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討論】梵文討論區

您是本帖的第 43226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討論】梵文討論區
靜涵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職業俠客
文章:489
積分:445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6日
31
 用支付寶給靜涵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的發音近似shinesh

的發音近似efficientc

的發音近似sweets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8 上午 10:35:03
靜涵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職業俠客
文章:489
積分:445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6日
32
 用支付寶給靜涵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就像是下面這個例子:法華經第一品的第一頌,你要知道的應該就是這個了。

किं कारणं मञ्जुशिरी इयं हि  

रश्मिः प्रमुक्ता नरनायकेन। 

प्रभासयन्ती भ्रमुकान्तरातु 

ऊर्णाय कोशादियमेकरश्मिः॥१॥

 

【羅馬譯音】:

kiṁ kāraṇaṁ Mañjuśirī iyaṁ hi

raśmiḥ pramuktā naranāyakena|

prabhāsayantī bhramukāntarātu

ūrṇāya kośādiyamekaraśmiḥ||1||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8 上午 10:39:19
jccsskc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論壇遊民
文章:48
積分:51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7月3日
33
 用支付寶給jccsskc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謝謝指導。
就是說
श=音標的ʃ,就是像叫人閉嘴那種"sh"嗎?
ष就是像國語「師」的音,
स就最簡單了。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9 上午 09:58:15
jccsskc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論壇遊民
文章:48
積分:51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7月3日
34
 用支付寶給jccsskc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對,就是這些編號了,發現原文用梵語寫成的經典,不管是印度教還是佛教也很相似。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9 上午 10:00:00
jccsskc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論壇遊民
文章:48
積分:51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7月3日
35
 用支付寶給jccsskc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找到了一個部落客,裡面有《薄伽梵歌》的MP3檔下載地址。
有興趣的師兄可到:
http://blog.sina.com.cn/s/indexlist_1315350990_1.html

下載。

原來印度教的咒語也用OM字,而且也有皈命某某神祇之類,看起來很像楞嚴咒的第一會。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9 上午 03:50:50
靜涵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職業俠客
文章:489
積分:445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6日
36
 用支付寶給靜涵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你講的這些梵文的東西,在印度大家都通用的。沒有限定那一個宗教。

另外,श=可用"夏",但要捲舌一下。
ष就是像國語「舍」的音,
स就最簡單了。就是"色"的"s"。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9 上午 05:24:29
jccsskc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論壇遊民
文章:48
積分:51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7月3日
37
 用支付寶給jccsskc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請問靜涵師兄可不可以分享一下自己學梵語的流程圖?
搞定字母後就學文章,感覺自己有點不自量力。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10 下午 12:31:29
靜涵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職業俠客
文章:489
積分:445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6日
38
 用支付寶給靜涵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4418&page=1

可以先看看主題:實戰梵文分享。

也可以參考:佛典梵文偶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13030&page=1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10 上午 03:00:46
jccsskc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論壇遊民
文章:48
積分:51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7月3日
39
 用支付寶給jccsskc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請問靜涵師兄可以推介幾本梵語字典嗎,
末學英文爛得不得了,入門級的都我還是不要奢望了。想請購梵和大辭典,不知道師兄對這本辭典評價如何。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12 上午 01:13:33
靜涵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職業俠客
文章:489
積分:445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6日
40
 用支付寶給靜涵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試從印度的梵文學者Madhusudan Mishra,所寫的"梵文文法作文"裡面摘錄一些梵文相關知識,提供好學的大家。

梵文語言的聲音

 

1.古代印度文學語言有兩個時期,前期稱為「吠陀」(Vedic)時期,由於逐漸新陳代謝,而呈現出不同階段發展。而後期稱為「雅語」(bhāṣā,一種口語),從文法家波膩尼(Pāṇini),一直發展到公元前四世紀,在他以後多少才沉寂。這種語文曾被稱為: Saṃskṛta」(意思是『美化的語言』,即「雅語」),這個稱號在後來的好幾世紀都是它的正式名稱。現在則被稱為「Sanskrit, 梵文」,或是「Classical Sanskrit, 古典梵文」 ,如要與吠陀梵文有所區別的時候。

吠陀梵文曾經是從一種早期語言,稱為「雅利安」語(Aryan)或是「印度-伊朗」語言(Indo-Iranian),這種語言據說是發展自「印度-歐洲語言」(Indo-European, 印歐語)的。

另一方面,古印度流行的語言時有所變。其中一種,據說是佛陀在公元前六世紀,弘法時所用的語言。雖然正確的型態不為人知,但稍後被用來寫在佛典上,在形式上也有所訂正,那就是所謂的巴利文(Pāli)。其實這是一種佛教教團的混合語言。

還有一種是在公元前三世紀的阿育王石碑上所記錄的一種印度比較後期的流行語言,這就是所謂的「帕拉克利特」(Prakrit,亦稱「俗語」)。在梵文戲劇裡,可以見到這種改良的或是文學的形式來彰顯地域性與多樣性的風格。而耆那教則使用一種混合梵文與帕拉克利特語的方式寫下他們的文獻。

公元五世紀起,當時帕拉克利特語發展未久,出現了一種早期的自帕拉克利特語變種方言稱為「阿帕婆拉門夏語」,後來成為當代北印度通行的方言的前身。(待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12 上午 01:22:01
靜涵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職業俠客
文章:489
積分:445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6日
41
 用支付寶給靜涵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以下是引用jccsskc在2008/7/12 上午 01:13:33的發言:
請問靜涵師兄可以推介幾本梵語字典嗎,
末學英文爛得不得了,入門級的都我還是不要奢望了。想請購梵和大辭典,不知道師兄對這本辭典評價如何。

