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修 心 七 支 法 要 ─ 宗薩欽哲仁波切 開示

您是本帖的第 10935 個閱讀者
平板 列印
標題:
修 心 七 支 法 要 ─ 宗薩欽哲仁波切 開示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修 心 七 支 法 要 ─ 宗薩欽哲仁波切 開示

修心七支法要

宗薩欽哲仁波切 開示

基本上我沒有什麼新的話要講,要講的都是那些佛教的老東西,舊的很簡單的東西。我們要用的這本書是西元九世紀阿底峽尊者的著作,一本很老的著作,裡面談到的是怎麼樣來訓練我們的心。這次我想用一種比較不同的方式來講有關修心的問題,如果你聽的時候不是很注重那些佛教上的字眼,比如出離、慈悲、菩提心,不被這些概念帶著跑的話,可能會比較好。所以這次講的佛教是幫助我們修心的方法式的佛教,而不是宗教式的佛教。

談到修心這個問題,如果以修身為例的話,比如我們注意怎麼樣運動、吃什麼樣的東西、早上起來做什麼事情,這樣就能把身體的承受力和彈性的限度增加,你就可以背負你平常不能背負的更重的東西,或者跳過平常你跳不過的更遠的距離,或者可以更快地到達你的目的地,至少可以使你的身體健康、強壯,也許看起來更漂亮。訓練身體就有這樣的利益。但是這種任務要交給像珍方達這種人來做,她有很多訓練身體的錄影帶,而我就不是一個合格的人,因為每次到了該鍛煉的時候我都很懶。跟訓練身體一樣,如果我們訓練我們的心靈,我們的心靈也會得到好處,實際上這樣做的好處更大,它會變得更堅強、更健康,變得更有技巧、更能夠忍耐、更慈悲、更有瞭解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你能夠更去感謝、接受和享受一些對你好的情況,也更能忍受或接受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也許有的人會覺得,要能接受不愉快的事情是很困難的,而接受快樂是容易的,在這裡我們犯了一個錯誤,由於我們沒有經過相當的訓練,所以當快樂產生的時候,我們不是去體會這個快樂,而是被快樂寵壞了,我們被這種我們叫做「好」的情況所征服。同樣,我們也被我們認為「不好」的情況所征服,我們會感受到沒有希望、喪失自尊這些負面的情緒。對於那些處在「不好」的情況下的人,佛教徒通常給他們一種建議,就是多去祈禱,多去接受各種加持、教授或灌頂,這樣痛苦就會比較快地結束。這說明我們實際上是把佛教當作解除我們痛苦的一種方式,我們對痛苦採取反對和敵視的態度。更糟的是,現在佛教的老師的立場好像也是反對痛苦的,比如你現在有某個困難,就叫你回去念某個咒,那你的困難就會消失。

但是,如果你仔細考量一下佛當時的原始的教授的話,會發現佛並沒有敵對痛苦的態度。在四聖諦裡面,佛從來沒講過你要去解決或者去拋棄痛苦,佛只講過,你要知道痛苦。你去知道痛苦並不等於你去拋棄掉痛苦,知道痛苦表示你要瞭解痛苦,而你真正需要拋棄的,不是痛苦,而是痛苦的成因,也就是我們的煩惱。可是現代的佛教徒並不去拋棄痛苦的成因,卻想要非常快地把痛苦中止掉,因此我覺得,絕大部分看了一眼金剛乘就愛上了金剛乘的所謂金剛乘弟子,都是抱著這種速成的心態。如果理論上或字面上,你問我佛教以及佛是不是要幫助我們去掉痛苦,那我必須說「是的」,但是怎樣除掉痛苦呢?佛教徒通常認為佛是一個超人,他來了,就可以把我們的痛苦清除,這並不是佛去除痛苦的方法。佛去除痛苦的方法是告訴你如何修心,如何去避免製造痛苦的成因,換句話說,佛並不是教你怎樣去治療痛苦,而是教你怎樣去防止把痛苦製造出來。如果你治療痛苦,那表示你現在已經有了痛苦,所以你才需要治療它。還可以這樣說,我們應該把佛教當作修心的方法,而不是把它當作止痛劑。

