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索達吉堪布《前行廣釋》10課上師相應法講解線上看

您是本帖的第 942 個閱讀者
平板 列印
標題:
索達吉堪布《前行廣釋》10課上師相應法講解線上看
whataboutu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獨孤求敗
文章:2715
積分:2129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12月25日
 用支付寶給whataboutu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索達吉堪布《前行廣釋》10課上師相應法講解線上看

法 王 序

大圓滿龍欽寧體是集廣大班智達派《龍欽七寶藏》及甚深古薩里派《四心滴》二者之密意於一體、即生可獲得金剛持果位之甚深正法。

此《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不僅完全包括了三士道次第,而且具有殊勝竅訣要點。因此,諸欲解脫者必須實修。尤其是當今時代許多人不經過前行修煉,卻首先高攀大手印、大圓滿等正行法,以致正法與補特伽羅背道而馳。所以,諸位首先唯一實修此前行至為重要。

此深法攝集了藏地興盛的薩迦、格魯、噶舉、寧瑪派的引導文及廣弘於漢地的淨土、華嚴、禪宗等一切顯密修要,並且具有持明傳承殊勝之加持。祈請三根本、護法神賜予如理修行此法之具緣者加持並普降成就甘露妙雨。

本法傳承︰華智仁波切傳與樂喜堪布公美,彼傳給喇嘛羅珠仁波切,大恩上師羅珠仁波切傳與我。

對於此次譯成漢文、校訂並傳講,本人由衷隨喜。同時,祝願弘法利生事業吉祥圓滿!

釋迦比丘晉美彭措勇列致

於藏曆鐵龍年神變月初三自壽六十八歲之際

公元二○○○年二月八日

第一百二十七節課

思考題

479沒有敬信則不得加持,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480請結合幾位成就者的公案,談談你對“上師瑜伽”的理解及體會。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麵繼續講“上師瑜伽是最深的修法”。

修上師瑜伽盡除一切過患

至尊果倉巴[1]曾親口說過:“若修上師瑜伽法,盡除過患德圓滿。”意思是,如果長期修持上師瑜伽法,將能盡除你的貪嗔癡等一切煩惱及過患,而與此同時,聞思修、大悲菩提心等善法功德,也會與日俱增、自在圓滿。

這一點,多多少少很多道友都有體會:不修上師瑜伽,自相續與佛法很難相應;一旦修了上師瑜伽,不管再修什麼法,一修就能相應。其實,這就是上師瑜伽的加持。

不過也有人認為:“只修上師瑜伽就夠了,共同加行、不共加行都不必修持。”

這種觀點,如果是針對某些利根者,或有特殊因緣的修行人,我也不否認。對他們而言,只修上師瑜伽,的確能圓滿前面的一切功德。但如果說這對所有人都適合,那也不儘然,果真如此的話,那前輩大德們就不必造論闡釋加行,而我們也不必修百日共同加行及五加行了。

辨別這個道理,其實與辨別“只念一句佛號”是一樣的。從一個角度來講,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確實包括了八萬四千法門,對某些人而言,只念這句佛號就足夠了。但是,所有的人都行嗎?恐怕不行。大乘佛教廣設無邊法門,肯定不是虛設的。

因此,既然有不同根基,應機施教就最為適當。在我們的傳承中,前輩高僧大德如何傳法、如何攝受,我們也如是跟隨,就這樣一步一步地前進,應該是最穩妥、最可靠的。

修上師瑜伽最無上

果倉巴尊者又說:“雖多修持生次第,然修上師為無上,雖多修持圓次第,然誠依師為無上。”

現在很多人喜歡修本尊、護法,這種生起次第的修法是很好,但最主要的,還是修上師瑜伽,因為上師瑜伽在一切修行中最為無上;很多人也喜歡修圓滿次第,風脈、明點等,這也很好,然而尊者還是勸誡說,以誠摯信心依止上師是最無上的。

說到這裡,我也順便提醒一句:不修上師瑜伽的話,天天觀風脈明點,很可能會出問題。因為沒有上師瑜伽的加持,氣脈明點修得不好,會導致精神失常,出現種種可怕的迷亂現象。

而上師瑜伽,前輩大德都說,是最安全的修法。一般來講,你觀修上師是不會有任何魔障的,不會出違緣,也不會修錯;即使你觀得不好,大概地觀一觀自己的根本上師,也有極大的利益。

