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轉貼】韓國人為何貶低、醜化「再造之恩」的明軍?

您是本帖的第 1086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韓國人為何貶低、醜化「再造之恩」的明軍?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32
積分:11952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韓國人為何貶低、醜化「再造之恩」的明軍?


先說一些讓人心冷的事實:

1、現代韓國歷史學者普遍認為,是李舜臣和義兵打贏了這場戰爭。就算沒有明朝的出兵援助,日軍一樣遲早會被趕走;

2、韓國歷史學者認定的壬辰衛國戰爭三大捷是:幸州大捷(主將權栗)、晉州大捷(主將金時敏)、閒山島大捷(主將李舜臣)。是的,沒有李如松的平壤大捷。

 

正是因為韓國人這種刻意神話自己民族的習慣,才誕生出大量不負責任的「意淫歷史」類影視作品,在中國遭到吐槽和斥罵。比如《不滅的李舜臣》、《神機箭》等等。

那麼,當代韓國人為什麼要刻意貶低大明舉傾國之力援朝的「再造」之恩呢?

因為,他們對明軍有兩大不滿。

第一,他們認為,明朝援軍有保存實力、畏敵、縱敵的嫌疑。比如壬辰倭亂中,朝鮮人認為李如松在碧蹄館戰敗後,開始畏敵,不願進兵收復王京(漢城)。再比如,丁酉再亂中,朝鮮人認為明將不肯救援晉州,致使晉州淪陷遭到屠城,到了戰爭末期明將不願追擊撤退的日軍。

第二,他們對「天將」的「跋扈」和軍紀不滿。比如李如松對待朝鮮將領和大臣的輕視,比如陳璘對朝鮮將領「暴猛」的性格讓朝鮮人很畏懼。朝鮮人還記載了很多明軍的軍紀問題。比如平壤之戰中,北兵有冒功之事,再比如明方將領如劉綎,常有向朝方索要日軍首級報功之事。


 
關於明軍是否保存實力「畏敵縱敵」,後面的文章會詳細涉及。

來說說敏感的軍紀問題。

首先,無需掩飾,入朝的明軍中,李如松麾下的遼東士兵軍紀不嚴是個老問題。

從李成梁開始,遼東士兵的軍紀一直不佳,李成梁鎮守遼東三十年,放縱士兵擄掠甚至殺良冒功,屢次遭到御史彈劾,從軍紀這一環看,同為邊關大帥,李成梁與同時期的戚繼光完全沒得比。請注意,李成梁父子的部下戰鬥力最強的是「家丁」,家丁可不是端茶燒水的傭人,而是忠誠、戰力、經驗、裝備、俸祿都最好的親兵,打起仗來不要命。「家丁」的俸祿是兩份,一份來自朝廷,一份靠主帥賞賜,作為主帥,當然會對手下親信的作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打仗不怕死,別的都好說。這不是什麼新鮮事,古今中外,稱霸一方的將領很多都是如此。

 
無論在國內平叛還是在朝鮮,李如松的部下殺良冒功都有其事。平壤之戰後,朝鮮大臣李元翼稱北軍有割首冒功事:「(南兵)爭先闌入,無數以登,開門之後,北兵追後,騎馬馳入,但斬死賊之頭而已。」

北兵不但割南兵殺死的日軍首級,甚至有殺朝鮮平民冒功的嫌疑。李如松手下有個「軍前贊畫」(參謀)叫袁了凡,他因為對李家軍部下殺朝鮮平民冒功憤怒指責,結果被李如松彈劾回鄉。

說到性格,李如松素來剛強,連名義上的總指揮——經略宋應昌都不放在眼裡,對待朝鮮大臣、將士更是不會客氣。說起來,這也是朝鮮將領的無能造成的。

萬曆朝鮮戰爭前期,朝鮮正規軍的戰鬥力被中日雙方都看不起,承平兩百年的朝鮮,士兵素質確實低下,這一點連朝鮮君臣也不諱言,當時一個大臣在奏摺里無可奈何的寫道:「我國本無兵之國也,雖有數百之如人形者,自外貌見之己為寒心,天將譏之日:『朝鮮之兵手持柳杖,望若縞羊。』我國之不武甚矣。」

意思是:在大明將領眼裡,羸弱的朝鮮士兵就像無助的白色羊羔一樣。


 
平壤戰役里,正是朝鮮將領李鎰、李時彥、金敬老等的怯敵,才使得小西行長的敗軍順利逃脫。當時朝方柳成龍要殺他們,還是被李如松勸止的。

因為看不起朝鮮人,明朝統帥對朝鮮將領頤指氣使,當時的明軍大營里,經常會有朝鮮將領因作戰不力,被鐵鏈鎖著游營的情景。

要別人看得起你,你要自己爭氣。同樣是朝鮮將領,李舜臣憑藉自己的能力,就贏得了明軍統帥陳璘的好感,兩人相處十分融洽,軍事決定都是兩個人合計,食則同桌,出則同轎。

說到底,明軍不計生死救朝鮮於水火之中,是大節大義所在。誰也無法抹去明軍在朝鮮戰場的驚天功績,當時的朝鮮李朝並沒有忘記大明的「再造藩邦」之功,專門塑造了明神宗皇帝的塑像,建造了「大報壇」加以供奉。對李如松的功勳也沒有忘記,還為其修建了生祠,稱「李提督之功,歌頌等事,不可闕也。」露梁海戰後,陳璘的鬢髮一夜變白。朝鮮國王李昖見到陳璘時很感動:「大人鬢髮盡皓,形容盡變,殊異於曩日接見之時,必用慮於戰功之故。」明朝滅亡後,陳璘的孫子陳泳溸拒絕降清,乘船東渡朝鮮。朝鮮感激其祖陳璘的援朝之功,將他安置在全羅道海南郡居住,至今繁衍十五代,子子孫孫三千多人。

只不過,這些鐵一樣的事實,卻被某些韓國人遺忘殆盡或者選擇性地視而不見罷了。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9/4/18 下午 01:18:15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9/4/18 上午 01:17:37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1563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