你真的問了一個好問題。如果你還沒有買"大梵和辭典"的話,勸你暫時不要考慮。首先,這本書不是不能買,有版本上的考量,目前市面上有兩種大梵和辭典,一種是新文豐的版本,另外一種是絕版的,可是可能可以在佛哲書局(旺角/台北)都可以看到。真要買大梵和辭典,請買我說的"絕版的",有紅色書皮那種的,因為那種大梵和辭典,有補充修訂篇。新文豐的沒有,雖然我以前曾跟老闆講過,他們好像沒去注意。正版的日本大梵和辭典是有收錄修訂版,而且Size比較好用,可惜,貴得不得了。

但是我不建議用大梵和辭典,第一個理由是:這本辭典是百年以前作品,就算是修訂,也是五六十年前的事情。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理由,就是當年這本梵和辭典,當年學者是用"對照"方式來編寫,所以evam maya srutam,這句話,中文翻譯通常是"聞如是",或是"如是我聞",他們就把它作成:evam就是"如是",maya就是"我","srutam",就是"聞"。看起來,你會覺得他作的沒有問題,很有道理。

問題是,這些學者忘記一件大事,佛典的翻譯是隨人定的。自古以來,佛典翻譯在中國有兩大派,一派是"直譯",另一派是"意譯",假如譯經家是用"直譯"的話,這樣的對比就可以成立。可是譯經家是用"意譯",那問題就大條了!所謂的"意譯",注意!不是只有字對字而已,有時是片語對片語,子句對子句,甚且是句子對句子,也有段落對段落的。翻譯者有時候要求讀者閱讀的暢快,選擇了意譯的話,那他會選擇以,舉例,就是中文,就是以中文的閱讀者,他們的閱讀習慣來考量,這種翻譯現在電影多的很!古代佛經也不乏此例,鳩摩羅什就是有這樣的主張,高僧傳,還有弟子們寫的經典序文裡頭都有講到,一個重要名詞"刪繁"。高僧傳說鳩摩羅什臨命終以前提到,畢生所翻譯的經典,除了十誦律還"未及刪繁"以外,提到了這件事情。道安甚且提出他的翻譯經典的批評標準,"五失本"與"三不易",那個"五失本"裡頭就講過,古代譯經家常常"刪繁"來翻譯佛典。

那你會講,既然佛典有"刪繁"問題,而且鳩摩羅什又是這麼重要的翻譯家,他譯出的經典,豈不是"刪掉"佛典內容來翻譯?還好,我有研究過。目前知道,鳩摩羅什是非常認真的翻譯家,這我可以打包票,他翻譯的真的是沒話說!和原文對照,可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忠實度。但是也意外發現,過去學者研究梵文的缺失所在。

我們學習外文,最重要一點,就是要學外文的"定義",不要去看"翻譯"。我曾經舉出"咒語"這個中文單字,竟然是用來對翻三個梵文,而且這三個梵文詞意內容都不太相同。這說明了甚麼?中國沒有這樣的文化,事實上只有Mantra可以算得上,有點中文"咒"的味道。但是這在翻譯上就是個大問題,Mantra在梵文裡,有動詞,也有形容詞,還有名詞。所以意思很多。Mantra當動詞,有朗誦的意思,但中文翻譯,有時譯成"咒之曰",那你會想到是"朗誦"的意思嗎?中文裡面的"咒"是"詛咒"的意思。

所以你學梵文也是一樣,我不建議用大梵和辭典,是因為頂多,大梵和辭典的編者作的是"對照",但未必就是"定義"。我最推薦的梵文辭典,很抱歉,你非得讀這一本英文的不可!就是Monier William的Sanskrit English Dictionary。能用這一本是最妥當的,也是印度與世界梵文學者公認的權威辭典。這本辭典好,是因為Monier William爵士是用辭源學(Etymology)的方式,就是整理出一個梵文辭彙,在印度文學裡面是怎麼運用的。在不同文獻上有不同的意思。還有一點很重要,這是以印度梵文一般意義來界定。當然佛典梵文有其特定的意義,那就是佛教的定義。但我說,佛陀講經,特別是你要看,比較早期經典,如阿含經,或是早期大乘經典,那些宗教名詞,是印度一般使用的名詞。好像說孔子講聖人,老子也講聖人,這兩者你就可以比較,孔子所謂的"聖人"和老子所說的"聖人"有何區別。然後你才會去看孟子的"聖人"。梵文也一樣,佛陀這個字,是在佛之前就已經有的。所以印度宗教界對佛陀的看法,和佛教對佛陀的看法是絕對不一樣的。但是這些東西,一經過翻譯以後,就通通消失了。

像我之前研究一個名詞"六道",那個"道"為什麼翻譯成"道"?"道"是指一種"區域"嗎?翻開相關書籍,才知道像是deva-gati,就翻譯成"天道",可見"gati"就是被翻譯成"道"的那個字。但是事情沒有結束,"gati"在印度的意思是甚麼?我要告訴你的就是這件重要的事情!很多學梵文的人,學到的梵文都直接用中文標示,而且是佛學中文,所以老師講課時,就等於梵文翻回去祖師翻譯的文句,所以很多人都覺得,學梵文有甚麼用?再講也是祖師翻譯的那些啊!我告訴你,這就是學習方法發生錯誤的道理!就講"gati",這個字,就是come的意思,所以deva-gati就是"生為天人","成為天人",所以是這樣才翻譯"道"的!這是非常生動的"意譯"。

再講到法華經那個例子,鳩摩羅什用了好幾句,是用"刪繁"手法。我告訴你,梵文本身是白話文。所以很適合用現代白話文來翻譯,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內容非常綿密,就像我現在告訴你的方式類似,講得非常細密。我舉個法華經的例子告訴你吧:

而就在那個時候,佛陀世尊被四種眾生圍繞著,大家當他是尊貴的人,當他是大善士,當他是備受尊重的老師那樣地尊重,那樣地恭敬,稱讚,給予供養與感謝。他要為大家廣泛地談,涉及有關名詞義理、解釋、法門與經典教理,廣而深的菩薩修行的道理,談論了一切佛陀共同支持贊同的道理。在此之際,佛陀在大法座上盤腿作「跏趺坐」姿勢,進入了一種名為「專注於說無量法之名義」的三昧,身心安住不動,樣子非常專注。

想像一下,這個情景是不是很清楚?這段經文,你看到了,會覺得,很像是仁波切,法王,大法師,大和尚,禪師等等登座講經的情景。鳩摩羅什怎麼翻譯?相信你要是課誦過法華經,你一定念過這一句:

爾時世尊,四眾圍遶,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為諸菩薩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佛說此經已,結加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

其實,鳩摩羅什翻得已經很高竿了,但是你兩相比對,就會發現有些內容是鳩摩羅什刪去的,原因就是在中文看起來很累贅。但是這就是中國當時的文風啊!梵文裡面都是這種故事性的,本身就不是文言文,所以佛經翻譯,實在講起來,就是把印度的白話文,經過裁剪,精煉成中國的文言文,你要這樣理解佛典的文學,才會作出比較正確的解釋。

所以,對不起,希望你要看的是梵文的定義。不是梵文的翻譯,兩者相差很多的!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12 上午 02:07:39
靜涵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職業俠客
文章:489
積分:445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6日
42
 用支付寶給靜涵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鳩摩羅什翻譯的法華經說:

"四眾圍遶,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這句話裡面就包涵了:

"佛陀世尊被四種眾生圍繞著,大家當他是尊貴的人,當他是大善士,當他是備受尊重的老師那樣地尊重,那樣地恭敬,稱讚,給予供養與感謝。"

有這麼多的意思。其中有一個地方,我是翻譯得比較保守一點,但是這個地方透露一點訊息:"備受尊重的老師",這句話的原文就是:guru-kṛto。你有沒有發現到,所謂的老師,就是"Guru",這個"Guru",現在全世界包涵美國人在內都懂這個字,就是我們所說的"上師"。

所以這句話,是有一點密宗的色彩,意思就是:"當他是上師那樣地尊重,恭敬與讚嘆",可是這個地方被鳩摩羅什"刪繁",給省掉了。這就是我說的,印度人稱Guru,是大師,上師那樣的意思,印度人稱老師為Guru的時候,就肯定"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道理。所以師生關係,就是父子關係。Guru就有這個意涵。不過,這在儒家是反對的,因為儒家認為生身父親只有一位。佛教則講,"佛陀是四生慈父",我很好奇,"父"不知道原文是不是也是Guru?在梵文辭典裡,Guru的定義是這樣的:

Guru

1          mf(vī)n. (cf. girī ; comp. gārīyas , once -yas-tara , guru-tara , superl. gariṣṭha , gurutama see ss. vv.) heavy , weighty (opposed to laghū) RV. i , 39 , 3 and iv , 5 , 6 AV. &c. (g. śauṇḍâdi
    Gaṇar. 101) ;

2          heavy in the stomach (food) , difficult to digest MBh. i , 3334 Suśr. ;

3          great , large , extended , long Yājñ. (see -kratu) Bhartṛ. &c. ;

4          (in prosody) long by nature or position (a vowel) Prāt. (a vowel long both by nature and by position is called garīyas RPāt. xviii , 20) Pāṇ. 1-4 , 11 and 12 ;

5          high in degree , vehement , violent , excessive , difficult , hard RV. MBh. &c. ;

6          grievous Megh. 80 ;

7          important , serious , momentous MBh.&c. ;

8          valuable , highly prized Yājñ. ii , 30 (guru = garīyas) &c. ;

9          haughty , proud (speech) Pañcat. ;

10      venerable , respectable ;

11      m. any venerable or respectable person (father , mother , or any relative older than one's self) Gobh. ŚāṇkhGṛ. Mn. &c. ;

12      a spiritual parent or preceptor (from whom a youth receives the initiatory Mantra or prayer , who instructs him in the Śāstras and conducts the necessary ceremonies up to that of investiture which is performed by the Ācārya Yājñ. i , 34) RPrāt. ĀśvGr2. PārGr2. Mn. &c. ;

13      the chief of (gen. or in comp.) Cāṇ. Ragh. ii , 68 ;

14      (with Śāktas) author of a Mantra ;

15      `preceptor of the gods' , Bṛihaspati Mn. xi ;

16      (hence) the planet Jupiter Jyot. VarBṛS. Bhartṛ. &c. ;

17      `Pāṇḍu-teacher' , Droṇa L. ;

18      Prabhā-kara (celebrated teacher of the Mīmāṇsā, usually mentioned with Kumārila) SŚaṃkar. vi , 50 ; xv , 157 ;

19      (=dharma) ` venerable' , the 9th astrological mansion VarBr2S. i , 16 ;

20      Mucuna pruritus L. ;

21      N. of a son of Saṃkṛiti BhP. ix , 21 , 2 du. parents MBh. ;

22      m. pl. parents and other venerable persons Mn. iv Vikr. v , 10 Kathās. ;

23      a honorific appellation of a preceptor (whose N. is also put in the pl.) , Jain Hit. ;

24      (vī) f. `venerable woman ' , a mother Āp. i , 21 , 9 ;

25      `great (with child) ' , pregnant , a pregnant woman L. ;

26      the wife of a teacher W. ;

27      [cf. $ ; Lat. gravis ; Goth. kauriths ; Lith. giéras.]

