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嶽大帝"回生寶訓"曰:
一日行善,福雖未至,禍自遠矣;
一日行惡,禍雖未至,福自遠矣。
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
作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損人利己,切宜戒之。
盡一切惡得須陀洹、 然後布施遠離諸苦
受苦眾生令得解脫、怖畏眾生令得遠離
南無僧伽吒!!!
有這六種情形,代表你身口意已背負重罪! 要快懺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n-lY-Swdk&list=PLzkEBH0UblTHHksdVZud6bMnnp84FVvfr&index=75
生命不是今生才有,它就像無止境的水流,從過去流到現在,也會從現在流到未來。水流的背後是業力在引導。當善業起作用的時候,我們身體健康,事情如意,修習佛法也很順暢。但是當過去的罪業表現出來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受到色身的種種病痛,內心的昏昧暗鈍,修學的心力也提不起來。
當罪業開始干擾我們的生命,引導我們趨向於痛苦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要修懺來破除罪業的障礙,使令身心恢復順暢以便繼續修學佛法。所以,懺悔法門在佛教被判為道前基礎。不管你修學什麼法門,在正式修道之前,都必須通過懺悔來破障。就好比開車,雖然你的車子非常堅固,但是你要上路之前,也必須用推土機把路上的障礙清理乾淨,你的車子上路以後才能順利到達目的。故[懺悔]法門是其中極重要而殊勝的法門.如欲脫離輪迴苦海,必須先使心清靜.在無始以來的習氣種子,致使心常散亂,雜念紛紛,當想要靜下心來,確是欲靜反動,坐立不安.因此,培養專注的意念來降伏散心雜念,在日常生活中都要警惕不可忽視.而依[占察懺]或[八十八佛洪名寶懺]的禮懺力量,來約束我們這顆心猿意馬的妄心,是一道殊勝的法門.
依據小編禮懺的感覺,這兩部懺法力量都非常殊勝,拜完都有種如釋重負,心情變好的感覺,普勸大家依自己喜好,擇一部禮拜且一定要常常禮拜,如果可以,最好天天禮拜,效果最明顯,佛法不可思議!!!倘若真的沒時間禮拜,至少念誦88佛名,日日不斷,應也有一定效果!!!
懺除重罪的殊勝法門─地藏占察懺(八十八佛懺,請見本文最下方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3yqGCmPPg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ave0tn0rog
藕益大師說下面"十二種人"皆應受持修行占察懺:
(1)欲脩出世正法者:
(2)欲現在無諸障緣者(EX事事順利)
(3)欲除滅五逆十惡無間重業者
(4)欲求資生眾具皆得充饒者(EX生活富裕)
(5)欲令重難輕遮皆得消滅者
(6)欲得優婆塞沙彌比丘清淨律儀者
(7)欲得菩薩三聚淨戒者
(8)欲獲諸禪三昧者
(9)欲獲無相智慧者
(10)欲求現證三乘果位者
(11)欲隨意往生淨佛國土者(EX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12)欲悟無生法忍,圓滿證入一實境界者
(1)大陸102歲圓寂高僧 夢參老和尚講解"占察善惡業報經",說明拜占察懺要注意甚麼,非常值得一聽!!!
A.占察善惡業報經【上】01~16 夢參老和尚主講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2009/2/22啟講~3/29圓滿)
占察善惡業報經【下】17~29 夢參老和尚主講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2009/2/22啟講~3/29圓滿)
宣化上人:七種禮佛
(1)我慢禮。
有人雖然是拜佛,但我相不除,卻是拜得不自然,總覺得:‘我拜佛做什麼呢?我何必拜他呢?’叩頭叩得很勉强,或者看見他人拜,而我不拜,覺得不好意思,所以也跟著拜,心裏卻想:‘這是迷信,叩頭有什麼用?’這都是因我相未空,還有我慢存在。
(2)求名禮。
聽到很多人贊歎說某某人拜佛,又誦經,又拜懺,真是用功修行了。聽到人家贊歎那個修行人,于是乎他也想得到修行的名,而拜佛拜懺。他雖然也
隨喜,但他不是真的為拜佛,而是為拜名求名的。既不是為信,也不是為不信而拜,而是看見人拜佛受到供養、恭敬和贊歎,他也想受人供養、恭敬,和贊歎。
(3)身心唱和禮。
看見人拜,我也拜,人叩頭,我也叩頭,身心隨人而轉,人怎樣,我也怎樣,不管拜佛有好處,或是沒有好處,也不管是正信,或是迷信,他又沒有求名心,只是隨著人做,這樣禮拜佛也沒有什麼功,也沒有什麼過,平平常常而已。
