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大圓滿教法之所以與寂靜尊和忿怒尊的儀軌有關,那是因為這些本然展現包括了這些本尊

您是本帖的第 1763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大圓滿教法之所以與寂靜尊和忿怒尊的儀軌有關,那是因為這些本然展現包括了這些本尊
whataboutu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獨孤求敗
文章:2715
積分:2129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12月25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whataboutu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大圓滿教法之所以與寂靜尊和忿怒尊的儀軌有關,那是因為這些本然展現包括了這些本尊

§內文1
大圓滿教法要點
本文源自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祖古.烏金仁波切在納吉寺(Nagi Gompa)所給予的口頭開示。

本初自性的兩個面向
在本質上,我們的本初自性和「基」一模一樣,具有兩個基本的面向:本初清淨(藏kadag,本淨)和任運顯現(藏lhundrub,任顯)。我們心的空性(empty essence)和本初清淨有關;而心的覺性(cognizant nature)則和任運顯現有關。

「lhundrub」(任運顯現)的字義是「顯現的事物自行呈現」,而且除了我們的覺性之外,這些任運顯現的事物也包括在中陰期間所體驗到的本尊,以及所有「頓超」的展現。同樣地,從三身(了無執著的本覺狀態)的廣袤領域而開展出來的清淨智慧界域,也被體驗為一種本然的展現。換句話說,所有從法身狀態開展出來的自顯(self-appearing)且本然顯現的「頓超」展現──三身和智慧,這些都是從本初清淨的本質和任運顯現的本性而展現出來。

輪迴的體驗也具有這種任運顯現的特質。任運顯現包括因為真實自性的無明之故而「自動顯現」的所有事物,例如世界、眾生、三界、六道,以及所有其餘的輪迴。這些事物全都自動顯現,我們不需要去想像其中任何一個;換句話說,我們全都生動、清晰地體驗從無明的、二元分立的心所開展出來的輪迴狀態。心及其對境──在輪迴三界被覺知的對境,以及具三毒之覺知的、二元分立的心,全都在二元分立的心(dualistic mind;藏sem)的舞台上展開。我們不需要去觀想這世界,二元分立之心的覺受包括六道眾生不同的體驗,而這些體驗是可見卻觸摸不到的。目前,我們「不淨」(impure)的輪迴體驗清楚地呈現,而且相當實際而明確。我們可以碰觸周圍的事物,對不對?在「清淨」(pure)的明覺之內,即三身與智慧之內,覺受是以可見但無形的方式產生,這種無形的或非物質的特質,意味著覺受是可見但無法捉取的事物,它有如一道彩虹。

報身佛和報身佛土是顯露可見但觸摸不到的;在法身的無窮天空之中,它們如同彩虹般無形。在你首先認識本初清淨的基本狀態之後,你圓滿它的強度並獲得穩定性,你的身體返回虹光。換句話說,在這個身體裡,你的證量等同於報身佛的證量,所有屬於報身佛之不可思議的莊嚴寶飾和景色,全都如天空中的彩虹般可見。不像輪迴三界的有情眾生是以一種有形的方式來體驗事物,三身和智慧的展現是無形且非因緣和合的。你可曾聽說一個報身佛需要上廁所?那是因為報身佛是無形的,不是有形的。另一方面,六道輪迴眾生在飲食之後必須排便、排尿,這是六道輪迴眾生肉體存在的直接證明。本尊則是處於一種不具形體存在的狀態,他們有如天眾、彩虹。你不能把彩虹吃下肚,然後把它們排出來!虹光身並無食物的念頭;但是擁有有形肉身的凡夫眾生不能沒有食物,否則就會餓死。

我在此所說的物質性或實體具有三個面向:(一)有形的血肉之軀;(二)有形的排泄,它需要食物為燃料;(三)有形的心,它有出生和死亡、生起和止息。本尊無形之清淨超越這三者,超越每一種有形的物質,這即是我們說本尊的身體由虹光構成的原因。簡而言之,輪迴是有形的實體,涅槃則是無形的。

我們聽人們描述本尊具有光身,居住在無垢界之內的一座無形宮殿裡,但這只是它從我們的觀點所顯現的方式。超越肉體存在的見解是用來適應輪迴眾生的串習,因為我們居住在有形的處所、有形的房屋之內,並且擁有有形的身體。而從本尊的觀點來看,並無這樣的概念。

