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马新佛教首席上座,达摩难陀长老圆寂

您是本帖的第 2777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马新佛教首席上座,达摩难陀长老圆寂
zhicheng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新手上路
文章:10
積分:15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28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zhicheng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马新佛教首席上座,达摩难陀长老圆寂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首席上座,达摩难陀长老于公元2006年8月31日,中午12时42分在马来西亚梳邦医疗中心圆寂,享年87岁。

長老將其一生奉獻給世界各地的佛教事業﹐眾生的安樂和世界的和平。此外﹐長老也是很多不同傳承宗派的佛法和精神導師。

希望諸位依照各自傳承的傳統追思長老﹐祝愿長老安樂﹗敬請轉告各地佛友﹐謝謝﹗

Funeral arrangements for the late Venerable Dr K Sri Dhammananda has been finalised as follows:

1st September (Friday)

7 to 8 pm:  Chanting by Mahayana monks/groups 大乘佛教誦經
8 to 9 pm:  Chanting by Vajrayana monks/groups 金剛乘佛教誦經
9 to 10 pm:Chanting by Theravada Thai monks 泰國系南傳佛教誦經
10 to 11pm:Chanting by Theravada Burmese monks 緬甸系南傳佛教誦經
11 pm to next day 7pm: Chanting by various Theravada monks 南傳佛教僧團誦經
 
2nd September (Saturday)

7 to 8 pm:   Chanting by Mahayana monks/groups
8 to 9 pm:   Chanting by Vajrayana monks/groups
9 to 10 pm: Chanting by Theravada Thai monks
10 to 11pm:Chanting by Theravada Burmese monks
11 pm to next day 7am: Chanting by various Theravada monks
 
3rd September (Sunday)  

7 to 8 am:  Chanting by Mahayana monks/groups
8 to 9 am:  Chanting by Vajrayana monks/groups
9 to 10 am:Chanting by Theravada Thai and Burmese monks
11 am: Monks Dana at Buddhist Maha Vihara 供僧
1 pm: Eulogy Ceremony 追思和贊頌長老的貢獻
3 pm: Cortege leaving Buddhist Maha Vihara for Nirvana Memorial, Semenyih
5 to 9 pm: Cremation ceremony at Nirvana Memorial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6/9/1 上午 08:47:48
zhicheng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新手上路
文章:10
積分:15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28日
2
 用支付寶給zhicheng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6/9/1 上午 08:50:12
zhicheng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新手上路
文章:10
積分:15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28日
3
 用支付寶給zhicheng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6/9/1 上午 08:52:14
zhicheng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新手上路
文章:10
積分:15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28日
4
 用支付寶給zhicheng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越洋而来的菩提树 访达摩难陀长老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有一段记载,指印度阿育王的王后不满丈夫对佛陀成道时金刚座上的菩提树过于恭敬礼拜,冷落了她,便下令将树给砍倒,再放火烧掉。自此,这棵圣树只有其分枝留在斯里兰卡。

后来,斯里兰卡的僧侣来到马来西亚弘法布教,也把菩提树的分枝带了来,让此邦人民得以瞻仰圣树的株苗,追思菩提伽耶当年的5月月圆之夜。

达摩难陀长老就是这些菩提树中的一棵,枝叶茂密,巍巍傲立。叶叶心心,把佛陀当年的慈悲法音散布在大马,轻抚著每一个闻法的人。

的确,长老像一棵菩提树。在很多场合看到长老,上台致词时不管节目的流程安排多紧凑、有多少大人物排在他的后面等待致词,他都会把握时间以佛法向大众开示。长老的慈悲,在于他对度众的坚持,就像菩提树的屹立傲然,万古长青。

配合(僧伽的光辉)的推出因缘,有幸能访问长老。长老驻锡在十五碑锡兰佛寺,这里有菩提树、佛塔,宁静得不像是吉隆坡的一部份。在佛寺的不远处,混浊的巴生河湍急流过,十五碑的闹区仍然是车水马龙,印度歌曲喧闹震天。唯有在这里,是都城的佛法、道德所镇之地,是染浊世界中众生的皈依处。

