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終身受用的寶典 —《入菩薩行論廣釋》讀後感

您是本帖的第 3308 個閱讀者
平板 列印
標題:
終身受用的寶典 —《入菩薩行論廣釋》讀後感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終身受用的寶典 —《入菩薩行論廣釋》讀後感

一部令人覺悟和終身受用的寶典

—《入菩薩行論廣釋》讀後感

作者 李桂紅

拜讀完索達吉堪布的著作《入菩薩行廣釋》,末學深深為之感動,並且我知道,這種感動將伴隨我的一生。真誠地感謝佛菩薩的恩澤和加被,讓我得聞這部令人覺悟和終生受用的無上寶典。  

《入菩薩行》是古印度的寂天菩薩所造,漢文譯本主要有宋朝天息災譯師的《菩提行經》、隆蓮法師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翻譯的賈操傑大師著作《入菩薩行廣釋》和台灣的如石法師的譯本。如石法師的譯本是依藏文本譯出,經過三次嚴謹的修訂,譯文切合原文,流暢易懂,文辭優美雅致,因此索達吉堪布選擇此譯本作為講解的漢文本依據。

講解者索達吉堪布,是一位戒律清淨,學識淵博,精通漢藏顯密佛典,真正發大菩提心弘揚佛法的藏族法師,一向堅定地行持菩薩道,無私地以法布施利益眾生。他今年才四十歲卻已有幾十部譯著作品,其著作以正知正見旁徵博引漢藏經典,文筆流暢優美生動,對正法的弘揚有重要作用,堪稱佛教界難得的法門龍象,在海內外廣大信眾中享有盛譽。  

如《入菩薩行廣釋》中云,《入菩薩行》自七世紀中葉顯化於世間後,迅速傳遍了整個印度及克什米爾等地區,弘揚講習者越來越多,數百年間即有一百多部相關註疏問世。九世紀初,《入菩薩行》傳入藏地,歷代高僧大德廣泛弘揚,至今也留下了二十餘部註疏,使其成為西藏地區膾炙人口的一部寶典,也成為了藏傳佛教中的修行者必修論典。在藏傳佛教各派中,每一個正規寺院裡的修行人,都會傳講聽習此論,並且已形成一種普遍觀念,認為如果要做真實的修行人,必須精通《入菩薩行》。如此受到印藏佛弟子重視的佛學名著,雖然早在宋朝即有漢譯本,與藏文譯本問世時間相距不久,然而漢傳佛教歷史上既無人講說,也無人作釋,竟然一直默默無聞。這是一個很大的缺憾。 

索達吉堪布以前對《入菩薩行》有過數次聞思,也曾閱覽過數部大疏,認為主述菩提心的《入菩薩行》,是一切諸佛菩薩的同行道,修持一切安樂之因,一切有情善聚之源。作為一個修學大乘佛法的佛子,不論你是修顯宗還是密宗,這部論典極為重要。如果沒有通達此論的內容,沒有生起入大乘之基礎——菩提心,則不能稱得上是個真正的大乘佛教行者。如果能通曉此論,則已得八萬四千法門之心要總匯。整個大乘佛教基礎建立在「發菩提心」上,然而縱觀專弘大乘教法的漢傳佛教,似乎沒有對此予以應有的重視。雖然淨土宗省庵祖師有《勸發菩提心文》,文中以報佛祖、父母、施主等恩德而勸發菩提心,但具體使菩提心生起、穩固及增上的次第修法何在呢?《入菩薩行》精闢而又系統地闡述了發菩提心、學菩薩行的大乘菩薩必須修學的體系,切實地針對了修學者從凡夫進化為菩薩過程中必須疏導排除的心理障礙。要弘揚大乘佛法,《入菩薩行》是最重要的論典,是最需要弘揚傳講的。索達吉堪布希望從我們這代人開始,能著重弘揚此論,對眾生一定有極大利益。 

索達吉堪布綜合藏傳佛教的多部著名的《入菩薩行》講義,依藏傳佛教界公認為觀世音菩薩化身的巴楚仁波切的竅訣,即《入菩薩行》的科判《明鏡義》來宣講。此科判可謂止於至善,堪布認為在藏地和印度肯定無法找到比《明鏡義》更殊勝的《入行論》科判。且這個傳承非常清淨,極具加持力。堪布在廣釋裡對論中的每一個要點都作了講述,《入菩薩行廣釋》共有七十四萬餘字,分上、中、下三冊,全文結構嚴謹,脈絡清晰,行文流暢生動,深入淺出,令讀者深受教益,也為後人研習此論提供了一個較全面的參考。 

