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法裡面的第一個是什麼呢?就是:心趨於法。
心趨於法
行善,造罪這一切都是心、意識在做。語言和我們的身體只是一個輔助的作用,它不是主要的。
心是什麼?它是不是大腦?是不是心臟?都不是。那它到底是什麼呢?
就是佛教裡面講的意識或者叫精神:人有物質的部分,也有精神的部分。精神部分,佛教講有八識,是從眼耳鼻舌身到阿賴耶識。其中最關鍵的,也是在發菩提心,或者行善,或者造罪的過程中發揮最大作用的,不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甚至到阿賴耶識都不是最重要的。雖然精神世界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那麼在這裡面哪一個是更重要呢?就是意識。
發菩提心,是用意識去發;學習、打坐,都是用意識去的,至少前期是這樣的。所以今天講的“心”,是指意識。
意識:是讓我們平時去思考問題、去判斷、去分析、去研究,有這樣功能的人的心。
心趨於法,就是心從哪個方向發展。從無始以來到今天,心沒有趨於法,心只是趨於這個輪回。為了名、為了利等奮鬥了幾千年,幾百萬年,幾百億年都是這樣的。輪回從無始以來都是這樣子。
我們的心從來沒有趨於法,而趨於世俗,到今天為止都是這樣的。但是現在不能再這樣了,因為這一次我們有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如果這次沒有珍惜,沒有抓住,那麼下一次什麼時候再有這樣的機會,是說不清楚的,所以這一次一定要讓心趨於法。這也是《四法寶鬘論》裡面的第一法。
大家可以想想,在沒有學佛的時候,在想什麼?那個時候根本就不知道佛是什麼,根本就不知道學佛是什麼?修行是什麼?打坐是什麼?成佛是什麼?解脫是什麼?在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我們的心在追求什麼?就是名利。佛教中講的世間八法,實際上就是名和利。我們的心就一直在往世間八法方面發展,從來沒有往法方面發展。
為什麼現在我們的心開始趨向於法了呢?有很多原因,第一:好的方面:自己前世的善根成熟,或是聽到了殊勝的佛經,或是閱讀了佛經,或是聽到了佛教的課;負面的:遇到了挫折,如婚姻、感情、生意等失敗,這時候就會非常的迷茫。
因為我們一直認為只要奮鬥,總有一天我能夠得到名和利,得到幸福、快樂。之前我們的主觀意識把人生、生活、輪回美化,也把它看成一個非常美好的東西來追求。所以在遇到挫折後,有些人會重新思考人生,才發現原來人生都不是那麼完美的。反正正面的、負面的原因都會有的。
有這樣原因的時候,我們的心就開始想追求另外一個東西。這個原因是有很多種的,但不管是什麼原因,當有了這種想法後,心便開始趨於法了。比如和某一個朋友聊天、喝茶,這個朋友是一個學佛的,他給我講一些佛教的道理,我覺得很有道理,也理解到佛教並不是自己以前想像的那樣,產生了興趣,然後進一步想去瞭解,開始看佛教書籍。
度化眾生:這句話看起來就像一個口號,好像離我們有很大的距離。作為普通佛教徒,我怎麼去度眾生?總是感覺度眾生是佛的工作,是菩薩的工作,不適合我們普通佛教徒。其實,只要我們從身邊做起,在生活、工作當中點點滴滴地去做,確實我們也可以度眾生的。
如前面講的,前提是我們必須先學習,稍微有一點感受,感覺後,把心得分享給另外的朋友。這個朋友會因為我的分享,開始對佛教有興趣,並願意瞭解。這樣他的心不也就是趨於法嗎?這也叫作度眾生,是度眾生裡面最關鍵的一個。
https://www.facebook.com/larong.chuling/
http://blog.xuite.net/thinley.chodron/twblog/549770225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