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北美佛教生活版(Life論壇) → 【轉貼】 改變命運的方法:認識因果規律、命運規律與原則

您是本帖的第 2809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 改變命運的方法:認識因果規律、命運規律與原則
jonscott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令狐沖
文章:1650
積分:18591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1年9月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jonscott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 改變命運的方法:認識因果規律、命運規律與原則

 因果規律、命運規律與原則

  命是可以改的

  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句話:命真的是註定的嗎?

  其實,今天想說的是這些天在準備培訓過程中感受到的: 在設計一個佛法體悟式培訓活動時,希望引用《了凡四訓》中的故事,使大家對命中註定和命自我立有正確的認識。

  命是什麼呢?命在佛家,道家,儒家,易家中都有或多或少的闡述,個人以為命就是過去因的累積而形成這一生所受果報的連續相。

  在朋友拍攝的《超越輪回》視頻中,對生命的起源和命的形成、發展等因果有過比較詳盡的表述,所以對於生命還不瞭解的朋友,我常常推薦他們先去看看這個片子。

  在一般人看來,命是註定的。應該說,並不是看來命是註定的,一般人的命確實是註定的,是過去所種因的累積。但是,我們所說的是一般人,在《了凡四訓》中提到有三種人的命不在定數之內。在這個地方用到了定數這個詞。什麼是定數呢?朋友解釋說凡能以數術算出來的準確的結果,都是定數。就好象我們看到一塊地裡長出小秧苗,我們就能斷定它是麥子還是草。然後根據麥子和草的規律計算出成熟的時間。八卦就是將萬物的演變以抽象的卦相來表達,就是我們熟知的萬物類相。佛說:欲知過去因,現在受者是;欲知未來果,現在做者是。這些都表明,我們的命其實都是在定數中。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自然因果法則。

  那麼哪三種人的命不在定數中呢?

  一是大善之人。一是大惡之人,再有就是修行之人。我們先不說為什麼大善之人和大惡之人不在定數當中,今天想談談修行人的問題。

  為什麼修行人就能改變這個定數呢?為什麼就能改變命運呢?其實,一般修行人能改的不是過去的命,而是這個運。命和運是兩個意思:命指的是過去因的累積,好比地裡種下的種子不斷成熟;運是指這個種子成熟的外在條件。

  瞭解因果的規律就可以知道,世間一切的事物都是有因,有緣,到時機成熟時就可以結果。我們看到地裡長出的苗就可以知道它是麥子還是草,因為這個種子是已經種下的,改變不了的。所以我們可以根據規律斷定出是麥子還是草,也可以推斷出它成熟的時間。再結合天氣預報、災害預報等外在環境還可能推斷出它什麼時間遇到災難,什麼時間有雨水的滋潤等等,就象數術推斷出吉凶禍福。

  修行就是改變這些外在的環境,從什麼地方開始改呢?從自己的心。命是我們過去種在心地裡種子的成熟,種了草還是種了麥子都是我們自己親手種下的,與其他人沒有關係,更與老天爺、佛菩薩都沒有關係。這就是了凡四訓裡說的命自我立。我們都見過農民種地,也瞭解很多種地的方法。道法自然,種這個心地也是用同樣的道理。我們過去種了很多草,也種了很多麥子、西瓜等等,所以這一生條件成熟了,這些草、麥子、西瓜就結果了。我們得到的這些果實就是所說的命。我們都需要麥子,都喜歡西瓜,我們也知道草在地裡長會使我們需要的麥子和喜歡的西瓜生長不好,所以農民要在地裡鋤草,還要給麥苗和瓜苗澆水,施肥。鋤草是不使草繼續生長,我們要使不好的命改變就要在心地中去鋤我們以前種的草(不好的種子);澆水施肥是使麥子和西瓜更好的成熟,我們要改善自己的命就要在心地中去澆灌我們種過的麥耔和瓜耔(好的種子),使其儘快成熟。在澆水施肥時,一定要記得,想要不斷地收穫麥子和西瓜就要繼續去種這些善的種子;同樣,在鋤去雜草時,也要記得,想要獲得麥子和西瓜就不要再種惡的種子。就是:隨緣消舊業,切莫造新秧。

  佛陀教給我們: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就是教我們不要種一切壞的種子,要種一切好的種子。因為自然因果的規律就是如此。

  那麼是不是依佛的教導去做,就一定能改變我們的命運呢?在理上是一定的。因為因果的規律我們都已經非常清楚了。

  但是,很多我們學佛的人學佛後生活卻沒有什麼改變,有些人反而命運更不好了。對於這樣的情況,有的人退轉了,不再相信佛陀的話。有的人退縮了,知道佛陀的話是對的,但是告訴自己做不到。

  我學佛很多年以後才認真地反省自己,為什麼了凡四訓說修行人的命不在定數之中,而我修行了這麼多年還是能被朋友算准,也能在一些夢中預示未來的結果而無法改變呢?

