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轉貼】 告訴你增長福報的方法,福報增長了,做事才順利!

您是本帖的第 935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 告訴你增長福報的方法,福報增長了,做事才順利!
jonscott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令狐沖
文章:1650
積分:18591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1年9月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jonscott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 告訴你增長福報的方法,福報增長了,做事才順利!

  佛陀滅度後,印度出了一位阿育王。他統一了五印度,也造了許多殺業。那後來他就皈依了佛門,成為佛教的護法。阿育王可以說把佛教傳播到了全世界。阿育王想要供養佛陀的捨利。但人間已經沒有了佛捨利。阿育王就去問他的國師,是個阿羅漢。阿羅漢有神通,告訴他說,佛陀捨利只有在龍宮和天宮有,你想要供養,就去龍宮請。阿育王就帶了三萬兵,到了海邊去吶喊,叫龍王把捨利子拿出來。喊了很久,龍王也沒有出現。

  這時阿羅漢就跟阿育王說,你雖然是人間的王,但龍王是護法部的王。他的福報比你大,所以你叫他,他不出來。阿育王就問說,那我要怎麼做。阿羅漢就告訴他,你去修福報,你去齋僧,行善,這時福報就超過了龍王了。果然齋僧三個月後,阿羅漢就告訴他,這時你去海邊,你帶著一個侍衛去就好,只要彈指,龍王會來見你。阿育王就去了,到了海邊,三彈指,龍王出現了,是個年輕人形象,見到阿育王就鞠躬。然後問阿育王有什麼事,阿育王說要供養捨利。龍王就把捨利分給了阿育王,阿育王建了八萬四千塔。阿育王問阿羅漢,三萬兵去,龍王不出來,我為什麼三彈指,龍王就出現了。阿羅漢說,不是三彈指,而是你的福德所感召的力量。福德的力量,勝過外在的自然力。

  生活中出現不順,是因為缺乏福報

  生活中之所以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就是因為缺乏福報。天人有福報就有禅定在天上享福,沒福報就失禅定墮到其他界道。

  所謂氣場、底氣,其實也是福報。福報大的人,光比較亮,禅定功夫大一些,所以給人感覺氣場強大,這並不是裝能裝出來的,這就叫做"正能量”,凡人也是如此。

  有福報就快樂,沒福報就算呆在皇宮裡也整天憂愁苦惱,沒福報是一切心理問題的根源。智慧、慈悲、人品、財富、美貌、氣度乃至所有的一切都是福報。

  生活中各種各樣不順遂的原因就是福報不夠,某段時間沒有福報,即使擁有很多很富有,也感受不到快樂。

  福報不足的人,好比一鍋湯,遇到些許小困小事,就像一碗污水倒入一鍋湯,整鍋湯都壞了。

  福報大的人,好比大海,一江污水流進大海,大海也不會被一江水轉污,相反能把它轉清,讓自己更強大,納百川而成百谷王。

  福報不夠,會導致生活中出現各種各樣的不順和問題,這就是俗話說的"鎮不住","鎮不住"人事物。

  乃至一個人的想法,他的愛好和追求,以及他的心量都在他的福報范圍內,福報提升上去,愛好和追求會自然的改變,這一點可以用來方便地幫助他人改掉一些瘾習。

  佛說在端正、精進、智慧、工巧、福德這五者之中,福德第一。只有把福報提升上去了,不但自己的身體健康,而且生活自然會好,自己的想法、愛好、追求也會跟著改變。

  福報由心量決定

  福報在哪個層次,心量就在哪個層次,追求就在哪個層次。

  福報不夠,就會鎮不住人、事、物,比如鎮不住上司,鎮不住下屬,鎮不住配偶,鎮不住考試,鎮不住姻緣,鎮不住工作,匯聚不了人氣……於是產生種種問題。

  打個比喻:把福報提升上去,自己就像一顆大星球。小星球根本轉不動你,而且你可以轉小星球。小星球就是生活中遇到的人、事、物。大星球引力大,轉得小星球都跑來旋繞,福報就像這個引力。