比如說你現在有一個麻煩,為了要解決這個麻煩,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方法,其中一個就是念咒,但是修行佛法的真正目的是成佛,而不是解決一些小問題,當然,那可能也會有效,但有時候因為因緣果的關係,你的努力也會無效。這就有一個危險,當你看到它無效的時候,你就可能對佛教產生錯誤的見解,也許你會講,佛沒什麼能耐,因為我還是在頭痛。我們之所以犯這種錯誤,是因為我們不知道佛法是修心的方法。

為什麼修心會有效?因為佛教最基本的東西就是緣起,佛教徒相信互依而起,而不認為有任何東西能獨立存在。任何一個輪迴或涅槃裡面的現象都是互相依靠的,一切依狀況而產生,所以如果情況不對或者產生了差異就會影響到結果,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也相信業。我們該知道,當因緣不具足的時候,事情就不會像我們期望的那樣發生,比如我們希望要快樂但快樂並沒有發生。

我之所以談這個問題是想把話題轉到一些很重要但通常被我們忽略掉的事情上。當很多佛教徒說,這個是業,是我以前的業,好像認為業是一個完全不能改變、完全沒有可選擇性、完全沒有希望的東西,我們幾乎把業當作一個主宰我們的神。對,也許我們是沒有什麼選擇,因為業,或者因果,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更強的東西。但這並不表示我們沒有選擇來影響業這件事本身,實際上我們還是有一些選擇。對於已經產生的、現行的業,我們是沒有什麼選擇,但對怎麼樣改變它、消滅它,我們還是有選擇的。那我們該怎樣去影響或操縱業呢?因為佛教徒相信一切事情的產生都是因為因和緣,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去影響這個因和緣,然後就影響到結果。那我們怎麼樣來影響因和緣呢?一般的答案就是你一定要去積累功德,並且不要做沒有功德的事情。但是要永遠做有功德的事是很困難的,因為我們所習慣的方式比我們目前要做的更有力。因此我們需要修心,修心可以影響我們習慣所有的形式。除非我們的心能夠變得更有彈性,否則我們所做的一切很迷信的修行沒有一個可以影響我們的業。

當我們說到修心這兩個字,好像跟洗腦很像,因為關於洗腦的某些宣傳影響了你,但這裡要談的並不是洗腦式的修心,而是不偏頗。佛教談到修心就是告訴你怎麼樣來保持中道。如果要把你訓練成一個無神論者或者訓練成一個泛神論者的話,那種方法不是佛教所用的方法,因為當你講修心卻落在任何一個極端或偏頗的狀況的話,這其實就是我們心理狀態最大的一個錯誤。

你的心只要處在任何一種極端的狀況,就一定會產生自私,當自私產生的時候,就好像一個很勇敢的人得了某種病,把他身上的力量都吸光了一樣。為什麼說自私是一種病呢?因為自私總是使我們落在極端的狀況中。舉例來說,你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對方如果不自私的話,可能還會幫助你達到不自私的狀態,但是因為地球上幾乎每個人都是自私的,所以你永遠都聽到你想聽的東西而不是你應該聽的東西。這個例子說明如果我們沒有適當的修心會產生什麼樣不良的後果。再比如一個佛教徒去學習戒律,因為他的自私,所以他永遠用自己所喜好的方式來解釋戒律裡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有任何一個人建議你怎樣修行直到成佛,你都會覺得這些別人的建議聽起來不太令人愉快。這種自私並不只是發生了一次兩次,而是許多生以來和我們在一起,所以自私在我們的心裡都有非常堅強的陣地,不僅如此,還變得非常敏銳。同時這種自私也產生一些很奇怪的經驗,比如當別人讚美我們的時候,我們就非常高興,假如有任何一個人看不起我們,我們就會非常難過。

由於自私,就算別人讚美我們或給我們什麼,我們也從來不會滿意;由於自私,一個人就不太留意別人,不太替別人設想。替別人設想可以說是修心的最基本的一個要件,如果你對別人的情況並不留意的話,一般來說會產生很多的痛苦和誤解,在類似的情況下,這些痛苦最後都會發生在你自己身上。所以說你不去注意或關懷別人實際上也是「癡」的一種很粗的表現。舉例來說,你今天去買東西,我們談論環境問題,談論每分鐘有多少樹被砍掉,談論大公司大工廠如何製造各種各樣的污染,談論某些人濫用放射性物質,但是如果你仔細想一想,你就會知道,這實際上是我們自己的錯。我們買東西時會拿到一些包裝袋,但有時候我們並不需要那個袋子,在理論上我們知道這個,可是我們並不想拒絕它,因為對我們來說,如果沒有這個袋子,在某個特定的時段,也許半小時內,我們會覺得不太方便。如果要去超級市場買東西,我們都懶得自己帶上一個袋子,實際上這並不只是因為我們懶,而是因為我們覺得事情很輕易就該如此。就算我們只是買兩支蠟燭,都要確定它們被包得好好的,或者把它們放在一個買菜的袋子裡。為什麼呢?因為不那樣做的話我們一拿蠟燭就會弄得滿手都是蠟,這是很不方便的事情。這樣的事並不只有你在做,上百萬上百萬的人都這麼做,可是我們老是責怪某一類特定的人,這通常是因為我們嫉妒。實際上我們每個人對現代的各種疾病、災害、饑荒都有一些責任。

