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為什麼皈依境觀不太清晰?

您是本帖的第 1284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為什麼皈依境觀不太清晰?
good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令狐沖
文章:1694
積分:20220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good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為什麼皈依境觀不太清晰?

弟子問:當我在座上出現昏沉和掉舉時,我能以正念發現並把心拉回到皈依境上,讓所緣相慢慢清晰;但是我開始專注念誦心咒時,所緣相又跑掉了,觀皈依境和念誦心咒兩者很難同時做到,是不是我不夠成熟、自然,一心只能一用?如果我只觀皈依境不念誦心咒,會不會落入不對治妄念的過患中?

大恩普扎上師答:我們在講解上師瑜伽的時候一再強調,在修上師瑜伽的過程中,大部分人會出現兩種現象:第一,在觀察修的過程中,所觀的皈依境不太清晰;第二,在安住修的過程中,安住的時間不夠長。這是很多修行者最大的疑惑,甚至是很難突破的關。今天我們先從觀察修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

一、為什麼皈依境觀不太清晰?

很多弟子在觀不清皈依境的時候,往往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觀想的能力?是不是不具備修這個法的條件和緣起?因為很多人認為,這個世界上可能有一類只會安住不會觀照的人,而自己恰巧就是其中一員。

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反問:“當你父母不在身邊時,你能想出他們的形象嗎?”

“當然,這很容易想出來。”

“你眼前沒有水果時,你能想出某種你喜歡的水果嗎?”

“能。”

“那你在外地,能觀出自己家裡的裝飾嗎?”

“能。”

這些都能觀出來,充分說明他完全具有觀想的能力,那為什麼觀皈依境就不太清晰呢?原因就是觀修的時間太短,不熟練。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個熟練的過程,若是過於心急,一開始就恨不得立即觀得清清楚楚,圓圓滿滿,做不到就認為自己不具備這個能力,這樣的心態難免會產生一系列煩惱。

華智仁波切曾經說過,他在修本尊時,起初只能一個一個地觀,觀出一尊佛菩薩都非常困難,而到後期,他一瞬間就能觀出七百二十五個不同的本尊。當時弟子們問尊者:“您是怎樣做到的呢?”尊者說,通過長時間觀想,熟能生巧,就做到了。

初期觀想皈依境不太熟練時,難免會出現以下現象:一瞬間觀得清楚,不一會兒又丟失了;或者正觀得很清晰時,若想同時做另一件事情,注意力沒有完全集中,哎!皈依境又丟失了。這就好比初學開車,手要打方向盤,腳要踩油門、離合,眼睛又要看著前方,剛開始開的時候,想到腳就忘了手,一專注手腳,眼睛又沒有看方向,手忙腳亂是肯定的,必定需要一個熟練的過程。

同理,我們觀皈依境也需要一個成熟的過程。觀得不太清晰,說明觀修的時間太少;觀皈依境與念誦心咒不能兼顧,說明觀皈依境不夠熟練。當你越來越熟練的時候,就不會產生這樣的現象。

知道這個道理以後,我們應該有思想準備,在自己以後的修行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這一系列顯現。如果能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即便我們在修行中做得多麼不好,也不會產生很多煩惱。否則,在修行達不到自己預期的結果時,就會產生很多很多煩惱。

二、時時處處不離皈依境

既然觀不清皈依境的原因是觀的時間太短,次數太少,解決方案當然是延長修行時間,增加觀修次數。尤其在修上師瑜伽的過程中,已經放下世間一切的出家弟子,和世間方面事情不多的在家弟子,每天的修行時間應該盡量多一些,這樣,觀照的時間就會相對長一些。但對於更多的人來說,平常要面對很多世間瑣事,座上的修行時間是非常短暫的,僅僅憑藉座上短短時間的觀照,想讓自己迅速成熟,恐怕不太現實。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修是修了很長時間,但效果卻不明顯的主要原因。