  當你出現了任何的不順,就是沒有那麼大的福報,把這個不順鎮得住,壓得下去,有福壓眾惡,老百姓常說的,"一福壓百禍”。

  比如,開個小店,生意很好,福報鎮得住。小店做大了,小伙計都不聽話了,客人也少了,不順的麻煩多了,這是福報不夠這麼大,鎮不住了。

  做上司的,下屬都不聽話,福報鎮不住。做下屬,上司隨意指責你看你不順眼,你的福報比他差距太大,失了平衡。

  找工作,老找不到,老找不成,換句話說,用力氣賺錢都賺不著錢,是這段時間福報不夠。心裡抑郁、悲傷、痛苦,想自殺,也是這段時間福報不夠。

  同樣的一個工作,別人做都很順,不出問題,自己去做,問題一個接一個。就是因為福報太少,鎮不住這工作。家裡眷屬也斗诤,爸媽、老婆、老公、孩子都有很多問題,很多煩惱,這是他們和自己的福報不夠。

  福報不夠,就像一根小蘆葦,業風一吹,就東倒西歪。

  提升福報的方法

  為什麼道理都懂,卻做不到呢?歸根到底一句話就是福報不夠。

  福報不夠,修行自然不精進,禅定升不起來,被業障拖著走。對治的方法就是應該去親近善知識、念經、念咒、念佛、磕頭、供養三寶、供僧、供燈、印經、放生、施食、修廟、侍奉父母、禅修、道場做義工等等,總之,要修一切善,斷一切惡,改正自己的不良習慣和心性,這些實修都能提升福報。

  智者大師說過: 修福德不修智慧,叫作愚;修智慧不修福德,叫作狂。消耗享用過去的福報叫做"吃腐食",不積福報總有一天會把福報吃完,沒有福報處處是苦。

  什麼是窮?不懂布施就是窮。不懂布施會有六種窮:財窮、身窮、智慧窮、心量窮、福報窮、擔當窮。你遇到的一切人、一切事都是自己的福報,所以要趕快修福,否則一旦劫難臨頭時想修福就來不及了。

  佛陀說,智慧、工巧、端正、精進、福德,這五者之中福德第一。遇到一切不如意事,不用抱怨,都是自己的業障,是福報不夠。沒福報再努力也不會成功和幸福。有福報的人,他心中想什麼,這件事就會出現,故叫心想事成。

  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诳語者,故在《阿彌陀經》中告誡我們,若想念佛往生,必須要做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才能得生彼國。”有福德,修佛法、念佛才能真正的往生。

  沒有福報不能度眾生,所以度眾生一定要有福報。

  雖然古語雲“富不過三代”,但書聖王羲之的家族,被稱為“中華第一望族”的山東琅琊王氏家族,卻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跨越諸多劫難興盛不衰,培養出了36位皇後、36位驸馬、29位宰相,至今仍然興盛富貴。這是為什麼?因為王氏家族世代遵循“言宜慢,心宜善”的六字家規。

  “言宜慢”,言談要三思,話語要舒緩,讓言者深思熟慮、謹言慎行,讓聽者感到受尊重;“心宜善”,害人之心不可有,“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所以福報可以傳承,但傳承福報是門深奧的學問,如果你掌握了,再把這種知識傳給你的子孫,那子孫就會一代一代都有福報,受用不盡。

  《地藏經》裡說:供養父母捨一得萬報,供養三寶捨一得無量報。我們以圓滿的三寶為對境,按照佛陀的教導去實踐修行,清淨自己的“身口意”,我們的生命就會跟佛連在一起。

  一旦融入佛的圓滿功德海,我們就能轉有漏的福報為無漏的功德,轉不圓滿的世智辯聰為無上的圓滿智慧。這時再把所作的功德回向給家人,家人的命運就會轉變:回向父母,父母的身體就會好;回向孩子,孩子的福報就會增加。

  福報包括世間福報和出世間福報,真正的修行人,雖不求卻能自得世間福報;而求世間福報、不肯回向往生的人,所得的世間福報也無法和真正的修行人相比,更不用說出世間的福報了。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8/3/23 上午 10:11:49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4688 秒, 3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