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貢噶呼圖克圖心經講演錄

您是本帖的第 2731 個閱讀者
平板 列印
標題:
貢噶呼圖克圖心經講演錄
石頭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業餘俠客
文章:357
積分:4983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11月26日
 用支付寶給石頭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貢噶呼圖克圖心經講演錄

貢噶呼圖克圖心經講演錄

 

 

貢噶呼圖克圖心經講演錄講演者  貢噶呼圖克圖

記錄者  慈威上師

原印送者  吳蓮居士

重印贈者  美國佛教會

       

 

----------------------------------------------------------------------------------------------------------

貢噶上師講藏譯心經介紹

 

游建泰

 

 

甲、前言

         

今年二月,我在信中向沈家楨先生報告說,我計劃于今秋在達拉斯學佛社,對諸同修道友講述般若心經,幷希望他能寄一些書給我參考沈居土慨然相允。在他寄給我的書中,有一本「貢噶呼圖克圖心經講演錄」,他在信中說,他只有這一個本子,希望我閱畢後寄還給他,余書可不用還,我在好奇之下,先讀此書;一讀之下,嘆爲奇書,便于信中向沈先生簡述藏譯心經的殊勝,及我對此書的愛好,幷說我將來講心經時,想先講一般通行的玄奘法師譯本,再拿藏譯本來對照,如此則聽衆更能獲益我又說︰「如此好書,應廣爲人說。先生覆信說,此書既如此殊勝,他打算寄回台灣去,印幾千本贈人,幷希望我能寫一篇介紹的文字,一齊刊出我欣然相許,但急就成章,不盡之處,還請海內外大德糾正之。

 

 

乙、藏譯本心經的殊勝處

 

藏譯本心經與玄奘師所譯心經相較,各有所長。然依余鄙見,藏譯本有許多殊勝之處︰

 

一、語較明確──例如︰   

 

(1)奘師本作︰「照見五蘊皆空」;而藏本作︰「照見五蘊皆自性空」,如此則語義甚爲明確,可免學人,尤其是初發心者,多種揣測,而不敢確定;而心經又爲大多數初學佛者之讀物,故此「自性」二字一加,可減少許多困惑,及澄清許多不需要之誤解蓋佛學中所謂「空」者,實謂「無自性故空」也。依藏本,則經義甚是,幷可息諍絕妄。

         

(2)奘師本作︰「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語多含蓄,而藏本則直接了當︰「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知是空」。藏本雖對仗沒那麼工整,但語義簡單明快,學人不用在文字上費滋量,在修辭上兜圈子,直入般若大城。

 

(3)奘師本作︰「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語較含糊,而藏本作︰「舍利子,以是諸法性空無相,不生不滅」甚爲明快,不須讀者在文辭上大傷腦筋。

        

(4)奘師本作︰「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藏本則作︰「舍利子,是故菩提薩垛以無所得故,依止般若波羅密多,心無掛礙。」此間的不同是︰奘師將呼格(Apostrophe)「菩提薩垛」依原文之位置,而置於句中,較不符合中文習慣,故讀來生硬,且令人易生多種疑慮及臆測,不敢定奪;藏本則甚明確,而無此弊。

 

二、藏譯本心經較能闡發究竟中道實義,而不落斷滅。大凡學佛者,尤其是修般若空慧的行人,最大的關卡是怕落于斷滅空,而此藏譯本的最殊勝處,在于可使學人遠離此惑。這是佛法行者不可不知者,列論如下︰

        

(1)奘師譯本作︰「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于此,則甚多學人易據而執「無得」,而落斷滅相,且于未學之初,便狂言︰「無佛法可修,無佛道可成」,如是之人,永處斷滅邪見,萬劫難複,何以故?金剛經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說斷滅相。」于此「無智亦無得」的緊要關口,藏譯本則在懸崖上搭一鐵索橋,俾令空中行人通達無阻,其譯曰︰「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亦無不得」,君且看︰「亦無不得」這一筆加得多好,多妙﹗可謂神來之筆。這一筆一搭,可免行者斷落萬丈絕崖,粉身碎骨,萬劫不複。此絕非故作驚人之語。君不見百丈野狐之公案乎?合以錯只錯一個轉語,而對也只對一個轉語,便可使他五百世墮野狐身?便得「貴脫野狐」?佛法行者,善思念之。所以者何?曰︰若言「不落」因果者,即落斷滅,而斷見常見,無非外道邪見;以其邪見,故不得脫,故墮五百世。複次,道也者,不在內,不在外,不在兩間,非有、非空,空有雙遣,若單言空,則學者易著于空,而落于空;落空,則墮于邊見,是故,這「無智無得,亦無不得」最後一筆殊關重要也,其要爲何曰︰非生死攸關也。若了此義,則近道矣。

