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戰略高手軍事國防版(Life論壇) → 【轉貼】拿破崙希特勒征俄戰役後勤面上的敗因

您是本帖的第 8216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拿破崙希特勒征俄戰役後勤面上的敗因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67
積分:11992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拿破崙希特勒征俄戰役後勤面上的敗因

國防大學/葉我閩上校

提 要

一、拿破崙是歐洲最偉大的軍事家,他不但擅長於戰場指揮,在戰術思想上的創意更是天下無雙。然而拿破崙發動征俄戰爭卻低估了俄軍實力與天候的影響,亦未料到俄軍未經抵抗即逐次向東退卻,同時厲行堅壁清野的策略,以致法軍那條冗長累贅的後勤大尾巴幾乎拖垮了整個部隊,造成歷史上因後勤遭致失敗的最大記錄。

二、希特勒擁有號稱「橫掃歐洲、天下無敵」的軍隊,也在1941年志得意滿的發動征俄戰爭,卻因未能記取拿破崙的後勤教訓,結果也是慘遭作戰失敗的命運,最後還導致德軍的徹底瓦解。

三、拿破崙一生戎馬所向無敵,希特勒也自詡為軍事奇才,但是在征俄戰爭中卻同樣無功而返,檢討其戰敗之原因,主要都是由於後勤準備不週,後勤未能充份支援作戰而導致失敗。

四、戰爭係人類歷史演進過程中一種暴力的衝突行為,也是鬥智與鬥力併用的一種藝術,戰爭之所以能夠持續進行,戰力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全賴後勤整備與供輸無缺。

五、我們研究拿破崙與希特勒征俄失敗的歷史,除應瞭解作戰雙方之戰略戰術運用外,尤應體認後勤在作戰中的重要性,將後勤支援與作戰構想相結合,並以「先勤」的理念、革新的作法,發揮後勤支援的最大功效,確實增強部隊的作戰能力。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9/12/4 下午 10:32:26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28 上午 11:09:55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67
積分:11992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2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壹、前 言

戰史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就是能夠藉古鑑今、發人深省,使後人不致重蹈前人的覆轍。蘇俄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共產集權政體,一直以霸主的心態掌控第三世界的國家,其軍事勢力不斷擴張也一直是世界禍亂的根源。世人都認為蘇俄是一個了不起的軍事強國,但是卻分別在1812年與1941年兩次戰爭中,都險遭覆軍亡國的悲慘命運。蘇軍在這兩次戰爭中雖然最後都能夠轉敗為勝,但是其成功的原因卻不是蘇軍戰力的堅強,而是由於法、德兩軍在後勤支援運作上都無法適應俄羅斯平原的嚴寒天候,導致生存持續力與戰鬥持續力的逐漸喪失,可見後勤整備之良窳對作戰成敗確有決定性的影響。拿破崙征俄失利固然必須深入研究探討,但是在拿翁征俄失敗129年以後,希特勒未能記取教訓,又重蹈拿破崙的覆轍,吾人對此更應有所警惕。綜觀坊間對這兩次征俄戰爭加以批判與檢討的文章相當繁多,然而內容卻多著重於戰略、戰術的研究,在後勤方面的探討則非常稀少,故吾人必須深入研究後勤整備對戰爭勝敗之影響,找出最佳的後勤整備策略,才能對我國未來的建軍備戰有所助益。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1/28 下午 11:11:03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28 上午 11:10:40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67
積分:11992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3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貳、拿破崙征俄戰爭後勤缺失研析

