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轉貼】《寒山拾得頌》的解析

您是本帖的第 1724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寒山拾得頌》的解析
godaikin2003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蝙蝠俠
文章:631
積分:8002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3月4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godaikin2003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寒山拾得頌》的解析

《寒山拾得頌》的解析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對於世間種種的這些無常變化,都能夠皆「隨風」啊!不管你遇到任何境界,「寒山鳴鐘聲聲苦樂皆隨風」,不管你在歷緣對境裡面,遇到什麼樣的順境或是逆境,你都能夠處之泰然。

「皆隨風」
不是說什麼都不做,不是這樣!而是不管遇到順境、逆境,你都能夠冷靜,有智慧的去面對,能夠處之泰然;該處理的、你會去處理,該放下的、你會放下,該承擔的、你會承擔,能提、能放,但是你的內心裡面沒有抓取,因此能夠讓它隨風而飄。

當你能夠體悟「三法印」、活生生的佛法之後,就不會在那裡「逐雲追夢」,後面是勸一般人不要「逐雲追夢」,這是一個形容,是在喚醒大家。你不要以為說「我不會啊!我沒有啊!我沒有在追那些雲…」這是一個比喻,讓大家有一面鏡子可以照見、可以反省。

事實上,我們一般人常常是在「逐雲追夢」看到天上很漂亮的雲,然後就一直要追逐;看到彩虹掛在那裡,「哇!好漂亮!」開著車一直要去追它,但是當你移動、移動,沒多久 「哇!消失了!」「逐雲追夢」都是在喚醒大家,如果你沒有學佛,沒有好好的了悟真理實相,當你在逐雲追夢的世界裡面浮沈,你不知道!你是不知不覺、也不以為然。
不要以為「這只有一般世間人才有,我們修行人不會啊!我已經走入佛門,我已經是走在修行路上,我不會去『逐雲追夢』…」錯了!如果是這樣,你又枉費了這一句話在提醒我們。在「阿含解脫道次第」那本書裡面,空海有講到:「一般眾生在構築夢幻世界,很多的修行人也是一樣在構築夢幻世界」。

不要以為一提到說「我在修行、我在聞思,我很認真、很積極精進,我沒有在『逐雲追夢』啊!…」錯了!當然以低標準來講,比起一般不知道要修行的人,你已經比他們走在前面一步、比較積極了,但是不要以為你已經醒過來了,還沒有啦!
因為,你必須逐步去深入聞、思、修、證,很認真、很積極,用生命去找法、去找解脫,有一天當你大徹大悟之後,才會發現過去原來真正是在「逐雲追夢」,過去原來真的是在顛倒夢想的世界,這時候你才會真正的醒過來、大徹大悟。

所以,這一句話是在喚醒大家不要心外求法,隨時回來反省我們自己、提醒我們自己,我們有沒有在「逐雲追夢」呢?有沒有呢?有時候我們自己是看不到的。如果你能夠虛心的請教、身心夠柔軟,善知識也許會點醒你哪方面在「逐雲追夢」,但是必須你的身心要夠柔軟,否則就算他很慈悲想要點醒你,你也不接受、也不以為然的。
如果以高標準而言,在證到三果之前,都還在夢幻世界裡面,要來到無為、無學、無修、無證的四果阿羅漢世界,才會真正做到【心經】所講的「遠離顛倒夢想」的世界,這時候你才會真正沒有在「逐雲追夢」。

所以,如果以用高標準要求,我們更可以隨時反觀照見,我們有沒有在夢幻世界裡面?因為你越是有去警覺,越早有徹底覺醒過來的機會,因此不要活在「不知不覺」的世界,「拾得落紅葉葉來去都從容,君何須尋覓
僧蹤」。
剛好用「寒山」、「拾得」名稱,這又有一個含意,我在楓葉樹下撿起來一片「落紅」,「拾得」就是撿起來,撿起一片楓葉,「落紅」楓樹的楓葉,一般尤其是文學家或詩人,看到秋天的蕭瑟,看到冬天的萬物凋落、凋零,就有很多的哀傷或是感嘆,一些悲哀、一些哀傷,就會產生觸景傷情。