在洪祖丰居士的陪同下,我恭敬地向长老请教法益。长老威仪摄人,无论是信众对他行最恭敬的顶礼三拜,或是简单的问讯,他都如如不动。但是,谈到开心、有趣的地方,长老也会抚掌哈哈大笑,像一名纯真的孩子,一点也看不出他老人家已经高龄85了。

达摩难陀长老于l919年3月l8日生于斯里兰卡南部马打拉的基宁村,12岁在母亲的鼓励下出家为沙弥,22岁受具足戒,过后分别在斯里兰卡和印度修学,33岁时越过重洋,前来马来西亚从事弘法布教的工作。

佛教需要青年知识份子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今年是长老来马弘法52周年,当年的僧青年,如今是誉满教界的「马来西亚英语系佛教之父」。回忆起马来西亚佛教在他过来之前后不同,长老满怀感慨地说:「在我来之前,这里没有佛法教育,没有周日佛学班、没有布道会,没有授课、没有佛学出版品,只有拜拜、诵经、焚烧祭祀。」

「我用了几年的时间影响年轻人以及他们的父母,通过佛法讲座、讨论、禅修以及各项活动,把正确的佛法教育带给大众,甚至把学佛的风气带到大学。在40年前,我们便开始在各所大学成立佛学会,这些年轻人都十分活跃。在他们毕业后,到全国各个角落发展,都积极投入弘法布教的工作。就因为他们确实了解佛陀的教理,因此他们的信仰很坚定,也能够协助佛法的传布。」

他表示,佛教确实需要年轻的知识份子来推动、保护。

对于佛教不断朝向年轻化,长老感到十分欣慰。他指出,过去只有年长者参与佛教活动,如今,更多受教育的年轻人愿意来研习佛法。

「科学教育,开启了民众的思想,使得有更多年轻人愿意接受佛教,减少了他们的迷信。当他们回归到佛法时,他们发现佛陀的教诲与科学丝毫没有冲突的地方。」

谈到现代生活重视物质,佛教则讲求放下物欲、执著,会不会使得佛教逐渐被排斥在社会主流之外,日益走向边缘化,长老答道:「不会的,佛法与现代生活没有冲突的地方。现代人还是可以享受很多世俗的快乐,并一边学习佛法。」

长老表示,科学的普及对佛教的发展来说,绝对是一个契机。「爱因斯坦曾经表示,如果未来的世界需要一种宗教,那必定是佛教。因为,佛教与科学没有冲突的地方。」

谈到做为一名现代的佛教徒,要如何去面对现实生活的种种压力,长老表示,生活有压力是很自然的。「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宗教的信徒都会面对生活压力。我们要训练我们的思想,不要受这些压力干扰,要去包容生活中的种种不圆满,不然我们思想中的迷信、不正念会驱使我们去造作各种恶业。」

很多人都羡慕,甚至是讶异,在马来西亚这样的一个回教国家,佛教可以发展得如此健全。长老也认为,马来西亚是一片乐土。「在世界其他国家,未必能有马来西亚这样的安宁、自由。」

不过,他表示,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宗教的国家,佛教在此邦发展,一定要照顾到其他不同宗教者的感受。

大马佛教前途无量
「这是一个多元宗教的国家,我们拥有宗教自由。但是,我们在进行活动时,一定要确保不会干扰到其他人,这是很重要的。」

「在我们的周围,和我们——起生活的,有回教徒、基督教徒、兴都教徒、自由信仰者等等。我们要尽可能避免宗教冲突,避免引起其他不同信仰者的不满。在一些佛教国家,如泰国、斯里兰卡,佛教徒可以完全按著本身的宗教方式过日子。在马来西亚,我们必须考量什么是应该顾忌的。」

长老表示,不同宗教之间要的不是容忍,而是谅解。「谅解,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十分重要。我们要知道,为什么基督徒要这样做,回教徒要这样做,兴都教徒要这样做。当我们了解之后,并不加以批评。同时,我们也让其他信仰者了解佛教徒,这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容忍。」