當然,你所觀的上師,應該是有功德的,而不是憑著執著或感覺來判定。前面我建議大家觀法王如意寶,但有個別人說,那不是他的傳承,他要觀自己的上師。我想這也可以。以前我說過,《大圓滿前行》的譯文,有些人把教證變來變去,也“譯”出了一些法本。而且,“傳承上師”那段也改了,這樣做我能理解:同樣源於佛陀的教法與證法,對於自己的傳承上師,弟子是會有些執著。所以,你觀自己的上師,也很好。

不過,我還是要明確地指出:你所觀的上師,一定要有功德。不能憑執著,更不能憑感覺。尤其是一些女眾,“我覺得這個上師好,我覺得這個上師很可愛,我覺得這個上師跟我很有緣……所以他就是我的根本上師。”其實你的這種“感覺”,在尋找上師的層面,是很不適合的。

作為能引導你解脫的上師,確實需要一些資格。換句話說,只有具備一定功德的上師,你才可以依止,才可以觀修。如果你找不到的話,那就找一位公認的大德,觀修他的上師瑜伽。剛才說了,這種觀修勝過生圓次第,是最無上的修法。

以前在藏傳佛教中,有一位偉大的修行者,叫梅覺巴。梅覺巴尊者說過:“觀音白就讓他白,度母綠就讓她綠,喜金剛黑就讓他黑,反正我在任何時候心中都沒有離開過上師的形象,因此,離成佛大概不會遠。”他日日夜夜觀修上師,並因此獲得了成就。

其實我們也可以這樣修。修得好,所有本尊都能觀為上師:由上師賜予我灌頂,賜予我悉地,賜予我一切佛法。就是在這個層面上,根本上師的恩德,的確超越了佛陀。

有人認為:“這種說法不合理,怎麼會超過佛陀呢?”

其實,用個世間的比喻,也能說明這一點。比如,你的世間學問,是父母、老師教的,不是他們的話,試問你這一生,從小到大跟旁生有何差別?也不過是活著而已。因此,對你而言,他們絕對超過了任何人。同樣,你現在學佛了,如果不是善知識一點一滴開導,引領你趣入,那你對出世間的學問,也必將一無所知,更不要說修持和解脫了。

因此,當我們細細觀察自身的成長,以及這一切的因因緣緣,就會明白,所謂“上師的功德等佛、恩德勝佛”,絕不是空談。

若無敬信則不得加持

另外,哲貢炯巴仁波切[2]也曾說:“上師四身雪山上,敬信之日若未升,不降加持之水流,故當勤修敬信心。”

意思是,上師是四身——化身、報身、法身、本性身的總集體,這一總集體好比一座雪山,而弟子對上師的恭敬與信心,好比日輪。如果日輪沒有升起並照射雪山,雪就不會融化,水也就不會流淌下來。同樣,如果對上師沒有真誠的恭敬,沒有清淨的信心,那也不可能感應到上師的加持之流入于心田。因此,想要修行大乘佛法的人,一定要首先精勤地提升自己對上師的恭敬與信心。

這種敬信心,其實是內心謙卑、調柔的狀態,傲慢的人是做不到的。有些人說:“我是很傲慢,不想恭敬誰,誰都看不慣……”但是你誰都看不慣的話,大德們再有加持,佛法再有加持,你也是得不到的。

有些人對個別有名氣的上師,還比較恭敬,但其他的,即使有法恩,也只是聞法時有點恭敬,平常就不放在眼裡。其實這是錯的,是人格上的一種缺失。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不論你在誰那裡聽過佛法,如果能對他終生保持恭敬,那你的相續中自然會流入加持,這是規律。

而一旦得到上師加持以後,修行是不難的,違緣也會自然遣除。因此,修行人一定要恭敬上師、祈禱上師。

其實不說修行,常常念上師瑜伽、持上師心咒的人,一定感受過一種力量——令心靈平靜的力量。在我感到心情煩亂、不太舒服時,會放下手中的事務,供上香、念念課誦,然後祈禱上師。這樣慢慢地,煩心事就消失了,心也入於佛法的境界中了。

不祈禱上師不得無分別智

至尊讓熱日巴說:“若不祈禱上師尊,求無分別之智慧,如朝北洞中待日,彼無境心融合時。”

如果不祈禱上師,想求得無分別智慧,以及種種功德與成就,是不可能的。就像一個洞口朝北的山洞,太陽從東升到西落,光始終照射不進去。同樣,一個對上師沒有信心、不祈禱上師的人,即使精通五部大論乃至十明,甚至顯密法要都倒背如流,但那種外境與心識融匯一體的修行境界,在這種人的相續中,是永遠也不可能現前的。

