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轉貼】唐宣宗: 從“智障人士”到“小貞觀”

您是本帖的第 2588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唐宣宗: 從“智障人士”到“小貞觀”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46
積分:11970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唐宣宗: 從“智障人士”到“小貞觀”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在唐朝的22個皇帝中,唐宣宗李忱無疑是富有傳奇色彩的一個。

因為從小到大,他一直被視為“智障人士”。

在整個長安城,幾乎所有認識他的人都這麼認為。

從他出生的元和五年(810年)起,到他登基的會昌六年(846年),整整36年間,他幾乎從未享受過真正的親王待遇。而且當武宗皇帝病危、大明宮的各派政治勢力正在為新君人選展開激烈較量的時候,他卻一無所知地在遠離長安的某個地方雲遊和漂泊……

然而所有認識他的人做夢也不會想到,彷佛就在一夜之間,歷史老人的詭譎之手就把這位曾經的“智障人士”一舉推上了大唐帝國的金鑾殿,讓他搖身一變,成了唐朝的第十八位天子!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李忱即位之後,忽然爆發出前所未有的膽識、智慧和魄力,不但一舉消滅了為患帝國長達半個世紀的“牛李黨爭”,而且極大地遏制了一貫囂張跋扈的藩鎮勢力和宦官勢力,最終還把淪陷於吐蕃人手裡將近百年的河湟失地全境收復,締造了唐朝中晚葉絕無僅有的最後一抹輝煌。

從“智障人士”到流亡者,再到遊方和尚,最後又君臨天下,成為一代強勢帝王……唐宣宗李忱的一生可謂跌宕起伏、波瀾壯闊,完全超乎人們的想像。

那麽,這一切究竟是怎樣煉成的?

李忱是唐憲宗李純的十三子、唐穆宗李恆的弟弟,也是敬宗、文宗、武宗三朝天子的皇叔。如此尊貴的一個宗室親王,怎麼會在整個前半生都被當成傻子呢?

一切都要從頭說起。
  
李忱原名李怡,他雖然是憲宗的親生兒子,後也被封為光王,但卻是庶出——母親鄭氏只不過是一名身份卑微的宮女。由於母親地位卑微,光王李怡出生後自然享受不到其他親王那樣的榮寵,只能在一個無人注目的角落裡孤獨成長。所以他從小就顯得落落寡歡、獃滯木訥,往往與其他親王群居終日而不發一言。長大成人以後,這種情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愈發嚴重。人們紛紛猜測,這可能和他在穆宗年間遭遇的一次驚嚇有關。當時光王人官謁見懿安太后,不料剛好撞上官人行刺,雖然是有驚無險——此事並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但從此以後光王就變得更加沉默寡言。十六宅(李唐宗室親王的聚居地)的皇族宗親們於是認定,這個本來就獃頭獃腦的傢伙這回肯定是嚇傻了。

此後無論大小場合,光王就成了專門被人取笑和捉弄的對象。有一次,文宗皇帝在十六宅宴請諸王,席間眾人歡聲笑語,唯獨光王悶聲不響,文宗就拿他開涮,說:“誰能讓光叔開口說話,朕重重有賞!”諸王一哄而上,對他百般戲謔。可這個光叔始終都像一根木頭,無論大夥如何戲弄他,他甚至連嘴角都不動一下。看着他那逆來順受的模樣,眾人越發開心,文宗在一旁笑得前仰後合,眾人也不斷哄堂大笑。

可是就在這時候,有一個年輕的親王卻忽然止住了笑容。

這個親王就是後來的武宗李炎。

雖然李炎剛才戲弄光王的時候也很起勁,可現在他忽然在想——一個人居然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場合都不為一切外物所動,他如果不是愚不可及,那就是深不可測!

李炎忽然有點兒不寒而慄,他下意識地覺得,光王很可能屬於後者。

到了李炎登基之後,多年前那種不寒而慄的感覺始終揮之不去。

武宗李炎越來越覺得,光王內心深處極有可能隱藏着一些不為人知的東西。倘若真的如此,那他這個天子就不能對此無動於衷了。

身邊留着這麼一個“深不可測”的人,遲早是個禍害!

