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修百萬念佛
益西彭措法師 講述
前幾天我們共同學習了法王的《極樂教言》,當時很多人都很有感觸,都決定自己這一生臨終的歸宿定在往生極樂世界上,這是很好的現象。因為人生畢竟很短暫,不能沒有目標,雖然大家的因緣各不相同,有的學密、有的學禪、有的專門持名,但共同的目標是可以確定下來的,那就是臨終往生極樂世界。
信願念佛,解行並重
要知道,我們學習法王的教言,不是聽聽就可以了,而是要真正把握住教言的要點,然後真正貫徹在自己一生的修行中。這樣學習教言才有真實的意義。
具體怎麼來奉行法王上師的教言呢?法王上師說:「要對阿彌陀佛生起信心,猛利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在這個基礎上如法念完一百萬遍的阿彌陀佛名號。」這就是當年上師大力弘揚淨土法門時的要求。也就是要具足信、願、行三資糧。現在我們就拿出實際行動來,真正按照法王的教導不折不扣地努力實行。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每週都在學習淨土經教,通過長年的思維、熏習等,有希望逐漸培養和加深對淨土的信願。但是,只有教理方面的學習還遠遠不夠。因為信願和淨業的行持就像是鳥的兩個翅膀缺一不可,一定要配合起來,才能往淨土前進。所以一定要解行並重。因此,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把「行」落實起來,也就是從今年開始,我會號召大家每年共修一百萬遍的阿彌陀佛名號。
法王說在信願的基礎上念完一百萬遍的阿彌陀佛名號,必定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所以,想要成功的往生西方淨土,你的心就必須按照教言去做。你按照上師指引的道路走,就能順利地走到極樂世界。否則自己不去實修,不去遵照法王的教言實行,那也只是種個遠因而已。
因此說,現在一方面我們要研習教理,理解法義,加深對淨土的認識;而另一方面的行也要跟上來,要開始發起念佛的正行。也就是要採取「解行並重」的路線來走,在這兩方面都要把握好。這對知識分子來說尤其重要。如果你暫時還理解不了很深的法義,那也不要緊,可以先聽一些淺顯的講解,逐漸地薰陶,同時多在念佛的實修上用功,可以採取這種方式。
總的要知道「解行並重」是指解、行互相促進,而不是說全部解完了,信願都究竟圓滿了再來行持。其實,信願上有非常深廣的內涵,需要逐漸地加深、提高,使得它越來越圓滿,但這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長年的努力。所以現在要兩手抓,一手抓信願,要不斷地在這上努力;另一手抓念佛,天天要有行持的日課。
大家稍微想一想也會明白,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暫,也十分脆弱,無論現在自己多年輕也不能保證今天不死。如果想等到法義全都研究透了再來念佛,恐怕還沒有研究透,就已經一命嗚呼了。或者,如果要等死相現前時才來念佛,那時恐怕只有以手抓胸的份了,根本做不了主。所以「行」得越早才越有把握,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切實、最重要的事!