其實,這種修行境界,是顯密佛法中共同希求的究竟目標。當境、心融匯為一時,山河大地乃至萬事萬物,也都成了覺性的妙用,都成了開悟心的顯相。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記得《補續高僧傳》裡,有一位小壽禪師,五代時期人,本名洪壽。他與永明延壽禪師是師兄弟,為了將他與師兄區別開來,人稱小壽禪師。禪宗大德開悟時,多半都因為一件事,小壽禪師也不例外。一次擔柴時,柴落到地上,他當下開悟。

開悟後他作了一偈:“撲落非他物,縱橫不是塵,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意思是,掉落地上的並非他物,天地間不論橫的豎的,也不是外境中真實的塵埃,山河大地乃至一切的一切無非自性妙用,而所顯露的,也全都是法王之身,與明覺法身無二無別。證悟之後,德韶國師(他的上師)為其印證。

當然,在得到這種境心融為一體的開悟之前,對上師的祈禱是不能離開的。而且在你的祈禱中,一定要視師如佛。

漢傳佛教中,有些人始終有點疑惑:“‘四皈依’到底是怎麼來的?‘視師如佛’只是密宗的說法吧?”

其實不是。最近我在看《佛說瑜伽大教王經》。這是一部非常殊勝的經典,內容與《大幻化網》等密續一致,是大遍照金剛如來對阿佛、大寶生佛、無量壽佛、不空成就佛,以及無量菩薩等眷屬宣說的經典。

經雲:“佛言,善男子汝今諦聽,此阿梨,所有十方諸佛及諸菩薩現在說法者,一日三時來詣阿梨所,獻大供養如佛無異。”

“彼諸如來所有三業積聚無量福德,是等阿梨一毛孔福德。”

“此金剛阿梨,即是一切如來。”

這個道理,值得思維!如果你覺得上師與佛陀有差別,可以翻翻這些漢譯經典。翻閱之後,你一定會相信:上師,尤其是作灌頂及傳授教言的上師,的確與十方諸佛無二無別。不承認經典另當別論,承認的話,這不僅是藏傳佛教有,漢傳經典中也有。

我剛才講的《佛說瑜伽大教王經》,益大師的《閱藏知津》裡有一個提綱,你們沒有時間的話,簡單看一下這個也可以。

還有,《華嚴經》中也說:“善知識者即是如來,善知識者一切法雲,善知識者諸功德藏……”

依靠上師方可證悟無偽實相

總之,上師善知識就是佛、法、僧三寶的總集,而無偽實相的證悟,也唯有依靠以恭敬誠信之心修上師瑜伽,才可以在自相續中生起。除此之外,依靠其他任何方法都無法證悟。

當然,聞思也重要。你們正在學五部大論——戒律、俱舍、中觀、因明、現觀,這些我本人也很有興趣。昨天有些道友講考,講得很好!這樣聞思很有意義。不過,有些心不穩重的人,一學不動就換班,這樣不好。從明天開始,任何人不准換班!即使你一個字不懂,也要學完這一年。否則,換來換去的,今天因明班,明天俱舍班,後天戒律班……都參觀一遍也沒有用,哪一部論也學不懂。有信心的話,漸漸會懂的。

作為佛教徒,這種理論的學習是很有必要的,應該以此培養自身的綜合素質。尤其是深一點的知識,像俱舍的觀點、因明的觀點、中觀的觀點,這些懂了,淺的也就容易了。像《大圓滿前行》,以前我剛學的時候覺得很難,好多教證不懂,但一學《俱舍論》,全都迎刃而解。再一學《量理寶藏論》,《解義慧劍》也簡單了。

因此,不要一學不動就換班。即使你學《前行》,不還是有難的地方嗎?

當然,學五部大論的同時,還要修上師瑜伽,要念誦、要磕頭,要修世俗的善根。否則,只通理論,就成了學者。可能你們也知道,在現在的很多大學裡,即使是佛教的博士後、博導,口頭上很會講,但在他們的心裡,對三寶從來都沒有信心。

因此,學五部大論的人,可以是佛教的“學者”,但你最重要的角色,還應該是修行人。是修行人,就應該希求實相的證悟。下面通過幾則大成就者的公案,說明依靠上師而證悟的道理:

那若巴

那若巴尊者儘管是精通三乘的班智達,能折服一切外道,曾於布紮瑪希拉寺[3]擔任守護北門的班智達。

有一天,他在一個寂靜地方研讀五明時,來了一個具有三十七種醜相的老女人,頭髮、眼睛、鼻子、耳朵……渾身上下都奇醜無比。

她問那若巴:“你在研究什麼?”

