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西藏拉薩大昭寺─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資訊法像集】更新

您是本帖的第 38905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西藏拉薩大昭寺─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資訊法像集】更新
Zhi_Feng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蜘蛛俠
文章:938
積分:1184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1月10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Zhi_Feng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西藏拉薩大昭寺─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資訊法像集】更新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西藏大昭寺─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資訊法像集】(更新:2013年04月15日)

---------------------------------------------------------------

目錄

01.【釋迦牟尼佛像的滄桑】
02.【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相簿】
03.【簡介:大昭寺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
04.【千古傳奇:巨量福報才能看到的佛像】
05.【西藏大昭寺覺沃佛】
06.【釋迦牟尼佛─見即解脫像】
07.【三座佛陀等身像】
08.【覺仁波切的故事】
09.【目前世界上三尊佛陀等身像】
10.【大昭寺主供釋迦牟尼在藏傳佛教中最為神聖】
11.【佛陀成道地:印度菩提伽耶正覺佛塔金剛座】(三十五歲等身像)
12.【佛陀天降日─人間最早有二佛像─佛經全文】
13.【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集】
14.【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剃度典禮紀錄影片─於大昭寺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前舉行】
15.【西藏大昭寺、小昭寺與覺沃佛:相關影片觀賞】
16.【塑造:釋迦牟尼佛三身聖像因緣】(以及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由印度傳入中國因緣)
17.【釋迦牟尼佛八歲等身像由尼泊爾傳入西藏因緣】
18.【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由中國傳入西藏因緣】
19.【English/Brief Introduction:英文簡介等相關資料】
20.【相關:西藏拉薩小昭寺釋迦牟尼佛八歲等身像】
21.【相關:印度菩提迦耶大菩提寺釋迦牟尼佛聖像】

---------------------------------------------------------------

千古傳奇─巨量福報才能看到的佛像:西藏大昭寺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
   

愛女積福所憑依,有我所供本師像,施主帝釋天所造,其質乃由十寶成,毗首羯摩為工匠,親承如來賜開光。

如此無比如來像,見聞念觸誠叩請,佛說急速證等覺,利樂源泉覺臥像,捨此如捨寡人心,仍以賞賜我嬌女。

~《西藏王統記》唐太宗對文成公主說~ http://wx.cclawnet.com/xizangwtj/13.htm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西藏拉薩大昭寺─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資訊法像集】

---------------------------------------------------------------

01.【釋迦牟尼佛像的滄桑】

---------------------------------------------------------------

他端坐在金色聖殿大昭寺,左手捧缽,右手扶膝蓋,面容慈善,神態安詳,雙目低垂,默然含笑,似在沉思,又像在凝望,令人親近,使人嚮往。只要你瞻仰過一次,就會終生難忘!

他是大昭寺的主神,藏傳佛教的精髓,千百萬佛教信徒的信仰中心。拉薩原先叫「吉雪臥塘」,意為吉曲河下游的牛奶壩子;因為有了這尊佛像,才改名為拉薩,也就是神佛住地的意思,他的巨大份量可想而知了!

人們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對他的虔誠和崇拜。每逢神聖的日子,拉薩人照例都要來朝佛。他們圍繞釋迦牟尼佛像轉圈,圓圓的圈子緩緩移動,從古至今、從早到晚,周而復始永不止息。他們在大昭寺門前五體投地的跪拜,千百年來這裏粗糙的石板已經被朝拜者的身體磨擦得像鏡子一樣的光滑。他們來到佛祖像前,往長明燈裏添酥油,在佛的腳下獻哈達,還有人在佛像前點千燈、點百燈,用金粉重刷釋迦牟尼的面部和金身。總之,他們把所有的虔誠都獻給了佛。

還有信仰極度虔誠的人,他們用人間罕見的方式表達對佛的崇信。他們從西藏各地,甚至從千里之外的青海、四川、甘肅藏區,一步一個長頭磕到拉薩,仿佛用自己的身體丈量「世界屋脊」上的土地,最後匍匐在佛的腳下,把額頭輕輕地貼在他的左膝,低聲地陳述自己的祈求與願望,這是一個藏傳佛教徒最為幸福和滿足的時刻。

確實,他是一尊不同凡響的佛!這尊佛像在釋迦牟尼在世的時候已經塑成。

---------------------------------------------------------------

成像於佛祖在世之時

薩迦‧索朗堅贊撰寫的《西藏王統記》(劉立千譯)上面有這樣一段掌故:

那時,佛尊釋迦牟尼住在舍衛城,向當地比丘、比丘尼、男女居士講經傳法。有一天,聖者曼殊室利憂心重重地對佛祖說:「世尊!您住世的時候,我們能眼看佛容,耳聽佛語,心有所皈依;如果祖師涅槃離世,一切有情將依止何處呢?」

佛祖聽過,含笑無言,接著從他身上,發出四道光,分別照射到大梵天、羅延天、帝釋天和工巧之神毗首羯摩身上。於是,大梵天奉獻五種珍寶,請毗首羯摩塑造了佛陀的法身像;羅延天奉獻五種珍寶,請毗首羯摩塑造了佛陀的報身像;帝釋天奉獻了因陀羅寶、綠色寶、妙莊嚴寶等天上五寶和金、銀、珍珠、珊瑚、藍寶石等人間五寶,請毗首羯摩塑造了佛陀十二歲身量的化身像。佛的姨媽(也是繼母)波闍波提說,釋迦八歲時,身量如藍毗尼園的台座那麼高,十二歲時,腳踏舍衛城的門檻,頭部觸到門楣,這是他那時候的身量。

毗首羯摩熔化了各種寶物,鑄造出佛陀十二歲身量的化身像。顏色像熟金子,一隻手做結定的姿式,另一隻手做壓地印的姿式。相好莊嚴,慈和美妙。據說凡是見到這尊像的人,都能夠解脫三毒的痛苦,生起真實的信仰,具足一切見、聞、念、觸的功德,與見到了佛陀本人一模一樣,沒有絲毫差異。當時佛祖住世,親自為身像開了光,散花加持,最後藏於印度金剛座寺。

---------------------------------------------------------------

飄洋過海到中華

《西藏王統記》還記載說印度法王達磨波羅在位時,東方中國君主秦王符堅,送給達磨波羅三件無價之寶,包括一件無縫的錦衣,他向印度國王求取一尊殊勝的釋迦牟尼佛像,以宏揚華夏的佛法。達磨波羅為印中兩國的傳統友誼,毅然決定將國寶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佛像送往中國。當他和大臣一起走進供奉釋迦牟尼佛像的神殿時,發現這尊本來朝南而坐的聖像,現在居然面向東方了。國王想:「啊!原來佛像早已心向中華了。」於是發大歡喜心,造了一艘很大的船,船身掛滿旗幡彩帶,樂工們演奏著美妙音樂,將佛像送往東方漢土。漢地國王也以最隆重的儀式到海邊迎接,並供奉在金子鑲嵌的國王宮殿中央。

但是,成書於1434年的藏文史書《漢藏史集》(陳慶英譯),對佛像如何來到中國的記載不盡相同,該書引用《松贊干布遺教》中說:

印度國王達爾瑪巴拉(也許就是上面說的達磨波羅)在位之時,有外道軍隊摧毀了吉祥那爛陀寺,教法幾乎遭到毀滅,於是向漢地國王提婆熱紮請求派遣援兵。漢地國王回答說:「我的軍隊不能前去,但是可以將珍寶送去,依靠它你們可以戰勝外道、復興佛法。」印度國王得到幫助,擊敗了外道軍隊,內道佛教又像白晝一般顯明。印度王臣皆大歡喜,致書漢地國王說:「成就如此善業,皆是因為你漢地國王之慈悲教誨和歷次送來的禮物之力。你的恩德巨大,要想什麼樣的回禮。我們一定奉送。」漢地國王說:「謝謝你們的好意,請將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之像,以及四部佛經、四位持律比丘送來東土。」達爾瑪巴拉王說:「我的這尊本尊佛像,從來沒有想過將它送往別處,但是你的恩德甚大,而且此像由你迎請去,對有情眾生廣有利益。」於是,以各種供品供養,舉行盛大的送接儀式,覺臥佛像就這樣來到了漢地。

總之,不管哪種說法更準確,西藏古代歷史學家們一致肯定釋迦佛像先是佛祖在世時鑄造,並且在南北朝時期印度國王送給中國的無價之寶。

---------------------------------------------------------------

文成公主帶進西藏

又是幾百個春天和秋天過去了。唐太宗李世民掌政的時候,周邊各國首領都派出使節來請婚。經過七試婚使,這位有著長遠戰略眼光的英主力排眾議,將聰慧美麗的文成公主許配給當時知名度和實力都遜于其他諸國的吐番贊普松贊干布。

臨行之際,唐太宗決定將中華國寶、供奉在洛陽白馬寺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佛像,賜與文成公主攜同進藏,作為修習佛法的本尊,利樂雪域有情。藏文古籍《西藏王統記》記載道,唐太宗對文成公主說:「愛女積福所憑依,有我所供本師像,施主帝釋天所造,其質乃由十寶成,毗首羯摩為工匠,親承如來賜開光。如此無比如來像,見、聞、念、觸誠叩請,佛說急速證等覺,利樂源泉覺臥像,捨此如捨寡人心,仍以賞賜我嬌女。」通過這段記述,可以看出唐太宗對唐蕃關係的重視以及將傳國之寶送往吐蕃的良苦用心!

當時專門打制了一輛手推車,裝載釋迦牟尼佛像,由漢族大力士魯噶和拉噶兩人推著,長途跋涉數千公里,從長安城一直推到拉薩。公主一行翻過無數高山峻嶺,渡過無數江河急流,遇到過無數次狂風暴雪、地震山崩,所曆艱難困苦確實難以描述。當他們臨近拉薩時,藏王松贊干布認為文成公主是度母化身,可能從東南西北不同的方位同時入城。於是派出四路人馬到郊野歡迎。

其實公主和隨從是翻過拉薩北面的郭拉山口而來的。當他們抵達拉薩北面的繞木齊平野時,運載釋迦牟尼佛像的木輪車陷進泥沼中,力士拉噶和魯噶奮力推拉,也沒有辦法拖出。文成公主卜算得知:泥沼下面是神龍宮殿,釋迦佛像有意留在此地鎮壓地煞。於是在佛像四周支上木柱,張掛綾羅帳幔,進行種種供養。接著公主錦衣玉佩,由二十五位美麗侍女簇擁,彈奏著琵琶器樂,沿臥塘湖柳林草地遊賞風光。吐蕃臣民紛紛出動,歡迎大唐公主光臨,爭相觀看天朝仕女儀容,人們圍繞公主載歌載舞,熱情奔放,感奮不已。

---------------------------------------------------------------

供奉於拉薩小昭寺

在文成公主來藏之前,藏王松贊干布的尼泊爾妃子也攜帶一尊釋迦牟尼八歲等身佛像明久多吉到了拉薩。她在內鄔塘(現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一帶修建神廟,但是一直未能成功。聽說大唐公主精通地理勘察,便先請祿東贊疏通,又派仕女送去金粉一升,請文成公主代為測定一建廟佳地。文成公主攤開八十種博唐及五行推算圖,測算出西藏呈魔女仰臥之像,拉薩臥塘湖為魔女心血,紅山、鐵山、磨盤山是魔女心竅上的脈絡,應當填平臥塘湖,建一釋迦神廟以鎮之。還有,正如前面所述,繞木齊下面有神龍宮殿,也應在上面供奉一尊釋迦牟尼佛像,以保拉薩和整個藏土的安寧。

於是,在藏王松贊干布的主持下,尼泊爾公主修建了大昭寺,供奉釋迦牟尼八歲等身佛像;文成公主修建了小昭寺,供奉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佛像。兩座寺廟無所謂大小,它們同一天開工,同一天落成。藏王松贊干布、尼妃赤尊公主、漢妃文成公主參加了隆重的開光典禮,這是西藏古代史上最為了不起的日子,其時大地生輝,天降花雨,王臣百姓,歌舞歡娛,作諸戲樂,極一時之盛,大昭寺門向西,小昭寺門東向,寄託著兩位公主對家鄉父母的眷念。

---------------------------------------------------------------

兩尊佛像換了位

大小昭寺修成後不久,出現了兩尊釋迦牟尼佛像互相換位的事情。關於佛像換位的原因,西藏史書上都有比較明確的記載。

據說藏王松贊干布去世後,孫子芒松芒贊繼承了王位。當時盛傳武則天皇帝要派出大軍攻打拉薩,奪回文成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佛像。吐蕃王臣在驚恐之餘,匆忙把這尊佛像轉移到大昭寺南鏡門裏面隱藏,並用泥土封好,上繪一幅文殊菩薩像。同時把大昭寺的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明久多吉挪到小昭寺主殿供奉。

拔‧塞朗所著《拔協》(佟錦華、黃布凡譯)記載,西元八世紀初,唐中宗將金城公主許配給吐蕃贊普赤德祖贊,狗年(710年)從長安到達拉薩之鹿園。金城公主說:「我要看看祖奶奶公主(指文成公主)的供養處--釋迦牟尼佛像。」她到了小昭寺,向每尊佛像獻了供養,沒有找到釋迦牟尼佛像;然後來到大昭寺,先給諸佛像上供奉,再找釋迦牟尼像,也沒有找到。金城公主說:「根據有關大昭寺的記載,寺廟中共有五間佛堂,如今只看到四間,定然還有一間隱蔽的內佛堂。」於是便在佛殿的牆壁上到處敲擊,敲到殿中一處向內凹入牆壁上的門檻的下部時,牆上出現了裂縫,便挖去泥皮,發現一門,打開門,果然看見內藏的釋迦牟尼金佛像,金城公主大喜道:「要為祖奶奶文成公主的佛像舉行『現面』典禮!」馬上擺獻了盛大的供奉。《西藏王統記》記載,金城公主將佛像安置在殿后淨香室中心,建立了供祀之制,從此這尊神像成了大昭寺的主佛。

恰白‧次旦平措先生執筆撰寫的《大昭寺史事述略》,引用了布敦佛教史的說法,似乎兩佛換位是遵循文成公主的遺言,「公主臨終時,說把佛祖從小昭寺請來,藏在大昭寺的屋簷下,門上要刷粉,並畫上妙音菩薩,說完便去世了,大臣們按公主的遺囑,對換了兩尊佛。」

---------------------------------------------------------------

飽經磨難與滄桑

佛像在大昭寺主殿沒有呆多長日子,西藏政壇又發生變故,他也因此遭到厄運。總之,作為佛教至尊的他,在西天佛地的雪域並非一帆風順,而是飽經了磨難、冷落與滄桑。

藏文史書記載,藏五赤德祖贊在羊卓雍湖邊墜馬而死,王子赤松德贊尚未成年,政事由母舅瑪尚‧春巴傑執掌。他宣稱:「國王之所以短命,都是奉行佛法的報應。為了消除今生的災難,應該奉行苯波教。」還說:「文成公主帶來的佛像是漢地的佛像,應該送回漢地去。」於是,他發動了吐蕃時期第一次反佛運動。大昭寺遭到封禁,神殿改成了屠場,血淋淋的皮子和牛羊的內臟掛在諸神的身上、手上。文成公主帶來的佛像,被用皮繩編織成的網套著,拉到大昭寺門外。瑪尚派了三百個力士,命令他們把佛像送回中原。奇怪的是,他們把佛像拉到城郊的卡紮洞地方,佛像如同生了根似的,再也拉不動了。只好就地埋在沙坑裏。

後來,又一些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反佛大臣納朗‧陶傑唐拉巴背脊開裂而死,覺諾‧桑傑和瑪‧結讓也手腳蜷縮而亡。老百姓和占卜人都說:「這是因為漢地釋迦牟尼佛像發怒,將他埋在沙坑裏真是罪孽大啊!」大家商量道:「這尊佛像,最初是從印度去的,還是把他送到印度去吧!」於是將佛像起出,用兩頭騾子馱著,當他們來到芒域吉隆的時候。聽說去印度的道路不通,就將佛像留在芒域地方了。

佛像在那裏滯留了14年。後來藏王赤松德贊親政,剪除了瑪尚‧春巴傑等人,王臣們聚在一起議論興佛的事情。大臣尚‧聶桑稟告道:「祖輩松贊干布倡興佛法而國泰民安,他的聖裔,贊普您的父王赤德祖贊也奉行妙善佛法,後來遭到瑪尚的破壞。瑪尚還把漢地運來的佛像送走,但是從前只用騎士抱在懷裏運來的佛像,這時成千人也抬不動。後來商定送到芒域,才用兩匹騾子馱了去。如今應該將那尊佛像從芒域請回來供奉。」於是,藏王赤松德贊「始以寶車自芒域迎回覺臥釋迦牟尼佛像,用諸伎樂,安奉於繞薩神變殿(即大昭寺)淨香室中央,儀極隆重。」

大約過了80年,赤松德贊的孫子達瑪烏冬贊掌政的時候,這尊殊勝的佛像又遇上了第二次反佛運動。達瑪烏冬贊(即朗達瑪)不止一次聲言:「拉薩連年發生人疫災害,都是文成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佛作崇的結果。」他命令:「漢地和印度的釋迦牟尼佛像都要送回他們的家鄉去。」這次臣民們沒有聽從他的指示,他們認為釋迦牟尼佛像是雪域藏土幸福的根源,要像保護眼珠一樣加以保護。他們運來很多沙子,把佛像埋在沙堆中間。同時弄了一塊大石頭,推進臥塘湖裏,石頭發出很大的聲響。朗達瑪詢問是什麼響聲,臣民們謊報道:「佛像抬不動,繩斷人傷,我們很氣憤,把他推進臥塘湖裏了。」朗達瑪表示滿意,並且下令封閉大昭寺,在大門上繪上僧人飲酒圖。在整個毀佛時期,大昭寺裏荒涼破敗、雜樹叢生、狼狐出沒,根本沒有香火可言了!

---------------------------------------------------------------

悠悠歲月又曆一千年

西元十一世紀隨著藏傳佛教後宏期的開始,釋迦牟尼佛前的香火又漸漸興旺起來,到現在歲月悠悠又近一千年了。據說,毀佛藏王達瑪烏冬贊被剌而死,他的兒子維松和雲丹長大成人後,就不那麼敵視佛教了。人們偷偷將釋迦牟尼佛像從沙堆裏刨出來。西元十一世紀中葉阿底峽大師在聶塘授徒傳法,多次到拉薩大昭寺轉經,並且從釋迦牟尼殿的柱子下面取出《松贊干布遺教》,可見當時釋迦牟尼佛像前已經不那麼冷清了。

西元1076年,阿裏桑嘎爾譯師帕巴西繞來到拉薩,這是反佛運動後第一次對大昭寺進行維修。據東嘎‧洛桑赤烈的著作記載,西元1160年,拉薩、澎波等地四個僧侶集團互相火拼,大昭寺佛殿被火焚燒。當時由達布噶舉派高僧楚誠寧波調解,並且再一次修復了大昭寺,把它交由蔡巴噶舉派創始人公堂喇嘛香管理。恰白‧次旦平措先生告訴筆者,西元1310年,阿裏亞澤王派頓巴仁多爾及管家阿族等,帶去以十八藏克(藏族計量單位,一藏克相當於二十八斤)為一馱、一共一百零四馱銅和五百兩金子,在釋迦牟尼佛座上面修了金頂。

西元1409年正月,宗喀巴大師在大昭寺創立了默朗青波傳召大法會。在此之前,拉薩河南岸的柳烏地方長官朗噶桑波奉當時西藏的統治者乃東王之命,對大昭寺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宗喀巴大師向佛像奉獻了純金製作的五部如來佛冠,並以珍珠、寶石、碧玉、松石嵌飾,極為美妙莊嚴,胸前嵌右旋白海螺。而佛身所掛大念珠,據說是明朝皇帝賜給沙拉寺創建人、宗喀巴的大弟子絳青曲傑,而由絳青曲傑獻給佛祖釋迦牟尼的。

從此這尊佛像被稱為「喬瓦仁波齊」,意為「至尊怙主」。他是大昭寺的主佛,雪域藏土第一神,其地位之高、尊榮之重,如前述。歲月悠悠,時代變換,然而大昭寺釋迦牟尼像前的長明酥油燈,一直閃閃發光、長時不息。  

本文出處:廖東凡《雪域西藏風情錄》http://hk.plm.org.cn/gnews/20061211/2006121133079.html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02.【西藏拉薩大昭寺: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相簿】

---------------------------------------------------------------

西藏拉薩大昭寺覺沃仁波切: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
Jowo Shakyamuni Statue in Johkang Temple, Lhasa, Tibet
ཇོ་བོ་ཡིད་བཞིན་ནོར་བུ།

主題:西藏最神聖的佛像: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
The Most Sacred Statue in Tibet:Jowo Shakyamuni Statue

出處:全球供佛齋僧資訊網
臉書:http://www.facebook.com/bodhi.river
相簿: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435543216537298.1073741842.292937470797874&type=3
相關: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439427286148891.1073741843.292937470797874&type=1

提要:《西藏王統記》天匠毗首羯摩將諸寶物,鍛煉成範,鑄造世尊世壽十二歲身量化身之像。色如熟金色,兩手中一手作結定印,一手壓地印,相好莊嚴。若略睹斯像,即能解除三毒病苦,發起真實誠信,具足一切見、聞、念、觸等功德。此像與真實本師無有差別。其能請造此像者,實為諸天人之大福報也。仍蒙佛親為開光,散花加持。

---------------------------------------------------------------

相簿: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435543216537298.1073741842.292937470797874&type=3

---------------------------------------------------------------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3/5/29 上午 10:28:23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7/4 上午 01:57:47
Zhi_Feng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蜘蛛俠
文章:938
積分:1184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1月10日
2
 用支付寶給Zhi_Feng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介紹大昭寺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西藏拉薩大昭寺─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

---------------------------------------------------------------

03.【簡介:大昭寺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

---------------------------------------------------------------

本篇為網路引用文章,略微修訂擇要引用,僅供參考:

---------------------------------------------------------------

大昭寺位於拉薩老城區中心,建於西元641年,距今已有1360多年的歷史。大昭寺是西藏最輝煌的一座吐蕃時期的建築,殿宇雄偉,莊嚴絢麗,每日被轉經的人流簇擁著。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藏語意思是經堂。“大昭”,因“昭”為藏語音譯,意為佛,故稱大昭寺,即供奉大佛的神殿。

大昭寺座落在拉薩市的中心,建於7世紀中葉,是西藏最早的木構建築。相傳由與吐蕃贊普(國王)松贊干布先後聯姻的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共同主持興建。大昭寺共修建了三年有餘,用幾千隻山羊填湖而成,因藏語中稱“山羊”為“惹”,稱“土”為“薩”,為了紀念白山羊功績,佛殿最初命名“惹薩”,後改稱“祖拉康”(經堂),又稱“覺康”(佛堂),全稱為“惹薩噶喜墀囊祖拉康”意即由山羊馱土建的。這也就是今天的拉薩這兩個字的來歷,即從大昭寺“惹薩”演變而來。

最早拉薩不叫LASA,古文書上都是RASA,RA是山羊,SA是土地,意思是山羊建的地方。後來因為修建了這樣神聖納佛殿,裏面供奉了佛祖的像,有佛經、佛塔,還有四面八方的信徒來這裏朝聖,大家都認為這個地方是佛地,所以又改稱拉薩(LASA)--LA在藏語裏是佛的意思,SA是地。

大昭寺所在地原是一個荒草叢生的沼澤,叫“吉雪印臥堂”湖,文成公主觀天相,認定臥堂湖乃羅刹女的心臟,此相極不利於藏王立業,於是建議以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廟以鎮之,於是一場由千隻白山羊馱土建寺的浩蕩工程開始了,這便是大昭寺的來歷。

西藏文成公主鎮魔圖(西藏地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這是一張收藏在西藏羅布林卡內的關於西藏地形、地貌的人體地圖,沒有人想到這個仰臥的女魔身體就代表了古代藏族人關於西藏自然地理和宗教民俗文化的歷史觀念。圖中的女魔裸體仰臥,雙腿彎曲,左腿遮蔽住陰部,右臂上舉,手腕自然下垂,左臂上抬,手腕彎過頭頂。頭部、頸部、胸部、腹部、手臂、大小腿部,都繪有群山、河流、湖泊以及王宮和大小寺院,脈絡清晰,色彩鮮明。這幅獨具特色的地圖,相傳是西元7世紀吐蕃時代修建的鎮肢、再鎮肢等十二鎮魔神廟圖,也就是今天在西藏各地廣為流傳的——西藏鎮魔圖。

吐蕃王朝的第三十二代贊普(國王)松贊干布統一了全藏,在他的治理下,吐蕃國力強大,但富於政治遠見的松贊干布為了繼續穩固他的江山,先迎請了尼泊爾尺尊公主為妻。後又派其得力大臣前往長安請婚,迎娶了大唐的文成公主為妻。

兩位公主入藏時,各帶了一尊珍貴的釋迦牟尼等身像作為陪嫁,尼泊爾公主帶來的是釋迦牟尼八歲時的等身像;文成公主從內地的長安請來的是另一尊十二歲的釋迦牟尼等身佛像。

為安置佛像,在文成公主的建議下,修建了小昭寺安置十二歲釋迦牟尼等身像,此寺大門朝東以示面向公主的娘家。尺尊公主不甘落後,也想建一寺廟,大門朝西面向自己的娘家,來安置八歲釋迦牟尼等身像。

松贊干布在名叫“吉雪印臥堂”的湖邊向尺尊公主許諾,隨戒指所落之處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內,只得在湖邊建築寺廟。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在建寺過程中幾次均遭水淹,白天建,晚上塌,無法成寺。尺尊公主向德才兼備的文成公主求助。文成公主深諳風水,通易經八卦,一經占卜,發現整個西藏的地形如同仰躺的羅刹女妖,極不利於藏王立國。這個魔女呈人形,頭朝東,腿朝西仰臥臂,而拉薩的這個臥塘湖正是女妖的心臟,湖水乃其血液,必須填湖建寺,首先把魔女的心臟給鎮住,於是向松贊干布獻策,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寺,同時文成公主還推薦了另外十二個小寺院在邊遠地區,鎮住魔女的四肢和各個關節,共建了十三座寺院。三年之後大昭寺和小昭寺同期竣工,二位公主帶來的佛像也被請進了各自修建的佛殿。後因戰亂,小昭寺的佛像被藏於大昭寺中,西元710年大唐的金城公主進藏之後,才又把它們重新迎請出來,但無意中卻搞混了,從此兩尊佛像便易寺而居。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西藏拉薩大昭寺─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

為什麼這一尊如此珍貴呢?

