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世 親 論 師 略 傳 ─ 雍增益西嘉參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您是本帖的第 2794 個閱讀者
平板 列印
標題:
世 親 論 師 略 傳 ─ 雍增益西嘉參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世 親 論 師 略 傳 ─ 雍增益西嘉參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世親論師略傳

雍增益西嘉參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被譽為「世界智者之頂飾」的世親論師,與無著菩薩實為一母所生。無著菩薩降生後,遂次第於多位上師前學習共同學問,後即出家求道。待其出家後,於長時期內一直勤苦修習菩提心不輟,日久功成,早先所發弘法利生之願終於因因緣成熟而得以真切實現。

無著菩薩之母──婆羅門女明戒,後與另一婆羅門又生下一相好莊嚴之子。此子出生後,按婆羅門傳統,家人用苦膽在其舌上寫一「阿」字;又採用吠陀論典中的其他教授為他行種種儀軌以使其智慧敏捷。年歲稍長之時,又以沐浴、清潔等方式撫育其漸漸長大。伴隨著年齡的成熟,他開始跟隨母親學習文學、曆算、四吠陀等共同學問,並將之全部精通無礙。

其後某一日,母親對兒子這樣諄諄教誡說:「兒啊,我把你生下來並不是為了讓你守護種姓,也不是為了其他世間目的,生養你的目的就是為了日後你能弘揚佛法!因此請你務必出家證道,以廣學三藏、弘法利生。」如是勸請後,世親論師遂於那爛陀寺正式出家為僧。

剃除鬚髮後,他嚴守阿闍黎與上師之教言,連最細微的戒律學處也如守護眼目一般嚴謹持守、絲毫不犯。在戒律清淨之基礎上,他精進修學三藏,並將之完全通達掌握、了然於胸,且因此而成為了一名智者。為了能把握對法藏之精細法義,為了能清楚了知聲聞十八部各宗各派之特性而不籠統顢頇,為了能掌握自他如大海般之宗派的教義,他又來到了眾多智者及諸大成就者的搖籃──克什米爾,並依止大智者登桑(眾賢),且在其前聞受了將諸多阿羅漢所造之七部對法論及四大毗奈耶經匯集而成之《大毗婆沙論》。此論被以前的智者稱之為《有宗海論》,亦名《有宗法藏論》,如此大論最後亦被他全盤掌握。他對此論的一切意義均無半點疑惑,憑藉自己的無垢智慧仔細觀察、抉擇後,他終將《大毗婆沙論》融會貫通於心。

從眾賢上師那裡將其所有的三藏傳承一一得到後,他也成為了不起的大智者。從此以後,世親論師即開始在克什米爾無量無邊之所化眾生前廣宣佛法,同時,其無垢理智亦日漸於當地廣弘開來。其後,他即準備動身前往印度。

當其時,眼見尊者弘法事業如此廣大,魔王波旬頓感無法忍受。於是,他便設法改變了許多強盜以及沿路收費者的心態,結果這些人竟把尊者隨身攜帶的所有佛像、經書、資具等統統劫掠而去。當他把它們又重新置辦起來時,這些人再次將之洗劫一空。如是情況,世親論師總共遭遇了三次。後來他則思量到:財產、法本雖說沒有了,但大法卻早已銘刻於我心,任誰都無法搶走!想到這裡,他便決定隨身不再帶任何物品。下定決心後,他就徒手經過強盜、收費者聚集之處,並終抵那爛陀寺。

之後,他開始於眾多持藏法師前廣講佛法,也就在此時,他聽說了哥哥無著菩薩已造下許多論典這一消息。聞聽之後,他即如是說道:「嗚呼無著於森林,十二年中修等持,奈何等持未修成,徒造論典大象馱。」他即如此對大乘法門及大乘行人肆意詆毀。