大圓滿修行的方式

大圓滿灌頂的完整面向允許瑜伽士開始從事「頓超」的修行。但是如果沒有「立斷」,就沒有徹底地斬斷,修行者就無法用「頓超」來直接越過。「立斷」是指本初清淨的狀態在你面前被指出來,在那時,你必須認識它,然後訓練自己去穩定那種認識。

從事大圓滿修行的方式是:從前行法(藏ngöndro)開始,繼以本尊的修行,例如,持誦寂靜尊和忿怒尊的咒語,然後從事「立斷」的正行。之後,修行者從事「頓超」的修行,作為「立斷」的一種提增。修行者應該應用所有這些佛法來修行,在修學「立斷」時,讓心了無執著;在修持「頓超」時,修行者雖然了無執著,但仍然應用四個要點。

就所有的佛法修行而言,你需要前行的步驟,正如同在建造一幢房屋時,要先打地基一般。我們從事前行法來展開大圓滿之道,其原因即在於:在過去無數世中,我們已經創造無量的惡業和障蔽,而前行法能淨化我們透過身、語、意業所創造的每個不好的行為和障蔽。

在經過完整的前行法之後,接著是正行,這有如把宮殿建造在一個穩固的基礎之上。這座宮殿或許有很多樓層,但不論有多少樓層,它們將會保持穩定。正行是由生起次第(development stage)和圓滿次第(completion stage)兩個次第所構成。就此而言,生起次第是修行者觀想其個人的本尊,持誦該本尊的咒語;繼本尊修行之後,則是圓滿次第──「立斷」。

「立斷」是指我們認識自己的心性是本初清淨的;在此同時,認識我們的本然展現是任運顯現的,即是「頓超」的基礎。接著,認識本然展現──任運顯現是無形的,並且空無任何自性,即是究竟之道(勝義之道),也就是本初清淨和任運顯現的雙運,我們稱之為「立斷與頓超之雙運」。

「立斷」、「頓超」和解脫道(path of liberation)、方便道(path of means)兩個面向之間有一相似之處。在大圓滿的體系之內,藉由結合「立斷」和「頓超」,你能在今生體驗到寂靜尊和忿怒尊的本然展現,而不需要等到中陰。由於你在今生已經橫越整條修行之道,因此在中陰狀態,你沒有什麼要再修學或淨化。

讓我再說一次,在徹底完成前行法之後,你繼續從事本尊法的生起次第。密續提及,在我們身處的時代,你必須把所有的修行法門做到四倍。在過去,修行者為每一個種子字念誦十萬遍咒語就已足夠,但是在這個年頭,修行者必須為每一個種子字持誦四十萬遍咒語。在閉關之中,不管要花多少個月的時間,都要完成持誦。前行法和持咒有固定的修持數量,但是修持「立斷」就沒有固定的數量,甚至連一次的限度都沒有。修行者不會在兩個月或兩年之後完成「立斷」,只要他活著,就要修學「立斷」。你絕對不會聽到有人說:「我現在已經完成『立斷』了!」在修行者的一生當中,必須認識心性;另一方面,你可以精通或成就「立斷」。這是當你完全不再有迷妄時,不論是白天或夜晚都沒有迷妄,在那時,你真的可以說自己已經超越「立斷」。然而,我確實相信,我們在餘生中將有足夠的理由去修行。請多次徹底地閱讀指引手冊,當你真正了解其中的內容時,就會了解大圓滿的意義。


「立斷」和「頓超」

「立斷」和「頓超」都不是正式的禪修法門。「立斷」純粹是指認識你的本初自性是空虛的;「頓超」是任運顯現的本然展現。心性及其展現不是我們創造出來的產物,我們不是透過修行來創造它們。在「立斷」和「頓超」之中,你不必以想像力創造任何事物,而只是安住在本然狀態之中。

讓我用稍微不同的方式來表達。「立斷」是認識我們的本然狀態或本初自性是本初清淨的;「頓超」是認識這本初清淨的本然展現是任運顯現的。而認識這本然展現是無形的──認識五智的本然展現是你無法執取的五色光,即是本初清淨和任運顯現的雙運。本初清淨和任運顯現這兩個面向,並不像你的兩條手臂那樣是分離而不同的,它們是無別之雙運,因為心性的空虛品質是本初清淨,而心性的覺察品質是任運顯現,它們是完全無別的。所以,從根本上而言,「立斷」和「頓超」是無別的。

