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奇文共賞版(Life論壇) → 由嗟來之食說起

您是本帖的第 1833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由嗟來之食說起
wsc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風清揚
文章:2017
積分:1351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9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wsc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由嗟來之食說起
《飲食之旅》由嗟來之食說起

《轉貼》


王仁湘


春秋時期,某年齊國遇上大飢荒。有個叫黔敖的人做了飯食擺放在路邊,等待飢民來吃。一天來了一個以衣袖蒙臉的人,跌跌撞撞的,看樣子很久沒吃東西了。黔敖左手端著飯食,右手舉著漿飲,好像救世主的樣子,很是輕蔑地對那飢人說:「嗟,來食!」那人揚起頭瞪著黔敖,十分高傲地回敬道:「我就是因為不吃你們這號人的嗟來之食,所以才弄到今天這樣的地步!」結果他連黔敖的飯食看都沒看一眼就走了,不久就餓死了。這是《禮記•檀弓》中記述的一則故事,飢人不受帶侮辱性的「嗟來之食」,寧可餓死,也不失自己高尚的人格。

東周時代人們追求的這種人格,是一種傳統的理想人格,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君子人格」。不同的人追求的理想人格是不同的,先秦不同學派就有不同的人格追求。如儒家的理想人格是聖賢,以賢能為行為規範;道家的理想人格是隱士,以無為為追求目標;墨家的理想人格是義俠,以兼愛為社會道德;法家的理想人格是英雄,以自強為處世態度。後來的佛家,其理想人格則是「超人」,以超聖絕俗為理論基礎。齊國飢人在黔敖面前表現的是一種追求平等的行為,處境可以比你艱難,地位可能比你低下,但人格要求平等。

這種要求人格平等的欲望,在東周時代的飲食生活中表現得特別強烈。據《左傳•宣公二年》說:宋國華元在戰前殺羊慰勞兵士,忘了給自己的御手羊斟吃肉。開戰時,羊斟駕著華元的戰車直入敵陣,宋師慘敗。

《左傳•宣公四年》記載,楚人獻黿給鄭靈公,公子宋(子公)與子家(歸生)知有這樣的美味,很想一飽口福。靈公知道了子公的意思,有意刁難他。靈公把大夫們都召來,讓他們一起嘗嘗鱉湯。同時也叫來了子公,卻並不給他吃。子公站立一旁,怒火中燒,跑上前去,將手指伸到鼎中,沾了一點鱉湯嘗了嘗,轉身走出了大殿。這舉動使靈公不能忍受,他下決心要除掉子公。但子公與子家預謀在先,還沒等靈公動手,他們先殺了這位國君。一鍋王八湯,就這樣釀成了一幕血淋淋的宮廷悲劇。

還有更嚴重的事情。《戰國策•中山策》說,中山國君設宴,有個叫司馬子期的人因為有一道羊肉羹沒吃到,氣得跑到楚國,請楚王派兵討伐中山國。中山國君隻身逃脫,兔於一死。逃亡中他遇到兄弟兩人誓死護駕,原來早年他們的父親要餓死了,是中山國君送給他乾糧吃,救了一命。二人是為報救命之恩前來救駕的。中山國君十分感嘆地說:「我因為一碗羊肉羹而亡了國,又因一塊乾糧而得到兩個勇士。」

不過就是一塊羊肉、一口鱉湯、一碗羊羹,致使一場戰事失敗、一個國君喪命、一個國家滅亡。這說明了什麼?用今天的眼光看,我們可以譴責當事者的極度狹隘自私,他們是敗國殄民的小人。不過以當時的社會背景論,還不能簡單地下這樣的結論。他們是在覺得自己人格受到傷害時,才採取強烈報復行為的。他們並不為了爭得那一口微不足道的食物,他們是要用最激烈的方式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哪怕是付出鮮血與生命也在所不惜。

一肉之恨必泄、一飯之恩必報,是東周時代理想人格表現出的典型品德。微不足道的恩恩怨怨,竟能使平地掀起波瀾,多少驚心動魄的悲喜劇,都由這小小恩怨釀成。又有多少諸侯多少貴族,正是利用了這種社會心理,招客養士,編織著他們燦爛的夢。

(台灣商務印書館)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3/31 上午 01:52:44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1563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