哥哥聽到後,深恐弟弟所言所行違背正法及因果,為制止他繼續造作謗法惡業,無著菩薩便派了兩個弟子到弟弟處念誦《十地經》及《無盡慧所說經》。他們到了那裡以後,隨即於早晨及黃昏時分念誦這兩部經典,其誦經之聲終被世親論師聽到了。剛剛聽聞時,他若有所悟地說:「大乘法門誠可謂因善妙、果散逸。」聽到第二天黎明時,他終於深有感觸地說:「大乘法門不論因果都非常善妙,看來我已造下誹謗正法的罪過了,這都怪我那不知遮攔的舌頭!」說到這,他就準備割去自己的舌頭以示懺悔。就在他尋找刀子的當口,無著菩薩派來的那兩位弟子急忙勸阻道:「遣除毀謗大乘佛法所生罪過之方法,你兄長無著菩薩那裡就有,請前往求取。」

就這樣,世親論師最終來到了哥哥所在之處。在哥哥面前聽聞了大乘法義後,他對之生起了強烈信心,於是便在無著菩薩前痛自懺悔,並次第聞受起大乘教義。當時,無著菩薩與彌勒菩薩已無分無離,無著所作所為一切均一一向彌勒請示。世親了知後就向哥哥請求道:「我亦欲見兄長之本尊。」無著便回答說:「我可替你請示一下。」當他對彌勒菩薩轉達了這一請求時,彌勒菩薩對世親回答說:「你本一凡夫,又毀謗大乘佛法,故今生見我之因緣怕不具足。為懺清罪過,你應廣造大乘經典之注釋,且須念誦頂髻尊勝陀羅尼,如此方可於來生見我。」

當世親對哥哥的信心愈發增上時,他造了這麼一首偈子:「兄長如龍王,我似求雨雀,龍王雖降雨,無法入雀喉。」

遵照彌勒菩薩的教言,他首先造了《菩提道次第上中下三士道觀修法》一書;為詳細闡述上士道修行四諦之理,接著他又造了《阿毗達磨俱舍論》一論,和其他供品一道,寄給上師眾賢以為供養。眾賢弟子看過後紛紛議論說:「《俱舍論》中有許多『傳說』、『據說』等不確定性詞語,此種語氣分明表示世親對我宗有所不滿。」但眾賢卻另有看法:「世親論師乃對造論極有造詣之智者,此類話語只不過是他造論之時的一種修飾語,並非在對我宗表示不滿。」眾賢收到此論後非常高興,他還勸請世親再造一部《〈俱舍論〉自釋》。

漸漸地,世親於阿闍黎無著前圓滿聽聞了所有大乘法門,他只需聽一次就可將其內涵全部掌握並熟記。後來,秉承彌勒菩薩之旨意,他欲開始修習本尊法門。不久,他就在一位金剛上師前聽受了尊勝佛母及金剛手之灌頂、教言。念誦咒語後,很快就取得了驗相及成就──兩位本尊都被他一一親見過。

世親論師之心相續中最終生起了眾多等持之門,釋迦牟尼佛教法中所有存在於世的法門、教義終被他一一領悟了達。此時,他已能將聲聞三藏凡五百部經典、三十萬偈頌,大乘《聚寶經》、《寶積經》、《般若一萬頌》等共五百經典,以及五百密續全部了然於心,並且每年都要將之念誦一遍。當他念誦時,每每都會在一大鐵盆內倒滿芝麻,自己就坐在其中,夜以繼日地連續念滿十五日,就可把上述經典、偈頌全部念誦圓滿。不僅如此,像《般若八千頌》這樣的經典,他每天都要念誦一遍。當時的印度諸大智者皆異口同聲地共稱道,自佛陀涅槃後,已無人能似世親論師一般博聞強記。

此後,牢記彌勒菩薩教言的世親論師又開始次第為大乘經典廣作注疏。他陸續著有宣說菩提道次第竅訣之《經觀莊嚴論釋》、《辨中邊論釋》、《辨法法性論釋》、《攝大乘論釋》,以及將諸法宣說為唯識所現之理的《唯識三十頌》,及破除外境之《唯識二十頌》、《唯識二十頌自釋》。其所著者尚有《宣說三自性論》、《辨五蘊論》、《百品法論》、《讚三寶論》、《釋六門總持》、《說七功德論》、《律儀論》、《資糧論》、《隨念三寶經釋》、《說五妙欲過失》、《一偈頌》、《嘎亞果惹經釋》、《十地經講義》、《無盡慧所說經廣釋》、《說緣起法》、《十地經釋》、《普賢行願品釋》等眾多論典。