《入菩薩行廣釋》首先為增強讀者對本論的信心和對造論者寂天菩薩的瞭解,根據阿底峽尊者的著述、《布頓佛教史》、《印度佛教史》及一些《入行論》講義,作了《寂天菩薩傳——寂天菩薩七種稀有傳記略說》。然後詳細地列舉出《入菩薩行》科判。全書主要分總科判、第一品《菩提心利益》、第二品《懺悔罪業》、第三品《受持菩提心》、第四品《不放逸》、第五品《護正知》、第六品《安忍》、第七品《精進》、第八品《靜慮》、第九品《智慧》、第十品《迴向》這幾個主要篇章,精闢地系統論述了發菩提心的重要性、如何使菩提心增進及穩固,如何在具體行持六度萬行的菩薩道時對治自己的煩惱習氣和護持正知正見等等。 

總科判中詳細地說明了歷史上講述佛法的三種方式:第一種是佛陀的傳講方式,第二種是阿羅漢的傳講方式,第三種是班智達的傳講方式。在佛教歷史上,印度曾有兩座非常著名的大寺院,一為戒香寺,一為那爛陀寺,可以說是當時所有班智達之源。戒香寺如今已不復存在了,其傳講方式在藏地沒有廣泛弘揚。那爛陀寺之遺址至今宛然存留,其寺班智達所創之傳講方式至今仍在廣泛弘揚。這種傳講方式,凡是佛經,依五種圓滿來講,即本師、境、時、眷屬、法五種圓滿;凡屬論藏所攝的,依五條軌則——即何為造論者、何處結集、論典屬何範圍,具何種必要、全論何意而宣講。這五條軌則在印度及藏傳佛教中廣泛弘揚。另外藏傳佛教大德還有一套講解經論之秘訣——即三種綱要:科判攝義,細解頌義,歸納中心。科判攝義比喻為猛虎跳澗,一躍而過,喻義為科判以最精捷之語可將所有內容攝集總括出來。細解頌義比喻為烏龜爬行,一絲不苟,意思是詳盡地解釋每字每句,不能約略跳過,而應窮盡字句間的微義、隱義。歸納中心比喻為雪山獅子,威伏群獸,將每個段落的文句中心意義作歸納,抓住各品、各科判主題,以顯出論義之威嚴,使其他相似的意義與理由無法破斥、替代。索達吉堪布即是遵循這五訣三要,引用大量的教證和理證,同時運用適合現代人心理的語言和方式,來講解《入行論》的。 

《入菩薩行廣釋》有一個非常殊勝之處,即在旁徵博引漢藏佛典的教證理證來詳細解說《入行論》的字句涵義的同時,特別注重將《入行論》的理論指導與修行人的實際修持結合起來,引導修行人如何具體運用《入行論》的智慧寶劍,來斬斷自己的無明煩惱,對治自己的不良習氣和心理障礙,從而積累殊勝的福德資糧,其中有不少是索達吉堪布自己的修行體驗。其文筆非常樸實真切,流暢生動,讓讀者能深受其教益。如「只要你能發心,發起真實向善之心,對三寶的信心、恭敬心,諸佛菩薩就會恆時加持,如同我們推開封閉的窗戶,春天那盎然的氣息定會瀰漫自己的小屋,與戶外廣闊的原野渾然無別。」(第一品《菩提心利益》,第27頁)「即使你能擁有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寶珠,也比不上菩提心之珍貴,有漏財寶只能讓你現世獲得有漏安樂,而願菩提心能讓你永世獲益!」(第一品《菩提心利益》,第55頁)「人生如同夢幻一般,無論任何事物,發生過後,只能成為憶念之影塵,一切往事再無法經歷。」「那些感覺過的天真快樂、憂慮痛苦等種種令人歡笑或讓人哭泣之經歷,現在也只能是一些模模糊糊的回憶,破破碎碎,與自己昨夜之夢境差不了多少,唯有存於意念之境,我們無論用什麼辦法,亦不可能再去經歷。」「如果世人靜下來仔細地觀察、思維一番,仇敵親友都會如灰飛煙滅、煙消雲散,自己終有一天與他們一樣必死無疑。自己的嗔恨對境、貪愛對境,其實質上與雲煙無異,唯有一些暫時幻象,分析起來毫無實義。」(第二品《懺悔罪業》,第113頁)「在世間,有許多聲名赫赫的大人物,不管他有多麼崇高的名望,他活著時,生活中照樣充滿了矛盾與痛苦;死的時候,也與平常人一樣,在病痛中掙扎著而斷氣。」(第六品《安忍》,第625頁)。在解釋第六品「安忍」中「沙屋傾頹時,愚童哀極泣,若我傷失譽,豈非似愚童?」一句時,堪布舉了很多生動有趣的事例。來說明偈義,更進一步指出「很多人費了非常大的辛苦,以分別心念沙塵構築了虛幻的功名大廈,一旦這些名譽沙屋倒塌,或為別人所毀時,人們的傷心程度要遠遠超過無知的孩童,他們會為之而痛苦、絕望、憤怒,有的甚至為這種遊戲而毀掉寶貴的生命。」(第六品《安忍》,第632頁) 

