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轉貼】還原楊家將

您是本帖的第 1567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還原楊家將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32
積分:11952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還原楊家將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楊家將故事流傳了近千年,歷久彌新,令人難忘。楊家將故事是如何家喻戶曉的?這有一個歷史的演變過程。

“楊家將”故事發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葉就已迅速流傳於天下。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曾寫過一篇文章,稱讚楊業、楊延昭“父子皆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並且指出楊家將故事在當時社會的各個階層廣泛流傳。歐陽修的這篇文章作於楊業死後的第65年,篇名叫《供備庫副使楊君墓志銘》。這位供備庫副使楊君,是楊家的後人,名叫楊琪,楊業乃其伯祖。另一位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著名人物蘇轍也寫過一首“過楊無敵廟”,蘇轍也是北宋人,離楊業去世的年代並不算太遠,他的詩從另一個側面證實了楊家將故事在宋代的影響力。

到了南宋,民間藝人把楊家將故事編成了話本,在民間越傳越盛。由於北宋最終為外敵所滅,南宋遺民崇拜英雄的心情非常強烈。面對屈辱求和的南宋政府,他們對那些血戰保國的將領更加敬仰和懷念。楊家將故事在流傳過程中,被民間藝人進行了大膽想像和藝術加工,許多神奇的故事和人物不斷被融入。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南宋遺民徐大焯所著的《燼餘錄》,書中把與楊延昭同時代的將領楊嗣的功績安到了楊延嗣身上,又創造出了楊宗保,還構想了楊家將父子捨命救援宋太宗的情節。

到了元代,楊家將故事形式又有新拓展,出現了雜劇,比如《昊天塔孟良盜骨》等等。到了明代,楊家將故事進一步豐富,出現了《楊家將演義》、《楊家將傳》,楊家將故事以小說、評書的形式廣泛流傳。這些故事反映的時間跨度加大,從宋太祖趙匡胤登基一直寫到宋神宗趙頊,約一百年的歷史,編織了楊家祖孫世代抗敵的英勇故事。

明朝中後期,朝廷積弱,外敵虎視,這種局面與宋朝何其相似,楊家將成了借古言今的最好武器。另一方面,明政府也非常推崇楊家將,希望藉此宣揚忠君思想。在這樣的時代氛圍之下,民間藝術家在傳說和戲曲的基礎上,改編出歷史演義小說,如明代紀振倫的《楊家將通俗演義》,加上清代熊大木的《北宋志傳》,這兩部書使得楊家將故事定型,為後來的戲曲和說唱文學提供了豐富素材。明清兩代,戲曲舞台上以楊家將為題材的劇碼就有三百六十齣之多。直到今天,京劇和其他地方劇種還經常上演《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帥》等劇碼。這些小說和戲曲,與歷史事實出入已經很大,成了英雄傳奇。

楊家將故事之所以能夠深入民心,固然是因為其曲折動人的情節,更重要的還與宋、元、明、清時期中國歷史的發展形勢密切相關。縱觀中國歷史,北宋被金人所滅,南宋被蒙古所滅,明代在恢復漢人政權之後又被滿清所滅,清朝又一度面臨列強瓜分。在中原大好河山飽受鐵蹄踐踏的時候,人們需要英雄,楊家將就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但史籍中關於楊家將的記載實在過於簡略,顯然滿足不了人們對英雄的期待。於是“楊家將”在傳頌的過程中,不斷被豐富、充實、發展,原本只有三代的楊家將被鋪寫成了五代;原本只是男兒的鐵血沙場,又融入了佘太君、穆桂英等生動如花的女英雄。已經說不清,到底是人們在以歷史譜寫英雄,還是借英雄寄語歷史。

楊六郎是不是郡馬爺

楊延昭生於958年,死於1014年,是楊家將中唯一生卒年月都有記載的人物。楊延昭起初叫延朗,後來因避道士趙玄朗之諱而改為延昭。按理說一個道士的名字無須避諱,但這個道士非同一般,宋真宗將其尊為聖祖。