拿破崙是十八、十九世紀之間,歐洲最偉大的軍事家,他不但擅長於戰場指揮,在戰術思想上的創意更是天下無雙。1810年拿破崙併吞日耳曼西北角的奧登堡公國,被驅逐出國的奧登堡公爵是俄皇的表弟,也使俄皇感到非常的憤怒,除嚴詞申斥拿破崙的行為不當外,並對法國酒與絹課以重稅,嚴重打擊到法國的貿易商務。因此,拿破崙認為他所施行之大陸政策遭到俄國的蓄意破壞,如果長此默視將不能維持其威望與民心,遂決心對俄用兵註1。1812年6月24日,拿破崙揮軍渡過尼門河,循東普魯士至莫斯科之攻擊軸線發動征俄戰爭。拿破崙瞭解在荒涼貧瘠的俄羅斯原野無法獲得大軍作戰所需的各類補給品,所以要求各作戰部隊必須攜行4日份糧秣、各糧秣車積載4 日份、軍輜重亦須攜帶16日份的糧秣,同時在波蘭維斯杜拉河的沿岸要點設置大型糧倉與麵包製造所,亦準備迅速攻佔里加 (Riga)作為前進基地註2。拿破崙征俄作戰的野戰戰略,還是植基於他那條古老的公式:「快速的運動與縱深的突穿」,所以為了實現他的戰略計畫,不斷加強徵兵的工作,使得法國大軍的規模一下子擴充到40萬人以上,但是此一轄有16個軍註3的龐大部隊,也使得勤務支援的工作益形困難。為期能夠適時支援作戰部隊之所需,拿破崙編成了26個運輸營,擔任蔬菜、麵粉、米穀、餅乾和秣草的運送工作;在肉類食物方面,亦有2萬頭牛跟著大軍的隊伍前進。但是為了供應這群「活口糧」及9萬多隻馱獸、8萬匹騎兵的戰馬、3萬隻拖砲牲口的龐大秣草需求,特別將進襲的日期延緩到6月份,希望在攻擊的沿途能遇到適當的牧草區,以解除糧秣運輸的困難註4,然而拿破崙卻低估了俄軍實力與天候的影響,亦未料到俄軍未經抵抗即逐次向東退卻,同時厲行堅壁清野的策略,以致法軍那條冗長累贅的後勤大尾幾乎拖垮了整個部隊,糧草缺乏促使進入俄境的法國騎兵部隊無法對俄軍作有效的追擊殲滅,以致法軍速戰速決的企圖落空,戰爭拖到冬季來臨,法軍雖能進佔莫斯科,卻由於冬季服裝及糧食缺乏,不得不撤退,造成歷史上因後勤遭致失敗的最大記錄。吾人研究拿破崙征俄戰爭史,可以發現後勤整備對戰爭勝敗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列舉數端俾供參考:

一、作戰地區特殊,不利實施深遠作戰

歐俄地區主要依賴鐵路實施運輸,公路則較不發達,路上交通受氣候的嚴重影響,每年冬季冰封大地,翌年3月開始解凍,又是一片泥濘,人車除利用鐵路外根本無法運動,直至5月後才有乾土路面可供運行。拿破崙雖然在征俄戰爭前對作戰地區特性已有相當深入的瞭解,也作了一番空前未有的後勤準備,並將發動戰爭的時間選在6月下旬,以避開嚴寒的冬季。但是拿破崙卻錯估了俄國的軍事潛力,欲於維爾那附近一舉擊潰俄軍而結束戰局,故其後勤準備亦僅計畫至維爾那為止。所以當其揮軍越過國境後發現俄軍不戰而退,法軍一直追擊至維爾那附近,卻無法獲得決定性的戰果,最後因計畫內的作戰物資不敷使用,導致喪失戰鬥的能力;另一方面,拿破崙雖然也企圖運用西俄羅斯北方的道路網及河流作為補給路線,藉以增強後勤支援的能力;然而亦因其參謀的判斷錯誤,高估了波蘭與俄國境內道路及河流的可用性,而酷寒的天候亦使得這些道路的狀況更形惡劣;西俄羅斯境內維利亞河(Vilia Ri-ver)的河道過淺,也根本無法行駛駁船,以致於再補給物資無法按計畫送達前方的分配點,造成補給品運送速度遲緩,大軍無法順利推進,當然不能在冬季前完成此次作戰,最後終於受困於俄國的嚴寒氣候中,慘遭作戰失敗的命運。

二、補給能量不足,戰力持續大幅消耗

拿破崙在發動征俄戰爭之前,已充分瞭解此次戰爭必須由本國準備所需的一切作戰物資,並以車隊制度來遂行後續的再補給作業。但是,他卻將所有的馱獸、戰馬以及充當活口糧之肉牛每日必須的秣草,寄望於俄國的牧草地區,實在是非常冒險的作法。雖然拿破崙在發動戰爭前數個月,就已完成了整體的後勤支援計畫,準備在進入俄國後,在後方連絡線上適當位置,屯儲各類作戰的物資。但是當其越過國境後,俄軍即實施堅壁清野並向東退卻,致使法軍未能按原計畫在維爾那與俄軍決戰,也無法在作戰地區獲得所需的補給品,一切軍需物資都必須從國內長途運達。另一方面,俄軍在退卻時大肆破壞道路,致使法軍的獸力運輸速度非常緩慢,補給部隊在運送途中亦需消耗數量非常龐大的糧秣,運達作戰地區之補給品自然無法滿足部隊的需求, 所以拿破崙不得不在維爾那滯留了將近20天,以整頓後勤並維持軍紀,培養再戰的能力。如此一來法軍又消耗了大量的補給品,使原來計畫內的物資不敷使用,雖然緊急向普國及波蘭購入各種作戰物資並集積於普國的東部,準備在法軍繼續向東發動攻勢後,再使用挽牛施曳的1千2百輛輜重車,沿庫奧諾-維爾那-明斯克-斯摩稜斯克方向推進。然而卻因為挽牛大半於途中倒斃,不能擔任運補的任務,以致集積於各倉庫之補給品無法隨軍前進,因而喪失了戰鬥持續力註5。