与不同信仰者的相处之道,长老提出:「纵然我们不跟随他们的教义,不赞同他们的教理,我们必须训练我们的想法,做到“对不赞成表示赞成”,那就是对不同的理念、看法保持缄默。」

许多外国的宗教团体把马来西亚视为传教的天堂,长老提醒说,这些宗教团体来到马来西亚发展,不应该把外国的文化加诸在本地的信徒身上。

「来自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或是其他国家的宗教团体,都要先了解马来西亚本地的民情风俗,不要把外国的文化带给本地的信徒。」他表示,十五碑锡兰佛寺并没有推崇任何外国文化,包括斯里兰卡的文化,而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修学佛法的道场。

倡婚娶提出反对,因而成为日本佛教的一种传统。在其他的国家,信徒是不会允许僧侣婚娶的。原本这个做法也传到韩国去,结果证实行不通。」

「出家人的戒律,如果是与文化传统、现代生活、社会经济有关的部份,可以依时代演进所需做出更改。但是最根本的戒律不应该更改,尤其是牵涉到出家人道德操守的,必须遵从,那就不能改。」

获得法喜的修行者
问长老在佛法学修学中得到了什么,他笑著回答:「我得到了快乐。」这正如他的法号「达摩难陀」(Dhammananda),意思就是得到法喜的人」。

长老是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的宗教导师,一向鼓励青年学佛。他一生出版的佛学著作超过74本,这么惊人的著作量,把长老渊博的学识和慈悲的愿心显露无遗。

这么一位德高望重的佛门长老,他一天的生活是如何度过呢?

很多人都以为出家人可以过著轻松、悠闲的生活,但是长老表示,他一天的时间都是排得满满的。出家人的生活积极、充满朝气和动力,为弘法度众而忙碌。

「我一天得处理许多事情,处理书信往来、出版、授课、布道、处理寺院的行政工作、带领其他的僧人,给予他们指导。我得留意寺内大大小小的事情,这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我并不觉得这些工作是负担、累赘。我只把这当成我的任务。」

长老在7岁时便受正规教育,由于文化的影响,年幼时,他便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一位出家的舅父,更是给了他许多佛法的影响。

长老有个很开通及对佛教虔诚的母亲,虽然他身为家中的长子,但其母亲却鼓励他出家。当时母亲对他说:「如果你结婚的话只能照顾到一个家庭,但是出家成为法师的话,却能为无数众生服务。」

我问长老是不是一生下来就注定当出家人,他回答说:「没有这样的事。一切都是因缘会集,我的出家是家庭、社会、教育、对佛法的理解等因素构成的机缘。」

来到马来西亚超过半世纪,问及他在过去这些年弘法布教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长老笑了,他说:「没有挑战,因为我从来不挑战他人。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我没有挑战任何人,所以也没有人来挑战我。」淡泊的气质、谦虚的胸襟,更使得长老可敬。

佛教徒修学的3大要点
最后我们恭请达摩难陀长老给《普门》杂志的读者修学上的建议,长老言简意骇地说:「修学佛法,我们要做到3点,即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能够做到这3点,便算得上是一个好的佛教徒。」

十五碑锡兰佛寺内,佛塔依旧安稳不动,菩提树仍是枝叶茂密。达摩难陀长老的睿智,也如这一切,长长久久坐镇在信众的心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6/9/1 上午 08:54:51
zhicheng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新手上路
文章:10
積分:15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28日
5
 用支付寶給zhicheng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前言

為了眾生的福利和快樂,佛陀毅然派遣座下六十位已開悟的弟子,到各處去弘揚佛陀所証悟的真理法則。出發前,佛陀囑咐弟子們說﹕


		「去吧﹗眾弟子們,為了眾生的利樂,世界的祥和與安寧,
  你們在弘揚佛法時,絕對不能兩人走同樣一個方向。你們牢
  牢記住,宣講毫無瑕疵的佛理,讚嘆聖者無拘無束的生活,
  標榜純潔自在的法樂,是你們肩負的責任。在弘揚佛法的道
  路上,你們可能遇見藐視佛法,心靈早被貪、瞋、痴三毒沾
  污腐蝕的無知眾生。你們大可不必心灰意冷,這娑婆世間必
  定有能領悟佛理,能接受佛法的眾生。」
	

