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轉貼】倉促遷都的背後 瀋陽故宮三大未解之謎

您是本帖的第 1494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倉促遷都的背後 瀋陽故宮三大未解之謎
老佛爺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左冷禪
文章:1507
積分:17159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2月17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老佛爺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倉促遷都的背後 瀋陽故宮三大未解之謎
瀋陽故宮,原名盛京宮闕,後稱奉天行宮。是滿清入關挪位置之前的皇宮,也是愛新覺羅氏的龍興之地。380年前,清朝的開創者就是在這裡,邁出了他們入主中原的最後一步。

  由於史料的缺失,瀋陽故宮仍然有許多待解謎團。為此,380年後的今天,有關專家各持己見,眾說紛紜。  

  謎團之一:努爾哈赤倉促遷都只為保江山龍脈?

  努爾哈赤於1621年率領八旗大軍以銳不可擋之勢挺進遼東並將都城從赫圖阿拉遷至遼東重鎮遼陽,大興土木,修築宮室。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625年三月初三早朝時,努爾哈赤突然召集眾臣和貝勒議事,提出要遷都盛京(今瀋陽),諸親王、臣子當即強烈反對,但努爾哈赤堅持自己的主張。

  努爾哈赤為何如此倉促遷都?民間一直流傳:努爾哈赤深信風水,按照風水先生的指點,他在當時的東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廟;在東門裡修建彌陀寺;在風嶺山下修建千佛寺,想用三座廟把神龍壓住,以保龍脈王氣。

  但是,三座廟宇只壓住了龍頭、龍爪和龍尾,城裡的龍脊樑並沒被壓住。於是龍一拱腰,就要飛騰而去,一直向北飛到渾河北岸。罕王以為龍是奉天旨意,命他在龍潛之地再修造城池,於是一座新城便拔地而起,並將此命名為「奉天」。又因為渾河古稱沈水,而河的北岸為陽(風水中有關陰陽的規定為:山的南面為陽、北面為陰,水的南邊為陰、北邊為陽),所以又稱「瀋陽」。

   雖然傳說似乎過於神奇,但歷來皇帝建都建城,風水都是放首位的。瀋陽在渾河之陽,上通遼河,遼河又通大海,可謂是一塊風水寶地。  

  努爾哈赤遷都瀋陽,更主要的目的應該是出於戰略進取上的考慮。首先,瀋陽乃四通八達之處,其地理位置對當時的滿族而言非常有利,北征蒙古,西征明朝,南征朝鮮,進退自如。其次,原先的都城遼陽滿漢民族矛盾衝突嚴重,而瀋陽當時還只是個中等城市,人口少,便於管理,這樣可以避免滿漢矛盾的激化。

  謎團之二:瀋陽故宮究竟何年開始建造?  

  由於史料沒有任何明文記載,瀋陽故宮究竟何年開始建造,一直是歷史上的一大懸案,也是歷史學家們爭論的一個焦點。

  這可能是因為修建皇宮是件勞民傷財的舉動,清代統治者認為不值得提倡,而且修建宮殿本身也就是為皇帝建個家,沒必要將具體建造年份寫進史書。然而幾年前,鞍山市文物站的一位工作人員在當地發現了一本《侯氏宗譜》,其中關於修建遼陽東京城和瀋陽盛京城的記載非常詳細。據《侯氏宗譜》記載,負責為瀋陽故宮燒製琉璃瓦的侯振舉家族是「於天命九年間遷至瀋陽,復創作宮殿龍樓鳳闕以及三陵各工等用」。有專家據此推斷,瀋陽故宮應該是在天命九年,也就是1624年開始建造的。  

   也有專家不贊同這一說法並認為《侯氏宗譜》中所說的「天命九年」指的是侯振舉一家遷居瀋陽的時間,而不是說侯振舉搬到瀋陽後就立即開始建造故宮。

  有專家認為,瀋陽故宮應該是從1625年開始建造的,理由有二:首先,1624年,東京城還沒有建好,許多貝勒、大臣都還在忙著建自己的住所,努爾哈赤在沒有下達遷都命令之前,不可能在瀋陽建造故宮;其次,努爾哈赤居住在位於城北的罕王宮,而不是故宮裡。如果瀋陽故宮1624年就開始修建的話,那麼努爾哈赤為什麼不住在故宮裡反而要在故宮城旁居住?

  謎團之三:誰才是瀋陽故宮的總工程師?

