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轉】《佛陀的金玉良言》

您是本帖的第 5218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佛陀的金玉良言》
skteh
美女呀,離線,留言給我吧!
等級:論壇游俠
文章:243
積分:2223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0年8月20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skteh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佛陀的金玉良言》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諸行無常:世間萬象,沒有任何事物是長久永恆不變的,一切都是由一個起因和後來的條件相互配合變化而成的。而這種因緣條件組合構成的無常變遷,就是我們的宇宙實性,佛教稱之為“空性”。有生命就會有死亡,再美好的事物也會變壞,變化是宇宙的真理,人,因企求永遠美好,害怕死亡而生出了痛苦,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簡稱叫“無明”。宇宙的實相是永遠變化不已的,沒有一刻停息的實體。而人因為自我短期利益的考慮,從自我的立場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常存,不好的事物不要降臨在自己的身上,但這種一相情願的想法並不能使自己時時如意,因而生出了苦惱和痛苦。

人會因煩惱而產生了痛苦,多是因為有了“自我”的觀念,而又不真正的了解,“身,心”,內在,外在的一切都不可能永恆不變的,就是“諸行無常”的這個宇宙真理。所以佛陀在入滅之前對阿難說:“阿難啊!凡是我們所愛的,終將離去,凡是有生命的終將要死亡。所以你們不必為美好的事物與不能常存和變質敗壞而感到痛苦悲傷啊!”萬物皆是無常,有生必有滅,這個世界上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你們不執著於生滅,內心便能寂靜不起妄想雜念,就會得到永久的喜樂。那就是“解脫”。

佛陀說:你們應當觀察到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永恆不變的,如果用這樣的方法來觀察才是正確的理解方法。正確觀察就能產生厭離心,而不會有喜愛和貪圖之心,心靈就會獲得解脫了。對外界的形形色色都應該這樣來觀察,對自己內在的感受,思想,衝動,意識也都去用這樣的方法來觀察,看出它們的“無常”來。正確的觀察就能產生厭離心,有了厭離心,喜愛和貪圖之念就會消失,心靈也就解脫了。佛陀是自己證得這個道理,從生死愛欲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的……….心靈獲得真正的自由,過著清淨純真的生活,將來不會再受煩惱的束縛,更不會在愛欲之中流轉。你們應當記住:“感情是一張纏繞的網,慾望是一把暗藏的刀,不執著它就不會被它束縛也不會被它殺害。聰明的人會馬上退出這迷惑的遊戲,而愚蠢的人就會繼續在迷惑中打轉。

佛陀說:還要注意一點,對無常,對苦,空與非我,也應該要這樣來觀察,世間萬事萬物都是變化不已,自己的內心對外感受也因“時,地,心境”的不同而異,看清世間的一切及內心的感受意識並非絕對真實,便能從愛欲的執著中解脫出來,而獲得心靈的真正自由。事物的存在就會有不斷地變化,世界是一個隨“時間”流轉變遷的過度現象,而我們只是屬於一段時間內的世界。每一個寫下來的字,每一件石刻,每一幅畫,文明的結構,每一代人,終將如同落葉一樣消失。

有存在就有變化,沒有變化的,就不可能存在。生就是生生不息,變化不停,不變的就是死亡。所有的存在都是“生,住,異,滅”變化中的一個短暫現象而已,這就是宇宙的法則。人若企求現世的永恆不變,而違背了宇宙的規律,當然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所以產生了種種的痛苦和煩惱。佛陀說:“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流變不定的”,保持這樣正確的心態去看待世上一切事物的變化,那麼這些變化就再也不能影響到我們的內心了………

諸法無我:宇宙中的一切現像都是因緣組合條件相加而形成變化不已的現象,因此,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宇宙,人也是一樣,從生到死亡,每一刻都在不斷地變化之中,沒有一個實質不變的我存在,這就叫“諸法無我”。這是佛陀應證的第二個真理。人們自認為有個“我”的存在,不知道這只是暫時存在的“假我”,這個“假我”完全是受控於四大假合而成,如“水,火,土,風” 水代表血源,火代表能量,土代表肉身,風代表氧氣,缺一不可。因為這個我是隨“時空”不同而變化不停,並沒有一個永恆不變實質的我存在。由出生到死亡,每一分,每一秒的我,條件都不一樣,人剛出生從沒有什麼行為能力到長大後,叱詫風雲,乃至老死之前又“回复”到沒有行為能力,這都是隨著自己的能力和條件而變遷的。而我們的身心感受也是因“時空”條件而異,產生快樂,悲傷,憤怒,恐懼等諸多不同的情緒,隨著時空的不同而起伏不定。佛陀印證出最重要的第二個真理,就是“諸法無我”

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客觀宇宙,也沒有一個永恆不變可以流轉三世的我存在。一切都在變化之​​中,聰明的弟子若照這個真實的狀況去看待,不背負過去,不期盼將來,也不沉醉於現在的慾望,他就走對了方向,就能消除慾望,得到自在的解脫。同樣過去與未來的內心感受和觀念意識也不是絕對的,何況是現在的呢?聰明的弟子若按照這個真實的狀況去看,不背負過去的經驗,不活在想像中的將來,坦然面對接受現在,而不是心存慾望地期待。他便走對了方向,將慾望滅盡得到了自在。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客觀宇宙,也沒有一個永恆不變可以流轉三世的我存在。一切都在變化之​​中………聰明的弟子若照這個真實的狀況去看待,不背負過去,不期盼將來,也不沉醉於現在的慾望……他就走對了方向,就能消除慾望,得到自在的解脫。同樣過去與未來的內心感受和觀念意識也不是絕對的,何況是現在的呢?聰明的弟子若按照這個真實的狀況去看,不背負過去的經驗,不活在想像中的將來,坦然面對接受現在,而不是心存慾望地期待。他便走對了方向,將慾望滅盡得到了自在。

心無所住:我們平時千萬不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觀察事物而生出分別心,不要去分別事物“好與不好”而執著於其中。因為有了好與壞的對比心,便有了喜愛與憎惡的偏見……於是便有了貪念,憎恨,憂愁,不滿,而生出恐懼與心靈上的束縛。行為原本沒有所謂對或錯的區別,但當這個行為是由自我意誌所發動的,便有了私心的利益或無私的善意之分別。凡是在意誌上圖謀自利的行為就會造成自己對這些行為的承受。而這個行為的後果就是“業”。所謂“隨業轉生”就是這個意思。涅槃最上樂——最高的利益就是“健康”,最高的財富就是“知足”。最高的友情交心就是“信任”,最高的喜悅快樂就是“涅槃”。

如果我們真正觀照自心,自問便會知道,金錢無法購買滿足,貪婪的滿足就像大海,無邊無際,而常讓我們感到滿足的卻不需要金錢購買,惟有知足的心才能獲得滿足。金錢只會買到慾望的增長和永無休止的束縛。即使財富像雨一樣不停地降臨到人的身上,也無法滿足人的貪欲之心,有智慧的人終將明白追求外在的淫欲到頭來最終的結果一定是快樂的少而痛苦的多。從外在的掠取獲得,永遠不能滿足內在的貪欲,它只會得到短暫的快樂,緊接著又會從這快樂中引發出更多的痛苦。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總想翼求更好更完美,得到了又怕失去,所以痛苦就此產生了…..