佛陀無時無刻都在勉勵弟子們精進修持,廣度在生死苦海中輪迴的眾生。兩千五百多年後的今天,還有不少的佛弟子繼續服膺著佛陀的遺訓。當代高僧如阿漢加利加法師 (Anagarika Dharmapada),那拉陀法師 (Navada Maha Thera),蒂蒂拉法師(Sayadaw U. Thitilla) 和比亞達西法師 (Piyadassi Maha Thera),他們大部份的時間和生命,都是 努力把佛法弘揚到世界各角落。如果不是這些法師,將會更少人,尤其是西方人士能聽 聞佛法,並從佛法的修持實踐中,獲得大利益。

早在公元二世紀,佛教已在馬來西亞開始弘傳。不過遲至最近的五十年以前,有組織性 的弘法活動一直沒有在本國開展。比馬拉達難法師 (A. Pemaratana),莎曼加拉博士法 師 (Ven. Dr. Sumangala),達摩難陀法師 (Dhammananda) 和竺摩法師是馬來西亞佛教弘法活動,最早的拓荒者和推動者。前三者雖已去世,但竺摩法師和達摩難陀法師仍然是大馬佛教界活躍的領袖。假如竺摩法師被譽為「大馬漢語系佛教之父」,那麼達摩難陀法師就應被譽為「大馬英語系佛教之父」了。達摩難陀法師為大馬佛教服務了三十四年。他不但是一位精神領袖、佛教學者、宗教顧問,更重要的他是每一位佛教青年的摯 友。

青少年時代

達摩難陀法師是在一九一九年三月十八日誕生在鍚蘭南部馬打拉 ( Matana)基寧村 (Kirinde) 一個姓各加馬 (K.A. Garmage) 的家庭裡。父親各加馬依照當時鍚蘭英殖民屬地的風尚,替達摩難陀法師取了馬丁這個英文名字。馬丁各加馬是一個三兒三女的家 庭之長子。

馬丁七歲時就在基寧村一間政府學校,開始接受正規教育。在年幼時,他便對佛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時基寧村還不像鍚蘭的絕大部份鄉村,被基督的傳教活動滲透。在他成長的地方,大部份村民還篤信佛教。耳濡目染之下,他從小就開始接觸佛教。當時吸引大批青年參與的鄉村活動,主要是在寺廟里舉行。他不像一般的青年人,參與的活動是經過仔細選擇的,那些擁有佛教實質意義的活動,才能吸引他。他還有一位舅父,是當地一間寺廟的大和尚,加上母親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他的舅父便能提供他大部份的精神領導。這樣,出家說法的意願開始慢慢在年輕的心中落實扎根了。

馬丁在了十二歲的時候,就接受剃度成為沙彌。基寧村佛寺住持克達摩難陀法師 (K.Dhammaratana Maha Thera) 是馬丁的皈依和剃度師,為他取了達摩難陀這個含有法樂體悟者意義的法名,在以後持沙彌戒的十年當中,達摩難陀法師一面接受寺院的訓練 ,一面專心學習世俗學科,直到一九四零年達摩難陀法師具足比丘戒為止。達摩難陀法 師的戒師是高達維拉 (Kotawila) 佛寺住持拉達那巴拉法師 ( K.Ratarapala Maha Thera) 。就這樣,在二十二歲時,沙彌達摩難陀正式受戒成為比丘基寧達摩難陀。
深造與修持歷程