因為此像是釋遵牟尼在世時,按照釋迦牟尼本人形象塑造的。等像塑好後,那些弟子有幸請佛祖釋迦牟尼自己給自己的佛像開光加持。藏族人認為它珍貴,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最重要的是認為見到這個佛和見到2500年前的佛祖沒有區別。

傳說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世時反對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臨終時釋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個不同年齡時的模樣塑像,並親自為塑像繪圖。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歲時釋迦牟尼身為皇子的鎏金銅像最為精美與尊貴。該佛像後從古印度流入中國,又經唐代文成公主帶入西藏,原供於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釋迦牟尼八歲鎏金銅像原供於大昭寺,也是這三尊珍貴佛像之一,在文革期間被鋸為兩截了。另一尊原本在印度,在運去英國展出的途中沉入海底,因而只剩下大昭寺這唯一完好的一尊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欲顯彌足珍貴。

千百年來,大昭寺的香火不斷,來朝拜的人絡繹不絕,那些賣掉全部家當、從出家門就一路長叩的藏民最終目的地就是這裏,只為用自己的全部積蓄為佛祖臉上抹一把金粉。在大昭寺門前擠滿長叩的人們,他們來自各個藏區,其中有來自昌都地區的,走到這裏要花一年半時間,這還不是最遠的。

如《西藏王統記》所言,覺阿佛像“色如熟金色,兩手中一手作結定印,一手壓地印,相好莊嚴。若略睹斯像,即能解除三毒病苦,發起真實誠信,具足一切見、聞、念、觸等功德。此像與真實本師無有差別。……蒙佛親為開光,散花加持。”因此,覺阿佛像自被迎入藏地起,日益為藏人虔信,逐漸成為所有藏人的精神支柱,不僅是大昭寺也是拉薩乃至全藏的魂系之所在。而供奉覺阿佛像的殿堂是整座大昭寺的中心,人們往往在此駐立良久,雙手合十默禱,繼而伏地膜拜,許多人會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

這裏是那些長途跋涉,甚至用身體丈量漫長的朝聖之路的藏地百姓最終的嚮往,當他們抬起飽經風霜的頭顱凝目仰望時,金光閃閃的覺阿仁波切正頷首微笑,以無窮的慈悲和智慧加被每一個渴求幸福的生命。為了表達難以言喻的感情,藏地百姓常常自發地籌集金粉,請寺內僧人為佛像敷金上色,以至儘管經歷了千年滄桑,覺阿佛仍然散發著燦爛奪目的光芒。

本文出處http://xuejuming.blog.sohu.com/113320840.html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西藏拉薩大昭寺─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敷金貼金供佛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3/4/16 下午 02:34:13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7/5 上午 09:23:05
Zhi_Feng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蜘蛛俠
文章:938
積分:1184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1月10日
3
 用支付寶給Zhi_Feng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釋迦牟尼佛等身像─相關說法】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西藏拉薩大昭寺─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

釋迦牟尼佛等身像─相關說法網路上其他相關資訊,略微修訂整編於下,擇要引用僅供參考:

---------------------------------------------------------------

04.【千古傳奇:巨量福報才能看到的佛像】

---------------------------------------------------------------

千古傳奇:巨量福報才能看到的佛像─佛陀十二歲等身像

大昭寺之所以是朝拜者的聖地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拉薩大昭寺主殿內供奉著一尊享有世界上最為罕見之尊榮的釋迦牟尼像。

文成公主從唐朝帶到西藏一尊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金佛就供奉在這裡,相傳這是按照釋迦牟尼本人塑造的,且由他親自開光,全世界只有三尊,分別為:八歲、十二歲、十六歲(十六歲等身像原在印度,後因宗教戰爭沉入了印度洋)(編註:十六歲等身像另外相關說法為二十五歲或三十五歲),所以十二歲等身像最為寶貴,我們看到的就是給這尊金佛刷金身,稀有難得,非有累世的福德因緣所不能見呀。

近600年來,眾多的佛教徒跋涉千里,一步一個長頭地磕到這尊佛像的腳下,以表達他們對佛的極度虔誠。時至今日,每天仍有數以千計的信徒在這尊像前項禮膜拜,像前的石板被信徒的身軀磨擦得像鏡子一樣光滑。

釋迦牟尼在世時,弟子們為使他的真容傳之後世,特請工匠替他造了四尊八歲等身像和四尊十二歲等身像。因有釋迦牟尼的奶母等人從旁指導,故造像與其本人酷肖。據藏文古籍《松贊干布遺教》記載,印度國王達爾瑪巴拉為感謝中國國王資助他擊潰入侵者,使佛法重放光明,特並將其中一尊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奉送給中國國王。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文時,唐太宗將這尊像作為嫁妝,由都城長安送抵拉薩,此後,這尊佛像便與藏傳佛教共榮辱。

在迎娶文成公主前,松贊干布已娶鄰國尼泊爾的赤尊公主為妃。赤尊公主帶來一尊釋迦牟尼的八歲等身像。赤尊公主邀文成公主一起建廟以供奉佛像。文成公主經勘測發覺,吐蕃地形狀似仰臥的魔女的心臟,湖水系魔女的血液,應在此填土塞其血液,建神廟以鎮之。所建寺廟就是今日之大昭寺。松贊干布主持翻譯了大量佛經,並制定法律明令人民要虔信佛教,佛教開始在吐蕃傳播起來。

世界上的聖物,是令眾生積聚福德資糧的福田。眾生能藉著對它們觀仰、頂禮、供養及繞行等修持而積集成佛的資糧。但它們的住世與否,取決於眾生的業力及福德因緣。如果眾生沒有足夠的福德,它們便會不復存在,例如被毀或在天災人禍中消失。

拉薩的大昭寺內,供著一尊世上最神聖的佛像。這佛像是悉達多太子十二歲的等身像,依著太子當時的容貌塑制而成,後來傳入漢地,又在漢地文成公主入嫁西藏時傳至拉薩。在歷代的預言中都有述及,即使這尊最神聖的佛像,最終也會沉入地底,自人間世界消失。那是因為眾生之共業所致,我們不再有福德得見這尊神聖的佛像,並不是說佛陀沒有力量保護他自己的身像,也不是諸佛沒有悲心的緣故。
 
本文出處:http://tw.myblog.yahoo.com/jw!byiz3pCeGRnjQnE7Uf_FcA--/article?mid=788

---------------------------------------------------------------

05.【西藏大昭寺覺沃佛】

---------------------------------------------------------------

西藏大昭寺覺沃佛

大昭寺為萬寺之首,位於拉薩市老城區中心始建於公元七世紀,是西藏境內現存最輝煌神聖的寺廟,也是最主要的朝聖地點和西藏地方史上重要的政治活動中心。

1350年來,一直供奉於拉薩大昭寺,是為佛教鎮教之寶。由當年唐朝文成公主於入藏時帶來。十二歲等身佛最終供奉於大昭寺主位,歷經毀法滅佛時期的劫難及文化大革命的洗禮均不見絲毫受創,依然金碧輝煌至今,堪稱佛教史上一大奇蹟。

此佛像在藏人心目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尊貴與靈驗無比的神聖地位,大昭寺更因為這尊主佛的庇佑,而成為舉世聞名的吉祥聖地。絕大部份的西藏佛教徒都以親身在此尊聖像前禮拜供養為一生大事,有些人用上一年甚至更久的時間,由遠自外蒙古地區以一步一拜的方式拜到大昭寺中!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剃度大禮,也均在此尊殊勝的佛像前完成神聖的儀式。

五百多年前,黃教祖師宗喀巴大師向大昭寺的十二歲等身佛像,首次獻上純金五方佛帽寶冠。

---------------------------------------------------------------

06.【釋迦牟尼佛─見即解脫像】

---------------------------------------------------------------

釋迦牟尼佛─見即解脫像

西藏拉薩大昭寺主殿內,供奉著一尊享有世界上最為罕見之尊榮的釋迦牟尼像。

釋迦牟尼在世時,弟子們為使他的真容傳之後世,特請工匠替他造了四尊八歲等身像和四尊十二歲等身像又稱覺沃佛。因為釋迦牟尼的奶母等人從旁指導,故造像與其本人酷肖。

據藏文古籍《松贊干布遺教》記載,印度國一達爾瑪巴拉為感謝中國國王資助他擊潰入侵者,使佛法重放光明,特將其中一尊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奉送給中國國王。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時,唐太宗將這尊像作為嫁妝,由都城長安送抵拉薩,此後,這尊佛像便與藏傳佛教共榮辱 。

藏族人認為它珍貴,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最重要的是認為見到這個佛和見到2500年前的佛祖沒有區別。在為這尊佛像建造的大昭寺周圍,每天都有虔誠的人們禮拜的身影。

據《甘珠爾》記載,覺沃仁波切是釋提桓因(帝釋天王)命天匠毗首羯摩,依悉達多太子十二歲形象,用天界五寶鍛煉成範,色如熟金。一手作定印,一手作觸地印,相好莊嚴。法界眾生若有能目睹聖像者,即種下「見解脫」因緣,具足一切見、聞、念、觸之功德,將來必能解除三毒痛苦,成就佛道。成像後,先由諸天神迎請供奉天界,約一百多年。爾後諸智慧空行母,又將其迎請至西方鄔金,住五百年。又後以神變力,住天竺金剛座寺再五百年。及至天竺法王達摩波羅在位時,唐文成公主入藏,帶此佛像至西藏,因此覺沃佛像來至拉薩,供奉於拉薩大昭寺內。

1409年黃教開創者法王宗喀巴在傳昭法會上,為佛像獻上五佛冠,使其成為報身形相。佛像不期長出許多再生舍利子,每於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前都有奇異徵兆。

藏傳佛教弟子最信仰、最崇拜此像,把它作為最大的精神支柱,稱此像為覺沃仁波切。「覺沃」意為至尊,「仁波切」意為珍寶,即師尊大寶之意。在每個虔誠的藏人心中,都有同樣一個願望,用自己的身軀丈量朝聖之路,到勝地大昭寺頂禮覺沃仁波切,以種下解脫的因緣。

---------------------------------------------------------------

07.【三座佛陀等身像】

---------------------------------------------------------------

據傳世上有三座佛祖親自開過光的等身像,八歲,十二歲和二十五歲。二十五歲的已於印度失毀;八歲的是尼泊爾公主帶到拉薩的,在文革時被鋸斷了身體,後已修復,現供奉在小昭寺;只有這座十二歲的一直完好無缺!

到八世紀中期赤松德贊時期,他開始宏揚佛教。此人其實是唐朝另一位公主的兒子,也就是金城公主,她是真的公主,當時的吐蕃很強大,後來幾十年後,還曾經和青甘地區其他族合作,攻入過長安15天。下面就是金城公主的傳說了:

傳說當時佛祖給金城公主托夢,說在大昭寺裏文殊菩薩像後有佛像。於是金城公主就讓人把牆打開,果然發現了這尊十二歲的等身佛像。這個發現的地方現在還保留著。但這尊最尊貴的佛像發現之後,怎麼放置它成了問題,因為大昭寺正殿中的位置上已經放著一尊佛祖的塑像了,不過是紅土塑的。

於是佛祖又給金城公主托夢說,可以把土塑的佛像放後面一點嘛。於是就把原來的佛祖像往後放了一點,而把這尊等身佛放到了正中的位置。至今那個殿裏還是一前一後兩尊佛像。--去的時候趕得太急,沒看到後面那尊。

尼泊爾尺尊公主帶來的八歲等身佛本來也供在這裏,但在文革時,小將們把它拿出來,用鋸子從肚子上鋸開,成了兩半,裏面的有2500年歷史的珍寶和佛經就此消失。而佛像流失各地,直到後來班禪到內地四處尋訪,最後在天津一個倉庫中尋得上半身,在西藏某倉庫中尋得下半身,再請最好的工匠加以修補,現在供在小昭寺中。

據說這三尊佛像都是某種合金鑄造的,具體是什麼似乎沒人研究過,連小將們也沒有,估計有心計的都去搶肚子裏那些珍寶了。現在這個佛像如此珍貴,更加不能動了。


---------------------------------------------------------------

08.【覺仁波切的故事】

---------------------------------------------------------------

覺仁波切的故事

根據古籍「西藏王統記」的記載,在文成公主告別故鄉的臨行之際,唐太宗曾叮囑道 : 「愛女積福所憑依,有我所供本師像,施主帝釋天所造,其質乃由十寶成,毗首羯摩為工匠,親承如來賜開光。如此無比如來像,見、聞、念、觸誠叩請, 佛說急速證等覺,利樂泉源覺臥像,捨此如捨寡人心,仍以賞賜我嬌女。」這段滿懷著疼惜女兒的話語中,點出了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的故事。

大藏經「甘珠爾」中記載,曼殊師利在舍衛城聽佛說法時,一時憂愁的問佛陀說 :「世尊,您駐世時我們可以見到佛容,聽聞佛語。但若有一天您涅磐而去,我們應當如何依止呢 ?」釋迦牟尼佛微微一笑,便由釋提桓因奉獻了天上五寶及人間五寶,請天匠毗首羯摩造像。造像完成時,釋迦牟尼佛更親自為自己的佛像開光與授記。從那之後的幾百年間,佛像就一直密藏在印度的金剛座寺中渡過悠悠歲月。南北朝時因緣流轉,古印度將釋迦牟尼佛的十二歲等身像贈與了中國,最後就供奉於洛陽的白馬寺。

後來伴隨著文成公主進藏的十二歲等身像,卻在藏地裡歷經了輾轉流離的命運。在文成公主圓寂的幾十年後,大唐又下嫁了另一位金城公主到土蕃。與金城公主結親的藏王赤德祖贊在一次出行的途中,不幸墜馬身亡。當時由於繼承人赤松德贊仍屬年幼,便由其舅舅瑪尚‧春巴结擔任攝政大臣。春巴结在掌握政權後,便開始推行西藏舊有的苯教,因而有了第一次的反佛行動。大、小昭寺在當年都遭到封閉,並成了牲畜們血淋淋的屠場。釋迦牟尼佛像原被授意送回中原,不料卻在途中陷埋在卡扎洞一帶。後來由於一些反佛的大臣離奇身亡,佛像再度被起出,準備送回印度。在到達芒域地方時,因為前往印度的道路中斷,佛像就被停放在當地擱置了十四年。直到赤松德贊親政後,釋迦牟尼佛的十二歲等身像終於重新被迎回大昭寺。

藏地原生的苯教和印度傳入的佛教間爭端,並未因此而有所止息。當時過份推崇佛教的政策,很快將衝突推到最高點,也就是第九代贊普,朗達瑪的時期。朗達瑪推行了大量滅佛毀經的政令,更下令將釋迦牟尼佛像遣送回漢地。違令的士兵們私下將佛像埋藏於沙堆中,更將巨石代替佛像推到河裏後向朗達瑪謊報。緊接著,大、小昭寺及藏區各寺院都被封閉了,僧侶們被大肆屠殺及迫害。最後,朗達瑪在大昭寺前被一位密宗咒師拉隆‧貝多以暗箭刺殺,結束了三年的滅佛期。史學家們便以此將藏傳佛教分為滅佛前的「前弘期」與阿底峽尊者入藏後的「後弘期」。

然而釋迦牟尼佛像所示現的厄運,並未因為時光之流進入了近代而有所停歇。文革時期,在紅衛兵的暴流中,大昭寺中一千多座的佛像被砸毀,寺內珍寶被洗劫一空。精細的壁畫被十字鋯敲成滿地殘缺的破片,無數經書和唐卡都因此付之一炬。傳說中松贊干布與兩位公主示寂時幻化而入的十一面觀音像,也被砸個粉碎。碎片四處散落在拉薩的街上或者陰暗的水溝裡。

不幸中的大幸是,十一面觀音像中用來裝藏的蛇檀木觀音像,被藏人冒著生命危險搶下,幾經輾轉送到印度的達蘭薩拉,而這尊小觀音像現今就保存在十四世達賴喇嘛的手裡。主殿裡神聖的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也被瘋狂的紅衛兵在腿部重砍了一刀。這樣的暴行裡,其中最讓人心酸的,要算是小昭寺裡被鋸成了兩截的八歲等身像了。 佛像的上半身流落到天津的某倉庫裡,下半身流落到西南一帶,由十世班禪尋了回來。但用以裝藏的珍寶及2500多年歷史的佛經,至今依舊是下落不明。等到文革結束後,寺裡的佛像多經過重塑,壁画也重新進行繪製或是修復。 今日的大昭寺裡,只剩下佛陀十二歲等身像及一尊松贊干布像是真正的原物。

出處:http://i-cat.cc/blog/casey/archives/430/


---------------------------------------------------------------

09.【目前世界上三尊佛陀等身像】

---------------------------------------------------------------

目前世界上三尊佛陀等身像

目前,世界上的三尊佛陀等身像,八歲等身像供奉在西藏拉薩小昭寺,十二歲等身像供奉在西藏拉薩大昭寺,二十五歲等身像供奉在印度菩提迦耶大菩提寺正覺大塔。

十二歲等身像

釋迦牟尼佛的十二歲等身像,最初與八歲等身像都供奉在波斯匿王那裏,後來被帝釋天連同座基、靠背、頂冠及華蓋一併迎至兜率天界五百年後,被烏仗那的空行佛母等迎請到烏仗那地方益利眾生又五百年。兜率天界只留下了華蓋。其後又被天竺的成道班智達,除留下頂冠之外,連同座基、靠背一併迎抵天竺安立在那爛陀寺,在天竺益利眾生又五百年。

之後,據《西藏王統記》記載說,印度法王達磨波羅在位時,東方中國君主秦王符堅,送給達磨波羅三件無價之寶,包括一件無縫的錦衣,他向印度國王求取一尊殊勝的釋迦牟尼佛佛祖12歲等身像,以宏揚華夏的佛法。達磨波羅為印中兩國的傳統友誼,毅然決定將國寶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佛像送往中國。當他和大臣一起走進供奉釋迦牟尼佛像的神殿時,發現這尊本來朝南而坐的聖像,現在居然面向東方了。國王想:“啊!原來佛像早已心向中華了。”於是發大歡喜心,造了一艘很大的船,船身掛滿旗幡彩帶,樂工們演奏著美妙音樂,將佛像送往東方漢土。漢地國王也以最隆重的儀式到海邊迎接,並供奉在金子鑲嵌的國王宮殿中央。

但是,成書於1434年的藏文史書《漢藏史集》(陳慶英譯),對佛像如何來到中國的記載不盡相同,該收引用《松贊干布教》中說:印度國王達爾瑪巴拉(也許就是上面說的達磨波羅)在位之時,有外道軍隊摧毀了吉祥那爛陀寺,教法幾乎遭到毀滅,於是向漢地國王提婆熱紮請求派遣援兵。漢地國王回答說:“我的軍隊不能前去,但是可以將珍寶送去,依靠它你們可以戰勝外道、復興佛法。”印度國王得了幫助,擊敗了外道軍隊,內道佛教又像白晝一般顯明。印度王臣皆大歡喜,致書漢地國說:“成就如此善業,皆是因為你漢地國王之慈悲教誨和歷次送來的禮物之力。你的恩德巨大,要想什麼樣的回禮。我們一定奉送。”漢地國王說:“謝謝你們的好意請將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之像,以及四部佛經、四位持律比丘送來東土。”達爾瑪巴拉王說:“我的這尊本尊佛像,從來沒有想過將它送往別處,但是你的恩德甚大,而且此像由你迎請去,對有情眾生廣有利益。”於是,以各種供品供養,舉行盛大的送接儀式,覺臥佛像就這樣來到了漢地。

西元七世紀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將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帶到拉薩,供奉在小昭寺。西元710年,金城公主進藏之後,把原本供奉在小昭寺的文成公主帶進藏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迎請到大昭寺安放。

藏傳佛教弟子最信仰、最崇拜此像,把它作為最大的精神支柱,稱此像為覺沃仁波切。“覺沃”意為至尊,“仁波切”意為珍寶,即師尊大寶之意,見佛像具有見佛本人之加持力。見到這個佛像和見到2500年前的佛祖沒有區別。

全文內容: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281079.htm

---------------------------------------------------------------

10.【大昭寺主供釋迦牟尼在藏傳佛教中最為神聖】

---------------------------------------------------------------

松讚幹布去世後,吐蕃發生戰亂,大昭寺被洗掠一空,尼婆羅赤尊公主帶進藏的八歲等身佛像在戰亂中毀于一旦。一些高僧和虔誠的貴族,偷偷將小昭寺十二歲等身佛像藏到了大昭寺的一個小殿內。採取的藏匿辦法和後來莫高窟僧人藏匿魏晉唐史籍、卷子、畫冊一樣,用土石將小殿的門封死,再用泥抹平,畫上壁畫。

直到第三十六代吐蕃王赤德祖丹時,唐中宗將金城公主遠嫁吐蕃王。吐蕃再次掀起佛教文化熱。金城公主查詢到十二歲等身佛像的下落後,將佛像從密藏的墻內起出,供奉在了大昭寺。

經佛祖釋迦牟尼親自加持過的三尊佛像,八歲佛喪失於戰亂,三十歲佛在天竺戰亂中,被一些信徒暗送到大帆船上,準備飄洋過海運往他鄉供奉。半途遇著風暴,船被巨浪掀翻,三十歲等身佛從此沉沒於南印度洋。現僅存於世的就是文成公主帶進藏的這尊十二歲等身佛像了。其神聖和珍貴可想而知。

本文出處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8-04/01/content_7898610.htm

---------------------------------------------------------------

11.【佛陀成道地:印度菩提伽耶正覺佛塔金剛座:三十五歲等身像】

---------------------------------------------------------------

根據經典記載,佛陀經歷六年苦行之後,行至此地,於畢缽羅樹下之金剛座上結跏趺坐,證悟十二因緣、四諦法等,而得正覺,故畢缽羅樹又稱菩提樹,即‘覺樹’之意。

在佛陀成正覺後約兩百五十年左右,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來此朝聖,並於菩提樹旁建了一座塔寺。之後佛塔歷經了多次的破壞、建設。13世紀時,伊斯蘭軍團攻佔比哈爾邦省,當時的佛教徒用泥土把精舍一帶掩埋起來,偽裝成一座小山丘,因此免於一場浩劫,此後的600多年靜靜的埋沒在荒煙蔓草之中。1870年開始陸續挖掘出來,經過大幅整修,大塔得以重見天日。莊嚴之姿得以展現在後世佛子面前。

今日的菩提迦耶佛陀法音未歇,正覺塔以淩霄之姿聳立其間,這是豎立在全球佛子心中的正覺指針,整個城鎮聚集了多座不同國家風格的佛教寺院。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彙聚在這裏,體現了佛陀教法的多元,也展現了佛教在現代多彩多姿的自由開展。

此佛像為釋迦牟尼佛親自開光,全世界共三尊,8歲等身像供奉在西藏小昭寺,12歲等身像供奉在西藏大昭寺,此圖為35歲等身像。

正覺塔內供奉的佛像是佛陀35歲降魔成道的模樣,用黑石雕刻的,後來佛教信徒為其塗上了黃金。

據說這是彌勒菩薩所塑的釋迦佛像,由此,請看看一位聖者如何來詮釋另一位聖者,一尊佛如何讚歎另一尊佛?