無著菩薩圓寂後,世親論師於那爛陀寺為其廣做法事,其所做者包括以下內容:每日擔當接受出家及授比丘戒之親教師、軌範師一職;每日不間斷地上滿二十堂不同的講授大乘經典之課程;若外道邪說出現,則立刻予以遮止、制伏;以造論等智者所為之三大事業度日……。當時享譽世界的所有大智者都對世親論師佩服得五體投地,因而各個對他畢恭畢敬;每人還根據自己的根性,於尊者前分別聆聽不同的佛法法義。應具信者的請求,尊者經常奔赴不同地方向不同根基的眾生宣講佛法。結果,由於尊者的努力,那些佛法衰敗的地區,佛法得以再度復興;以前就有佛法流傳的地區,佛法則更加廣弘。當尊者到達位於東方的果熱地方時,在非常多的有緣眾生面前廣施大乘法雨,以致白法方面的護法神對他降下純金花雨。現場目睹者無不對世親論師生起巨大信心,從此後,各個都依教奉行。以此為因,佛教在當地曾一度極其興盛。

為使佛法長住世間,不管哪裡有僧團,他都要對之廣作供養並大興寺廟。在一個名為沃智布夏的地方,受一婆羅門施主邀請,大乘一萬兩千僧眾曾請尊者於三個月之內廣轉法輪。在尊者所處之時代,不論聽聞還是傳講大乘佛法,其規模都已勝過無著菩薩住世之時。人們都說,大尊者攝受的大乘比丘足足有六萬餘人;經常隨侍左右的三藏比丘則有一千餘人。這些弟子個個戒律清淨,對三藏廣學多聞,完全堪當弘法重任。

阿闍黎世親在接近一百歲之前,一直待在印度孜孜不倦地為佛法貢獻心力,後見時機成熟,深感有必要前往尼泊爾,於是便帶領持藏比丘一千名共同奔赴那裡。到了尼泊爾之後,他在當地大乘信眾中廣講大乘妙法;為使佛法久住,還於尼泊爾廣建寺院。某次在轉繞被人們共稱為自然佛塔的郭瑪薩拉甘得時,他看到一個名為沆烏的在家人裝束的出家人正在耕地,隨身還掛著個酒瓶子。目睹此情此景,世親尊者不由感慨道:看來佛法的確已走向衰敗了。對此生起厭離心後,尊者遂給予僧人們眾多遺教,並將頂髻尊勝陀羅尼倒著進行了念誦,然後就示現涅槃,並前往彌勒菩薩與無著菩薩所在之兜率天。後,在其圓寂之地,具信弟子建起一座遺塔,此塔至今猶存。

世親論師這位大阿闍黎一生中培養了諸多可荷擔弘法利生之責的弟子,在這些弘布佛法之事業不可思議的弟子中,最具代表性、最負盛名的有四大弟子:即精通戒律之殊勝弟子阿闍黎功德光精通俱舍之殊勝弟子阿闍黎堅慧精通因明之殊勝弟子阿闍黎陳那精通慧度之殊勝弟子阿闍黎解脫部。此處首先介紹精通戒律之功德光。

功德光出生於襪搜羅國一婆羅門種姓之家庭中,少時即將共同學處學習了達,後在佛教教法下出家且受近圓戒。依止大智者世親時,從其聽聞三藏及大乘道次第,並聞思所有大乘經藏。他最終將聲聞十八部各自教義不相混雜地全部通達,且能完整背誦律藏十萬頌,並經常念誦不已。他即如是聞受佛法並修持,的確稱得上是已達自他宗派大海之彼岸的學者,並得等持、總持、辯才、神通等百種法門自在。尤其是依憑世親論師之竅訣,他次第進修,終獲聖者果位。當時之人皆稱他為聖阿闍黎功德光,其名聲則傳於全世界。