為了深入瞭解與認識活瀚的佛法,達摩難陀法師在一九三五年進入座落在哥倫布的維也 華丹那 (Vidyawasdhana) 佛學院進修。他的導師是蒂般難陀法師 (K.Deepananda Nayaka Thera)。一九三八年,達摩難陀法師進入一家更著名的佛教學府 (Vidyalankara Pirivena) 深造。隨後七年,他專心研修梵文、佛教哲理、巴利文經典,並學習一切弘法工作有所裨益的世俗學問。廿六歲那年,達摩難陀法師考獲該學院語言、哲學和巴利文經典研究文憑。這一段長達七年的嚴格訓練和學習,對達摩難陀法師日後在攝受西方教育的影響,對基督教的認識多過本身的佛教信仰。達摩難陀在這間著名佛教學府的主要導師是魯如寶均法師 (Lunupokune Sri Dhammananda Nakaya Thera),一位卓越佛教 學者。

在一九四五年,達摩難陀法師獲得印度興都大學 ( Benares Hindu University) 的獎學金,到該大學深造。他主修梵文,興都文和印度哲學。當時他在著名的東方學校的同學包括駐居哥倫布的巴拿難陀法師 (P.Pannananda Nakaya Maha Thera) 駐居印度摩訶菩提學會 (Maha Bodhi Society) 的達摩拉達那博士法師 (Dr.U.Dhammaratana) 、駐居倫敦佛教學院的莎達蒂薩博士法師 (Dr.H.Soddhatisaa Maha Thera) 和尼泊爾僧團領袖安拉達那法師 (Amritratna Maha Thera)。經過四年的專精研讀,興都大學頒發印度哲學碩士學位給達摩難陀法師。在該大學期間,達摩難陀法師曾經親近不少聲蜚國際的名教授,其中一位即已故拉哈基斯南博士 ( Dr.S.Radhakrishnan),曾是印度的第一任總統。達摩難陀法師的正規學習生涯告一段落之後,為了實現他說法度眾的宏願,回返鍚蘭。此後他在哥拉維拉村 (Kotawila) 著手建立一間莎哈馬 (Sadharma) 佛教學院,照顧村民在宗教、社會、福利和教育方面的需求。達摩難陀法師也做了不少文字弘法工作。他以鍚蘭文出版一份佛教月刊讓村民閱讀。結果村民都沐浴在法師廣被無私的法情里,當時有好幾位比丘輔助達摩難陀法師弘法。其中一位毘馬羅加法師 (K.Pemaloka) 後來亦到馬來西亞弘法,駐鍚在吉隆坡十五碑佛寺。

在一九五二年,巴拿沙拉法師 (K.Sri Pannasara Nayaka Thera) 也就是維戴蘭加拉 (Vidyalankana Divivena) 學院的院長,接到一封來自大馬鍚蘭佛教會的信。該佛教會要求院長委派一位法師住持十五碑佛寺,以領導協助馬來西亞的佛教徒。大馬鍚蘭佛會是由一群居住在馬來西亞鍚蘭籍的佛教徒所成立,它還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佛教會 。從四百位僧青年當中,唯獨達摩難陀法師獲得己拿沙拉法師的賞識,獲選派遣到馬來西亞。達摩難陀法師一口便答應了。雖然達摩難陀極想留在其本土上服務,不過他確曉得鍚蘭當時並不虞缺有學識及肯奉獻的僧才以照顧島上人民的需求,而馬來西亞,即使能督導最普通的儀式之僧人,也非常難找。所以達摩難陀法師接受此邀請是著一個高尚的意願,要為那些很少機會接觸佛法的人民服務。就這樣,達摩難陀法師在一九五二年 ,正月二日,從鍚蘭啟航,經過三天半的水程,就抵達檳城,馬來西亞北部的重要港口 。

在馬來西亞的弘法活動

甫一抵達檳城,達摩難陀法師先在古那拉達法師 ( K.Gunarata Maha Nayaka Thera) 住持的馬興達拉麻寺 (Mahindrama) 住下。這位古那拉達法師是鍚籍比丘,一位同樣能流利而且深入淺出的弘法者。達摩難陀法師在馬興達拉麻寺盤桓數日之後,就繼程前往十五碑佛寺。