善哉控制一切:最高的善就是能自我控制眼,耳,鼻,舌,身,意等感官的刺激,最高的善就是能自我控制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內心的意識。最高的善就是能自我控制身心的一切,能自我控制身心的人,是最有智慧的人,而最有智慧的人便能解除自我一切痛苦與煩惱。不要看輕自己,也不要羨慕別人,如果我們羨慕別人,心便失去和平寂靜。雖然我們所得不多,但自己卻不嫌少,完全接納這個事實,生活於清淨不懈怠,這才是人人稱讚的修行。

對於精神或物質等一切都不貪求,堅持無我的觀念……由於不是我或我的所有,因此便沒有我的痛苦和憂愁。修行的最終目的就是先修正自己的行為,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修行者。人最愛的是自稱“我”和“我的所有”,當一個人他能真正地觀想到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生、死、健康、疾病”,不能自我控制自己的感官“慾望、憤怒、恐懼、貪欲、固執等,他怎麼能稱這個不能控制的自己,為我的我所有呢?智者調心,首先要做到的是無我,於是慢慢地他便逐漸可以掌握這個我了。

我的所有:我們應該要做到身處在怨恨中而心無怨恨,身處在苦惱中而心無苦惱,身處在貪欲中而心無貪欲,要做到“無一物是我所有”的觀念。清淨不受外界干擾的生活。如果我們能做到“無我”,無我所有的境界,​​那麼外在的怨恨、苦惱、貪欲便沒有一個我可以去,取來作為我的怨恨,我的煩惱,我的貪欲。我都沒有了何來我的痛苦。這就是所謂“無所住而住”的道理。

愛、別、離的苦:我們的心要保持清淨,不要去尋求愛欲,也不要去尋求憎恨,愛欲的對象離去消失便會產生痛苦;而面臨憎恨的對像也會產生痛苦。因此愛慾和憎恨是產生痛苦的根源,如果我們的心純淨不偏就沒有愛慾和憎恨,也沒有痛苦的束縛了。從喜愛產生了憂慮、恐懼、捨棄了喜愛之心,則憂愁,恐懼就無從產生,從貪欲產生了憂愁、恐懼、捨棄了貪欲之心,則憂慮、恐懼也就無從產生了。我們的心如果有喜愛之心,憎惡的偏見也就產生了,我們如果對生活上的外在一切事物去產生分別心,把其中的某一部分劃分為喜愛,那麼另一部分則變成了憎惡,由於喜愛便會產生怕失去,憎惡不希望它來臨,於是痛苦便產生了。

待己如敵:人對待自己要像對待最痛恨的仇人一樣,任何敵人對我們的傷害也比不上自己的貪欲,嗔恨,無知對自己本身的傷害來得大。人對待自己要像對待最恨的仇人一樣殘忍,躬身自省,時時刻刻要想到造成我們最大痛苦的是誰?往往是自己內心所引發出來貪婪無知的自己,人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對自己也最殘忍。

躬身自省自作自受:無知而愚蠢的人,時常把自己當成最聰明的人,最了不起的人,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多是對的,認為別人多是錯的,我行我素,因而種下​​了惡業,結果給自己身上帶來了苦果。人的痛苦大多數是來至於自己的那顆永遠不得滿足的貪欲之心。與怨恨我們,仇視我們的敵人們比起來…..我們自己那顆放逸的心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一滴水:每一滴水都是海,只是他們自己不知道而已,當“小我”消失變成“無我”時,那滴海水即溶入了海洋而得到自在。世間外在的萬事萬物都是無常的,因為無常所以人感到痛苦,悲傷,恐懼…………這個感到痛苦的我,其實不是真正的我,所以不應該停留在這個痛苦的我之中。用這種觀念來看待事物的本質,才是真實正確的…….同樣,一切無形的內心感受也是無常的,由於無常,所以人會感到痛苦煩惱。聰明的弟子們若能這樣看待,就可以不執著與外表的事物變化和內在的感受而得到解脫。世間的一切都是變化無常的,沒有永恆不滅的時、事、物。能明白這個無常的道理,便會明白沒有永恆不滅的我,也沒有任何東西是我可以永遠擁有的。因此人要無我地超脫於外界的變化,融於這層外在的時空,無論生,老,病,死,都能坦然面對,於是再不受“小我”的執著生死之念而感到困惑和恐懼了…….沒有叫做我的這個人,也沒有叫做我的物。我就好像一幢房子,他們是各種因緣組合而成的,如:鋼筋,水泥,黃沙,水,木板等等…..最後幫牠起個名字叫做“XX大廈”。

人也是如此,人是由於地,水,火,風,四大因緣組合而成。凡是因緣組合而成的事物,佛教稱為“空性”。 “地”代表肉身,“水”代表血源,“火”代表能量,“風”代表氧氣,四種組合元素,缺一不可。既然知道沒有這個我的存在,那,又憑什麼是我的物呢?如果人能夠這樣去了解事物的本質,他便能切斷將我們與慾望連接在一起的五種煩惱“色,受,想,行,識”,簡稱“五蘊”。人因為有身心的觀念而產生了自我和自私的想法。於是又產生貪欲,嗔恨,自以為是,無能為力,狐疑無知等五種苦惱。如果要斬斷這些煩惱,唯有從無我開始,無我所有著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1/3/30 下午 12:25:35
skteh
美女呀,離線,留言給我吧!
等級:論壇游俠
文章:243
積分:2223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0年8月20日
2
 用支付寶給skteh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巴利文的《葛拉瑪經》曰:不可因為傳說就信以為真,不可因為經典所載,就信以為真,不可因為合乎傳統就信以為真,不可因為符合先入為主的觀念就信以為真。即使你是老師或如來所說,也不可以馬上信以為真。沒有經過自己親自證實,而聽到就相信的叫做“迷信”。經過自己證實才相信的,叫做“正信”。怎樣才能消除我們的無明呢?要從一切的“如實知”開始,如實知一切不是只聽別人所言,而是要經過自己親自去證實相信,故佛陀說的“正法眼”就是像親自見到一樣。實踐是抵達真理的唯一途徑,比丘們啊!不要因為你們尊敬我而接受我的教誨。

你們應該要像以火試真金一樣,自己實踐來考驗我說的法。這就是“真理”,真理不能憑聽到別人嘴裡說而得到,真理必須自己去親自實踐和體會,才能成為自己的真理。人可以憑著自己一生的實踐就可以揭示一切的秘密。而你們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裁判。從它們結出來的果子,你可以去認識它們。他們就是法………智者不依憑學說,智者不捆綁自己,他們只是仔細地看,仔細地聽,仔細地觀察,智慧的覺悟者們證悟出人生的道理與平和身心的方法。他們是通過觀察和體驗,把自己的身心當作一個觀察的對象,去了解痛苦,悲傷,嗔怒等情緒的產生與消退,最後得到了降服它的方法。每個人也可以把自己的情緒作為觀察對象,從中證悟出身心統一修行的方法。

什麼叫邪思與正思?將虛假的誤為真實,將真實的誤為虛假。保持錯誤的觀念,他就無法抵達真實。將真實的看成真實,虛假的知道是虛假,洞察自己的心,正確地看待世間的一切,他便能抵達真實。由於我們沒有智慧,我們都用不正確的觀念看待這個世界,於是才活在慾望,敵意,愚蠢和痛苦的苦海中。我們應該用正確的頭腦去思考,去分辨,以正確的心去看待這個世界,才能活在幸福之海中而感到快樂!可以驗證的才是真理,最好的功德莫過於大悲心,最甜蜜的快樂莫過於心的寧靜。最清淨的真理莫過於無常的存在,最高的宗教莫過於道德智慧的開展。最偉大的哲理能教導我們當下就能驗證真理。真理是可以實踐與驗證的,如果是正確的真理,我們必能在實踐中立刻獲得甜蜜的果實。如果只是虛無飄渺地充諾來世的報酬,這可能是對無知者施展不負責任的騙術。

人由於自我的利益考慮而生出了貪欲,不滿,愚癡,憂傷,悲痛,煩惱等等….因此人應該通過正確的修行了解到,諸行無常的真理,了解到宇宙中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實體,也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我存在,用這種觀念去看待內在,外在,不要以為時空不如自己的心意,而產生了痛苦。漫漫地,就能讓自我的情緒不再產生而達至輕安,喜悅的永恆,祥和的境地………