懷著神聖的心情走進殿堂,當我在門口看您,您的眼睛如此威嚴,一念的懺悔不禁湧起;而當我多走幾步,走近來看您,便發現那隱藏的慈悲和無盡的包容,有一種笑容,從複雜回歸到最單純。

高聳的正覺塔,可說是菩提迦耶最顯目的地理座標,在一樓大殿中是一尊散發著金色耀眼光彩手結「降魔印」的佛陀坐像,小小的空間中,禮拜佛陀的人群絡繹不絕於途。

玄奘當時在菩提伽耶見過金剛座尊像,謂「像今尚在,神功不虧」。《大唐西域記》卷八有專篇記述,金剛座像原造之時,慈氏菩薩(彌勒)化形婆羅門,自願請造「如來妙相」,約定以六月為限,六月期滿,方可開觀。

初唐繼玄奘法師之後,對傳印度佛教像軌起過重要作用的人物有王玄策和求法僧義淨。王玄策出為唐朝使者,曾先後四次赴印度,曾在釋迦成佛地摩訶菩提寺求得彌勒菩薩塑金剛座釋迦成道像。

本文出處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d8b71010009j4.html

---------------------------------------------------------------

【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相簿】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435543216537298.1073741842.292937470797874&type=1

【西藏殊勝佛像─敷金貼金相冊】http://www.flickr.com/photos/kagyu1188/sets/72157621811647622/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印度菩提迦耶正覺大塔─釋迦牟尼佛二十五(或三十五)歲等身像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西藏拉薩小昭寺─釋迦牟尼佛八歲等身像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西藏拉薩小昭寺─釋迦牟尼佛八歲等身像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西藏拉薩小昭寺─釋迦牟尼佛八歲等身像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3/4/29 下午 03:44:36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7/5 上午 09:43:43
Zhi_Feng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蜘蛛俠
文章:938
積分:1184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1月10日
4
 用支付寶給Zhi_Feng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印度菩提迦耶大菩提寺─釋迦牟尼佛聖像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大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質多羅樹下,與無量大比丘眾及無量大菩薩眾俱,彌勒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

爾時,世尊在彼天上,三月安居,為母說法,於諸天眾多所利益,令無量諸天離苦解脫。無量諸天皆蒙法利,獲大福果。時彼眾中有一天子,壽將欲盡,五衰相現,以聞法力,命終之後,還生此天,永離惡道。

爾時,閻浮提中無有如來——譬如暗夜,星中無月;如國無君,如家無主——歡娛、戲樂一切都息。是時,眾生孤獨無依,皆於如來心懷戀慕,生大憂惱,如喪父母,如箭入心,共往世尊曾所住處,園林、庭宇悉空無佛,倍加悲戀,不能自止。

爾時,優陀延王住在宮中,常懷悲感,渴仰於佛,夫人、婇女諸歡樂事皆不涉心,作是念言:「我今憂悲,不久當死。云何令我未捨命間,得見於佛?」尋復思惟:「譬若有人,心有所愛,而不得見,見其住處及相似人,或除憂惱。」復更思惟:「我今若詣佛先住處,不見於佛,哀號感切,或致於死。我觀世間,無有一人能與如來色相、福德、智慧等者。云何令我得見是人,除其憂惱?」作是念已,即更思惟:「我今應當造佛形像,禮拜供養。」復生是念:「若我造像不似於佛,恐當令我獲無量罪。」復作念言:「假使世間有智之人,咸共稱揚如來功德猶不能盡,若有一人隨分讚美獲福無量,我今亦然當隨分造。」

即時告勅國內所有工巧之人,並令來集。人既集已,而語之言:「誰能為我造佛形像,當以珍寶重相酬償。」

諸工巧人共白王言:「王今所勅,甚為難事!如來相好,世間無匹,我今何能造佛形像!假使毘首羯磨天而有所作,亦不能得似於如來。我若受命造佛形像,但可摸擬螺髻、玉毫少分之相,諸餘相好、光明威德誰能作耶?世尊會當從天來下,所造形像若有虧誤,我等名稱並皆退失!竊共籌量,無能敢作。」

其王爾時復告之曰:「我心決定,勿有所辭!如人患渴,欲飲河水,豈以飲不能盡,而不飲耶?」

是時諸人聞王此語,皆前拜跪共白王言:「當依所勅!然請大王垂許我等,今夜思審,明晨就作。」復白王言:「王今造像應用純紫栴檀之木,文理、體質堅密之者,但其形相為坐、為立、高下若何?」

王以此語問諸臣眾,有一智臣前白王言:「大王!當作如來坐像。何以故?一切諸佛得大菩提,轉正法輪,現大神通,降伏外道,作大佛事,皆悉坐故。是以應作坐師子座,結加之像。」

爾時,毘首羯磨天遙見其事,審知王意欲造佛像,於其夜中作是思惟:「我身所解最為巧妙,世間之中無如我者。我若為作,應少似佛。」即變其身,而為匠者,持諸利器,至明清旦,住王門側,令守門人具白王言:「我今欲為大王造像!我之工巧世中無匹,唯願大王莫使餘人!」

王聞此語心大欣慶,命之令入。觀其容止,知是巧匠,便生念言:「世間之中何有此人?將非毘首羯磨天,或其弟子,而來此耶?」王於爾時即脫身上所著瓔珞,手自捧持,以挂其頸,仍更許以種種無量諸珍寶物。時王即與主藏大臣於內藏中選擇香木,肩自荷負,持與天匠,而謂之言:「善哉,仁者!當用此木為我造像,令與如來形相相似。」

爾時,天匠即白王言:「我之工巧雖云第一,然造佛形相終不能盡。譬如有人以炭畫日,言相似者,無有是處。設以真金而作佛像,亦復如是。有外道言:『梵王能作一切世間,然亦不能造佛形像,盡諸相好!』但我工巧世中為上,是故我今為王作耳!今晨即是月初八日,弗沙宿合毘婆訶底出現之時,佛初誕生,還有此應。此日祥慶,宜應起作。」發是語已,操斧斫木,其聲上徹三十三天,至佛會所。以佛神力聲所及處,眾生聞者,罪垢、煩惱皆得銷除。爾時,如來即便微笑,種種歎美其王功德,乃至遙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爾時,三十三天主白佛言:「世尊!今在人間頗亦有人,曾於曩生作佛像不?」

佛言:「天主!諸有曾經作佛像者,皆於過去先已解脫,在天眾中尚復無有,況於餘處!唯有北方毘沙門子那履沙婆,曾於往昔造菩薩像,以斯福故,後得為王,名頻婆娑羅。復因見我,今得生天,有大勢力,永離惡道。

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並曾於往世修故佛堂,由此因緣永得解脫。憍梵波提昔作牛身,追求水草,右遶精舍,食諸草竹,因見尊容,發歡喜心,乘茲福故,今得解脫。尸毘羅曾持寶蓋,供養佛像;阿[少/兔]樓馱然一支燈亦以供養;輸鞞那曾掃佛堂;阿婆摩那於佛像前燃燈施明;難陀比丘愛重尊儀,香水洗沐。有如是等無量諸阿羅漢,皆悉曾於佛像之所薄申供養——乃至極下如那伽波羅,於像座前,以少許黃丹畫一像身,而為供養——由此福故,皆永離苦而得解脫。

天主!若復有人能於我法未滅盡來,造佛像者,於彌勒初會皆得解脫。若有眾生非但為已而求出離,乃為欲得無上菩提,造佛像者,當知此則為三十二相之因,能令其人速致成佛。」

爾時,優陀延王心自思惟:「云何令我所造之像速得成就?」作是念已,語彼匠言:「汝可勤心令功速畢,使我早得瞻仰禮敬。」是時天匠運其工巧,專精匪懈,不日而成。其像加趺,坐高七尺,面及手足皆紫金色。時優陀延王見像得成,相好端嚴,心生淨信,獲柔順忍。既得忍已,益加欣慶,所有業障及諸憂惱並得銷除。譬如日出,霧露皆盡,唯除一業,現身受者,以曾於聖人起惡語故。

其王爾時即以種種殊珍異物賞彼天匠。是時天匠敬白王言:「王今造像,我心隨喜。願與大王同修此福!今王所賜,非我敢受。若要相與,待餘吉日。」作是語已,即於其夜還昇本天。

爾時,諸大國王阿闍世等,並先於佛心懷渴慕。聞王造像,功已獲成,皆生喜慶。共至王所,各以無量花香、音樂供養佛像,復以種種諸珍寶物贈奉於王,咸作是言:「大王!所作甚為希有,能拔我等愁憂毒箭!」

爾時,如來在彼天中為母說法,及諸天眾咸得利喜,所應作事皆已作訖,復告眾言:「諸天子!諸佛.世尊是常住身,若諸眾生有可度者,即為出現教化說法。若所作事畢,更無有能受法化者,如來於此即便不現。無智之人,謂佛實滅。如來身者,法身、常身,實不滅度。諸天子!一切諸佛法皆如是,為化眾生有現、不現。」

爾時,如來復作是言:「汝等當知!此諸天眾所應度者,皆已度訖,吾今將欲下閻浮提。汝等諸天若念我者,當勤精進,勿復放逸。所以者何?放逸過失故,令汝等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汝等以於往昔曾種善根,今得在此受天快樂,便著放逸,不修福行。此諸快樂,無常所隨,一從隕墜,長淪惡道。又汝等諸天煩惱尤重,見有勝己,便生嫉妬,曾不念言:『彼天勝樂由多福業之所感致,我若勤修必亦當得。』又今汝等身色光澤,如日初輝,若懷嫉妬,心黯如死炭,復當令墮大黑闇中,乃至不能自見手掌,後復當作食吐之鬼。又汝等諸天受眾福報,身相嚴潔,威勢勇猛,由嫉妬故,當受女身,永失丈夫威猛之力。

「諸天子!我念昔者有無量諸王,皆為汝等嫉妬之心非理所害。諸天子!昔有阿修羅王名曰鄔羅,修行苦行,戒品清潔,而汝諸天等遣一天女,名鄔婆尸,惑彼王心,令虧淨行。其王染著,威德損減,被那羅延天之所殺害,并無量阿修羅眾同時敗滅。其那羅延天既殺此王,又誅其眾,因即收取鄔婆尸女,而往天宮。復有一王,名曰那訶受,汝等諸天誑惑之語,助諸天眾伐阿修羅。修羅破已,汝等諸天反加其害。又汝等諸天以舍支夫人故,心生忿妬,構行讒毀,令阿伽娑仙人無故被嫌,而興惡願。又汝等諸天曾為誑惑,謂曀荼王曰:『仙人之處,多有真金。』王信此言,逼之令出,仙人由是心生憤恚,即時猛火燒殺其王。昔復有王,名曰提婆,甞設大會,以為供養,以斯福業威力自在,上此天中,受天快樂。汝諸天等,心懷嫉妬,令從忉利退墮閻浮,所有威勢並皆喪失,如月無光,如河無水。諸天子!世中有人威德自在,或得諸定,或得神通,或有成就四神足等,若起一念嫉妬之心,如是功德一時退失。如提婆達多愚癡厚重,乃於我所生嫉妬意,即時自失五種神通。」

爾時,天帝釋白佛言:「世尊!我今有疑,欲有所問。言嫉妬者,云何是耶?」復作是言:「世尊!若有眾生見他勝己,生如是念:『云何令我獲彼所得?』如是之心,是嫉妬不?」

佛言:「不也!此是貪心,非為嫉妬。天主!其嫉妬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於有之人而生憎恚,是為嫉妬。」

爾時,諸天眾皆從座起,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如佛所誨,我諸天眾皆當奉行。如來.世尊為父、為主、為尊重者、為最勝者,能於我等起大慈悲而來至此,令諸天眾皆得利益。我等所願,猶為未滿,欲於如來重請一事。世尊!世間之人於我等諸天多生輕慢。何以故?以諸佛.如來人中生故,復於人中成正覺故;人中多有諸阿羅漢而得果故;諸大威德、辟支佛復於人間而出現故。如來今者,若不住此,下閻浮提,世間之人謂我等諸天,不知如來有大威德,應受諸天如法供養,復謂我等不能供養諸佛.世尊。唯願如來少住於此,受我微供!令彼人間知我等諸天供養於佛。」于時世尊默然許可。

爾時,佛告大目揵連:「汝可先往閻浮提,問訊四眾,作如是言:『一切眾生憶念我者,咸應集會僧伽尸國。却後七日,皆當見我。』」

爾時,大目揵連頂禮佛足。禮佛足已,如一瞬頃到閻浮提,以佛所勅告諸四眾。時優陀延王等及一切眾生,聞佛此言,若身若心歡喜踊躍,皆除憂惱,普得清涼。

爾時,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欲共往詣僧伽尸國,並先來集王舍城中,互相謂言:「如來.世尊下閻浮提,誰能先得恭敬禮拜,法未盡來恒為上首!」

爾時,摩訶迦旃延聞此語已,心懷不悅,恐比丘尼得為上首。何以故?彼眾之中,有優波難陀、蓮花色二比丘尼,善能通達諸佛法藏,所得神通唯除目連更無等故。作是念已,種種訶責比丘尼眾。

時蓮花色比丘尼告諸尼言:「我等女人在於俗間常被尊貴,縱使種族卑賤之者,仍得丈夫恭敬、禮重、承事、供養。又佛法中諸比丘尼,父母、眷屬多是王種,精進持戒,不犯威儀,具諸德業,仍令禮敬初戒比丘。又尊者迦旃延,今復作此種種呵責。我為汝等設諸方便,令比丘尼出過於彼。」作是語已,與諸四眾即時往赴僧伽尸城。

爾時,波斯匿王、阿闍世王及毘舍離國嚴熾王等,各將四兵,前後導從,有大勢力,所乘象馬,皆以種種寶物莊嚴,幡蓋、香花并眾妓樂,威容肅穆,狀若諸天,皆亦往詣僧伽城所。

爾時,優陀延王嚴整四兵以為侍從,乘大白象珍寶綺飾,躬自荷戴所造之像,花幡音樂隨逐供養,從其本國向僧伽尸城。

爾時,毘首羯磨天并諸天眾,知佛將欲下閻浮提,作三道寶階,從僧伽尸城至忉利天,其階中道瑠璃所成,兩邊階道悉用黃金,足所踐處布以白銀,諸天七寶而為間飾。

爾時,帝釋遣使往詣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及于梵世,而告之曰:「如來不久下閻浮提。欲有供養,願來至此!」復遣使往四天王天、大海龍王、揵闥婆、緊那羅、夜叉等眾,而謂之言:「世尊今欲下閻浮提,可持所有來此供養!」時彼諸天及龍、神等聞此語已,靡不雲集忉利天中。

爾時,世尊在須彌山頂,與諸天眾將欲下時,一切諸天前後翼從,威德熾盛,光明赫奕。如滿月在空,眾星共遶;如旭日初出,彩霞紛映。時佛眾會,其狀如是。

爾時,閻浮提中,以佛威神有五種希有之事:一者、令彼諸天不見人間不淨之物;二者、令諸女人見彼天男而無欲想;三者、亦令丈夫見諸天女不生染意;四者、令於人間遙見諸天種種供養;五者、諸天之身光潔細妙,非人所覩,以佛神力顯然明著,皆可得見。

爾時,世尊從天初下,足蹈寶階。梵王在右,手執白蓋;帝釋在左,手持白拂。其餘諸天皆乘虛空,隨佛而下,一時同奏種種音樂,各自捧持幢幡、寶蓋,散花供養。淨居天眾側塞虛空,無量百千諸天婇女,持寶珠、瓔珞歌讚佛德。復有諸天於虛空中,雨種種香及種種花,諸龍雨於微細香雨。于時空中淨無雲曀,雷聲美妙,聞者喜悅。揵闥婆神、緊那羅神奏提婆那伽微妙之曲,歌讚如來本生之事。

于時閻浮提內,王及臣人并四眾等,周匝遍滿僧伽尸城,或散香花或持幡蓋,吹螺擊鼓,種種音樂向空供養,舉手合掌,瞻仰於佛。人、天名花,上、下交散,繽紛而下,積至於膝。諸外道眾見斯事者,咸亦發心,歸依禮敬。

爾時,世尊足蹈寶階,次第而下,至於半路。四天王天即於其所,廣設供養。此供殊妙,劫初已來,未曾有也!

爾時,如來受天供畢,復與大眾巡階而下,至最下級。欲踐地時,其蓮花色比丘尼即變其身,作轉輪王,領四種兵七寶前導,從空來下疾至佛所。諸國王等各興是念:「此轉輪王從何所來?」于時,尊者須菩提在自房中見佛下來,即整衣服,遙申禮敬。時蓮花色比丘尼捨輪王身,還復本形,遽即頂禮佛.世尊足。

爾時,世尊種種呵責彼比丘尼,而謂之曰:「汝今知不?須菩提已先禮我。汝得誰教,變作輪王?汝得預出家,受具足戒,已過其分。汝智慧微少,諂詐無邊,慈悲報恩,如露一滴。豈能於我法中而為上首!」

時蓮花色比丘尼聞佛教誨,深生愧恥,即白佛言:「世尊!我今自知為過不少。從今以往,不敢復更變現神通!」

爾時,閻浮提內,國王、大臣并四部眾,皆以所持種種供具供養於佛。時優陀延王頂戴佛像,并諸上供珍異之物,至如來所而以奉獻。佛身相好,具足端嚴,在諸天中殊特明顯。譬如滿月,離眾雲曀。所造之像而對於佛,猶如堆阜比須彌山,不可為喻,但有螺髻及以玉毫少似於佛,而令四眾知是佛像。

爾時,優陀延王白佛言:「世尊!如來過去於生死中為求菩提,行無量無邊難行苦行,獲是最上微妙之身,無與等者。我所造像不似於佛,竊自思惟,深為過咎!」

爾時,世尊告彼王言:「非為過咎!汝今已作無量利益,更無有人與汝等者。汝今於我佛法之中,初為軌則,以是因緣故,令無量眾生得大信利。汝今已獲無量福德、廣大善根。」

時天帝釋復告王言:「王今於此勿懷憂懼!如來先在天上及此人間,皆稱讚於王造像功德,凡諸天眾悉亦隨喜。未來世中有信之人,皆因王故,造佛形像而獲勝福。王今宜應歡喜自慶!」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經文出處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6/0694_001.htm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下

大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奉 制譯

爾時,世尊於僧伽尸道場坐師子座。時諸四眾心各念言:「我等願聞如來演說造像功德。若有眾生作佛形像,設不相似,得幾所福?」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知其念,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白佛言:「世尊!今優陀延王造佛形像,若佛在世、若已涅槃,其有信心能隨造者,所獲功德,唯願世尊廣說其相!」

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於佛功德專精繫念,常觀如來威德自在,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一切智智、三十二種大人之相、八十隨形好,一一毛孔皆有無量異色光明,百千億種殊勝福德莊嚴成就,無量智慧,明了通達無量三昧、無量法忍、無量陀羅尼、無量神通。如是等一切功德皆無有量,離眾過失,無與等者。此人如是諦念思惟,深生信樂,依諸相好而作佛像,功德廣大,無量無邊,不可稱數。

彌勒!若有人以眾雜綵而為繢飾,或復鎔鑄金、銀、銅、鐵、鉛、錫等物,或有雕刻栴檀香等,或復雜以真珠、螺貝、錦繡織成,丹土、白灰、若泥、若木如是等物,隨其力分而作佛像,乃至極小如一指大,能令見者知是尊容。其人福報,我今當說。

彌勒!如是之人於生死中雖復流轉,終不生在貧窮之家,亦不生於邊小國土、下劣種姓、孤獨之家,又亦不生迷戾車等,商估、販賃、屠膾等家,乃至不生卑賤伎巧、不淨種族、外道苦行、邪見等家;除因願力,並不生彼。

是人常生轉輪聖王,有大勢力種姓之家,或生淨行婆羅門,富貴自在、無過失家。所生之處,常遇諸佛,承事供養。或得為王,能持正法,以法教化,不行非道。或作轉輪聖王,七寶成就,千子具足,騰空而行,化四天下,盡其壽命,自在豐樂。或作帝釋、夜摩天王、兜率天王、化樂天王、他化自在天王,人、天快樂靡不皆受,如是福報相續不絕。