當時,英殖民地政府在馬來西亞實施緊急法令,應付日益嚴重的共產黨叛變活動。因此 從檳城開往吉隆坡的火車服務也被終止。達摩難陀法師唯有改乘飛機前往吉隆坡。當時 駐鍚在該佛寺的巴拿西河法師 (M.Pannasihe Maha Thera) 非常歡迎達摩難陀法師的到 臨,因為達摩難陀法師和巴拿河法師不僅是知交,而且還在鍚蘭一間學院有過深厚的同窗之誼。從此,達摩難陀法師就在十五碑佛寺開始他的弘法利生工作。

過了不久,達摩難陀法師在三月份接到由當時英殖民地政府駐馬來西亞最高專員湯泊爾 秘書 (Sir Gerald Templer),邀約法師會晤面談的信。在這次會談中,達摩難陀法師 被問及佛教是否與共產黨有所關連。因為國內的共產恐佈份子都是華人,而華人都是以佛教徒自居。達摩難陀法師很快的就將湯泊爾秘書的疑忌釋除,達摩難陀法師有條不紊的澄清佛法是非暴力,而以慈悲為懷,指導人們如何能和平共處的佛陀教訓。共產黨是一種政治活動而佛教確著重於精神和道德方面的引導。至此,湯泊爾秘書不再懷疑達摩難陀是共產黨份子,反而懇切要求達摩難陀法師通過佛教,協助政府在心理戰術上,贏取人民的好感,尤其是那些居住在新村地區的多數華人村民。

達摩難陀法師把握住這個難得的機會,積極地展開弘法活動。巴拿西河法師、大馬鍚蘭佛教會和世界佛教友誼會雪蘭莪州區會也給於協助和支持。由於世界佛教友誼會雪蘭莪州區會代表了馬來西亞華人佛教徒,所以達摩難陀法師在華人新村的弘法工作,是被看作受到代表性華人佛教團體所承認的。不過,達摩難陀法師很小心不使他本身的弘法活動變成政府的宣傳活動。他在拜訪這些新村時,只有一個主要的目標,那就是把佛陀的教理傳播給村民,讓佛法的春風化雨,沐浴有緣人。這才是他作為一名佛教出家人的主要職務。就這樣,那些自稱為佛教徒的新村華人村民,才如實地從達摩難陀法師那兒,聽聞正法並領略佛法的偉大,因為很多華人雖自稱是佛教徒,但是對佛陀的教理並沒有什麼認識。他們的信仰和行持的違背佛教的教理。由於許多錯誤的行持和信仰都是在佛教的名譽下住行,所以馬來西亞許多知識份子視佛教為迷信、缺乏科學理論根據的低級宗教。達摩難陀法師匡正時弊、洗脫佛教不白之冤、回復佛教真面目的弘法工作,對當時獻身於弘法工作的古那達那法師 (K.Gunaratana)、莎曼加拉法師 (Sumangalo)、竺 摩法師是一個很大的鼓勵。

在一九六一年,達摩難陀法師向一些在家佛教領袖商討成立一個較有組織性的全國佛教弘法會。在這一方面,達摩難陀法師有獨特的意見。在一九六二年,達摩難陀法師就在 十五碑佛寺成立「佛教弘法會」。其目標為﹕

  1. 研究佛法和推進佛教文化。
  2. 鼓勵、促進和發展佛教的真理和慈悲觀以培育宗教和平及對實踐佛法的認識。
  3. 刊印及流通佛教文學讀物。
  4. 提拱佛化生活指南與輔導。以及
  5. 撫慰及照顧患病的信徒和幫助逝世信徒的家屬料理喪事。

