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日本高僧法然上人傳

您是本帖的第 516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日本高僧法然上人傳
光明之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論壇遊民
文章:56
積分:94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3年3月31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光明之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日本高僧法然上人傳

源空上人傳
﹝世稱十六門記﹞
聖覺上人  記 

        夫以眾生沈淪無量無邊故,諸佛濟度亦無窮無盡也。然而迷倒我等罪業甚重,過去若干如來之教化,既已遺漏;現在十方諸佛之利益,尚亦被障。然今於末法濁世得受人身,幸遇釋尊遺法,喜聞聖教。聖教品類,行門各別,若言其要,唯有二種:

        一者聖道門:唯勵自力,在此穢土成就佛道;此土惡緣多故,十進九退,是故此門名難行道。

        二者淨土門:仰信佛願,稱念佛名,往生淨土,速證菩提;彼國善緣多故,有進無退,是故此門名易行道。

        然則聖道一種者,正像兩時,尚以難行,何況末法乎!是故愚癡迷亂之凡夫,不能依行。

        淨土一法者,末法濁世,亦是易行,何況上代乎!是故五逆謗法之惡人,同得往生。

        倩按此理,宿習誠憑。受何善因所催乎?我等遇此法,往生尤輒,佛果彌近;歡喜餘身,感淚難忍。

        抑!此事者誰人之恩德乎?偏是先師空上人法然慈訓之化益也;雖報而有餘,謝亦不飽者也。

        仍為報恩謝德,記勸化之始末。唯仰慈恩,不恥淺言,後見勿誹謗。

        于時安貞元年丁亥(一二二七)極月上旬之候云爾

        謹述上人行狀,略有十六大門:

        一 託胎前後因緣門             二 出胎以後利益門

        三 最初入學佛法門             四 離親登山學行門

        五 受戒樂求閑居門             六 發心離山住谷門

        七 披覽一代聖教門             八 信修念佛往生門

        九 善導來現受教門             十 勸進念佛往生門

        十一殿下教命造書門         十二頭光顯現本地門

        十三流罪歸洛利益門         十四臨終念佛往生門

        十五沒後順緣利益門         十六沒後逆緣利益門

第一    託胎前後因緣門

        釋迦大師入滅之後,經二千八十二歲之星霜,大日本國人王七十五代之帝崇德院,上人出世,美作國(今岡山縣)久米南條稻岡庄之人也;父久米之押領使,名漆間時國,母秦氏之女也。

        夫婦年來嘆無孝子,願佛祈神,祈請功績,願望已滿足。

        長承元年壬子七月上旬,妻夢飲剃刀,見有身孕,語於時國;時國言:「善哉善哉!仁者當生男子;但夢飲剃刀者,此子生長必出家學道,為佛法棟樑,教化眾生。應使其遁世出家,引入佛道,此是瑞相也。」

第二    出胎以後利益門

        長承二年癸丑四月七日午時正中,上人誕生。四五歲之後,坐必向西,口初言時稱南無阿彌陀佛,親疏見者,無不為奇。保延七年辛酉春比,時國遭夜襲被殺,其敵源定明也。其夜九歲小童,以小箭射敵,中定明兩目之間,以此疵故,定明事露,立即逃避。見聞之上下,無不讚悅,時人皆呼小童為小箭兒。

        時國遭此大事,今為最後,向九歲之子立遺言曰:「我死之後,莫隨世俗怨恨敵人,此皆前世之果報也;若欲報此仇,世世生生互懷害心,在在處處輪迴不絕。生者皆悲死,憂愁更無限;我痛此疵,人何不痛!我惜此命,人何不惜!我以此情,知人之心。然則願汝一向專祈自他之濟度,瞋怨悉消,親疏同至菩提。」言畢直心向西,高聲念佛,如眠而終。

第三    最初入學佛法門

        永治元 年﹝七月十日改元﹞辛酉之歲末,為當國菩提寺之院主觀學得業之弟子。師授經書,性甚峻爽,憶持不忘。

第四    離親登山學行門

        觀學語等侶曰:「此兒器量非常人,何可使其住邊國,應早登台嶺。」遂攜小童至其母處,語此因由。

        母聞之曰:「仁者無人可留歟!深思之,住菩提寺猶以為遠,況登山耶!」不意小童曰:「昔本師釋迦尊年方十九,隱其父大王,密出王宮,終成佛道,濟度無量眾生。今兒生年十三,向悲母乞暇,登法山出家學道,報父母深恩,皆引導於佛道,使我人齊得開悟,萬勿悲嘆。」