所以,佛教目前北傳裡面,只有藏傳佛教有這樣"上師"的思想,看了梵本,才知道大乘佛教已經知道有這樣的思想的。但鳩摩羅什為何不翻譯出來?這個字確實有點密教,或是印度神道教味道,上面第十二個意思,就提到指涉了:

12      a spiritual parent or preceptor (from whom a youth receives the initiatory Mantra or prayer , who instructs him in the Śāstras and conducts the necessary ceremonies up to that of investiture which is performed by the Ācārya Yājñ. i , 34) RPrāt. ĀśvGr2. PārGr2. Mn. &c. ;

所以Guru在宗教上指的是"入會時傳授"修行口訣"的靈性父母或是傳道者,通常會指引他閱讀論疏,或是必要的宗教禮儀等行為的傳授者,也就是阿闍黎。"

這種宗教,想必佛陀當年印度也是有的。這段話是寫出各種眾生對佛法領會不同,有人是把佛陀當成大慈善家,有人把佛陀當成大菩薩,有人把佛陀當作是金剛上師那樣。大家雖然領會不同,可是都給予極高的評價,讚嘆不已。

12      a spiritual parent or preceptor (from whom a youth receives the initiatory Mantra or prayer , who instructs him in the Śāstras and conducts the necessary ceremonies up to that of investiture which is performed by the Ācārya Yājñ. i , 34) RPrāt. ĀśvGr2. PārGr2. Mn. &c. ;

所以Guru在宗教上指的是"入會時傳授"修行口訣"的靈性父母或是傳道者,通常會指引他閱讀論疏,或是必要的宗教禮儀等行為的傳授者,也就是阿闍黎。"

這種宗教,想必佛陀當年印度也是有的。這段話是寫出各種眾生對佛法領會不同,有人是把佛陀當成大慈善家,有人把佛陀當成大菩薩,有人把佛陀當作是金剛上師那樣。大家雖然領會不同,可是都給予極高的評價,讚嘆不已。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7/12 下午 03:01:19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12 上午 02:32:23
jccsskc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論壇遊民
文章:48
積分:51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7月3日
43
 用支付寶給jccsskc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其實我這些只是業餘玩玩的,不會太認真。
既然那本梵和大辭典不是太好的話,那請問嘉豐出版社的梵漢大辭典又評價如何呢?這本辭典畢竟是新出的,而且也算普遍。

還有請問師兄知不知道為什麼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本身的"王"字(rajaya)會被玄奘法師刪掉了,念起上來感覺有點不安。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12 上午 03:32:48
小江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687
積分:59083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27日
44
 用支付寶給小江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本欄位提供給僅會員閱讀,非本站會員無權檢視精華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12 上午 03:36:54
靜涵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職業俠客
文章:489
積分:445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6日
45
 用支付寶給靜涵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以下是引用jccsskc在2008/7/12 上午 03:32:48的發言:
其實我這些只是業餘玩玩的,不會太認真。
既然那本梵和大辭典不是太好的話,那請問嘉豐出版社的梵漢大辭典又評價如何呢?這本辭典畢竟是新出的,而且也算普遍。

還有請問師兄知不知道為什麼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本身的"王"字(rajaya)會被玄奘法師刪掉了,念起上來感覺有點不安。

 假如是梵漢辭典的話,是可以用的。但是要注意,梵漢辭典的根據是大梵和辭典。業餘人士可用。

再來是藥師佛的問題。

Bhaiajyaguruvaidūryaprabharājasūtram

這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的原名。經裡面是有個"王"(rAja)字,沒有翻出來,估計是因為經文內部的佛號沒有提到"王"的原故。

有關藥師佛名稱的問題,我想從梵本內文來看,可以解答你的疑惑。請看藥師經梵本原文:

tatra bhaiajyaguruvaidūryaprabho nāma tathāgato'rhan samyaksabuddho viharati vidyācaraasapanna sugato lokavidanuttara puruadamyasārathiśca śāstā devānā manuā ca buddho bhagavān|

隋朝天竺沙門達摩笈多翻譯:

彼土有佛,名、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玄奘大師翻譯:

佛號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

還有最重要的,就是經文末端,釋迦佛說的一段話:

athāyumānānando bhagavantametadavocat-ko nāmāya bhagavan dharmaparyāya ? katha caina dhārayāmi ? bhagavānāha-tena hi ānanda dharmaparyāyamida bhaiajyaguruvaidūryaprabhasya tathāgatasya pūrvapraidhānaviśeavistaramiti dhāraya, dvādaśānā mahāyakasenāpatīnā praidhānamiti dhāraya ||

達摩笈多翻譯:

爾時,慧命阿難白佛言:「世尊!此經何名?云何奉持?」佛言:「阿難!此法門者,名為“本昔所發殊勝大願”,當如是持;......」

玄奘大師譯: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難。此法門名說本願功德。

所以這裡面很清楚說明,藥師佛的佛名就是:bhaiajyaguruvaidūryaprabho ,裡頭沒有rājāya。玄奘大師與達摩笈多所翻譯都是正確的。因為經文裡面並沒有那個字的原故。

之所以有rājāya,我查了一下,在尼泊爾版梵本內,藥師經的前面有這麼一段祈請文:

namo bhagavate bhaiajyaguruvaidūryaprabharājāya tathāgatāya

這句話的翻譯就是:南無  薄伽梵  藥師琉璃光如來!

