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健康人生版(Life論壇) → 美食與佛法--陳家成醫師

您是本帖的第 3021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美食與佛法--陳家成醫師
倫倫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319
積分:55981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1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倫倫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美食與佛法--陳家成醫師
人間至上的美食從何覓尋?
香積甘露飯的秘密,你可曾聽聞?
陳醫師慈心為嚮導,你千萬不要錯過這一場豐盛的饗宴。

很多人常常問我究竟要怎麼吃,才能讓身體比較健康?要怎麼注意日常生活的飲食問題,來幫助我們修行?有這個問題的人非常多,今天我就選擇這個題目來向大家報告。

綱要簡介

我演講的大綱有六點。第一點要探討的題目是:到底佛法是禁慾的,還是縱慾的?其實我們大家都想吃得好──那就是美食──但是佛經常常告訴我們:如果放縱口腹之慾,將會墮地獄;可是有時候它又說要「任彼一切,隨諸法性」,好像說我們可以放縱去吃,究竟要怎麼做呢?在這個問題沒有解決之前,我們不能安心地探討到底要不要吃得好,所以我把它擺在第一個來探討。

第二點,佛法是很奧妙的,它在探討一個問題時,往往是很深入、很徹底的,並不像世俗的科學,只做一些表相或物質上的研究。在反省什麼是食物這個問題時,佛法也一樣很深入地去探討。如果大家翻閱佛學大辭典,會發現對於食物這個「食」字,從古到今,有很多佛經已經對它做了不同於我們現在認定的詮釋。我剛開始檢討這個問題時,並沒有去翻這些經典;等到自己把這個問題想過以後,有一天去翻經典,發現原來人家早就這樣子去探討食物的本質。食物的意涵在佛法裡是完全重新定義過的,不同於一般世俗的解釋。為什麼佛法會對食物做不同的定義呢?這是很重要的課題。因為如果想要對食物有進一步地瞭解,讓它發揮出最大的效能,我們必須對食物做清楚的介紹──它不但絕對不同於現在我們所認識的食物,而且更多彩多姿。

第三點,既然我們已經對食物有了徹底的瞭解,那麼我們修行的人,平日應該怎樣才能得到我們所想要的美食?我對美食的定義就是:所謂「美」是指食物吃起來對我們人有幫助,而且對修行是有助益的,我才稱它是「美食」。所以第三點就是要探討到底我們修行人要怎麼做,才能獲取真正的美食,來幫助我們身體健康、修行進步。

第四點,我想這一點必須要講清楚,就是我們佛法強調要素食、提倡要素食,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做?可是像南洋一帶,如錫蘭、泰國等南傳的佛教,還有傳到西藏、青康藏高原那邊的喇嘛教,他們並沒有素食──為什麼一個佛法會在這個問題上呈現出兩極的情況呢?在這個地方我想要探討清楚。因為我們有些佛教徒吃素甚至嚴格到連蛋也不吃、牛奶也不喝,所以我要探討到底什麼是「素食」。如果不把這一點想清楚,還是會有矛盾存在。

第五點,既然講到美食,我們知道所有佛經裡講到最大的美食就是「香積甘露飯」,這個香積甘露飯是出自於《維摩詰所說經》的一個章節。我剛讀到這個章節時,並不能瞭解為什麼香積佛煮一頓飯給人吃,對方一吃就會開悟,我想天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啊?也就是這麼好吃的食物,我們把它吃進來,然後吃完了就會開悟。所以我特別去探討這個問題,我們修行人是否也可以自己做香積甘露飯呢?這一點是我想特別提出來講的。

最後一點,就是結論。我為這個結論取了一個標題,叫做「『大』吃『大』喝頌」,我們是不是要縱欲一番呢?我在這個「大」字上用括號括起來,就表示這個「大」不是一般說的要大吃大喝的那個「大」,而是表示廣大無邊、深不可測的意思,我們等一下就知道怎麼吃,才能夠真正地「大吃大喝」一番。


◎欲望是驅使我們去獲取食物的動力

現在我們看第一個要討論的題目:佛法到底是禁欲的還是縱欲的?各位想想,為什麼我們需要飲食?就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心理、還有靈魂不滿足,以致有所需求,所以就要去攝取需要的食物,來滋養我們的身體,或滿足內心的需求。所以凡是被我們的身體和心靈所需要的東西,都可稱為「食物」。而欲望就是我們為什麼需要食物的問題來源,當然它上面還有其他的結構,我們今天暫時不予探究。