所生之處,常作丈夫,不受女身,亦復不受黃門、二形卑賤之身。所受之身,無諸醜惡,目不盲眇,耳不聾聵,鼻不曲戾,口不喎斜,脣不下垂,亦不皺澁,齒不踈缺,不黑不黃,舌不短急,項無瘤癭,形不傴僂,色不斑駮,臂不短促,足不癵跛,不甚瘦,不甚肥,亦不太長,亦不太短,如是一切不可喜相悉皆無有。其身端正,面貌圓滿,髮紺青色,軟澤光淨,脣如丹果,目若青蓮,舌相廣長,齒白齊密,發言巧妙,能令聞者無不喜悅。臂肘傭長,掌平坦厚,腰髀充實,胸臆廣大,手足柔軟,如兜羅綿,諸相具足無所缺減,如那羅延天有大筋力。

彌勒!譬如有人墮圊廁中,從彼得出,刮除糞穢,淨水洗沐,以香塗身,著新潔衣。如是此人,比在廁中猶未得出,淨穢香臭相去幾何?此事懸隔,無有等倍。

彌勒!若有人於生死中,能發信心造佛形像,比未造時相去懸隔,亦復如是。當知此人在在所生淨除業障,種種伎術無師自解。雖生人趣,得天六根;若生天中,超越眾天。所生之處無諸疾苦,無疥癩,無癰疽,不為鬼魅之所染著。無有癲狂、乾痟等病,癀瘧、癥瘕、惡瘡、隱疾、吐痢無度、飲食不消、舉體酸疼、半身痿躄如是等病,四百四種,皆悉無有。亦復不為毒藥、兵仗、虎、狼、師子、水、火、怨賊如是橫緣之所傷害,常得無畏,不犯諸罪。

彌勒!若有眾生宿造惡業,當受種種諸苦惱事,所謂枷鎖、杻械,打罵燒炙,剝皮拔髮,反繫高懸,乃至或被分解支節;若發信心,造佛形像,如是苦報皆悉不受。若寇賊侵擾,城邑破壞,惡星變怪,飢饉疾疫如是之處,不生其中。若言生者,斯則妄說。」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來常說善、不善業,皆不失壞。若有眾生作諸重罪,當生卑賤種姓之家,貧窮疾苦,壽命夭促。後發信心,造佛形像。此眾罪報為更當受?為不受耶?」

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汝今諦聽!當為汝說。若彼眾生作諸罪已,發心造像,求哀懺悔,決定自斷,誓不重犯,先時所作皆得銷滅。我今為汝廣明此事。彌勒!譬若有人宿行慳悋,以是緣故,受貧窮苦,無諸財寶,資用匱乏。忽遇比丘先入滅定,從定初起,即以飲食恭敬奉施,此人施已永捨貧窮,凡有所須悉如其意。彌勒!彼貧窮人,先世惡業及所得報,今何在耶?」

彌勒菩薩言:「世尊!由施食故,先世惡業皆悉滅盡,永離貧窮,大富充足。」

佛言:「彌勒!如汝所言,當知此人亦復如是。由造像故,彼諸惡業永盡無餘,所應受報皆不復受。彌勒!業有三種:一者、現受;二者、生受;三者、後受。此三種業中,一一皆有定與不定。若人信心,造佛形像,唯現定業,少分容受,餘皆不受。」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來常說有五種業最為深重,決定墮於無間地獄,所謂殺父、害母、殺阿羅漢、以惡逆心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若有眾生先作此罪,後於佛所生淨信心,造佛形像,此人為更墮於地獄?為不墮耶?」

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我今為汝重說譬喻。如或有人手執強弓,於樹林間向上射葉,其箭徹往,曾無所礙。若有眾生犯斯逆罪,後作佛像,誠心懺悔,得無根信,我想微薄,雖墮地獄還即出離,如箭不停,此亦如是。又如比丘得神足通,從海此岸到於彼岸,周旋四洲,無能礙者。此人亦爾,由先所犯暫墮地獄,非彼宿業所能為礙。」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諸佛.如來是法性身,非色相身。若以色相為佛身者,難陀比丘與轉輪聖王皆應是佛,以悉具有諸相好故。或有眾生壞佛法身,法說非法、非法說法,後發信心而造佛像,此之重罪為亦銷滅?為不得滅?」

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若彼眾生,法說非法、非法說法,唯以口言而不壞見,後生信樂,造佛形像,此先惡業但於現身而受輕報,不墮惡道,然於生死未即解脫。」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若有人盜佛塔物,盜僧祇物、四方僧物、現前僧物,自用與人,如己物想。世尊常說用佛塔物及僧物者其罪甚重。然彼眾生作是罪已,深自悔責,起淨信心而造佛像,如是等罪為滅不耶?」

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若彼眾生曾用此物,後自省察,深懷愧悔,依數酬倍,誓更不犯。我今為汝說一譬喻。如有貧人,先多負債,忽遇伏藏,得無量寶,還其債已,長有餘財。當知此人亦復如是,酬倍彼物,又造佛像,免諸苦患,永得安樂。」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於佛法中犯波羅夷不名為生。或復有人作斯罪已,發心憶念諸佛功德而造佛像,於佛法中得再生不?又於今生、第二、第三、第四生中,獲證法不?」

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譬如有人身被五縛,若得解脫,如鳥出網,至無礙處。此人亦爾,若發信心,念佛功德而造佛像,一切業障皆得銷除,於生死中速出無礙。彌勒當知!乘有三種,所謂聲聞乘、獨覺乘及以佛乘。此人隨於何乘而起願樂,即於此乘而得解脫。若但為成佛,不求餘報,雖有重障而得速滅,雖在生死而無苦難,乃至當證無上菩提,獲清淨土,具諸相好,所得壽命常無有盡。」

爾時,會中有未發大乘心者,皆生疑念:「如來過去為造佛像?為不作耶?設若作者,云何壽命而有限極,有病,有苦?所居國土多諸穢濁,不得清淨?」

時波斯匿王承佛威神,即從座起,長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見如來諸根相好,及以種族皆悉第一,其心決定,無有所疑。然佛.世尊曾於一時,被佉陀羅木刺傷其足;又於一時遇提婆達多推山迸石,傷足出血;昔復一時唱言有病,命遣耆婆調下利藥;又一時中曾患背病,令摩訶迦葉誦七菩提分,所苦得除;復於一時曾有所患,使阿難陀往婆羅門家,乞求牛乳;往復一時於娑羅村中,三月安居唯食馬麥;復曾一時乞食不得,空鉢而還。如世尊言:『若有人作佛像者,所有業障皆得除滅,離眾苦惱,無諸疾病。』世尊往昔為曾作像?為不曾作?若於昔時作佛像者,何因而有如是等事?」

佛告波斯匿王言:「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大王分別解說。大王!我於往世為求菩提,以眾寶、栴檀、彩畫等事而作佛像,過此會中人、天之數。以斯福故,雖在生死未盡諸惑,然所受身堅如金剛,不可損壞。

大王!我念過去於無量劫生死之中造佛形像,爾時尚有貪、瞋等無量煩惱而共相應。然未曾於一念之間以罪業故,有四大不調及惡鬼神諸少病苦,所須之物莫不充備,況我於今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有如是不如意事。

大王!若我昔時曾作佛像,今有殘業受斯報者,我復云何作無畏說,言造佛像決定能盡諸惡業耶?

大王!我於過去給施無量飲食、財寶,云何今時乞求不得,而食馬麥?儻今此事而有實者,云何我於無量經中種種讚歎檀波羅蜜,說其福業終不虛也?

大王!我是真實語者,不誑語者。我若欺誑,況餘人乎!大王!我已久斷一切惡業,能捨難捨,能行難行,所捨身命過百千億,已造無量諸佛形像,已悔無量諸罪惡業,豈得有斯毀傷、病苦、食噉馬麥、飢渴等事?若曾得勝果,今還退失,何假勸修此眾福善?

大王!諸佛.如來常身法身,為度眾生故現斯事,非為實也!傷足、患背、乞乳、服藥,乃至涅槃,以其舍利分布起塔,皆是如來方便善巧,令諸眾生見如是相。大王!我於世間現於如是眾患事者,欲示眾生業報不失,令生怖畏,斷一切罪,修諸善行,然後了知常身、法身壽命無限,國土清淨。

大王!諸佛.如來無有虛妄,純一大悲,智慧善巧,故能如是種種示現。」是時波斯匿王聞此說已,歡喜踊躍,與無量百千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有諸女人志意狹小,多懷嫉恚,輕薄諂曲,有恨不捨,知恩不報,設求菩提莫能堅守,常欲誑惑一切眾生,亦復為他之所誑惑。世尊!若此女人造佛形像,如是諸業得除滅不?當來得作勇健丈夫,求佛果不?得作知恩報恩人不?得具智慧大慈悲不?於生死法能厭離不?除因願力得更不受女人之身,如瞿曇彌及佛母摩耶夫人不?」

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若有女人能造佛像,永不復受女人之身。設受其身,則為女寶,尊勝第一。然諸女人有五種德,此女所得出過諸女。何等為五?一者、生孕子息;二者、種族尊貴;三者、稟性貞良;四者、質相殊絕;五者、姿容美正。

彌勒!一切女人有八種因緣,恒受女身。云何為八?一者、愛好女身;二者、貪著女欲;三者、口常讚美女人容質;四者、心不正直,覆藏所作;五者、厭薄自夫;六者、念重他人;七者、知人有恩而已背逆;八者、邪偽莊飾,欲他迷戀。若能永斷如是八事而造佛像,乃至成佛常作丈夫,更受女身無有是處。

彌勒!有四種因緣,令諸男子受女人身。何等為四?一者、以女人聲,輕笑喚佛及諸菩薩一切聖人;二者、於淨持戒人,以誹謗心說言犯戒;三者、好行諂媚,誑惑於人;四者、見他勝己,心生嫉妬。若有丈夫行此四事,命終之後必受女身,復經無量諸惡道苦。若深發信心,悔先所作而造佛像,則其罪皆滅,必更不受女人之報。

彌勒!有四種因緣,令諸男子受黃門身。何等為四?一者、殘害他形乃至畜生;二者、於持戒沙門瞋笑、謗毀;三者、情多貪欲,故心犯戒;四者、親犯戒人,復勸他犯。若有男子先行此事,後起信心造佛形像,乃至成佛不受斯報,常作丈夫,諸根具足。

彌勒!有四種業,能令丈夫受二形身,一切人中最為其下。何等為四?一者、於尊敬所而有烝穢;二者、於男子身非處染著;三者、即於自己而行欲事;四者、詃賣女色而與他人。若有眾生曾行此事,深自咎責,悔先所犯,起淨信心,造佛形像,乃至成佛不受此身。

彌勒!復有四緣,令諸男子其心常生女人愛欲,樂他於己行丈夫事。何等為四?一者、或嫌或戲,謗毀於人;二者、樂作女人,衣服莊飾;三者、於親族女行婬穢事;四者、實無勝德,妄受其禮。以此因緣,令諸丈夫起於如是別異煩惱。若悔先犯,更不造新,心生信樂,作佛形像,其罪既滅,此心亦息。

彌勒!有五種慳,能壞眾生。何等為五?一者、慳惜所住隣邑,由此當於曠野中生;二者、慳惜所居宅宇,當作蠱身,恒居糞穢;三者、慳惜端正好色,當感醜惡、不如意形;四者、慳惜所有資財,當受貧窮、衣食乏少;五者、慳惜所知之法,當有頑鈍畜生等報。若悔己先業,造佛尊儀,則永離慳心,無前所受。

彌勒!復有五緣,令諸眾生生邊夷之處及無佛法時。何者為五?一者、於三寶良田不生淨信;二者、背實虧理,妄行教誡;三者、不如理實而有教授;四者、破和合僧,令成二部;五者、極少乃至破二比丘,令不和合。若永斷斯業,造佛形像,則常遇佛興,恒聞法要。

彌勒!眾生復有五種因緣,常被於人之所厭逐,乃至至親亦不喜見。云何為五?一者、兩舌;二者、惡口;三者、多諍;四者、多瞋;五者、巧說相似之言,以行誹謗。後若發心造佛形像,悔先惡業,誓不重作,其所作罪並得除滅,為一切人之所愛敬。何以故?諸佛有無量無邊勝福德故、無量無邊大智慧故、無量無邊三昧解脫等、種種希有功德法故。

善男子!假使有人以三千大千國土末為微塵。復碎彼塵,一一塵分等彼三千大千國土微塵之數,有如是等碎微塵數三千大千國土。設復有人取一碎塵,以神通力往於東方,一剎那頃過彼所碎微塵數三千大千國土,第二、第三後後剎那皆亦如是,乃至終彼碎塵數劫,彼諸劫中所有剎那,一一剎那各為一劫,經爾許劫剎那剎那,皆度如前碎微塵數三千大千國土。如是畢已,乃下此塵。是人還來,更取一塵,復往東方過前一倍,下塵而返,至第三塵,倍於第二。如是次第轉倍於前,乃至盡此碎微塵數。如說東方,南、西、北方皆亦如是。是人四方所經之處,一切國土盡末為塵。此諸微塵,一切眾生共挍計籌量,容可知數;於如來身一毛孔分所有功德,不可知也!何以故?諸佛.如來所有功德無有限量,不思議故。

善男子!假使如前微塵等數舍利弗等所有智慧,不及如來一念之智。何以故?如來於念念中常能出現過前塵數三昧.解脫.陀羅尼等種種無量勝功德故,諸佛功德,一切聲聞、辟支佛,於其名字亦不能知。是故若有淨信之心,造佛形像,一切業障莫不除滅,所獲功德無量無邊,乃至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永拔眾生一切苦惱。」

佛說此經已,彌勒菩薩及三十三天,優陀延王,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下 

經文出處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6/0694_002.htm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泰國金佛寺─大金佛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大陸雲崗石窟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3/4/16 下午 02:41:40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7/5 上午 11:44:31
Zhi_Feng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蜘蛛俠
文章:938
積分:1184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1月10日
5
 用支付寶給Zhi_Feng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佛陀天降日─人間最早有二如來形像─佛經全文】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11.【佛陀天降日─人間最早有二佛像─佛經全文】

---------------------------------------------------------------

經文內容提要:

1.如來出世必當為五事。云何為五?

   當轉法輪、當度父母、無信之人立於信地、未發菩薩心令發菩薩意、於其中間當授佛決。

2.世尊至三十三天為母及諸天說法、及從天降返回人間的過程事蹟。

3.世尊教敕目連尊者降伏:難陀、優槃難陀龍王,及救護波斯匿王。

4.佛陀與母說法畢,天降返回人間時,開示弟子最先見佛禮佛要義。

5.閻浮提內 (泛指人間世界),最早開始有造二如來形像的前後因緣。

---------------------------------------------------------------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八
 
---------------------------------------------------------------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聽法品第三十六

-----------------------------

(五)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爾時,釋提桓因如屈伸臂頃,來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爾時,釋提桓因白世尊言:「如來亦說,夫如來出世必當為五事。云何為五?當轉法輪;當度父母;無信之人立於信地;未發菩薩心令發菩薩意;於其中間當授佛決。此五因緣如來出現必當為之。今如來母在三十三天,欲得聞法,今如來在閻浮里內,四部圍遶,國王人民皆來雲集。善哉!世尊!可至三十三天與母說法。」是時,世尊默然受之。

爾時,難陀、優槃難陀龍王便作是念:此諸禿頭沙門在我上飛,當作方便,使不凌虛。是時,龍王便興瞋恚,放大火風,使閻浮里內,洞然火燃。

是時,阿難白佛言:「此閻浮里內,何故有此煙火?」

世尊告曰:「此二龍王便生此念:此禿頭沙門恆在我上飛,我等當共制之,令不凌虛。便興瞋恚,放此煙火,由此因緣,故致此變。」

是時,大迦葉𣈳從座起,白世尊言:「我今欲往,與彼共戰。」

世尊告曰:「此二龍王極為兇惡,難可受化,卿還就座。」

是時,尊者阿那律卽從座起,白世尊言:「我今欲往降彼惡龍。」

世尊告曰:「此二惡龍極為兇暴,難可受化,卿還就座。」

是時,尊者離越、尊者迦旃延、尊者須菩提、尊者優陀夷、尊者婆竭,各從座起,白世尊言:「我今欲往降伏惡龍。」

世尊告曰:「此二龍王極為兇惡,難可受化,卿還就座。」

爾時,尊者大目揵連卽從座起,偏露右肩,長跪叉手,白佛言:「欲往詣彼降伏惡龍。」

世尊告曰:「此二龍王極為兇惡,難可降化,卿今云何化彼龍王?」

目連白佛言:「我先至彼化形極大恐怯彼龍,後復化形極為微小,然後以常法則而降伏之。」

世尊告曰:「善哉!目連!汝能堪任降伏惡龍。然今,目連!堅持心意,勿興亂想。所以然者,彼龍兇惡備觸嬈汝。」

是時,目連卽禮佛足,屈伸臂頃,於彼沒不現,往至須彌山上。爾時,難陀、優槃難陀龍王遶須彌山七匝,極興瞋恚,放大煙火。

是時,目連自隱本形,化作大龍王,有十四頭,遶須彌山十四匝,放大火煙,當在二龍王上住。

是時,難陀、優 槃難陀龍王見大龍王有十四頭,便懷恐怖,自相謂言:「我等今日當試此龍王威力,為審勝吾不乎?」

爾時,難陀、優槃難陀龍王以尾擲大海中,以水灑三十三天,亦不著目連身。是時,尊者大目連復以尾著大海中,水乃至到梵迦夷天,幷復灑二龍王身上。

是時,二龍王自相謂言:「我等盡其力勢,以水灑三十三天,然此大龍王復過我上去。我等正有七頭,今此龍王十四頭。我等遶須彌山七匝,今此龍王遶須彌山十四匝。我今二龍王當共幷力與共戰鬥!」

是時,二龍王極懷瞋恚,雷電霹靂放大火炎。是時,尊者大目連便作是念:凡龍戰鬥以火霹靂,設我以火霹靂共戰鬥者,閻浮里內人民之類,及三十三天皆當被害。我今化形極小,當與戰鬥。是時,目連卽化形使小,便入龍口中,從鼻中出;或從鼻入,從耳中出;或入耳中,從眼中出;以出眼中,在眉上行。

爾時,二龍王極懷恐懼,卽作是念:此大龍王極有威力,乃能從口中入,鼻中出;從鼻入,眼中出。我等今日實為不如。我等龍種今有四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然無有出我等者,今此龍王威力乃爾,不堪共鬥。我等性命死在斯須,皆懷恐懼,衣毛皆豎。

是時,目連以見龍王心懷恐懼,還隱其形,作常形容,在眼[目*妾]上行。是時,二龍王見大目連,自相謂言:「此是目連沙門,亦非龍王,甚奇!甚特!有大威力,乃能與我等共鬥。」是時,二龍王白目連言:「尊者何為觸嬈我乃爾?欲何所誡敕?」

目連報曰:「汝等昨日而作是念:云何禿頭沙門恆在我上飛,今當制御之。」

龍王報曰:「如是,目連!」

目連告曰:「龍王當知:此須彌山者是諸天道路,非汝所居之處。」

龍王報曰:「唯願恕之,不見重責,自今以後更不敢觸嬈,興惡亂想,唯願聽為弟子!」

目連報曰:「汝等莫自歸我身,我所自歸者,汝等便自歸之。」

龍王白目連:「我等今日自歸如來。」

目連告曰:「汝等不可依此須彌山,自歸世尊;今可共我至舍衛城,乃得自歸。」

是時,目連將二龍王,如屈伸臂頃,從須彌山上至舍衛城。爾時,世尊與無央數之眾而為說法。是時,目連告二龍王曰:「汝等當知:今日世尊與無 *央數之眾而為說法,不可作汝形至世尊所。」

龍王報曰:「如是,目連!」

是時,龍王還隱龍形,化作人形,不長不短,容貌端正,如桃華色。

是時,目連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是時,目連語龍王曰:「今正是時,宜可前進!」

是時,龍王聞目連語,卽從座起,長跪叉手,白世尊言:「我等二族姓子,一名難陀,二名優槃難陀,自歸如來,受持五戒,唯願世尊聽為優婆塞,盡形壽不復殺生!」爾時,世尊彈指可之。時,二龍王還復故坐,欲得聞法。

爾時,波斯匿王便作是念:有何因緣,使此閻浮利內煙火乃爾?是時,王波斯匿乘寶羽之車出舍衛城,至世尊所。爾時,人民之類遙見王來,咸共起迎:「善來,大王!可就此坐。」

時,二龍王默然不起。是時,波斯匿王禮世尊足,在一面坐。是時,大王白世尊言:「我今欲有所問,唯願世尊事事敷演!」

世尊告曰:「欲有所問,今正是時。」

波斯匿王白佛言:「有何因緣,令此閻浮里內煙火乃爾?」

世尊告曰:「難陀、優槃難陀龍王之所造。然今,大王!勿懷恐懼,今日更無煙火之變。」

是時,波斯匿王便作是念:我今是國之大王,人民宗敬,名聞四遠。今此二人為從何來?見吾至此,亦不起迎。設住吾境界者當取閉之;設他界來者當取殺之。

是時,龍王知波斯匿心中所念,便興瞋恚。爾時,龍王便作是念:我等無過於此王所,更欲反害吾身;要當取此國王及迦夷國人,盡取殺之。是時,龍王卽從座起,禮世尊足,便退而去,離祇洹不遠,便不復現。

是時,波斯匿王見此人去,未久,白世尊言:「國事猥多,欲還宮中。」

世尊告曰:「宜知是時。」

是時,波斯匿王卽從座起,便退而去,告羣臣曰:「向者二人為從何道去?速捕取之。」是時,諸臣聞王教令,卽馳走求之而不知處,便還宮中。

是時,難陀、優槃難陀龍王各生此念:我等無過於彼王所,方欲取我等害之;我等當共害彼人民,使無遺餘。是時,龍王復作是念:國中人民有何過失?當取舍衛城人民害之。復重作是念:舍衛國人有何過失於我等?當取王宮官屬盡取殺之。

爾時,世尊以知龍王心中所念,告目連曰:「汝今當救波斯匿王,無令為難陀、優槃難陀龍王所害。」

目連對曰:「如是,世尊!」

是時,目連受佛教誡,禮世尊足,便退而去;在王宮上,結跏趺坐,令身不現。

是時,二龍王雷吼霹靂,暴風疾雨,在王宮上,或雨瓦石,或雨刀劍,未墮地之頃,便為優鉢蓮華在虛空中。是時,龍王倍復瞋恚,雨大高山於宮殿上。是時,目連復化使作種種飲食。是時,龍王倍復瞋恚熾盛,雨諸刀劍。是時,目連復化使作極好衣裳。是時,龍王倍復瞋恚,復雨大沙礫石,在波斯匿宮上,未墮地之頃,便化作七寶。

是時,波斯匿王見宮殿中雨種種七寶,歡喜踊躍,不能自勝,便作是念:閻浮里內有德之人,無復過我,唯除如來。所以然者,我家中種粳米一根上生,收拾得一斛米,飯以甘蔗之漿,極為香美。今復於宮殿上雨七寶,我便能作轉輪聖王乎!是時,波斯匿王領諸婇女收攝七寶。

是時,二龍王自相謂言:「今將有何意?我等來時欲害波斯匿王;今日變化乃至於斯所有力勢,今日盡現猶不能動波斯匿王毫氂之分。」

是時,龍王見大目揵連在宮殿上結跏趺坐,正身正意,形不傾斜。見已,便作是念:此必是大目連之所為也。是時,二龍王以見目連便退而去。是時,目連見龍王去,還捨神足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時,波斯匿王便作是念:今此種種飲食不應先食,當先奉上如來,然後自食。是時,波斯匿王卽車載珍寶,及種種飲食,往至世尊所:「昨日天雨七寶及此飲食,唯願納受!」