持名念佛,當下做起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說,念佛如同孩子憶念母親,母親會時時憶念孩子,也就是阿彌陀佛已經成就了大願,佛時時都在護念眾生。但如果孩子不憶念母親,母子的距離就會很遠。如果孩子能回心憶念,母子之間就恒時不分離。所以,想要與阿彌陀佛的心相應,關鍵就是要憶念阿彌陀佛。
那麼,該如何來憶念呢?我們先想想看,一個孩子該怎樣憶念母親呢?那就是直接喊「媽媽」的名字來引起念母親的心。當然也有其他的方式,比如彼此的心相互憶念,或者微笑,做一些其他的肢體語言等等。而很直接的方式,就是直接喊「媽媽」。因為叫媽媽的時候,就直接跟媽媽的心相連了。也就是真正生起了念媽媽的心,這時就跟媽媽相應了。
而且,人人都知道,當一個小孩會說話的時候,就應該叫媽媽了。至於他對於媽媽的體會,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的加深,但不能說,孩子還小,對媽媽的愛認識得還不夠,所以要到二十歲再開始念媽媽。應當在他能開口說話的時候就要念媽媽。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媽媽的好、媽媽的愛體會得有多深,他念出來的「媽媽」就越會情真意切,就會跟媽媽越相應。
同樣的道理,我們就是要通過一句佛號來跟阿彌陀佛相應,而且現在就要開始念佛。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對於淨土方面的法義依靠聽聞、思維等,稍有一些信解,有些感受,或者說生起了歡喜心、信心的時候,當下就會生起一種很想念佛的心。從這裡就能看出,前面一切淨土經教上的聞思、教理上的抉擇,都是發起至誠念佛心的手段。換句話說,一切的看書、聽聞、思維等等,就是為了提起信願,從而直接從內心深處喊出阿彌陀佛。當你真正以至誠、懇切的心來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就直接跟阿彌陀佛相應了。所以說以名感佛,以名與佛心相通,這是一個非常直接的方法。
而且要知道,佛法的很多方面都要靈活地把握,不能說死了。比如一方面我們可以說信願行之間是因果關係,以信願作為因,發起修行,這樣解釋當然是正確的。但也要知道這三者又有互相促進的一層關係,也就是以實行會增長信願,強化信願。就像你多跟母親接觸,就會增上對母親的瞭解、對母親的感恩那樣。又像平常說的「實踐出真知」,你去實行會得到很多真實的體會,這會成為寶貴的經驗。所以你不能說,我要等幾十年後,等到法義完全鑽研透徹了再來念佛,就像一個小孩並不是對運動學的原理鑽研透了,再來走路那樣。現在要多想到人生很短暫,我死的時候憑什麼解脫,這樣想了之後,應當從現在就開始在「培養信願」和「持名念佛」兩方面同時進行。
所以我強調的就是要解行並進,當信願增強的時候,自然會促進你的行,而你通過行,也就是自己念得有一些體會之後,同樣也會增上信願。所以說,我們從現在開始,就要每天念佛,這才是有智慧的抉擇。
至誠念佛,必獲加被
當你用至誠的心去念佛的時候,就是在跟佛的心感通,阿彌陀佛當即就會加持你,你的心也會逐漸發生轉變。佛在《觀經》裡講到,阿彌陀佛放出無量光明,遍照十方無數世界,攝持念佛眾生不捨。善導大師在《般舟讚》裡也說,佛光遍照念佛人。佛的光明裡具足無量不可思議的利他力量,念佛念到相應的時候就有得到很多加持,會越念心裡越歡喜。所以說,念佛並不是枯燥無味的,它的安樂只有真心念佛的人能體會到。隨著不斷地念佛,心就會越念越清淨,就會對阿彌陀佛越來越有感情,越有信心。你真正念到有安樂受用的時候,讓你不念都不行。
具體來說,佛的願海有真實不虛的加持,佛以光明攝受眾生,以名號作為眾生接通佛力的媒介。所以只要你至誠的念阿彌陀佛,佛的光明就開始入到你心中,而且隨著你念佛相應程度的加深,得到的加持也就越來越深。
