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般若攝頌淺釋》不怯懦而精進:廣解:對治:從時間角度說明

您是本帖的第 872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般若攝頌淺釋》不怯懦而精進:廣解:對治:從時間角度說明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般若攝頌淺釋》不怯懦而精進:廣解:對治:從時間角度說明

敬錄自《般若攝頌淺釋》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3

癸二(對治)分二:一、從時間角度說明;二、從根基角度說明。

子一、從時間角度說明:

初發殊勝菩提心,至獲無上菩提間,

作意僅一晝夜時,當知明智行精進。

那以什麼樣的方法才能斷除上面所講的長久想和難行想兩種違緣呢?剛開始我們為了利益天邊無際的一切眾生受持菩薩戒,這是每一個人最初發菩提心。我以前也講過,人身很難得、佛法很難遇,故希望聽課的道友都能在善知識或諸佛菩薩前發願:從這一生開始,我一定要利益眾生。對每個人來講這特別重要!如果從初發菩提心到獲得無上佛果之間,心裡把它作意成好像僅僅是容易流逝的一晝夜時間──二十四小時,那應當了知這就是明智菩薩行持精進的方式。

可能有些人會想:從最初發心到最後成佛之間,並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也不是幾千年、幾萬年,這麼長的時間怎麼能想其為一晝夜呢?其實這是可以的。因為從成事剎那[1]的角度來講,從發菩提心到最後成佛之間的整個過程,不管它時間多長,實際上就是一剎那:以前我們講《俱舍論》時也講過。所以,包括從發心到最後成佛在內的任何一件事情,如果真正要想這是非常短暫的一個時間,也是可以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大家應好好思維:我們從無始生死以來到現在,一直沒完沒了地沉溺在輪迴中,無邊無數的時日已經過去,但是我們都沒有感覺特別長久;如果現在還不發心,將來仍會在無量劫中受苦,對此我們也沒覺得長遠。如果這些都不覺得漫長,那從發心到成佛的時間畢竟有限,相比之下就會有特別短暫的感覺。

很幸運,有些道友在發菩提心不久,就遇到了即生能獲得殊勝成就的密法,或明心見性的禪宗竅訣,這樣就不需要經過很多阿僧祇劫,在很快時間中就能得到成就,與無盡輪迴相比,這難道不能產生晝夜之想嗎?即使按照顯宗的講法,三大乃至三十三大阿僧祇劫也有頭有尾,與漫漫輪迴相比,這也很短暫。既然如此,那就不應該生起厭倦之心,也不應該有長遠和痛苦想。

其實,以簡單的世間比喻也可說明這個問題:有些學生很不願意讀書,他認為學生時代太苦了,但是有智慧的父母認為:雖然在你當學生的幾年中會有一些痛苦,但是跟你不讀書,一輩子都以文盲流浪在這個世間過痛苦的生活相比,這其實是幸福之因,並不是痛苦。所以父母一定會選擇在短暫時間中讓你感受你所認為的教育之苦,若你真正讀完書,在一生中就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各種欲妙。同樣的道理,發菩提心和不發菩提心還是有很大差別。但有些可憐眾生因為已經習慣了輪迴中的苦難,就認為保持現狀很好,發菩提心很困難、很痛苦,因為時間那麼長。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如果不發菩提心,一直沉溺在輪迴中,就會在無量無邊的時日裡感受痛苦。所以應該披上精進的盔甲,一定要對度化眾生和行持善法產生容易想。

《小品般若》裡也講:“生難行想、苦行想,不能利益無量阿僧祇眾生,於眾生生易想、樂想、父母想、子想、我所想,則能利益無量阿僧祇眾生。”所以,我們對幫助眾生應該這樣想:這是一個快樂的事情,這是一個很容易的事情,這是一個應該做的事情。如果沒有這樣,就會認為:發菩提心利益眾生太累了、太痛苦了、太難過了。

