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索達吉堪布:了不可得...其實大圓滿的最高境界也是這樣

您是本帖的第 2293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索達吉堪布:了不可得...其實大圓滿的最高境界也是這樣
whataboutu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獨孤求敗
文章:2715
積分:2129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12月25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whataboutu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索達吉堪布:了不可得...其實大圓滿的最高境界也是這樣

《金剛經》開示錄
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譯經
  堪布索達吉  傳講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第四節課
《金剛經》主要宣說了斷除實執,獲得調伏自心的境界。整部經的內容,按嘎瑪拉西拉的觀點,可以歸納在三個問題當中,即最初發菩提心,中間修持六波羅蜜多,最後調伏自心獲得色身法身無別的果位。
先講如何發菩提心: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佛告訴須菩提:「凡是趨入大乘道的菩薩,應當這樣發心:所有的一切眾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界、無色界,有想天、無想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天,我都會令其遠離輪迴的痛苦,獲得究竟的涅槃。如此度化了無量無邊的眾生,但在實相中,無有任何眾生得以滅度。」
前一句講了世俗菩提心,後一句講了勝義菩提心。具體而言,為度化天邊無際的眾生,發願求證無上菩提,是世俗菩提心;沒有能度、所度、度化方式的三輪執著,叫做勝義菩提心。雖然發心救度眾生是菩薩在世俗中的最大責任,沒有這個菩提心,一切的善根無從增長,但也要明白勝義中沒有眾生可度。
先分析「世俗菩提心」:
三界輪迴中的眾生林林總總、不計其數,總的來說,可以包含在九類當中:
1、〖卵生〗:顧名思義是從卵中出生,有龍族、飛禽和一些人類。例如,薩嘎拉居士的孩子全部是卵生,《佛教科學論》在講人類的各種產生時,也引用過幾則卵生的公案 。
民間傳說格薩爾王也是卵生:一天下大雪,身為女僕的母親在家裡生孩子,因為沒去主人家幹活,主人非常生氣,提著刀子衝到她家。進門後,看到女僕蒙頭大睡,於是氣憤地掀開被子,發現裡面有個大卵,舉刀就砍。卵破開後,出現了三個孩子,一個飛到天上;一個的膝蓋碰到刀子,落在帳篷上,這就是格薩爾王;還有一個仙巴,被主人扔到了河裡。但這只是一種傳說,正史中並無如是記載。
2、〖胎生〗:人和旁生主要是胎生。按照《俱捨論》中的觀點,餓鬼也大多是胎生。
3、〖濕生〗:夏天的昆蟲多為濕生。當然,人類也有濕生的情況,如以前的索首閥國王,他頭頂上生阿拉律,右腿生哲巴,左腿生月哲。還有頂生王也是濕生。
4、〖化生〗:天人、非天、初劫時的人、地獄眾生都是化生。此外,一些大成就者也是化生,如蓮花生大士、聖天論師。
5、〖有色〗:指欲界、色界的眾生。《俱捨論》中說,欲界眾生貪著五種妙欲,執著非常粗大,故有實質性的身體;色界眾生斷除了欲界的貪心,無有實質性的身體,但仍有比較細微的貪心,所以有一個光身。這兩界的眾生皆有色相,故稱之為「有色」。
6、〖無色〗:指無色界的眾生。他們沒有接觸性的色相,只有一個意識的色相,這種色相極其微細,所以稱為「無色」。
7、〖有想〗:指四禪中的廣果天。此處沒有欲界的粗大分別念,仍有細微分別念。
8、〖無想〗:廣果天周圍的一部分天人。《俱捨論釋》中形容廣果天猶如城市,無想天則如城市旁邊的寺院。這裡的天人除了初生與命終時會起兩次分別念之外,五百大劫中不起一個念頭。
9、〖非有想非無想〗:又名有頂、非非想天,是無色界最高的一層天。因為沒有欲界和色界的分別念,故稱「非想」;仍有微乎其微、極不明顯的心識,稱為「非非想」。《俱捨論》說,此處不是沒有心識,而是有一種貪執禪定的分別念,由於特別細微之故,以低劣加否定而稱為「非想」。
上述九類眾生的意識形態比較典型,輪迴中的有情均可含攝其中。對於這些眾生,大乘菩薩都應發願加以救度,使其有漏的身體和分別念融入法界,最終獲得無餘涅槃,這就是世俗菩提心。《現觀莊嚴論》云:「發心為利他,求正等菩提。」

那麼,什麼是「勝義菩提心」呢?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菩薩雖然度化了三界所攝的一切有情,但觀待勝義諦而言,被度化的眾生、能度化的菩薩,如虛空般皆不存在。嚴格來說,這種勝義菩提心何時在相續中生起,彼時才是真正的菩薩,如《入中論》云:「從此由得彼心故,唯以菩薩名稱說。」
若將勝義、世俗兩種菩提心結合起來,就是《華嚴經》中所說的「智不住三有,悲不住涅槃」。世俗菩提心方面,菩薩因大悲心不捨眾生;勝義菩提心方面,菩薩因空性慧不墮輪迴。
前面須菩提問了三個問題——如何住、如何修、如何調伏自心。今天就發心方面,從世俗、勝義可以分別回答。1、世俗菩提心:以發世俗菩提心為住,度化天邊無際的眾生為修,以所發的菩提心隨時隨地來調伏自心。2、勝義菩提心:以無有眾生可度為住,安住於這樣的境界為修,令不堪能的分別念融入法界來調伏自心。
《金剛經》相當甚深,不是須菩提問了問題之後,佛陀要用整部經來回答,而是在每一層意思中都能找到圓滿的答案。大家若深入思維,定會發現其中妙不可言!
世俗中要度化眾生,勝義中無眾生可度,原因何在呢?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為什麼呢?菩薩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執著,就不是真正的菩薩。」
想度化有情或是幫助某個眾生,就勝義諦而言是一個大錯誤。有了相的執著,認為「我要度化他們,使其獲得殊勝的涅槃」,這就不是菩薩而是一般的凡夫了,為什麼呢?勝義中任何相都了不可得,發心的菩薩不存在,要度化的眾生不存在,所發的心也如陽焰般無實。
其實大圓滿的最高境界也是這樣,若以《虛幻休息》來解釋《金剛經》的教義,那是非常殊勝的。從《心性休息》中也可以看出,前八品首先講了世俗諦,第九品就開始步入密宗的甚深境界,揭示了勝義諦的究竟實相,這些內容都離不開《金剛經》的範疇。
〖相〗:玄奘法師譯為「想」,實際在這裡「相」和「想」的意思都一樣,都是分別心去執著,跟分別心有很大的關係。
藏文中沒有「我相」,其餘三相都有。
〖我相〗:依同一相續而存在。
〖人相〗:依有漏的身蘊住於有漏的世間。
〖眾生相〗:依業和煩惱轉生於三界輪迴中的眾生。
〖壽者相〗:在同一時間內,同一異熟果保持相續的壽命。比如有些人特別怕死,希望自己長命百歲,這就是壽者相。
對四相的實有執著,是解脫道的大障,有了這四相的話,無法獲得真實的解脫。所以,宗喀巴大師說:「斷除一切執著相,爾時見解即圓滿。」
總之,《金剛經》從頭到尾就是講斷除實執,以前南懷謹有本書叫《金剛經說什麼》,到底《金剛經》說了些什麼?現在該知道了吧!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9/12/18 下午 09:27:08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12/18 上午 09:24:00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1563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