可得。

我們知道,心識由根、境、作意三者和合而生,第一剎那三法和合,下一剎那無間現起一個心識。離開境等的因緣不會有它。這樣就知道,心是幻心,正現的時候,就沒有獨立的自體。只是因緣和合的假相。

這裡關鍵要理解「和合」的涵義。比如,天上的月亮跟地上的水一和合,就現出水月的相,這就是因緣和合的影相。再比如,電臺發射的電波跟接收器二者和合,就會現出一個聲音的相,這叫做因緣和合的聲音,這些法都沒有自體。總之,只要因緣和合,就會現出不同的相,離開因緣,這些相就沒有了。所以,正現的相並非獨立自成,也就是沒有自性。

有人會想:「即使沒有境等的因緣,心還是可以存在,比如單獨一個心識也可以打妄想。」其實,第六意識也需要法塵、意根等的因緣才能現起,離開法塵等的因緣同樣不會出生。所以,意識也只是一個虛假的心。

所以,每一剎那的心識都必須依於前面的因緣才能出現。也就是前面的因緣一和合,就現起了下一剎那的心識。之後再由這一剎那的因緣和合,現起後剎那的心識。由於離開因緣,根本不會有它的體,所以,每剎那的心識都只是假相。這樣看來,整個生生不已的生命歷程,也只是因緣合成的假相,沒有自體。

或者以金剛屑因觀察心識的「生」,如果它是實法,那是怎麼生的呢?它不是由自己而生。如果前面已經有了,後面再生它,就不會有任何「生」的跡象,也就是不會出生任何新的事物,所以不能叫做「生」。

而且,也不是由其他的實法而生。因為,如果心是實法,由另外一個實法來生它,那麼,由於兩個法都已經存在,它們之間沒有任何關係,怎麼可能由一者生另一者呢?就好比柱子和瓶子已經存在,怎麼能說柱子生瓶子呢?如果說因和果處在前後位,也就是前心生後心。那麼,由於有前心的時候,後心還沒生,等後心出現的時候,前心已經滅了,二者永遠無法見面,不會發生作用,更沒辦法成立有「生」。當然,共生和無因生更不可能。

所以,不觀察的時候,我們認為真的有「生」,實際根本沒有。只是假法生假法,所以是「無生」。

心「無滅」

因緣和合時,幻心現起,因緣消失時,幻心無法獨立顯現。所以,心不是實法,也就沒有滅(因為有實法生,才有它的滅;既然沒有實法生,也就沒什麼滅)。

比如,現在我心裡想我的兄弟,那麼幻心當中就出現了兄弟的影相,之後又去想朋友,這時幻心當中原來兄弟的相就沒有了,現出了朋友的相。所以,緣著兄弟的心和緣朋友的心都是幻相。就像我現在做一個手勢,並且隨著手的不斷旋轉、屈伸等等,就會顯現不同的現相。剛剛那個手勢現在沒了,變成另一種手勢。這就說明剛才的手勢不是真的,只是因緣和合的假相,所以能夠不斷地轉換,變出各種各樣的形態。

我們的心也一樣,它有內在不斷的運作、現起。這裡每一剎那的現起都不是真實的「生」,所以,正滅的時候,也沒有真實的「滅」。「滅」的形相、方式、處所等等都得不到,因此心識「不滅」。

心是身體的指揮者

我們的身體隨著心識而轉。從某種層面來講,幻心是主人,身體只是它使用的一個工具。

比如,汽車駕駛室裡的司機是車的主人。他把車往左開,車就往左開;他讓車向右拐,車就向右拐。他猛踩油門,車就必須加速。他去踩剎車,車就會停下。

同樣,我們的幻心就是身體的指揮者,心讓身體往前走,身體就往前走,讓身體去買東西,身體就走到商場買東西。讓身體吃飯,身體就會一步步地走到餐桌前,然後坐下,做出各種吃飯的動作等等。

前面已經抉擇了心依因緣而起,所以是幻事,無生無滅,那麼,受幻心支配的身體,就更不可能實有,所以身體也是幻相。

瞭解心無生死,遠離妄想分別

我們要常常提醒自己,遇到各種人事物,起很多幻心的時候,就要知道這一切心都只是因緣和合的幻相而已,所以你不要把它執以為真實。

人們總喜歡沉溺在妄想當中。像是回味過去的歡樂、憂愁,計劃未來的享受,考慮各種瑣碎的事,揣測不同的人等等;而且會喜歡這樣那樣的感受,比如看電影、看小說的感受,聽音樂、玩遊戲的感受等等。而這些全部是妄心。只要對它們生起執著,就會在你的心中留下影像,而成為生死業因。

所以,遇到境相、現起心識的時候,你應當像一面鏡子一樣,雖然有各種顯現,但過後毫不留戀,正現的時候也不耽著,對於未來的法也不去刻意逐取。

像這樣,懂得心「無生」之後,就沒必要再繼續著相了。五根對境的時候,各種心識不斷生起,這時候就要知道,心識也只是因緣和合的幻事。並不是離開本性,單獨有它的自體存在,所以,對於一切心都不要執著。

要知道,心識也只是緣起生的幻相,並不是真正的主人翁。因為,無論善念、惡念,各種思想、知識都只是妄心,幻起幻滅,怎麼會是真實的自己?如果你不認識這一點,認為境無心有,立了一個心識實有的見,就會隨妄心所轉,這樣就沒辦法悟到無心之心,也不會見到本性。

總之,幻心和幻軀的生死都不可得。雖然心身都是無實,但也不廢幻有,因為在眾生的迷亂心前還有這種假相,就針對它假立「生死」的名稱。這樣,瞭解「無生無死」之後,你就應該以這種眼光來看待世間萬法。雖然世界上,剎那不停地現起各種各樣的法,看起來在不斷地生生滅滅。眾生執著幻事實有,迷失自性,也是不斷地生生死死。但實際上,根本沒有生死。諸法正顯現生滅的時候,就是無生無滅。

所以,我們對於色心萬法,一概抉擇為空性,這樣瞭解之後再跟你說本性,你就會很容易了知。



[1]《楞嚴經》:「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佳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云何二種?阿難!一者、無始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2]《天界覺浪盛禪師全錄》:「了生死者。但了其虛妄心之生死。至真實心。尚自無所安寄。無有名相。又何有一心為容受生死之地也。人心果能了脫虛妄。則幻身生死苦樂。非其所計……但當此際。自能作主。不受妄想流轉。為可貴耳。」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4/10/29 上午 08:00:21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1718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