為弘傳佛法,阿闍黎功德光造了一部匯集四部毗奈耶內容精華的《律海藏》,亦即人們通常所謂之《律經》。此部論典實與佛陀經典等無有異,凡出家之人均視之為了達戒律之眼目,如佛教明燈般之前輩高僧大德亦對此論極為看重。他又造了一部容一百零一羯磨儀軌之著作《百羯磨》,至今仍廣泛用於為居士、近事男、沙彌、比丘授戒及舉行三事儀軌等場合。因此說,他對教法之貢獻、對我等之恩德實在無可比擬。

功德光大尊者的事業非常廣大,與他在一起的常隨比丘就達五千。這些弟子皆熟諳三藏內容;一晝夜中所犯戒律,當懺悔則懺悔、當戒除則戒除、當加持則加持。昔日,曾有眾多智者感歎說:佛陀曾將佛法傳付七代,這些阿羅漢護持佛法之時,佛法之境遇與功德光尊者住世時無有些微差別。

接下來介紹世親論師另一弟子──精通俱舍之堅慧阿闍黎。

世親尊者當年在巴嘎布哈地方用大鐵盆裝滿芝麻、自己坐於其中誦念諸多顯密經典時,有隻鴿子常在近旁聆聽其音。鴿子死後,轉生於邊地札瑪地方一平民種姓家中。剛一出生他就問家人:「我的上師住在哪裡?」父親驚詫不已地反問他:「你的上師是誰?」他則回答說:「世親論師。」父親便向前往印度中央之商人打探,並終得世親論師之住址。待孩子稍稍長大一點後,即將其送至世親阿闍黎前。世親從元音字母開始,一直到所有共同學問都給他傳授完畢。

在堅慧年紀尚幼時,那爛陀寺內有尊度母像。某日,堅慧手捧豌豆欲對度母行供養,當時他暗自思量到:她一定會享用我的供品。結果撒豌豆時,豆子全都散落了下來;他接著又供,豆子則再次散落一地;第三次供奉,豆子則第三次散落。堅慧不覺想到:度母未吃前,我先吃豌豆肯定不如理。想到這,他又開始供養豌豆,結果這次豌豆還是滑落了下來。這下,堅慧忍不住大哭了起來。正當他涕淚縱橫時,度母親自現身其前,並安慰他說:「不要哭!我加持你,你回去吧!」從此以後,他的智慧即開始大增,而後人也因此稱那尊度母為豌豆度母。

堅慧阿闍黎能將《寶積經》四十九會以上全部背誦,同時也造了此經的注疏,他的大名在當時即已傳遍十方。其所造之論主要有為《俱舍論》作注的《天鐵霹靂疏》及《大乘阿毗達磨注釋》、《八部品類足論注釋》等多部。

世親論師另一高足便是精通因明之阿闍黎陳那。

陳那降生於印度南方僧嘎巴達城一婆羅門種姓人家中,出生後不久,他就將婆羅門吠陀及其他共同學問全部爛熟於心。當宿世習氣日漸復蘇後,他開始將整個輪迴看作火坑一般,並對之生起了無法堪忍之厭離心。不貪求婆羅門種姓及所擁有之廣大財富、眾多眷屬等世間受用,他毅然決然地於犢子部施象上師前出家為僧,並得法名陳那。依靠這位上師,他終將犢子部三藏完全無礙了達。

當他生起欲進一步探究大乘教典竅訣之念頭後,遂又來到世親阿闍黎前求教。在世親尊者面前,他如滿瓶傾瀉一般,一滴不剩地全盤接受了其總體三藏,特別是有關契經方面的經典以及來自彌勒菩薩的大乘竅訣方面的傳承;不僅如此,他還經常諷誦五百大乘經典。陳那論師還於一位金剛上師前聽受了文殊灌頂及修法,依而實修後,他即親見了文殊菩薩之尊顏,並獲其甚深教言。從此以後,只要想見文殊菩薩,文殊菩薩立刻就會現身其前,他即可以當面向其求法。

陳那後又來到沃智布夏地方一寂靜森林中的山洞中專志苦修,其後,在那爛陀寺與外道辯論時,他徹底將之降服。這位大尊者可曾總體方面解釋如來一切教法之密意,尤其對因明理論更是善加抉擇,他共造有以《觀所緣緣論》為主之一百部因明論典。