三、補給距離過遠,嚴重影響補給作業

在所有對拿破崙作戰失敗因素的檢討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補給距離的遙遠。雖然拿破崙在1808年編成一支由7個運輸營所組成的運輸部隊註6,以取代民間包商的運補工作,負責從後方地區倉庫到前方補給品分配站之間的運補任務,確實增強了法軍的戰鬥力與生存能力。但是在征俄戰爭的初期,由於俄軍不斷避戰退卻,致使法軍在渡過尼門河之後持續實施追擊,途經威得比斯克、斯摩稜斯克,直至波羅地諾才得與俄軍實施第一次決戰,此時法軍進入俄境已歷時半載餘,深入1千500公里,仍未獲得決定性的戰果。拿破崙又求勝心切直搗莫斯科,企圖逼迫俄皇屈服求和,沒料到俄軍卻焚城而退至南方豐饒地區-塔爾其諾的附近,兩軍情勢從此逆轉。法軍自進入俄境後,所經過的地區都極為荒涼,可稱為都市的也僅有維爾那、斯摩稜斯克(各約有2萬人口)、威得比斯克、摩伊列夫、維耶斯馬(各約有1萬人口)等地,各城市的物資本就缺乏,再經戰亂更為貧困;法軍不得不靠自已的補給系統來供應。然而補給路線愈長,其所可能遭遇的困難也愈多,再加上俄軍以逸待勞,轉進至塔爾其諾後又直接威脅到法軍的補給線,因此拿破崙的補給計畫無法接受考驗,實為招致失敗的主要原因。

四、補給線不安全,後續補給作業困難

法軍渡過尼門河進入俄境以後,攻勢進展非常順利,但是由於俄軍一直都是不戰而退,致使法軍的補給線愈來愈長,補給品獲得也愈來愈困難,所以法軍不得不採取「就地獲得」之方式,從俄國境內人民資產中取得各類補給品,藉以提升作戰部隊的生存持續力。但是法軍「一物不留」的掠奪方式,卻激起俄國農民的憤怒,因此自動編成「別動隊註7」對法軍的輜重車隊進行奇襲與破壞活動,導致法軍的後續補給作業更為困難。1812年9月15日拿破崙攻佔莫斯科後,發現俄軍早已焚城退至南方富饒地區,法軍在城內根本無法獲得任何補給品,對士氣的打擊非常沉重,一週後土耳其與俄國簽訂和平條約,對法國形成戰略包圍的態勢,所以拿破崙不得不在作戰環境轉趨惡劣的情況下,決心放棄莫斯科向西實施退卻。俄軍則趁此機會向法軍發動攻勢,同時運用「別動隊」不斷襲擊法軍的補給車隊,致使法軍在實施退卻作戰的過程中,一直無法獲得足夠的補給品,即使經過維耶斯馬、斯摩稜斯克、波利索夫、維爾那等大城鎮,仍然無法獲得所需的補給品,沿途更遭受俄軍的不斷奇襲,在後勤補給不繼、又有俄軍持續追擊的狀況下,可以說是兵敗如山倒,法軍也祗有走向覆亡之途了。

五、後勤紀律不良,作戰能力嚴重受損

雖然拿破崙在1813年2月4日對該國立法院報告征俄戰爭經過時,強調其所以退出莫斯科,係由於過早的嚴寒。他說:「嚴寒所降於我們的禍害,適足以盡情揭露這個帝國的偉大以及結實之處註8」。但是法軍的敗亡除與寒冷的氣候有關之外,紀律廢弛和指揮崩潰也是失敗的主要原因註9。征俄作戰初期,拿破崙的部隊由於後方補給不上,俄國又實施堅壁清野的焦土政策,使得法軍無法就地獲得補給,各單位的紀律因此變得散漫鬆弛,部隊官兵對於他們所需要的物資都不以申請的方式獲得,而以各種蠻橫的手段強取豪奪,以致補給紀律蕩然無存。迄征俄戰爭的末期,法軍自莫斯科退出以後,不斷受到哥薩克騎兵的追擊,法國士兵更無法獲得所需的補給品,整個部隊都變成漫無秩序的暴民,成千上萬的法軍情願丟掉自己的步槍,甘冒死亡或被俘的危險,去尋覓果腹的食物。因此造成官兵搶奪現有物資的現象,導致軍紀敗壞與指揮混亂,不但嚴重影響有形戰力的發揮,更導致精神面的惡化,士氣渙散的結果,當然是不戰已潰不成軍。而後勤單位與作戰部隊間又完全脫節,致使2萬5,000名由莫斯科撤退的殘餘部隊(主力部隊兵力原為45萬人)在撤返途中重渡尼門河後,僅剩1萬人左右。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1/28 下午 11:12:37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28 上午 11:11:47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67
積分:11992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4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參、希特勒征俄戰爭後勤問題探討