涅槃寂靜:每個人都可以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念,正確的生活方式,正確的修行方式來達到令苦不再生起安祥的喜悅境地。這個永恆的喜悅境界就是智慧的彼岸。簡稱“般若波羅蜜”。我們的痛苦是來自於我們的無知,去強求違反世間宇宙真理的事物,也就因為世事不能如人意,不符合內心自我的期望而產生了煩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對宇宙真理的正確認知,通過正確修行的實踐慢慢向符合於宇宙真理的方向邁進,而達至沒有痛苦與煩惱的境界,這種境界就是智慧的彼岸,“涅盤寂靜”。通往世間利益的是一條路,通往涅槃之道的又是一條路,寂靜之道。接著佛陀說:比丘們啊!如果你們聽任慾望的驅使,便會被它帶到死亡之地,被貪欲取得之心所擒獲。如果你們不跟隨慾望而行,就不會被貪欲的一切虛幻事物而束縛,更不會被它所擒獲而帶至死亡深淵,大家要知道貪欲是猛烈的火,迷惑和妄念是無法解脫的網。同樣,自己的受,想,行,識,如果隨著慾望放縱,就會被慾望所驅使而陷於死地,最後被貪欲的心魔所擒獲。

世尊說:在“色”的方面如果不被慾望所驅使,就不會被它帶至死地,完全可以解脫貪欲之心。 (注;“色”指五陰中的第一陰,是指我們的色身,色身是受因緣組合而成的,它不是真實的,它是虛幻的影子,隨時會破滅,我們不要執著於虛幻的假我,更不能沉落慾望之中)。同樣在,受,想,行,識方面,如果不聽從慾望驅使,便不會被它帶之死地,就可以解脫慾望之心了。人,如果刻意地追逐外在的一切事物,內在的感受思維隨著外在的事物起伏,於是他的心也就被外在的一切事物所控制。所擄獲而得不到解脫,永遠在慾海之中焚燒。

苦諦:這世間充滿著各式各樣的苦,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也是苦,與心裡所喜歡的人分離苦,想擁有而不能得到的苦,與怨憎、討厭的人相遇的苦。若不能遠離執著的人,他們的人生一直是苦,這就是苦的真理。人都喜歡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以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利益去評估一切,而世事並非都能盡如人意,因此,苦就產生了!一切的苦受,都來自內心,自以為的那個“我”,有了這個虛幻的“我”執著,苦也就緊緊相隨了。

集諦:這些人生之苦,是如何產生的呢?苦就產生於心中的煩惱,而煩惱是從何而生的呢?煩惱是來自於人們與生俱來的那股強烈的慾望,“我要,我要,只要我喜歡的什麼都要。”這種慾望就是生命中對生存本能的強烈執著,凡是遇上好的,有利於自己的,就想渴望擁有,想佔為己有的心念。這就是形成苦的原因啊!生命的本能就是自利,以便讓自己和自己的後代繼續下來。因此,凡是有利於自己的便想擁有,一切都想佔為己有….但是,外在的客觀環境並不順人心意,於是想擁有的渴望不能及時得到滿足,因而生出了煩惱,由煩惱便形成了苦。

滅諦:如果我們能將這些令我們煩惱的根本原因,切除滅盡,捨離一切對自己,對外在的執著….那麼,因為沒有形成苦的種子,苦也就消除而不生了。這就是滅苦的真理啊!要消除苦,就必須將其根源拔除,沒有苦的因也就沒有苦的果了。什麼是形成苦的種子呢?就是“自我”,由自我形成的渴望,由渴望所造成的煩惱啊………

道諦:我們要到達,滅苦的最終目標,必須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八正道”的修行,那就是:正確的觀念(正見),正確的思維(正思維),正確的言語(正語),正確的行為(正業),正確的生活(正命),正確的努力(正精進),正確的心念(正念),正確的禪定(正定)。這八種正確的修行,無論我們是行,是住,是座,是臥,一天二十四個小時,都要時時刻刻的做到。這就是滅除苦的修行之道的真理啊!要達到苦的滅除,這終極目標,不能只聞法而不行,而要通過生活中的修行,漸漸地使自己的身心達到沒有我執,沒有渴望,愛欲,沒有煩惱的境地。只有真正做到這些,苦才會從根本上消除。

一塵不染:蓮花生於水,長於水,卻高出水面,純潔而不受污染。人也能像蓮花一樣,生於世俗,長於世俗,但藉由心靈的昇華而高出世俗,不受世俗虛幻不淨的污染。那他走對了方向。人生於時空,活於時空,應該與時空融合為一體,莫想所面臨的“時,事,物”為自己所有,是苦,是樂,是淨,是穢,這些都是你自己的本體,於是這苦,樂,淨,穢都是不再污染於你了。一個人一旦覺悟,眼前的草木國土山河大地都變成天堂的美麗。為何會這樣呢?因為我們的心如果清淨,其所及之處也都是清淨的,我們覺得這個世界如何,完全取決於我們的心是怎麼想,如果我們的心認為世間骯髒醜陋,那麼我們便看到了骯臟醜陋的那部分,如果我們的心覺得世間美妙,那麼我們便看到了美妙。

如何修心:如果我們能了解得知自己的身體有如易碎的瓶子,防護心,要像固守城堡一樣,用智慧來作武器與心生出來的邪魔作戰,保衛勝利,決不可失守和放棄。要知道我們的身體十分脆弱,很容易受慾望控制,唯有依靠堅定的“心識”去抵抗身心的誘惑,就像戰士守護城堡一樣,一定要下決心去抵抗任何邪魔。如何能讓自己心地清淨,如果我們的心經常渾濁不清澈,行為就會被污染,一旦行為被污染了,就會不斷產生煩惱,所以心地一定要清淨,行為慎重,這是學道的基本條件行為是心地的反映,心有了錯誤的想法,就會產生錯誤的行為,而錯誤的行為就會引來後續的​​煩惱與痛苦的後果。

情緒因而激動不安,心自然就不清淨了。如果控制心意,我們的心如果充滿著貪念,嗔怒,愚癡三毒,就不可以信任它。我們的心不能讓它隨意,予取子求,必須努力控制心意,以免它放縱地追隨慾望。我們的心像猿猴一樣,無時無刻不停地望外張望,沒有止息的時候,有時心像野馬一樣,隨時隨地地四處奔駛,沒有靜止的時候。禪定是學習控制心念的最佳方法,將心止於一境,不使散動,我們人在那裡心就在那裡,我們正在做什麼,心也關照所做的事。

我們時時刻刻要和自己的心對話,告訴自己:我要保持冷靜,不能衝動,不能妄想。佛陀接著說:“有榮譽的時候,不能使心高舉;受侮辱的時候,不能使心生恨”。人一旦生起怨毒的心,全身就會燃燒,智慧馬上消失,業障立刻先前,所謂“一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然而,我們平時所做的善事都化為烏有。一夜賢者偈,不要追悔過去,不要企求將來,過去的已經過去了,而未來的還沒有到來,唯有掌握現在,仔細觀察眼前的存在,即不動盪也不搖擺。

必須如實地觀察實踐,努力做今天該做的事,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凡是能這樣觀察事物的人,​​他便會聚精會神不分晝夜的去實踐,這就叫做一夜賢者,也叫做心止於一境的人。每個人要珍惜手上擁有的,不要去想沒有的,或追悔已經失去不在擁有的事物。渴望目前還沒有發生的事物,那就是“貪念​​”,而珍惜目前已經擁有的那就是惜福。惜福就是知足,知足就能得到快樂。

忍辱的方法:當別人傷害到我們時,我們應該這樣想,“這是因為他不能控制自己的緣故”或“這是因為我自己過去的錯誤行為才遭致如此的因果”或“這是因為我行為上的過失才變成這樣的”或“這是因為我自己的心有過失的緣故”等等。 “無論是誰都會有過失呀”,“這樣的逆緣對我修行有很大幫助”。我這樣做會獲得廣大的功德啊!什麼是忍辱呢?就是要能做到:此心不激動,不憤怒,不傷害任何人,也不執著,這樣​​的心境才叫做忍辱之心。如果我生氣了,產生了嗔恨心,那我就是凡夫了,和普通人一樣沒有區別啊。