        母曰:「誠然!受訓於生子者此也,往昔釋迦如來為母說《摩耶經》,與今一致,甚覺可貴。雖然,凡夫拙習,恩愛之別難忍。」不覺落淚千行。

        小童又言:「傳聞參河守大江定基者,出家學道,蒙老母之許,遠渡大唐,於彼國得圓通大師之號,名傳本朝。佛說『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斷,棄恩入無為,真實報恩者。』兒亦欲早登四明,速學一乘,訪二親之菩提,豈非真實報恩乎!」

        如是盡理而言,母亦領悟,悲泣允許。觀學得業聞此往復問答,歡喜迷心,落淚潤袂。

        遂於天養二 年﹝乙丑﹞春,遣送比叡山西塔北谷,持法房源光之處。其書狀云「進上大聖文殊像一體」,源光見狀尋文殊像不得,唯年十二三之小兒來臨;其時源光會意,早知文殊像者讚此兒也,甚覺奇特。

        喜授一文,輒悟十義。源光言:「我短才淺智,應囑碩學,更窮深理。」遂遣送功德院肥後阿闍梨皇圓之處。彼阿闍梨者,參河權守重亮之嫡男,少納言資隆朝臣之阿兄,隆寬律師之伯父,皇覺法橋之弟子,當時之名匠,台嶺之賢哲也。

        此兒修學夜積,才智日瑩,萬人歎異,一山同怪。

第五    受戒樂求閑居門

        久安三 年﹝丁卯﹞仲冬八日,出家受戒,時年十五也。

        一時,白師言:「出家受戒之本望已足,今即卜居山林,暗跡煙霜。」

        師聞之諫曰:「得難得人身,苟當遁世;又遇難遇佛法,何不修學耶?登山之驗,讀六十卷後,可遂本意。」

        欣樂閑居,為免名利之散亂,靜學經論章疏也;貴命甚難背,修學原是本意也。因此生年十六之春,始稟三大部。螢雪之勤不懈怠,繩錐之勵致勇猛,數排睡眠。

        如是經三年,究六十卷之奧義,智慧明達,並超先哲。

第六    發心離山住谷門

        久安六年﹝庚午﹞九月十二日,生年十八,始入黑谷之禪室,以慈眼房叡空上人為師。彼師者:瑜伽秘密之真言瑩玉,圓頓大乘之戒律懸鏡;學解無輩,道心最深,誠足師位。聞上人之發心,隨喜讚歎言:「仁者少年,早發出離心,實法爾法然故,以法然為房號,實名源空,取源光之上字與叡空之下字也。」

        抑!法弟聖覺,窺見黑谷之山境,谷深流淨,囂亂並去;路細跡幽,隱居尤便;聖教滿藏,修學日勇;本尊耀光,行法何怠!遁世籠居之上人,其留心者誠在此也。

        上人住此,年月未幾,真言、戒律,一身兼學;從叡空上人稟承法脈。

第七    披覽一代聖教門

        一代聖教,忍飢終日披覽;諸宗章疏,除眠通夜習學。多暗教文,深悟義理。就此篇,雖條條多端,略記五三,不遑具載:

        一、暗夜讀聖教,雖無燈火,室有光明;白河之信空上人拜見此瑞相,身毛為豎,感淚頻零,深貴上人之德。

        二、披讀華嚴時,青蛇蟠經机之上,信空上人見而怪之,心中怖畏。其夜夢中,大龍現身言:「我是守護華嚴之龍神也,幸勿怖懼;為守護上人,故今顯現也。」

        三、一時,上人語予曰:「我性分際,雖任何大卷之書,三遍閱讀之,暗記文義。廣披齎來本朝之諸宗聖教,粗悟幽致,皆蒙本宗印可。」

        四、遇大納言律師寬雅,習三論宗時,彼宗法門,演自見之義,寬雅聞之,遍身流汗,不言落淚;隨喜之餘,取出秘書言:「自宗法門無器量之人可付囑,貴客已達此法門,足可授與,悉皆付囑。」