希特勒擁有號稱「橫掃歐洲、天下無敵」的軍隊,也在1941年志得意滿的發動征俄戰爭,卻因未能記取拿破崙的後勤教訓,結果也是慘遭作戰失敗的命運,最後還導致德軍的徹底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軍在極短的時間內即與俄國瓜分波蘭、佔領丹麥並擊敗挪威、荷蘭、比利時與法國,但是由於俄國在德國對英、法、波作戰期間,一直在趁火打劫,不但佔領了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波羅地海三小國、並且侵略了芬蘭,更向羅馬尼亞伸出了黑手,嚴重威脅德國的糧食與油料供應,所以希特勒認為蘇俄是德國的最大敵人,德蘇之戰勢不能免,為求先發制人,決定在英、美兩國從西面打回歐洲之前就先將蘇俄解決掉,爾後再與英、美週旋。因此希特勒在1941年 6月22日,揮軍進攻蘇俄,開啟了德俄的戰爭。當時德軍在波蘭、挪威、法國各戰役中都獲得輝煌的勝利,士氣可以說是如日中天,非常旺盛。因此希特勒認為德軍可以繼續運用其擅長的「閃擊戰術」,在冬季來臨之前迅速將俄軍擊滅。德軍之戰略目標是擊滅俄國武裝部隊並佔領伏爾加河(Vol ga)以西地區,初期以北、中、南三個集團軍併列攻擊,從1941年6月22日對俄不宣而戰起,連續展開六個月的凌厲攻勢,獲得非常輝煌的戰果,主力兵團直逼莫斯科。但是到了1941年的11至12月間,史達林從東亞及西伯利亞抽調了34個師到達戰區後隨即轉取攻勢,德軍則在缺乏冬季作戰裝備,又在希特勒指示:「必須死守陣地」的命令下,各師的傷亡非常慘重。迄1942年,希特勒決心盡一切力量再興夏季的攻勢,但是因為德軍同時指向列寧格勒(Leningrad)、史達林格勒(Stalingrad)、巴統(Batum)、巴庫(Baku)等四個相距甚遠的目標,因此造成德軍兵力分離、戰線延長的狀況,使補給作業更感困難,迫使德軍處於極不利的戰略態勢註11。自此以後,俄軍的戰力不斷增長,德軍則每況愈下,直至戰爭結束,德軍可謂是一敗塗地、慘不忍睹。不可諱言的,希特勒征俄失敗的原因非常繁多,但是後勤補給不繼卻是關鍵性的因素,吾人可以從下列五項德軍後勤問題的探討,深入瞭解後勤支援的重要性:

一、後勤計畫不能滿足作戰需求

希特勒發動征俄戰爭時,雖然也知道1812年拿破崙征俄戰爭的失敗主因,係由於法軍缺乏冬季作戰的裝備,無法在俄國的嚴寒氣候下作戰,但是卻由於希特勒的剛愎自用,自認德國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德國的軍隊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因此對征俄戰爭充滿了必勝的信心。所以希特勒在戰爭發動前,從未冷靜的將蘇俄地域之遼闊、嚴冬對戰爭的影響、俄國的戰爭潛力以及世界的政治情勢加以客觀的分析,又由於迷信他的「閃擊戰法」可以在三、四個月內解決俄國並結束戰局,所以德軍在征俄戰爭中,無論對兵員補充或後勤支援均無綿密的計畫,尤其沒有作嚴寒地區作戰的準備,缺乏冬季作戰的裝備更是致命的失敗原因。11月份俄國的冬天提前降臨,比往年大約早了3個星期註12,路面上的泥濘結凍之後,使摩托化的運輸作業更形困難。各種輸具都因引擎的潤滑油凍結而無法發動,甚至連自動武器也失去了作戰的效能,這種因氣候嚴寒而造成的損壞,使德軍的保修人員束手無策;此外,由於沒有先期準備防寒衣物,德軍在華氐零下36度的低溫,凍死的兵員非常眾多,造成德軍戰力的嚴重損耗。