爾時,大目揵連去如來不遠,佛告王曰:「汝今可持七寶飲食之具,與大目連。所以然者,蒙目連恩,得更生聖賢之地。」

波斯匿王白佛言:「有何因緣,言我更生?」

世尊告曰:「汝朝不至我所,欲得聽法乎?爾時,有二人亦來聽法。王生此念:我於此國界,最為豪尊,眾人所敬,然此二人為從何來?見我不起承迎。」

時王白佛:「實然,世尊!」

世尊告曰:「此亦非人,乃是難陀、優槃難陀龍王,彼知王意,自相謂言:『我等無過於此人王,何故反來害我?要當方宜滅此國界。』我等尋知龍王心中所念,卽敕目連,今可救波斯匿王,無令為龍所害也。卽受我教,在宮殿上,隱形不現,作此變化。是時,龍王極懷瞋恚,雨沙礫石於宮殿上,未墮地之頃,化作七寶、衣裳、飲食之具。由此因緣,大王!今日便為更生。」

是時,波斯匿王便懷恐怖,衣毛皆豎,前跪膝行至如來前,而白佛言:「唯願世尊恩垂過厚,得濟生命!」復禮目連足,頭面禮敬:「蒙尊之恩,得濟生命!」

爾時,國王便說此偈:「唯尊壽無窮,長夜護其命;度脫苦窮厄,蒙尊得脫難。」

是時,波斯匿王以天香華散如來身,便作是說:「我今持此七寶奉上三尊,唯願納受!」頭面禮足,遶佛三匝,便退而去。

是時,世尊便作是念:此四部之眾多有懈怠,皆不聽法;亦不求方便,使身作證;亦不復求未獲者獲,未得者得;我今宜可使四部之眾渴仰於法。爾時,世尊不告四部之眾,復不將侍者,如屈伸臂頃,從祇桓不現,往至三十三天。

爾時,釋提桓因遙見世尊來,將諸天眾,前迎世尊,頭面禮足,請令就座,並作是說:「善來,世尊!久違覲省。」

是時,世尊便作是念:我今當以神足之力自隱形體,使眾人不見我為所在。爾時,世尊復作是念:我今於三十三天,化身極使廣大。

爾時,天上善法講堂有金石縱廣一由旬。爾時,世尊石上結跏趺坐,遍滿石上。

爾時,如來母摩耶將諸天女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並作是說:「違奉甚久,今來至此,實蒙大幸,渴仰思見,佛今日方來。」是時,母摩耶頭面禮足已,在一面坐;釋提桓因亦禮如來足,在一面坐;三十三天禮如來足,在一面坐。是時,諸天之眾見如來在彼增益天眾,減損阿須倫。

爾時,世尊漸與彼諸天之眾說於妙論,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不淨想,淫為穢惡,出要為樂。爾時,世尊以見諸來大眾及諸天人心開意解,諸佛世尊常所說法:苦、集、盡、道,普與諸天說之,各於座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復有十八億天女之眾而見道跡,三萬六千天眾得法眼淨。是時,如來母卽從座起,禮如來足,還入宮中。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我今當以何食飯如來乎?為用人間之食?為用自然天食?」

世尊告曰:「可用人間之食用食如來。所以然者,我身生於人間,長於人間,於人間得佛。」

釋提桓因白佛言:「如是,世尊!」是時,釋提桓因復白佛言:「為用天上時節?為用人間時節?」

世尊告曰:「用人間時節。」
對曰:「如是,世尊!」
是時,釋提桓因卽以人間之食,復以人間時節飯食如來。

爾時,三十三天各各自相謂言:「我等今見如來竟日飯食。」
是時,世尊便作是念:我今當入如是三昧,欲使諸天進便進,欲使諸天退便退。是時,世尊以入此三昧,進卻諸天,隨其時宜。

是時,人間四部之眾不見如來久,往至阿難所,白阿難言:「如來今為所在?渴仰欲見。」
阿難報曰:「我等亦復不知如來所在!」
是時,波斯匿王、優填王至阿難所,問阿難曰:「如來今日竟為所在?」
阿難報曰:「大王!我亦不知如來所在!」

是時,二王思覩如來,遂得苦患。爾時,羣臣至優填王所,白優填王曰:「今為所患?」
時王報曰:「我今以愁憂成患。」
臣白王:「云何以愁憂成患?」
其王報曰:「由不見如來故也。設我不見如來者,便當命終。」

是時,羣臣便作是念:當以何方便,使優填王不令命終?我等宜作如來形像。是時,羣臣白王言:「我等欲作形像,亦可恭敬承事作禮。」

時,王聞此語已,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告羣臣曰:「善哉!卿等所說至妙。」羣臣白王:「當以何寶作如來形像?」
是時,王卽敕國界之內諸奇巧師匠,而告之曰:「我今欲作形像。」
巧匠對曰:「如是,大王!」

是時,優填王卽以牛頭栴檀作如來形像高五尺。

是時,波斯匿王聞優填王作如來形像高五尺而供養。

是時,波斯匿王復召國中巧匠,而告之曰:「我今欲造如來形像,汝等當時辦之。」時,波斯匿王而生此念:當用何寶,作如來形像耶?斯須復作是念:如來形體,黃如天金,今當以金作如來形像。是時,波斯匿王純以紫磨金作如來像高五尺。

爾時,閻浮里內始有此二如來形像。

是時,四部之眾往至阿難所,白阿難曰:「我等渴仰於如來,所思欲覲尊,如來今日竟為所在?」

阿難報曰:「我等亦復不知如來所在。但今共至阿那律所而問此義,所以然者,尊者阿那律天眼第一,清淨無瑕穢。彼以天眼見千世界、二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彼能知見。」

是時,四部之眾共阿難往至阿那律所,白阿那律曰:「今此四部之眾來至我所,而問我曰:『今日如來竟為所在?』唯願尊者以天眼觀如來今為所在!」

是時,尊者阿那律報曰:「汝等且止!吾今欲觀如來竟為所在。」

是時,阿那律正身正意,繫念在前,以天眼觀閻浮里內而不見之。復以天眼觀拘耶尼、弗于逮、鬱單曰而不見之。復觀四天王、三十三天、豔天、兜術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乃至觀梵天而不見之。復觀千閻浮地、千瞿耶尼、千鬱單曰、千弗于逮、千四天王、千豔天、千兜術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而不見如來。復觀三千大千剎土而不復見。卽從座起語阿難曰:「我今已觀三千大千剎土而不見之。」

是時,阿難及四部之眾默然而止。阿難作是念:如來將不般涅槃乎?

是時,三十三天各各自相謂言:「我等快得善利,唯願七佛常現於世,天及世人多所潤益!」或有天子而作是語:「且置七佛,但使有六佛者,此亦甚善。」或有天子言:「但使有五佛。」或言:「四佛。」或言:「三佛。」或言:「二佛出現世者,多所潤益。」

時,釋提桓因告諸天曰:「且置七佛,乃至二佛,但使今日釋迦文佛久住世者,則多所饒益。」

爾時,如來意欲使諸天來,諸天便來,意欲使諸天去,諸天便去。是時,三十三天各各自相謂言:「如來何故竟日而食?」

是時,釋提桓因告三十三天曰:「如來今日食以人間時節,不用天上時節。」

是時,世尊以經三月,便作是念:閻浮里人四部之眾不見吾久,甚有虛渴之想,我今當捨神足,使諸聲聞知如來在三十三天。是時,世尊卽捨神足。

時,阿難往阿那律所,白阿那律言:「今四部之眾甚有虛渴,欲見如來。然今如來不取滅度乎?」

是時,阿那律語阿難曰:「昨夜有天來至我所,云:『如來在三十三天善法講堂。』汝今且止!吾今欲觀如來所在。」是時,尊者阿那律卽結 *跏趺坐,正身正意,心不移動,以天眼觀三十三天,見世尊在壁方一由旬石上坐。是時,阿那律卽從三昧起,語阿難曰:「如來今在三十三天與母說法。」

是時,阿難及四部之眾歡喜踊躍,不能自勝。是時,阿難問四部眾曰:「誰能堪任至三十三天問訊如來?」

阿那律曰:「今尊者目連神足第一,願屈神力往問訊佛。」

是時,四部之眾白目連曰:「今日如來在三十三天,唯願尊者持四部姓名,問訊如來!又持此義往白如來:『世尊在閻浮里內世間得道,唯屈威神還至世間!』」

目連報曰:「甚善!諸賢!」

是時,目連受四部之教,屈伸臂頃,往至三十三天,到如來所。是時,釋提桓因及三十三天遙見目連來,諸天各生此念:正是僧使,若當是諸王之使。是時,諸天皆起往迎:「善來,尊者!」

是時,目連遙見世尊與無央數之眾而為說法。見已,生此念:世尊在此天中,亦復煩鬧。目連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爾時,目連白佛言:「世尊!四部之眾問訊如來:起居輕利,遊步康強。」又白此事:「如來生長閻浮里內,於世間得道,唯願世尊還來至世間,四部虛渴,欲見世尊!」

世尊告曰:「使四部之眾進業無倦。云何,目連!四部之眾遊化勞乎?無鬥訟耶?外道異學無觸嬈乎?」

目連報曰:「四部之眾行道無倦。」

「但,目連!汝向者作是念言:如來在此亦煩鬧。此事不然,所以然者,我說法時亦不經久,設我作是念:欲使諸天來,諸天便來;欲使諸天不來,諸天則不來。目連!汝還世間,卻後七日如來當往僧迦尸國大池水側。」

是時,目連屈伸臂頃,還詣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往詣四部眾,而告之曰:「諸賢當知:卻後七日如來當來下至閻浮里地僧迦尸大池水側。」

爾時,四部眾聞此語已,歡喜踊躍,不能自勝。是時,波斯匿王、優填王、惡生王、優陀延王、頻毗娑羅王,聞如來卻後七日,當至僧迦尸國大池水側,極懷歡喜,不能自勝。是時,毗舍離人民之眾,迦毗羅越釋種,拘夷羅越人民之眾,聞如來當來至閻浮里地,聞已,歡喜踊躍,不能自勝。

爾時,波斯匿集四種之兵,詣池水側,欲見世尊。是時,五王皆集兵眾往世尊所,欲得覲省如來及人民之眾。迦毗羅越釋皆悉往世尊所,及四部之眾皆悉往世尊所,欲得見如來。

爾時,臨七日頭,釋提桓因告自在天子曰:「汝今從須彌山頂至僧迦尸池水,作三道路,觀如來不用神足至閻浮地。」

自在天子報曰:「此事甚佳,正爾時辦。」爾時,自在天子𣈳化作三道金、銀、水精。是時,金道當在中央,夾水精道側、銀道側,化作金樹。當於爾時,諸神妙尊天,七日之中皆來聽法。

爾時,世尊與數千萬眾前後圍遶,而為說法,說:「五盛陰苦。云何為五?所謂色、痛、想、行、識。云何為色陰?所謂此四大身,是四大所造色,是謂名為色陰也。

「彼云何名為痛陰?所謂苦痛、樂痛、不苦不樂痛,是謂名為痛陰。
「彼云何名想陰?所謂三世共會,是謂名為想陰。
「彼云何名為行陰?所謂身行、口行、意行,此名行陰。
「彼云何名為識陰?所謂眼、耳、鼻、口、身、意識,此名識陰。
「彼云何名為色?所謂色者,寒亦是色,熱亦是色,飢亦是色,渴亦是色。
「云何名為痛?所謂痛者,痛者名覺。為覺何物?覺苦、覺樂、覺不苦不樂,故名為覺也。
「云何名為想?所謂想者,想亦是知。知青、黃、白、黑,知苦樂,故名為知。
「云何名為行?所謂行者,能有所成,故名為行。為成何等?或成惡行,或成善行,故名為行。
「云何名為識?所謂識者,識別是非,亦識諸味,此名為識也。

「諸天子當知:此五盛陰,知三惡道、天道、人道;此五盛陰滅,便知有涅槃之道。」爾時,說此法時,有六萬天人得法眼淨。

爾時,世尊與諸天人說法已,卽從 *座起,詣須彌山頂,說此偈:

「汝等當勤學,於佛法聖眾;當滅死逕路,如人鈎調象。
 若能於此法,而無懈怠者;便當盡生死,無有苦原本。」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便詣中道。是時,梵天在如來右處銀道側,釋提桓因在水精道側,及諸天人在虛空中散華燒香,作倡伎樂,娛樂如來。

是時,優鉢華色比丘尼聞如來今日當至閻浮提僧迦尸池水側,聞已,便生此念:四部之眾、國王、大臣、國中人民,靡不往者。設我當以常法往者,此非其宜。我今當作轉輪聖王形容,往見世尊。是時,優鉢華色比丘尼還隱其形,作轉輪聖王形,七寶具足。所謂七寶者,輪寶、象寶、馬寶、珠寶、玉女寶、典兵寶、典藏寶,是謂七寶。

爾時,尊者須菩提在羅閱城耆闍崛山中,在一山側縫衣裳。是時,須菩提聞世尊今日當來至閻浮里地,四部之眾靡不見者,我今者宜可時往問訊禮拜如來。爾時,尊者須菩提便捨縫衣之業,從座起,右腳著地。是時,彼復作是念:此如來形,何者是世尊,為是眼、耳、鼻、口、身、意乎?往見者復是地、水、火、風種乎?一切諸法皆悉空寂,無造、無作。如世尊所說偈言:

「若欲禮佛者,及諸最勝者;陰持入諸種,皆悉觀無常。
 曩昔過去佛,及以當來者;如今現在佛,此皆悉無常。
 若欲禮佛者,過去及當來;說於現在中,當觀於空法。
 若欲禮佛者,過去及當來;現在及諸佛,當計於無我。」

此中無我、無命、無人、無造作,亦無形容有教、有授者,諸法皆悉空寂。何者是我?我者無主。我今歸命真法之聚。爾時,尊者須菩提還坐縫衣。

是時,優鉢華色比丘尼作轉輪聖王形,七寶導從至世尊所。是時,五國王遙見轉輪聖王來,歡喜踊躍,不能自勝,自相謂言:「甚奇!甚特!世間出二珍寶:如來、轉輪聖王。」

爾時,世尊將數萬天人從須彌山頂來,至池水側。是時,世尊舉足蹈地,此三千大千世界六變震動。是時,化轉輪聖王漸漸至世尊所,諸小國王及人民之類各各避之。是時,化聖王覺知以近世尊,還復本形,作比丘尼禮世尊足。五王見已,各自稱怨,自相謂言:「我等今日極有所失,我等先應見如來,然今此比丘尼先見之。」

是時,比丘尼至世尊所,頭面禮足,而白佛言:「我今禮最勝尊,今日先得覲省,我優鉢花色比丘尼是如來弟子。」

爾時,世尊與彼比丘尼而說偈言:

「善業以先禮,最初無過者;空無解脫門,此是禮佛義。
 若欲禮佛者,當來及過去;當觀空無法,此名禮佛義。」

是時,五王及人民之眾不可稱計,往至世尊所,各自稱名。「我是迦尸國王波斯匿。」「我是拔嗟國王,名曰優填。」「我是五都人民之主,名曰惡生。」「我是南海之主,名優陀延。」「我是摩竭國頻 *毗娑羅王。」爾時,十一那術人民雲集,及四部之眾最尊長者,千二百五十人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爾時,優填王手執牛頭栴檀像,并以偈向如來說:

「我今欲所問,慈悲護一切;作佛形像者,為得何等福?」

爾時,世尊復以偈報曰:

「大王今聽之,少多演其義;作佛形像者,今當粗說之。
 眼根初不壞,後得天眼視;白黑而分明,作佛形像德。
 形體當完具,意正不迷惑;勢力倍常人,造佛形像者。
 終不墮惡趣,終輒生天上;於彼作天王,造佛形像福。
 餘福不可計,其福不思議;名聞遍四遠,造佛形像福。

「善哉!善哉!大王!多所饒益,天、人蒙祐。」

爾時,優填王極懷歡悅,不能自勝。

爾時,世尊與四部眾及與五王演說妙論,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不淨想,漏為大患,出要為妙。

爾時,世尊以知四部之眾心開意解,諸佛世尊常所說法:苦、集、盡、道,盡與彼說之。爾時,座上天及人民六萬餘人,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爾時,五王白世尊言:「此處福妙最是神地,如來始從忉利天來下至此說法。今欲建立此處,使永存不朽。」

世尊告曰:「汝等五王!於此處造立神寺,長夜受福,終不朽敗。」

諸王報曰:「當云何造立神寺?」

爾時,世尊伸右手,從地中出迦葉如來寺,視五王而告之曰:「欲作神寺者,當以此為法。」

爾時,五王卽於彼處起大神寺。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諸過去恆沙如來翼從多少,亦如今日而無有異。正使當來諸佛世尊翼從多少,亦如今日而無有異。今此經名遊天法本。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四部之眾及五國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八

經文出處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02/0125_028.htm

 
---------------------------------------------------------------

釋迦牟尼佛天降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3/4/17 下午 11:26:40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7/6 上午 04:45:03
Zhi_Feng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蜘蛛俠
文章:938
積分:1184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1月10日
6
 用支付寶給Zhi_Feng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集】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薩聖像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聖像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安徽九華山地藏菩薩聖像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聖像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西藏布達拉宮金剛手菩薩聖像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印度菩提迦耶正覺大塔─釋迦牟尼佛聖像

---------------------------------------------------------------

12.【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集】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造立形像福報經】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
【佛說作佛形像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
【佛說菩薩本行經】
【佛說無上依經】
【佛說未曾有經】
【增壹阿含經】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若有人以眾雜綵而為繢飾,或復鎔鑄金、銀、銅、鐵、鉛、錫等物,或有雕刻栴檀香等,或復雜以真珠、螺貝、錦繡織成,丹土、白灰、若泥、若木如是等物,隨其力分而作佛像,乃至極小如一指大,能令見者知是尊容。其人福報,我今當說。

彌勒!如是之人於生死中雖復流轉,終不生在貧窮之家,亦不生於邊小國土、下劣種姓、孤獨之家,又亦不生迷戾車等,商估、販賃、屠膾等家,乃至不生卑賤伎巧、不淨種族、外道苦行、邪見等家;除因願力,並不生彼。 是人常生轉輪聖王,有大勢力種姓之家,或生淨行婆羅門,富貴自在、無過失家。

所生之處,常遇諸佛,承事供養。
或得為王,能持正法,以法教化,不行非道。
或作轉輪聖王,七寶成就,千子具足,騰空而行,化四天下,盡其壽命,自在豐樂。
或作帝釋、夜摩天王、兜率天王、化樂天王、他化自在天王,人、天快樂靡不皆受,如是福報相續不絕。
所生之處,常作丈夫,不受女身,亦復不受黃門、二形卑賤之身。

所受之身,無諸醜惡,目不盲眇,耳不聾聵,鼻不曲戾,口不喎斜,脣不下垂,亦不皺澁,齒不踈缺,不黑不黃,舌不短急,項無瘤癭,形不傴僂,色不斑駮,臂不短促,足不癵跛,不甚瘦,不甚肥,亦不太長,亦不太短,如是一切不可喜相悉皆無有。

其身端正,面貌圓滿,髮紺青色,軟澤光淨,脣如丹果,目若青蓮,舌相廣長,齒白齊密,發言巧妙,能令聞者無不喜悅。臂肘傭長,掌平坦厚,腰髀充實,胸臆廣大,手足柔軟,如兜羅綿,諸相具足無所缺減,如那羅延天有大筋力。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告彌勒菩薩言:由造像故,彼諸惡業永盡無餘,所應受報皆不復受。

彌勒!業有三種:一者、現受;二者、生受;三者、後受。此三種業中,一一皆有定與不定。若人信心,造佛形像,唯現定業少分容受,餘皆不受。

若發信心,念佛功德而造佛像,一切業障皆得銷除,於生死中速出無礙。

是故若有淨信之心造佛形像,一切業障莫不除滅,所獲功德無量無邊乃至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永拔眾生一切苦惱。

---------------------------------------------------------------

《佛說造立形像福報經》

王諦聽吾說,福地恢上土,福德無過者,作佛形像報。
恒生大富家,尊貴無極珍,眷屬常恭敬,作佛形像報。
(中略)
受福正如是,若能刻畵作,天地尚可稱,此福不可量。
是故供養佛,華香香汁塗,供養大士者,得漏盡無為。

---------------------------------------------------------------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

佛言:菩薩有四事法,人見之皆歡喜。何等為四?

一者,瞋恚不起,視冤家如善知識
二者,常有慈心,向於一切。
三者,常行求索,無上要法。
四者,作佛形像。
是為四法。

菩薩用是四事故,人見之常歡喜。

佛於是說偈言:

不起恚毀本根,常行慈得要法,
作佛象身好潔,心歡喜人喜見。

---------------------------------------------------------------

《佛說作佛形像經》

作佛形像,後世得福,無有窮極盡時,不可復稱數。
佛告王:作善者!作佛形像其得福祐,如是、不唐。
 
---------------------------------------------------------------

《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薩、聲聞、辟支佛像,躬自營辦,供養布施。是國王等,當得三劫為帝釋身,受勝妙樂。若能以此布施福利,迴向法界,是大國王等,於十劫中,常為大梵天王。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先佛塔廟,或至經像,毀壞破落,乃能發心修補。是國王等,或自營辦,或勸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結緣。是國王等,百千生中,常為轉輪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為小國王身。更能於塔廟前,發迴向心,如是國王,乃及諸人,盡成佛道,以此果報,無量無邊。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薩形像、辟支佛形像、轉輪王形像,布施供養,得無量福,常在人天,受勝妙樂。若能迴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為喻。

---------------------------------------------------------------

《佛說菩薩本行經》

佛告阿難:供養一辟支佛塔,受其功德,不可窮盡。何況供養如來色身、及滅度後舍利起塔?
作佛形像、供養之者,計其功德過踰於彼,百千億倍,不可計倍,無以為喻。

---------------------------------------------------------------

《佛說無上依經》

佛告阿難:佛‧婆伽婆般涅槃後,起剎、立塔、造像供養,功德福報不可稱量,微塵算數所不能知。

---------------------------------------------------------------

《佛說未曾有經》

佛告阿難:置此四天下功德,復置釋提桓因大莊嚴殿功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作百千億釋提桓因大莊嚴殿,施四方僧;復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般涅槃後,以如芥子舍利起塔,大如菴摩勒果,其剎如針,上施槃蓋如酸棗葉,若造佛形像乃至如[麩-夫+廣]麥。 此功德滿足百倍不及、千倍、萬倍、百千萬億倍所不能及,不可稱量!