這個rājāya的定義,就是行為上像個國王,或是認為某人是一位國王(to act or behave like a king , consider one's self a king)的意思。若是這樣的話,有沒有"王"應該是無所謂。所以才有"藥師王如來"的稱謂。所以你提的問題很好,但要注意,梵文是rājāya,不是raja。

另外,稱號為:藥師琉璃光王如來,除了隋朝時的北印度三藏闍那崛多譯"五千五百佛名經"外,就是元代的巴思八"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經念誦儀軌",這裡面位置是在:"南無。"這句就是我前面所講的,尼泊爾本前面的祈請文。基本上我發現,屬於藏語系佛教,包含尼泊爾在內,可能是密宗比較會稱藥師琉璃光王如來。又看這個"王"字的意思,應該都是屬於儀軌上,讚嘆如來的稱號。經典內還是"藥師琉璃光如來"。有沒有"王"應該是無所謂。

所以,你稱藥師琉璃光如來,或是藥師琉璃光王如來,都是對的。但是藥師琉璃光如來,是七個字,符合中文音韻,所以廣為人接受。八個字中文上有些拗口。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7/13 上午 01:44:40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13 上午 01:30:44
靜涵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職業俠客
文章:489
積分:445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6日
46
 用支付寶給靜涵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有關梵文相關的文法知識,末學另闢專區:梵文知識偶談: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13194&replyID=13194。這裡就不再貼了。

有問題可在這裡談,要看資料,請移到這個網站去。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13 下午 12:20:14
jccsskc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論壇遊民
文章:48
積分:51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7月3日
47
 用支付寶給jccsskc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謝謝師兄解答。
我發現悉曇體字母似乎比起天城體字母多了幾個,
而且請問現在還存有悉曇體寫成的梵本佛經嗎?坦白說我覺得天城體不夠悉曇體般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13 上午 01:04:06
靜涵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職業俠客
文章:489
積分:445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6日
48
 用支付寶給靜涵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是有的。目前阿彌陀經,心經的梵本有悉曇體的經本,藏在日本法隆寺等寺院裡面。現在的彌陀經梵本的通行本,就是經由Max Muller據悉曇體本整理而成。也早就上網了。

另外,因為你講藥師經,裡面不是有十二藥叉大將?這十二位的梵文名字也找到了:

特別說明:梵文的文法是這樣,某眾生名叫∼,就是[名字]+nāma+[頭銜],例如:kibhīro nāma mahāyakasenāpatiḥ意思就是:名叫[kibhīro ]的[mahāyakasenāpati],也就是名叫宮毘羅的大藥叉將軍。

mahāyakasenāpatiḥ可以拆成mahā--yaka--senāpatiḥ三個字,其中:

mahā--"大"

yaka--"藥叉"

senāpatiḥ-"將軍",特別說明,是統領陸軍的,也就是拿著叉戟,長槍的軍隊之將領。

以下是這十二位藥師經護法,藥叉大將的名字,大家參考一下。

1.宮毘羅大將kibhīro nāma mahāyakasenāpati  

2.伐折羅大將vajraśca nāma mahāyakasenāpati

3.迷企羅大將 mekhilo nāma mahāyakasenāpati  

4.安羅大將antilo nāma mahāyakasenāpati
 

5.頞羅大將anilo nāma mahāyakasenāpati  

6.珊底羅大將saṇṭhilo nāma mahāyakasenāpati
 

7.因達羅大將indalo nāma mahāyakasenāpati  

8.波夷羅大將pāyilo nāma mahāyakasenāpati
 

9.摩虎羅大將mahālo nāma mahāyakasenāpati  

10.真達羅大將cidālo nāma mahāyakasenāpati


11.招杜羅大將caundhulo nāma mahāyakasenāpati  

12.毘羯羅大將vikalo nāma mahāyakasenāpati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7/13 下午 01:38:00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13 上午 01:24:05
jccsskc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論壇遊民
文章:48
積分:51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7月3日
49
 用支付寶給jccsskc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請問師兄,為什麼我的薄伽梵歌梵語字母教學裡沒有記載लॄ(ḹ)這個音呢?釋迦教授的錄音檔好像也沒有。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13 上午 04:16:07
靜涵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職業俠客
文章:489
積分:445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6日
50
 用支付寶給靜涵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以下是引用jccsskc在2008/7/13 上午 04:16:07的發言:
請問師兄,為什麼我的薄伽梵歌梵語字母教學裡沒有記載लॄ(ḹ)這個音呢?釋迦教授的錄音檔好像也沒有。

本來這個問題,我準備下面在梵文知識部分回答,這裡先告訴你好了。

根據學者說明,這個有關於लॄ(ḹa)這個音在實際的語言上幾乎沒有看到,但我猜想在古吠陀梵文裡面或許使用過,不然也不會被學者提出來。在Yajur-veda,夜柔吠陀裡面(最早可溯及公元前兩千年左右)有這個音ḷa和ḷha。但是後來ḷa這個音也很少用了。薄伽梵歌成書的時代,也就是公元前五世紀到二世紀,用同期的波膩尼文法書"八章書"的記載來看,लॄ(ḹa)沒有在內,只有ḷa。到後來,根據梵文學者Madhusudan Mishra指出,現於Yajur-veda是用la與lha來替代ḷa與ḷha。因為這兩組音很相近。所以現在連ḷa這個音也很少用了。

佛典裡面也很少看到,但是記得蘭剎體有這兩個字母:ḷa與ḷha。

相關的Madhusudan Mishra學說可見: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13194&page=1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7/14 下午 12:28:57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14 上午 01:08:22
jccsskc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論壇遊民
文章:48
積分:51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7月3日
51
 用支付寶給jccsskc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請問師兄十二藥叉大將的ḥ字要不要發出ha音呢?
還有什麼時候才要加上去呢?
好像不是所有句子後面也有這個字。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14 上午 04:41:08
jccsskc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論壇遊民
文章:48
積分:51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7月3日
52
 用支付寶給jccsskc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對了,還有一個問題想問很久,可是忘了問。
其實我一直都覺得金剛經說的「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說的「法」其實不是佛法,而是世間一切的現象,因為在佛教名詞中,這個「法」字有很多意思。