二、作戰裝備不能適應嚴寒氣候

希特勒是一個軍事狂人,原本預定在1941年5月15日對俄發動戰爭,卻由於南斯拉夫突然發生叛亂,破壞了希特勒的征俄計畫,迫使德軍先發動巴爾幹戰役,佔領了希臘與南斯拉夫,因此征俄計畫延遲至6月22日註13。雖然這場戰役僅耗費一個多月的時間,但是卻也浪費了寶貴的夏季時光,使其征俄戰爭的期程延後,更註定要在冬季嚴寒狀況下,重蹈拿破崙征俄因後勤支援不繼導致失敗的後果。再加上希特勒一直迷信其「閃擊戰法」,認為在三、四個月內就能結束戰局,因此不需準備在嚴寒氣候下作戰的裝備。事實上,德軍的部隊中僅有1/5可以摩托化,但是卻不具有越野的能力。其餘則是徒步行軍的部隊,因此他們的機動力並不比俄軍高,更何況德軍的摩托化部隊,在蘇俄那個面積廣闊,幾乎毫無道路的平原上,並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機動力,補給運輸也受稀疏數條道路的限制,無法正常實施運補作業。在希特勒狂妄自大的心理作祟下,德軍不但沒有準備冬季作戰的衣物與裝備,甚至連冬季嚴寒地帶的作戰訓練也未實施,自然無法適應俄國的冬季氣候而遭致失敗。

三、補給作業不能形成支援重點

由於俄國的重工業遠較德國落後,而且大部分集中於列寧格勒、莫斯科、烏克蘭等地,俄國在戰爭初期為免遭受威脅,大部份工廠都已遷至伏爾加河以東以及烏拉山附近地區,故俄軍的補給線長達1,000公里以上,當然不及德軍的短而近。但是由於希特勒的一意孤行,揮軍發動征俄作戰時完全不考慮補給線長短的問題,因此德軍愈向東進,補給線就愈來愈長,而且由於鐵道寬窄不同,致使鐵運補給作業更感困難;反之俄軍愈後退,補給線就愈來愈短,相形之下,戰力之消長更為明顯;另一方面,希特勒在征俄戰爭中,同時追求數個軍事目標,作戰正面廣達1,200公里以上,在沒有作戰重點的狀況下,後勤人員也不知如何完成支援任務,倘希特勒能夠集中兵力,從中央實施突穿作戰,主作戰概沿明斯克-斯摩稜斯克指向莫斯科,迫使俄軍與其決戰,擊滅俄軍主力後再轉用兵力攻略列寧格勒或奪取史達林格勒,以德軍之精銳應可達成任務,後勤也能適時、適切提供支援,如此才不會有捉襟見肘的窘狀。

四、後方地區不能確保作業安全

德、俄作戰在初期的6個月內,德軍補給作業系統均未遭受重大的干擾,此乃因俄軍尚未完成作戰準備之故,但是俄國的游擊隊卻不斷對德軍之運補車隊採取攻擊行動:在公路運輸方面,由於德軍的運輸部隊僅配備輕便的武器裝備,每人也僅攜帶30發子彈,因此對俄國游擊隊的攻擊行動幾乎無法抵抗;在鐵路運輸方面也遭受俄國游擊隊的猛烈攻擊,根據統計資料顯示,1943年 8月份,德軍的鐵道系統遭受俄國游擊隊的攻擊次數就高達1,392次,平均每日爆破事件有46次之多註14,至1944年的春天,德國鐵路系統幾乎已完全陷於癱瘓的狀態,此時凡是用火車運輸的物資,不是在火車站或運輸途中被盟軍的飛機炸毀,就是不能按時到達目的地。德、俄作戰的後期,更由於希特勒堅持「不撤退」之政策,導致補給線逐條為俄軍所截斷,所以德軍的損失非常鉅大註15。另一方面,由於希特勒對後方地區的安全維護並不重視,不但運用老弱殘兵充任後方地區的警戒部隊,致使防衛力量非常薄弱;更由於使用虜獲的敵軍武器,在彈藥無法充分供應的狀況下,根本無法發揚火力;各類補給品亦由於多採露天儲存,形成俄國空軍的有利目標,造成非常龐大的損失,也因此對前方部隊不能提供有效的後勤支援,使整個戰況陷於極不利的態勢。