能忍則忍,能做則做,別人不能忍的,別人不能做的,我能做到,我就是聖人了。我應該感恩眾生對我的修行幫助,這樣的忍辱才能感動上天!才能令諸佛歡喜啊!佛陀接著說道:不知道忍的人,就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嗔世恨人,是背法遠僧,常墮於惡道之中輪迴,能忍惡行才能平安,才能消除災難之禍。有智慧的人,能見到深遠的因果,克服嗔心,多行忍辱,佛法的精神、佛法的真義,和世俗的看法不同。

世間上認為珍貴的而佛法認為不好;佛法認為好的、對的,而世人不肯實行。忠與佞(nìng)不能相容,邪的嫉正的存在,惡的不喜善的並行。貪欲的人不高興無欲之行,在這種情形下,修道者唯有忍辱,忍是助道的增上緣,可使你早證聖果;忍像大海中的舟航,能夠度一切災​​難;忍是病者的良藥,可救人的生命之危。我能成就佛陀,獨步三界,受人天的敬仰,是因為我的心能夠安穩,知道忍辱德行的可貴!

自主與定力:有必要的話才說,沒有必要的話不說。做到“身口意”的守護,必須要斷絕的,當下通過修持戒律來斷絕,必須要修學的,要全力以赴去求取,人必鬚麵對幾個問題,“什麼是對自己最重要的事”,“什麼事是第一優先要做的事”,完全清楚之後,再調整自己的心,對準目標全力以赴的去做。我們是自己身心的主人,假如我們不能控制住自己的身,不能控制住自己的心,那麼我們就不是做自己的主人了。

實踐是唯一的道路:不管你以前讀過多少聖賢書,不管你說過多少神聖的話,如果你不去依照那些話來行動,那麼這些神聖的文學和話語對你有什麼好處呢,實踐是抵達真理的唯一途徑,幸福是去體驗的,而不只是知道了解,真理是用來體驗和實踐的,不只是知道與了解。

依教實行:如果你朗讀的經典雖然少,但能遵照去實踐,用正確的方法去除滅貪念,嗔恚,愚癡和憤怒的火焰而得到平靜安祥的心,那麼你於現在或將來便都能處在最上的幸福中了。放棄舊有的方式,拋棄慾望,敵意和愚蠢這三種增添我們身心不平和痛苦的根源,我們才能找到平和,清淨​​解脫之心。

不見真如來:如果有個人將手拉著我的衣擺,緊緊的跟隨著我,但他還抱著強烈的慾望,激情和怨忿之心,行為放蕩又無知的話,那麼,就算他跟我離的很近,而我距離他也很遙遠的,為什麼說他離我很遠呢?因為他沒有看到我所說的法,沒有看到法的人也不能看到我。 “佛”是智慧的覺悟之意。 “佛教”是智慧之教,不是迷信,信仰佛陀就是遵循他所說的言教。用自己的力量去實踐而達到平靜安祥的心,以正確的態度看待這世界的境地。

如見如來:如果有個人他雖然距離我很遙遠,但他不抱著強烈的慾望,不抱著激情,不抱著憤怒之心,不被錯誤的觀念所驅使,能隨時不放縱自己又有正確的知解,那麼他就像跟隨在我身邊一樣,而我也在他的身邊。因為他看到我所說的法,看到法的人也看到了我,佛陀不在世,雖已過二千五百多年了,但要見如來佛還是很簡單的,因為他說:“看到法的人,就是看到我,看到我的人,就是看到法”。

涅槃寂靜:有一位其他教派的人向是世尊請教,請問什麼是你認為的法師?問的好,你認真諦聽,我為你解說。他應該主張世間外在的一切價值慾望都應該遠離,因將慾望​​滅盡而達到涅槃寂靜的境界。人應該厭離“色”,想辦法滅盡“色”的這個觀念,而達到涅槃寂靜的彼岸。比丘如果演說“色”的道理,演說滅盡“色”的方法,這就叫“說法師”。三歸依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佛教弟子,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而什麼是佛陀真正所說的“法”?佛陀一生說法四十九年,所說的法,無非是直抵涅槃寂靜之法!一個佛弟子應該執佛所交給我們的地圖,依佛所指示的路去實踐才能抵達彼岸啊。

一切因緣生,一切因緣滅。世間一切現象的產生,都是由於有個起因,再加上條件的助緣而形成的,如果我們追根究底,追究到它的源頭,就會發現根本沒有一個不變的實體存在,一切都是因緣組合形成而已。所以我們把它簡稱為“空性”。假如一個種子是可以成長的因,加上土壤,雨水的助緣就成長成一棵大樹了。為何會有這棵大樹呢?一切都是因緣而生的呀。 “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宇宙的本質就是變化無常,流轉不居,變化是宇宙的實相。而宇宙的一切現像都是出自於因緣條件組合的作用。這些都是佛陀所證悟出來的宇宙真理。

人會痛苦是因為不明白諸行無常,一切皆因緣起的道理。而時常強求不可能得到的事物,活著就不想死,害怕死亡,貪戀短暫的美好和利益,總希望美好的事物不要變化,而這無知的妄想,當然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它違反了宇宙的原理。佛陀說:諸比丘啊!緣起是什麼呢?因為有生才會有老死,不論眾生出不出世,不論你有沒有發現,這個事實定律早就存在於宇宙的運行之中了。我所覺悟的,我所說的,就是緣起法的這個相依性,就是這個宇宙的法則。世間的任何事物,只要有生,就會有滅。世間的一切現像都會有生,住,異,滅;成,住,壞,空;生,老,病,死。這種相依變化的法則,誰都不可能停止和改變。

一切都在燃燒:人的六根一切都在燃燒,我們的眼睛在燃燒,我們的耳朵在燃燒,我們的鼻子在燃燒,我們的舌頭在燃燒,我們的身體在燃燒,我們的心也在燃燒,接觸這些感官和意識的宇宙萬事萬物也都在燃燒,由身心於外界接觸而產生的苦,樂,不苦不樂也都是在燃燒。為何會燃燒呢?因為身心與外界接觸而產生的“貪欲”之火在燃燒,“嗔怒”之火在燃燒,“愚癡”之火在燃燒啊。生,老,病,死,憂,悲,腦,苦,種種煩惱的火焰時時都在熾熱地燃燒,人的身心若站在自私的立場上,隨著外界而流轉,便會產生貪念,嗔怒,愚癡三把烈火,唯有熄滅這煩惱的苦源,才能獲得清涼安穩與舒適。

要想求得最高覺悟的人,必須熄滅慾望之火,就好像背負著乾草的人一樣,見到野火必須馬上躲避,時時刻刻,要讓我們保持著“覺悟”的心,時時刻刻,要讓我們保持著“正確”的觀念,時時刻刻,要讓我們的心保持“清淨”。企求解脫之道的人必須遠離慾望之火。 “自我”是引起痛苦的根源,我們痛苦都是跟這個“假我”有關,所發生的事物對“我”的觸動愈小,痛苦也就越少,而慾望是人最難以克服的猛烈之火,有的慾望是生理性,人要克服慾望首先要做到“心要清淨”,自我克制不去想,而身也要遠離產生慾望的處所,以免一觸即發而不可收拾。