做什麼事情都是熟能生巧,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觀皈依境不僅要在座上觀,座下更要觀:平常無論坐在何處,都要把皈依境觀在頭頂之上做祈禱;行走時,把皈依境觀在自己的右肩上,無論怎麼行走,都在右繞皈依境;無論吃什麼、喝什麼,都把皈依境觀在自己的喉間,一切飲食均成供養;晚上睡覺時,把皈依境觀想在自己的心間,即便入睡後完全丟失了,醒來時再次把它觀在心間,時時處處不離皈依境。如是長期訓練,你就會觀得越來越熟練,越來越清晰,越來越自然。雖然達不到任運自成的地步,但由於太熟練的緣故,你想怎麼觀都行,不需要費很大的勁。

三、無論觀照、念誦還是安住,都要學會自然

我總是盡可能地告誡每一位修行者,平常無論是安住,還是觀皈依境、念誦心咒,都要學會自然。剛剛開始修行的人往往會偏向於緊張,因為在安住過程中,總是怕產生昏沉、掉舉而丟失禪定;在觀照過程中,總是怕丟失所緣境。這種緊張心態是很多初學者的共性問題,這時候,應該學會自然。

我們怎樣才能學會自然呢?首先要從理論上通達需要自然的道理,提前做好功課,這樣身心就會開始往自然的方面發展,即便臨時的感覺不是很深刻,但是這些道理意義深遠,你們可以慢慢去感受。

第二,就是在觀的過程中要配同安住修,更好地讓自己的心靜下來,自然一些,不要時時處於一種過於緊張的狀態。我們要是能慢慢做到這一點,那無論是在觀照的時候還是安住的時候,都會有一種輕安的感覺。很多人打完坐以後,感覺腰酸背痛,針對這種情況,有人說這時候不宜直接起座,必須先活動活動經絡。這種說法不能說沒有道理,但要知道,為什麼修完會感到腰酸背痛呢?還是過於緊張造成的。人只要處於緊張狀態,就會腰酸背痛,很疲乏,甚至感覺內心很煩躁等等。

只要我們能從理論上懂得放鬆的意義,在實修中遵照歷代傳承祖師的教言行持,過於緊張等一系列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四、修行不能隨順自己的習氣

你還有一個問題是,在觀皈依境時,若不做念誦,會不會有不對治妄念的過患?

我想這倒不會。以後要記住,修行中盡可能遵照歷代傳承祖師的教言行持,不要僅僅憑藉自己的感覺,覺得怎麼好就怎麼做。

我們一再強調,成辦解脫要具備三個條件:傳承法脈清淨,導師功德圓滿,弟子信心圓滿。傳承法脈清淨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歷代傳承祖師為後一代弟子所傳講的一系列教法,我們既不需要在這上面再加其它法,也不需要在這上面打折,因為歷代傳承祖師為我們傳講的是一個最系統、最圓滿的修學方法,從心性的角度來說,是完全符合成辦心性特點的殊勝方便道。因此,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修學中盡可能不要加予私心,不要“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如果個人的想法太多,原本清淨的傳承被“我執”改造,就會變成時時處於貪嗔癡煩惱之中的“傳承”,依靠這樣的“傳承”,在對治煩惱、功德增上方面,可能不會有絲毫實質性進展。

反觀我們的修行,無論以什麼方式去觀照,當感覺不太舒適的時候,可能多數還是來自於不熟練。這時候可不能自尋煩惱:“我都修了三天的時間了,為什麼還觀不清楚?”“我已經修了三十天,怎麼還不行?”這時候應該反問自己,所謂的修了三天,是時間過了三天,還是一直運用所修之法,在修法狀態中修了三天?如果是後者,你有疑惑還情有可原,必定你已經修了很長時間,但我想很多時候可能僅僅是時光匆匆而過,而我們真正座上的修行時間卻短得可憐。

我們在講解上師瑜伽的時候,反復強調方便教授與真實教授的區別,就是為了告訴每一位修行者,要認清自己的根機,根據自己的條件修行相應的法,這樣你就不會狂妄,也不會懈怠,你的修法就很合理、很圓滿!這是我傳講的真正目的。.......普巴扎西仁波切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9/2/10 上午 08:02:48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312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