那若巴說:“我在研究因明及顯宗的教法。”

“那你懂嗎?”

“詞句上懂。”

老女人一聽高興壞了,歡天喜地地跳起舞來。那若巴心想:我說詞句懂,她都這麼高興,如果說意義也懂,那她肯定更高興了。於是他說:“不僅是詞句,意義也懂。”老女人一聽,不笑了,竟然顫抖地哭了起來。

班智達不解,問她:“為什麼我說詞句懂,你就笑,而我說意義懂,你卻哭了呢?”

她說:“你這個班智達啊,你說詞句上懂,我知道你在說實話,所以很高興;但當你說意義也懂的時候,是在說妄語,所以我很傷心。”

班智達不好意思了,問她:“那誰懂意義呢?”

“我哥哥懂,他在某某地方,你應該去依止他。”說完,老女人便消失于空中。其實她是空行母的化身。

(你們以後在路上見到醜陋怪異的人,一定要小心!說不定是佛菩薩的化現。我去外面的時候,凡是見到乞丐,尤其是很嚴重的殘疾病人,我都會格外注意:“是不是金剛瑜伽母?也許是文殊菩薩的化現吧……”所以,即便是假裝,也要對他供養。

1987年,上師如意寶帶我們去五臺山時講過:“文殊菩薩是千變萬化的,見到乞丐及神神道道的人,一定要注意。”從那時候起,每個人都留意了。

以前有一次,我也遇到過一個極醜的人,頭髮蓬亂著跪在地上,一直不抬頭。那時我心裡就嘀咕:“這個人,是不是佛菩薩的化現啊?”)

當時,那若巴得到幻化空行母的指點以後,就去依止帝洛巴尊者。在依止過程中,就像以前講過的,他感受了種種的苦行。

有一次,上師突然對他說:“我給你作了這般開示,你還不了達!”說完,用鞋底猛擊他的額頭。結果,那若巴尊者的相續中,頓時生起了實相證悟,達到了與上師的智慧密意平等一味的境界。這就是上師以“滿瓶傾泄”的方式作的加持。

當然,這是真正成就者上師的行徑。有些弟子很著急:“上師啊,您也用鞋底狠狠打我一頓吧,就像帝洛巴打那若巴那樣。”但如果上師真的認為自己和尊者一樣,也用鞋底、棍棒“加持”弟子,卻不一定有什麼意義。

瑪爾巴羅紮曾對米拉日巴尊者說過:“像我這樣的大成就上師很少,像你這樣具有清淨信心的弟子也很少,因此,以後你攝受弟子時,不要再用我的方式,應該以平凡的行為攝受,比如講經說法等,這樣才是最穩妥的。”

龍菩提

龍菩提,據龍猛菩薩的略傳記載,他是尊者四大弟子之一,成就虹身。他的這一成就,有些說是依靠上師的一句竅訣,有些則說,是聖者龍猛菩薩丟了一把鼻涕,他全部拾起來吃了,依此而獲得的。

當然,作為普通上師,很難有龍猛菩薩那樣的加持,而作為普通弟子,也很難有龍菩提那樣的信心。因此,我們在依止上師時,行為一定要適當,傳承上師們怎麼做,我們也那樣做,這樣才合理。對有些弟子來講,只要能觀清淨心,不說上師的過失,就已經很好了。

不說上師的過失,是為人弟子的重要品質。宗喀巴大師的《事師五十頌釋》,引《戒律根本論》[4]等教證說明,如果上師有過失,比如宣說了非法,可以恰當地指出。但《善恭敬經》卻說:“師實有過尚不得說,況當無也。”即使上師真有過失,都不能說,更何況沒有呢?因此,任何時候都不該說上師的過失。但有些人喜歡添枝加葉:“上師這裡錯了、那裡不對……”其實,這樣過失非常大!