  答案只能有一個:就是我還不是修行人。

  這幾天在研究培訓的方案時,又感受到這個答案,自己和其他很多學佛、修道的人都一樣,大家常常會認為我們在念經啊,在持咒啊,在磕頭啊,在修法啊,為什麼我們的命依舊在定數中呢?因為我們還不夠一個“修行人”的標準。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人呢?

  從基礎上講,起碼是嚴守五戒十善。就是真的不再種惡的種子,只種善的種子。所以佛說以戒為師,這是從根本上使我們心這塊土地進行耕種。鋤草、施肥、澆水都是改變外緣,使種子的環境改變,從而改變心田上的結果。

  心改變了,世界自然就改變了。正如蘇東坡看佛印禪師象屎,蘇小妹指點哥哥是因為自己心中有屎;佛印禪師看蘇軾象佛,是因為佛印禪師心中有佛。

  進一步說:過去的種子也可以改變。通過懺悔、消業等方法也可以使我們心地上不好的種子失去生存的土壤,而漸漸失去生長的能力。

  再進一步,如金剛乘的修法,轉毒為露,壞的種子也能轉化成好的種子,這是心地的功夫。

  更近一步,就是禪宗的心地法門、金剛乘的大圓滿、淨土的念佛三昧的功夫和境界了。無善無惡,無好無壞。一切道法自然,無自然,亦無不自然之別。這些因為並非本文想闡述的,所以暫時不談。

  多識仁波切說過:照阿賴耶說的理論解釋,每個人看到和認識到的是非和善惡美醜都是自己的阿賴耶識的外現,也就是說自己所見善惡美醜現象,都是自己心光的折射,即自己精神世界的反射。

  所以,我們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先要改變我們的心。心改變了,世界自然得到改變,因為世界不過是外境在自己心中的影像而已。

  套用一句時下最流行的話就是——世界因你而變。

  因果規律略談

  因果問題,屬於佛教的基礎理論,是佛法的核心。不明白因果,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 因果規律並不是佛陀所規定或製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規律,佛陀只不過把它揭示出來罷了。印光法師說:“如來成正覺,眾生墮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可見連諸佛菩薩,尚不能超出因果之外。何況我們凡夫,不管你信與不信都要受因果規律的制約。正如海濤法師所言,因果即是思想和行為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弄清因果問題,是學佛的一個重要前提。

  一、因果規律和它的重要性

  因果,又叫業、因、果、報。業:梵文譯音,意為造作、活動。指一切身心活動,包括身、口、意“三業”。包括善業、惡業、無記業(不受果報的)。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業,卻有很大的力量。可以說,我們人生是受著業力的支配的。業就是因。因,就是原因,也叫業因。果,是結果。報,是報應,是回報。緣,就是條件,因緣結合,才產生果報。佛經偈語已說得明白:“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亡失,消失),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我們凡做一件事,說一句話,甚至起一個念頭,都是在種因,在造業。根據所種的善因或惡因,即造得善業或惡業的不同,都會受到不同的惡報。概括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具體地說,有什麼樣的善,就有什麼樣的福報;什麼樣的惡,就有什麼樣的苦報,這都是有一定的,這是客觀的規律,稱為因果規律。

  業因果報與生死輪回是密切相關的。我們人生,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就是由因到果,由果到因,相續不斷,形成輪回不停的現象。我們這個人“生從哪裡來,死往哪裡去”,都是受業力支配的。業力好象是一個種子,資訊,它儲存在第八識裡面。第八識又叫“含藏識”,阿賴耶識,意譯藏識,它含藏諸法的種子,好象存儲各種資訊一樣,把一個人前世做的善,惡業帶到現世來,又把今生所造的善、惡業帶到後世去,由業因到果報,由果報到業因,就這樣生滅流轉,輪回不息。人生的苦樂,世運的盛衰,都是業力所招感。所以佛說“自作自受,共作共受。”《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八說:“已作不失,未做不得”意思是“因”未得“果”之前,不會自行消滅;反之,不造作業因,也不會得相應結果。由此可知,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不虛棄,果無浪得。死了以後往哪裡走?這是由業力支配。什麼業力?就是善、惡的業力。所以,小善小惡是六道輪回形成的業因,六道輪回是十善十惡應受的果報。