        

(2)奘師本作︰「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藏譯本作︰「心無掛礙故,無恐怖,遠離顛倒,完竟涅盤,三世安住,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得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圓成佛道。」這「三世安住」與「圓成佛道」一加,不但文義顯然,且將前面經文中所發揮的中道實義,更進一步推展,指向圓滿之一佛乘究竟之理。如此一來,則學人讀此經,可心安而理「得」,從而遠離斷滅偏頑之魔障。

 

三、奘師譯本之長處與短處 

 

簡單地說,奘師譯本的長處,也就是它的短處。與藏本相較,奘師本文字簡捷,且讀來順暢,朗朗上口,對仗工整,(然亦不得謂藏文原本即無此優點;可能是再由藏文轉譯爲漢文時,失去了這些優點。然而奘師本可能太講求對仗、與文字的鏗鏘,于是難免多少損失了一些文義上的明晰,而增添不少周折與晦澀。

 

 

 

丙、奘師譯本、藏譯本及其他譯本之比較,兼談「佛學中的考據學」

         

奘師譯本及藏譯本其他最大的歧異之處,在于奘師本僅有正中分,而無序分與流通分,而藏本則三分具足。依此看來,六比二,不之誰是誰非,何者比較忠于原文,亦未可斷言多數者必爲是或必爲非;或少數者必非必是縱然歷代論者,皆能巧爲解說爲何唯有奘師及鳩師二譯本僅具一分,其他譯本則三分具足;然梵本亡佚,史料不足,實無法定奪是非依鄙之見,一切論說充其量,僅是臆測之詞,不足爲憑。

        

好于佛學上搞考據者,佛經上有一譬喻謂︰「說食不飽」,又謂︰「數他人財寶」,自終不得利。又,對于那些佛學考據者,余亦有一譬,譬如有兩人,于珠寶店外,見櫥窗內展示一鑽石,二人一見,「便于窗外指指點點,品頭論足,甲謂︰「這顆鑽石是從剛果來的。」乙謂︰「不是﹗是從南非來的﹗」甲又謂︰「是一位叫史密斯的挖出來的。乙駁謂︰「不對,那人叫亞當。」甲又謂︰「是瓊斯先生琢磨切割好的。」乙抗曰︰「不然,是貝克的傑作。」甲複曰︰「這鑽石爲韋伯所有,其正欲待價而沽。乙作色曰︰「不對,是漢斯夫人所有。」如是,于此稀世之寶之出處、作者、擁有音,等等爭論不休,吵吵嚷嚷,與夫某些名流學者之考訂六祖壇經之真僞有何不同與夫風動幡動者流,其高下爲何?

        

天下甚大,而好事之人甚多,此不僅于佛法中治考據爲然,于文學、史學、哲學亦然有人汲汲然欲曉我以大義謂︰老子幷無其人,其書爲僞造果真如此,則又如何?老子書中智慧俱在,我若能讀之而飽饗其智慧之食,則老子爲何人,于我何妨如是老子雖無亦有。又,此不獨于中國爲然,泰西亦複如是,好事者,中外一如也近年來,有人急急于証明希臘之荷馬,幷無其人;且謂英國之莎士比亞亦無其人,實爲克裡斯多弗馬羅(Christopher Marlow)之化名,等等驚世駭俗之言,不一而足。然此等高論,于真正愛好文學人,實不值一顧。蓋荷馬史詩俱在,莎士比亞之戲劇與十四行詩俱存,我苟能于其書中得益,則荷馬、莎氏之有無,已成無稽之談。論者不自于千古文化寶藏中涵詠情性,而徒自虛妄分別,作驚人之語,誠然不值一笑。