於是,後來種種“意外事故”就頻頻降臨到光王身上。要麼是和皇帝一起玩馬球時突然從馬上墜落,要麼就是在宮中走着走着,忽然被什麼東西絆倒,一骨碌從台階上滾了下去……總之沒有一次不是摔得鼻青臉腫、滿身傷痕。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午後,光王和諸親王隨同天子出遊,其間眾人又在一起聚宴暢飲,酒後回宮時天色已晚,大家都有些醉眼朦朧。沒有人注意到,那個倒楣的光叔又一次從馬背上“意外”跌落,昏倒在了冰天雪地之中。

漫天飄飛的鵝毛大雪很快就把他層層覆蓋。可是,第二天一大早,天剛濛濛亮,人們就在十六宅里看見了光王——一個活的光王。

儘管走路的時候一瘸一拐,臉上青一塊紫一塊,可一個活生生的光王還是出人意料地站在了武宗李炎的面前。

他好像死不了,無論怎麼折騰就是死不了!

隨後的一天,光王突然被四名內侍宦官綁架,不由分說地關進了永巷,幾天後又被捆得像個肉粽一樣扔進了宮廁。內侍宦官仇公武隨後趕到宮廁,趁人不注意,偷偷把奄奄一息的光王撈了出來,隨即用糞土覆蓋在他身上,神不知鬼不覺地把他運出了宮。

經歷了九死一生的光王,從此離開長安,流落民間……

後來的許多筆記史都稱光王隱姓埋名,跋山涉水,一路逃到了浙江鹽官(今浙江海寧西南)的安國寺落髮為僧,法名瓊俊。二百多年後,北宋的大文豪、着名的佛教居士蘇軾途經此處,追憶唐宣宗李忱的這段傳奇人生,特地留下了一首詩:“已將世界等微塵,空里浮花夢裡身。豈為龍顏更分別,只應天眼識天人。”

會昌六年春天,唐武宗李炎病危,他的幾個兒子都還年幼,帝國沒有儲君,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就在這個微妙的時刻,早已被世人遺忘得一乾二淨的光王,忽然在宦官仇公武、馬元贄等人的簇擁下,出人意料地回到了長安。

這一年暮春,光王李怡成了“皇太叔”,而且改名李忱。

所有人都知道,在“皇叔”的稱謂中多了一個“太”字,就是儲君的象徵。當年的智障人士,居然馬上就要成為金鑾殿上的真龍天子!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難以置信和不可思議。

可是他們很快就回過神來了。

因為光王是宦官仇公武等人帶回來的。而宦官們需要的就是一個傀儡——一個可以任由他們擺布的窩囊廢和應聲蟲!既然如此,光王當然就是不二人選。在李唐宗室的諸多親王中,還有誰比光王更適合充當這個傀儡呢?

在皇太叔李忱接見文武百官的儀式上,宦官仇公武的臉上一直蕩漾着一個心花怒放的笑容。

是的,他有理由這麼笑。好幾年前他就知道,自己從臭氣熏天的宮廁中撈出的不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傻子,而是一塊舉足輕重的政治籌碼!他知道自己有朝一日一定能夠把他拱上帝座,然後順理成章地掌控朝政!

而今,一切終於如願以償,仇公武當然有理由笑得這麼燦爛。

然而,接下來的日子,當李忱開始着手處理政務時,仇公武就笑不出來了。

因為眼前的李忱忽然變得無比陌生。他神色威嚴,目光從容,言談舉止沉着有力,決斷政務有條不紊,看上去和從前判若兩人!

仇公武既震驚又困惑。

難道說,這才是光王的本來面目?

難道這36年來他一直在裝瘋賣傻,一直在隱藏真實的自己?

直到此時,仇公武才恍然大悟,原來武宗當年之所以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把這個“傻子光叔”除掉,是因為在他那愚痴木訥的外表之下,隱藏着常人莫及的才幹和韜略。

可現在明白已經太晚了,因為生米已經做成了熟飯,仇公武悲哀而無奈地意識到——自己處心積慮所做的這一切,到頭來只是替李忱做了一回嫁衣!

宣宗李忱剛一即位,就施展了一系列雷霆手段。隱忍了大半生的他,似乎迫不及待地要將武宗李炎所建立的一切徹底推翻。

首當其衝者,就是武宗一朝的強勢宰相李德裕及其黨人。李忱正式執政的第二天就罷免了李德裕,此後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宣宗李忱就把所有重要的李黨成員全部貶出了朝廷,用行動全盤否定了會昌政治,同時迅速拔擢了一批新人,完成了對中樞政治的換血,建立了他自己的宰執班子。

李忱執政的大中時代之所以被後人譽為“小貞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宣宗李忱的自律和勤政。

