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孩子時,先要觀察自己的心
嘎瑪(顏班)仁波切
我們總希望兒女好、能考上最好的學校、有最好的工作,但這些所謂「爲他好」的想法裏牽扯太多自己自私的心態。我們沒有教導他們:「要多替別人著想,不要去傷害別人;當你沒有傷害別人時,別人纔會讓你過得快樂幸福。」我們只教導他們自私自利、要第一名、要最好的學校,只告訴他們:「如果你不去拼命,你就不會有成果;如果不努力,就不會有任何的勝利。」
教育孩子時,先要觀察自己的心,看看自己當下對孩子的教育,是建立在自己的執著、主觀意識或自私的心態上,還是真的爲了對方好。自己一定要省思、要瞭解,不然,就像大部分人沒有去探討過生命,不知道如何分別善惡,當然就不會去教導下一代。
很多父母親,爲了孩子付出心力,全心全力地給予他們學問和外在物質的滿足,可這些能讓他們分辨心靈善惡而加以取捨嗎?父母總認爲留給孩子豐富的學問和物質,小孩就會快樂平安,其實並非如此。如果我們只認爲「他沒有知識,我們給他知識;他需要錢財,我們給他錢財;他要什麼,我們就給什麼」,對兒女只講好話而不知道要糾正他們的錯誤,以爲這就是愛兒女、這就是愛的教育,那是完全錯誤的。很多父母捨不得罵孩子,也捨不得別人罵,平日也不教導他「罵人是不對的,因爲當別人罵你時,你會不高興,所以你也不能去罵人」,所以這些小朋友只要做錯事,被別人打罵,父母親就做他的後盾,使得孩子不知道分辨善惡,對他而言傷害別人變成是滿足、快樂的來源,而心靈卻是空虛的。像這樣的父母親,自認爲愛孩子,卻傷害到孩子和更多的人。我們常會看到很多父母親自己都在做負面的事,卻教導小朋友不可以這樣做——自己沒以身作則,如何教育孩子?
在物質豐富環境中成長的年輕人,如果不知道善惡取捨,就不會知道傷害別人有什麼樣的惡果,還把傷害別人當作樂趣。這是誰的錯誤呢?很多人都把這個過錯怪罪於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的失敗,而不認爲自己有錯。我曾經問過我一個學生:「你認爲社會是誰組成的?所謂的社會,是每一個像你我這樣的人結合起來的,再擴大爲國家和世界。所以教育必須先從自己開始做起,在教育別人之前先要教育好自己。」
父母對兒女所付出的愛是要建立在智慧上面,能教導兒女如何分辨、舍取善惡。這樣的一個家庭如果能影響到別的家庭,使別的家庭層次也提高,這纔是真正家庭教育的成就。若能有成功的家庭教育,那麼老師教導學生待人處世的道理,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否則,老師用心地施予學生人格教育,學生一回到家裏,父母卻只教他好好做功課、只給他錢財,那麼老師付出再多心力,成果也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