如果你真的要做佛教徒的話,與其你去念了上百萬上百萬的咒,也許還不如作一個小小的承諾,比如從今天開始,任何木質的一次性筷子我都不用,或者從今天起我再也不使用私人汽車,而去坐大眾的交通工具。我並不是說你非得這樣做不可,我只是想用這樣的例子來解釋我們每個人是多麼自私。我自己也是這樣,如果我出門的話,當然希望坐一輛私家車,公車就不太好了,火車就更糟,因為很不方便。什麼叫方便?所謂方便就是我們這個被寵壞的心所顯現出來的一種狀態。我們看看這世上,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或者沒有自由和各種權利,這些事情都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出我們的自私。當我們有自私,它就成為我們先入為主地判斷事情的一個基礎。

一般來說,如果你能把自私降低,就算在邏輯上,你也可以證明,每件事都會做得更成功,因為對一個用修心的方法來對治自私或者看到自私的缺點的人來說,他對各種狀況都已經準備好了。這樣的人因為自私比較少,就比較有彈性,也更有尊嚴,還會有更多的成功。為什麼?因為他不太有盲目的目標,當自私減低的時候,期望也同樣減低了。當我們的期望非常高的時候,就會有愚昧的目標,而一個沒有這種愚昧的目標的人,就不需要去達成它,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每件事他都已經完成了,所以這樣的人永遠都經歷成功,也許你也可以講,他從來不失敗。如果你沒有心理上的訓練,成功和失敗就變得非常兩極化,對成功的憂慮,對不成功的害怕,實際上就反映出你缺乏心靈的訓練。當一個人的期望降低的時候,他也變得更勇敢。為什麼一個人會變成懦夫呢?因為他對他自私的目標非常執著,而在他的潛意識裡他知道,他所期望的東西具有不確定性,所以他會喪失自信和勇氣。一個降低了期望的人也會變得很有忍耐力,因為他知道,就算有一個不良的、他不喜歡的狀況產生,他也可以把它改變成一個好的、他所期望的狀況,忍耐力提高的同時,他還變得非常地有尊嚴,而且做事非常地有方法。

以上是對修心的介紹和修心利益的講解,現在談到實際的修心的方法。一般來說,所有佛講的東西都是修心的方法,無論小乘、大乘或金剛乘,都是修心的方法,幾乎可以這樣講,就算說某個法並不是用來修心的,實際上它也是修心的方法。

舉例來說,虔誠心。所謂虔誠心並不是你給老師的一個禮物或者一個感謝老師的報酬,它實際上是一種修心的方式。如果你沒有認識到這點,那你所說的虔誠心就成了一種執著,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對佛教抱著一種宗教狂熱的態度。各位一定碰到過這種人:他非常嘴硬地說自己是小乘或大乘的,但實際上講這話的人可能對小乘和大乘完全不瞭解。虔誠心和加持好像一個是施,一個是受,你給他虔誠心,他就給你加持,這幾乎變成一種交易行為,但虔誠心實際上是一個非常清純的修心的系統,而且是一個非常聰明的辦法,因為我們一直都習慣想要聽從某些人所講的東西。比如你的髮型,可能就是從某個人學來的,就算你認為這個髮型是你自己想出來的,但是所謂「這個髮型是你最先創的」這個念頭本身就是某個別人所創的念頭。從某個角度來說,我們所有人都希望被別人所教導,當然,我們每個人又都是很驕傲的,所以我們不願承認自己希望別人來教導和影響我們,但我們永遠都準備好了要對來自別人的影響力效忠。