這是代表一般眾生不容易透視「無常是中性」,一般沒有學佛的人,不了解「無常法印」,一直在追常、追常;其實連學佛的人也是一樣,很多人不是在追逐「常」,不然就是一提到「無常」,就認為是負面消極悲觀的人生,因此很多學佛的人都錯解「無常法印」,一提到「無常」,往往都往壞的方面去想,往負面的方面去想。
不錯!本來「無常」是要對治眾生那一種恆常的錯誤觀念,但是眾生又從這一邊跑到另外一端,從「執有」落入到「頑空」。當我們沒有正確理解「無常」,還是一樣會懼怕「無常」,就算你很認真的聞、思、修,還是厭惡生命、厭惡無常、厭惡世間,認為生命很苦、沒有意義,因為它會無常壞滅掉,於是什麼都不可樂、什麼都壞,什麼都往不好的方面去想…,因此你的生命還是會修得很緊、很苦,沒辦法很從容瀟灑自在。
你要到達什麼樣的體悟,才能來到瀟灑自在的境界呢?能不能從落葉翩翩飄落下來那一種從容的境界裡面,去體悟「無常法印」,而且還要再去深觀「無常」是中性。如果你真正能夠體悟到「無常」是中性,這時候你不會逃,也不會跑、不會追,才會真正契入涅槃寂靜的世界。這裡寒山、拾得他們都在告訴我們:真正最偉大的大師是什麼?大自然。

大自然都在告訴我們真理實相,都在告訴我們「三法印」,當然佛陀涅槃之後,「以戒為師」或是「以法為師」都不錯,但我個人是覺得如果我們能夠更進一步來到以大自然為師,大家就更容易體會到活生生的佛法。
所以,這裡都在告訴我們:大自然不斷在宣說什麼叫做「無常法印」,什麼叫做「緣起」,包括緣起、緣生到緣滅的過程,它一樣都是「來去從容」。當冬天的葉子要掉落、要凋零之時,你就算在那裡用什麼加持、用功,要怎麼樣去挽救它都無效、都沒有用。

為什麼呢?該掉落的時候,葉子還是會掉落;花它有開放的時候,也有凋謝的時候,事實上這一句話的含意是很深。在大家還沒有了悟真理實相之前,前面為了要對治大家的執取,必須多講一些負面的,因為眾生跟境界一直在黏著、抓取,一直緊抓不放,因此要跟你講述一些無常!苦啦!講一些負面的,讓你的那一種抓取才會放下,你才會離開那些黏著。
就像說當你在生病,讓你吃一些苦藥,所謂「良藥苦口」,因此前面講一些無常、負面的,都是要讓你放下抓取。然而,如果沒有正確理解或是錯誤引導,一直往無常、負面方面去解讀,到後來你的人生會變成消極悲觀。