所以說,念佛就是沐浴在佛光當中,念得越好,就越能得到明顯的加持。可以讓你身心安穩,可以消除業障。有時候自己也能感覺到,念佛的時候就是沐浴在佛光當中,心裡自然會很清淨、很歡喜。因為佛的光明也叫做歡喜光,當得到佛光加持的時候,內心之中自然會湧現歡喜。並且在誠心念佛的時候,障蔽在你心上的塵垢就能逐漸消除,內在的善根便會逐漸顯發。比如念得身心柔軟,念得汗毛豎立,或者念得哭起來,有時候能發起悲心,願意盡未來際救度眾生……這些都是善根發動的表現。(但是不要執著在這上面,這都是必然的現象。)平常不念佛的時候,身心處在染污的狀態裡,但是只要好好念下來,即使是在短暫的時間當中,身心也會像徹底進行了沐浴一樣,會很清淨、很歡喜,整個身心都得到轉化。
有些人念得雙目復明;有些人念得腫瘤消失;有些人念得精力充足,不必睡覺,因為他整天得到佛光的加持,沒有妄想雜念,已經獲得了三昧。還有些得了絕症的病人,醫院已經開了死亡通知,但念佛就念好了。因為人到了那個時候,沒有別的指望,唯有一心歸命阿彌陀佛,所以感應來得也會快。這些都是依靠念佛獲得佛力加持的結果。
我以前也講過很多次昭月和尚母親的公案。她剛被兒子接到寺院的時候,心裡天天念兒子,說的盡是些世俗的事。後來和尚勸母親念佛,也不跟她談別的話題,無奈之下她只能念佛。開始也是非常的不願意,只是沒別的事可做,不得不勉勉強強地念佛。但是三年念下來,念得熟練了,就得到很大的受用。再不想世俗的事,念得相當清淨。有一天面對佛塔念佛的時候,忽然心開,眼前一片光明。在她心前所有的世俗境相全部不現,直接見到了金色世界。從此之後,六根寂靜,無論行住坐臥,都不再起妄念。還有一位黃打鐵,他是個鐵匠,整天在高溫的火爐邊工作,特別的辛苦。後來他一邊打鐵一邊念佛,由於念得和佛相應了,所以一點也不覺得累,不覺得苦,心裡一直很清涼、很安樂。
而且念佛法門並不是低淺之法,只要相續不斷地稱念這萬德洪名,念到純熟的時候,身心化空、能所雙亡,本性就會現前。也就是證得了「理一心」。當然,念到事一心或者理一心,都屬於很高的境界,一般人暫時還達不到。但這也沒關係,只要信願堅定,也一定會往生。往生之後,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那時絕對會開悟的。所以說,只要至誠念佛,佛的力量就會在你心中發生作用,必定能得到大的受用。
我們現在主要是督促大家上路,不然總不跨出這第一步,就永遠沒辦法上路了。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剛開始念佛確實會有一些困難,因為從來沒串習過,對這件事情很生疏。但這也不要緊,只要你念得久了,自然就能熟練掌握。也會在念佛當中真正得到法樂。現在就是要以共修的力量推動大家,都能進入到念佛的軌道上。人的根器各不相同,有些人是念佛念不下去,這類人就需要加強信願,或者配合其他的方法來修。而有些人的心很單純,能念得下去,整天念也沒問題。所以情況有很多種,要有各種應機的處理。
念佛的殊勝利益
十方諸佛菩薩恒時護念念佛人。《十往生經》裡講到,如果有人念阿彌陀佛,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那麼阿彌陀佛就會派遣二十五位菩薩來守護他,一切時一切處都不會有惡鬼惡神的侵擾。《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也講到,大勢至菩薩(也就是金剛手菩薩)一直在娑婆世界當中,攝持念佛人歸入淨土。所以,大勢至菩薩也是時時不離地守護念佛人。並且會護佑他遠離三惡趣,得到無上的威力。另外,在《阿彌陀經》裡講到,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受《阿彌陀經》,或者聽聞到諸佛名字,都會被六方諸佛所護念。