---------------------------------------------------------------

《增壹阿含經》

爾時,世尊復以偈報曰:

大王今聽之,少多演其義;作佛形像者,今當粗說之。
眼根初不壞,後得天眼視;白黑而分明,作佛形像德。
形體當完具,意正不迷惑;勢力倍常人,造佛形像者。
終不墮惡趣,終輒生天上;於彼作天王,造佛形像福。
餘福不可計,其福不思議;名聞遍四遠,造佛形像福。

---------------------------------------------------------------

《甚希有經》

為諸如來於三大劫阿僧仚耶,修集無量勝戒、定、慧,及以解脫、解脫知見,皆圓滿故;如來無量慈、悲、喜、捨,十方六趣教化神通,皆圓滿故;如來無量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智慧,及餘功德,皆圓滿故。以是當知,造佛形像及窣堵波,所獲福聚,不可思議、不可比喻。

---------------------------------------------------------------

【全球供佛齋僧資訊網】http://www.edupro.org/eduplog/index.php?op=Default&postCategoryId=207&blogId=29
---------------------------------------------------------------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3/4/17 下午 11:27:15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7/7 上午 11:29:28
倫倫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315
積分:55961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12日
7
 用支付寶給倫倫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本欄位提供給僅會員閱讀,非本站會員無權檢視精華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7/8 上午 08:11:10
amy
美女呀,離線,留言給我吧!
等級:小飛俠
文章:1236
積分:13342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9月15日
8
 用支付寶給amy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7/10 上午 10:35:02
yccandychen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論壇遊民
文章:65
積分:880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9年7月3日
9
 用支付寶給yccandychen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隨喜讚嘆!阿彌陀佛!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7/22 下午 12:56:15
Zhi_Feng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蜘蛛俠
文章:938
積分:1184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1月10日
10
 用支付寶給Zhi_Feng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西藏殊勝佛像─敷金貼金相冊】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1.【西藏拉薩大昭寺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相簿】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435543216537298.1073741842.292937470797874&type=3
2.【西藏殊勝佛像─敷金貼金相冊】http://www.flickr.com/photos/kagyu1188/sets/72157621811647622/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3/4/17 下午 11:30:00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8/2 上午 06:53:37
Zhi_Feng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蜘蛛俠
文章:938
積分:1184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1月10日
11
 用支付寶給Zhi_Feng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2009年7月22日世紀日全蝕─放生及為殊勝佛像貼金功德善行─圓滿報告】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西藏拉薩哲蚌寺彌勒菩薩佛像面部貼金

---------------------------------------------------------------
 
【2009年7月22日世紀日全蝕─放生及為殊勝佛像貼金功德善行─圓滿報告】
 
---------------------------------------------------------------
 
【主辦】福德海雙月刊世紀日全蝕功德善行報告
【內容】放生、佛像貼金、供僧、供燈、施貧等
【時間】世紀日全蝕─2009年07月22日上午開始
【地點】廣東、西藏、四川等地區各佛寺佛像等
【相冊】http://www.flickr.com/photos/kagyu1188/sets/72157621811647622/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3/4/17 下午 11:36:27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8/7 上午 05:19:05
Zhi_Feng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蜘蛛俠
文章:938
積分:1184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1月10日
12
 用支付寶給Zhi_Feng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剃度典禮─於大昭寺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前舉行】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12.【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剃度典禮─於大昭寺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前舉行】
 
---------------------------------------------------------------
 
【紀錄影片23:05處開始】http://www.youtube.com/watch?v=5I039OFxMYw
 
---------------------------------------------------------------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3/4/16 下午 03:13:48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8/28 上午 03:30:59
Zhi_Feng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蜘蛛俠
文章:938
積分:1184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1月10日
13
 用支付寶給Zhi_Feng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13.【西藏大昭寺、小昭寺與覺沃佛:相關影片觀賞】
 
---------------------------------------------------------------
 
(8)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全螢幕欣賞]
http://www.youtube.com/v/CbQBN7cieGc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全螢幕欣賞]
http://www.youtube.com/v/5dnPLYAdF9M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全螢幕欣賞]
http://www.youtube.com/v/zorp0orBARs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全螢幕欣賞]
http://www.youtube.com/v/dYg4W3uwZE0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全螢幕欣賞]
http://www.youtube.com/v/khFhqTAHyaA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全螢幕欣賞]
http://www.youtube.com/v/e9cDUdXs55Y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全螢幕欣賞]
http://www.youtube.com/v/aAZ3nGBHyPE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3/4/17 下午 11:48:33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8/29 上午 03:16:25
tom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1073
積分:12769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4日
14
 用支付寶給tom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0/8/11 上午 06:59:20
guest
美女呀,離線,留言給我吧!
等級:小飛俠
文章:1358
積分:1645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4日
15
 用支付寶給guest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0/11/14 上午 03:54:29
blue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論壇遊民
文章:94
積分:680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3日
16
 用支付寶給blue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1/3/15 上午 11:28:50
am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青蜂俠
文章:1056
積分:13172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2日
17
 用支付寶給am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2/1/28 上午 01:10:44
小龍女
美女呀,離線,留言給我吧!
頭銜:古墓派掌門
等級:蜘蛛俠
文章:818
積分:7960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10月5日
18
 用支付寶給小龍女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釋迦牟尼佛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2/1/31 上午 09:43:54
ppo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李小龍唯一傳人
等級:版主
文章:2045
積分:21864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10月9日
19
 用支付寶給ppo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3/9 上午 10:15:46
Zhi_Feng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蜘蛛俠
文章:938
積分:1184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1月10日
20
 用支付寶給Zhi_Feng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14.【塑造:釋迦牟尼佛三身聖像因緣】(以及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由印度傳入中國因緣)

---------------------------------------------------------------

西藏王統記

索南堅贊 著
劉立千  譯

第二章 塑造釋迦牟尼佛三身聖像與迎神開光

爾時,佛世尊在祇陀園與四大眾俱,有聖者曼殊師利出白佛言:「世尊在世,凡諸有情,觀惟觀佛,供惟供佛,積集福田,亦惟依此。若佛涅槃,即諸有情,無積福處。故將依何為諸有情積福德處,願垂訓示。」如是白已。

爾時世尊含笑,放出四種光明,一照大梵天,一照那羅延天,一昭帝釋天子,一照天工毗首羯摩。

由是諸天發大勇心,時大梵天王合掌而白佛言:「如來世間大救主,功德無邊不可量,五寶所成佛法身,為利十方我當造。」

復次,大那羅延天亦合掌而白佛言:「具淨妙身兩足尊,諸寶所成受用身,崗堅措傑諸欲藏,除眾貧匱我當造。」

帝釋天子亦合掌而白佛言:「能仁自在天中天,金山相好為嚴飾,五寶所成變化身,為眾積福我當造。」

天工毗首羯摩亦合掌白佛言:「人天本師釋迦王,為當來眾積福故,五寶所成妙三身,我為天匠當造之。」

復次,大梵天王為造世尊法身像,以因陀羅寶一大聚,諸金質溶液一大聚,純淨水晶一大聚,作為塑造資具,置放天匠毗首羯摩之前。於是天匠毗首羯摩將諸寶物,冶煉成范,鑄成世尊法身所依處,作梵塔狀。其大小量如大梵天兩臂之度,其色如煙。此塔蒙佛親為開光,散花加持,旋複將此法身所依大梵寶塔迎請住放天界。爾後,又為諸智慧空行母複迎往西方即堅國內。其塔高懸空中,不降於地,故稱為不可觸及之吉祥寶塔。以其由天庭而來,故又名為天降塔。或以其色如煙,故又名如煙塔。

復次,那羅延天為造世尊報身像,以因陀羅寶一大聚,翡翠寶石一大聚,純淨水晶一大聚,作為塑造資具,置放天匠毗首羯摩之前。於是天匠毗首羯摩將諸寶物,冶煉成范,鑄成世尊報身所依處。其暗藏不現之廣度約八十由旬。此身形相為崗堅措傑,兩手結定印,身色天藍,頭頂肉髻,約一水晶瓶大。此像住處在大外海。佛身軀自臍以下沒于水中,為彼水中有情作諸佛事。臍以上露放水面,為彼陸上有情作諸佛事,諸鳥棲放佛頂或胸肘間,遺下鳥糞,使天藍身色:悉變純白,但仍端然凝坐。每十五夜光照頭頂晶珠,遂以無相之水,洗浴佛身。若有商主來彼外海,取珍寶等,船泊位於佛身手肘彎處,作諸供養,則能隨其所欲,獲得珍寶。佛身前後,各有半日程距。此像亦承蒙佛親為開光,散花加持。

復次,帝釋天王為造世尊化身聖像,以天界五寶、因陀羅寶、因陀羅孤哇寶、綠色寶、大綠色寶、妙嚴寶等;又人間五寶:金、銀、珍珠、藍寶石、珊瑚等,並採集其他眾寶,作為塑造資具,欲造本師十二歲時之身量。姨母波闍波提言,世尊八歲時,身高如藍毗尼園之台座。斯後,即其右手食指內屈,作結印之相,迨十二歲時,則其足抵舍衛城之門閾,頭觸其門相,有如是等身量云云。

於是天匠毗首羯摩將諸寶物,鍛煉成範,鑄造世尊世壽十二歲身量化身之像。色如熟金色,兩手中一手作結定印,一手壓地印,相好莊嚴。若略睹斯像,即能解除三毒病苦,發起真實誠信,具足一切見、聞、念、觸等功德。此像與真實本師無有差別。其能請造此像者,實為諸天人之大福報也。仍蒙佛親為開光,散花加持。此身像由諸天神迎請住放天界,約一百年。爾後諸智慧空行母,又將其迎請至放西方鄔堅,住五百年。又後以神變力,飛騰虎虛空,住天竺金剛座寺,又五百年。

如是本師成無上正等覺後,鑄造三身,圓滿一切佛事,遂般涅槃。

佛涅槃後未曆多時,在摩羯陀城,有一居家婆羅門名摩訶波羅,其婦為智慧空行母,二人生育三子,長二子喜外道,幼子篤信內道。於是內外二道,不相和諧,三子時起鬥諍。其母問曰:「汝等三人,寒可加衣,饑可造食,何事起諍?」幼子答云:「我等對內外二道,不相和諧,請問二者,以何為勝?」母言「此去崗底斯雪山,有摩訶提婆,現住該處,今遣汝等前往,以內外道,孰為妙善,詢問於彼。」放是用神行藥品,塗於鞋上,付予三子而遣之。三子於刹那傾,至崗底斯雪峰山頂,見一妙麗女郎採集香花,納寶瓶內。因問女郎:「汝為何人,采花何為?」女答:「我乃鄔摩提娃侍婢,因十五日,諸大阿羅漢將以神變淩空,降我宮廷說法,採集香花,作為供奉。」放是彼等隨女郎後,來摩訶提娃宮廷。連十五日期至,遂見陳設寶座,諸大阿羅漢以神變力,從空飛來,登大寶座。

復次,摩訶提婆天神與及天女郎摩提娃,散擲天花。法會圓滿,遂作願贊。諸大阿羅漢複騰空而去。三子乃至摩訶提娃前,叩問內外二道孰為勝妙。摩訶提娃雲:「以宗教論,佛法內道最為妙善,我亦依佛內道,求正黨菩提。若諸外道,唯有暫時安樂,而無究竟精要。」三子既得決了,返於故里,稟其母曰:「我等三人,當入內道佛教。」母曰:「汝等能入內道,善哉善哉!惟汝三人,應各建一神殿。長子汝可放鹿野苑建摩訶摩舍神殿,次子于祇陀園建斯瓦薩墨神殿,季子及金剛座寺建瞻多薩墨神殿。」

於是長次二子如母教言,建造神殿,各已完竣。

幼子當于金剛座寺修建神殿。彼欲建一外似精舍,內如殿堂,其中並造佛世尊三十歲時身量之像。方以旃檀作造像質,研磨為粉,成為泥團。其母又言:「今將匠師及汝和汝等食糧置工地內,以鐵釘封門,當以三月又三日而竣其工。」已越三月又二日,其母忽至呼門,子云:「已過三月二日,尚須一日。」母云:「我將去世,雖差一日,無可如何,今願睹佛一面,審其惟肖與否,餘人恐不能辨也,其速啟門,傅餘觀之。」

於是門啟,匠師乃系神變,遂如虹散去。此三十歲身量之佛像,相好莊嚴,最為稀有。如人瞻禮此像,自忘饑渴,尚需他人授之飲食。謁已歸去,應轉身退步而行,不敢以背向之。若人感病,見此身像,病苦立除。若人鬥譯,釀念熾生,見此身像,頓息瞑心,轉為大悲菩提之心。已而果如母言,明日其母即逝。又往觀察缺此一日究有何失,果見佛像右足小趾猶未竣工也。

如是此像與覺阿釋迦其他二像,皆被迎請住放天竺金剛座寺內,已幾更朝代矣。及至天竺法王達磨波羅在位時,漢土有王名支丁咱耶,漢竺二王雖未睹面,已有神交。漢王贈天竺王三物,最末為一無縫錦衣,衣有四福壽紋,作向衣心聚合之狀。爾時竺王凝思「漢王故我其有重求耶,所求何等?」,乃啟其來書,有如下語:

「護法竺王宗教王,宿植德本獲妙果,邦國富裕廣法藏,財物受用利眾庶,居於勝地天竺地,培福聖像無匱乏。
 我等邊遠華夏王,既無佛經又無像,我土未獲佛法份。冀君垂念發慈悲,賜我佛十二歲像,並經五部四比丘。」

如是云云。王復思維:我上有大乘佛法,並有佛靈骨舍利,且諸聲聞阿羅漢今猶現住,而被土即皆無有。我土佛法未衰,被土佛法或將興歟。當先叩于覺阿像前,再寄贈之。思已乃返王宮,至覺阿像前。先是覺阿佛像面本向南,茲乃忽轉而面東,王因作念:「覺阿亦自願往適華夏也。」乃造巨艦,安置覺阿釋迦牟尼像及三寶法品等。複于其上,張結大幕,飾以綾羅珍寶。演奏伎樂,懸掛旗幡,諸種嚴飾,難以計量。縱艦于由竺通華之巨流而遣送之,並復書云:

「賢哉漢王希聽取,我所供奉佛替身,帝釋天工作施主,延請天工毗首羯,其質乃由十寶成,蒙佛親自為開光,
佛說無比能仁王,具足功德覺阿像。我雖愛如身中心,君命威重禮複隆,為彼有情成利善,故獻與君作供境,
願君誠信敬禮之。」

如是寄語。漢王得書,極愜其意,發大歡喜,以種種伎樂,隆禮恭迎。將覺阿佛像等三寶法品供奉于漢王宮中,仗此緣力,使諸有情,成受庥福,殊方漢土,亦蒙佛化。故彼地聖教得以大為興盛也。

塑造釋迦牟尼三身聖像與及迎神開光品第二章竟。

---------------------------------------------------------------

出處: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2363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3/4/17 下午 09:31:41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4/16 上午 04:31:35
Zhi_Feng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蜘蛛俠
文章:938
積分:1184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1月10日
21
 用支付寶給Zhi_Feng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15.【釋迦牟尼佛八歲等身像由尼泊爾傳入西藏因緣

---------------------------------------------------------------

西藏王統記

索南堅贊 著
劉立千  譯

第十二章 迎娶拜木薩赤尊公主

復次,化身王又復作念,我於此有雪邦土欲宏揚大乘佛法,但世尊身像一在天竺,一在尼婆羅,一在漢土。凡此三像所在之處,大乘佛法則能顯揚,因此必力求迎致此三身神象。旋于自然生成之旃檀像前恭敬祈民即由聖像心間放二光明,一往東方,一往西方。循其所向西方而觀之。見西方尼婆羅土,有五名提婆拉,公主名赤尊,身色瑩白而具紅潤,口出訶利旃檀香氣,並能通達一切文史典籍,若迎娶之,則世尊壽八歲之身像並一切大乘佛法,皆可輸入牧容又循其光明向東觀之,見漢土唐主太宗之女公主,身色青翠而具紅潤,口出青色優婆羅花香氣、且於一切文史典籍無不通曉。若迎娶之,即世尊壽十二歲之身像並請一切大乘佛法皆可輸入吐蕃也。

王乃超凡之聖者,凡心所思,即能如是現於夢中。翌晨,請臣前來朝禮,啟白於五:「贊普得無有恙耶,福躬輕快否?聖心安適否?」如是同聲問已,王即告言:「我甚安好,惟夜夢娶西方尼婆羅王女美妙公主及東方漢王女美妙公主二人為妃。」倫布噶白言:「王夢中所現二位公主,我等臣下當力謀迎致,諸如以夢事再告他人。」倫布噶又請眾曰:「韓等內外中大臣,應攜聚會酒食和畜肉一腿,明晨聚集於紮拉乃烏塘之胡桃樹下,大王寶座之前,共相汁議。」翌晨,為首六臣聚會時,其中二人各攜肉一腿,二人各攜肉一肘。一人攜來胸腔,一人攜來民部,共同攜來畜肉六方,諸肉併合,即成為一整體肉腔。吞彌乃言:「因緣甚巧。今日之會,勿須再議,彼此心意,極相契合,心有所願,必能稱遂,然仍宜善為籌畫。」噶云:「固當善為籌計,但我等主,年已十六,別無廝稱堪能輔王理政者,惟尼婆羅王有一美妙公主及唐主有一美妙公主,此二人當迎娶為妃。」眾皆稱善。籌議已決。於是噶至王前白云:「先當迎娶尼婆羅公主,請王施令。」王賜以金幣五枚,謂以此作為公主聘禮,並示之曰:「彼時尼王將連續提出三種不同詢問,爾時便依次將此三種答復上呈,應無失誤廠。」即授與緘劄寶匣三隻,並賜當時所需之飲食衣服飾用諸物,復以馬、騾、駱駝多頭作為負載而遣之,並囑語云:「如行經險峻道途。可啟請怒紋佛母而行。」於是臣噶辭王,借同僚屬一百騎,攜帶所賜行裝物品,驅趕騾馬,向尼婆羅進發,直抵尼地寶洲柯博魯城,提婆拉王之王都焉。

先遣人通報于王,旋獲謁見。即將金幣五枚獻作覲儀,複將琉璃寶銷上嵌朱砂寶珠一襲,獻於座前。噶啟白曰:「大王此琉璃寶銷,具有無量功德,設遇人畜瘟疫之時,身著此銷,繞行城市一周,則人畜疾病,立即消除。若遇霜凍冰雹,身著此銷,繞行田間一周,則霜凍冰雹立即制止。若逢戰爭,衣此銷作戰,決能獲勝。南贍部洲,無有寶物能勝此銷,其價值亦無可計量,以此極作公主聘禮。王之美妙公主願賜命許為我吐蕃王妃。」王雲:「汝贊普之心得勿為魔魅所惑耶?想其神思錯亂矣。朔自迦葉古佛以迄於今,孤之王統未嘗衰替,爾主何堪為匹。姑念汝等系遠道來者,今可速返藏地,往詢爾主,能否以佛教十善建立法律。若能,則許公主,否則不許。」

於是東贊取王所賜三緘劄寶匣中之為首一匣,獻呈王手。王啟視之,乃於碧綠紙上以黃金書寫,作尼婆羅文,內云:「汝尼婆羅王有十善法律,我邊地之王雖不如爾,尼王汝喜十善法律,但許公主,我可變化五千化身,於一晨頃,立可建立具足十善法律,此非甚奇稀有之事乎!若如此行,不得公主,我將遺變化軍旅五萬,殺爾王,擄公主,劫掠一切城市而後已。」王頗驚懼。然內雖驚懼,仍強作鎮靜之態曰:「汝等贊普,無乃太誇。汝可返藏問其有無修建佛字之能力,有即許婚公主,否則不許。」噶複以贊普所授第二線劄寶匣獻呈王手日:「唯一大王!尼藏之間,道路迢遠,若每一書函均須往返奔走,則無迎娶公主之途矣。王之所問,具答於此,請大王啟而觀之。」王閱其函中雲:「汝尼婆羅王有建佛宇能力我邊地之王雖不如爾,尼王若喜建佛宇,但許公主,我當變化五千化身,修建一百零八座佛寺,其門皆令向于汝方,此非甚奇稀有之事乎!若如此作,不許公主,當遣變化軍旅五萬,殺爾王,擄公主,並劫掠一切城市而後已。」王愈驚懼。

彼內雖驚懼,仍強作安穩之態曰:「汝等贊普何太誇妄。汝藏地有五欲受用否?有即許婚公主,無即不許,今可返回詢之。」噶又將王最後所授緘劄寶匣呈于王手。「每一書緘,何勞往返一次,王所問者,具答於此,請王啟閱。」王發視之,內云:「爾尼王有豐盛受用,我邊地之王雖不如爾,若喜財寶受用,但許公主,我變化五千化身,可造金銀珍寶,綾羅嚴飾,珍饋飲食一切受用,無量無邊。特於四門,設四商市,悉攝一切邊土財貨,彙聚我門,使具足受用,此非甚奇稀有之事乎!若如此作,尚不許公主,即將造五萬化身軍旅,殺爾王,擄公主,劫掠一切城市而後已。」王心思忖,贊普之言,殆不虛妄,必能如是而行,頗為惶恐不安。心已暗許遣嫁公主,因此面帶愁容,悶坐宮內。公主問曰:「父王何事愁惱不安?」王父曰:「汝將往為吐蕃贊普之妃。」公主曰:「彼地荒涼,無有佛教,受用匾乏,且遠離父母兄弟,山川險阻,我不欲往。」王父曰「汝定當去,勿作是言,吐蕃贊普乃化身之王,似有神通變化,我所問難,使臣未返其邦,立呈復函。若知汝不去,即遣五萬化身軍旅,殺我,擄汝,並劫掠一切城市而後已,故須前往。」於是公主便作是念,我將遠離鄉土,而往彼吐蕃其地荒涼,又無佛法,遠離父母兄弟,山川險阻,然父命又不可違。行念及此,不覺淚垂,遂自父曰:

「嗟我唯一之父王,邊區雪域未調化,
  無有佛法黑暗洲,人品下劣羅刹種,
  饑貧貪婪餓鬼城。汝女若必往彼地,
  父供養尊如意像,見、聞、念、觸德難量,

  不動佛像請賜我。能仁補處彌勒寶,
  相好狀嚴利樂源,彌勒*輪像賜我。
  旃檀度母大悲心,能除違難請賜我。
  達夏提瓦、熱達納,能除藏貧請賜我。
  出生財物享受寶,取用飲食如甘露,
  此琉璃缽請賜我。有雪邦上饑渴鄉,
  請多賜我財寶藏。有雪邦土寒冷域,
  請賜終身溫暖服。如此邊鄙之吐蕃,
  我之行儀當如何,唯一父王祈教我。」

  泫然涕泣,說此傷心辭語。王亦由衷發出愛憐之語云:

 「痛如我心爾愛女,號稱吐蕃地殊勝,
  山高地淨雪嶺頸,涼而溫暖如天庭。

  甚奇稀有利樂源,四江橫流木蔥籠。
  出產五穀並請寶,牲畜滿野草如酥。
  贊普天神臣菩薩,雖無佛教有王法,
  如此佳地女其往。我之本尊不動佛,
  尊勝彌勒*輪像,南贍世壽二萬時,
  竺王積栗作本尊,會集諸種珍寶聚,
  親承迦葉佛開光,神變天匠所鑄造。
  最初造成彌勒輪,次造不動金剛尊,
  甚奇稀有相好飾,為善信造利樂根,
  見、聞、念、觸德難量,盡此大地無比倫。
  為未來眾積福德,人天本師釋迦佛,
  授記所造八歲身,爾時光明遍世界,
  諸天花雨落繽紛。今此具德勝所依,
  我雖珍愛如眼珠,為爾嬌女我舍之。
  尊勝彌勒*輪像,度眾向善我舍之。
  自生旃檀度母像,八種災難與留得,
  能悉化解增安樂,為爾嬌女我舍之。
  寶貝達夏及熱納,除貧乏苦我予汝。
  珍寶欲求來源藏,即此琉璃大寶缽,
  能雨飲食甘露雨,除饑渴苦我予汝。
  金銀寶物續羅飾,大象駱駝騾馬載,
  其他所需資具等,凡所求者皆與汝。
  名門如意十美女,遣為侍婢伴從汝。
  籲嗟,難忍割離女,心腹之言善記取,
  有雪邦土王宮內,與諸臣庶相處時,
  汝之行儀應如是。」