慾望是一種陷阱:眼所見物,耳所聽聲,鼻所嗅香,舌所嚐味,身所接觸,這五中有外在而來的感受最容易引發慾望,我們肉體所歡喜的,心就會被他所吸引,而忽視了它所帶來的可能是災禍,就像森林裡的鹿陷入獵人所設的圈套而被捕獲。不可否認,“五欲”眼,耳,鼻,舌,身就是圈套,我們如果陷入了這“五欲”的圈套,煩惱馬上就會興起,痛苦也就如影相隨了。因此,見了這五欲之災後,就必須冷靜思考如何迴避,不被它陷入圈套而脫離的方法,千萬不能誤入其中。慾望是由我們自己的感官接觸到外在的一切事物而發生的。能控制這“五欲”的方法你就覺悟了。的確,一時很難控制,所以要經過一段漫長的修行“忍辱”觀。才能覺悟啊。修“忍辱”觀是控制慾望的最好方法。當我們遇到自己喜歡的一切,我們的心馬上興起一股強烈的希望急切的想擁有念,希望成為了渴望,當我們得到了心所喜歡或達成心裡所希望擁有的事物時,又期望喜歡的事物不要變質,不要離去…….因此,煩惱的基因就成熟了,痛苦隨之而來。

不能忍辱的人,就不能享受所有的快樂,一個人如果不能忍辱,則嗔怒之心常積聚在心中,也因而內心失去了平靜,就像毒箭射在心中一樣痛苦難當,身心煎熬,因此內心不能享受寧靜安詳,以及任何快樂,甚至連睡覺也睡不著,噩夢纏身。嗔怒能銷毀百千劫內之善根,所謂“一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一個人如果真能做到了布施,持戒,但他不修忍辱,那他仍然會發怒,一旦發怒,過去所布施和持戒所積聚的一切功德,在剎那間便破壞無餘了。也就是說以前所做的功德都白忙了。這就是嗔怒能摧毀萬善,嗔怒能銷毀百千劫內所積聚的善根啊!

千劫所積聚,布施供養德,平時種善根,一念嗔心起,摧毀皆無餘的道理。修道人,切記!切記!我們的身心是自己的地獄,有一個平凡人下了一個斷言:海洋底下有一個地獄。這樣的說法是錯誤,也是毫無根據的,地獄是個形容詞,它是指我們自己身心的痛苦感受,地獄在那裡?地獄不在那邊,也不在這邊,地獄就在我們的身心裡。我們由於慾望難以達成,渴望,貪念難以滿足,而產生了慾望之渴與嗔恨不滿之火,焚燒了我們的身心。這是,地獄在無形之中就顯示了。

自身就是道場:一個人的身軀雖然只有六尺之長,雖然有生有死,但我卻要告訴你們,苦的起源,苦的終止與導向終止的道路都在其中。你自己的天堂與你自己的地獄都在這六尺之驅裡,所謂“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禍福無門,為人自招”。不要耽心過去與未來,也不要沉思世界的開始與終結之類的難題,要把關懷與努力放在這一驅之體中,沉思痛苦的起源與熄滅。若能覺醒,就能獲得解脫,每個人就可成為他自己的上帝。

很多痛苦都是來至於人的“自我”觀念而產生的,人執著於“自我”,執著於我的所有,因此,凡是不利於我和我的所有,那就是痛苦。這個“我執”就是驕傲,名利,榮譽,權位,金錢,自私,嗔怒,貪戀等等…………佛陀說:我們連自己的生命都不能有效的掌握,何來屬於我的物呢?人時常執迷於有關“自我”的一切,我的慾望,我的利益,我的驕傲,我的所有,我的本身等等……凡是跟我有關的就會因而產生喜樂與哀傷之情,因此一生都在承受束縛於這個“自我”和“我的所有”。 “我執”是最大的痛苦來源,所以佛陀說:“沒有我這個人,也就沒有屬於我的物”,如果已經知道沒有“我”,那麼又憑什麼說:是我的物呢?假如能這樣去理解,也就能斬斷所有的煩惱。

如何捨棄忘我?人追隨著內心世界與外在世界,受愛欲與煩惱的驅使,猶如走在陡坡上,增加了命運的遭​​遇。有色,受,想,行,識這虛幻假合而成的“我”,既非我,也非非我。受,想,行,識都是打了死結的繩子,將人緊緊地捆綁著,使人心神動搖,被魔鬼所乘,難以解脫。人由外在世界的“色”與內在世界的“受,想,行,識”構成了一個“假我”,妄我,一生中都被這個假我,妄我所驅使。人應該捨棄這個妄我,而無我的融入所住的時空中,當妄我消失了,你就可以得到了快樂的世界,如何融入?假如我站在小木舟上來回晃動,我就會落入水中,如果我掙扎,就會被水浪捲走,我既站著不動,也不掙扎,因此,我度過了​​河岸。人,因為時常有“自我”。

於是他面對時空,想改變時空,與時空對立。人,若能“無我”地隨時隨地融入時空,他便成了時空的本體。捨棄小我,為了家而忘卻我身,為了村而忘卻我家,為了國而忘卻了村,為了覺悟就應該忘掉一切。我們每個人都是由很多的我構成的,這裡有,小我,中我,大我……凡夫都只為自我的短期利益考慮,斤斤計較微小而短暫的利益,為之而樂而憂。智者則捨棄小我,而朝向長遠的整體目標前進。心是身的主導,見到美色,唯恐心受到誘惑,連忙把眼睛挖出來,那是愚蠢的行為,因為心才是受誘惑的主角,邪惡之心如能斬斷,作為配角的眼睛就不會輸入邪念了。心是身體的主導,心裡怎麼想,身就怎麼行,人要降伏自己的身心,使自己成為自己的主人,但首先必須降伏自己的心,能夠降伏自己的心,身自然就听話了。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1/3/30 下午 12:27:18
skteh
美女呀,離線,留言給我吧!
等級:論壇游俠
文章:243
積分:2223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0年8月20日
3
 用支付寶給skteh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心隨意轉:人的心往往都傾向於他所企求的方向,想到貪,貪心既生起,想到嗔,不滿就特別強烈,想到損害別人,損害別人的心就增長,平常人的心並不長隨著他的身處在一境,而是隨著他的意念奔馳。因此,人應該時常清淨自我的意識,不令貪愚,嗔恚和害人之心存留在自我意識裡,心自然就會清淨了。任何敵人對我們的傷害就算再大,也比不上我們自己的貪欲,不滿,妒忌對我們自己的傷害來的大。

我們最大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我們所遭遇的不好後果,通常是自己的錯誤造成的,所謂“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將軍能戰勝天下,但最後卻被美人輕而易舉打敗”。能戰勝自己身心的人,是最勇敢的鬥士。追逐慾望而不知滿足的人,如同抓著火炬迎風向前一樣,最後被火​​把燒傷手臂,被火焚身是理所當然的結果。慾望像大海一樣,永遠也無法填滿,人追逐慾望,滿足了一個之後會再形成令一個更大的慾望,乃至最後被慾望所毀滅。

如果有一個人真正地明白“我們有一天將會死去”,那麼我們怎麼還會浪費時間再去和別人爭吵計較呢?其實每個人都知道“我們的一生真是極其有限的呀”,但由於沒有智慧而在很多事物上浪費了生命,唯有純真的心靈看待這世界,我們才能以喜悅,寧靜的正確觀念享受生活。一切都不要執取,如果人不執著於世間的一切物質,名利,就不會被物質,名利所控制。正由於人喜愛追求這些,所以才被它們所纏困不得解脫。如果人能“無我”地不在意自己內心的感受,思維,觀念,也就不會被自己的情緒所控制。

所謂“無住而住,一切隨緣”就是這個道理。但人太在乎自己的感覺和感受了,因而才被它們所纏困而不得解脫。比丘們,對外在的事物與內心的慾望,如果不能看清它們,而迷戀,追逐,沉溺其中,那麼他將永遠停留在是非,顛倒,迷惑的錯誤中,無法得到正確的智慧,更無法解脫