你不會把「頓超」描述為一種禪修法門,但你可以說它是一種修學,因為它有要點可資應用。我想要再次強調,「頓超」不是想像或觀修任何事物,它所顯現出來的展現是本然清淨的表達。如果你適當地修學,並且應用要點,所有的「頓超」展現將會自然地形成開展。

許多大圓滿教法之所以與寂靜尊和忿怒尊的儀軌有關,那是因為這些本然展現包括了這些本尊。修行讓已經存在於你之內的事物變得可見,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事物展現。由於寂靜尊和忿怒尊已經存在於你的身體裡,因此在修持「頓超」期間,這些本尊變得可見。「頓超」裡的本尊和將在中陰顯現的本尊是相同的,因此,如果完整的壇城已經在你的今生展現,那麼在中陰狀態就沒有第二個壇城需要顯現,因為它不會展現兩次。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大圓滿教法強調寂靜尊和忿怒尊之壇城的原因。

寂靜尊和忿怒尊的修行法門有許多層次,例如在瑪哈瑜伽(Mahayoga)、阿努瑜伽(Anu Yoga)和阿底瑜伽(Ati Yoga)等層次中的修行法門。例如,秋吉.林巴(Chokgyur Lingpa)為三乘揭顯儀軌。他為阿底瑜伽揭顯《普賢心髓》(Heart Essence of Samantabhadra;藏Kunzang Tuktig),以及屬於《大圓滿三部》(Three Sections of the Great Perfection;藏Dzogchen Desum)的一部教法。你也可以把上師瑜伽(guru principle,或稱「上師相應法」)當作大圓滿修行的基礎,因為證悟的上師體現一切。例如,吉美.林巴(Jigmey Lingpa)的心意伏藏《具明點印》(藏Tigle Gyachen)只以龍欽巴一人為基礎。如此一來,修行者有各種不同的方法,而且從事這樣的修行法門真的很好。

不論你是坐著或四處走動,不論處於哪種情況,你總要記得「立斷」──認識心性。它是大圓滿修行的核心。

在死亡的時刻,我們將首先體驗到的是聲音、顏色和光線,但這些事物將不會像它們現在這樣模糊、微弱或有限,而是強烈且勢不可擋的。在那時,顏色是燦爛的,而光線則如同針尖般刺眼,類似直接注視太陽。顏色代表「證悟身」(enlightened body),聲音代表「證悟語」(enlightened speech),光源代表「證悟意」(enlightened mind)。所以,《西藏度亡經》(TheTibetan Book of the Dead)提醒臨終者:「不要害怕這些光線,不要害怕音聲,不要因為顏色而感到恐怖。」

在活著時對「頓超」產生某種熟悉程度的瑜伽士,在中陰狀態可以保持無懼,了無驚駭或恐懼,因為他們知道,顏色、聲音和光線是自己的展現──自己佛性之身、語、意的本然展現。這些最初的展現是中陰的前奏,然而,一般人卻會因為這種展現之巨大而完全不知所措。在中陰狀態,聲音不是小小的噪音,而是有如十萬個雷鳴同時發出的轟鳴;光線和顏色如同十萬個太陽那般燦爛閃耀。之後,當本尊們開始顯現,最大的本尊有須彌山那麼大,最小的本尊則不大於一粒芥子。本尊們生氣勃勃,手舞足蹈。面對這種景象,你有兩種選擇:你驚慌失措,或認知他們為自己的本然展現。這是為什麼在今生從事修行具有如此不可思議利益的原因,如此一來,你就會越來越熟悉於自己的本然展現。否則,你在中陰面對這些景象,將會感到深深的迷惑和昏亂。

即使你是一個有成就的佛教學者,具有廣博的佛法知識且擅於辯論等,但是如果沒有這種熟悉,在中陰面對令人畏懼的展現時,你將仍然感到害怕驚慌。你無法和這些本尊辯論,無法用言語的解釋打發他們。但是如果你遵循金剛乘的道路,熟悉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合一的道路,那麼就可以確定,你將認識所有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展現;這將是真正的利益。