既然欲望是驅使我們去獲取食物的動力,我們就先來研究到底要怎麼看待它。我先講一個故事:當年釋迦牟尼佛離開王宮,跑去深山修苦行,他父親派了五位大臣去監視他。然而當看到他在努力修苦行,這五個人非常感動,於是就偷偷跟在他旁邊學。由於釋迦牟尼佛很認真修行,以致後來變得瘦骨嶙峋,身體非常虛弱。有一天,釋迦牟尼佛發現苦行並不能夠幫助他成道,於是接受了一位牧牛女供養的牛奶以後,就到菩提樹下打坐。那五位弟子看到他接受美好食物的供養,誤以為太子想要縱欲而放棄修行,於是就離開他,不願再跟他學習。可是太子在接受牛奶後,卻能安心進入禪定,最後終於成道了。

那麼我們怎樣來看待「慾望」呢?通常禪宗會告訴我們:人如果有慾求,就是錯誤的,所謂「有慾即非」。那麼面對慾望我們要怎麼辦呢?是不是就要把慾望全部禁止,把它壓制住?這是不可能辦到的,連釋迦牟尼佛也不能做到。那到底要怎麼做?佛經曾經記載釋迦牟尼佛在努力修行的過程中,有一位仙人曾經這樣子教導他:「你想讓一個樂器彈奏出美好的音樂,就是把琴的弦調得不鬆也不緊,才能夠彈出美妙的音樂。」這段話說得非常中肯,可以給我們啟示:就是修行人對於慾望這個問題,既不能壓制,也不能放縱,我們要覺悟到這一點。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2/23 下午 12:09:21
倫倫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319
積分:55981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12日
2
 用支付寶給倫倫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慾望的根源本來是空無的

而慾望究竟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它是順著「十二因緣」生出來的。那它的根源又是什麼?其實慾求本來是空無的,也就是說我們如果把慾望看透的話,就知道慾望不是有,也不是沒有──這點一定要自己去修行,方能有所體悟。也就是你說它沒有,那是不對的;說它有,也是不對的。在這種情況之下,一般人會覺得很矛盾,怎麼一下子說有,一下子又說沒有呢?這就是大家必須要努力的地方。如果你去看《金剛經》或者禪宗的偈子,都有這種情形,好像這樣也不對,那樣也不對,究竟要怎麼樣才對呢?都是同樣的問題。

對於一般在家的眾生,佛法是允許有慾望的,亦即不能禁慾,但也不能縱慾──因為禁慾對我們的身體其實是不好的;而縱慾的話,也一樣不好。我們要學會讓我們的慾望適中,不要太放鬆,也不要太過於壓制。至於真正的修行人,如果只是不鬆不緊,問題的根源仍然存在,所以一定要把它徹頭徹尾地參透,瞭解這些慾望本來是空寂的,就會懂得什麼叫做「妙欲」。我們常常說供養佛菩薩的供品叫做「妙欲供」──這裡的「欲」字我把下面的「心」的部份去掉了,表示它和前面提到的「慾望」是有一點不一樣的。由此看來,如果能夠了悟到慾求本來空寂,那麼它對我們來講就已經不構成問題了。此時我們才可以放心去獲取比較好的食物,來讓我們的生活變好,但又沒有放縱我們的口腹之慾。如果這一點能夠解決的話,我們才能夠放心地來探討第二個問題。


◎佛法對食物的定義:凡所攝取的東西

現在我們要對「食物」這個名詞,做一個徹底的反省。究竟佛法認為什麼是食物?這個問題如果我們想要反省得比較徹底,對於食物就有重新定義的必要。通常我們把營養分成六大類,那是根據身體的需要,來供給這些食物。而佛經裡有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禪悅食」,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眾生會禪定的話,那麼禪定的快樂對他來講也是一種食物。如果去查《佛學大辭典》,它對食物的定義是:「所謂攝取的東西」。我們為什麼想攝取某些東西,是因為心裡喜歡,或者是對我們的身體有好處?甚至不只是對身體,而且是對心靈、還有我們的心識活動或者是靈魂都有好處?我們之所以會去攝取這些東西,是因為我們不得滿足,所以心就向外馳求,輪迴也就因此產生。我們可以看一些例子,比如說我們還沒有修行得很好的時候,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的觸覺、還有大腦,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會去攀緣外面的六塵。比如說我們的眼睛喜歡看賞心悅目的景色;耳朵喜歡聽一些好聽的音樂;鼻子聞到花的香味,會覺得好舒服;舌頭也是一樣,我們喜歡吃一些美味的食物;我們的身體喜歡穿柔軟舒適的衣服;我們的大腦喜歡東想西想──也就是我們的六根已經習慣這麼做,覺得是在享受生活。