登基不久,宣宗李忱便命人把《貞觀政要》書寫在屏風上,時常站在屏風前逐字逐句地閱讀。此外他還命翰林學士令狐絢每天朗讀太宗所撰的《金鏡》給他聽,凡是聽到重要的地方,便會讓令狐絢停下來,說:“若欲天下太平,當以此言為首要。”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7/1/29 下午 09:34:14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1/29 上午 09:34:03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46
積分:11970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2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還有一件事也足以證明宣宗的勤政確實非一般君主可比。有一天,宣宗忽然對令狐絢說:「朕想知道文武百官的姓名和官秩。」百官人數多如牛毛,天子如何認得過來?令狐絢頓時大為躊躇,只好據實稟報:「六品以下,官職低微,數目眾多,都由吏部授職,五品以上,才是由宰執提名,然後制詔宣授,各有簿籍及冊命,稱為‘具員’。」

宣宗隨後便命宰相編了五卷本的《具員御覽》,放在桉頭時時翻閱。

勤政的君主總是喜歡事必躬親,並且總能明察秋毫,宣宗李忱在這一點上表現得尤其明顯。有一次他到北苑打獵,遇到一個樵夫。李忱問他的縣籍,那人回說是涇陽(今陝西涇陽)人,李忱就問他縣官是誰,樵夫答:「李行言。」李忱又問:「政事治理得如何?」樵夫說:「此人不善通融,甚為固執。他曾經抓了幾個強盜,這些強盜跟北司的禁軍有些交情,北司就點名要他放人,李行言不但不放,還把這幾個人殺了。」

李忱聽完後一言不發,回宮後就把此事和李行言的名字記了下來,釘在了柱子上。事情過去一個多月後,恰逢李行言升任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刺史,入朝謝恩,宣宗就賜給他金魚袋和紫衣。有唐一代,這像徵著極大的榮寵,尤其在宣宗一朝,這樣的賞賜更是絕無僅有。李行言受寵若驚,同時又大惑不解。宣宗說:「你知道為什麽能穿上紫衣嗎?」李行言誠惶誠恐地說不知道,宣宗就命人取下殿柱上的帖子給他看。

還有一次,宣宗到渭水狩獵,路過一佛祠,看見醴泉(今陝西禮泉)縣的一些父老正在設齋禱祝,祈求任期已滿的醴泉縣令李君爽能夠留任。宣宗將這個縣令的名字默記在心。過後懷州刺史出缺,宣宗遂親筆寫給宰相一張條子,將此職授予李君爽。宰相們愕然良久,不知道一個區區的醴泉縣令何以能上達天聽,得到皇帝的青睞。隨後李君爽入朝謝恩,天子將此事一說,宰相們才恍然大悟。

久而久之,朝臣們就明白了,皇上表面上是外出遊獵,其實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深入民間、瞭解民情,並且實地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績。

但是天下之大,宣宗不可能全部走遍,為此他特意想了個辦法,秘令翰林學士韋澳將天下各州的風土人情以及民生利弊編為一冊,專門供他閱覽。天子將其命名為《處分語》,此事除了韋澳之外無人知曉。不久,鄧州刺史薛弘宗入朝奏事,下殿後忍不住對韋澳說:「皇上對本州事務瞭解和熟悉的程度真是令人驚嘆啊!」韋澳當然知道,天子掌握的資料正是出自《處分語》。

在這種目光如炬洞察一切的天子面前,如果有人心存僥倖,那他就要遭殃了。有一次主管財政的大臣在奏疏中把「漬污帛」(被水浸濕污染的布帛)中的「漬」寫成了「清」,樞密承旨孫隱中就把那個錯字盼筆畫修改了一下。不料宣宗拿到奏疏,一眼就看見了那個被塗改過的字,頓時勃然大怒,下令追查塗改奏疏的人。孫隱中隨後便以「擅改奏章」的罪名遭到了處罰。

宣宗李忱的事必躬親還不僅僅體現在治理朝政上,就連生活中的一些瑣碎事務也是如此。宮中負責灑掃的那些雜役,宣宗李忱只要見過一面就能記住他們的姓名和各自的職能,所以不管宮中要做什麽事、派什麽活,天子往往隨口就能點名讓人去幹,而且每次派任都毫無差錯,讓宮中的宦官和差役們咋舌不已。

早在大中初年,人們從宰相馬植旋起旋落的命運中就已經明白了一點——要在這個宣宗皇帝的朝廷上結黨,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馬植是在大中二年(848年)五月人相的,本來幹得好好的,可到了大中四年四月,馬植突然被一紙詔書貶出了朝廷,外放為天平節度使。