因此,《西藏度亡經》強調「不要害怕你自己的展現」。你沒有理由去害怕自己,沒有必要因為自己的聲音、顏色和光線而感到不知所措。如果你完整地修學大手印和六法(Six Doctrines),便可成功地度過中陰,但是如果你在「立斷」和「頓超」的修持中已經證得穩定,便可保證能夠成功地度過中陰。「立斷」是認識心的法性,以及認識顏色和聲音都是法性的本然展現,而聲音是法性的自回響(self-resounding)。我們必須認識,這些可見但無形的展現不是來自他處。真正地了解這一點,死神將無法捉住你。

在今生,藉由修持「立斷」和「頓超」之雙運來熟悉這些展現,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為每個人遲早都會進入中陰,這些展現肯定會顯現。這些強烈的中陰體驗不是只發生在少數人或佛教徒身上,而且說「我不必擔心那些中陰的體驗,因為我不相信死後的任何事情」也沒有幫助。中陰的體驗不在乎你的想法,它們顯現在每個人的面前。

大多數人完全不知所措地相信,自己佛性的展現是前來折磨他們,且把他們拖入地獄的惡魔。這是多麼可惜!我們要避免這種可悲的結局。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28177

序言/瑪西亞.賓德.舒密特(Marcia Binder Schmidt)

大圓滿入門教法
反映至要之鏡/龍欽.冉江
大圓滿教法要點/祖古.烏金仁波切
大圓滿修行精要/釋迦.師利.嘉那

第一部  背景
第1章  大圓滿傳承簡史/無垢友
第2章  無垢友和毘盧遮那的故事/耶喜.措嘉
第3章  空行母心要簡史/蓮花生大士
第4章  大圓滿的歷史背景/祖古.烏金仁波切
第5章  大圓滿的直接指引/祖古.烏金仁波切
第6章  勸閱《七寶藏》之歌/巴楚仁波切
第7章  勝妙遍知者著作暨無上密《十七續》之祈願文/堪布噶旺.帕桑
第8章  大圓滿經典摘錄/堪布噶旺.帕桑

第二部  基:理論基礎
第9章  普賢王如來祈願文/普賢王如來
第10章  阿底瑜伽/蓮花生大士與蔣貢.康楚
第11章  文殊師利大圓滿祈願文/蔣貢.米龐仁波切
第12章  岡波巴第四法/祖古.烏金仁波切

第三部  道:修持方法
第13章  用拐杖指著老人的教導/蓮花生大士
第14章  給予命定弟子的珍寶/敦珠仁波切
第15章  勸誡的十個甚深要點/師利.興哈
第16章  佛陀教法的傳承/祖古.烏金仁波切
第17章  大圓滿前行/祖古.烏金仁波切
第18章  「審視」之道歌/喇嘛夏卡.措竹.讓卓
第19章  把直接覺知當作道路/創古仁波切
第20章  止與觀/祖古.烏金仁波切
第21章  「立斷」之真實見地/策列.那措.讓卓
第22章  佛不在他處/祖古.烏金仁波切
第23章  讚頌空性之信函/紐舒.堪仁波切
第24章  解脫三要/確吉.尼瑪仁波切
第25章  三虛空法/祖古.烏金仁波切
第26章  熟悉「非禪修」/確吉.尼瑪仁波切
第27章  大手印與大圓滿之對照/策列.那措.讓卓
第28章  大手印與大圓滿之關連/楚西.阿帝仁波切
第29章  維繫本覺/措尼仁波切
第30章  無有中心或邊際的虛空/龍欽.冉江
第31章  「如是」的狀態/祖古.烏金仁波切
第32章  殊勝的行止/策列.那措.讓卓
第33章  頓超/策列.那措.讓卓

第四部  果:成果
第34章  最終之「果」/蓮花生大士與蔣貢.康楚
第35章  修行之徵相與果位/蓮花生大士
第36章  「果」之道歌/喇嘛夏卡.措竹.讓卓
第37章  果/策列.那措.讓卓

吉祥結行
中陰祈願文/龍欽.冉江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2/1/16 下午 12:06:27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2/1/16 下午 12:05:16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468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