        五、謁南都贈僧正之藏俊僧都,學法相宗時,上人述自義,藏俊始則高聲謂「貴房之義勢,細細難聞」,後則卷舌信伏,聽聞良久,合掌讚曰:「我等相承法門,未知如是深義;公非常人,恐是佛陀之化現。我之願者,為免最初問難之過,欲一生之間供養。」於是每年皆獻供物。

第八    信修念佛往生門

        上人生年九歲至四十三歲,三十五年之學問者,為煩今生出離之直道,欲知順次解脫之要路也;是故遍學諸宗,數歷師匠。

        一時,上人語予曰:「法相、三論、天台、華嚴、真言、佛心之諸大乘宗,遍學悉明;入門雖異,皆明悟顯佛性之一理,究竟一致也;法雖深妙,我機皆難及。披覽經典,其智最愚;修習行法,其心轉昧。朝朝恐怖於定沈惡趣,夕夕悲嘆缺出離之緣;忙忙之恨如失渡船,朦朦之憂如迷闍道。雖嘆而習如來教法,雖悲而學人師解釋。入黑谷之報恩藏,披讀一切經,已及五遍,然猶未悟得出離要法;愁情彌深,學意增盛。」

        爰善因忽熟,宿緣頓顯,拜見京師善導和尚勸化之八帖聖書 ﹝上人在世般舟讚未流布,故云八帖書﹞末代造惡之凡夫,出離生死之旨,輒然定判。粗管見之,雖未曉玄意;隨喜餘身,身毛為豎。更讀三遍,前後共八遍,至《觀經疏》(散善義)『一心專念彌陀名號』之文,得善導之元意:『如予下機之行法,阿彌陀佛於法藏因位之昔,已預先決定耶!』歡喜之餘,雖無人聞,高聲念佛,感悅徹髓,落淚千行。時承安五年乙丑之春,齡四十三。立捨餘行,入一向專修念佛門,始稱六萬遍。」﹝以上載先師詞﹞其後加一萬遍,每日七萬遍念佛之行者也。

        一時,上人悲嘆言:「見聞當世諸方道俗,無道心者,悉住名利,不能修行,不出生死。而有道心之智者,輒謂今生難出生死,欲期遠緣;是故絕順次得脫之念,空信心之手,不取法財。畢竟此是無淨土之緣,累世難行之機也;或雖有淨土之緣,未遇良師之人也。如斯二機,不知淨土之易行易往,必趣永劫之行。」

        源空最初之師,肥後阿闍梨皇圓者,雖宏才博覽,智慧深遠;自顧機分,今生難出生死,欲受龍身長命之果報,以待彌勒出世而得道。其願不空,受大龍身,住遠江國笠原町之櫻 池﹝水面一町許﹞有智慧故,知難出離,有道心故,願值佛世。惜哉!不知淨土法門,徒入異趣,此源空所深嘆也。爾時我若得知此法門,不論信不信,當勸化之。哀哉!悲哉!徒受龍身三熱之苦。」

第九    善導來現授教門

        一時,上人示予云:「源空既歸善導和尚之釋,得其元意,其元意者:亂想凡夫,但依無觀稱名之一行,以佛本願為增上緣,順次往生極樂世界也。於自身往生決定無疑,然欲勸進有緣之蒙昧,令生淨土,所見義勢之是非,凡智難辨;如是思惟,念心疲勞」,是夜夢中,有一高僧,腰上半身尋常僧相,腰下半身金色佛相。

        予低頭合掌問曰:『師是何人?』

        靈僧答曰:『我是善導也,汝欲弘通專修念佛,料簡義理,與我釋文無違,釋文即是請証定竟,是故兼又不違佛意,宜弘通之,化益最多。』

        予伏請曰:『大德若可然者,願淨土教門,面授口訣,將自信教人信。』

        和尚示曰:『善哉!善哉!菩薩大聖,淨土教法,隨願授與。』

        仍三部契經,八軸金典,敬蒙付囑,慇懃珍重也。」

        上人之勸化,和尚之印可,快稱佛意,專可仰信。

第十    勸進念佛往生門

        上人已蒙和尚指授,遂出黑谷禪坊,住吉水菴室以來,自行化他皆念佛之勤也。因此自造之《選擇集》亦言:

        「自行化他唯縡念佛,然則希問津者,示以西方通津;適尋行者,誨以念佛別行。信之者多,不信者鮮。當知淨土之教,叩時機而當行運也;念佛之行,感水月而得昇降也。」上人之化導隨日盛弘於世,道俗男女唯事念佛,王城邊土口專稱名。

        一時,上人示曰:「淨土宗之學者,先應知此旨:為有緣之人者,雖捨身命財,亦應專為說淨土之法;為自己之往生者,應離諸塵囂,專修念佛行。此二事之外,全不他營。」遺言誠可貴故,記之聞於末代。

        弟子聖覺敬問曰:「當今末代,機解昧劣,不應如來教法故,多不如法;聖道門行人,尤懷虛假。如是見解,是敬重淨土教之執情故耶?將又有此義耶?」

        上人答曰:「末法濁世,聖道之虛假,此事無異論,先哲悉已決判。淨土學人雖亦少虛,與聖道之多分虛假不同。是故禪林之《往生十因》云:『夫以眾生無始輪迴諸趣,諸佛更出濟度無量;恨漏諸佛之利益,猶為生死之凡夫。適值釋尊之遺法,盍勵出離之聖行。一生空暮,再會何日?真言止觀之行,道幽易迷;三論法相之教,理奧難悟。不勇猛精進者何修之,不聰明利智者誰學之。朝家簡定賜其賞,學徒競望增其欲。暗三密行恭登遍照之位,飾毀戒質誤居持律之職;實世間之假名,智者之所厭也。今至念佛宗者:所行佛號不妨行住坐臥;所期極樂,不簡道俗貴賤。眾生罪重一念能滅,彌陀願深十念往生。公家不賞自離名位之欲,檀那不祈亦無虛受之罪。況南北諸宗互諍權實之教,西方一家獨無方便之門。』

        是故末法者,聖道之行人自然懷虛假,念佛行者多至誠也。淨土門之少虛者,是機之過,非行體之失;聖道之多虛者,是行法之咎,非機之失,斯乃難行不應機故也。雖然,萬機非皆懷虛偽,若利智精進,機法相應者,速得道果,不可混亂。淨土宗之意者,捨難取易,勿敢偏執,應糾明二道之緣。」

        治承 四年﹝庚子﹞十二月二十八日,平家攻打南都時,東大寺被焚,皆悉炎燒。其後為營造故,敕宣上人為大勸進。上人曰:「源空所好者,勸進念佛之行也,起立塔像之大勸進職,非其器量。若應勸進之職,世務惱心,念佛退轉;若念佛永廢,非唯背佛意,亦兼違和尚之意。」堅固辭退。

        上聞奏而言:「若門徒中有其器量者,可舉薦之。」於是上人召醍醐之俊乘房重源應敕。法皇﹝後白川 ﹞甚喜,遂補大勸進之職。

        上人固辭宣旨,專為興稱名之行;自利利他,唯專修念佛,珍惜寸暇。

        一時,鎮西之聖光房與聖覺但二人,於上人之前聽聞淨土法門時,聖光房問曰:「仰信本願,誠願往生;然妄念常起難止,散亂彌增不靜,此將如何?」

        上人答曰:

        「不顧妄念餘念,不謂散亂不淨,唯口稱名號。
        若常稱名者,以佛名之德,妄念自止,散亂自靜,三業自調,願心自發。
        故願生心少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散心增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妄念起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善心生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不淨之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清淨之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三心欠缺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三心具足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三心現起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三心成就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此即決定往生之方便也,納於心腑莫忘失。」

        聖覺問曰:「如今所言,雖缺三心,但稱佛名,以名號之德,三心自發,應得往生;然和尚判定言:『虛假心之行人者,雖晝夜十二時,急走急作,如拂頭燃,勇猛勤行,亦不得往生』。彼此之義,如何和會?」

        聖光房言曰:「予亦有此不審。」

        上人答曰:「此之不審,非今所談。此者本是具足三心,然歷緣對境時,不能如法,述其治方也。所引和尚之解釋者,乃是嫌其一向缺三心,意趣甚巧也;是故不成疑難。」

        弟子等兩人,信仰之餘,更無餘詞,唯一同念佛。

        顯真法眼居住大原時,慧光房永辨法印因事造訪。法眼問曰:「末代濁惡之我等凡夫,罪業日增,散亂癡惑,今生如何可離生死耶?」

        法印答曰:「此事賢愚皆同也,但日前參謁法然上人,明出離要法,所謂彌陀他力念佛往生是也。得此法後,多年積憤如雲忽散,當時歡喜無物可喻。如是之義者,宜見法然上人,委細問之。」