請問靜涵師兄可以找梵本對照一下這句中,「法」的意思嗎?謝謝!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14 上午 05:47:42
靜涵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職業俠客
文章:489
積分:445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6日
53
 用支付寶給靜涵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以下是引用jccsskc在2008/7/14 上午 04:41:08的發言:
請問師兄十二藥叉大將的ḥ字要不要發出ha音呢?
還有什麼時候才要加上去呢?
好像不是所有句子後面也有這個字。

這個問題,你得要學習梵文文法當中,有關名詞的部分才知道。上列的十二藥叉將是名詞的主格陽性的單數,所以才會有ḥ音。很多場合都有這個音,但要看是甚麼樣的變化而定。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15 上午 01:01:45
靜涵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職業俠客
文章:489
積分:445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6日
54
 用支付寶給靜涵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以下是引用jccsskc在2008/7/14 上午 05:47:42的發言:
對了,還有一個問題想問很久,可是忘了問。
其實我一直都覺得金剛經說的「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說的「法」其實不是佛法,而是世間一切的現象,因為在佛教名詞中,這個「法」字有很多意思。

請問靜涵師兄可以找梵本對照一下這句中,「法」的意思嗎?謝謝!

金剛經的梵本原文如下:

api tu khalu punaḥ      subhūte       samaḥ    sa    dharmo    na    tatra
   
然而再者                           須菩提                相同的                          不是     在那裡

kaścidviṣamaḥ|  tenocyate  anuttarā samyaksaṁbodhiriti|

任何一個也不平等       這樣就稱為        無上正等正覺。

所以從字面上來看:

再者,須菩提,法都是相同的,任何一個沒有不平等的,這樣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這裡面所說的"法",不見得是指"佛法",我想應該是指所有的現象,這一點你是沒有錯的。請看dharma這個梵文字的定義:

1.          m. (rarely n. g. ardharcādi ; the older form of the RV. is dhārman q.v.) that which is established or firm , steadfast decree , statute , ordinance , law ;

2.          usage , practice , customary observance or prescribed conduct , duty ;

3.          right , justice (often as a synonym of punishment) ;

4.          virtue , morality , religion , religious merit , good works (dhārmeṇa or -māt ind. according to right or rule , rightly , justly ,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anything ; cf. below ; mesthita mfn. holding to the law , doing one's duty) AV. &c. &c. ;

5.          Law or Justice personified (as Indra ŚBr. &c. ; as Yama MBh. ; as born from the right breast of Yama and father of Śama , Kāma and Harsha ib. ; as Vishṇu Hariv. ; as Prajā-pati and son-in-law of Daksha Hariv. Mn. &c. ; as one of the attendants of the Sun L. ; as a Bull Mn. viii , 16 ; as a Dove Katha1s. vii , 89 , &c.) ;

6.          the law or doctrine of Buddhism (as distinguished from the saṃgha or monastic order MWB. 70) ;

7.          the ethical precepts of Buddhism (or the principal dharma called sūsra , as distinguished from the abhi-dharma or , further dharma and from the vinaya or `discipline , these three constituting the canon of Southern Buddhism MWB. 61) ;

8.          the law of Northern Buddhism (in 9 canonical scriptures , viz. Prajñā-pāramitā , Gaṇḍa-vyūha , Daśa-bhūmīśvara , Samadhirāja , Laṇkāvatāra , Saddharma-puṇḍarika , Tathagata-guhyaka , Lalita-vistara , Suvarṇa-prabhāsa ,ib. 69) ;

9.          nature , character , peculiar condition or essential quality , property , mark , peculiarity (= sva-bhāva L. ; cf. daśa-dh--gata ŚBr. &c. &c. ; upamānopameyayor
      
dh-
, the tertium comparationis Pāṇ. 2-1 , 55 Sch.) ;

10.      a partic. ceremony MBh. xiv , 2623 ;

11.      sacrifice L. ;

12.      the ninth mansion Var. ;

13.      an Upanishad L. ;

14.      associating with the virtuous L. ;

15.      religious abstraction , devotion L. ;

16.      = upamā L. (cf. above) ;

17.      a bow Dharmaś. ;

18.      a Soma-drinker L. ;

19.      N. of the 15th Arhat of the present Ava-sarpiṇī L. ;

20.      of a son of Anu and father of Ghṛita Hariv. ;

21.      of a son of Gāndhāra and father of Dhṛita Pur. ;

22.      of a son of Haihaya and father of Netra BhP. ;

23.      of a son of Pṛithu-śravas and of Uśanas ib. ;

24.      of a son of Su-vrata VP. (cf. dharma-sūtra) ; of a son of Dīrgha-tapas , Vāyup. ;

25.      of a king of Kaśmīra , Ra1j. iv , 678 ;

26.      of another man ib. vii , 85 ;

27.      of a lexicographer &c. (also -paṇḍita , -bhaṭṭa and -śāstrin) Cat. [Cf. Lat. firmus , Lith. dermê.]

其實,佛典裡面談的"法"意思很廣,未必一定都是指"佛法"。有時是以印度的宗教界習慣來談"法"。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7/15 上午 10:57:00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15 上午 01:53:15
靜涵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職業俠客
文章:489
積分:445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6日
55
 用支付寶給靜涵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Dharma在印度,是大家都談,並不是只有佛教才講"法",就像是"道","天道","理","聖人"一樣,在中國,諸子百家,乃至後來的哲學家大家都在談一樣。

印度人為什麼談"法"?不是因為印度人喜好研究法律,而是印度人,特別是婆羅門,一直相信自己是"天人後裔",所以怎麼回到天上去,才是他們所關心的。印度所謂的"法",概念上不是所謂的"法律",而是一種修行的概念,所謂的"修行",按照因果的概念,就是把自己行為修正,符合天道的規矩,自然就是deva-gati,往生到天界上去。

