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轉貼】三國英雄,埋骨何方

您是本帖的第 1747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三國英雄,埋骨何方
lia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小飛俠
文章:1211
積分:1476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lia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三國英雄,埋骨何方
漢,群雄人物
張角墓
位於河北省定州市子位鎮七級村南端,在息塚以東偏南20公里。本有張氏三兄弟墓,現僅存張角墓一座。據傳,該村為黃巾農民起義軍領袖張角的故裡。黃巾起義軍失敗後,張角兄弟被害,其尸體被當地農民偷回故裡安葬,並用道統的喪葬習俗,祭祀七七四十九天,故稱七祭。為避官方查究,隱“祭”為“汲”,後演變為七級。
張角的墓穴已不存在,據張家後人介紹,這片老墳地原先大約7000平方米,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的炮樓曾修在高地上面;文化大革命期間,將高地的土拉去一小部分。是張家後人據理力爭才儲存下來,幾十年來周遭將墳地蠶食了不少,要不是有張家後人的保護,這片墳地早已成了宅基地。


愍帝陵
位於河南許昌縣東14公里張潘鄉政府院內,東望張潘故城遺址,為東漢獻帝衣冠塚。陵稱“愍”而不稱“獻”是昭烈帝所謚。獻帝禪位給魏王曹丕,丕稱帝後,封獻帝為山陽公(今河南修武縣)。獻帝死後,葬於封地。因曾居許二十五年,後人為表紀念而建陵,陵高15米,面積10000平方米,今僅存一長方形土台。


伏皇后墓
位於河南許昌縣南15公里的塚劉村東北隅,是為漢獻帝的皇后伏壽之陵墓。墓高10米,占地1730平方米,塚前有兩小墓,為二皇子墓。伏皇后在漢獻帝興平二年(西元159年)被立為皇后,建安十九年(西元214年)怨恨曹誅董承,與父伏完密謀曹操,事情洩漏,曹將伏後禁閉冷宮逼其自縊,二皇子亦被鴆殺。伏後死後,曹操宣稱其暴病而死,仍按皇后禮儀濃葬。


董貴妃墓
位於河南省許昌縣內東北,系一土塚,有明顯被盜掘痕跡。


王允墓
位於山西省祁縣西北修善村西,墓長二十五米,寬二公丈以上,今已作為重點文物保護。


華佗墓
位於河南許昌城北15公里蘇橋村南石梁河西岸,墓高4米,占地360平方米。墓呈橢園形,前有清乾隆十七年(西元1752年)立石碑一通,楷書︰"漢神醫華公墓"。墓地六角形,青磚花牆環繞,翠柏青松掩映,1985年中華全國中醫學會河南分會在許昌召開"華佗學術研討會",鐫立"東漢傑出醫學家華佗之墓"石碑一通。
1993年,華佗墓被許昌縣民眾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鄭玄墓
位於山東省高密市雙羊鎮後店村西,又稱鄭公墓。東漢建安五年(200年)春,袁紹命其子袁譚逼鄭玄隨軍,行至今河北大名東病故。初葬劇東(今青州市鄭母鎮)。後因墓壞,歸葬故裡。原封土高6米,1993年為砌護牆。
鄭公祠始建於唐貞觀年間,有通德門、享殿、配殿等,規模頗大。後幾經毀壞倒塌,歷代多次重修重建。建國後,於1987年重修,1993年修繕,築院牆環繞。院內有祠堂3間,高8.1米,長9.6米,寬5.7米,磚石架構。從地面到祠宇門口築有台階,內有泥塑坐像。龕門上方橫批為“海岱宗師”,左右楹聯為“含海岱之純異,體大雅之洪則”。祠東南有亭,內立1987年修繕鄭公祠碑。祠前石碑兩座,東邊一座是金承安五年重修鄭公祠碑,額頭篆刻“大金重修鄭公祠記”,記述鄭康成簡歷及其功績;西邊一座是清乾隆六十年(西元1795年)重修鄭公祠碑。


孔融墓
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永流鄉范家村東。墓高12米,南北長13米,東西長18米。


檷衡墓
位於武漢市漢陽鸚鵡湖湖心島上。檷衡死後,黃祖懊悔,用濃禮將其禮葬於洲上,檷衡曾作過《鸚鵡賦》,後人遂稱其洲為鸚鵡洲,後原洲沈沒,真墓不存(據《清一統志》載︰“湖北武昌府,鸚鵡洲在江夏縣西南二裡,檷衡墓晨鸚鵡洲,今淪於江。”),光緒20年(1900年)於今鸚鵡洲重修檷衡墓,為石建,呈方形,立“漢處士檷衡墓”碑。可惜遭破壞,僅存墓碑。今湖心島上墓為新建。


劉表墓
位於湖北省襄樊市東,資料不詳。


黃祖墓
位於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沙河鎮聯盟村,有一古墓,碑刻“江夏黃祖之墓”。黃祖系東漢末年江夏太守,擊鼓罵曹操的彌衡就被黃祖所殺。