達摩難陀去師通過佛教弘法會流通八十萬本、簡短易讀、專門介紹佛教信仰和佛教日常的實踐的英文小冊子。英文教育源流的公眾人士,通過閱讀這些小冊子,才算開始真正認識佛教。這些小冊子,還被台灣、印度、印尼、鍚蘭、孟加拉、美國等國家爭相翻譯刊行。馬來西亞漢文系佛教徒,就比較幸運,因為中文佛教書籍和刊物及中文的佛教出家人並不匱乏。不過達摩難陀法師的這些免費小冊子,對英文教育源流的公眾人士,發生巨大的潛移默化作用。在這些時日當中,達摩難陀法師編寫了多過三十本這類的小冊子,還寫了不少佛學著作。現時,法師還是「佛教之聲」即舉世聞名兩年一期的佛教雜誌的總編緝。「佛教之聲」是由佛教弘法會所出版和發行。

年青和受過教育的人士都被達摩難陀法師熟巧的講解吸引住。雖然達摩難陀法師並不是一位激昂的說法演講者,但他平易、明晰、科學化的佛理講解,確緊緊扣住那些知識份子。因此,在一九六零年代,高等教育學府紛紛成立佛學會並非難解的事。這是前所未有的現象,因為在以前佛教是從不與年輕人和知識份子拉上關係的。加上莎曼加拉法師,一位美國籍的法師,也激勵大專佛教青年,在大專學府成立佛學會。所以不久,馬來亞大學,沙登的農業學院(現在的農業大學),技術學院(現在的工藝大學)、語文學院、師範學院和皇家軍事學院,紛紛成立佛學會。這些大專學府的學生,每逢星期日早上必定由巴士滿載到十五碑佛寺禮敬供養三寶,並聆聽達摩難陀法師的週日開示。為了表彰達摩難陀法師對馬來西亞佛教教育及弘法方面的貢獻,鍚蘭肯地佛牙寺的維巴西大師 (Amunugama Raju guru sri Vepassi Maha Nayaka Thera) 於一九六五年封賜「導 師」 (Chief Sangha Nayaka Thera of the Siam Maha Nikaya, Malwatta Chapter for Malaysia) 的銜號與達摩難陀法師。

在一九七零年,一個有組織的全國佛教團體機構,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成立了。在達摩難陀法師的鼓勵之下,佛教弘法會青年組,大馬鍚蘭佛教會青年組也加入了馬佛青總會。同時馬佛青總會也邀請達摩難陀法師為宗教顧問,為佛教青年和佛教信眾提供教諮 詢服務。

達摩難陀法師從一九七零年至一九七五年間,到東西方國家弘法。他被邀請至蘭加士得 大學 (Lancaster University)、忽爾大學 ( Huil University)、曼茶士得大學 (Manchester University)、英國牛津大學、法界佛教大學 (Dharma Realm Buddhist University),美國東方哲理研究大學和鍚蘭幾間大學,作專題性的佛理和佛教哲學演講。法界佛教大學還頒發名譽哲學博士學位於達摩難陀法師,並委任法師為該大學的信托人。達摩難陀法師也擁有東方研究大學 (University of Oriental Studies)、那蘭 陀大學 (Nalanda University) 和興都大學所頒贈的名譽博士學位。因此,達摩難陀法 師對佛教的貢獻並不是局限在某個區域或某個國家,法師是無私地為全世界的佛教徒獻 出他的時間和精神。

在一九七七年三月廿五日,達摩難陀法師在鍚蘭成立巴拉麻達摩佛教學院 (Paramadhamma Buddhist Institute),讓世界各國的學僧進修。該學院為學僧提供三年到五年的學期制課程。在家眾學員也可以參加短期的佛理研修和宗教課程。這又是達摩難陀法師為世 界佛教作出的另一項偉大貢獻。

在一九七六年十二月,達摩難陀法師決定組織一項週年性的短期出家課程,公開讓想體驗短期出家生活的佛教徒參加。自從那時候開始,此課程便成為週年性的活動了。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份的短期出家課程,就吸引了三十四位男學員受持沙彌戒和十位女學員受持優婆夷戒。

