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一切都是不穩定的

您是本帖的第 611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一切都是不穩定的
omahhum999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大大善知識
文章:6629
積分:57229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0年2月21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omahhum999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一切都是不穩定的

 

 

師父只教一種道理,一切都是不穩定的

 

  阿姜查尊者

 

    各位對修行之道有什麼看法?你們對我方才說的話有何感想?你們對未來決定要實踐的事怎麼想?

 

    S法師:我想請示有關不同根器契合不同法門的問題。長久以來,我一直藉持念「哺哆」來觀呼吸,以平定我的心,可是卻不曾深刻平靜過。我亦做過死想觀,但也不見心平靜下來。即便觀想五蘊仍不得成效。最後,我終於腸枯思竭。

 

    阿姜查:放下就好啦!如果真腸枯思竭了,就必須放下。

 

    S法師:我在坐禪時,只要有一絲平靜的體驗,馬上便有紛亂的記憶和念頭來攪亂和乾擾心。

 

    阿姜查:這就是我要說的啊!它是不穩定的!教育自己它是不穩定的。在你打坐時,時時保持這份無常觀。每一個你所經驗的感官對象(外塵)乃至心理狀態,無有例外地都是無常的。讓心時時不斷地保有這份觀想。禪修期間,應觀想散亂的心亦是不穩定的。當心藉三摩地而平靜下來時,一樣是不穩定的。無常觀才是你應當確實掌握的,不須給其它東西賦與重要意義,也別跟心裡生起的念頭糾纏在一塊兒,放下就對了。即便平靜了,也別在這上頭想太多,別把它當真;就算不平靜也一樣不須當真。你可曾在哪兒讀過「諸識無常」?意思是:諸識是無常的。你曾經聽過嗎?該怎麼修行才能不偏離這項真理?當你發覺不管是平靜或煩擾的心,兩者其實都是稍縱即逝時,應當如何觀照?重點是要維持對事物本然的覺醒。換句話說就是,要明白不論是平靜的心仍至煩亂的心都是不穩定的。一旦明白這點後,又該如何看待事物?這份了悟一旦植入我們腦海後,儘管經驗到平靜,也知道它是稍縱即逝的;抑或遭遇煩擾時,知道那亦是曇花一現罷了。你知道該如何藉這種覺醒和慧觀來禪修嗎?

 

    S法師:不知道。

 

    阿姜查:去審查無常。那份平靜的狀態能持續幾天?坐禪時的那顆煩亂的心是不穩定的;當禪修帶來正面效果,心導入平靜時,亦是不穩定的。慧觀就是在這時產生的。此時還有什麼可讓你執著的?繼續鍥而不捨地追踪心裡發生的一切。在你審察時,持續不斷地質詢和追問,層層深入地探究無常的本質,然後將正念駐留在這一點上,哪兒都不須去。一瞬間,心還是會如你所願地平靜下來。

 

    心之所以無法藉持念禪修咒語「哺哆」和使用觀呼吸法門而平靜下來,癥結出在對煩亂的心執持不放。持念「哺哆」或專注於出入息時,心若依舊紛亂,就去觀想不穩定,避免與平靜或紛亂的心境糾纏得太深。縱使進入了定境,也不要陷得太深,否則那會障蔽你,使你過份執著定境的意義和重要性。當你在處理這顆無明的心時,必須用點智慧才行。心一旦平靜,只需覺察就好,視之為禪修方面正確的指標。如果心紛亂不已,只要覺知心是紛亂的事實就好。拒絕接受事實、跟它奮力抵抗得不到任何益處。當心平靜時,可以覺察此平靜。但要提醒自己:任何定境都是不穩定的;心若紛亂,就該照見定力的不足,然後知道就好,因為紛亂的心跟平靜的心一樣都是會遷變的。

 

    如果你已經樹立起這項慧觀,在面對「我見」時便加以審視,「我見」的執取會在當下立刻瓦解。心在煩亂時,在你反觀其無常性的那一剎那起,執著所爆發的「我見」便會開始消退。好似一艘被刺破的充氣船,氣體外洩後,船身會傾斜、翻覆——我見瓦解的道理亦然。你們自己去嘗試看看。問題是,你們的速度通常都逮不到妄想。只要妄想一起,「我見」立刻將煩亂的心理團團圍住。不過只要去反觀其變異性,執著自會馬上瓦解。

 