  什麼是善?利人是善。利人,其實是人已兩利,也可以說,利就是利己。

  什麼是惡?害人是惡。害人是人己具害,害人終害己,以害人開始必然以害己告終。

  佛經將善惡分成十種,每種又分為上、中、下三等,叫十善十惡。十惡就是:一、殺生;二、偷盜;三、邪淫(屬於身三業);四、妄語;五、兩舌;六、惡口;七、綺語(屬於口四業);八、貪;九、嗔;十、癡;(屬於意三業)。反過來說,便是十善:一、不殺生而放生、護生;二、不偷盜而佈施;三、不邪淫而修梵行(清淨行);四、不妄語而說誠實語;七、不綺語而說直質(正派、樸實);八、不貪而修不淨觀;九、不嗔而修慈悲觀;十、不癡而修因緣觀。

  這十善十惡分成三品,就是三個等級。佛經說:”作了上品十善的人,生天道;中品十善的人,生人道;下品十善的人,生阿修羅道(屬於天龍八部之一,有福報,有神通;但兇惡好鬥)。犯上品十惡的人,墮地獄道;中品十惡的人墮餓鬼道犯下品十惡的人,墮畜生道”。這是佛陀以慧眼觀察六道輪回的現象,親口開示的,我們絕對要深信不疑。因果規律是客觀存在的,不是佛陀製造出來約束眾生,而是佛發現並揭示出來教育我們的。佛菩薩也要受因果規律的制約。虛雲大師說,“因果二字,是一切聖凡世間出世間都逃不了的。”因果分為染淨兩類。諸佛菩薩修因證果,修的清淨因,修的菩薩行,發的菩提心,所以證到的是佛菩薩的果位,得到的是清淨的果;而我們眾生造的是污染因,結的是污染果。”星雲大師說:“因果比電腦還準確,因為電腦會發生故障,因果是絲毫沒有差錯的。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神明在哪裡?神明就在身邊,諸位對這個問題千萬不要懷疑。印光大師講:“不知吾人之心,與天地鬼神,諸佛菩薩之心,息息相通。我心雖起一念,彼則無不了知,故曰,人間私語,天間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周安士曰,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大亂之道也”。說得妙極了,就是說你暗室幹的一切事情,天地都會全部記錄下來,哪怕你起心動念,都能準確地記錄,大自然的法網中沒有一點漏洞。

  二、因果貫通三世

  《涅磐經》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迴圈不失(不會中斷,失誤)。”可是,有些人卻認為:“人生一切都是偶然,沒有什麼前因後果。”有人看見好人受惡報,惡人受善報,便懷疑因果。有人說:“死了死了,死了便了。”如果一死便了,人生就沒有價值;學佛修行,就無意義;而一貫作惡的人,就太便宜了。歸根到底都是由於不懂因果貫通三世的道理。佛經說得好: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這說明我們今生所受的善惡果報,都是自己前世所種的業因,比如今生病苦多,那肯定是過去生中殺業太重,是自種因,自受果。而現前身口意三業時時造作的業因,又正是自己未來應受的果報,前因後果,迴圈不斷,也沒有絲毫差錯,經中又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百千劫”是很遙遠的時候,“所作業”是自己所種的遠因,遠在百千劫前種的業因,並不會自行消失。“因緣會遇時”指現在的因緣成熟,“果報還自受”還得自食其果,我們不能因為看不見過去世和將來世,就否定三世因果的存在,試看普天之下那一樣東西不是由於過去的延續?再說,三世因果並不一定就是前世和來世,也可能是去年、明天。更可能是前一分鐘,現在這一分鐘,以後那一分鐘或者前一刹那,後一刹那。現代科學認為:宇宙中每一件現象有它的原因的。這種論點和三世因果的說法卻不謀而合。

  種下業因,必受果報,但有早遲的不同。大體上,有三種情況:

  1.現報:今生做善事,今生享福報;今生做惡事,今生受惡報。

  2.生報:今生作善、作惡,來生享福、受苦。父母積陰德,子孫享福報,也屬於這類。

  3.後報:現在作善作惡,到第二,第三世,甚至百千劫後才能受報。

  例如,唐代悟達國師,四川人,年輕時出家。後來,外國人進貢一把沉香木椅,皇帝都不敢用,供養給悟達國師。他便驕傲自滿,放鬆修持,馬上就遭到惡報,生了一個人面瘡,很痛苦。於是,他去彭縣找一個高僧。僧人說:他幾百年前在漢朝曾種下一個惡因,現在才受報。原來,他是西漢時代的一個大官,叫袁盎。他的一個同事叫晁錯。當時皇帝要削減諸侯的力量,晁錯建議,削減諸侯兵權,致使諸侯聯合起來圍攻中央政府,皇帝嚇慌了。袁盎乘機進言,就說不是皇帝的意思,而是晁錯的主意,把晁錯殺了。晁的冤魂一直想報復。可是,袁死後下一世出家,十世都是高僧,晁無機會報復,直到袁當了國師,坐在沉香木椅而驕傲時,他的修行一退轉,護法神便離開了。這樣,晁錯才找到了報復機會。這時,悟達國師找到了彭縣這位高僧,把他的冤業解了才得救。這說明,幾百年前種的因,緣法(條件)成熟了,必然受報。

  後兩種果報,凡夫雖然看不見,但應知道,有因必有果。從今生所受的,可推知前因;從現在所作的,可以預測後果。必須相信:“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為什麼惡人會有善報?這是由於他過去生中培植的善根深厚,前世所修的福報還沒享完,今生造惡的惡報還沒有成熟。現在善因又先成熟,因此先享福報;如果他今生不作惡事,福報就更好。至於他今生所種的因果,也不會自行消失,因緣成熟時,必受應得的果報。如像富貴人家的子弟,吃喝嫖賭,任意揮霍,沒有受饑寒,這是因為家底很厚的原故。不過照這樣亂花下去,縱有百萬家產,終有一天會傾家蕩產的。

  為什麼善人會受惡報?這是由於他過去生活中培植的惡根深厚,前世“不善之因”的果報沒有盡,而今生所修的善心、善行,還沒有成熟。現在惡因又先成熟,所以先受惡報。如果今生不行善,惡報會更嚴重;另一方面,他今生所種的善因,也沒有白種,將來必受相應的福報。

  三、因果可以轉變

  因果既是有一定規律,可以認識的,但又不是刻板的。這和算命、看相的“鐵板數”不同,那個是庸俗的“宿命論”,認為一切都是“命中註定”的,不能改。從佛法因果觀來看,我們現在所受的是過去種的因,又必感未來的果。種的因即可以改變,結的果怎麼不能改變?因變了,果一定會變。

  “因”要形成“果”,中間須要有“緣”(條件)來會合促發。已造的“因”無法改變,能改變的在“緣”。譬如說我們種瓜種豆,瓜與豆的種子是因,不能把瓜子變成豆,也不能把豆子變成瓜;“因”是定數。我們今天想要瓜還是想要豆,就要在“緣”上加以決定。我們想要豆,把豆的種子種下去,瓜的種子收藏起來,瓜就不會結果。結果需要緣,“緣”包括土壤、肥料、陽光、空氣、水分等等,這些緣都具足,它一定會長得很好。若不想要它結果,只要把緣斷了,譬如把瓜子放在茶杯裡,一百年也不會長成瓜。一般人多因為看不見今生的現報,就否定因果報應的存在。過去雖然造作惡因,這一生中不造惡業,斷惡修善,惡的緣就沒有了。過去生中總有善因,一個人哪有一生做惡沒有善的?找不到!凡夫一生都行善,沒有一點惡,這種人也找不到。所以生生世世我們所造的業都是善惡混雜,惡多少是有的,或者是惡做得多,善做得少。惡做的多不怕,只要今生不再做惡,惡緣斷了,雖是少善,少善也會開花結果。與其消極看相算命,不如自己積極改命.