此次貶謫在事前毫無徵兆,所以人們對此感到難以理解。後來他們才知道:原來是一條寶玉腰帶惹的禍。

這條寶玉腰帶是御用物品,天子在不久前把它賞賜給了左軍中尉馬元贄。眾所週知,宦官馬元贄是擁立宣宗即位的主要功臣之一,所以,不管天子在內心是如何看待這個功高權重的宦官,但在表面上,還是對他極盡恩寵和禮遇之能事,從登基之後便賞賜不斷,這條腰帶只是為數眾多的賜物之一。

可忽然有一天,在朝會上,宣宗李忱卻赫然發現——這條腰帶係在了宰相馬植的腰上。

這個發現非同小可。天子立刻產生了極大的懷疑和警覺。他當場質問馬植,這條腰帶是不是馬元贄送給他的。馬植已經意識到自己闖了大禍,不敢隱瞞,只好道出真相。第二天,宣宗李忱就毫不留情地罷去了他的相職,並將他貶出朝廷。

因為一條腰帶而罷去一位宰相,這種事情乍一看會讓人覺得荒謬。可在宣宗李忱看來,這件事一點兒也不荒謬。

他的理由是:馬植與馬元贄本來就是同宗,而他們一個是當朝宰輔,一個是得勢宦官,具有這種關係和身份的兩個人原本就應該主動避嫌而不能走得太近,如今馬元贄居然把天子的賜物轉送給馬植,那就證明他們已經越過了雷池,天子就完全有理由認為他們有結黨的嫌疑。

退一步講,就算馬植與馬元贄沒有結黨,可僅僅是「禁中與外廷暗中交通」這個事實本身,也是不允許的。

河湟的收復

自從安史之亂以來,河、湟地區(今甘肅及青海東部)已經被吐蕃佔據了將近百年之久。玄宗之後的歷任天子,尤其是憲宗李純,雖然大都懷有收復河湟的志向,但始終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藩鎮之亂連年不絕,朝廷不得不屢屢用兵,而且朝政又被黨爭和宦禍搞得烏煙瘴氣,使得李唐王朝自顧尚且不暇,更不用說騰出手去對付吐蕃人了。到了武宗會昌年間,形勢開始發生逆轉——吐蕃爆發了大規模內戰,其國內政局紊亂,人心離散。

上天似乎注定要把收復河湟的歷史功績送給宣宗李忱。

因為吐蕃開始走向衰亡的時候,正是他登上歷史舞臺的前夕。

李忱即位後的大中三年二月,原本在吐蕃控制之下的秦州、原州、安樂州,以及石門、驛藏、制勝、石峽、木靖、木峽、六盤等「三州七關」在一夜之間全部歸降大唐。

本來三州七關的收復就已經夠讓大唐臣民出乎意料了,沒想到短短兩年之後,所有河湟失地竟然又被一個叫張義潮的人一一收復,全部回歸了大唐版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晚唐戰神張議潮,還我河山歸義軍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58062&page=1


不可否認,百年失地的收復並不完全是宣宗的武功,而是上天的安排。但不管怎麽說,自從安史之亂後,已經在內憂外患的灰暗歷史中艱難行進了近百年的大唐帝國,畢竟還是在宣宗李忱的手裡閃耀出了一抹輝煌。

宣宗時代,帝國雖然稱不上是太平盛世,但起碼也算是承平之局。「大中之治」落下帷幕後,歷史給予了李忱很高的評價:「宣宗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故大中之政,訖於唐亡,人思耠之,謂之‘小太宗’!」

君權神授,天命所歸,宣宗李忱的故事就足以證明了這一點。由於宣宗的勵精圖治,也使得我們在時隔一千多年後,仍然能夠在9世紀晚唐溷亂不堪的歷史迷局中,有幸瞥見一抹盛唐的余暉。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9/9/11 上午 08:08:05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1/29 上午 09:35:37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46
積分:11970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3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遺憾 :一代明君竟死於服毒求壽

西年八五九年(大中十三年),五月起,宣宗因為食用醫師李玄伯、道士虞紫芝、隱士王樂等人所製的「仙丹」中毒,身體狀況非常糟糕,背上長出大瘡潰爛,日夜睡在寢殿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宣宗駕崩。第二年二月,葬於貞陵。

