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確保說話適度的竅訣

您是本帖的第 1386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確保說話適度的竅訣
omahhum999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大大善知識
文章:6625
積分:57214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0年2月21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omahhum999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確保說話適度的竅訣

 

確保說話適度的竅訣

 

  索達吉堪布

 

    不宜宣說有三種:無信者前不說法,未問不說自經歷,不說不符實際語。——華智仁波切《自我教言》

 

    「不宜宣說」,全知麥彭仁波切曾在《國王教言》的語言品中講:說話時必須要有因時間、地點、人物的不同而該說不該說的界限,否則,不該說而說成了瘋子一樣,該說而不說成了啞巴一樣,如果這樣,要麼事情辦不成,要麼生很多過失。這裡明確地闡述了說話必須適度。在此華智仁波切說不宜宣說有三種。

 

    「無信者前不說法」,就是對沒有信心的人不宣講佛法。因為若具信心,則上師所講之法乃至一字一句,猶如食鹽溶於清水一樣,能很好地受用,像靈丹妙藥一樣,會調伏自相續中的很多煩惱,非常非常地不可思議!尤其當對法和對傳法上師具足信心時,即便是一個表面上非常非常平常淺顯的經典或修法都會覺得內外密意極深。

 

    「信為道源功德母」,如果一個人對佛法常常具足信心,他就會具足精進、忍辱、聞思等等很多功德,而五道十地的一切成就都來源於信心,這在《淨土五經》、《淨土教言》中都有詳細的說明。反之,對無信者前說法會有很多相反的作用,如對密宗沒信心的人前宣說密法,對大乘沒信心的人前宣說大乘法等等,對方會因接受不了而生邪見或退失信心,在《華嚴經》中有類似的公案,菩薩戒中在這方面也有戒條。所以,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講「佛法大海唯信能入」,《白蓮花經》中說「沒信心的人像焦芽敗種」等等。

 

    若上師對弟子傳法,若弟子沒有信心,即使聽了法,法也入不了心;法不入心,如病不服藥,永遠不能斷除無明煩惱。在《百業經》中也可以看出無論是世尊還是羅漢調化眾生時都是先觀察因緣是否成熟,所調對象能否生信,這就自然而然顯露出了這條規律。

 

    「未問不說自經歷」,別人沒問你的經歷時,你不要主動自我介紹,以防自吹自擂之譏嫌。尤其是密宗弟子,對別人偏要炫耀自己灌了什麼什麼頂,有什麼什麼甚深的見解,親近過多少位上師等等學佛的經歷,一邊講一邊自以為了不起的,殊不知這樣密乘戒已經犯的差不多了。

 

    「不說不符實際語」,就是說話要老老實實,不要誇大,也不要縮小。說話之前要對自己的語言作一觀察:這樣說會不會騙上師?會不會騙眾生?是否符合實際?否則,稍微有辯別能力的人,見你說的沒有可靠性,失去了信任感,之後即使你再把三藏十二部的精華都說出來,他也再不會相信你了,你自己就談不上去度化別人了。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學會善巧地使用語言,接引初學佛者。除了選擇物件,應機而發,諦實而言外,我們還應在交流引導中學會《華嚴經》中所說的「恒順眾生」,比如先從對方的愛好一點點談,再引導他從熟悉的生活環境中體悟出因果不虛、輪回痛苦等等一些道理,這樣他就容易對佛法產生出深切的信心。

 

    華智仁波切的這個教言是自利利他的甚深竅訣,如果能銘記於心中,用於行動,將對自他利益無量。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8/12/5 上午 06:01:00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6250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