(4)智淨禮。
什麼叫智淨禮?智是智慧,淨是清淨;以真正的智慧清淨自己的身心。這是有智慧的人,拜佛的方法,清淨自己的身、口、意三業。你拜佛 時,身不會去犯殺盜淫,所以身業清淨。你拜佛時,也沒有貪心、癡心,和嗔心,只有一個恭恭敬敬的拜佛心,所以意業也清淨。你拜佛時,念佛名號,或是持誦經 咒,也不犯綺語、惡口、兩舌和妄語四惡,故口業也清淨。身口意三業清淨,這便是智者以真正智慧來拜佛,謂之智淨禮。
(5)遍入法界禮。
拜佛時,要觀想我身雖未成佛,然而心性卻是充滿法界。現在于一位佛前拜佛,同時亦遍禮法界一切諸佛。不是單單拜一位佛,而是在每一尊佛
前,皆有我的化身頂禮叩頭,同時在供養諸佛菩薩。所謂‘一切唯心造’,你這個心是周遍法界,這種禮也是周遍法界的,你這種修行也周遍法界。所有三千大千世界都包括在法界之內,身盡虛空遍法界,你所行的恭敬禮,也是盡虛空遍法界,你所得的功德,也是盡虛空遍法界。
(6)正觀修行至誠禮。
正觀是專一其心,來觀想拜佛。拜一佛就是拜法界佛,拜法界佛也就是拜一佛。因十方三世佛,是同共一法身,所謂‘佛佛道同’,我們要專一其心來觀想拜佛。修行不要打妄想,不要身在拜佛,而心卻跑到電影院去,或跑到馬場去,又或跑到跳舞場、酒吧等。總而言之,不用買票便各處跑,忽然而天,忽然而地,有時跑到紐約去了,不知怎樣又跑回三藩市,他自己以為有了神通,其實連鬼通都沒有,這只是妄想。拜佛時打妄想,謂之邪觀。正觀修行,就不會打妄想,拜佛就是一心拜佛,心不二用。拜佛時,不打其他妄想,謂之‘正觀修行至誠禮’。這種修行,你拜一佛勝過你拜百千萬佛,也勝過其他打妄想拜佛的人拜百千萬拜這麼多。所以修行是要得其門而入,你要知道法門。你若不知其法門,雖是一樣拜佛,人家是拜佛,而你拜佛卻是打著妄想:‘等一下拜完佛,便去飲咖啡,飲酒。’你這樣便不是正觀修行至誠禮,這不會有功德的。
(7)實相平等禮。
實相禮是禮而不禮,不禮而禮。有人說:‘既然禮而不禮,不禮而禮,那我不拜佛便是拜佛啦!’不是這麼說。你雖然拜佛,而不著拜佛之相。並不是你不拜佛就是拜佛,這樣就變成狂妄了。這類人是不可救藥,無法可救。為什麼?因為他那種執著相,太愚癡了。實相平等禮,是平等禮拜三寶,恭敬
佛法僧,沒有分別的拜,一念不生,一念不減,這就是不生不滅的實相平等法。所謂‘一念不生全體現’,你真能拜佛,拜到一念不生,拜到無人、無我、無衆生、 無壽者,你便和法界合成一體。那時十方世界現全身。你這個身體雖然在這裏,卻是與法界那麼大,也就是實相,實相無相。你那個身也就是法界,法界也就是你的身,這就是實相無相。你看這妙不妙?以前你的身只有須彌山那麼點大,須彌山在法界裏,好像法界裏一點微塵那麼大而已,不要以為須彌山有多大。但現在須彌山,卻在你的法身裏,你把須彌山包含著,你看這妙不妙?所有宇宙一切萬物,沒有不在你自性內包著。
*補充:
1、出處:據法苑珠林卷二十儀式部第七載,中印度勒那摩提三藏傳來七種禮佛之法,有是非淺深之不同,欲令人知其中我慢與求名二種禮之非,而歸於身心禮等五種之正。七種禮佛即:
(一)我慢禮,謂人禮佛,身雖設拜,而內懷我慢。
(二)求名禮,又作唱和禮。謂人禮佛,但為要其修行名譽,而實無慇重之心。
(三)身心禮,謂人禮佛,口唱佛名,心存佛之相好,身業翹勤,恭敬供養,無有異念。
(四)發智清淨禮,謂人禮佛,慧心明利,達佛境界,內外清淨,虛通無礙,禮一佛時即是禮一切諸佛,禮一切諸佛即是禮一佛,以諸佛法身,體本融通,故禮一拜,遍通法界。禮佛如是,禮法、禮僧亦同。
(五)遍入法界禮,謂人禮佛,想自己身心等法,從本以來,不離法界,諸佛不離我心,我心不離諸佛,性相平等,本無增減,今禮一佛即遍通諸佛,如一室中懸百千鏡,有人觀鏡,鏡皆現像,鏡無不照,影無不現,如是正觀,則功歸法界,德用無邊。
(六)正觀修誠禮,謂人禮佛,攝心正念,雖對佛身,即是自禮自身佛。
(七)實相平等禮,謂人禮佛,前正觀中,猶存有禮有觀,自他兩異,今此一禮,無自無他,凡聖一如,體用不二。
2、拜佛五體投地,頭一定在地下,兩肘、兩膝蓋,這叫五體。心裡頭意念想著佛的身,就是化身,在目前這是相好莊嚴的。你磕下頭去,頭面接足歸命禮。這個拜懺有個"離垢慧經",專門講的磕頭要怎麼樣磕。我們一般拜懺觀想,就講「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諸佛菩薩影現中,我身影現諸佛前,頭面接足皈命禮」。
這個偈子你平常沒拜你也想,想熟了,你一禮下去它頓現的。不然你磕頭得觀想老半天。最初可能要想老半天,熟拜了,自然就頓現了。
*懺悔之相分為三品:
1.從身體之毛孔與眼出血者,稱為上品懺悔。
2.從毛孔出熱汁,從眼出血者,稱為中品懺悔。
3.全身微熱而眼出淚者,稱為下品懺悔。
P.S.另一強力懺悔法寶:禮拜八十八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