索達吉堪布在《入菩薩行廣釋》中,講述了許多關於如何對治自己的煩惱的殊勝竅訣。如:「在我們心裡,菩提心的死敵——三毒煩惱,已經存在無法計算的久遠歷史了,它們的傷害使我們內心創傷非常嚴重。現在因多劫積累福報,遇到了佛陀大醫王給我們診治,醫師和藥都極為殊妙。我們已爛成一團糟的心又有了生機,開始一點點地恢復。……我們世人真是可悲可歎,身體有傷口時,雖然這個傷不是那麼嚴重,仍然會非常謹慎,費盡心神去保護、醫治它。但是自己內心如此嚴重的創傷,卻不聞不問,任它受煩惱污染,最後使自己墮入地獄受無量痛苦。」(第五品《護正知》,第321頁)「(煩惱)是損害、痛苦的根源,眾生在輪迴中遇到的一切違緣痛苦,其製造者、操縱者就是它。如果沒有煩惱,眾生不可能墮入三惡趣,不會有水火災難,也不會有各種疾病、飢餓……」(第四品《不放逸》,第257頁)「若是世間敵人,充其量使我們在幾十年中受一些痛苦,可煩惱將我們拋進地獄,使我們招受痛苦的時間要以千百億年、十億劫來計算,而且痛苦程度非人間所能相比。」(第四品《不放逸》,第253頁)「然而很可悲,世人對輕微傷害他們的人都要去抗爭,卻放過了自己的真正仇人(罪業煩惱)。無始來這個仇敵就隱藏在陰暗的角落,毒辣地殘害著每個凡夫,製造了一幕幕慘劇讓世人痛苦不堪。」(第四品《不放逸》,第251頁)「嗔恨心如同一棵毒樹,專門吸取『不樂意』的毒液,而長出『不樂』的毒果,從它的起因到果實,都是不樂意的惡毒……嗔恨心如同黑暗,只要有它存在,安樂的光明絕不會存在。」(第六品《安忍》,第503頁)「(傷害他人的人)在嗔恨煩惱的控制操縱下,毫無自主的力量,在煩惱指使下而傷害別人。要找主犯,理應找嗔恨煩惱才對,它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第六品《安忍》,第549頁)等等,不勝枚舉。

索達吉堪布著述的一大特點,便是文筆優美流暢,幽默風趣,寓教於樂。這個特點在《入菩薩行廣釋》中有著充分的體現。 

《入菩薩行廣釋》中,有著許多優美的段落。如「首先我們觀想各種芬芳撲鼻的鮮花,天界神秘的曇花,聖潔的烏波羅花,無瑕的曼陀羅花……,藏域夏季草原,千萬種不知名的野花,散發出沁人心脾的芳香,閃爍著繽紛的色彩」「以我們純淨的心化身微塵數,緣取這一切獻供於清淨無染、萬善之源的上師三寶前。」「以我們的心靈托起世間一切秀美的山峰……世界屋脊上的寶頂——珠穆朗瑪峰,它神秘的威嚴震憾著人類魂靈;碧藍穹彎下,靜臥著神山崗底斯,偶爾披開它的紗罩,晶瑩秀雋的面容,讓世人魂牽夢縈……崇高的上師三寶啊,請慈悲地納受我的供養!」「我們用意念掬起世間一切明淨的湖泊,平靜安詳的湖泊中悠遊著潔白的天鵝,它們悠閒地用紅掌畫出一圈圈碧瑩的漣漪,高吭的鳴吟映襯著萬古靜穆」。(第二品《懺悔罪業》,第76頁——第80頁)「在山林中,有許多秀美而散發出芳香的樹木,像松樹、柏樹、白樺、橡樹等等,它們的氣息清新芳香,令人精神振作安寧;在寧靜的林中,各類飛鳥或展翅飛舞,或淺吟高歌,盡情地享受著生命的歡樂;而種種走獸的嬉戲競奔,更能增加山林中的祥和與安寧的氣氛。」(第八品《靜慮》,第856頁)「皎潔的明月光,清涼得猶如旃檀香露,輕柔地塗敷在寬闊平坦的岩石上,禪修的巖窟舒適如同王宮,令人心意輕鬆愉悅。林間萬籟無聲,微風徐徐地吹拂,有福德的瑜伽行者,踱著細步,靜思利他的菩提心。」(第八品《靜慮》,第937頁)等等。 