其實佛陀對"法"的了解,深度都已經是印度第一,不過世人實在難以理解,所以佛陀只好一步一步來接引。用了印度通用的詞語,慢慢將概念導引進入佛"法"(此時的"法"指的就是路徑)道路上。我主張要讀梵本,因為想要了解,佛陀所用詞語,當中蘊含的"法"的內容。可是,翻譯過後的佛典,假如沒有譯者的傳承的話,翻譯過來的辭彙,原先所蘊含的原生文化的訊息都會消失。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15 上午 11:06:43
靜涵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職業俠客
文章:489
積分:445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6日
56
 用支付寶給靜涵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這裡有個辭彙,稱為"梵行",佛學辭典是這樣解釋的:

梵語 brahma-carya^,巴利語 brahma-cariya。意譯淨行。即道俗二眾所修之清淨行為。以梵天斷淫慾、離淫慾者,故稱梵行;反之,行淫慾之法,即稱非梵行。娑羅門將一生分為四期,其中第一期即稱梵行期(梵 brahma-ca^rin),於此期間,其生活遵守不淫之戒,並學吠陀、祭儀等。於佛教以不淫,受持諸戒,稱為梵行。又於長阿含卷九「十上經」,以具足禪,於八解脫中,逆順遊行,稱為梵行具足。大方等大集經卷七不眴菩薩品、大寶積經卷八十六大神變會等以八正道為梵行;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五梵行品以慈悲喜捨等四無量心為梵行,住知法等七善法,即稱梵行具足。凡此,皆為廣義之梵行。〔增一阿含經卷三十、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九、法華玄義卷四上、法華義疏卷七〕((參照:五行)1085)p4631

從這條詞語解釋當中,你會發現,梵行,的梵文是Brahma-caryA,當中的Brahma這個字,其實就是婆羅門。所以"梵行",其實指的是"婆羅門的行為/修行"。但是在中國佛教,則有翻譯成"淨行"的。這條佛學詞語也指出,"梵行"是與婆羅門教有關的,而佛教裡面,有"梵行已立"的話。如長阿含經說:

爾時。世尊於羅閱祇隨宜住已。......與諸大眾侍從世尊。路由摩竭。次到竹園。往堂上坐。與諸比丘說戒.定.慧。修戒獲定。得大果報。修定獲智。得大果報。修智心淨。得等解脫。盡於三漏。欲漏.有漏.無明漏。已得解脫生解脫智。生死已盡。。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而小品般若經則說:須菩提!是事應分別。有菩薩得值若干百千萬億佛,於諸佛所,修行

不論是大乘與阿含乘佛教都肯定"梵行",原來的意思就是:Brahma-carya,是和婆羅門教有關的。那,你想,我們不是講"正信佛教"嗎?為什麼佛經裡面就提到了這個"梵行"如此重要呢?我從梵文辭典裡面才知道,所謂的"梵行"最主要是指:

n. study of the Veda , the state of an unmarried religious student , a state of continence and chastity

也就是吠陀的研修,主要是針對不婚的宗教學生(信徒),主要是指"禁慾"與"純潔"的意思。所以這就是"梵行"的主要義涵,但要注意,它本身並非來自佛教,而是婆羅門教的。你讀多了大乘經典,你會發現好像很多大菩薩,過去生都曾經是婆羅門,如果成就高的,都會先生為婆羅門,然後出家學道成佛,或是成就大菩薩之類的。像中國沒有婆羅門教,是不是中國出生的人就沒有機會成佛?所以佛只能出現在有種姓階級制度的印度,不可能出現在印度以外的地方,是不是這樣?這問題很有趣,可以探討的空間非常大!

我講的意思是,佛陀講經說法,借用了很多印度宗教的名詞,這個梵行,大概不是指以吠陀宗教為主,應該是主要的旨意:不婚與禁慾,純潔的心志。但是你得要了解佛陀講經是對印度人講,如果是放到"全球化"的空間來看,婆羅門到中國,是不是還是那麼高貴?或許會改變一種方式,譬如說,假如是在美國,那要在美國成佛的話,需要甚麼樣出身的條件呢?在香港成佛呢?台灣成佛呢?或是北京成佛呢?或者是在悉尼成佛呢?

再來說說"佛"這個字好了。過去佛網版上,曾經發生過有人學南傳佛教,認為北傳或漢傳佛教的法不是"正法",意思是"成佛"就是像阿含經講的那樣,好好修禪座,可以"梵行已立,不受後有"。有關南北傳對於"成佛"的看法,說真的,我還在學巴利文,我很想看,那個成佛,是不是所謂的"buddha",假如是的話。我想,這是語文上的誤解所產生的問題。因為,我從大乘佛教經典上,看到很清楚的寫法,舉例來說,彌陀經上面說:"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所以大家都說"阿彌陀佛",但他可能就不知道,梵文佛典不是寫"阿彌陀佛",是"名為阿彌陀的如來,應供,正遍知"( amitāyurnāma tathāgato'rhan samyaksaṁbuddha),換句話說,阿彌陀佛是"十號具足"的,應該就是大乘佛教定義的這種"如來"等級的佛。若說成佛,只要是"覺悟過的",應該都算吧!所以南北傳的"成佛"教義上並沒有衝突,只是雙方對於"佛"的認知不同。但是因為翻譯的關係,像是"名為阿彌陀的如來正遍知無上士",簡稱為"佛",自然就要和其他經典裡面的"佛",甚且是辟支佛弄混了。假如你不仔細看,還以為這"辟支佛"是某尊佛的名號("辟支佛"就是"緣覺",證悟層次低於菩薩)。 對於阿彌陀佛來講,"佛"只是他的名號之一,並非全部,至少有十個稱號,但因為只稱"阿彌陀佛",我們可能會誤解,就只有"阿彌陀佛"。

