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奇文共賞版(Life論壇) → 《真愛無限》

您是本帖的第 2005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真愛無限》
AI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獨孤求敗
文章:2700
積分:2329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9月24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AI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真愛無限》

如果「愛」,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不會有這麼多迷惑的眾生
因為「愛」,是每個人內心深處最溫柔的渴望,所以珍貴脆弱
然而「愛」,要超越小小的自我並愛上敵人,需要智慧與方法

達賴喇嘛! 圓融智慧卻又溫柔慈悲的修行者 ,看到這個時代人心對愛的渴求與無助 ,他以深刻的智慧、慈悲的雋語告訴我們---如何讓愛無限延伸


 達賴喇嘛-《真愛無限》 How to Expand Love

《真愛無限》運用七個西藏寺院修行的技巧---------
教我們調伏心中的憎恨、轉換生命中的各種關係、 從慈悲中體驗無限寬廣的愛、走向智慧與證悟之道。

每篇文章都有一段經典的智慧愛語,啟迪人心,值得細細思量。

【精采書摘】

第一章 我的觀點

當我談到愛與慈悲,我並不是以佛教徒、或是西藏人,甚或以達賴喇嘛的身份來談。我是以一個人對人的方式來談。我希望此刻的你也當自己是一個單純的人,而不是美國人、亞洲人、歐洲人、非洲人、或是任何一個國家的人。凡此效忠都是次要的。如果你我以人的身分找到共同基礎,那我們就能在基本層面上溝通。如果我說:「我是僧侶」或「我是佛教徒」,這和我作為人的本質相比起來,都是短暫的。作個人才是基礎,我們都是從這個基礎起來的。你生而為人,這點到死都不會改變。至於你有沒有唸書,年紀大小,有沒有錢,這一切都不重要。


化解問題

不論在大城市、農場、偏遠地區或鄉下,人們總是忙進忙出。為何如此?我們都受慾望驅使,想活得歡喜。這樣做是對的。但我們必須謹記在心,太著重於生活的表相並不能化解不滿足的大問題。愛和慈悲,關懷他人才是歡喜的真源,心中充滿善念,即使身處困阨,也都不覺得苦。但是,你若是心懷憎恨,即使生活奢華,也不覺得樂。所以,要得到真正的歡喜,必須展延愛的界域。這既是宗教思維,也是普通常識。

瞋怒不能對治瞋怒。如果有人施怒於你,而你也以怒氣還之,必以不幸收場。反之,你若能控制怒氣,並以相對的心念回應,如愛、慈悲、忍讓、耐心,不僅你保持了平靜,而對方的怒心也會逐漸平息。有瞋怒之心,則無平靜,沒有人對此有異議。只有透過慈悲和愛,心靈才會得平靜。

只有人類能明辨慎思。我們了解結果,想得長遠,也能發揮大愛(infinite love)。就我們所知,動物的愛和感情都其限制。但人一生氣,這些潛在的可能都會消失。沒有敵人用武器能抹殺這些特質的,只有憎恨做得到,憎恨是破壞份子。

如果深入探討這類的事,就會發現我們行為的藍圖其實都在心中。人毀掉自己不是出於外在的原因,而是出於內在的無明。同理,成功也存於心中。透過自我修持、自我察覺,徹底明瞭瞋怒的缺點,慈悲的正面效果就會出現。如果你現在很容易發怒,只要心裡清楚明白、徹底察覺,你的憤怒就會降溫,進而轉化。因此,本書的要旨在為那種了解來做準備,使真正的愛得以增長。我們必須修心。

所有的宗教都教導愛、慈悲、真誠、正直,都以各自的方式改善生活。但如果我們太強調自己這套哲學、宗教或理論,太過執著,甚至想將之強施於別人,結果一定很麻煩。基本上,所有的大宗師,包括釋迦牟尼佛、耶穌基督、穆罕默德、摩西等,都發心幫助世人,他們不是為自己謀些什麼,更不是為了製造更多困擾。

宗教也許已經和深奧的哲學問題成了同義詞,但兩者的差別在於宗教的核心是愛和慈悲。因此,我在本書講的是愛的修行。以我的經驗,愛的修行可以帶來心靈的平靜,也可以幫助別人。愚痴自私的人總想到自己,果報當然不好。有智慧的人會為別人著想,盡力幫助別人,結果自然歡喜。愛和慈悲利己又利他,只有對人慈悲,心靈才會平靜。

擴展內心世界去包容周遭眾生,會帶來融合、和諧、合作,若進一步擴及國家、擴及全世界,則會帶來互信、互敬和真誠的溝通,終能集合眾人之力,一同化解世間的問題。這都不是夢。但我們要先改變自己。

我們每個人對全人類都有責任。要把別人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以彼此的福祉為念,減輕別人的苦痛。不要只汲汲於謀自己的福,要做些有意義的事,一些攸關人類福利的事。

以愛與慈悲為動念,尊重別人的權利──這才是真的宗教。穿著道袍,言必稱神,想法卻自私自利,這不是真正有信仰的修行。也就是說,只要真正關懷世人,落實利他的信念,不論是政治家或律師,都可算是有信仰的修行人。重點是要服務他人,而不是支配他人。有智慧的人總是落實愛的修行,如同古印度學者和修行成就圓滿的龍樹在《寶鬘論》(亦譯為《寶行王正論頌》)所說:

己能熟揀擇,
身口意三業,
恆利益自他,
說為有智人。

宗教修行是出自良善的發心、真誠的理念和眾生的利益。生活處處皆宗教。如果我們為眾生而活,就是宗教生活的標記。

這是我的宗教,簡簡單單。不需廟堂,不需複雜的哲學。心靈便是廟堂,哲學即是慈悲。

為何要修心?