有些人才發一年心就對我說:“可不可以把我換了,我已經熬了整整一年,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您想一想,這個時間多難熬啊!”我說:“你換下來幹什麼?”她說:“您到底同不同意我換下來?”我說:“同意。你準備做什麼?”“真的同意呀?那我換下來後可以好好玩了,嘿嘿!但我覺得,真正有利他心,做任何饒益眾生的事情都不會困難。

米滂仁波切舉例說:在看見有利潤時,就不會為路途遙遠而傷心,無論再怎麼困難,也會覺得這是一個快樂的事情。現在世間有些老闆做生意能賺到錢,自己也有成功感,所以無論白天晚上再怎麼累,精神都很好,也覺得自己再累都值得:從他們說話的口氣中就聽得出來。同樣,若真正對眾生有利,在一切時中披上精進的盔甲也不會有困難。

《大寶積經》裡有一個很好的教言:“如是諸菩薩,普為諸眾生,能於一切時,精進被甲胄(胄指古代作戰時戰士所戴的頭盔)。”可見,對真正發菩提心的菩薩來講,他會普遍利益所有有生命的眾生。並不會因為他是我的親戚、他與我關係很好、他對我有恩德、他與我有感情,所以我今天要花錢幫助他看醫生等;也不會因為這個人與我關係不好或不怨不親,就不幫助他。也就是說,菩薩會無條件、不偏墮地利益所有眾生。

至於利益的時間,也不會因為今天很開心就利益眾生,明天心情不好就不利益眾生,只要生命存在,利益眾生的事業就不會間斷。有些發菩提心的人,在吃穿等維護身體的因緣具足時,口口聲聲都說要發大乘菩提心──我要利益天下無邊的一切老母有情;而在心情不太好時,就恨他人,若自己的親生父母在眼前,恐怕也會用各種態度來理麻(此乃四川方言,可理解為收拾、折磨、懲治等),那這就不是真正利益眾生。什麼才是真正利益眾生呢?能於一切時披上利益眾生的精進甲胄,這就是真正利益眾生。

但對真正想幫助眾生,或利益眾生這顆心真正生起來的菩薩而言,表面看來他們在三個阿僧祇劫等漫長時間裡利益眾生,實際上只是很短暫的時日。這就像我們很願意做某件事情,時間就會過得很快一樣。以前善導大師每天講七堂課,別人問他:為什麼你講那麼多堂課還不覺得累?他說:我用佛法來幫助眾生,心裡特別開心,所以不覺得累,也不覺得時間長。所以在座的道友,如果自己真正想幫助眾生,那不管從事什麼,都不會覺得累,也不會認為時間長;如果覺得眾生與你沒關係,那做一點點小事都會很累,也會認為時間特別漫長。

當然,在利益眾生方面,也不一定非要自己親自為他們講經說法,通過各種方式都可以利益眾生,甚至讓眾生獲得開悟。唐朝有一位崇信禪師,他早年就依止道悟禪師,雖然依止了很多年,但師父並沒給他傳任何法,每天都讓他砍柴、提水,做很多家務事。有一天他說:師父!您可不可以給我傳一個真正的法,我在您門下依止了這麼多年,但一點心要都沒得到,所以很傷心。師父告訴他:我從來沒有懈怠,一直在為你傳授心要。弟子不解地問:您給我傳了什麼法?師父說:你每次給我端茶我都喝了,你每次給我送飯我都吃了,你每次給我合掌我都點頭,這難道不是為你傳授的心要嗎?聽到這個話,崇信禪師當下就獲得開悟。

的確,按照有些教言來講,承事善知識是成就的方便。以前,霞葉瓦尊者一心一意承事金厄瓦尊者,有一次倒灰時在樓梯間當下證悟,這樣的公案相當多。所以我想,要獲得成就也不一定非要死死依賴佛經。如果有利他的發心,而一直做利益眾生的事情,這個就變成了成佛之因。或者承事善知識,或修行大乘空性法要,這些都是成佛之因。雖然道路不相同,但每個竅訣都有它的殊勝性。