        因此,法眼一時與上人晤面,問曰:「未斷罪障之散亂凡夫,有何方法今生往生極樂乎?」

        上人答曰:「成佛甚難,往生尤易。善導和尚釋三部經言:『以佛本願力為強緣,亂想凡夫往生報佛之淨土。』勿以自力聖道之執情,疑他力淨土之真門。」

        法眼無言,歸坊後語人曰:「智慧第一之法然房,於所立義理,聊有偏執之失。」

        上人聞之曰:「不知我者,必起疑謗,世間常事,不以為怪,當然之理也。」

        法眼展轉聞之曰:「實然,倩按我雖兼學顯密法門,偏志於名利,不為解脫。法然房者,自幼少時即有道心,為出離生死學一代佛法,其所立之義,誠然無謬。然則欲深悔先罪,專後信故,請上人於龍禪寺咨決淨宗教義。」

        此事風聞之故,為聽聞淨教,道俗如雲來集,餘勝林之室:前權少僧都明 遍﹝三論碩學﹞、法印權大僧都証真﹝天台碩學 ﹞、侍從已講貞慶﹝解脫房法相宗﹞法印權大僧都智海天﹝台碩學﹞此等明匠為始,諸宗賢哲不知其數,皆震富羅那之辯舌,重重致難,囂如盛市。上人如鸚鵡之婉囀,會釋各人之疑難;諸宗之明匠卷舌無言,靜似春日。

        爾時上人言:「聖道諸宗者:理深解微,得証甚難;此則世下人愚,機教相違,不堪修行,永沈苦海,未到涅槃之岸。淨土一門者:易解易行故,得脫最速。不捨愚鈍下智,庸學猶勇;不簡破戒重罪,惡人尚生;不別行住坐臥,念念常行;不論時處諸緣,散亂仍稱。言其止惡,許念時日之三懺悔;論其修善,勸一念十念猶可往生。和尚之《往生禮讚》言:『唯有念佛蒙光攝,當知本願最為強;真形光明遍法界,蒙光觸者心不退。』攝取不捨之光益者,授與念念不捨之德也。尤可信之,尤可勤之。」

        如是一日一夜盡詞講說淨教,聽聞之道俗,或流淚仰信,或舉聲歡喜。其中坊主法眼顯真,雙眼流淚,踊立佛前,自執香爐,旋遶行道,高聲念佛;南北明匠三百餘人,異口同聲修行念佛,三日三夜無間斷;此外參禮結緣之聽聞眾,不知其數。從此以後,各處道場悉稱佛名,童子之戲並皆念佛。其後法眼顯真,召補天台座主;叡山高僧超出常倫,此等明匠皆歸上人。又座主顯真制定時眾十二人實行不斷念佛,一向稱名相續,不雜餘行;自其勤行之始,至今不退轉。

        一時,上人於靈山寺舉行三七日夜不斷念佛,無燈而有光明。至第五夜,勢至菩薩同列經行,時眾如夢,幽而拜之。上人聞之,但言「亦有此事歟!」

        謹讚此瑞相者,且有二種:

        一者:《觀念法門》言:「如《觀經》下言:若有人至心常念阿彌陀佛及二菩薩,觀音、勢至常與行人作勝友善知識,隨逐影護。」勢至菩薩影現道場,深契經釋,誰懷疑心耶!

        二者:上人是勢至菩薩之垂跡,舉世稱之;為使時眾等,念佛勇猛,罪障微薄,彌增信心,勤行勇銳故,聖力加祐,幽現本身歟!