追求太多的表面慾望,過度的貪婪、瞋怒、愚癡(無明),但這些並不能帶來內在的滿足。

唯有徹底察覺貪瞋癡所帶來的 缺點,並瞭解愛與慈悲才能帶 給心靈真正的平靜。

人性本澄淨

心的本性是光明自覺的,因此許多的情緒問題不是心的本質。負面的情緒是一時的、表面的,所以可以移除。 不管水有多髒,水的本質是不會被髒東西污染。同理,即使心中有煩惱,心的本質也不會被塵污染。

徹底瞭解為什麼我們會貪瞋癡?

真正原因是欲望受挫,缺乏正確的態度面對問題,覺得自己是受害人而對方是敵人。

問題在心中,外在的環境不是讓我們陷入痛苦的原因,是雜亂的心導致痛苦。

如何改變?培養觀察自己的能力。

把自己當成觀察者,觀察自己的行為與思想,就能體會什麼是「平常心」,無關乎喜歡或不喜歡,想要或不想要。但,千萬不要墮入情境。心自然會流露 本然的純淨。

怎麼修心?

試著在清晨起床時,躺在床上,觀照心性,訓練心性保持平靜的狀態,有助於思緒清楚。

禪修步驟:

不要想過去和未來發生的事,讓心自然運作,不要思考,觀照心性的光明澄淨,保持這個狀態一段時間。

第一階段:落實平等心

所謂落實平等心, 也就是儘量對所有的 人產生正面的態度。可以從對少數人開始,漸漸擴展到愈來愈多的人。 「沒有平等心的觀念,即使是偏頗的愛和慈悲,也無法發揮。」

第二階段:發自內心,對他人感恩

透過回想親朋好友對我們的好,尤其是在童年階段時,因為那時我們特別依賴別人的照顧。回憶過去生命中接受過的恩惠,並對別人的佈施感恩,即使別人並不是有心施恩與你。

「如果你的人生太平順,你會變得懦弱。困境會幫你開發內心的力量,讓你有勇氣面對困境。」

誰讓我們擁有這一點?不可能是朋友,絕對是敵人。

第三階段:助他人快樂

回饋別人的好,發揮無畏的精神,不管困難,也要助人得到快樂,並最終可以證悟。

「一種發自心悝的互惠感,將漸漸變成你對別人的第一印象。」

第四階段:認識受苦,學習愛別人

放棄你、我、他的思維,捨棄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

「一支箭射過來時,沒有時間問是誰射的或射的是什麼箭。」而是用同理心看待所有的人。

「那些都是人,他們正在受苦。他們和我們一樣有得到喜樂的權利。」

洞察生命的本質

當我們沒有瞭解生命的本質時,容易帶來煩惱、或無明的情緒?

世事無常→活在當下

緣起緣滅→不要執著

好運不是永久的→惜福與知足

「只有把世事的本質看成時時刻刻在壞滅,才不會在它變化的時候措手不及,即使面對死亡也不驚恐。」

我們隨時都可能死亡,生命就會消散,不論我們多有成就、多有錢,都不能使生命延長。在死亡的時候,我們必須放棄所有東西,就這方面,有錢人的死和野獸的死並沒有差別。

 →在有幸成為人的同時,就應該為別人的福祉盡一份心,讓今生過得有意義。

鐵的事實:「所有的事物都會消失,你也會消失。」

第五階段:以愛為本,發展慈悲心

不論貧富、老少、強弱,都以良善、慈悲的心對待,希望他們早日得到快樂。

如何發揮慈悲心?

與眾生建立親近感與痛苦的同理心。

學習如何控制憤怒。

(思考:憤怒的價值在那裡?安忍和慈悲的價值又是什麼?)

好好運用常識吧!憤怒有用嗎?憤怒不會對彼此有任何幫助。最後,憤怒不會傷害別人,只會傷害你自己。

第六階段:全心投入,度己度人

當你的內心深處自然浮現愛心,希望跟所有眾生一起享有真正而永恆的喜樂,這就是大愛。

如感覺慈悲自然流露,想為眾生除盡諸苦,就像母親一般,想為愛子解除病痛,那你的慈悲達到圓滿,稱為大慈大悲。

第七階段:追求利他的證悟

最終目標:幫助形形色色的眾生。

首先我們要瞭解他們的本性和性向,並對愛的修行有充足的知識。

教導眾生,為什麼要修習愛的修行,以及從現在開始,要捨棄什麼樣的行為。

*當身、語、意三方面的行為,愈來愈導向他人的利益,就會發展出深遠的愛心和投入感。

*重新定位你和他人的關係,可以賦予生命新的意義。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5/26 上午 06:00:52
AI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獨孤求敗
文章:2700
積分:2329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9月24日
2
 用支付寶給AI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頂禮尊貴慈悲的達賴喇嘛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6/4 上午 10:19:19

 2   2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468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