五、戰爭面不能有效支援作戰

希特勒征俄作戰初期,由於匿藏的俄軍散兵經常夜出掠奪民糧及財產,德軍的軍紀卻甚為嚴明,沒有任何擾民的行為,因此俄國的老百姓認為德軍是他們的解放者,所以經常自動與德軍合作,希望德軍可使其恢復正常的生活秩序。1941年德軍攻佔波布魯斯克地區時,其經濟體系已陷於癱瘓狀態,所有的農業及工業設施,均被俄軍破壞或拆遷。德軍到達後立即將現存企業查封清點,並使裝備齊全之工廠立即開工,對於缺乏原料或機器損壞的狀況,也由德軍負責協助解決,俄國市長及集體農場管理人員也受命督導農田的復耕工作,民眾收獲頗豐。其他如橘子果醬工廠也在部隊經驗豐富的軍官指導下開始生產,這些工廠大部分仍為俄人所操縱,所有財政也全交俄人負責,德軍僅派遣專家作最後的監督,因此建立了非常良好的軍民關係,也樹立了就地補給的良好典範。迄1941年8月,該佔領軍繼續東進,波布魯斯克地區由所謂的「帝國委員」納粹黨接替後,開始實施恐怖統治,使原本辛苦建立的良好基礎變得面目全非,俄國人民無法忍受德國「蓋世太保」的欺凌與迫害,開始擁護俄軍的游擊隊,使波布魯斯克成為俄國游擊隊最為猖獗的地區。從此德軍的後勤補給作業經常被俄國游擊隊所阻斷,兵運、鐵運、車運任務也常遭受頑強的攻擊,致使德軍的補給工作無法順利遂行註16。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1/28 下午 11:15:09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28 上午 11:13:58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67
積分:11992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5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肆、從法俄、德俄戰爭獲取之後勤體認與啟示

拿破崙一生戎馬所向無敵,希特勒也自詡為軍事奇才,但是在征俄戰爭中卻同樣無功而返,檢討其戰敗之原因,主要都是由於後勤準備不週。雖然拿翁在發動戰爭前已充分體認到後勤整備的重要性,希特勒也瞭解必須在冬季來臨之前結束戰局,但是最後兩者仍然都因為後勤未能充份支援作戰而導致失敗。作為一個現代的軍人,法俄與德俄戰爭確實值得我們深入研究,諺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希特勒因為不能記取歷史的教訓,重蹈拿破崙覆轍慘遭失敗的結果,更值得吾人重視與警惕,由後勤觀點探討這兩次征俄作戰失敗史,個人認為應該要有下列之體認與啟示:

一、樹立正確的「後勤為先」觀念,為作戰致勝的首要條件

先總統 蔣公在民國41年國軍軍事會議中,曾指示我們要樹立「後勤為先」的觀念註17。他說:「我們講後勤業務的名詞,應該改稱為先勤業務更為適切,因為後勤業務只是依空間來講的,但是依作戰及其準備的時間來講,則其實為先勤。......所以說,後勤作戰業務必須先於一切,我們常說後勤業務,實在就是作戰的先勤業務,亦可以說就是作戰準備的第一個問題」。事實上,「後勤」這一個名詞本來就是從前後方的關係而產生,不是由先後的順序來定名。但純就字面意義的觀點來看,卻極易令人產生誤解;英文的後勤(Lo-gistic)則無先、後或前、後之問題存在。從中外戰史中亦能發現許多未建立「後勤為先」觀念,導致作戰失敗的案例,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德、俄坦能堡會戰,俄軍在未完成軍品集積,後勤部隊亦未完成動員作業的狀況下,即匆促發動攻勢,爾後又因參謀作業能力太差,以致補給體系幾乎完全陷於癱瘓,各項補給作業無法正常運作,終於嚐到作戰失敗的苦果。所以,吾人應當瞭解後勤具有鈍重性及繁雜性,非短時間可以完成整備,必須細心規劃、長期經營,才能有成。我國兵聖孫子也說:「千里饋糧,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故現代軍人更應建立「後勤為先」的觀念,才能適應未來變化莫測的戰爭。