念佛最有保障。佛經裡講到,當一個人念佛的時候,他會有四十里的光明。所以說念佛是很安穩的,不會遭到障難。如果你單憑自力去修行,就像《楞嚴經》中說的那樣,在禪觀當中會出現五十種陰魔來做干擾,稍微失去正見,就會墮入魔網之中。
念佛最吉祥。如果你懂得阿彌陀佛十二種名號的涵義,就會知道念佛的時候,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明當下就遍在我們的身心當中做加持。也就是不必向外去尋求吉祥,因為阿彌陀佛願海的神力入到你的心中,就會使你的心轉成吉祥。所以真心念佛的人是晝吉祥、夜吉祥,一切時處恒吉祥,而且常常都在歡喜心當中。
念佛能獲得與佛同分的加持。《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講到,一個染香為業的人,經過長時間的薰染,自己身上也會散發出妙香。同樣,我們念佛的時候,佛的功德自然會薰在我們心上。所以,通過念佛這樣一種方便,直接就能攝取佛的萬德,成為自身的功德。就好比我們上網,密碼輸入正確,就能收到發射台的信息。就像這樣,六字佛號是和彌陀願海接通的一個密碼。我們心裡不斷地念六字名號,阿彌陀佛的無量功德就會源源不斷地入到我們心裡,從而將我們庸俗的心逐漸轉化成佛的智慧。
最近我們在講彌陀願海,對四十八願都做了具體的講解。大家都很清楚,彌陀願海無量甚深不可思議的功德都圓滿成就了,並且攝在一句名號當中。通過啟動這六字洪名,無量的功德就會直接在你的心上作加持。如果你對此能夠有所體會,就會知道這六字名號是一個極其殊勝的方便。你在稱念這六個字的時候,就是在跟阿彌陀佛溝通。以至誠的心念完這六個字後,就和願海相應上了,由此,阿彌陀佛無量的功德海就會直接顯現在你的心中,從而發生無量無邊的作用。
另外,念佛能夠淨除罪業。《遊心安樂道》中說,諸佛名號由無量功德所成,所以稱念佛的名號,就是稱念了佛的無量功德。又講到念佛可以清淨罪業。我們無始以來的惡業,都是從自己的妄心中顯現,而念佛是從真誠心中顯現的。所以,只要至心念佛,你當下就處在覺悟之中。就好比天空中出現日輪時,雲霧會消盡無餘。同樣,只要我們以真誠的心念佛,妄念、惡念等就會消除。不斷地念佛,就會在心中不斷地出現光明。
所以說,不要認為念佛只是枯燥的重複六個字,沒什麼特別的意義。要知道,念佛有極大的功德,是非常深的法,是直接受用不可思議功德的殊勝方便。對此一定要得到定解,之後再不必別人強迫,你一定會歡喜、至誠地去念佛。
念佛是圓頓法門
這裡「圓」指的是彌陀願海無量無邊的方便,一切暫時到究竟之間的無量加持力用,都總攝在這一句名號之中,也就是「一即一切」。說它「頓」,就是指你在稱念的時候,佛地果覺的智慧當下就加持你因地的心識,你因地的心以佛的果覺為所修,因果同時,這是不可思議的事。譬如蓮花盛開,其中蓮花作為因,蓮子表示果。蓮花盛開的同時,裡面就現出了蓮子,二者不是先因後果,而是因果同時。同樣的道理,阿彌陀佛已經成就了果覺的無量功德,我們念佛的時候,佛的果覺就同分地在心中顯現,也就是它的功德海會在念佛人的心中呈現。
所以說,它是圓頓法門,是阿伽陀藥,是總持密碼。僅僅受持這一法,就能達成一切目的。這樣你才知道,原來我每天念這六個字是極有意義的。一旦你有了這種認識,無論是消業障、增福報、開智慧、得長壽、往生淨土、解脫、成佛等,都可以通過這一法來實現。
栴檀喻明示念佛轉染成淨
要知道,釋迦佛勸自己父親修持的就是念佛三昧法門。《安樂集》裡引用了一段《觀佛三昧經》的經文,裡面這樣講到:佛的父親淨飯王對佛說:「佛地的果德,真如實相第一義空,為什麼不讓我去修呢?」佛告訴父王說:「諸佛果德,具足無量神通、解脫等的深妙境界,但這不是凡夫所行境界。」佛勸父親行持念佛三昧。父王問佛說:「念佛的功德如何?」當時佛舉了種種的譬喻來啟發他。其中一個是這樣講的:有一座伊蘭林,方圓四十由旬(印度人把一天行軍的路程稱為一由旬,至少有我們現在的四十里。這樣看來,那是一片非常廣闊的森林)。在這樹林當中只有一棵牛頭栴檀樹,雖然它有根芽,但是還沒有出土。伊蘭林唯一散發臭氣,非常噁心,誰若是吃了伊蘭林的果實,就會發狂死去。後來那棵栴檀根芽漸漸生長,剛剛長成樹的時候,它的香氣已經非常濃郁,改變了整個惡臭的伊蘭林,使得林中充滿了美好芳香,眾生一見到就生稀有之心。佛告訴父王說,一切眾生在生死當中,念佛的心也是如此。