袁術墓
位於安徽省長豐縣  公  鎮西南3公里處。孤堆回族鄉蔡圩村閻家小集,有個袁氏孤堆,相傳為三國時期的袁術墓。已被考古學家證實。


袁紹墓
位於邯鄲市郊外滄縣前高龍華村,資料不詳。


顏良墓
位於河南省鶴壁市浚縣,資料不詳。


文醜墓
位於河南省禹州市,箕山余脈過藍河是三峰山的西峰。西峰西南有寨子賈村。村南有文丑塚,村東有文醜廟,村北有興國寺。
鴻暢鄉東南寨子賈,地處磨石山與西峰山之間。村南有文丑墓,為一碩大之土塚,村東頭有文丑廟,僅有瓦房兩間,碑亭一座。近年來,村舍擴建,廟房已圈至村內,內設村辦面粉廠。村東有大坡,號稱“白馬坡”。傳說為東漢末年關羽大戰文丑處。文醜後裔在此築寨定居,村名文家寨。地處兩崗之間窪地,聚落東西長,不規劃,面積0.21平方公里,有南北街與東西街巷相通,佈局疏散。明朝末年,文姓式微。賈姓從郟縣賈樓遷來多戶,村名易稱寨子賈。
村民反映,文醜塚十分高碩,文醜廟也很靈驗。民國18年夏季,霪雨連綿,山洪爆發,洪水驟至,村寨被湮。村民都跑到文醜塚上去避水,可知文醜塚形體之高碩。民國14年4月,匪首魏國柱率眾千余人,連陷坡街、鴻暢等寨。寨子賈的寨首夢見文醜向其警告。翌日寨首領眾在寨上安好“榆木噴”(即大鐵炮),向北試射,不響,向西南試射,連響兩發。誰知土匪正從西南向寨撲來,這兩炮正好落在匪隊之前。土匪見寨內早有準備,知不可攻,便向西退去。寨子賈得免於難。


劉璋墓
劉璋到公安後,曾出任過縣令一類官職,但最後隱居到離公安縣城(現南平鎮)西25公里處的古堤  。古堤  現屬公安縣章莊鋪鎮指南村,在207國道2181公里處北側。該地一脈青山,兩澗溪水,曾是山青水秀魚米之地。據當地百姓口口相傳︰劉璋隱居此地後,改姓為陳,以農耕為生,後病死於此,其墓就葬於家後。劉璋死後,恢復劉姓,歸葬時,置有雙碑,一銅一石.石碑立於土墓之外,銅碑埋於墓內,石碑刻有劉璋封號及字名,銅碑內容不詳。
現下公安縣章莊鋪鎮,有劉璋的後裔。他們仍沿襲劉璋隱居之俗,生為陳姓,死後恢復劉姓.所謂“生陳死劉”。劉璋後人曾在劉璋墓附近建廟祭祀,廟前有一匾額,刻有道勁有力的四個大字“生陳死劉”,廟內有劉璋的木刻雕像。可惜的是,廟在解放後被毀,其墓在1958年大煉人骨肥時被挖。但其墓中的銅碑未見,石碑現已不知去向。


張任墓
位於四川省德陽縣北外桅杆村,資料不詳。


馬騰墓
位於許昌縣北10公里的蘇橋鄉塚許村。占地半畝,塚高兩丈余,數株翠柏環生其上。馬騰,字壽成,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漢靈帝末年,邊民叛亂,州郡招兵鎮壓,馬騰應募從軍,因戰功累累遷為征西將軍。漢獻帝都許後,他接受曹操的綏撫,為保衛關中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召入京師,封為衛尉。其子馬超,輾轉入蜀歸順劉備,被封為“五虎上將”,馬騰及其家屬因受到株連被殺,葬於石梁河畔。


張燕墓
位於河北省邢台市內邱縣鵲山下的吳村
張燕被東漢召降後,封為中郎將。死後,葬於鵲山下的吳村,《順德府志》和 《內邱縣志》對張燕墓均有記載︰“張燕墓,在吳村西,俗稱   面台”。墓前有四尊石雕神獸(俗稱四不象)。後經戰亂,現下兩尊收藏於美國費城大學博物館,一尊收藏於法蘭西巴黎吉米特博物館。一尊被當地人藏於地下;戰亂時軍閥多次挖掘均沒找到。1999年在搬遷十方村過程中,挖到這個稀世珍寶。內邱縣民眾政府將這座國寶,移到扁鵲廟內供游人覽望,並作為鎮廟之寶。


韓玄墓
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城南學府坪的現長郡中學內運動場,墓前有“漢太守韓玄之墓”碑。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清汪應銓《韓玄墓記》載;玄“威信智略,足以服人”,“寬濃愛人,玄與三郡俱降,兵不血刃,百姓安堵,可謂知順逆之理,有安全之德。”對韓玄評價甚高,似在為其正名。


蔡邕墓
位於河南禹州,箕山入禹境之第一峰為逍遙嶺,其陰有漢中郎將蔡邕墓。嶺上有摩崖石碑一通,上刻漢隸體字,字大二寸,為蔡邕親書。此碑曾墜入  河,現為白沙楊氏獲之。
蔡邕,東漢書法家,以隸書著稱。架構嚴整,體法多變,長於碑記。熹平四年(175),靈帝詔邕寫六經文字,部分由邕書丹於石,立太學門外,曰石經。董卓當權時,任邕為左中郎將。卓被誅後,邕為王允所捕,死葬於此。其東為白沙鎮,其北為白沙水庫,湖光瀲灩,景色一新,為旅遊勝地。

蔡文姬墓
位於西安城東南藍田縣三裡鎮鄉蔡王莊村西北約100米處。墓封土高約7米,林木蔥郁。蔡文姬,名琰,東漢末年女詩人。博學有才,辨通音律,曾因戰亂沒於匈奴達12年。曹操思賢慕才,用金璧贖回。卒後葬此。蔡王莊村就是守墓人一代代繁衍生息而成為村莊的。1991年建立蔡文姬紀念館,館內陳列著蔡文姬所著《悲憤詩》和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及《後漢書》中的《董祀傳》等。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0/7/6 上午 06:36:28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468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