楊家將故事中,楊延昭是楊業的第六個兒子,因而又叫楊六郎,不過歷史事實並非如此。《宋史》中記載楊業有七個兒子,楊延昭至少比其中的五位要大,他不是因為排行第六才叫楊六郎,而是另有原因。楊六郎是遼兵對他的稱呼,宋史稱遼兵對他非常懼怕,至於為什麼叫他六郎、其中有些什麼緣由則無可考。

傳說中楊六郎還是地位顯赫的郡馬爺,這更是沒有任何依據。從楊六郎的生活軌跡看,他長年鎮守邊關,在京城沒有什麼根基,更沒在京城生活過或任過職,怎麼可能成了柴家的郡馬?

楊延昭少年時,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說話,但對兵法及行軍打仗之事卻非常上心,顯示出了過人的天賦。楊業對他很是鍾愛,覺得他最像自己,經常把他帶在身邊,讓他經受戰鬥鍛煉。

986年,宋太宗發動第二次征遼戰役,28歲的楊六郎就在陣中。攻打朔州城時,楊六郎衝鋒在前,手臂被流矢射中,入肉很深,但他沒有退卻,忍痛鏖戰,把強悍的遼兵打得一敗塗地。英雄的事蹟總是難以磨滅,如今雁門關附近山上,仍然留有楊六郎砦等地名,這是對他的永久性紀念。

楊延昭起初並沒有受到宋王朝的重用。太平興國年間,他被蔭補為供奉官,這是級別比較低的軍官,大約相當於現在的連級幹部吧。楊業犧牲後,楊延昭由供奉官升遷為崇儀副使,勉強算是個中級軍官。歷史上有關楊六郎的英雄事蹟,只有屈指可數的幾件,與傳說中的英勇神奇大相徑庭。

西元999年陰曆9月,遼國大舉南犯,楊六郎率兵打了幾個勝仗,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儘管他不是宋軍的主將,所取得的勝利也只是局部性的,但還是極大地鼓舞了宋軍士氣。有一次,六郎到保州以北的遂城巡查,遭遇了大隊遼兵的圍攻。遂城是個小地方,城牆不高,兵力也不多,形勢非常危急。楊延昭緊急動員全城的壯年男子配合宋軍上城防禦,打退了敵人的數次猛烈圍攻。戰局暫時穩定下來,但城內人心惶惶,遂城易攻難守,沒有良策很難堅守。入夜時分,楊六郎親自到城頭巡查,陰曆十月,北方的天氣滴水成冰,已十分寒冷。一陣寒風吹過,楊六郎計上心來。他連夜安排人往城上澆水,等到天明,城牆上結起又硬又滑的冰層,遼軍無法架梯也無法爬城,不得不自行退卻。宋軍乘機出城追擊,大獲全勝。

遼兵入侵中原,給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災難。他們把當地民眾抓去做苦力,甚至在攻城時逼迫他們爬城,讓無辜的百姓做替死鬼。目睹此情此景,楊六郎恨不能率百萬雄兵痛殺遼寇,但他人微言輕,官小兵少,不可能有更大的作為。他屢次請求高陽關都部署傅潛發兵增援,都得不到迴音。當時傅潛手下有8萬多兵馬,但他消極畏戰。楊延昭以及楊嗣、石普等將領屢次請求傅潛增派人馬,主動出擊,但傅潛都充耳不聞。更有甚者,他還刻意掩蓋部下抗遼的功績。貪生怕死的傅潛受到了眾人的嚴厲譴責,當時一位叫錢若水的文官,主張殺掉傅潛,通告全軍以振軍威,然後挑選像楊延昭這樣英勇善戰的軍官,委以重任,驅逐遼軍。