還有,加持,加持並不是任何別人可以給你的一種獎賞。你接受了那麼多加持,你真的得到了什麼你原來沒有的東西嗎?很抱歉,我不這樣認為。真正很清純的加持,是另外一個修心的系統而並不是一個洗腦的系統。比如你背痛,你去按摩,讓別人用力地壓在你背上,你本來就有一個背痛,現在那個人又加了一個力在你背上,可能使你背痛得更厲害,可是當他停止的時候,你就覺得舒服了。同樣的,當你的心處在不是很好的狀態時,你就到一個你認為他比你高的人那裡接受加持,他就把他熱的手放在你冰涼的頭上,或者把他冰涼的手放在你熱的頭上,這就產生一個很令人愉快的奇蹟。因為你以前看了很多出版物,或者這個給你加持的人長得令人非常舒服乃至令人不太舒服,或者這個給你加持的人的學生認為他非常了不起,或者怎樣怎樣,所以這個人把他的大手放在你頭上就會產生一些影響力。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心靈的訓練。這樣講並不是說你不應該去接受加持。在座有很多人認識我已經有很多年了,也許你們認為我反對一切佛教經常使用的方法,其實不是這樣,我只是想從另一個新的角度來詮釋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比如加持。另外一件事是我們有很多的本尊,如果我們仔細地去考量這件事,就會發現,這些不同的本尊也是一些非常精密的修心的方式。

你的西藏老師是不是跟你說,你非得有七個杯子放在你的供桌上,中間一定要放花?你的大乘老師跟你說,碰到師父的時候要在他腳下頂禮三次,他沒有說「兩次」。這些都是修心的系統。但是你要知道,現代人已經不把這些當作修心的東西了,我們修這些東西的時候多半認為它們是一些文化上的影響,是一些傳統上必須要做的事情,當我們以這樣的觀念去做的時候,佛法真正的精神和目的就喪失掉了,因為佛教的目的並不是在我們現存的社會之外再製造一個同樣非常混亂、充滿了毒性的社會給你生活在裡面。

我現在必須很有勇氣地告訴你另外一件事:佛,偉大的佛,就連他實際上也是一個非常聰明和精密的來讓你修心的系統。我這樣講有幾個理由。你有沒有讀過佛的生平?很多人都讀過吧?它說的是什麼呢?它說以前有一個很偉大的王國,有一個國王和一個王后,他們生了個小孩叫悉達多,他長大了,突然就想要離家出走,他爸爸說,你不能出去!哦,對了,我的兒子長大了,想結婚了,然後他爸爸給他找了個非常漂亮的公主,兩個人結了婚,但他最後還是離開了。他在外面看到了老、病和死,非常驚訝,趕快跑來跟他爸爸講,這太過分了,我從來都不知道有這種事,你怎麼能隱瞞這種事呢?他很難過,他希望找到一個答案。他爸爸不讓他再出王宮,但不管怎麼樣他還是跑掉了,好像最後也得到了答案。這個故事難道沒告訴你什麼嗎?我認為這也是一個修心的系統。這個非常年輕漂亮的悉達多實際上就是我們每個人自己,我們都有我們的王國,我們有我們的床、房子、車這些東西,歷史上的悉達多和我們這個悉達多之間只有一個重大的區別,就是他敢於去問很多的問題。當他看到一個老人的時候,他就問駕車的人,那是誰?回答說那是老人,他就問,老也會發生在我們身上嗎?回答說是的,老會發生在任何一個人身上,包括你和我。這是他和我們最大的不同,他很勇於問這些問題,而對我們來說,我們天天看到老人,但是我們從來不問這個問題,我們假裝說年老這個事情永遠不會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還有另外一個不同,歷史上的悉達多最後離開了王宮,我們呢,甚至連想逃出去這樣的念頭都沒有,我們永遠都想待在這個王國裡,從來都不問什麼問題,因為我們沒有膽量去問。不知道你是否同意,我覺得整個佛的生平故事本身也是一個修心的方法。

最後,佛教徒經常說的空性,我認為也是一個修心的方法。當然,修心的方法有很多,在小乘裡面,修心的方法更著重在規律這個方面,這點我認為在這個時代是更加需要的。在小乘的系統裡,修心的方法主要是建立在不傷害其他眾生上,在大乘和金剛乘裡,修心的方法則建立在幫助其他眾生以及不傷害其他眾生上。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9/7/25 上午 01:57:20編輯過]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6/7 下午 12:48:32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468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