這個教證很有啟發性,希望大家都看看《善恭敬經》。《善恭敬經》,是隋朝時天竺三藏那崛多譯的;前面講的《瑜伽大教王經》,是宋朝時法賢譯的,這些經典都出自於漢地《大藏經》。看過以後,相信你一定會瞭解:在依止善知識方面,其實藏、漢佛教是一致的。

說到《大藏經》,我認為很值得一閱。在去年海口的一次演講中,我就提倡“閱藏”。在我看來,來到這個世界,又入了佛門的人,對《大藏經》毫不知曉是很可惜的。我個人很想在有生之年圓滿地閱讀一遍,但是否有機緣還不好說。不過在當時的講話中,我講了我的認識,他們整理成文字,收在《夢中佛事》裡了[5]。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

總之,作為佛教徒,對佛教的基本理念應該有正確的瞭解。當然,這種瞭解,也應該建立在可靠的依據之上。像剛才的那個教證——“師實有過尚不得說,況當無也”,這個教證很有說服力,對做弟子的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準則。不懂的人,再再找上師的過失,修行、證悟都會出障礙。而懂的人,不僅能以此約束自己,而且能對上師生起感恩及非常清淨的信心,就像龍菩提一樣。那這樣修行,就一定能獲得成就。

龍菩提是大成就者。在第四世班禪大師為紮什倫布寺和合塔開光時,龍菩提與法金剛曾以智慧身現前於塔頂,為佛塔開光。這是有歷史記載的。

持明無畏洲

此外,持明無畏洲智悲光尊者)也曾親口講道:“我也是因為拜讀了第二大佛[6]的論著後,相續中認為他老人家就是真佛的想法油然而生,一心一意地虔誠祈禱,承蒙尊者的智慧身攝受,從而自相續中生起了自然本智。從此以後,我才開始引導數以百計的求法者。其中,具精進者獲得了出世間禪定,有智慧者不入分別伺察的歧途,他們都真正地意識到:勝義諦的證悟,完全依靠對上師萬分的恭敬和堅定的誠信這條途徑。”

智悲光尊者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修大悲心了。他說:“我用了七年時間專門修習大悲心,以此功德,我的法脈及法本肯定能利益無量有情。”後來,尊者又在桑耶青浦閉關三年。閉關期間,他一邊閱讀《七寶藏》、《四心滴》,一邊祈禱全知無垢光尊者,並三次得到全知的智慧身攝受。當傳講伏藏教法的因緣成熟時,他廣攝徒眾,廣講密法竅訣。而他的這一法脈,就稱為龍欽寧提派。也就是說,龍欽寧提派的開創者,就是智悲光尊者。

在上面兩位尊者之間,有幾百年的間隔,因此,上師的攝受不是親自攝受,是智慧身的攝受。而得到這種攝受,是因為尊者看了全知的教言以後,對全知生起真佛之想,並虔誠祈禱的結果。

對於歷史上的大德,在拜讀他的教言之後,如見其面,這種經驗,我想很多人是有的。我本人也是如此。幾百年、上千年以前的論著,也會讓我無比感動,有時不禁自言自語:“真是位佛陀啊!他的智慧、悲心,實在無與倫比。”從此也經常祈禱。

按照噶舉派某些大德的說法,其實這樣的大德,也可以說是你的根本上師。比如龍猛菩薩,我從未見過他,在我跟他之間也是時隔久遠,但每次拜讀《中論》等論典時,就會生起強烈的信心。因此,我自己也認為:我就是龍猛菩薩的弟子!他的法恩,與我現在的親傳上師們,是沒有差別的。

同樣,在這個資訊時代裡,有的上師在網路上傳授佛法時,如果你也從中獲得了極大利益,那麼對這位上師,即使你今生無緣拜見,無緣在座下依止,也可以視其為根本上師。

這些道理都出自《前行》。我以前也講過多次,《前行》是最好的修行竅訣,它的每一個公案、每一個教證、每一段文字都是金剛語,都有外、內、密的眾多意義。因此,一定要記在心裡,並如理受持、依止。

邦甘麥彭滾波

據《蓮花生大士全傳》記載:大譯師貝若紮那曾被流放甲摩擦瓦絨,後來他與玉紮釀波一起返回西藏,途中遇到名叫邦甘麥彭滾波的老人,並借宿老人家中。當時的邦甘麥彭滾波,據說是一百多歲,也有說是八十來歲,總之是非常老邁了。

老人問:“請問兩位從何處來,又要往何處去?”