        然則若在世若滅後,信而酌上人勸化之流者,應自正解脫之行,兼直他人之誤;已信者彌信,未信者應早信之。

        後白川法皇敕請上人說菩薩戒,兼講《往生要集》時,上人澄聲高誦:「夫往生極樂之教行者,濁世末代之目足也,道俗貴賤,誰不歸者。」此之一言,萬乘百官,殿中簾中,猶如今日始聞,各染心肝,皆流感淚。太上法皇聞法隨喜之餘,敕左京權大夫藤源隆信朝臣,圖畫上人肖像,收納於蓮華王院之寶藏。

        東大寺之大勸進俊乘房重源上人,信仰念佛之餘,發一意樂:「我國道俗,跪閻羅王呵責之庭上答自己姓名時,為能稱念佛名,我先以南無阿彌陀佛為自己之名。」我朝以阿彌陀佛為人名者自此始也。

第十一    殿下教命造書門

        月輪之禪定殿下,宿緣所催,信仰超世,崇重無此類,以西方為所期,以念佛為正業。因此,於建久九年戊午之春,以對馬左衛門尉重經為使者,告上人曰:「雖屢次聽聞淨土法門,然公私忽劇故,即施即廢;庶幾載於筆墨,以備廢忘。」上人遵從嚴命,造一軸之書,名《選擇本願念佛集》,以供高覽。彼集之奧云:

不圖蒙仰,辭謝無地;仍今聊集念佛要文,剩述念佛要義;唯顧命旨,不顧不敏,是則無慚無愧之甚也。庶幾一經高覽之後,埋於壁底,莫遺窗前,恐令謗法之人,墮於惡道也。

極重罪人,誹謗念佛;秘藏此書者,為止其謗罪也。《法事讚》亦言:

      五濁增時多疑謗 道俗相嫌不用聞
      見有修行起瞋毒 方便破壞競生怨
      如是生盲闡提輩 毀滅頓教永沉淪
      超過大地微塵劫 未可得離三塗身
      大眾同心皆懺悔 所有謗法罪因緣

縱使有人誹謗念佛,亦不須驚動,此是末法濁世罪人之慣習也,來世必定墮於地獄故,信順之人,應思此逆緣,度彼罪人。

        第十二    頭光顯現本地門

        元久二 年﹝乙丑﹞四月一日,上人於月輪殿講讚念佛畢,退出之時,禪定殿下走降庭上,五體投地,禮拜上人,良久方起,噎淚而言:「上人頭上顯現金光,光明映徹,中有一寶瓶。」自爾時始知上人是勢至菩薩之化身。

        愚禿書寫此篇,身毛為豎,雙眼浮淚。憑哉!喜哉!為導濁世之我等眾生,極樂之聖眾假示凡夫,弘揚念佛之行。仰討本地者,極樂世界之聖眾也,往生淨土之勸,有憑於念佛;俯訪垂跡者,三昧發得之祖師也,專修念佛之教,無疑於往生。本跡雖異,化導是一。

        攝念佛人,生於淨土,恐後世之輩,誰不歸此師乎!望極樂之類,何不信上人之釋耶!

        第十三    流罪歸洛利益門

        建永二年﹝丁卯﹞二月二十七日,依吹毛之讒奏,賜還俗之姓名源元彥,下遠流之宣旨故,仰上人勸化之道俗貴賤,皆相悲嘆!

        上人容貌感悅而言:「源空蒙遠流者,邊土之化緣己熟故也,普化萬機入念佛門,誠然所喜也。」慈悲誓願之情現於外色,可尊可貴。

        月輪禪定殿下為暫息離別之恨,於法性寺小御堂逗留上人一夜。

        上人言:「會者定離,世之常也,非自今始,何深嘆耶!宿緣不空,同坐一蓮,淨土再會甚近,今之別者暫時之悲也,猶如春夜之夢。信謗共為緣,先生者導後,後生者訪前;引攝之緣是淨土之樂也。夫現生猶不疏遠,何況同稱名號,同一光明之中,同蒙聖眾護念乎;同法最親,不可徒然以為疏遠。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者,住處雖隔,依然與源空相親,源空亦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故;不事念佛之人,雖與源空並肩盤腿,亦與源空疏遠,三業皆異故也。」禪定殿下悲哀迷心,未發一言。