  唐王朝很多皇帝,包括英明蓋世的唐太宗李世民,都死於道教的長生不老仙丹,他們用自殺方法,去追尋健康和長壽!吞食毒藥,好像吞食糖果。奇怪的是,前人的失敗,對後人竟然毫無教訓。連野獸都不會犯的錯誤,豺狼一旦發現獵人的餌是有毒的,牠絕不會再吃,還會阻止小狼吃。只唐王朝的皇帝老爺,屢犯不改,而且代代相傳,越犯越勇。

  從四世紀晉王朝開始到九世紀唐王朝末葉,是道教外丹術盛行時期,他們用「鉛」「汞」之類重金屬,和「硫」「砷」之類的化學元素,當作仙丹,而完全不管它們所含劇毒,像「鉛」,即令吸收一點點,也會在體內凝聚,引起慢性中毒,輕則改變一個人的性情,重則癱瘓不起,神精錯亂。而「汞」中毒更為慘烈,首先是口腔麻痺、四肢麻痺,接著是中樞神經損害,肌肉抽搐痙攣,失去平衡。「硫」「砷」更能迅速致命。以這些為主的道教仙丹,連道教自己的高士,都不敢下肚。孫道胤已經煉出「仙丹」,可是自己不肯下肚。名震天下的陶弘景,還嚴加斥責說:「世界上哪有白晝升天的仙人!」不過,晉王朝的知識份子和唐王朝的皇帝,卻深信不疑。皇帝緊閉深宮,臨死時是什麼模樣,外人不知,史書更語焉不詳。但我們卻可引述兩段文字記載,代作說明:一是韓愈撰寫的李於墓誌銘,記載李於在吞服仙丹後:「往往下血,經四年而斃命。」一是國務院工程部長(工部尚書)歸登,自述吐血十年的慘景:「有如燒紅的鐵棍,從頭頂直插,像火炭一樣強行而下,火焰焚燒七竅,狂痛如割,哀號大哭,乞求一死。」我們可以想像唐王朝那些尊貴的皇帝老爺,在宮中受的是何等酷刑!世間的事,往往如此,有一百個理由絕對不可做的事,只要有一個理由動心,就會全力以赴!那個理由不過是可告人或不可告人的一點私慾而已,能不毛骨悚然。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9/9/11 上午 08:11:16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1/30 下午 12:33:57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46
積分:11970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4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高僧與皇帝合寫一首詩,成為最勵志的千古名篇

智閒禪師曾與唐朝第16位皇帝唐宣宗李忱結下一段不解之緣。

李忱即位於大唐危難之際,但他勤於政事,不僅對內整頓了吏治,還對外收復了大量國土,締造了安定繁榮的「大中之治」,他也被稱為「小太宗」。

李忱的帝王生涯輝煌無比,可是他的登基之路卻分外艱險。


 
李炎在位時,就對李忱心懷芥蒂,所以有一段時間,李忱為了躲避不必要的麻煩,索性便剃了發躲進廟裡求穩,而他寄身的這座廟正是智閒禪師的所居之所。

李忱十分工詩,寫下不少精品,《全唐詩》中就收錄有他的六首詩,其中有一首是他與智閒禪師二人合寫的:

《瀑布聯句》智閒禪師

千岩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

這兩句是智閒禪師觀察瀑布後所感所作,據說寫完後竟無法再繼續寫出後續。私以為智閒禪師這是有意起了個頭,故意引李忱之詩情畫意,因為從這兩句隱喻的含義來看,智閒禪師具有很大的「拍馬屁」嫌疑。

禪師表面是寫瀑布之壯闊:飛過千岩萬壑仍奔波不倦,向源頭看去才知道瀑布起於高端。這不正是李忱嗎?生於帝王之家,出身極高,卻因種種原因不得不四處漂泊。「不辭勞」三字具有強烈的擬人化色彩,映射的正是李忱當時所處的困境。

《瀑布聯句》李忱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李忱承接禪師的詩意繼續發揮,寫下了這兩句至狂之句,他說:瀑布之流怎會被溪澗岩壑所困住,縱然有重重阻礙,它也會不斷開闢道路,最終向大海奔去。李忱之狂相當明顯,言外之意是說雖然此刻無權無勢、身居廟宇,可終究有一天他會飛向最遠方,那就是權力的頂端——皇位。


 
我們回想一下李忱此時所面臨的「內憂外患」:當朝天子是宿敵李炎;朝中有司馬贄把持;安史之亂遺留下的外交、藩鎮等問題一個不少;自己又沒什麼靠譜的後台。這還玩個鳥啊!可人家李忱就是有這份氣魄,寫得無聲無息,卻狂得無邊無際。