釋迦佛具有無上的智慧和慈悲,在世間當中,淨飯王又是他最親的父親,所以世尊給父王提供的法門必定是最合適的。那麼,世尊並沒有宣說真如實相、第一義空,因為他父親的根機和這些高法還相應不上。所以世尊就通過一個巧妙、簡易的方便來度化父王,這個方便就是念阿彌陀佛。
譬喻中的伊蘭林,就是指我們眾生相續當中的貪嗔癡三毒,以及煩惱障、業障、報障等的無邊罪惡。牛頭栴檀樹指的是眾生念佛的心。
「剛剛長成樹,就能普遍地散發出無邊的芳香,使整個伊蘭林全部變成香味。」這是表明一切眾生只要能夠相續不斷地念佛,最終就會成就淨業,往生到極樂世界。一生入極樂世界,得到阿彌陀佛願海的加被,一切惑、業、苦的輪轉便會全部止息,各種的三毒、三障等等,再不會現前。整個生死的雜染境界當時就已經轉成了清淨的境界。從此之後,念念增長菩提善根,最終會成就佛果。這就是一個殊勝方便。
那棵栴檀樹的根芽最開始埋在地下,但它經過不斷地潛滋暗長,到一定量的時候,就具足了勢力破土而出。同樣,我們從現在開始念修百萬佛號,就是初步開始練習,從而使念佛的相續不間斷。也就是通過反覆的薰習,使你的念力達到堅固,強化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能直接生到淨土,徹底解決生死大事。
念佛是最簡易、方便的法門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讚歎說:一切方便當中,最直捷、最圓頓的法門,莫過於念佛求生淨土。在一切念佛法門當中,最簡易、最穩妥的,莫過於具足信願念佛名號。《圓中鈔》裡也講到:持名念佛,即使是初發心的凡夫,只要有口能夠說話,有心能夠憶念,全部可以修持。所以說,念佛是最簡易、方便的法門。不管你是閑是忙,是動是靜,一切威儀當中都可以修。而且它是攝化根機最廣的法門。無論是賢愚、男女、貧富的哪種人,誰都可以修持。而且它能使人即生往生清淨剎土,迅速解脫生死,所以意義極為重大。
從今年開始我們推廣百萬佛號共修活動,也是希望大家遇到有緣的人就要勸他念佛。無論是自己的家人、朋友,各種階層的人,只要有舌頭能夠講話,意識正常能夠憶念,人人都可以修這個法。不像別的法門,要具備各種的因緣、條件才修得起來。而且它非常的方便,完全可以跟生活、工作結合起來。你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像走路、做家務等,只要不用分別心都可以在心裡念佛。很難找到比這個更簡易、更方便的修法了。
《稱揚諸佛功德經》中說到:「如果一個人聽到阿彌陀佛名號後,一心信樂(就是一心相信名號的功德,並且對名號有歡喜心),然後去稱念佛名,由此他就能獲得無量的福德,並且會永遠解脫三惡趣苦,命終時將會往生佛國淨土。」《文殊般若經》中這樣講過:「假使眾生根性愚鈍,在修觀的時候,自己不能開解。但只要讓他一心稱名,保證念佛的聲音相續不斷,這樣他就能夠往生。」這就告訴我們,本來修觀必須有見解,否則就修不上去。但是佛慈悲到了極點,他給你一個最簡單的方法,也就是只要你有心,有舌頭,把六字洪名相續不斷地念下去,只要死心塌地地相信這一點,堅持去念,就能往生。
