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超心理科學版(Life論壇) → 從地藏經開始修行,是怎麼修?

您是本帖的第 2833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從地藏經開始修行,是怎麼修?
夏日的微風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890
積分:38169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5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夏日的微風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從地藏經開始修行,是怎麼修?

上次講到,修法華經前,先修完地藏經,再藥師經,然後來修法華經。這樣基礎比較牢固。現在要講修地藏經的問題。

修地藏法門,不是說你簡單的念地藏經。這裡面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是消業障的問題。一個是心理上的業障。心理要健全。很多人學佛,因為生活上的失意,婚姻不順,想進入佛門來求世俗的圓滿。對於這類的眾生,在修行路上本來就帶著人格的缺欠。人格圓滿的特徵,就是不為自己求安樂,為眾生得離苦。這樣子修行的人,才算人格圓滿。但很多人都不具備這些。所以地藏經先要解決我們人格的障礙。

有的人來學佛,就想著,要怎麼能開悟?要怎麼樣能快速成佛?或者想著要怎麼能發大財?或者找活佛打個卦,修一些發財法。或者想著,又能吃肉喝酒又能成佛,甚至斷不了淫慾,還把淫慾說可以用來成佛?現在社會上邪師說法,很多人碰到各種邪師,這本身就是他自己人格不健全而感召來的。或者想著,讓上師加持,不用自己修,我就能快速成佛。眾生偷心太重,自然邪師就來了。

第二類的問題,是修行福報的問題。想要修行也要有福報。為生活所逼迫,你就無法修行。本來想念地藏經,但要上班,又要照顧孩子。這些經濟的外緣。想要吃素,但家人不同意,或者你出門,也找不到地方吃素。想要好好拜佛,但身體又不好。總之,種種的苦所逼迫,你想要修行,確實很困難。

修行福報就包括法財侶地,法是修行的法,要修地藏法門也確實不容易。很多地方都在提倡,一部經,一句佛號。其他都不要。這個很危險。有的人怕地藏經太長,又有的不識字,也念不了地藏經。所以遇到法,也要有福報。

財就是資糧。以前很多祖師都是王子出家,金喬覺,達摩祖師,我看以前大理國,就有十幾個國王出家。這就是福報大。沒有財,每天要為生計忙碌,你也修行不成。

侶就是同參道友。我們一直都有推崇供僧。這輩子種下的因緣,下輩子這些僧人就是你的同參道友。我看很多二寶居士,不承認僧寶,只認為我修行就好。不要去護持僧寶。這個很危險。僧寶現這個相,就代表是佛法的形象嘛。你要修行,沒有人提攜,你怎麼能進步呢?祖師大德幾乎都現僧寶相的。

地就是地緣。要出家還真不容易,還有法緣,有地緣,有人緣。缺一不可。成佛就為了度眾生,要有地方,要有眾生給你度。你要出家,還要有師父肯收你。你還要有廟可以住。很多人出家了,沒有廟住,自己住個精舍,這自然很不好了。也是沒有地緣的緣故。

這些話,其實都是老生常談了。你有了這些保障後,你再修藥師法門,受持八關齋戒,再修法華經。所以地藏法門是屬於基礎堅固的法門。很多人修了藥師法門,不得要領,總感覺進步很困難。其實藥師法門的特別,以藥師琉璃光如來的願力,第二個願力,身如琉璃內外明徹,為代表。就是轉凡夫業障身為藥師佛琉璃身。這個轉化,就需要比較高的基礎。如果基礎不牢固,自然是修了進步了又退步,反反覆復。

從地藏法門開始,不僅包括念經,尤其包括培養福報資糧,供僧,護持寺院,造佛塔。誦各種經典,比如金剛經,普門品,彌陀經等。這都屬於地藏法門的範疇。你不要局限,我只要放生就好,不要太局限。要有華嚴觀。

近代提倡地藏法門的比較多,適合現在眾生福報。我們的福報在劇烈的衰減中。以前祖師童真入道,而且生來就法相莊嚴,福報智慧具足,這些人來修道,基礎就已經很牢固了。可是我們不一樣,我們修道福報太差,身體太差,智慧也不夠。法華經講,色力及智慧,悉皆減少。像唐朝時,玄奘大師翻譯六百卷的般若,而且那時研究華嚴,唯識,法華的非常多。這些都是大塊頭的經典,需要廣大的智慧的。現在這些大塊頭的經典,都藏起來了。眾生看不懂,看了也不受用。單單一部地藏經,很多人還覺得太長念不下去了。所以要修行,又談容易。這時代,確實需要地藏菩薩的救命,增福報和開智慧。再來研習其他的經典。

從文學的格式,就知道人的智慧在減少。魏晉時是五言律詩,唐朝就七言絕句。五言比七言更能創作。到了宋朝就變成宋詞,元朝元曲,明清就是小說八股文。到了現在,許多都變成短篇了。你就知道,人的智慧在衰減的過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7/11 上午 10:03:08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1563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