智閒禪師的前兩句脫不了奉承之嫌,李忱的後兩句也難逃霸氣之疑,不過當將二人的詩句合起來後,卻顯得格外勵志!智閒禪師講「不辭勞」,李忱說「作波濤」,這都不是尋常人能做到的事情,而是那些心懷鴻鵠之志之人的豪情壯語。

智閒禪師告訴我們,艱難曲折的道路最能磨練人的意志與品格,不要忘記自己高遠的目標;李忱告訴我們,只要堅定「大海」的信心,不管前方多少險阻,都會一一越過,最終實現理想。

一般來說,一人一句或一人多句的「聯句」作品,由於難以做到思想與意境的統一,因此很難寫出佳作,但智閒禪師和李忱卻做到了,從而為後世留下一個不朽的佳話,也留下了一首不可多得的聯句名作。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9/9/11 上午 08:04:43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46
積分:11970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5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唐宣宗開創「大中之治」,人稱小太宗,為何沒能挽救唐朝?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倒數第四位皇帝,在位十三年間,頗有一番作為,開創了「大中之治」,被司馬光譽為「小太宗」。然而,唐宣宗卻沒能挽救風雨飄搖中的大唐王朝,或者說他在位時的繁榮景象,不過是唐朝滅亡前的迴光返照而已!那麼唐宣宗到底做了些什麼,為何沒能挽救大唐王朝?


 
根據史書的記載,唐宣宗在位期間,「河湟歸地,朔漠消氛」,「刑政不濫,賢能效用,百揆四岳,穆若清風,十餘年間,頌聲載路」。按照這套說法,唐宣宗統治時期,確實可以算上盛世,但是如果我們分析具體的史料,就會發現許多問題!上述的這些話,不過時後世對唐宣宗的溢美之詞罷了。


​首先,藩鎮叛亂時有發生。比如大中三年,徐州軍亂;大中十二年四月,嶺南軍變;五月,湖南軍變;六月,江西軍變;七月,宣州軍變;大中十三年,徐州再度軍變。雖然這些叛亂,沒有對唐朝造成很大的影響,但從地域上講,這些地區都是朝廷直接控制的地區,而江淮一帶又是朝廷的賦稅來源,這說明唐朝的統治基礎已經動搖。

其次,朋黨之爭依然激烈。唐朝後期,以牛僧孺、李宗閔等為首的牛黨與李德裕、鄭覃等為首的李黨之間的爭鬥不斷。唐宣宗在即位後,驅逐了李德裕為首的李黨,大肆任用牛黨成員,比如牛僧孺等五相同日北遷。隨著牛黨得勢,李黨逐漸衰落,雖然牛李黨爭告一段落,但新的黨爭隨之而來,加劇了唐朝政局的動盪。


 

​再次,宦官依然把持朝政。唐武宗病重時,是宦官馬元贄等人出面,擁立李忱為皇太叔,然後扶持其登基即位。唐宣宗是由宦官擁立,所以他一直對宦官集團抱有好感,依然將禁軍的軍權交給宦官。唐宣宗死後,他的兒子也是由宦官擁立的,當時的宰相夏侯孜表示異議。宦官們十分囂張,「但是李氏子孫,內大臣立定」。

此外還有一點,唐宣宗在位期間,南衙北司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所謂南衙指的是以宰相為首的朝臣集團,北司指的是宦官集團。唐宣宗在位期間,既沒有削弱宦官,也沒有倚重朝臣,加劇了兩者之間的矛盾,為後來的動亂埋下種子。與此同時,唐朝中後期的許多社會問題,比如土地兼并、流民問題,他都沒能予以解決。

 
​也就是說,唐宣宗在位期間,憑藉他的個人能力,確實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王朝的繁榮穩定,但其實根本問題都沒有得到相應的解決。「外則藩方數逐其帥而不能治,內則宦官握兵柄制國命自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唐宣宗也無法改變這種局面!

859年,唐宣宗走完自己的一生,死於大明宮,終年50歲。他的死亡與先祖李世民有相似之處,都是因服用丹藥中毒所致。所謂的「大中之治」至此宣告終結,隨著唐宣宗的死亡,各種矛盾猶如火山一樣噴發,將大唐王朝徹底埋葬。

參考資料:1.《舊唐書》;2.《資治通鑑》;3.《讀通鑑論》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9/12/6 上午 05:05:02

 5   5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312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