由於馬來西亞的短期出家課程辦得相當成功,達摩難陀法師決定在新加坡舉辦同樣的課程。為了配合衛塞節慶典,達摩難陀法師從五月廿六日到六月九日,在新加坡的普覺寺 ,主辦第一屆短期出家課程。馬興達法師 (Mahinda),即達摩難陀法師的馬來西亞弟子,是該屆課程的策劃。總共有二十九位沙彌和廿一位優婆夷參加該項課程。一九八二年,達摩難陀法師在星島,成立佛教弘法團,為星島人民宣揚佛法。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種族、多元宗教的國家。達摩難陀法師對馬來西亞社會的發展,也作出不的貢獻。譬如達摩難陀法師是其中一位向政府力爭衛基節為公共假期的佛教領袖。在一九六零年代,達摩難陀法師是馬來西亞宗教聯系機構的活躍份子。馬來西亞宗教 聯系機構 (MIRO) 是一個以促進馬來西亞各宗教信仰者和諧共處為奮斗目標的團體。達 摩難陀法師經常在他的演講中和著作里引用佛典上的例子,來強調各宗教信徒互相諒解、互相容忍的重要性。因此,很顯然的達摩難陀法師在一九八四年四月,和基督教、印度教、鍚克教領袖一同籌組各宗教諮詢理事會時,法師在會員中是一個創辦者和一名資深的長者。其實,馬來西亞政府遇到與佛教有所牽連的事情時,常征詢達摩難陀法師的意見,以代表佛教界的意見。達摩難陀法師和馬佛總主席金明法師是我國政府正式承認 的兩位大馬佛教徒領袖。

結論

無容置疑的,達摩難陀法師在英語弘法工作方面,比任何佛教團體或弘法僧都有過而無不及的貢獻。法師的弘法工作直接或間接地復興了大馬佛教。許多年輕的比丘如馬興達 法師、比雅西羅法師 (Piyasilo)、俗棄我法師 (Sujivo)、阿加吉達法師 (Aggacitta) 和歐巴沙法師 (Obhassa) 或多或少都受到達摩難陀法師的佛學著作和佛學講座的啟發和激勵,紛紛為大馬佛教的復興和成長、貢獻出他們的一份力量。

達摩難陀法師也邀請多位精通佛法的高僧來馬來西亞弘法,如麻興達麻佛寺主持比瑪拉 丹那法師 (Pandit P.Pemanatana Nayaka Thera)、華盛頓佛寺主持古那拉達法師、毘馬羅加法師、沙達帝沙法師 (Dr.H.Saddhatissa 倫敦佛寺主持)。其他僧人如維麻拉左帝法師 (K.Wimalajothi) 和達摩拉達那法師 (K.Dhammaratana)、居留在十五碑佛寺,協助達摩難陀法師弘法。達摩難陀法師的本地門下弟子,像馬興達法師和維及達法師 (Vijitha),到處參訪弘法,蓆不暇暖,馬興達法師還到新加坡弘法和當地的善信結法 緣。

雖然達摩難陀法師是一位鍚克籍比丘,而且他當初被邀靖蒞臨大馬只是處理十五碑佛寺 的宗教需求,不過法師確在全國不分任何團體和寺院,亳無約束的講經說法。因此,不 但贏得了鍚蘭籍佛教徒的愛護支持,就是華裔佛教徒和他族社會人士,也一樣擁戴法師 。他具備了如佛陀在 Sakha Sutta 所宣講的七種聖者應有的聖潔品質,即和藹、值得 別人尊敬、有涵養、會關懷、有耐性、精於說法和導人向善向上的人。

達摩難陀法師是我們的導師、善知識。從佛法的信受中,我們領受不少法益。如實奉行 佛法,弘揚佛理,是我們唯一報答達摩難陀法師恩澤的最佳方法。讓我們誦讀下列的偈語,來景仰表彰法師的功德﹕—

為了解救眾生的苦惱,
我以這一大因緣,降生於娑婆世間,
我講解甚深的佛法,
清瀅如朝露,
八萬四千法門,
同趨解脫涅槃聖道。
妙法蓮華經——第五品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6/9/1 上午 08:56:19

 5   5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6250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