末學是個嚴肅的學者,但在閱讀索達吉堪布的《入菩薩行廣釋》時,卻常常因其中生動有趣的故事、透著洞達世出世法智慧的幽默風趣的語言而開懷大笑,在感受到快樂的同時也深受其教益。如「人們一生中千辛萬苦的勞累,賺取種種衣食財產來養護身體,把它餵得又肥又胖,最終目的是將它送到屍林中去餵禿鷲狐狸,讓這些禽獸吃飽一點。除此之外,無論怎樣去觀察分析,也找不出其他目的。……有的人飽食終日,一生中善業沒有積累,倒是賺下了一肚子肥油,讓禿鷲野狗、狐狸吃得飽飽的。」「(就像老闆僱傭工一樣)人們在一生中僱傭了身體,要它為自己服務,但身體實在是不像話,一生中吃喝打扮,花費了主人多少資財,養得肥膘骨壯,但它卻不聽心識的命令,不去修善積福,最後還要將主人拋棄,毫不負責地到屍陀林去了。對這種忘恩負義的身體,你又有什麼必要去養護它呢?」「有些身體就像一個順從的奴僕,辛勤地為主人幹許多善事,與主人配合得很融洽;有些人的身體對善法一點也不幹,給主人造各種罪業違緣,如殺生、偷盜,它很高興去幹,也很能幹,那時病也沒有,懶惰也沒有,非常賣力。這樣的人身,如果不能轉變,還不如沒有得到或早點讓它死去,也就能少造點惡業。」(第五品《護正知》,第400頁—406頁)「雖然自己擁有了權利地位,卻在短暫無義的人生中,犯下了滔天罪業,太不值得!不如去當一個小乞丐,拿個破碗,口裡念著『嗡嘛呢叭彌吽』,四處行乞。」(第四品《不放逸》第219頁)「更何況從大範圍來看,就算你是人世間最富有的人,也許還比不上一條龍王;你是人中力氣最大的人,也比不上一條猛獸;你是人中長相莊嚴無比者,也許還比不上某些大力鬼女。這些方面根本沒有什麼可驕傲的。」(第七品《精進》,第789頁)「藏族人的俗話說:『在快樂的時候,大家都像是修行人,遇到挫折時,各自的煩惱就會露出來。』這時候(遇到逆境和困難時),可不要生憂惱,特別是男眾,『男兒有淚不輕彈』,一邊大發雷霆,一邊揮淚大哭,那可是軟弱,心理崩潰的表現。」「有一次我去朝禮拉薩,住在一家很大的私人旅館裡,旅館的旁邊住著十幾個乞丐,白天他們到處乞討,到了晚上,他們就在一塊唱歌跳舞,過得特別快樂。可是旅館裡老闆與我交談時,談吐的全是擔憂、苦惱,好像他完全沉浸在悲慘生活中。我當時非常感歎:人的苦樂確實不在外境,而是在於內心對生活的態度啊!」(第六品《安忍》,第505頁--第506頁)「上師如意寶說過:如果內心的執著沒有破爛,外表的衣服破爛,不一定是瑜伽士。」「一些人出於某種目的給我們吹捧,『哎呀!你真是了不起,智慧這麼銳利,身體這麼胖,你肯定是轉世活佛、空行母……。』面對這些言語,我們應該頭腦清醒,這些如同陽光下的肥皂泡,縱然七彩絢爛,也只是虛假影像而已。」(第五品《護正知》,第405頁,第418頁)等等。

《入菩薩行廣釋》的博大精深和精彩之處,不是我這篇短短的讀後感所能完全表達出來的。末學以前也曾讀過《入菩薩行》的兩種漢譯本,然而慚愧的是,並沒有對此論生起足夠的重視和信心。這次仔細地拜讀了索達吉堪布的著作《入菩薩行廣釋》,其感覺真正是如飲妙甘露,讓我對大乘佛法的根本——發菩提心生起了極大的敬信與崇仰,並依照書中所列的發菩提心儀軌發了菩提心願。在平時的生活中注意運用其中所述的如何護持和增進菩提心、如何對治自己的煩惱習氣的殊勝竅訣,真正感到十分受用,身心都有不少好的轉變。我希望自己能將《入菩薩行》背誦下來,因為我堅信此論將使自己終身受用。我也相信,有緣讀到《入菩薩行廣釋》的人,也會因此書得到很大的法喜和安樂。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7/10/28 下午 10:47:21編輯過]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2/3 上午 03:36:04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468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