後來宋真宗親率大軍前往大名府督陣,宋軍綿延數十里,氣勢龐大,深入宋境的遼軍擔心被圍,於1000年正月撤退。遼兵撤退後,宋真宗將傅潛削職流放。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楊延昭有幸得到宋真宗的召見。真宗皇帝詢問他有關邊防的情勢,楊延昭對答如流,談吐不凡。宋真宗非常滿意,對諸位大臣說,“延昭父親楊業是前朝名將,延昭治兵護塞有乃父之風,非常值得稱讚。”這可能是楊延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見到皇帝。

1001年,遼軍又一次南下。楊延昭在羊山埋伏下精兵,自己率領部隊與遼軍叫陣,將遼軍引誘到伏擊圈後,伏兵四齣,楊延昭又率眾殺回,遼軍大敗,其領軍大將當場陣亡。此一陣大長宋軍士氣,楊延昭因功被加封為莫州團練使。楊延昭升了官,引起朝廷中某些人的嫉妒。宋真宗曾經和大臣們談及此事,他說楊延昭遠在邊關,朝里沒有什麼熟人,全仗自己忠心勇敢取得些功名,對他眼紅的人很多,不是朕保護他,他哪裡會有今天?

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實,楊六郎根本不可能是郡馬,否則就不是朝中無人了。終其一生,楊六郎也沒有什麼太高的地位,和傳說中的朝廷重臣相去甚遠。不過話說回來,宋真宗對他還算不錯。1002年,遼軍兵困保州,楊延昭、楊嗣領兵求援,遇到遼軍突襲,部隊損失很大。宋真宗因其素以忠勇聞名,將其從輕發落,革職待辦,以觀後效。過了一年,邊境局勢又一次緊張起來,邊將用兵不利,楊六郎被重新起用。

1004年,蕭太后和皇帝耶律隆緒率領二十萬人馬大舉南下,直逼北宋要地澶州。楊延昭駐守遂城,所統兵力不過一萬,能夠發揮的作用有限,但他對全域有着清醒的認識:遼兵孤軍深入,處於宋軍的四面包圍之中,只要果斷決策,一定會圍而殲之,大獲全勝。他的主張和當時的主戰大臣寇準不謀而合。楊家將故事中,楊家與寇準有着許多精彩的故事,但事實上寇準是北宋名相,地位遠在楊家之上。楊六郎與寇準從未謀面,更談不上什麼交情。

宋真宗想和不想戰,蕭太后的初衷也不是要侵佔大宋地盤,而是儘可能多地掠奪財物。最後雙方簽下了“澶淵之盟”。從此,金錢換和平成了大宋堅持的基本國策。楊延昭空有一腔愛國之心,卻無用武之地。堅守本職崗位也許是他唯一可以做的事情。他在鎮守遂城期間,前前後後共打退遼軍的百餘次進攻,遂城因此獲得了“鐵遂城”的稱號。

澶淵定盟之後,楊延昭因為守邊有功,受到了宋真宗的信任,屢次獲得升遷,被欽定為邊關守將。楊延昭鎮守邊關二十多年,嘔心瀝血,英勇善戰。1014年,楊六郎病死於邊關,享年57歲。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6/10/3 上午 08:14:52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32
積分:11952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2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去了哪

楊家將的第三代表人物是楊文廣。然而,在對於楊家將在正史中的記載在楊廣文之後就中斷了,到了北宋末年,楊家已經衰落,後代大都淪為平民,就是有從軍的也多為下級軍官,就像楊志,作為楊令公後代,鬱郁不得志,最高做到提轄,相當於現在市公安局下邊XX大隊長,頂多營級,最後還遭排擠,上了梁山當了土匪。岳飛時代,帳下大將楊再興,據說是楊令公後代,是岳飛剿匪收的降將,最後小商河戰死,此人官銜擱現在也就相當於團級……總之楊家後代都很慘,已經沒辦法進入軍政高層!


北宋滅亡時,曾經與楊家將爭戰了近百年的遼國也早於北宋滅亡前兩年的1125年被後金所滅。所以,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什麼不出來救國的疑問是不存在的。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8/12/6 上午 08:14:23

 2   2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468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