“空”的感想:世間的所有現象皆生於因緣,如果我們對任何現象,事物的發展結果追究到它們發生的源頭,會發現除了因緣組合條件相生之外,並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東西使得它產生。因緣所生之法,究竟而無實體,這就是“空”。一切因緣生,一切因緣滅。除此,並無原本不變不異的實體存在,這個真理叫做“空”。空,不是空無所有,空,更不是無所謂。空是宇宙的本質,宇宙的實相.宇宙的萬像都是由條件的變化與互動而產生的,宇宙的本質並沒有一個實質而永恆不變的東西,宇宙的這種本質屬性,佛陀稱之為“空性”。空,是一種狀況,比如,波浪即是水,不是離開波浪才有水,即波浪而見有水,但波浪不是水的本性,從波浪中體會水不難,但執著於波浪,則永遠只能見到生滅無常的波浪,卻見不到不生不滅的實體水的本性,所以眾生悟佛道,說難不難,說易不易,靜下心來去細心體會就會明白這個道理

比如,冰即是水,不是離開冰才有水,即冰而聯想起水,由於自然氣候變化的原因,由水結成冰,但冰不是水的本性,它的本性就是水,從冰中體會水不難,但執著於冰,則永遠只見生滅無常的冰,卻見不到不生不滅的實體水的本性。又如,蒸氣也是水的本性,由於氣候變化原因而變成蒸氣,它的實體本性還是水,不能執著於蒸氣,否則永遠只見生滅無常的蒸氣,而卻見不到不生不滅的實體水的本性,從這方面去思維,依此推類,你就會發現很多事物多是這樣的,這就是般若智慧。

一個人若了解宇宙中空的真理,那他在生活的實踐中就不會妄想執取,任何不變的事物。也不會因為事物的成,住,壞,空,和生,住,異,滅的變化而痛苦了。因為他徹底了悟,變化不已是宇宙的規律。世間一切皆“空性”,沒有永遠不變的東西存在,美好的事物人總希望永遠保有,不知這種一相情願的思維,是違背宇宙的真理。不偏不倚之道。比如說:一根木材在大河中順流而下,它即不靠岸,也不沉沒,不漂向陸地,也不被人撈取,不被捲入旋渦,也不從內部腐爛,最後它一定會流入大海。一個修行者也要像這根木頭一樣,即不執內,也不執外,即不執有,也不執無,即不執正,也不執歪。他雖遠離迷茫,但也不拘泥於覺悟。任其一身在道的河流中浮游,最後終將流入智慧的大海,這種態度就是修道者應有的中道見解與中道生活。執著是個大陷阱,人執著於什麼,就被什麼所困,執著於覺悟,就被覺悟所困。

尊者羅喉羅提問,請問世尊?人應該用什麼態度,什麼觀念去看待內在自身以及自身以外的外在世界呢?才不至於有我,有對象,有自我的驕傲,而被這些心態所捆綁束縛呢?答尊者羅喉羅:所有的外在對像不論過去,未來,現在,內在,外在,大的小的,美的,醜的,遠的,近的,都是非我,但又不異於我。人處在任何時空之中,就與那時間,空間同體地完全融合,你屬於那時間空間,而那時間空間也屬於你。人與時空不應有我與對象之分,我即外在的世界時空,時空即我。用這種態度去看待我與外在的世界,才是“無我地融入了最高智慧”。

對於自己內在的感受,思維也是同樣,不論是過去,未來,現在,內在,外在,大的,小的,美的,醜的,遠的,近的,這一切都不是我,但也不異於我,不應該有我與這些對象的對立二元看法。無我地把自己融入內心的世界,內心的世界即是我,我即是內心的世界,於是,就能無我,也無內心的世界,受,想,行,識也就隨即消失了以這種無我融入的智慧去看待,我與內心的世界,即是最正確,至高無上的智慧。同修們啊!若能用這種觀點看待外在的世界和內心的世界,能夠“無我”“無對象”“無自我的驕傲”就能斷除貪愛與慾望。他就可以脫離種種捆綁束縛,遠離極端的痛苦了。人活在時空中,無哪一部分是我,哪一部分是對象,應該把​​自己化為億萬個微粒分子,融入所處的任何時空,時時是我,片片是我,無分好,壞,順,逆,都珍視地去品嚐。師兄們:世間有兩個極端,修學佛道之人不應該接近,一個是極端放縱自己慾望的享樂主義,一個是極端的苦行。如來舍走兩邊,走的是中道。那就是睜開雙眼發出智慧,才能抵達寂靜,證智,等覺和涅槃啊。只知道滿足慾望和一味的苦行都不是求道者應走的道路。佛陀年輕的時候,過的是極為養尊處優的生活,後來,他一心想證得真理而苦行六年,卻沒有獲得真正的覺悟,於是他離開的兩端,領悟到中道才是正悟所應走的道路。

求道如彈琴:琴眩繃的太緊,或太鬆,都彈奏不出和諧的聲音,惟有適當的鬆緊才能奏出美妙的樂曲。修行尋求覺悟之道,也如同彈琴一樣,怠惰,鬆懈,不能得道,太過專注緊張也同樣不得成道。因此我們努力向道,必須慎重地掌握適當的尺度,不令太緊,也不令太鬆。修行者應擺脫兩種極端的生活,開啟心眼,進修智慧,行走於導向覺悟的生活。什麼是中道生活呢?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進精,正念,正定,這“八正道”即是中道生活。非有非我,宇宙中的一切萬象,都是依緣而有生滅,沒有所謂的有和無,愚蠢的人會保持著有,或保持著無的觀念,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們知道宇宙的實象,是超越有和無的,這就是中道的正確見解。

如果我們覺得對方比較大,比較強,那是站在外在的立場上看事物,是因為我們自己比較小,比較弱,如果我們保持這樣的想法,那也是站在自我的立場上看事物。真理超越兩邊,既不站在這邊,也不站在那邊。有生就有死,有福就有禍,有美就有醜,有善就有惡,人必須了解這個道理。而愚癡之人只會企求幸福而厭惡災禍。學道修行之人,超越這兩種不執著於任何一邊。聰明的人知道凡是要看兩邊,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愚蠢的人則是企求好的那一面,智者超越兩邊,他融入善惡禍福,因為他能無我,故也無好壞禍福之分。

一切都不可執著:人,當他興起執著之心時,迷茫就開始產生了,因此,步向覺悟之道的修行者應該要做到,不堅持,不執取,不停洩,不自我拘束生活。如果我們執著,便不可能融入,生命的意義在於無論處於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無我地融入自己所處的境地,這時看起來雖一無所得,但其實“我們卻得到了全部”。如果有人毀謗我,毀謗我的教義或是我的弟子…不要因而沮喪或煩惱,因為這樣反應只會造成更大的損害。如果有人讚美我,我的教義或我的弟子,不要因而過分喜歡得意,因為這樣的反應會妨礙正確的判斷。人要有自主的認識能力,我們如何做到,完全是靠我們本身,並不因為別人稱我們好就變成好,也不因為別人說我們壞就變壞變質。融入一切才是智者,能正確地看清世間外在的一切,能正確地自身內心世界的受,想,行,識。能調伏貪欲,斷絕貪欲的誘惑,能超越貪欲,這樣才能真正稱的上“智者”。

阿羅漢已達到沒有過去,現在,未來…….也沒有無過去,沒有無將來……..但也不是沒有過去,無現在,無未來……他們無我地把自己融入所有的空間,融入所有的時間,他能達到自己的境界,所以才叫做“智者”。我是山,我是水,我是雲,我是鳥,以上是我所說明的“智慧之法”,能真確看清色,受,想,行,識這五蘊皆苦,既是明白生命的真理。能降伏貪欲,斷除貪欲,超越貪欲,才能真正地稱得上為“智慧”。能超越時空,融入時空,無我地融合於萬象才稱得上“般若智慧”。