所以"即生成佛"有沒有問題?當然沒問題。"見性成佛",有沒有問題?也沒問題啊!因為這個"佛",指的是"覺悟",就沒有問題。可是你要說,即生成"如來等十大稱號",有沒有問題?問題可大了!這麼大的成就,一定要行菩薩道的,一輩子很難做到的。

所以說,往生淨土,一生補處,這所謂的"一生補處",你要放在如來十大稱號這樣等級的"佛"底下來看,你才會覺得,這真的是稀有難得。"一生補處"比"即生成佛"或是"見性成佛"的層次要高很多的!所以為什麼古代祖師勸大家要念佛求生淨土,即使有的人已經禪功了得,如天台智者大師等人,何以故?因為,"一生補處"!那這樣來看,阿彌陀佛的成就,又超過了如來等十大名號的"佛"了!真的是願力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

坦白講,釋迦牟尼佛已經實現了大家一生成佛的願望了。因為他已經讓大家開悟了,證到阿羅漢果,已經是"不受後有"。禪宗祖師大家都"言下大悟",也是即生成佛,這輩子他們都開悟了,證道了。可是要能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是多麼不簡單的,要廣行菩薩道,才能成就這麼圓滿的功德!

我比較願意稱"如來",這樣可以區別。阿彌陀如來,有這十個主要的稱號,就至少代表有十大功德。至少有十大類眾生認為如來,這樣的大成就者是世間上第一的,所以你要當這樣的"佛",自然要行菩薩道,要度無量眾生,所以眾生肯定你,就給你這麼多的稱號。

實在講起來,"阿彌陀",這字只能說是"無量的",本身並不包涵壽命與光的,彌陀經裡面稱"阿彌陀佛"是amitāyus,也就是"無量壽"佛。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7/15 下午 12:40:56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15 上午 11:33:15
jccsskc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論壇遊民
文章:48
積分:51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7月3日
57
 用支付寶給jccsskc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謝謝師兄的解答。
我又拿了陳朝(更正:不是隋朝,是陳朝才對)真諦法師的異譯本作了照作,內容如下:


 佛言:“如是,須菩提,如是乃至無有如微塵法如來所舍、如來所得,是故說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平等平等。
  “復次,須菩提,諸佛覺知無有差別,是故說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此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由無我、無眾生、無壽者、無受者,等此法平等故,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果說「是法平等」的意思是指佛法各法門也是平等、無有高下的話,個人認為恐怕不是太恰當,而且若果真的是這意思,鳩摩羅什法師大可以譯成「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或者「佛法平等無有高下」,而非「是法平等」。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7/15 下午 12:52:37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15 上午 11:45:38
jccsskc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論壇遊民
文章:48
積分:51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7月3日
58
 用支付寶給jccsskc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其實個人認為佛經所指的「婆羅門」是指世界其他各種族類似「婆羅門」的階級,例如中國的道士、歐洲的修道院神父等等,可是那了遷就聽法者的根器,所以就以「婆羅門」來代表這個種姓。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15 上午 11:48:34
靜涵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職業俠客
文章:489
積分:445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6日
59
 用支付寶給靜涵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以下是引用jccsskc在2008/7/15 上午 11:45:38的發言:
謝謝師兄的解答。
我又拿了隋朝真諦法師的異譯本作了照作,內容如下:


 佛言:“如是,須菩提,如是乃至無有如微塵法如來所舍、如來所得,是故說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平等平等。
  “復次,須菩提,諸佛覺知無有差別,是故說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此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由無我、無眾生、無壽者、無受者,等此法平等故,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果說「是法平等」的意思是指佛法各法門也是平等、無有高下的話,個人認為恐怕不是太恰當,而且若果真的是這意思,鳩摩羅什法師大可以譯成「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或者「佛法平等無有高下」,而非「是法平等」。

"法相宗","萬法唯識",這裡面的"法",也不是指"佛法",而是指現象界。也就是Dharma的第一個定義,也是最普遍的定義。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15 下午 12:20:05
靜涵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職業俠客
文章:489
積分:445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6日
60
 用支付寶給靜涵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以下是引用jccsskc在2008/7/15 上午 11:48:34的發言:
其實個人認為佛經所指的「婆羅門」是指世界其他各種族類似「婆羅門」的階級,例如中國的道士、歐洲的修道院神父等等,可是那了遷就聽法者的根器,所以就以「婆羅門」來代表這個種姓。

婆羅門,如果要放在世界各地來看的話,沒辦法和西方的神父,中國的道士等量齊觀。這辭彙裡面蘊含的內容不止是宗教意涵,也有社會階級的意涵,更有經濟能力上的意涵。你講的道士,神父剛好只有宗教義涵。西方社會裡面,神父不代表有錢人,雖然有勢力,道士是既沒有錢,也沒有勢力。其實大乘佛典所講的很多佛,菩薩出身有"婆羅門"的背景,這裡面就是說在社會上,經濟上都是有錢有勢人家,而婆羅門的社會勢力來源是得自宗教,所以他們是有"絕對的勢力",是社會上大家非常仰慕的人家。我講的就是這個意思,其實,佛也不見得一定非得在印度不可,佛陀講經只是拿印度的社會情形,來作一個譬喻而已。

至於你講的"根器",我想也是有重要的關連。因為印度只有婆羅門種姓人家有能力供養子弟受最好的教育,所謂的"最好",是包含五明,與各種宗教上的儀軌,咒術等等,內容非常廣大,幾乎無所不包。婆羅門子弟,象徵的意義不止是說他家有錢有勢,而且他自己更是受過良好教育,保障他這一生有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享有絕對優勢(所以婆羅門子弟當然很驕傲了!)。所以這麼多的內容,翻譯經典的人只好用"婆羅門"來說了,因為中國實在也沒有這樣特殊的階級或是名詞可翻。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7/15 下午 12:31:00

 124   30   2/5頁   首頁   1   2   3   4   5   尾頁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50000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