尊者後又前往沃智布夏地方原先曾待過的那個山洞繼續苦修禪定,後來因對所化無有智慧眼目之眾生心生悲憫,他便想賜予他們智慧眼目。加之目睹受教眾生大多根基淺陋、智慧愚鈍,而以所造之因明諸論又大半佚失,故尊者乃將以往諸論之法要薈萃集中,欲新造一部總匯因明義理、注疏之大論《集量論》,為此他特意寫下了這首偈頌:「敬禮定量欲利生,大師善逝救護者;為成量故從自論,集諸散說匯為一。」寫完後,他便將此偈用石頭刻寫在山洞門口的岩石上。當其時,整個世間現大光芒,同時大地震動,且發出巨響。外道本師覺察後非常恐慌,他們紛紛詢問、打探何以致此。其中一名為黑色圖加的外道以神通觀察後得知,此乃陳那論師《集量論》禮讚頌加持所致。趁陳那尊者到花園之時,黑色圖加憑藉神通來到洞門外,並將頌詞擦去。陳那發現後復又寫上,黑色圖加則再次擦去,如是者凡三次。

陳那後來就在洞門口寫了幾句話:「若有人在與我開玩笑,則請勿再擦去此頌,因我寫此頌自有其必要;若非爾,來者只欲與我辯論,則請現出真身。」寫完後,他就又去了花園。等回來時,黑色圖加終於現出原形,陳那一見遂以無垢智慧三次將其降服。外道不服,又提出要求說欲與論師比試神變,隨即就開始口吐大火,結果竟將尊者的三法衣及資具等一併燒毀。

眼見此情此景,尊者不由得心生厭離,他當下想到:此類眾生,其惡劣難化實乃不可思議,看來我已不能再利益眾生。想到這,他就把項圈拋向虛空,並暗自思索到:項圈何時落下,我即何時自取解脫。結果項圈一直也未落下,他只得一直眼望虛空。

就在此刻,其尊顏令人視而不厭之文殊菩薩出現於虛空中,且拿住了那頂項圈。文殊和顏勸阻道:「善男子,勿如此行事!勿如此行事!不應一遇小乘根基眾生即生如此惡念!外道宗派不會損害此論,在你未得地之前,我將一直為你善知識;而此論亦必將成為眾生眼目。」文殊菩薩即如是作出授記,並對陳那進行安慰,同時勸告他務必造此《集量論》一書。

尊者從此後即開始發大心,他不斷增上毅力,終於將《集量論》造作完畢,賦予了全世界眾生此一智慧眼目。接下來他又開始坐禪,並面見了諸多如來,獲得了數百等持之門。此時,諸天人為他散花;森林中所有樹木、鮮花都向他頂禮;居住於林中的大象等野獸也在他腳下頂禮;而當地的國王及其眷屬、民眾等人亦對他恭敬頂戴。

其後,陳那阿闍黎又來到南方遮止、制伏外道邪說,並建立僧團、廣宣三藏、弘布佛法。然後,他再次前往沃智布夏地方,並使當地國王、民眾都趨入佛教。有位婆羅門擔當施主,阿闍黎又建立了有很多位僧眾住持的寺院。為使當地人眾對佛法生信,他通過諦實語使一株已經枯萎的訶子樹再度萌發新枝。當時,整個印度都藉尊者如是之行持而得以遍佈佛法。

接著,他又一次前往沃智布夏地方,在寂靜森林中的那個山洞內顯現了眾多瑞相後,陳那阿闍黎示現圓寂,並前往其他剎土。

因此說,欲修行菩提道次第者,應對大智者世親論師之功德、恩德生起極大恭敬心,並誠心祈禱;還須精進聞思、閱讀尊者所造諸多善說。不應僅皈依教法就得滿足,而應對如來經典之無垢密意及經論生起定解,並不懈修持解釋如來經教精華之《菩提道次第論》。

索達吉譯自《菩提道次第諸傳承上師傳》相關章節

西元二零零三年五月十日於色達喇榮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3/23 上午 11:44:23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6250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