        三月十六日,自法性寺向配所出發,配所者讚岐(今之四國)小根庄也。斯乃門弟﹝住蓮安樂 ﹞不善之咎,亦由吹毛讒言,致無罪之上人,遭無妄之災殃。

        凡依讒言之訴而左遷之賢哲,上代非無其例:吾朝有役行者、菅丞相;中國則有一行阿闍梨、白樂天。此皆無罪,遠住謫所。

        夫權化善巧,凡智難測,信謗結緣,違順蒙益。上人遠赴配所,帝都如闇失燈,邊土似盲得明;洛陽含悲,田舍懷喜。悲猶念佛,喜亦稱名,悲喜俱勸善,大權化益誠巧,可尊可貴。

        八月,雖下敕免之宣旨,猶不許往還洛中故,暫住攝津國勝尾寺,已過五年,蒙還歸華洛之宣旨。建曆元年﹝辛未 ﹞十二月十二日歸入帝都,居住東山﹝大谷淨室﹞

        猶如往昔釋尊於忉利天九旬安居之說法終了,從天上之雲來下時,人天大會歡喜供養;今上人溯自南海之波,道俗男女,各各爭先延請供養,群參信眾,一夜之中,千有餘人。

        雖閑居之室,貴賤賢愚來集聞法,猶如盛市。利益倍多,信仰日新。

        第十四    臨終念佛往生門

        建 曆二年﹝壬申﹞正月二日,上人老病相侵故,日來不食,殊甚增氣。凡此二三年以來,耳目稍衰,然往生期近,二根明利,見色聞聲,無異盛年;見聞之道俗,無不為奇。自臥病席,不雜餘言,唯談往生之事,高聲念佛不絕;雖睡眠間,脣舌尚動。

        十一日辰刻起坐,向西合掌,高聲念佛,聞人皆流淚;乃告諸門弟曰:「汝等高聲念佛,今阿彌陀佛來矣!」因而讚歎念佛功德,並言:「但念佛者,無一人不往生極樂。」

        二十四日酉時至二十五日巳時,高聲念佛,其勇進也過於平生;弟子五六人輪番助音,道俗隨喜,傍人驚讚。至午時念佛之聲漸幽,而猶時時發出高聲;至午刻正中,披著年來所持慈覺大師之九條袈裟,頭北面西,誦「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南無阿彌陀佛。」如眠息絕。音聲止後,猶覺念佛,脣舌尚動。於時春秋滿八十。

        第十五    沒後順緣利益門

        上人滅後,八方遺弟,各各弘通上人之正義,念佛遍世,稱名滿國,不信者少,信者尤多;是上人權化之效,聖眾護念之力也。或依上人勸化之書籍而信本願往生極樂之道俗貴賤,年增日盛,念佛之繁昌,証於眼前。

        爰禪林寺之靜遍僧都,於上人滅後歸《選擇集》,成為一向專修念佛者。彼僧都雖是真言宗之賢哲,傳承小野、廣澤兩流之明匠,然於淨土法門有緣,捨彼宗歸念佛門;此皆上人滅後之利益也。現証見聞,知化導之普。

        第十六    沒後逆緣利益門

        上人左遷之時語予曰:「貧道流罪,更不嘆苦,念佛之興行於洛陽已久,今赴邊鄙教化田夫野人,年來之本意也。但所痛者,源空所弘淨土法門,乃是造惡凡夫出離之要法故,無理之障難者,將被守護念佛之神祗冥道所遣責歟!」其後未經若干歲月,僅十年之間,發生承久之逆亂,天下騷動,天子行幸於北海之島,號隱岐院,讒臣討敗於戰場,或有失命者,誠不思議也。

        又後崛川院之御宇 安貞元年﹝丁亥﹞六月二十一日,比叡山之徒眾一同僉議言:「自專修念佛興行於世,無人學習聖道諸宗;爾者可經奏聞,停廢善導勸化之念佛行法。總之,彼法門之興起者,法然房為根本故,破卻大谷墳墓,取源空屍骸流於鴨河。」如是議定,並經奏准。翌日山門使者來至大谷破壞廟堂。爾時京都守護,修理亮平時氏,洩聞此事,遣兵禦之;宇津宮入道亦領五六百騎馳援,守護廟堂。昔為名利侍衛關東之將軍,今為菩提守護西方之上人。終於改葬墳廟,隱置嵯峨之二尊院。路中守護之兵士二千餘騎,前後圍遶奉送。此則極重惡人無信順之心故,暫結逆緣作來世引導之善巧方便也。

        在世慈訓,滅後法流,順逆二緣,利益實廣,不能具記,各任見聞。

        上人入滅時,弟子聖覺生年四十六歲,數年積功,親承淨教了。(轉貼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信受彌陀救度    專稱彌陀佛名
願生彌陀淨土    廣度十方眾生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4/5/31 上午 02:58:28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7813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