世界萬物皆呈現他們自己原本的樣子,條件都各不相同,而人也是這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條件,能力,性同,意願和機會,他因而發生成了不一樣的結果。但每個人自己覺得快樂,幸福或是痛苦,悲傷的人生觀並不取決於他自己本身的條件與境遇,而是他心裡怎麼想的……如果我們的心保持的錯誤的負面觀念,我們就會生活在痛苦之中,如果我們的心保持著正確積極觀念,我們便活在快樂喜悅之中。其淨其意,每個人都能夠做到淨化自己的心,矯正自己意而達至清淨無染的喜悅之境。

佛陀說:天堂和地獄不在外,而天堂和地獄就在我們這個六尺之軀中。人會依過去的生活經驗對任何事物的好,壞,做出評斷,對每天所遭遇的任何事物,他都會用心裡的好壞來標準去對照。凡是對他有利的事物就心生歡喜,凡是對他不如意的就心生不滿,內心的情緒也因外在的境遇生出,貪,嗔,痴,喜,怒,愛,樂,身………心因而受縛與外在的時空環境的轉變,無法做到一個自由人,如果他的身心不能自由掌握,便成為客觀條件變化的地獄天堂與地獄的化現場所。

遠離慾望:過去,現在,未來的時空有四種特質,這四種特質便是:無常的變化,任何事物不能永遠不變,因無常而產生痛苦,時空只是呈空,無狀態存在,我只是時空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我擁有時空。得知這四種特質,對外在世界與內心世界的慾求會產生厭離的心,不被它們所束縛,才能獲得解脫。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原因和條件所產生,原因和條件兩者構成了因緣。認清事物的實質,便能看清自己的執著與妄念,因而會對它們產生厭離心。

能看清楚時空萬物的實相,便能擺脫外在世界與內心世界的而得到解脫,能知曉一切事物的產生這是來自原因和條件的因緣聚合,便能看清自己的妄念執著,因而會產生厭離慾望的心,就能擺脫外在世界與內心世界的束縛。人由於愚癡和妄想而眈迷夢幻之中,誤把靈魂想像成自己存在的實體,妄想永續長存,他們的心攀援於自我,他們渴望天堂的生活,而尋求死後的將來能進入天堂享樂。因此,他們無法發現正知,正見的無上幸福與不朽的真理。

人由於無知時常一相情願的想獲得不可能的結果。人由於愚癡,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理,因此,更加不可能得到的真知。形式主義得不到成果,食肉,斷食,裸體,光頭,骯髒,粗造皮膚,拜火,懺悔,唱誦讚美,奉獻,舉行祭奠等……….這些行為都不能令自己克服疑難。也不能淨化人的身心。自我淨化除了解知道淨化的次第方法,最重要的是自己親自去實踐,佛陀指出通向彼岸的道路,修行者只有親自去體驗實踐,才有可能抵達最終的目標。路要親自去走,形式主義的祭祀,唱誦,讚美,並不能讓我們抵達終點。

持戒,禪定,智慧:尋求覺悟之道,首先必須修學三件事:戒律的遵行心念的集中和智慧的開發。戒律是什麼呢?遵守戒律以控制身心,重守無種感官的大門,再小的罪過也不要去做,而對於善行應該奮力去做。

心念的集中什麼呢,就是要遠離慾望和擺脫所有令我們引起情緒的事物,將心導入安定不動的境界,能做到戒,定,慧這三項,覺悟的正確道路。要達到智慧的彼岸,心境猶如水恆的安詳,喜悅的修行,主要是持戒,禪定,般若智慧。持戒過簡單的生活,不做惡事,能令情緒不生,禪定將心止於一境不妄想,會讓慾望,貪念遠離。仔細觀察自己的心,可以真正地了解苦的形成與苦的消失。這就是“苦集滅道”的智慧。

身語意的淨化:學道之人必須淨化身,語,意的三種行為,不殺生,不偷盜,不犯邪惡的愛欲,就是淨化身的行為。不說謊,不惡口,不挑撥離間,就是淨化語的行為。不貪婪,不嗔恨,沒有邪惡的見地,就是淨化意的行為。持戒,禪定,智慧是抵達彼岸的要點。持戒要先做到有關個人的身,語,意的自我控制與淨化,也就是行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言,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嗔恚,不邪見。

十善業升天道:不殺生:即不用任何方法去傷害眾生的性命。其中包括:自己殺、教人殺、用不同的方法殺、方便讚歎殺、見作隨喜乃至咒殺。都屬於殺生。所以如果有人說這個清蒸活魚很好吃,那麼我們不要附和。這也是屬於見作隨喜的範疇。殺阿羅漢,殺父母為殺生中最重的罪。屬於五逆罪。不偷盜:不用任何方法將明知是他人的財物取為己有,離開原來的主人。就是不偷盜。而且包括見到他人偷盜不隨喜,也不教唆他人偷盜。但是如果是相互感情深厚,有知道其必將同意的,暫時藉用,為他人拋棄的,或者當做自己的東西誤取。均不算偷盜。不邪淫:不發生除了夫妻之間的男女關係之外的性關係為不邪淫。

同樣不隨喜邪淫,不教唆他人邪淫。如果是在對方受八關齋戒期間、或者有娠有病、非男女二根行淫、大眾中或寺廟等處行淫、過量而行亦屬於邪淫。需要注意。

不妄語:不用虛妄不實的言語欺騙他人稱為不妄語。包括見到他人妄語不隨喜,也不教唆他人妄語。也不包括如果是佛法中沒有證得的說證得了,沒有得到的果報說自己得到了,那麼稱為大妄語。果報是很嚴重的。為了救護他人,可以作方便妄語。比如惡人要害人,問你被害的人在什麼地方,你可以說個謊騙他。不兩舌:不在兩者之間撥弄是非,讓其誤會爭鬥。包括不在一個大的集體中組織小集體,朋黨,這個需要注意。

不惡口:不用粗俗惡劣的言語對待他人,讓他人煩惱仇恨。這裡最常見的就是吵架,惡口相向。說話專門捅他人的痛楚。不綺語:不說雜穢言語,沒有正確意義的言語。通常比較明顯的就是淫穢的話語,沒有意義的閒聊,東家長李家短等等。不貪欲:不對於那些不能持久永恆的東西產生喜好、貪戀並且也不想擁有或得到。稱為不貪欲。貪欲的範圍很廣,大到比較常見的如財物、生命、身體、女色、權力地位等等,小到一個小工藝品,小裝飾品都可以產生貪欲。

不嗔恚:不起惱怒毀害的心,為不嗔恚。嗔恚的特點就是在思想上認為他人所作不對,而自己則可以對其有所情緒行為。這裡還分三種。一種是不分是非的嗔恚,一種是知道是非,覺得他人所作為非,故起嗔恚,還有一種是見解不同,而起嗔恚稱爭論嗔恚。不邪見:不起種種不正確的見解。包括:認為沒有業因果報,沒有六道輪迴,或者認為有天主、梵天為永恆,或者認為世界有造物主等等均是邪見。總之邪見就是執著於那些本不正確的道理。

語行:一切語言分五種相對的形態:合乎時機與不合乎時機的語言,合乎事實與不合乎事實的語言,溫和與粗野的語言,有益與無益的語言慈祥與嗔忿的語言。我們日常言談時,要時時勉勵自己,我們的心不要被外物所影響,粗野的話不因從我們口中溜出去,不讓憤怒和憎惡的心生起。人的行為引起了外在的反映,而這些反映又引起了內心的感受。修行者要自我控制身,語,意的行為,因為錯誤會引來煩惱與痛苦。而身,語,意三行中最引起外來的糾紛,乃至影響我們的就是語行了。所謂“禍從口出”就是這個道理。

善不因為別人而改變:如果有人愚昧地對我做了錯事,我將回報他無限的愛。他愈是作惡,我愈是做善,每個人要做真正的自己,而不是隨著時空境遇的不同而改變真正的我。一朵芳香的花朵,不會因為別人認為它美或醜而改變它的芳香美麗。一個人也一樣,如果我們是善的,就不因為別人的惡而使之變為惡啊!如果有人聽聞以下的這樣道理,他就是多聞。世間外在的一切形形色色都是逼惱身心的東西,人應該厭離它,並以正確的修行方法滅除它,還有自身內心,世間的受,想,行,識是逼惱身心的,人應該厭離它,以正確的修行之法滅除它,以達到真空寂滅之境。

比丘們啊!如果聽了這些並且能貫通領會,你就可以稱得上多聞了,佛一生說法數十載,重點只是強調一件事,即如何找出苦因並將之滅卻而達到真空寂滅之境。多聞就是多聽佛陀所說的這個法,並能體會實踐,而不是聽的很多不正確或無用的空洞言詞。不修戒定慧者不是求道之人,驢子並沒有牛的形態,聲音,犄角,即使緊跟在牛群之後而自稱是牛,誰也不會相信啊!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不修戒律,禪定,智慧三種道學,而自稱是佛弟子,那也是十足的愚癡啊!求道修行的人最重要的是實踐智者所引的道路,朝向目標邁進。學佛既是戒定慧的實踐,光是空頭而談,怎能抵達目標。怎麼才能解脫苦呢?