        

嗚乎﹗天下淘淘者皆是也,而修道者幾何?是故,余之諫曰︰夫考據也者,凡俗糊口沽名之務也,真好學人與真學佛者,可無與焉──一言以蔽之︰「只要那東西是好的,我管它是誰說的﹗」如是則庶幾乎「遠離顛倒」,而慧命存焉、長焉。

 

 

丁、或問︰「中文佛經已夠多,都讀不完了,爲何還要再從藏文翻譯?」

 

答︰雖然漢譯佛經已汗牛充棟,但據寧馬派劉銳之上師說︰「呂澄之西藏佛學原論(民國廿二年二月商務版)將西藏甘珠經律,與漢譯對勘具缺,內分爲戒律、般若、華嚴、經集、涅盤、咒乘七類藏傳爲七九八本,漢譯勘同才三三四本,比對實缺四六四本,由此可知研究佛學,若從藏文用功,倍易入手也前書又雲︰『至於密部漢譯,零落殊甚,以四部而言……總計漢譯才得三之一耳。』」(見金剛乘季刊第一期第十頁劉著「藏文典序」)

        

余常慨嘆吾國民族之大弊在于五分鐘熱度,與夫凡事僅求「差不多」,即沾自滿。于是乎,爲事不能徹底,不肯花心力去深入;因此,雖好佛學,而于佛典僅譯得三分之一便洋洋自得;因此近世雖侈談西化,提倡西洋文學、哲學、科學,而求西洋任何一重要文學家、哲學家、科學家之著作之「全譯本」,渺不可得反觀我們的他山之石的日本,一套套的文、史、哲、科全譯本紛紛出籠,使當今西洋人一提起東方文化(Oriental),首先想起的是日本文化,一提起佛教或禪宗,想起的也是日本佛教,或日本禪。就是因爲國人常以小得小成即自滿自止,以「差不多」而爲最高境界,因此學術不能開展,不得發揚,只能看著別人進步,只能眼睜睜的瞠視他人把我們「古已有之」的東西,一樣樣拿去運用、研究、深入、發展、發揚;然後,我們再反過頭來,去向他們學誠可痛惜也。

 

因此,我說︰佛典之漢譯實在不多,也實在不嫌多,實仍多有所缺。值此末法之時,若欲振衰起弊,則充實漢譯佛典,使學者得多方之便,責爲當務之急。

 

 

戊、最後簡介一下貢噶上師講述本經之殊勝處

         

貢噶上師宣講本經,實充分發揮了密乘一絲不苟之精神。首先由世尊之行傳及佛教緣由說起,談到說法道場應具備之種種莊嚴,如上師所須具備之條件,以至于聽衆及所說法應具之條件,皆有嚴格規定,須皆具足,方可開講,絕非隨隨便便,造次行之,或馬虎湊合,差不多即可這種嚴格之要求,亦即莊嚴道場,亦即莊嚴佛法,使人想起密乘祖師之舍身爲法,難行苦行,刻苦勵行之宗風故宗門之下,即身成就者,歷來不乏其人,殆良有以也。

 

再者,貢噶上師于諸理念與名相,皆不憚其煩地詳細說明,使學人能一目了然,亦此書之重要殊勝也。讀者披覽即知,毋庸余贅言也。

 

      游建泰謹序于美國德州登屯

      ───────────────────────────────────

     


心經講演錄,系貢師允昆明吳志青師兄之啓請,就南京諾那精舍,自民三十七年四月十八日起,敷演四日之記錄也當時由速記經多番之整理,而成此編。經原名薄伽梵母智慧到彼岸心經,梵言、拔噶瓦得、巴喇加巴喇、密答、啥達鴉。有兩譯本,與漢地普通流傳之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譯語雖殊,原文則一。在漢地講經例,以科判爲主,今則直講,此不同者一;講演中增入密乘口訣,此不同者二;于全經將近講完之時,加授般若佛母密乘修法,此不同者三于以知此講演錄于行者進修之方便,所關至切,今爲仰副貢師悲心普結大衆善緣,輯而公諸世人,俾欲窺無上乘之究竟者,有所遵循,而達佛土之淨域也。

 

      編者志(慈威)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6/12/18 上午 09:31:1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937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