    你們自己試著去觀察這點,層層深入地質疑、探究執著的本質。你們通常都無法阻止並質疑心中的煩亂,但你要耐心地摸索。讓煩擾的造作順其自然,然後我們再慢慢地繼續摸索。由於不習慣加以審視,所以勢必得下決心專注地盯住它,決意不許讓它留在心裡才行。可是我在開示的時候,你們往往很困擾地口出怨言:「這位老法師是談無常和萬物的變異性。」只要一聽不下去,就想逃離現場。「隆波(師父)只教一種道理……只說一切都是不穩定的。」如果你對此教法實在無法忍受,應該出去走一走,落實你的禪修,直到你所長養的內觀足以給心帶來真實不虛的信心和忠實。走出去看看吧!你們可能很快就會再回到這兒來!因此,誠摯地試著將這些教法牢記並放在心上,再出門去頭陀行腳。如果不依我的說明來理解、看待真理,也只能尋得些許平靜而已。不管你到了哪兒,你的內心都無法和諧,更找不到一處可以認真禪修的環境。

 

    我贊同在正規修持上下很多功夫以增長三摩地是件好事。你們可曾聽說過「心解脫」ceto-vimutti和「慧解脫」panna-vimutti?你們了解它們的意思嗎?Vimutti意指解脫了心理煩惱asava。〔在此意指四漏(煩惱)中的感官欲(欲漏kamasava)、貪圖長生不死(有漏bhavsava)、無明漏(avijjasava)和妄見漏(ditthasava)。〕心有兩種解脫方式:心解脫是指當三摩地經增長而達其最有力、最微細的境界後而得解脫。修行者先仰仗三摩地的力量增長抑制煩惱的能力,繼而轉向內觀的增長,直至最終獲得解脫。慧解脫則是:修行人將三摩地增長到全然心一境性,不再散亂且堅固不移,足以護持內觀,接著帶頭去斬斷煩惱。

 

    這兩種解脫好比不同樹種。有些樹種常澆水就會成長茂盛,有的澆太多水可能會死。對這類樹種僅須給它足以維生的少許水份即可。有些松樹就是這樣,給它太多水就會死掉;只須偶爾給它們一點水就夠了。很奇妙對不?看看這棵松樹就很好,它既乾又渴地真不知怎麼維生。仔細想想,它是打哪兒得到足以維生、又供它長的如此壯大、綠葉青蔥的水份?其他樹種若要長到類似尺寸可能需要更多水份。此外,還有其它種在盆子裡的植物,它們的根部半露空氣中,四處懸掛著。你以為它們會因而枯死,想不到它卻在幾乎沒有水份的情況下,很快長出一片片偌大的綠葉來。換做是一般種植在土壤裡的樹種,大概只有枯死的下場。這兩種解脫的道理亦然,你們了解嗎?它們就是這樣本來不同。

 

    Vimutti是「解脫」的意思。「心解脫」是在三摩地的訓練下將心的力量增至極限;好似那些需要很多水份才能開花的樹種。換做另一種樹只需少許水份,太多水只會害死它們。它們天生只需少許水份便能長得綠意盎然。佛陀因此說:從煩惱中而得的解脫有二——一是「心解脫」,二為「慧解脫」。要得解脫,均須具備智慧和三摩地之力。三摩地和智慧有何差別?

 

    S法師:沒有。

 

    阿姜查:既然如此又為何賦與不同的名相?何必如此區分「心解脫」和「慧解脫」呢?

 

    S法師:只是為了文字分別罷了。

 

    阿姜查:沒錯。你們明白嗎?如果不明白這點,很容易會到處安立名相、分別彼此,終至迷失其中,與現實脫節。事實上,這兩種解脫雖各有其略為偏重之處,不能說完全一樣,也不能說它們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東西。我這樣回答不知對不對?我會說,這兩種解脫既非一、亦非異。這便是我回答問題的方式。你得一定要將我的話帶著走,然後好好反省。

 

    說到正念的速度和流暢,倒讓我回想起過去曾經行腳雲遊,半途路經一座遺棄多年的寺院。我在那兒搭起傘帳,打算寄宿,好好禪修幾天。寺裡的土地上長滿了許多果樹,樹枝上結著累累成熟的果實。我雖然很想吃,可是在未經同意下,惟恐果樹屬寺裡所有,我不敢貿然取用。後來,有一位提著籃子的村民來到此地,看見我在這兒掛單,問我可否摘取。他或許以為這些果樹是我的而詢問我。稍經思考後,我認為自己並無同意他摘取的權利,但設若禁止他,反遭他批評我如此慳吝寺裡的果樹,相較之下,結果均是有害的。所以我便向那位在家人說:「我雖然在這座寺裡掛單,但果樹卻不歸我所有。我明白你想要些果實,我不阻止你,可是也不能應允這件事,總之決定權在你。」這就夠了,結果他也沒摘取!用這種方式說明其實蠻管用的。我既不阻止,也沒同意,所以並沒有因此而有所掛礙。這是處理類似情況的明智之舉——我總是有先見之明。這種說話方式能帶來好結果,直至今日依然管用。有時候,如果以這種另類的方式向人們說明,便能讓他們對惡行小心提防。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9/1/17 上午 10:16:46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6250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