佛陀說:我們出家人要剃髮,持缽乞食來維持生活,我們過著所有生活中最差的生活是有目的的,這並不是國王所規定的,也不是被人所強迫,不是因為負債,也不是因為窮困,而是因為讓我們身心陷於苦,沉於苦,被苦所捆饒。我們過這樣的生活是為了除盡這種苦和解脫苦,才到這種地方來的。修行的目標是為了消除自我的痛苦煩惱而達至永恆的喜悅。修行不是為了獲得成就,知名度,也不是為了高人一等,成為別人的老師。如果不能消除自己的痛苦,就是偏離修行之路,不是真正的修行人。

苦的緣起:一個人如果不明白一切外在有形事物的真正實相,就不能斷除對這些事物的喜愛和貪求,就不可能斷除痛苦,對自己的感受,思想,辨別,衝動,意識這些心智狀態,如果不明白其中的不定性,就不能徹底斷除慾望,也就不能徹底斷除痛苦。對於世間外在的形形色色,如若能明白它們的真實狀態,就能斷除對這些形形色色的喜愛貪求,就能斷除痛苦。同樣,對自己內心的感受,如果能明白其真實的本性,就能遠離慾望,斷除痛苦。人往往隨著身外的一切有形事物,而產生內心起伏不定的情緒感受,於是就產生了痛苦,看清外在形形色色的價值並非絕對,內心也不會隨著外在事物激盪,心靈就不會受愛欲的束縛了。

善知識,技能和才幹有助於成功和利益,是它們帶來收穫和幸福的保證。

正確美好的吉祥之兆是依循人的能力和行為,而無關宇宙量體的移動,一切是因緣,我們的結果如何,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的能力,條件,意念和行為所呈現的後果。而無關於命運,星相。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宰,我們如何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把命運委罪於神秘力量那是弱者的托詞。

惡的果報:你們不是都害怕苦嗎?你們不是不喜歡苦嗎?如果你們害怕苦,不喜歡苦,就不應該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作惡,如果你們做了惡的行為,無論你們飛到任何地方,苦一定會跟上你們的。所謂“如影隨形”就是這個道理。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宇宙之中所有的事物現像都是有因有果的。所謂“事事紛紛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誰造了惡業,誰便將承受這個惡業帶來的苦果,任何人也逃脫不了啊!沒有被煩惱捆綁的人,他一定是很安詳快樂的人,常聽聞真理的人,他很容易看透煩惱和痛苦。追逐世間一切價值和追逐世間節奏起舞的人,必有苦惱。

人追逐什麼,必因所追逐的事物而煩惱,如果希望獲得快樂的生活,要先改變自己所追逐的對象,不追求外在的一切價值,而追求內在身心的淨化,則必得大安樂。感觸“五蘊”。比丘們啊!你們平時在村莊或​​森林裡感受到的“苦和樂”,絕不要把那個苦樂變成自己的苦樂,也別把它當成別人的苦樂。主觀感受是由於人以自己的標準去分析判斷的,才有了好與不好之分,如果我們不去分別它,那麼外在的苦樂就不會變成我們內在的苦樂感受了。往往我們覺得如何,是因為我們以後天形成的標準去評判外在的一切。不要被這平分標準左右,排除思想框框,便能返本歸真,外在的苦樂也就影響不了我們的內心了。

不傷害眾生:如果我們為了自己的快樂而去傷害到也在追求快樂的其他眾生,將來一定不得安樂。假如我們追求自己的快樂,也不去傷害到同樣在追求快樂的生命,將來一定能得到所追求的快樂。人不應該踩著別人的身軀去達成自己的目標,人在追求快樂時,不能把這追求踏在別人的痛苦上,人在追求獲得時,不能把這獲得建立在別人的損失上,人,經常用“自我”的利益觀點去考慮一切事物,凡是對“自我”有利的就是樂,凡是對“自我”不利的就是苦,但現前有利的樂,也是形成將來苦的原因,為什麼怎麼說呢?因為一切都是遵循著生,住,異,滅的運行法則,現前美好的事物一定會有變異,變壞,變滅,而導致與心所喜歡的事物別離之苦。今天的美麗,年輕,強壯,就會變成將來的不再美麗,年輕,強壯,這就是苦的原因。所以佛陀說,一切皆苦。

一切皆苦:現前對我們不利的產生即刻是苦,現前對我們有利的雖然是樂,但他也是將來苦的種子。佛陀說:一個人的苦,苦的起因,苦的滅除,以及達成苦的滅盡的修行之道,都存在於結合“心”與“想”的這個活生生的六尺之軀中。每個人都可以依循佛陀的教導,終止苦而達至永恆的喜樂。我所說的法就是終止苦的方法,每個人若遵照我的指引的道路去實行,就可以成為另一個佛陀了。苦和苦的止息方法:凡是跟終止苦無關的,就不是我所說的,佛陀一生說法的目的就是要令弟子們切斷因緣法而達至永恆寂靜安詳的涅槃之境。

我們每個佛弟子都可以遵奉佛陀所傳的方法去終止苦,令苦永不再生。

離欲則苦解脫:受制於外在一切有形​​事物的愛欲,就受制於苦,就不能得解脫。受制於自身內心的感受,就受制於苦,也不​​能解脫苦。比丘們啊!不受制於一切事物就不受制於苦而可解脫。同樣,不受制於自身內心的感受就不受制於苦,而能得到解脫了。知道事物的無常及它所帶來的苦與空,知道沒有永恆的“我”,這才是正確的觀念,對事物的本相的無知,不明,不斷,不離貪欲,那是迷戀於有形事物的原因。人會痛苦乃是因為有“自我”的原因,有自我的內心感受,而這些感受來至於自己對外在事物的價值標準,人要斷除痛苦先得要明白外在世界事物的價值與內心世界的感受,這都是自我的這顆心所造成的呀。

轉載自佛弟子文庫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1/3/30 下午 12:28:37
小江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687
積分:59083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27日
4
 用支付寶給小江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本欄位提供給僅會員閱讀,非本站會員無權檢視精華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1/3/30 上午 09:24:43
amy
美女呀,離線,留言給我吧!
等級:小飛俠
文章:1236
積分:13342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9月15日
5
 用支付寶給amy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1/3/31 上午 09:55:48
小江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687
積分:59083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27日
6
 用支付寶給小江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1/11/23 上午 06:53:38
lia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小飛俠
文章:1211
積分:1476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2日
7
 用支付寶給lia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2/7/20 下午 12:50:21
小江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687
積分:59083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27日
8
 用支付寶給小江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9/7 上午 10:57:27
小江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687
積分:59083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27日
9
 用支付寶給小江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5/7/2 上午 08:47:19
小江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687
積分:59083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27日
10
 用支付寶給小江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6/22 上午 04:24:24

 10   10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14063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