王語至此,又為公主詳為開說一切所需處世之道。王更重賞童使,並設筵宴,極為隆重。惟覺阿與慈氏二像,若造車載,道路難通,欲置於馱馬背上,負馱牲畜均不勝任。乃忽出現二白色變化犏牛,堪能負載。遂將覺阿與慈氏二像,分置兩犏牛背上,赤尊公主乘一白騾,偕同美婢十人,連同負載珍寶多騎,吐蕃使臣為之侍從,遂同向藏地而來。尼婆羅臣民皆送行至於孟域之間。

傳聞牛馬行于崖水相逼之狹谷,曾下卸其負載,以肩荷諸寶,接險而行,佛像等亦下騎步行雲。過狹穀後,仍將諸物負載於駱駝象騾之背,諸神像等亦各覓其乘騎而騎之,抵于藏地。斯時,藏中臣民眾庶,各執樂器,前往迎親,頗極一時之盛。

復次,王來歡宴之處,與赤尊公主相見。於此有三種不同見相:在十方如來境界中,見王與王妃二人,以行十二佛事之相,利益一切有情;在十地菩薩境界中,見聖觀世音菩薩變化為藏王松贊干布,怒紋度母變化為尼婆羅赤尊公主,作利益一切有情之事,然在世俗凡夫境界中即見王與王妃二人,交杯合音,對搓牽絲而已。

復次,王與王妃及諸臣下住宮內時,王常於本尊前,獻諸供養,並作祈願,而不外出。赤尊公主自作念言,藏王英俊神武,具諸才能,然絕不外出,定有邊患之虞。今當謀一善策,以防未然,念此琉璃缽盂,向之祈請,即能出現無量酒食,可施于藏地眾庶,使其充為役使,即能修建一大城堡。念已往白于王。當即召集大倫等內外諸臣,鹹來聚議。爾時琉璃缽中,滿盛諸種食品,置寶臺上,發願祈禱,則所欲酒食皆自然湧出,普施藏民。定于陽木羊年為新城堡奠基。牆高約三十版土牆重疊之度,高而且闊,每側長約一由旬餘。大門向南。紅宮九百九十九所,合頂上贊普寢宮共計宮室千所。飛簷女牆,走廊欄杆,以寶嚴飾,鈴聲震動,聲音明亮,建造堂皇壯麗。論其精美,則等同于大自在天之勝妙宮殿,視無厭足,諸寶嚴飾,並以各種綾綢,作為采帷梁洛,美妙如意;論其威嚴,則等同羅刹城邑,楞伽布山。諸宮室頂,豎立刀槍劍矛,每十長矛,懸掛紅旗,而以采線連系之;論其堅固,設有強鄰寇境,僅以五人則可守護。又南方城垣,掘有城壕,深約十排,上鋪木板,再上鋪以火磚,磚上僅縱一馬,即有十馬奔騰之聲。其南方仿霍爾人城堡之式,建紮拉紮喜宮,作為赤尊王妃之寢宮,高達九層,寬敞雄偉,建造佈局,極盡精美之能事。王宮及後妃宮二者之間,通以鐵橋,橋下漫拂炫目,鈴聲煌銷,王與王妃相互往來其間。如是王宮妙麗莊嚴,世絕其倫。修造完竣,王與臣民,大作慶會雲。

迎娶拜木薩赤尊公主品第十二章竟。

---------------------------------------------------------------

出處: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2363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3/4/17 下午 09:33:36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4/16 上午 05:32:07
Zhi_Feng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蜘蛛俠
文章:938
積分:1184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1月10日
22
 用支付寶給Zhi_Feng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16.【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由中國傳入西藏因緣

---------------------------------------------------------------

西藏王統記

索南堅贊 著
劉立千  譯

第十三章 迎娶甲本薩漢公主

複次,倫布噶又至王前白曰:“請王施令,遣使請婚唐室公主。”王仍賜以金幣七枚(348),謂以此作為覲儀,賜朱砂寶石鑲嵌之珍貴鎧甲一襲,謂以此作為公主聘禮。並賜金沙一升,囑必要時舍之。王又授與緘劄紙卷三卷,並諭之曰:“彼時唐主將連續提出三種不同詢問,便依次將此三種答復上呈,〔應無失誤〕。”又賜予當時所需資具服飾,與及駱駝騾馬等負載乘騎甚多,仍囑語雲:“無論晝夜,或經險途,均可禱諸尊勝救度佛母而行。”

於是倫噶攜王所賜,驅趕騾馬,偕同僚屬百人,于陽火猴年(349)四月初八勝曜之日,向漢地進發,行抵漢地神京吉祥門唐主太宗之宮廷焉。見此地人戶約數十萬,每一街市約一日程,並有四大城門,瞻仰之下。不禁悚然驚懼。其時(350)天竺法王之使臣百騎,亦為請婚公主而來;格薩武王(351)之使臣百騎,亦為請婚公主而來;大食(352)富王之使臣百騎,亦為請婚公主而來;白達霍爾(353)王之使臣百騎,亦為請婚公主而來也。不同種族之求婚使臣各五百騎,皆于一時,會集唐都。天竺使者館于城東,格薩使者館于城南,大食使者館于城西,霍爾使者館于城北,吐蕃使臣館于城東北之間。

爾時,各地使臣,各獻貢物,已得朝覲。蕃使亦請朝謁,諭令稍緩。延至七日,上與侍臣駕游宮外,倫噶方以金幣七枚,獻為覲儀,並將鑲嵌朱砂寶石之琉璃銷甲一襲(354),獻於御前而啟白曰:“大王,此琉璃寶甲具有諸種功德,若遇人畜瘟疫時,著此鎧甲,繞行城市一周,人畜病疫,立即消除。若遇霜凍冰雹,身著此鎧,繞行田間一周,即能制止冰雹。設遇戰爭,衣此鎧甲,定獲勝利。贍部洲內,此鎧價值,無物可量。僅以此物,作為公主聘禮,陛下美妙公主,請許賜為我吐蕃之王妃。”帝定睛視噶,隨駕諸臣皆大笑其妄。帝雲:“言之不當,實屬荒謬。朕自肇承先帝王統,至今未替,爾王之勢力與版圖,皆非朕之匹敵。姑念爾等系遠道來者,今可再返藏地,往詢汝主,能否建立十善法律,能即許婚,否則不許。”倫布噶對曰:“苟每一書緘,均須往返于漢藏之間,則無迎娶公主之途矣。陛下所詢,具咎於此,此吾主之所寄者”。遂將第一緘劄紙卷,呈于唐主之手。帝展而視之,乃碧綠紙上以黃金書寫,作漢族文字,內雲:“汝大唐天子有法律,我吐蕃贊普雖無有戒律王如喜十善法律,但許公主,我可變化五千化身,一百日之內,即可建立十善法律,此非甚奇稀有之事乎!若如是行,不得公主,我即遣化身軍旅五萬,殺汝,擄公主,劫掠一切城市而後已。”帝大震驚。內雖驚懼,仍強作鎮靜之態曰:“爾等贊普,何太誇妄。爾藏地有建立佛殿之能力否?有即許公主,否則不許,今仍返回詢之。”噶又將王所寄之第二緘劄紙卷呈於帝手,並言:“一紙書緘,何勞往返。陛下所詢,具答於此,請王御覽。”帝展而視之內雲:“汝漢土佛法昌明,有修建佛殿能力,我藏土雖無修建佛殿能力,若喜建佛殿但許公主,我將變化五千化身,修建一百零八座佛宇,殿門悉令向于漢方,此非甚奇稀有之事乎!若如是行,不得公主,我即遣化身軍旅五萬,殺汝,擄公主,劫掠一切城市而後已。”帝驚駭非常,內雖驚懼,仍強作安穩之態曰:“爾王未兔誇妄太甚。爾之境土有五欲受用否?有即許婚公主,否則不許,今仍返回詢之”。噶乃以所賜最後緘劄紙卷,呈於帝手,並雲:“只此一書緘不值往返漢藏之間。陛下所有垂詢,具答於此,請賜御覽。”帝展視之內雲:“汝大唐天子有財物受用,我吐蕃贊普,無此受用。陛下若喜財物受用,但許公主,我變化五千化身。措辦金銀財寶,穀糧綢緞,衣服裝飾,飲食享用等,使其財富可以比倫天界。又于四方,開四商門,使汝境財物,失自主力,悉攝集于我商門之內,立可成為巨富,此非甚奇稀有之事乎!若如此行,不許公主,我即遣化身軍旅五萬,殺汝,擄公主,劫掠一切城市而後已。”帝驚駭尤甚,心自作念,吾女求婚者固多,其後必將婚于藏王乎。心極不安,返駕回宮。帝與皇后、太子、公主等共相聚議。帝父曰:“佛法來自天竺,慈恩浩大,許婚天竺法王,為最允當”。母后性極貪吝,雲:“當許婚大食富裕之王。”太子喜勇武有力者,雲:“當許與白達霍爾王為婚。”公主亦喜容顏俊美者,乃雲終身伴侶,最當審慎,其意蓋在格薩英武之王也。惟喜吐蕃者,竟未有人。其後帝宣口詔曰:“汝求婚眾使,本無親疏,若識見銳敏者則許以婚,茲將鬥智決之。”帝取出翠玉一顆,名盤腸(355)。狀如一小藤盾(356),寶光閃爍。一孔在側,一孔在中,其內孔道,亦如藤圈,盤繞曲折,又以絹綢一束,示諸五邦使臣,謂誰能以此絹綢貫入玉孔,即許婚公主。諸方使臣,皆有力者,故彼輩先將寶玉奪去。窮竭方便,輾轉遞相穿貫,歷時多日,均無能貫者,乃授與臣噶,且日:“我等已窮諸方,皆不能貫,汝能貫否?”以寶玉並絹綢一束授與臣噶。噶本機智靈敏,先捕一蟻,飼以牛乳,俟大如拇指,乃以絲線系於蟻腰,再以絲線將絹綢之端,收聚一起而縫之,然後推蟻入于玉孔,另一手握絹它端,用力吹之,由氣逼逐,蟻自邊孔爬出矣。于時即將所系之絲線,自蟻腰解下,絹綢即自寶玉孔中輕易抽過。遂往奏於[帝],“我輩如命,已得成辦,請婚公主。”上言:“尚須比賽智力”。輕視藏人,未予允婚。

複於次日,授以羊五百隻,謂此諸羊,若於明日一日,誰先殺竟,剝其皮竟,罄食其肉,皮揉成革,即以公主許之。吐蕃使者,人各殺羊一隻,分別剝皮,肉作一聚,皮作一聚,肉大如頂針,加鹽調和,列隊傳遞而啖之。肉食盡已,乃將諸皮,自隊首起,依次傳遞搓揉,及至隊尾時,便到可以塗油之度矣。又仍如前,從隊尾塗油揉搓,輾轉傳遞,送至隊首,即已竣事。回顧他使所辦之事,竟無一竣工者。複啟奏于王:“我等如命蕆事,他使尚未,請以公主見許。”答言:“尚須再試,”仍未許也。

複於次日,發酒百壇,謂“此酒若能於明日午前飲盡,不傾溢,不醉迷者,以公主許之。”噶乃以小盅一隻,分別給其同僚,少量淺斟,由為首者發令“一飲幹之!”眾皆飲盡,無有傾溢,亦未醉酒。回顧他使,慮飲不盡,用大碗盛酒,過於盈滿,急急吞咽,既醉且嘔,酒亦傾溢。又複奏言:“我等如命成辦,他使未能,請許公主。”仍答:“尚須再試。”輕視吐蕃,未能與也。

複以牝馬百匹,小駒百匹,共在一處,誰能區分其母子者,即許公主。他使仍不能識別。噶則將牝馬小駒各拴一處,經一晝夜,僅與草秣,不給飲水,明日將小駒放入母馬群中,小駒各尋其母而吸其乳,因此得以辨識。複啟白言:“已分辨訖,他人未識,請婚公主。”帝答“尚須再試”,仍未見允。又於次日,發雞母雞雛百隻,雞母與雞雛共在一處,若能分辨其孰為母子者。許婚公主。他使又不能識。噶于寬闊平壩中,撒布酒糟,縱放雞群。於是母子成隊覓食,在母雞項下來往跳動覓食者,即其子也,否則非是,因此辨出。又啟白言:“我等辨出,他人未知,請許公主。”答尚須再試,仍未能見允。


又以松木百條,謂孰能辨其本末者,以公主許之。他使又不能辨。噶飭令運此木至河岸,投木於河,樹根重故,立即下沉,末端較輕,故而上浮,由此識之。複啟白雲:“我等辨出,他人不能,請許公主。”答:“還須重試”仍不與也。


又于某夜,宮中鼓聲大作,他邦使臣皆赴宮中,蕃使館舍主婦渭使臣曰:“他邦婚使皆已人宮,汝等乃不往耶?赴之為佳。”

噶曰:“未召我輩,擊鼓何為,不明其由。”主婦日:“他使既去,汝輩雖未見召,亦宜前往。”於是噶知此鼓聲,必有原故,乃率眾僚每曆一宮門,皆詳為審視,複以藍靛及朱砂塗諸宮門,作為暗記。比至宮中,則各邦使臣早已雲集於此矣。是夜,帝召諸使觀劇。迨至深宵,夜色迷蒙,帝乃下詔日:“爾等使臣可歸矣。其各尋館舍,若不迷者,當以公主許之。”噶于宮內,借得燈籠一具,每曆一宮門,且行且觀,沿前所塗暗記而行,獲返己寓。翌晨黎明,往觀其他使臣等,或有誤入人家,或有不得家門而臥於通衢者。噶又啟奏雲:“我等獲得館舍,他皆未能尋得,請婚公主。”帝言:“今決於三日後,在城東郊,以三百美女,衣錦佩玉,列成行伍,令公主雜居其間,若能辨識者,即以許之。”


先是,噶與館舍主婦已暗合好,複以酒食相誘,並傾吐情語雲:“我輩使者,自抵漢地,已將愈歲。決賽智力,我輩超眾,公主應許我吐蕃,乃由歧視,未蒙許諾。公主化人,雖未目睹,名聲震耳,似聞宛如碧綠璁玉。傳公主與汝相善,究為何狀,請善為相告。茲值極關重要之時,聞三日後,將雜公主于三百美女之中,列隊城東郊外,若能識者,則以公主許之。其他婚使,勢力強大,或爭先往認,若為彼輩識出,必被攜去,吾輩則無望矣。縱彼輩不能辨出,而為吾輩所識,亦恐見欺,仍不許婚。倘系前生因緣安排,可以獲得,但公主何若尚不可知,因此懇汝善為見告。令余使臣護送公主人藏,我將作汝夫,長住此間可也。”遂取金沙一升以賄之。主婦遂雲:“爾蕃使臣實屬有理,上果輕視太甚。然亦非出上一人之意,舉朝上下,喜汝吐蕃竟無一人。咸謂藏地為餓鬼之區,均願公主為其他使迎去。苟彼等賽智,縱一度獲勝,亦可見許。化人公主,乃我主人,我深知之,惟漢地占卜者最靈,若為占知,必遭罪戮,故弗敢言。”噶雲:“吾有術可使蔔者不得而詳。”先嚴扃其戶,於空室中,設三灶石,其上置大銅鍋,滿注以水,水面撒布各種鳥羽,覆蓋紅色盾牌,令主婦居其上,用砂鍋冠主婦頭,砂鍋頂上懸以流蘇。又鍋上開孔,孔與流蘇網格之間,接以銅管,由管中通話。使蔔篋者雖已占得,亦不能詳確判斷,故汝可詳為見告矣。”主婦遂告曰:“貴大臣請善記勿忘:


“天人化身之公主,其他諸女莫能及,
  他人身材無其姿,他人裝飾無其美,
  此乃公主異人處。

身色青白,面帶紅潤光澤,口出青蓮花氣,身具蘭麝芬芳。常有翠綠小蜂,飛繞其前。右頰上有骰子點紋,左頰上有蓮花紋,額間有一黃丹圓圈,內現度母聖像。齒有白點,喉具結相。此化人公主即雜列於三百女子之間,亦不在隊尾,亦不在隊中,當在左列正數第六。公主之身體與衣服均有記號,不可觸及其身與衣服。宜用一新箭系一紅綾,比至公主身旁,公主著錦衣五褶彩裙,其外一襲,香氣奪人,可以箭答扣其衣領,牽而引之”。噶對公主裝束,既得了悉,因此身心極為愉快。謂:“我藏使臣,向多獲勝,今亦當出人之上。我輩之來漢地,非為經商,亦非訪舊,若能迎回公主,即吾輩之事畢矣,故應詳為觀察。三日之後,於三百女子之中誰能識辨,即定蒙賞賜公主,吾輩于此智愚交關之際切勿自誤!”

至第三日,三百女子皆華裝炫服,列隊於城東郊外,漢族人士咸來瞻仰。帝降詔曰:“爾等使臣,可依以往次序辨認之。”天竺法王使臣入場,自行列中,揀選裝飾華麗、姿容娟美之女子二人,口稱非此即彼,狂噪歡呼,引之而去。繼之,大食富王使臣入場,選二美女,如前引去。其後格薩武王使臣來選二美女,亦如前引去。又後白達霍爾王之使臣來選二美女,亦如前引去。噶一旁靜觀,知諸使所選,皆無是處,心自暗喜,不禁微笑。已而噶持箭杆,率領蓄使,由左列驗看,至於隊末,指其女子,噶曰:


 “此其屠家女,兩手何鮮紅。居其前列者,
  似陶工之女,手裂何太多。又在其前者,
  乃似樵夫女,反衣何灰黃。又在其前者,
  似制銷甲女,外衣多油漬。又在其前者,
  似造器皿女,皮繩何太多。又在其前者,
  頗似鐵匠女,衣邊多黑跡。又在其前者,
  得非織絹女,何身盡綾羅。又在其前者,
  殆即化人主,青白紅潤容,口發蓮花香,
  黎鬱翠峰繞,頤有梅花紋,額現度母像,
  齒密具白點,仙女自異常。”

讚揚既已,遂以箭答扣公主衣領而引之。公主含涕,隨蕃使之後而行。噶為止其涕泣,使發歡喜之心,遂引吭而歌。吞彌桑布劄與止塞汝恭頓二人亦吹蕭和之。其歌詞曰:

“至奇稀有,天人公主,請聽我語。吉祥如意,
  吐蕃藏地,五寶所成。贊普宮中,神作人主。
  松贊干布,大悲觀音,神俊英武,見者欽羨。
  以教治邦,人民奉法,諸臣仆等,悉歌升平,
  出佛慧曰,擎功德燈。山具諸木,土地廣博,
  五穀悉備,茲生無隙。金銀銅鐵,各寶具有,
  牛馬繁殖,安樂如是,至奇稀有,公主垂聽”。

歌巳,公主暗自思量,誠如此歌所言,則與吾之鄉土何異。遂即拭淚,隨藏臣而行。藏臣乘公主以馬,周行市廛,炫示吾等藏人實較漢族霍爾為優,公主將為吾輩迎去,其他諸使皆可以指塞口,[無言啞坐矣]。當時漢人皆深為惋惜,雲吾秀麗之公主,乃將被惡劣之藏人迎去矣。帝又謂其他使臣曰:“爾等亦屬吾大唐至戚,其所選女子,可自領去,各返本土。”臣噶亦謂公主言:“茲當籌措赴藏,請主回宮。”公主回宮後,帝父曰:“汝當往為吐蕃王妃。”公主日:“無有佛法,土地貧瘠,道路遙遠,難與父母兄弟相見,兒不欲往。”父王雲:“汝必當去,勿作是語,贊普有大神通變化、具足法力。凡朕所有問難,其臣未返藏地,即已具答於所寄緘劄之內。設知汝不去,立遺兵五萬到此,殺我擄汝,並劫掠一切城市,將如之何。茲觀察其臣所為,似以去之為宜。”公主乃向王父叩頭奏曰:


 “無論唯一父皇命,抑出母后之懿旨,
  抑或吾兄所教言,何其離奇至放此,
  竟遣我往吐蕃地。有雪邦士之境域,
  氣寒酷冷地粗惡,複多天龍鬼怪妖。
  雪山如獸張撩牙,峰岩伊似野牛角。
  心無歡樂意不適,不生五穀饑懂地。
  下劣食肉羅刹種,行為粗魯無禮教、
  邊地佛履所未踐,無有佛教黑暗洲。
  由無梵宇無神像,故無積福所憑依。
  若欲兒即往彼處,父皇所供本尊神,

  釋迦佛像請賜我。有雪邦土饑餓鄉,
  寶倉禦庫請賜我。有雪邦土氣蕭寒。
  請賜一世溫暖衣。吐蕃賤民人齷齪,
  賜我陪伴諸侍女。如是邊鄙邦土內,
  與諸藏庶共處時,我之行儀應如何。”

如此揮淚而作叩稟。帝父亦以愛憐溫語慰之曰:

 “如我眼目汝嬌女,所謂吐蕃有雪地,
  勝境鍾靈有如是。雪山天然寶塔形,
  四湖猶若玉曼達(357),奇異金花開遍處,
  清涼美如無量宮。四江橫流木蔥籠。
  出產五穀井眾寶,牲畜遍野草如酥(358)。
  如是稀有勝妙處,諸寶嚴飾為王宮。
  人主贊普神所作,真實大悲聖觀音。

  至為精明慈悲王,除十惡業修十善,
  黎民富庶受用豐,功德無邊天帝子,
  智勇兼備臣菩薩,如此勝地汝其行。
  愛女積福所憑依,有我所供本師像,
  施主帝釋夭所造,其質乃由十寶成,
  毗首羯摩為工匠,親承如來賜開光。
  如是無比如來像,見、聞、念、觸誠叩請,
  佛說急速證等覺(359)。利樂源泉覺阿像(360),
  舍此如舍寡人心,仍以賞賜我嬌女。
  諸種府庫財帛藏,眾多寶物雖難舍,
  仍以賜賞我嬌女。告身文書金玉制,
  經史典籍三百六,還有種種金玉飾,
  以此賞賜我嬌女。諸種食物烹調法,

  與及飲料配製方,玉片鞍翼黃金鞍,
  以此賞賜我嬌女。八獅子鳥織錦墊,
  並繡枝葉寶篆文,賜女能使王驚奇。
  漢地告則經(361)三百,能示休咎命運鏡,
  以此賞賜我嬌女。工巧技藝製造術,
  高超能令人稱羨,如此工藝六十法,
  以此賞賜我嬌女。四百又四醫方藥,
  四方、五診、四論醫典,六醫器械皆賜汝。
  一世溫暖錦綾羅,具滿各色作服飾,
  凡二萬匹賜與汝。身材妙曼可意兒,
  善承人意諸女伴,二十五名作侍女。
  籲嗟,難忍分離女,殷切教誨切記取,
  為欲化度雪邦人,汝之行儀應如是:
  識見宜廣行謹慎,對內外事須明敏,
  言語溫和性善良,恭敬贊普愛臣民,
  知慚識愧行合矩。”