所以,為什麼有的人學佛學到後來,沒有動力、沒有精神,無精打采、懶懶散散,那是因為沒有正確理解法義,而無常往負面方面的解讀,是要對治你的抓取。當你能夠放下抓取,慢慢就要調整到中道上面,讓你去了解無常是中性的。如果你能夠了解「無常」是中性,當你看一片落葉飄落下來,也是那麼瀟灑、那麼從容,包括一件事情的生住異滅、成住壞空,都是大自然的一種運作規律。花,春天該開的時候,它就會開花,不是因為你的努力精進、用功加持,它才開花;當它要凋謝的時候,也不是因為你的法力無邊就不凋謝,不會的!它還是一樣,有開的時候,也有滅的時候,「來去都從容」。
如果能夠好好去體會這些,你的生命會很灑脫。所以,你要體會到「無常」是中性,包括「無我」也是中性,「緣起」都是中性,如果你真正能夠體悟到活生生的佛法,體悟「三法印」,又能夠體悟到中性,這時候因為你處處都是見法,也了悟究竟涅槃彼岸在那裡,因此你會大安心、大自在,而不需要到處再去尋尋覓覓,不需要去「尋覓僧蹤」。
所謂「尋覓僧蹤」就是不斷要去找尋法、找尋善知識,希望能夠求名師來協助你開悟、解脫,如果有一天你真正了悟真理實相,看到活生生的佛法,能夠看懂「無字天書」,體會到佛陀所跟我們講的「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就會來到「依法而不依人」,法的存在不是在某個人的身上,不錯!每一個人都具足「三法印」,但是真正的這些法則、真理實相,那是遍一切處都存在,整個大自然無處不存在「三法印」,只要你的心寧靜下來,「智慧眼」打開,處處可以體悟什麼叫「無常法印」,什麼叫做「緣起」,什麼叫做「無我」。

在你還沒有體悟到活生生佛法之前,還是一樣會不斷的尋尋覓覓、尋尋覓覓,然後一直去找尋、追尋善知識,甚至有時候錯誤的這一種導向,還會去「依人」而沒有「依法」,去崇拜某個大師,一直緊跟著某個大師,像這樣還是停留在「依人」的階段,表示你還沒有真正的見法,還沒有真正的徹證。
如果有一天,當你能夠真正了悟真理實相,「君何須尋覓僧蹤」,因為「三法印」不管到哪裡,都是當下具足,處處都可以見法。

《寒山拾得頌》都是開悟者、有智慧的人講出來的,也是勉勵大家學佛修行,觀念知見要正確。如果觀念知見錯誤,你會浪費很多的生命;如果你的觀念知見正確,要開悟、要見法很快,這是我們把【金剛經】跟【寒山拾得頌】的精髓,做一個結合、一個分享,現在我們要做一個結論。
【金剛經】是協助我們破除對言語文字名相的執著,破除我們對於抽象觀念的執著,希望我們能夠來到如實觀,認清真理實相,所講的最高境界是來到「無為法」的境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就是要讓你透視「有為法」是不究竟,那是一個過程,真正的目的是要來到「無為法」的境界,這是【金剛經】最後面那一句偈的精髓所在。

我們用各種方法、各種法門,就是要來到無為的世界,就像說你努力賺錢,是為了有一天你不需要賺錢;你努力工作,是為了有一天你可以不需要工作。你的積極認真修行,是為了有一天能夠來到「不需要修行」,「無修」的境界;你努力虛心的學習,是要有一天來到四果阿羅漢的「無學」境界。
我們透過各種有為法,了悟那是一個過渡時期,有一天我們會來到「無為法」的境界,這是【金剛經】把大家從「有為法」推向「無為」的境界,那是非常高!【心經】跟【金剛經】所講的境界,都是非常高!至於說怎樣逐步的去做到?

在【金剛經】跟【心經】裡面所講的,就沒有把這整個次第完整的講出來,它是宣講一個很崇高的階段、很崇高的果位,讓大家朝向一個目標方向,這是一個正確的引導,問題是我們要怎樣去做到?方法、次第就很重要,我們接下來要開講的課程,就是回到原始佛法上面,怎麼樣學習跟隨著佛陀他們所走過的解脫道路,一步一腳印的從有為、有學、有修、有證,然後逐步的上來,來到無為、無學、無修、無證的世界,那是有次第、有步驟、有方法,很紮紮實實的用功,紮紮實實的聞、思、修、證。

這是一趟從此岸走到彼岸、從晦暗走到澄明、從荒原走到淨土的旅程。從最不簡單的第一步,回到最簡單的最後一步。從人性的混沌,返回靈性的最初。這是悉達多的覺悟之路,也是每個人的那條路。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0/7/15 下午 12:07:08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312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