話說回來,作為真正發大乘菩提心的人來講,如果利他的精進不斷,做任何事情都會很容易,不會有困難;但最關鍵的是,我們內心有沒有利他的心。我經常這樣認為:大乘的利他菩提心不僅是成佛之因,而且還是當今世界唯一的精神妙藥。現在全世界,不管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都認為東方佛教最精要的就是菩提心,而且它對現在的人類來講,確實是最無上的心理妙藥。可是,很多人都得不到這種妙藥,心裡特別痛苦,甚至痛苦根本沒辦法解決。

為什麼現在社會什麼都矛盾重重呢?這是因為現在世間不像古代社會,在古代人們都知足少欲,自己有吃的、有穿的就可以了,沒有過多的要求和希望。但現在並不是這樣,比如車、房、手機、電腦等產品,人們不得不通過廣告等方式來做,因為成千上萬人都依靠它們而生存。的確,無論是生產電腦的微軟等公司,還是生產汽車的福特等公司,世界各地無數人都依靠它們維持生活。但這些產品特別多的時候,就會給人們帶來各種污染和痛苦。

現在世界很多新聞都這樣講:汽車不得不做,因為不做就沒辦法滿足客戶的希求,而且很多廠裡的員工都依靠它來維生;但是,如果造得太多了,也沒辦法接受,因為會帶來交通堵塞等一系列社會惡果。所以,現在上上下下的人都在徘徊、苦惱,特別是城市裡的人很矛盾、很痛苦:買車的話,買車、加油、車位等費用都很高,這就需要掙很多錢,而且堵車也很嚴重;不買的話,不坐車又不行。

就像這樣,人們一年比一年痛苦,一年比一年累,而且空氣污染等社會問題也層出不窮。那這些痛苦的根源是什麼呢?就是人們的我執和實執。因為,有了我執就會維護自我,上上下下的人都為自己而奮鬥的話,這個社會就太可怕了;有了實執就會認為外面這些虛假的東西全部是實有的,由此便會拼命追逐。

所以,表面看來擁有財富很快樂,實際也不一定;相反,如果什麼都沒有,就不會有那些痛苦。古代有一個公案:有三個和尚早上都到城市裡去化緣,一個和尚有一把傘,一個和尚有一根拐杖,另一個和尚什麼都沒有。晚上他們一起寄宿一家旅店,有雨傘的和尚身上穿的衣服全部被淋濕了,有拐杖的和尚走路一拐一拐的,什麼東西都沒有的和尚輕輕鬆鬆,並沒他們的遭遇。然後他們互相問了原因:有雨傘的和尚覺得有雨傘沒有什麼事,即使下雨他也到處去,結果雨下得很厲害,全身都被淋透了(可能雨傘的質量也不太好)。有拐杖的和尚也自恃自己有拐杖,雖然下雨後地很滑,他也隨便走,結果滑倒在地,走路都是一瘸一瘸的。而什麼都沒有的和尚認為自己什麼都沒有,還是要小心,所以下雨就躲雨,路乾才趕路,結果反而沒有出現任何違緣。

所以,人若有滿足感,生活就會很清淨。跟現在社會相比,以前的人們手機也沒有、車也沒有,吃的、穿的簡簡單單,短暫的人生就這樣輕輕鬆鬆地過了。但現在並不是這樣,比如你已活到三十歲,那三十年的痛苦就特別多。雖然不得不與時俱進,或者說隨順社會,但若人有真正的空性見解或者利他心,他就會在當前許多迷亂現象中把持住自己:該做的事情做,不該做的事情不做。可是很多人都沒受過這樣好的教育,一直跟著西方人跑。

在五六百年前,西方很多人都認為:物質能滿足人的一切希求,從物質中能獲得一切快樂,還造了許許多多商業和企業方面的論典,並依靠各種媒體宣布:唯一能給人們帶來快樂的,就是物質生活的極大發展。但結果並不是這樣。所以西方很多富翁、企業家到應有盡有時,都認為物質根本不能滿足人們的希求,最後很多都回歸自然,覺得平靜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快樂。