如是等類處世之道,凡所需要,悉為教誨。帝父緊握其手,雖不忍別,然念終須入藏,上賜公主嫁受極豐,不可計量。於是公主同侍女等,來倫布噶處謂曰:“大倫,覺阿釋迦牟尼佛像,當迎汝土,無量財寶,亦當攜往汝上,汝之境內,有陶土否?有多生神否?有桑樹否?有馬蘭草否?有蔓青否?”如是發問已,噶答曰:“餘物皆有,唯無蔓菁”遂攜蔓菁種子,複造車輿,置覺阿釋迦像於其上。此車命漢族力士拉噶及魯噶(362)二人挽之。複賜負運此珍寶、綾羅、衣服、飾品與及當時所需資具之馬騾駱駝等甚眾。對諸吐蕃使臣,款以盛宴,並厚其賞賜。於是公主盛裝,偕同二十五位韶美侍女,並皆乘馬,皇上皇后率大臣等均短送一程。王父母二人眷戀難舍,又諄諄教以立身處世重要之道,始起程往吐蕃而去。

于時,送行眾臣之中,有止塞如恭頓其人,頗妒嫉倫布噶,遂啟奏于王日:“需有一聰穎大臣留為公主人質,則漢藏可永保和諧。”旋以目睨視倫布噶。唐主曰:“朕之妙麗公主,即歸爾吐蕃,當留噶為質。”倫布噶知止塞如恭頓之嫉已,乃奏言:“為漢藏和好,我當如命留質。”遂留住于唐焉。

時噶又引吞彌及娘二人至於僻處,謂曰“我在漢地,僅住五月,即住於此,亦將盡作惡戲,汝二人可遣一偽丐來至我所。”於是,諸使臣簇擁公主及覺阿佛像往吐蕃而去,噶一人獨留漢地。太宗以一女妻之,並賜甲第(363)。然噶心殊悲傷,神極不安,未至婦人之所,亦不取食。故令其身憔體。於床籍下,置腐爛牛皮,使身具有惡臭。右頰塗銀珠,左頰塗藍靛,寢處之外,滿置膿血穢物。其妻漢婦問之曰:“大倫,聞汝身有惡臭,容色亦殊蒼頹,有何病患?”噶雲:“我乃病熱,汝不知乎?”婦為奏帝,帝心不安,駕臨蕃使處詢問:“大倫,汝何所患?”對曰:“臣為熱病所苦。”因吐一痰,作膿, ,
血色,並覺身氣惡臭。帝日:“明日當遣一名醫來。”言已返駕而去。噶因謂其妻漢婦雲:“汝婦人穢重,使明日醫來,不能明辨我脈,汝宜避居鄰舍。”遂遣去之。迨其去後,噶即將土磚疊為高臺,梁間懸以繩索,以繩系私處,頭頂抵地,故令其全身脈道錯亂。明日帝遣醫來。名醫切診彼脈時雲:“身中脈已錯亂,難為診斷。既非由風所致,亦非由膽所致,亦非痰病,亦非和合病(364),亦非幼童之十八魔病,亦非一千零八十種留難病,亦非部多(365)所纏之病,似由心意不安,傷及心經裏部之痼疾也。醫療禳解均難奏效。”帝雲:“醫者明後日尚需一來診視。”明日醫來,噶於助下挾一小貓,以線系獵手爪,用線系它端,授醫切脈。醫雲:“僅一微小走獸之脈矣。”又明日噶以一雄雞置助下,以線系於雞爪,而以線它端令其切之。醫雲:“僅一微小羽禽之脈矣。”帝因之意頗不安,乃垂詢曰:“大倫,汝足智多謀,有何善策,當如法致之。”噶念時機至矣,即奏雲:“皇帝陛下,臣之所患,系由陛下拘留臣後,觸犯藏中護法神靈,容臣能望見藏地之高山山頭,祭祀神靈,當可有效。其祭品需煆綢緞之灰一皮袋,屠羊取脾臟血滿甕,木炭矛杯無裂縫者三排,暗黑紅頭之馬一匹等。前三者殊難取得,縱得亦恐難全,陛下亦未必聽納。臣本自分必死,惟死事猶未了,臣死後將現十八凶兆,今漢藏失和。贊普具有神通,若知臣死,即遣軍旅,漢土恐將蒙受禍殃。臣遠道來此,為諸同僚所棄,身罹病苦,我之主上及故舊朋濤,心雖繫念,莫由團聚。臣固有財物飲食受用等,又有何益,人生如夢幻而已。”言後即掩頭而臥,帝亦甚為驚懼,乃謂之曰:“誠使汝法有效,當勉力為之,汝可安心靜臥。”於是帝下令燒諸山林未獲炭之矛杆,鍛諸綢緞,其灰不及半袋,屠諸綿羊脾血,未及半碗,僅得暗黑紅頭之馬而已。帝曰:“餘物皆未獲得,唯得暗黑紅頭之馬”。噶對曰:“餘品未獲,亦屬無可如何,此暗黑紅頭之馬,令作馱我死屍之馬,外取漢地良馬一匹,作馱我死屍之食物及死屍衣服等,將往能見藏地之高山,祭祀山神”。帝問曰:“大倫,春季已過,農作伊始,如何可獲豐收,爾足智謀,請以教我。”臣噶對曰:“我藏土將種子置炒鍋內,炒成半黃,然後播之,葉大莖高,甫三閱月,即能成熟。”帝即下詔,依藏法行事,擊大法鼓(366),眾皆將麥種炒而播之云云。

於是,倫布噶調養自身,方欲往把山神,適值藏使所適偽丐亦至噶所。噶為之作隱語雲:

 “遠方須羊不可交,雖靜默坐仍喧嚷,
  黑色鐵城已攻克,谷內穀口到頭處,

  小棍放置岩洞口,白色經裹黑績飄。
  月行即至太陽邊”。

於是丐者即返。諸蕃使聞丐者之語,皆不能解其意。唯漢女公主知之,乃解之曰:“噶布倫在唐其有大惡作也夫。言遠方之有須牝山羊不可交者,謂不可告於有絡腮鬍鬚人(367)。言靜默等者,謂對唐人雖靜默坐,然對藏使仍應喧嚷而告之也。言黑色城已攻克,謂將令種子炒而播之也。言谷內穀口到頭處,小棍放置岩洞口者,謂令置多箭于簡中也。言白色續裹紅綠飄者,謂白晝留住,黑夜奔逃也。言月行即至太陽邊者,謂其將速追及汝等之前也。

倫噶方擬往能見藏地山峰之處,祭祀山神,乃騎暗黑紅頭之馬,以一馬上馱載食糧與衣服,並攜鹽腑之子肉甚多。帝慮藏使逃逸,乃遣力士四人為之護送。

及噶行後。帝雲:吾公主之情,必有一私告之人。因命星算者推算之。術者算已,往奏于王雲:“三山峰上有一大海,海上有諸種羽禽,其上又有一平坦之紅色原野,原野邊際,似有婦人,頭與身等,身首遍生眼目,用其銅嘴為人告語雲。”帝以為妄,並將占星推算之書投之於火。時八十種博唐算經(368)已流入藏地,故漢土反而失傳矣。

噶至能見藏地山峰之處,早已暗購醇酒甚多,先以芳香幹肉,餉諸〔力士〕,並謂之曰:“我病已有起色,請好用之。”乃祀山神。既而四力士口渴不耐,即多飲以醇酒,力士皆醉,頓失知覺。噶即將四人之馬,斷其四肢,毀其器械,而自乘暗黑紅頭之馬,牽其餘馬而作是言:

 “緞綢火化成灰燼,請作偏向衣裳。
  谷穗無實成焦粉,請作俚吝妃食糧。
  焚毀山林炭矛杆,請作武勇太子。
  屠羊無有脾臟血,應在神前求願仟。
  身自無病臥床榻,招醫枕前有何用,
  我舍此地返故鄉。”

語畢,以鞭加馬,急馳而去。其後漢地境內谷穗皆成黑苞。諸漢人雲:“谷穗中無有子實,惡毒使臣,令將一切綾綢焚燒,諸羊屠殺,焚毀一切山林,煎炒種子播于田中,至今無有谷實,美麗公主亦被引去,釋迦覺阿亦為迎走,如此惡作,嗟乎傷哉!何以處之,今後渠恐不再來此,已逃回吐蕃去矣。”互相傳說,為帝所聞。上念此其實耶?即令善騎者百人追捕之。及四力士酒醒,亦作是念,馬已不堪乘騎,器械又複被毀,回鄉無顏見人,且慮皇上加罪,遂亦尾諸蕃使之後而去。

當彼等行至甲曲庫巴(369)時,漢之追軍將及。蕃使令四力士作護衛,並于甲曲庫巴河岸滿布馬糞馬跡。又燒蒸羊角,屈以為弓,令四力士放矢,矢羽撒布地面。諸追擊者見之皆曰:“彼等迎騎大隊已至,吾儕恐不能敵,返為上策,”遂即折回。

爾時,漢女公主同諸蕃使已行至鄧馬岩(370)。曾于岩上刻彌勒菩薩像一尊,高約七肘(371),《普賢行願品文》兩部。在鄧等候約一月,噶尚未至。複又前行至烹波日山(372)。諸使臣等或開山間崎路,或獵野獸取乳,噶仍未至。又前行至康之白馬鄉(373),開荒種田,安設水磨,候二月,噶亦未至。複前行至郭洞郭莫(374)。因漢地之福運業已衰減,漢土護法神靈憤怒,施以神力,將郭洞之門封閉,留難於此,達兩月之久。倫布噶始至,知郭洞門被封,系由漢地護土神靈不悅所致。乃焚燒樹枝,作大煙霧,並獻新鮮酒食而禱之曰:

 “祭雲祭雲祭汝神,致祭大唐皇帝神,

  致祭帝都神京神,致祭唐主威靈神,
  致祭吉祥城門神,祈使倒木複為林。
  致祭吐蕃諸臣神,致祭有雪邦上神,
  祈將漢女公主迎(375)。”

如是呼號祭祀禱祝後,迨至夜分,樹皆直立,複能通行。續前至吉米拉古(376),又繞冰淩而進。乃如黑暗之處,高擎明燈,紫檀之林,排列道右,刺察之林,排立道左,遂無複障礙,而直達藏地也。

於是,遣人往報贊普,謂我藏使臣迎來釋迦牟尼佛像及漢公主等,行將至矣,請賜隆重迎禮。王即囑雲:“公主乃聖度母之化身,有大神變,由何方來,不得而知,各當好自迎迓”。於是四方之人,各各見一化身出現之境界。東方人言,公主自東方來。因此饒地之名,後亦改稱為甲摩饒(377)。南方人言,公主自南方來。因此謂治吉浦(378)溝之冰淩,似右旋白螺,其說亦從此始。西方人言,公主自西方來。因此謂貝巴園(379)之岩石似豬鼻,當雕塑一明王像,其說亦從此始。北方人言,公主乃自北方來。相偕往迎公主及覺阿像,因此其地遂亦名為拉舒洞(380)。然公主實由北方越郭拉山口(381)而來也。至繞木齊(382)之平原,車輪陷入沙洲之中,力士拉噶與魯噶雖盡力挽之,亦不能出。乃于覺阿像之四方,豎立四柱,懸以緩慢而作供祀焉。

明日,公主衣各種錦繡之衣,佩帶金玉珠寶之飾,率其侍婢二十五美女,亦各以繽羅為衣,佩珠玉為飾,攜琵琶樂器,往紮拉乃烏塘遊賞。斯時吐蕃臣民,皆來會聚,瞻視盛況,歌舞戲樂,一片歡騰。適尼妃在紮拉紮喜宮,從宮頂源望,見漢女公主上下人等,濃裝盛服,同在紮拉乃烏塘,頓然生起極大妒忿,乃出語曰:

 “噫嘻漢公主,偕群婢住此,辛苦婚使召,
  遠道仍來藏。雖雲唐主女,爾我大有別,
  我先越戶限,且是尼王女。我乃先事王,
  正室大為尊,正室不尊大,世法無真偽。
  雖正室為妃,側室為妃嬪,故念為王來,
  嫡庶一決賽。賽贊禮三寶,賽修建佛宇,

  和三寶住處。上賽服侍王,下賽護貧弱,
  賽信受正法,賽積財置產,及耕稼農務。
  賽父兄大小,及所得妝置,若不能相競,
  勿望近人主,勿自大為妃。正室大神殿,
  未修建一升,側室小神殿,不得建一碗。”

如是說已,公主心自思維,真晦氣也,拋去父兄榮華享用,遠來異邦,初至此地,尚無定居,未獲依處,未晤王面,未受誥封,未識內外上下臣僚,即于此時,發出如是嫉妒敵語,成何體面。想我二人,皆來自遠方,為王作妃,始相遇於此。彼此相諒,同甘共苦,一心一德,服侍于王,愛護邦民,長幼相攜,則內外諸事,皆可得體。如斯漸進,一世如同姊妹。今乃不然,甫抵此地,即出如此嫉妒敵語,然我二人,論其父兄及各所得嫁甚,與夫世間事體,總凡一切,又有何相遜耶,遂作歌答曰:


  噫嘻,奇極堪一笑,濃尚未獲居住所,
  兩足未曾越戶限,眼目未曾睹王面,
  王妃妒語何太早。禽鳥飛翔虛空羽,
  與及溫濕地生竹,各適其性位相等,
  前緣共聚射者手,雖有上下乃名異。
  三穀草坪所生花,三壩園地開芙革,
  嬌麗顏色皆相等,由因緣力聚神前,
  雖有前後乃名異。自尼泊爾來赤尊,
  與依公主來漢地,父兄裝老仲伯間,

  由宿願力聚王前,雖有大小乃名異。
  名分次序嫡庶等,若能和諧勝同胞,
  若相霞恨各逞能。在彼遠方尼漢地,
  兩位王父俱現在,各炫父兄豈不敵?
  樂利福善之源本,見、聞、念、觸德難思,
  炫兩覺阿豈不敵?金銀續羅諸珍寶,
  以及馬、騾、駱駝等,各炫嫁查豈不敵?
  世間一切工巧藝,美妙裝飾與烹調,
  外及耕稼紡織等,能工巧手豈不敵?

如是答已。彼時倫布噶亦恨唐朝皇帝有愛憎親疏之分,公主亦鄙薄藏地。因念在唐時遭受諸種留難,遂使公主上下人等,無人服侍,幾近一月。公主從人皆出怨言,謂藏地號稱餓鬼之鄉,真實不虛,飲食服用亦將不繼矣。公主聞之心中實難忍受,召噶至前謂之日:“大倫,依汝所言,儂乃至此。呼犬前來,不應打擊,希勿作此慚愧無良之事,應供給我主仆上下人等飲食服用。我等系遠道而來,乃遭受如此煩惱耶?”噶雲:“我無權力送致食飲,亦無力謁見贊普,凡所應作,大權均操于尼婆羅王妃之手,請以此語,告於尼妃。言已即去。漢女公主傷心已極,回憶自己本土父母兄弟及享受尊榮富貴等,心中倍極悔恨,但亦無可如何,乃彈琵琶而作歌曰:


 “女離鄉遠適,送覺阿像來,送占星學來,
  攜來續羅寶,來為乳取酥,來為酥變酪,

  來為細紡絲,來為籃作繩,來為陶變擊,
  來為安水碾,來攜蔓育種。漢地福運損,
  藏土享康樂。女在母家能,出閣倍傷情。
  來藏為成家,呼犬入門撻,吐若實無良。
  小刃利近柄,小曲悲動聽。女在母家能,
  王口隨臣轉,夫口隨婦轉,機隨緯線轉,
  劣田隨萎轉,我無留住理,倫布噶有愧”。

如是歌已,遂將覺阿像安置車上,並將負載諸物,架于馬、騾。駱駝之背,聲言:“人說藏土惡劣,已目睹,親領之矣”正籌歸計,倫布噶忽至語曰:“公主既已至家不可再歸寧父兄之邦,恐貽笑大方。且返漢之道,亦已阻塞不通。當初來藏,無我同行,稽留於途,久不未能行。今者我將往商于尼婆羅妃,並奏王知。”彼當即去請王相見。王果來歡宴之所,與公主會晤。於此有三種不同見相:在十方如來境界中,見王與王妃二人,以十二佛行之相,作利一切有情之事;住十地等菩薩境界中,見聖觀自在菩薩變化為贊普松贊干布,尊勝度母變化為漢女公主,作利一切有情之事;在世俗凡夫境界中,僅見王與王妃二人,交杯合愛,對搓牽絲而已。


贊普亦因一月之間,未與公主相見,心極歉悔,為安公主之心。故慰問公主雲:“卿得無辛勞耶?得無煩惱耶?平安抵藏,實屬難得。覺阿釋迦像,如何迎來?山巔水涯,如何通過。”公主答曰:“覺阿置於車上,力士拉噶及魯噶二人挽之,經甲曲庫巴,以舟橫渡。道路雖遙,巧施方便而行。越吉馬拉古山口時,是繞冰而來者。黑暗之處,是擎燈而來者。紫檀之林,僵於道右而來者,刺黎之樹,臥于道左而來者。漢地福運耗損,吐曹克亨康樂,然藏人實無良者也”語畢大哭。時諸臣等亦來斥責,作不平之鳴。倫布噶言:“本諸漢人皆輕視我等,除館舍婦一人而外,更無同情於吐蕃者,尤以大唐天子偏私心重,即化人公主,汝亦對我吐蕃多所鄙薄輕視也。”漢公主聞之,亦生內疚,遂不作語矣。

迎娶甲木薩漢公主品第十三章竟。

---------------------------------------------------------------

出處: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2363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3/4/17 下午 09:35:39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4/16 上午 05:59:56
Zhi_Feng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蜘蛛俠
文章:938
積分:1184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1月10日
23
 用支付寶給Zhi_Feng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18.【English Introduction:英文簡介相關資料】

---------------------------------------------------------------

Jowo Shakyamuni

Jowo Shakyamuni aka Jowo Rinpoche — the most sacred image in Tibet, representing Buddha Shakyamuni, housed in the Jokhang temple in Lhasa. Believed to have been crafted during the Buddha's life by the celestial artist, Vishvakarman 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god Indra, the Jowo Shakyamuni statue originally belonged to the king of Magadha who gave it to the king of the Tang empire in China. His daughter, Wencheng Kongjo, brought it to Tibet in her dowry when she married King Songtsen Gampo.

Rigpa Wiki:http://www.rigpawiki.org/index.php?title=Jowo_Shakyamuni
Wikipedia:http://en.wikipedia.org/wiki/Jowo_(statue)

---------------------------------------------------------------

History of the Jowo Rinpoche

The Jowo Rinpoche statue, Tibet's most revered religious icon, was made in India by Vishakarma (an emanation of the Buddha himself) during Buddha Shakyamuni's lifetime. At the time of the Buddha (circa 563 BCE to 483 BCE), there were only two statues of this type. The other one is still at Bodhgaya.

At some point before the 7th century, China gave India the special gift of Que Chen: a very rare and expensive fabric, the beginning or end of which cannot be found, made by female deities called Dakinis. India gave China the Jowo Rinpoche statue in return.

In the 7th century, Gar Ton Zen, the minister of Tibetan Dharma king Songsten Gampo, asked the king's new wife, Chinese princess Wencheng, to bring the Jowo to Tibet:“If your father asks you what you want, please reply that you definitely want the statue.”

During the 14th century, Tsongkhapa, the founder of the Geluk lineage of Tibetan Buddhism, offered the Sambogakaya ornaments to the previously
Nirmanakaya statue, transforming it into a Sambogakaya Buddha. [The Nirmanakaya form is depicted wearing regular Dharma robes. The Sambogakaya form is always shown wearing various ornaments: short and long necklaces; earrings; wrist, ankle, and arm bands; and crown.]

The Jowo Rinpoche statue is not only beautiful on the outside, but is also special because it contains the blessings of the Buddhas. In Tibet, everyone knows the Jowo Rinpoche, and many amazing stories have been told. Tibetans pray to see the statue before they die, because it is known that its energy will transform them and help at the time of death.

They have that much faith in Jowo Rinpoche. Devotion transforms the statue from an ordinary object into a real Buddha. For Tibetans, it is easy to get blessings because they believe that what they are seeing is very precious, a real Buddha.

---------------------------------------------------------------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3/4/18 下午 09:24:08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4/18 上午 08:17:28
Zhi_Feng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蜘蛛俠
文章:938
積分:1184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1月10日
24
 用支付寶給Zhi_Feng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西藏拉薩大昭寺覺沃仁波切: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
Jowo Shakyamuni Statue in Johkang Temple, Lhasa, Tibet
ཇོ་ཁང་:ཇོ་བོ་ཡིད་བཞིན་ནོར་བུ།

A. 中英簡介 / Introduction
B. 資訊彙編 / Compilation
C. 聖像相簿 / Photo
D. 相關影片 / Video
E. 延伸閱讀 / More:西藏拉薩小昭寺:釋迦牟尼佛八歲等身像
F. 延伸閱讀 / More:印度菩提迦耶大菩提寺:釋迦牟尼佛三十五歲降魔成道像

內容及影片: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435543216537298.1073741842.292937470797874&type=1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3/5/29 上午 10:25:14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5/29 上午 10:05:52
倫倫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315
積分:55961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12日
25
 用支付寶給倫倫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4/3/13 上午 04:17:09
Zhi_Feng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蜘蛛俠
文章:938
積分:1184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1月10日
26
 用支付寶給Zhi_Feng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世界上最神聖的三尊釋迦牟尼佛等身像
Three Most Sacred Jowo Shakyamuni Statues in the World

據傳:目前全世界三尊釋迦牟尼佛親自開光的殊勝佛陀等身像:八歲等身像供奉在西藏拉薩小昭寺,十二歲等身像供奉在西藏拉薩大昭寺,三十五歲等身像供奉在印度菩提迦耶大菩提寺。

A.西藏拉薩小昭寺:釋迦牟尼佛八歲等身像
Jowo Mikyo Dorje:Statue of Shakyamuni in Ramoche Temple, Lhasa, Tibet
ཇོ་བོ་མི་སྐྱོད་རྡོ་རྗེ་ ལྷ་ས་རྒྱུད་སྟོད་ར་མོ་ཆེའི་བརྟེན་གཙོ།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439427286148891.1073741843.292937470797874&type=1

B.西藏拉薩大昭寺: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
Jowo Shakyamuni Statue in Johkang Temple, Lhasa, Tibet
ཇོ་ཁང་:ཇོ་བོ་ཡིད་བཞིན་ནོར་བུ།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435543216537298.1073741842.292937470797874&type=1

C.印度菩提迦耶大菩提寺:釋迦牟尼佛三十五歲降魔成道等身像
The Sacred Sakyamuni Buddha Statue in Mahabodhi Temple, Bodhgaya, India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443690292389257.1073741844.292937470797874&type=1

D.相關影片/Videos: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295104070624220&set=a.113746252093337.15573.100003738880658&type=1&theater

資訊彙編:全球供佛齋僧資訊網:http://www.facebook.com/bodhi.river
圖片出處:全球佛教 Global Buddhism:https://www.facebook.com/global.buddhism.fanpage
詳細內容:https://www.facebook.com/global.buddhism.fanpage/photos/a.137894773066526.1073741829.135205856668751/141381759384494/?type=3&theater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4/3/18 下午 07:24:53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4/3/18 上午 07:12:10
倫倫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315
積分:55961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12日
27
 用支付寶給倫倫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3/2 上午 10:37:42

 27   27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4062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