玉紮釀波回答說:“我們從甲摩擦瓦絨來,準備到西藏去。”

老人說:“你們兩位一定是搞錯了!既然從甲摩擦瓦絨來,就應該知道,那裡有一位偉大的佛教尊者叫貝若紮那,他與佛陀無二無別。這麼了不起的尊者,你們不去求法太可惜了!到他面前求法,才能修行成就啊!雖然我有無比的信心,但我太老了,去不了,即生也肯定見不到他了。”

這時,貝若紮那說道:“我就是貝若紮那。”

老人聽後嚇了一大跳,仔細地看著尊者。看完之後,他感動不已,突然抱住尊者。一邊抱著,一邊痛哭流涕地向尊者求法。

於是尊者將禪帶系在他的身上,禪杖靠在他的腰間,對他傳講了上師瑜伽的修法。結果在他的相續中,生起了直斷本來清淨的真正密意,當下開悟。後來,他的身體散為塵埃而成佛。而他的傳承弟子中,七代都是虹身成就,《密宗虹身成就略記》中有記載。當然,他們的成就,也都是依靠對上師的信心而實現的。

當時師徒二人見面的地點,有說在道孚,是一座神山,以前我去朝拜過;有說在爐霍縣境內,等等,有很多說法。具體在何處,我也不清楚。

但不管怎樣,當時的邦甘麥彭滾波,就是依靠上師瑜伽而獲得成就的。因此,不論年齡大小,只要有信心,依上師瑜伽獲得成就並不困難。

上師瑜伽是一切正行道之究竟要訣

從以上幾則公案可以看出,一切成就都來自上師瑜伽。所以說,在所有九乘次第的法門當中,再找不到比這一上師瑜伽更為殊勝的深道了,雖然把它命名為“加行”,但實際上,一切“正行”道的究竟要訣就是它。

如金厄瓦尊者曾說:“身體的核心是心臟,如果沒有心臟,人就成了一堆血淋淋的肉。同樣的道理,修法的核心是上師瑜伽,若沒有上師瑜伽,所有的法只不過是一紙文字而已。”

因此,在我們的修行中,一定要重視上師瑜伽的修法。現在我們修的是法王如意寶的上師瑜伽,一方面,這個儀軌很簡略,不像其他的那麼廣,所以修起來很容易;另一方面,能值遇這樣的傳承上師,的確難得,所以希望大家珍惜。當然,如果你有自己可靠的、清淨的傳承上師,修他的上師瑜伽也可以。但不管怎樣,想成為一名真正的修行人,每天都應不間斷地修上師瑜伽。

現在人工作忙、煩惱多,修行特別困難。有時一煩起來,幾天都不想看書,不想讀經,也不想念咒……可能也是前世的煩惱習氣所致,一直迷迷糊糊的,什麼善法都不想做,就這麼傻傻地呆著。這時候,你應該祈禱上師,早上、晚上、走路、做事,多祈禱以後,就像水器顯現月影一樣,上師的加持自然融入心中。

上師是無處不在的,關鍵看我們的信心如何。如果我們能隨時隨地、始終如一地將上師瑜伽作為修行的核心,即使沒有任何其他修行也可以。如藏巴嘉熱曾說:“只要不離憶念上師,不誦經也可以,不參禪也可以。”

當然,不是說所有人都要這樣修。否則,華智仁波切也不必要求修五十萬加行了。這裡強調上師瑜伽,是要說明它很關鍵,而並不是用它取代所有修法。因此要善於理解,善加辨別。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不會斷章取義,即使是最關鍵的教義,也不會因為自己喜歡,就將它作為依據來否認其他所有教義。就像《經莊嚴論》裡講的,唯有智者,才善於瞭解佛陀及傳承上師的密意。因此,對所有人而言,不能說只修上師瑜伽就一切圓滿了。

但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知道,在所有的修法當中,上師瑜伽的確是最最關鍵的。它是加行,同時也是一切正行的究竟要訣,所以,誠心誠意、盡心盡力地修上師瑜伽,非常非常重要!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1] 果倉巴:噶舉派非常卓越的大德。他一生聞思,在喜瑪拉雅山和匝日神山苦行,弘揚竹巴噶舉派佛法,攝受了眾多弟子,藏文著作有四大函,主要涉及出離心、菩提心、依止寂靜地等修心竅訣。

[2]  哲貢炯巴仁波切:哲貢噶舉派的創始者,建造了帕智寺,被譽為第二龍猛菩薩,在73歲時攝受了18萬僧眾,在各地弘揚噶舉派的佛法。

[3] 布紮瑪希拉寺:又名吉祥戒香寺,昔日印度最著名的兩大寺院,就是那爛陀寺、吉祥戒香寺。

[4] 《戒律根本論》雲:“若說非法當制止。”

[5] 詳見《夢中佛事》之《聞思修行 深入經藏》。

[6] 第二大佛:即全知無垢光尊者。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3/11/7 下午 05:47:22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11/7 上午 05:21:00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2187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