二、重視作戰地區的情報蒐集工作,為克敵勝敵的不二法門

「戰場情報蒐集」是一種非常合乎「科學分析精神」的作戰準備工作,其蒐集要項除敵之兵力、編組、位置、企圖、戰力現況以及徵候外,尚包括天候、地形與友軍的狀況,所以能夠達成「知天」、「知地」、「知敵」的作戰指揮基本要求,進而形成指揮官下達作戰決心的最佳參考資料。在戰場情報蒐集的諸多項目中,以天候、地形之克服與運用最為重要,天候對軍隊之作戰效能具有直接的影響,如果缺乏適應能力,其存活率將大為降低,故須建立作戰期程之天候預報資料,藉以分析天候對敵我雙方作戰行動(諸如登陸作戰、空降作戰、核生化作戰、部隊機動、砲兵射擊、偵蒐作業等)之影響,亦能瞭解天候變化對地形特性產生之限制因素,從而判斷執行作戰任務之困難度;至於地形之運用對作戰勝敗也有直接的影響,戰場上的戰略態勢與地略形勢是不可分的,如何充分運用作戰地區的地略優勢增強作戰的能力,也是作戰指揮官的重要兵學素養。我國兵聖孫子在其所著兵法九地篇中提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阨遠近,上將之道也」,都是強調「指揮」與「地略」的關係。孫子更以「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作為總結。可見得吾人對於作戰地區之情報資料蒐集工作應該特別注意,才能達成「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之作戰目標。

三、建立自給自足的後勤支援系統,為確保持續戰鬥能力的泉源

後勤是支持作戰的軍事措施,既要滿足作戰部隊的需要,補充其龐大的物資損耗,以保持其充足的戰鬥能力;另一方面,又必須儘量排除作戰部隊的煩累,將傷患及損壞裝備迅速後送,使作戰部隊不致因此而影響作戰的效能,所以後勤與作戰實有不可分的密切關係,也就是要樹立「打甚麼、有甚麼」的後勤理念。例如美軍在1991年波灣戰爭結束後,就發現在後勤方面最迫切需要的是一套整體的補給系統註18,這個系統的目標必須包括「從補給站到散兵坑」所有的補給品,其研究的範圍包括存量管制、自動化與通訊連線、野戰機動、運輸管理及管制、分配選擇化、技術利用、系統訓練、兵力結構標準化等項目。美軍認為,如果各裝備使用者均具直接傳送電子資料給美國本土的能力,就能減少大宗撥發系統的登記時間,並且可以提供瞬間的補給品需求狀況。這種整體的後勤補給系統不但可以增進部隊的作戰信心,也可以增加橫向調撥與資源運用的彈性。因此在建立自給自足的後勤補給系統以後,將可使後勤人員具有適時、適地、適質、適量的支援作戰能力。所以未來的臺澎防衛作戰也必須以積極主動的作法,自給自足的後勤支援系統,源源不斷的供應勤務支援與補給品,才能確實維護戰鬥持續力與生存持續力。

四、不斷提供正確的後勤需求判斷,為保障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

吾人在戰略、戰術上或可大膽行險,此乃因為戰爭本就充滿危險與冒險,但是在後勤準備上則萬萬不可冒險。由於後勤是一種複雜而鉅細無遺的綜合體,欲發揮其力量,除了把握大原則外,對於細微末小的部份也必須加以慎密的分析與考量。因此,後勤之本意就是「精於計算」之意,唯有戰力之根本-「後勤」得以確保,才能保證戰略、戰術之成功。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之諾曼第登陸作戰,盟軍兵力目標為84萬5,000人註19,其後勤整備作業人員乃根據此一兵力集中目標,完成正確的後勤需求判斷,並於1943年4月1日前準備足夠的營舍、醫院以及各類補給品,也因此在登陸作戰發起後才能充分支持部隊的生存持續力與戰鬥持續力。先總統  蔣公對此觀念也有相當明確的訓示:「大家在兵棋演習中,往往假定一個軍或一個軍團,在某地區發動登陸攻擊,可是大家對於這個軍或軍團所必需的輸送能力、後勤補給、通信連絡以及後續部隊等一切有關問題,常不能列舉後勤計算的詳細數字,提供確定的辦法去支持所定的計畫,以保證勝利的來臨」。由此可見,成功的後勤運作必須依賴正確的需求判斷,有了正確的後勤判斷,才能作出能支持戰爭的後勤計畫,也才能適切滿足作戰部隊的需求。