可是現在東方國家,因為剛剛在發展中,大家都覺得買一輛汽車、有一套房子很偉大、很快樂,所以很多人都為了這些奔波、苦惱。雖然山裡的修行人沒有這方面的壓力,但若沒有修行境界,也不會知道自己的快樂;若這樣迷迷糊糊地度過,就不合理,所以應該知道大乘佛法的偉大之處。當然,這並不是隨隨便便打廣告吹噓,若你真正享受到它的美味,對你的今生乃至生生世世都能利益無窮,所以希望大家都能懂得這樣的道理。



[1]    指從一件事的開始到圓滿之間。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6/4 下午 12:20:55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2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3

大家也清楚,本經是釋迦牟尼佛親口宣說的、具有不可思議加持的、闡述甚深空性的大乘經典,它總結了廣、中、略三大般若的甚深意義,故極其殊勝。對在座的各位道友來講,在短暫的一生中想全部學完所有般若經典,這也有一定的難度。而我們相續中的種種實執又不得不根除,所以這樣的經典非常值得修學,或者說學修這部經典非常有必要。

至於佛經,則有七類。一是佛陀身體加持的經典,如佛身加持金剛藏菩薩宣說的《十地經》;二是佛陀語言加持的經典,如佛語加持文殊菩薩宣說的《未生怨王懺悔經》;三是佛陀意加持的經典,如佛意加持觀世音菩薩和舍利子尊者宣說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四、五是佛陀功德、事業加持樹木、虛空、凡夫、聲聞、緣覺等宣說的經典,如由樹林、虛空中所傳出來的四法印等法音。現在很多善知識之所以能為有緣眾生傳講佛法,這也源於佛陀功德和事業的加持。以前有一位道友對我說:原來我對佛法一點都不懂,但通過上師和佛陀的加持,我現在講經說法一點困難都沒有,講什麼經典都沒問題;其實這也是佛陀功德和事業的加持。六是佛陀開許的經典。佛陀在接近圓寂時曾對阿難尊者這樣說:我圓寂後經藏可以結集,在結集時可根據不同情況加上“一時”、“如是我聞”、“須菩提言”、“佛告言”、“皆大歡喜”等詞句。所以它們也是真正的佛經。七是佛陀親口宣說的經典。至於此類佛經,自古以來無數高僧大德在舉例時都說“如《般若攝頌》”。可見我們有緣學習這部經典,確實非常有福報。

對藏民族來講,大家有這樣一種傳統:在磕頭或修加行時,都喜歡將《般若攝頌》作為殊勝的對境;所以很多人都想方設法找這部經典,希望能將之長期供奉在家中。在漢傳佛教中,很多人對《金剛經》非常重視,可能就像藏傳佛教對《般若攝頌》的重視程度一樣,這非常好;但對《般若攝頌》,很多寺院和居士團體都很陌生。所以我非常希望通過這次因緣,能讓這一代乃至未來世世代代的漢地有緣眾生皆能奉行《般若攝頌》,因為《般若攝頌》的確是釋迦牟尼佛所有了義教法的精華。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6/4 下午 12:21:34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3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敬錄自《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  華智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dayuanmanqx/default.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02.pdf

己四(精進)分三:一、擐甲精進;二、加行精進;三、不滿精進。

庚一、擐甲精進:

當聽到往昔諸聖者前輩、諸佛菩薩的事蹟行為以及為求正法歷盡苦行的歷史傳記等如何如何時,不能認為因為他們是佛菩薩才能做到那樣苦行,我們怎麼能夠做到呢?進而懶散、懈怠。而應當思維:他們就是這樣修行而獲得成就的,我作為他們的追隨者,雖然不能勝過他們,但必定能獲得同等的成就。如果他們也需要經歷那樣的苦行策勵精進,那麼我們這些為深重惡業所迫、無始以來未曾修持過正法的人為何不需要苦行與精進呢?所以我們要在心裡想,如今已獲得暇滿人身、有幸遇到了具足法相的上師、聽受了甚深教言、具有如理修持正法的緣分,此時此刻怎麼能不歷盡苦難、肩負重擔,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誠心誠意來修持正法呢?一定要立下這樣的誓願。