可是我們進一步來思考:吃是不是只是舌頭的作用呢?不是啊!有一句俗語說:「眼睛吃霜淇淋」,事實上明明眼睛是用來看的,為什麼會拿來形容我們的眼睛吃霜淇淋?還有一個例子,像《老殘遊記》裡作者劉鶚曾說他去聽白妞說書,哇!她說書的聲音聽起來多好啊,令他全身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孔不暢快!劉鶚為什麼會用這個方式去表達?此外,我們有一些成語,像「望梅止渴」,顯示出用眼睛看就可以止渴;還有「畫餅充飢」也是同樣的道理。可見我們的眼睛看到賞心悅目的景物,或是耳朵聽到美妙的音樂,對我們的身體來講,就如同舌頭嚐到美味,給我們的感受是有雷同之處啊!

佛法經過這樣的反省以後,《佛學大辭典》就把所有我們的六根以及我們的身體、心智活動和靈魂所要攝取的東西,都算做食物──如此去想問題,就把「食物」定義的範圍變得很大,與我們認知的完全走樣。佛法為什麼會這樣認定呢?又有什麼好處呢?有的,後面會再詳細地解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2/23 下午 12:09:41
倫倫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319
積分:55981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12日
3
 用支付寶給倫倫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智食(美食)vs.識食(垃圾食物)

我們再看一下兩個常見的名詞,一個是「美食」、一個是「垃圾食品」。如果從上面這個比較廣的定義來看,「美食」應該就是指某個食物吃下去以後,能幫助我們身體健康,並使我們修行進步,我認為這才能稱之為「美食」;至於「垃圾食品」,就是指對我們的修行以及身體的健康沒有幫助,甚至是有害的食物,就把它稱為是「垃圾食品」。那麼我們到底要如何去分辨什麼東西對我們有好處?什麼又是有害的呢?通常這樣子做必須有一個前提,我們對這個食物的本質,以及吃下去以後身體的反應要很清楚。那要怎麼樣做呢?我等一下還會再詳加解釋。

此外,佛法裡有兩個名詞,一個是「智食」,另一個就是「識食」──正好前者就是「美食」,後者則是「垃圾食物」。為什麼佛法教我們要智食,不要識食呢?因為如果我們用平常沒有經過修練的分別的識心去吃任何食物,對我們並沒有很大的好處;如果反過來,把分別的識心轉成智慧的時候,就能夠發現食物真正的好處在什麼地方。所以如能智食的話,肯定對我們的身心都有幫助。從上面這樣的定義來看,那麼十法界與宇宙萬有都是美食了,也就是任何修行的時候都是美食!怎麼講呢?我們舉個例子好了,比如時間和空間的問題,時間對修行人有什麼好處呢?我們都知道如果沒有時間,就沒有輪迴;有時間的觀念,就代表我們還在輪迴中。但是如果大家能夠參透時間的本質是什麼,那麼因為有了時間,我們就可以度眾生,可以行菩薩道,可以做很多佛法上應做之事。所以對修行很好的人來說,可以用時間來做一些有益眾生的事情,其實是好的。所以時間對修行人來講,在還沒有修好以前,它是讓你輪迴的一個因素;一旦修好了,就可憑藉著來度眾生。空間亦有同類的特質,它可以是我們輪迴的因素,也可以是六度萬行的道場。總之,時間和空間形成了我們的物質世界,是世間存在的兩大要素,也是修行者大做一場的良好滋養品;缺少了這兩項,我們就不能大做夢中佛事,不能夠轉法輪,也不能像釋迦佛一樣,來到這個世間講經說法給眾生聽。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2/23 下午 12:09:51
版工2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版工2
等級:管理員
文章:236
積分:1740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1月30日
4
 用支付寶給版工2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本欄位提供給僅會員閱讀,非本站會員無權檢視精華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2/23 下午 12:11:51

 4   4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3076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