  我們的身體是根據果報產生的。自己種的善業、惡業是:“因”,父母是“緣”,色身是“果”。我們在六道中投生,是受業力支配的,是來善惡業報的,所以叫“報身”或“果報身”。果報分為正報、依報。一個人的相好醜、壽命長短、命運窮通等,屬於正報;社會環境好壞,家庭環境好壞,親屬子女的好壞等,屬於依報。正報有福氣,依報自然圓滿;正報無福氣,依報也會惡劣。我們今生所受用的正報和依報,都是過去種的“業因”現世結的“果報”.可見一個人的命運,並非由天神掌握,也不由別人操縱,完全是自種因,自受果.因此,佛法中的“命”、“相”從根本上揭示命相的原理由來,但並不主張看相算命。因為這是捨本逐末,徒勞無意的事。一個人的相和命,算也是這樣,不算也是這樣。只有從根本上改變現在的“因”,才能轉變未來的“果”。

  明代袁了凡,由一位叫孔先生的給他算命,算的很准,他哪一年考上秀才、舉人,哪一年當上知縣,哪一年該死,等等。後來遇上佛家雲谷禪師,給他講了命運的真相,告之:改變命運,全由心念,必須多做善事.袁了凡方才懂得命運既是有一定的,又是能夠改造的。便從此立志造命,遠離諸惡,廣造眾善,每天記‘功過格’,以嚴格檢查言行心念,並有誦持經咒,以求感通。從此孔先生算他的完全不靈了。算他能當知縣,結果調到中央機構工作;算他能活50多歲,結果活到70多歲;算他沒有兒子。結果有兩個兒子。他把這些事總結後,寫成《了凡四訓》(現名《命運的選擇》。佛教界高度評價此書,說明了命運是可以轉變的。

  四.轉變在於心地

  什麼叫心地?心地又叫心田,心像田地,能播種善惡的種子,生長善惡的苗子,最後結成善惡的果實。《華嚴經》偈語:“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轉變命運的關鍵是什麼?就是自己的心念,因為“一切唯心造。”心能造業,也能轉業,即“轉變由心”之理。唐代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說:“一切福田。離不開自己的心。能從自己的心田去尋找,是沒有得不到感通的。”所以,相隨心轉,境隨心轉,命自己立。也說明這個道理。 。《心法念處經》說,“心能造作一切業,由心固有一切果;如是種種諸心行,能生種種諸果報。”古德偈語說:“行藏虛實自家知,禍福因由更問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儒家也認為:“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和“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而教人“自求多福。”這些都說明,善業惡業,唯心所造;福報禍報,惟人自召。歸根到底,說明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一首《心地與命運之歌》,說明命運與心地密切相關,命運由心造,命運也由心轉。

  心好命又好 富貴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 福變為禍兆

  心好命不好 禍轉為福報 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貧夭

  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 命實造於心 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 險陽恐虛矯 修心一聽命 天地自相保

  近代高僧印光大師,對於此詩,深為讚賞,嘗書寫贈人,並說:“此詩於心命二義,發揮周到。果能依之行,則命自我作,福自我求,造化之權不歸於天地鬼神矣。”當代高僧星雲大師,也高度評價此詩,勸人依此修心,懺悔罪障,不造惡業,廣種善緣,培植福德,那麼我們的命運必定是光明平坦的。

  此詩前八句,把心地與命運的關係,概括為四種不同的情況。後八句,揭示“命由心造”、“境隨心轉”和“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的道理,最後指出對待這個問題的兩種態度,兩種結果。 下面分別就心地與命運的四種不同情況,加以說明

  一、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這類人,過去生中,善根福德都比較深厚,今生善緣成熟,享受大富大貴。但是,他們深信因果,崇尚道德,廉潔奉公,摒拒驕奢淫逸的腐敗生活,同時樂善好施,救濟貧窮,廣種善因。不僅一生富貴到老,而且子孫昌達,家族興盛,甚至經歷幾百年都不衰敗。這種事例歷史所載很多,如孔子之孔氏家族,如范仲淹是範氏家族

  二、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這類人,過去生中種植善根福德,今生享受富貴榮華。當其享富貴時,便貪戀五欲,縱情享受,窮奢極欲;同時倚仗權勢,損人利己,造種種惡業。所以富貴愈大,惡業愈重。一旦福報耗盡,惡業現前,不僅身敗名裂,甚至秧及子孫。老子說:“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說明禍與福本來是互為倚伏,也可以互相轉化的。而轉變的關鍵在於一心。心能造業,心能轉業。命運雖然很好,如果心地太壞,那麼美滿的福報,終將變為悲慘的遭遇。古往今來,這類事例很多。下面引述一例為證:

  《歷史感應統紀》載,唐代李林甫,官至宰相。當李林甫未顯達時,有相士說有三十年太平宰相的洪福。後來不久事敗,去責怪相士所說不驗。相士笑謂:“相公確有三十年太平宰相的福報,應該責怪自己不知珍惜,坼太甚罷了!公任宰相時,廣搜珍寶,縱情聲色,一羹千命(常喜吃鴨舌湯),盤菜百金(燒鵝掌將鐵皮燒紅,放活鵝在上面,讓他撲跳慘叫,血液均集中在腳掌上,再砍下來鵝掌作菜肴)。窮極奢侈之能事。相府家人的享用,也勝過富貴人家。早已超過三十年宰相應享之福,後代還須為娼奴償報。反而責怪我所說不驗,又此道理嗎?譬如有人將一個月的生活費在一天內揮霍光,剩下的二十九天要受饑寒此乃理所當然,怎麼能怨天尤人!”李林甫聽後默然無話,汗流不止。

  三、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這類人,過去生中造作惡業,今生惡業先成熟,遭受種種惡報。但是,有的人相信三世因果,能夠不怨天,不尤人,安分守貧;有的更能懺悔宿業,隨緣行善。一旦惡業消除,善緣成熟,否去泰來,必然使貧窮困苦的厄運,轉化為美好幸福的佳境。這種故事社會上流傳也很多.

  四、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這類人,過去生中多造惡業,未種善因。今生大多愚癡,不信因果;遭遇不好,環境困厄。但是又不知道反思懺悔,總是願人窮,恨人富,總想採取損人利己、違法犯罪的活動,來謀取財富,來實現自己的美夢,其結果總是事與願違,往往遭受橫禍,或者終身貧困,或者短命身亡。這種事例隨處可見。社會上的犯罪分子中,有部分人因為環境貧困,自己好吃懶做,不安分守法,不勤奮謀生,而是採取偷盜、賭博、搶劫等損害別人身命財產安全、破壞社會治安秩序的手段,妄圖改變自己的命運,其結果難逃“以害人開始,以害己告終”這一因果規律。

  五.應該怎樣對待因果

  目前,社會上一般人都相信命運,有的人時常都在算命、看相求籤問卜,把自己的前程、未來的命運,都寄託在這上面,卻不反躬自責,修省心地;有的人到處跑寺廟,掛紅放炮,燒香拜佛,乞求佛菩薩保佑自己官升三級,腰纏百萬,卻不想一想自己究竟種的什麼業因?是否能夠獲得這種果報呢?這種人都是捨本逐末,心外求法,不遵循佛陀的教誨,不修省內心,不從自己心田上去下種、耕耘,卻向外弛求,想獲得福果,獲得好的命運,是絕不可能的。

  1.必須深信因果,才能樹立立正知正見: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信因果,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更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虛雲大師說:“因果二字,把佛所說的法概括無餘了。”當代高僧定因師在《普門品講義》一書中說:“世尊說法四十九年,總括一句,不外‘因果報應’四字而已。”修學佛法的人,不深信佛說善惡因果律,那就叫做邪知邪見,就是愚癡。《觀無量壽經》把“深信因果”列為修淨業的正因。我們只有在深信因果的基礎上,才能自覺地止惡行善.這樣,即能轉變並消除過去的惡業,又能培植現在和未來的福德。

  2.必須按因果規律辦事,不能錯因果。佛經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深明因果,知道種惡因,必受惡報。因而從言行上,甚至在起心動念處,嚴防種錯了因,就避免受惡報。而凡夫不畏因果,平時縱貪嗔癡,犯殺盜淫,大膽妄為,什麼壞事都敢做。直到惡報現前,才恐懼後悔,已毫無用處。地藏菩薩更是諄諄教誨眾生不要造惡因的,他極重視救眾生於因中,使他們不自食惡果。他曾多次告誡人道眾生,造十惡罪業的因,來生即得墮地獄的果.

  3、明瞭因果之道,當須依佛教誨努力修行,懺悔今生或前世的罪愆,虛心改過,斷一切惡,行一切善,素食戒殺,放生還債,時刻注意淨化心念,真正杜絕惡緣,廣植善因,這樣惡業日消,善緣日增,冥冥中常蒙護持,自能轉禍為福,獲致吉祥。若命運美好,亦應了知,富貴榮華,轉眼成空;夢幻泡影,不堪留戀,泰然處之,不為物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以三歸五戒,淨化身心,以四攝六度,利益眾生,則必能了生死,出輪回,生淨土,成佛道!

  命運的規律與原則

  術數命理只能解釋命運,而不是命運本身。人生的命運本質上是人的業力牽引而造作,由天、地、人三種力量不斷互動影響而顯現出來的。主宰命運的不是別的,正是人自己。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8/4/19 上午 09:06:31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14063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