  這些清代宮殿建築到底是誰設計的?又是由誰建造的?這一次,同樣是《侯氏宗譜》掀開了冰山一角。

  宗譜中記錄了這麼一段文字:「大清高皇帝興師吊伐以得遼陽,即建都東京,於天命七年修造八角金殿,需用琉璃龍磚彩瓦,即命余曾祖振舉公董督其事,特授夫千總之職。後於天命九年間遷至瀋陽,復創作宮殿龍樓鳳闕以及三陵各工等用。又賜予壯丁六百餘名以應運夫差役驅使之用也。 余曾祖公竭力報效,大工於是乎興。選擇一十七名匠役,皆竭力報效……」  

  這段文字說明,侯振舉這個人與瀋陽皇宮的營造關係很大。從以上文字可以判斷,侯振舉應該是建造故宮的負責人之一,但是考慮到瀋陽故宮中有許多建築是滿蒙風格,侯振舉作為一個漢人,不可能設計出來,所以除了侯振舉之外,應該還有其他的設計者和建造者。

   對此,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有專家認為,侯振舉只是燒製琉璃瓦的管窖人,而不是瀋陽故宮的工程師,因為侯振舉是從海城遷至瀋陽的,根據《海城縣志》載:「城東南三十五里,在巖山山麓有黃瓦窖,制黃琉璃瓦。清時工部派五品官監製黃瓦。以備陵寢宮殿之用。」其卷二《民族》中有這樣的記載:「侯氏,原籍山西明福縣,後徙本境。清初隸漢軍旗,世襲盛京五品官,監製黃瓦,族繁戶眾,世居城東南析木城。」該縣志又在《重修缸窖嶺伯靈廟碑記並序》中說:「清初修理陵寢宮殿,需用龍磚彩瓦,因賞侯振舉盛京工部五品官……」

  所以,究竟是幾個人一同修築了這座清代宮殿,還是由某位大師具體設計,這個問題也一直是未解之謎。

  有關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始建於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關前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創建的皇宮,又稱盛京皇宮,清朝入主中原後改為陪都宮殿和皇帝東巡行宮。瀋陽故宮經過多次大規模的修繕,現已闢為瀋陽故宮博物院。北京、瀋陽兩座故宮構成了中國僅存的兩大完整的明清皇宮建築群。

  瀋陽老城內的大街呈井字形,故宮就設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佔地六萬平方米,現有古建築一百座。瀋陽故宮按照建築佈局和建造先後,可以分為三個部分:東路為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時期續建的大中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睢宮、衍慶宮、啟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等。 整座皇宮樓閣林立,殿宇巍峨,雕樑畫棟,富麗堂皇。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簷亭式建築,正門有兩根盤龍柱,以示莊嚴。大政殿用於舉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頒布詔書,宣佈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等。十王亭則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辦事的地方。這種君臣合署在宮殿辦事的現象,歷史上少見。從建築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10座亭子,其建築格局乃脫胎於少數民族的帳殿。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顯示了滿族文化發展的一個里程。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稱「金鑾殿」,這是瀋陽故宮裡最重要的建築。整座大殿全是木結構,五間九檁硬山式,辟有隔扇門,前後出廊,圍以石雕的欄杆。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頂蓋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殿柱是圓形的,兩柱間用一條雕刻的整龍連接,龍頭探出簷外,龍尾直入殿中,實用與裝飾完美地結合為一體,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氣魄。此殿是清太宗日常臨朝處理要務的地方,公元1636年,後金改國號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舉行。崇政殿北首的鳳凰樓,三層,是當時盛京城內最高的建築物。

  瀋陽故宮博物院不僅是古代宮殿建築群,還以豐富的珍貴收藏而著稱於海內外,故宮內陳列了大量舊皇宮遺留下來的宮廷文物,如努爾哈赤用過的劍等。

  皇宮變成了博物館

  瀋陽故宮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其早期宮殿是清入關前帝王的住用之處,中、後期建築是清遷都北京後,供皇帝東巡使用和收藏宮廷文物之處。辛亥革命後,瀋陽故宮仍置於盛京內務府的管理之下,直至1924年《修正優待皇室條件》頒布,才由地方政府接管。

  北京「故宮博物院」在1925年建立,這為決定瀋陽故宮的前途提供了直接的借鑒。於是,以瀋陽故宮為基址的博物館便應運而生了。

  1926年冬,經當時奉天省省長莫德惠提議,於瀋陽故宮設立東三省博物館籌辦處,旋經省議會通過,籌辦處於11月16日正式開始辦公。後人也就約定俗成地將1926年11月16日定為瀋陽故宮博物院的生日。至此,曾經一個王朝的皇家禁苑就正式成為了向社會公眾開放的公共場所。

  在瀋陽故宮住過的三位皇帝

  清朝入關前,前後在瀋陽故宮住過的,有三位皇帝。努爾哈赤把後金都城從遼陽向南搬到了瀋陽;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則在瀋陽建立了清政權;最後從瀋陽出發進北京紫禁城的,是他的兒子福臨。福臨做皇帝時,才6歲。

  在瀋陽故宮,今天還能看到一個福臨用過的搖籃,福臨的母親出身蒙古貴族之家,她給兒子用的是蒙古式的馬背搖籃。

  歷史走到了1644年。

  這一年,是明朝崇禎皇帝的末年,一支由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軍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這一年,也是清朝順治皇帝的元年,與農民軍進北京同時,清朝的八旗大軍,也開始向著長城向著北京推進。

  走到這一步,努爾哈赤的後代遭遇了他們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機遇——清朝最終得了明朝天下。6歲的小皇帝福臨從此離開瀋陽的皇宮,住進了明朝留在北京的紫禁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0/10/22 上午 06:56:38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312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