《安樂集》裡也講到,你只要專心致志地念佛,讓佛號相續不斷,決定能生到阿彌陀佛身旁。也就是這個持名念佛的法門不必先求得離相,證悟空性,只要老實持名,按這條路走下去,決定會往生淨土,往生之後就不愁開悟不了。所以,大家都應該很有信心,只要不斷地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斷地加深它,串習成一股念力,臨終時憑著這股念力必定能夠往生。這就是我們凡夫出離生死苦海的一個慈航。所以,如果你沒有文化,不懂很多教理,也不必擔心。只要堅定地信仰阿彌陀佛,鐵定了心要往生到阿彌陀佛身邊,然後就像孩子求媽媽那樣,不斷地念阿彌陀佛的名號,這樣也是決定會往生的。
有的時候我講的很多教理,你們不要認為自己聽不懂就沒希望往生。針對那些分別心很嚴重,思想很複雜,對世間法貪欲很大的人來說,沒有著重讓他聞思很多教理,破掉對世間法的貪欲,他就生不起希求往生的意樂,也根本沒辦法老老實實地長年修下去。但是,如果你的心很單純,對阿彌陀佛有信心,非常願意念佛,就不必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信願,能不能往生?因為你一聽到有阿彌陀佛,有極樂世界,就不懷疑,心裡很相信,這就是有信心的體現。證明你前世跟佛結過緣,種過很多這方面的善根。而且你也非常希望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就是有願心。在這種情況下,你直接念佛就可以了,至於對有些法義不太瞭解,也不是什麼大的問題。所以你們對阿彌陀佛要有十足的信心,對自己也要有信心,要鼓足自己的力量來修這個法門。(但話要說回來,如果心裡沒有這樣的真信切願,也要檢查到自己的問題,及時彌補、及時改正。)
在《無量壽經起信論》裡有一段話是這樣講的:「持名這個法門最簡要不過。修行人初發心的時候,貴在有一個定課。每天或者念一千聲,或者一萬聲,或者十萬聲,從少到多,由散入定,隨著念力的深淺都可以往生。」意思就是,你每天要有一個定課,而且這個定課要每天不間斷,一直延續到你命終為止。就像你每天不能間斷吃飯一樣,你一天不吃飯,身體就虛弱無力。同樣,你一天不念阿彌陀佛,這樣淨業的勢力就會弱下來。其實,任何事情只要每天堅持,就會串習成強大的力量。就像一個人練打拳,每天只要堅持練二十分鐘,多年積累下來,也會有很強的力量。同樣,我們現在就要培養念佛的習慣,要給自己安排好功課,每天堅持念下去。最開始不要安排太多,否則一開始很激動,定了很多,但往往退得也會很快。關鍵是要堅持,從少念到多,從散亂念到專一,這樣隨著你念佛力量的深淺,品位也會相應增上,最終都能順利往生。
現在推動大家一年共修一次一百萬遍的佛號,大家可以平均算一下。如果覺得自己沒有很多時間,就可以一天念三千,這樣積累下來,一年可以達到一百萬。以後再慢慢增長,關鍵是要堅持。如果你每天三千佛號都念不了,還可以降低要求。每天念一千五或者一千,這樣積累下來,一年也能念三十萬到五十萬。雖然基本的量是一年之內念滿一百萬遍的佛號,但是為了讓你能夠邁出第一步,也允許你先報二十萬、三十萬等等,這種情況也可以參加共修。畢竟每個人的根性不同,有些人根性利一些,能夠直接上路,一下就步入正軌。有些人還需要在別人推動下,慢慢前進。但是,無論如何你首先要邁出腳來,開始走這條路,等你逐漸習慣了,就會喜歡念、願意念,到時候再逐漸增加也可以。
就像小孩剛開始學走路,不可能走得快,更不可能跑,但必須勉強自己去走。先跨個兩步三步,跌倒了,爬起來再走,這樣不斷的努力,逐漸就會有足夠的腳力,能熟練地行走了。同樣,念佛也是先難後易,剛開始會有一些困難,但是你不能放棄。只要你熟悉了、上路了,就好辦。又好比我們擰螺絲,開始找準位置是有些困難,左擰右擰都擰不到位。但是只要堅持下去,經過幾次的努力,一旦擰進去了,入軌了,之後就很方便,很容易擰到底。同樣,我們修道也要有長遠心,不能浮躁。不能才念了兩三回,沒得到什麼感應,就扔在一邊,再也不念了。實際上,真正有了信願,根本不會覺得念佛枯燥無味,關鍵還是信願不夠,需要在這方面加強。
總之,只要你開始邁出了淨業修行的第一步,能夠每天念一些佛號,堅持念下去,這就是我真心盼望的事!