五、有效延伸後勤支援限界,為確保部隊生存持續力的主要手段

由於後勤設施具有鈍重性,各種後勤設施及軍品之轉移,往往受到幅員、輸具與路線之嚴重限制,所以作戰與後勤均需考慮力、時、空等因素,尤其對於後勤支援限界更應重視,否則極可能導致後勤無法適時支援作戰而慘遭失敗的結果。孫子兵法作戰篇曾提到:「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遠輸」就是「長途跋涉的遠程輸送」,這種補給方式必然是作戰部隊最沉重的作業負擔,即使在運輸科技發達的現代,也仍然是後勤支援最頭痛的問題。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軍隊深陷於中國大陸戰場上,後勤支援距離過長就是侵略中國失敗的主因,雖然日本企圖藉發動太平洋戰爭,謀求攫取南洋的軍需物資,達成強化中國戰區後勤支援能力之目的,然而亦因運輸能量不足無法如願。所以吾人可以瞭解,後勤支援限界為應乎作戰地區之交通網及天候、地形等特有狀況,所能運輸支援之最大極限,大軍攻勢作戰與後勤支援限界具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但支援限界並非固定之常數,而是依作戰地區交通網狀況、天候、地形、可用輸具及補給需要量等因素而定。假定其他因素不變而增加運輸工具時,即可增大後勤支援距離並延伸支援限界。因此,各級指揮官及參謀亦應深入瞭解後勤支援限界之意涵,才能隨時掌握戰況發展適時支援部隊作戰。

六、確保補給線與後方地區安全,為殲敵致勝的關鍵因素

補給線是作戰部隊的生命線,後方地區則為部隊生存持續力與戰鬥持續力的泉源,若失去補給線則後勤設施亦失去作用;後方地區安全不能確保,第一線戰鬥部隊必有後顧之憂。吾人從戰史例證中亦可發現相似的案例:例如民國68年中共發動懲越戰爭,在兩週內不惜付出重大的犧牲,突破越共的堅強抵抗,深入越境約50公里,最後卻無法獲致決定性的戰果,檢討其作戰失敗的原因,主要係由於中共始終未能對越共的後方地區採取攻擊行動,以致越共部隊一直能夠保持良好的生存持續力與戰鬥持續力;中共的部隊則因遠離國境,補給線經常遭越共截斷,導致各類補給品不能滿足作戰的需求。所以古人用兵,必定講求「四路無敵」,在補給線與後方地區均無虞的狀況下才敢與敵作戰。欲求補給線與後方地區的安全,首需防止外力(含天然或人為)所加諸的危害,其次為危害發生後的應變、控制以及消除之措施,故補給線與後方地區之安全業務實應包含防衛警戒及損害管制兩者,其中損害管制係防衛措施的延伸,但是由於執行手段或執行單位可能不同,故應講求分工,尤其愈高階層之後勤設施愈複雜,絕非單一手段可以確保補給線與後方地區之安全。由於補給線與後方地區經常成為敵人攻擊的目標,故須特別注意安全維護的措施,俾能減少敵空中、地面之襲擾與破壞,確實提升部隊之戰鬥持續力與生存持續力。今後吾人作戰更應吸取此一重要教訓,以「四面無敵」的安全作為來保障第一線部隊的作戰勝利。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1/28 下午 11:18:14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28 上午 11:17:37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67
積分:11992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6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伍、結 語

戰爭係人類歷史演進過程中一種暴力的衝突行為,也是鬥智與鬥力併用的一種藝術,今日戰爭由於核子武器的介入,戰略戰術因而有所改變,作戰部隊在戰場上講求快速的分散與集中,造成後勤的易損性大幅增加,使後勤支援作業更為繁雜。蔣公曾說:「現代作戰的勝負,決定於雙方後勤整備之良窳;如果後勤辦理不良,械彈與糧食就接濟不上,交通通信就無法維持,傷患病人亦無法收容,作戰就無法繼續下去」。又說:「後勤即為先勤」、「準備三個月,打仗一天」,這種作戰前之準備工作,大部份均係後勤整備,而且愈是現代化戰爭,所需準備的前置時間就愈長。可見人類自有戰爭以來,後勤問題就一直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關鍵。因此,戰端不可輕啟,計畫必需嚴密,後勤支援更應完整而適切。我們研究拿破崙與希特勒征俄失敗的歷史,除應瞭解作戰雙方之戰略戰術運用外,尤應體認後勤在作戰中的重要性,將後勤支援與作戰構想相結合,並以「先勤」的理念、革新的作法,發揮後勤支援的最大功效,確實增強部隊的作戰能力。

作者簡介

葉我閩上校,陸軍官校正45期、三軍大學陸軍學院正規班78年冬班、戰研班79年班畢業,現任教於國防大學軍事學院陸軍學部。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1/28 下午 11:20:50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28 上午 11:19:56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67
積分:11992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7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1/1/13 上午 10:24:56
jay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小飛俠
文章:1280
積分:15250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0年3月25日
8
 用支付寶給jay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12/1 上午 06:00:11

 8   8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634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