庚二、加行精進:

雖然心裡有求法修法的念頭,但一直在明日復明日中耗盡人生歲月,我們必須斷除這種懷著修持正法的願望而虛度人生的現象。如哲白蓮大師說:人生猶如屠場畜,過一瞬間死亦臨,今復明日久蹉跎,終於榻中呼號矣。

因此,我們一定要刻不容緩地修持正法,就像懦夫懷裡鑽進蛇或者美女頭上著火一樣急不可待,徹底放下、完全捨棄今生世間的一切瑣事,毫不遲疑地致力於佛法。否則,紅塵的瑣事沒完沒了地接踵而至、此起彼伏,猶如水的波紋一般,始終空不出一個修法的時間。一旦自己下定決心放下世間瑣事,也就是瑣事完結的時候。正如全知無垢光尊者說:世間瑣事死亦無完時,何時放下即了乃規律。又說:所作所為如兒戲,做無終了放則了。所以說,當生起想修正法的心念時,要以無常來激勵自己,一剎那也不能懶懶散散、拖拖拉拉,一定要當機立斷修持正法。這以上講的就是加行精進。

庚三、不滿精進:

所謂的不滿精進,就是說,當自己在閉關修行、觀修本尊、誦經念咒、行持善法等方面稍有成就之時,千萬不能以此為滿足,而務必要發誓:活到老修到老。在沒有獲得圓滿正等覺果位之前,我們的精進必須像湍急的河流般做到持久、勇猛。正如聖者前輩所說:修法的時候,要像飢牛食草那樣。飢餓的犛牛吃草的時候,前一口還沒有吃完眼睛便看著下一口。同樣,我們修法的過程中,在前一個法還沒有修完之際心裡就應該計劃此法修成以後再修行某某法門。三門一剎那也不要在悠閒安逸、無有正法之中虛度時光,而力爭做到一天比一天更加精進。持明無畏洲尊者也親口說過:越趨近死亡越精進修持善法,這是修行人未被違緣所轉的標誌。

如今有些被人們公認的大修行者或賢善上師,當別人阿諛奉承地說:您老人家肯定不需要頂禮膜拜、誦經念咒、積累資糧、淨除罪障等等。這時他們自己也認為:我確實已如何如何了,什麼修行也不需要了。這些人正如成就者無等塔波仁波切所說的:自以為不需要修行是更加需要修行的標誌。

印度的阿底峽尊者曾經每天都精進調和土粉做泥塔小像。眾眷屬對他說:您是一位偉大的上師,整天擺弄土粉不但別人會譏笑,而且您也很辛苦,不如讓我們來做吧!

尊者說:你們在說什麼,難道我所吃的食物,你們也替我吃嗎?

在沒有獲得圓滿正等覺果位之前,我們每個人都有所要清淨的業力與習氣,所要獲得的上上功德,因此絕不能只是空閒性或偶爾性地修法,而要力求做到對正法無有滿足。

總而言之,是否能夠獲得佛果唯一依賴於這一精進,我們一定要勤奮努力實行這三種精進。一個人雖然具有上等的智慧,但如果僅有下等的精進,那麼他只能成為一個下等修行人;儘管只有下等的智慧,但如果具備上等的精進,也必定會成為一名上等修行人;如果毫無精進,那麼儘管具有其它功德也無濟於事。如全知無畏洲說:無精進之士,具智財權力,皆不能救彼,猶如一商主,有舟無船槳。

因此,我們不管在何時何地,一定要做到飲食適量、睡眠適度、孜孜不倦、持之以恆、不緊不鬆地精進修行,就像挽弓射箭一般。不然,只是空閒性、偶爾性地修法是不會有任何成就的。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6/4 下午 12:22:00

 3   3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7813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