憶念無常,早日念佛
每個人都應當加入到念佛共修的行列當中。而且,這件事不能拖,越早越好,越早越有把握。要知道,死亡並不是遙遠的事,雖然我們都會說「生命在呼吸之間」,但是,你有沒有考慮過自己哪一天會死呢?其實,死亡的人當中並不都是年邁的老人,或者終年臥病在床的人。有些人年紀輕輕,也沒什麼病,就突然死了;有些人突然得了某種絕症,很快就死了;有些人發生一些車禍等的意外事故而死;有些人在災難中死去……在種種的死緣當中,你能保證自己不會遇到嗎?如果你現在已經是個老人,那就不要再妄想還會在世間住多長時間,老人本來時間就不多,有什麼理由不抓緊時間念佛呢?如果你是個年輕人,認為未來至少能活三、四十年,但你怎麼能保證未來,甚至是今天不會遇到疾病、災難、意外事故等的死緣呢?你知不知道很多人剛一出生就死了,又有很多人剛學會走路就死了。俗話說:「黃泉路上無老少,孤墳多是少年人。」所以,無論你現在處在哪種年齡段,都有可能很快死亡就降臨。在面對死亡時,你有什麼把握呢?按照多數人目前的情況來看,死後不墮三惡趣的把握都沒有。但是,只要你一心靠定阿彌陀佛,就可以在這一生的臨終直接往生淨土,徹底脫離輪迴苦海。所以,每個人從現在起就要開始念佛,早一天念佛,在死時就能多一分把握。
那麼,為什麼要念一百萬遍呢?我來講講這個原因:就是如果你能夠每一次都能發自內心的,從真信切願當中念出這一句佛號,那麼強化到了一百萬次,你的心就到量了,再不可能退失。這時候,往生淨土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事實,決定會被阿彌陀佛攝受。
有人會想:我已經念完一百萬遍了,但是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驗相。這種現象也是很普遍的,原因就是你的信願還不到量,只是有口無心地念念而已。如果你在真信切願的攝持下,已經串習了一百萬次,那麼這種力量決定會非常強大。
具體該如何去做呢?我們要稱念的就是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可以按照印光大師制定的《淨土朝暮功課》來念誦,這個功課裡已經包括了修持淨業前行、正行、後行的內涵。也可以按照你自己習慣和喜歡的方式,前行念誦皈依、發心,正行時一心念佛,後行以往生極樂世界方面的願文來做回向。
數量方面,按照法王的教言,要念滿一百萬遍彌陀名號。當然這還只是一個基本的要求,實際上念得越多,就越有把握往生。所以從今年開始,我們年年都會推廣「共修百萬念佛」活動。你也應該年年參與到這共修活動的海洋當中。
總而言之,人人都要面臨死亡,也都希望能夠即生就往生成就。那麼,能否在臨終時順利往生,完全取決於你自己當下的行為。如果你能夠一百萬次地向佛祈禱、向佛呼喚,那就是一百萬次的與佛的願海溝通,這樣自己的心決定會與佛的心相應,決定會順利地走向西方。
視頻網址:http://youtu.be/4JX0X5Pr6i4
2013年百萬念佛共修報名登記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