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觀賞。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討論版電子書(Life論壇) → 佛教的大光明與大安樂(推薦)

您是本帖的第 7302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佛教的大光明與大安樂(推薦)
阿貴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817
積分:1156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4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阿貴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佛教的大光明與大安樂(推薦)

佛教的大光明與大安樂

(黃念祖老居士一九八七年講於美國華府佛教會,一九
九一年整理成文)

黃念祖老居士,年輕時在中國與虛雲老和尚習禪,而後
又修持密宗,最後來到台灣,專修阿彌陀佛淨土法門,
於幾年前圓寂,瑞兆現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黃老
居士入滅後,其內修之圓滿純熟才被世人所發現。

(壹)光明與安樂,理體並妙用
   
  今天我有機緣在華盛頓華府佛教會向大家匯報---佛教的大光
明與大安樂,十分榮幸。聽起來這個題目好像生一引起,新奇一些。
其實還都是我們常常說到的“放大光明”,“光明普照”,“拔苦與
樂”,“離苦得樂”。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覺覺他,自利利他。
由於光明,方消癡暗,垢障消除,才得真樂。慧光破無明,正是自覺
覺他,覺心除幻結,正是自他俱利。這個光明與安樂非一切世間諸法
所能相比,故稱之為大。

    光明有兩種:(一)、色光(指日月火珠及佛菩薩天人的身光)
(二)、智光或稱智慧光,心光(指妙法能除眾生愚癡的垢暗)。
《大智度論》說:“光明有二種,一者色光,二者智慧光。”曇鸞大
師說:“佛光能破無明  ,故佛又號智慧光。”憬  師說:“光從佛
無癡善根心起,復除眾生無明品心。故智慧。”故《瑜伽論》稱之為
法光明。以現法破暗為義,別於色光,但佛光具一切光,故《信生論
》說:“佛光明是智慧相也。”藕益大師九天寫一部《彌陀要解》,
人稱這是從藕益大師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思益經》說:“如來身
者,即是無量光明之藏。”如來身是什麼呢?就是大光明之府庫。《
大日經》說:“大日如來所安住之處是------不壞金剛光明心殿。”
金剛是表示堅固,永遠不會壞,不會滅,不會減的。光明的心是贊嘆
如來覺心的勝德。殿原意是宮殿,此處光明心殿表示身住於心,心住
於身的不思議妙境。《思益》中光明說的是如來身。《大日》中光明
說的是如來心。由此可見,如來的身心就是大光明,也正是佛教的大
光明。再看,禪宗黃檗的師父百丈禪師,他就說:“靈光獨耀,回脫
根塵。”司人的心回然超脫六塵,只是一片靈光單獨照耀。這也是拿
光明譬喻這個心不與萬法為侶,心光寂然朗照之象。黃檗的弟子臨濟
禪師說:“曆曆孤明。”“曆曆”是清清楚楚,綿密不斷。“孤”就
是不以一切為侶伴,罄然獨存。“明”就是光明,明白,本明。也是
同樣敘述本心,所以佛教都以大光明來表示本來的妙明真心(妙明兩
個字就是勝妙光明的簡稱)。阿彌陀佛又號無量光佛,而且《無量壽
經》裏頭十二光佛,無量光,無邊光,無礙光,無等光,智慧光,常
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隱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都
是阿彌陀佛稱號。法身阿彌陀佛所居的國土稱為常寂光土,可見彌陀
身土都是大光明。所以大光明就是佛之身,佛之土,佛之心,顯示佛
的本體。有體必定有用,從大光明的本體,自然流出大安樂的妙用,
就普令一切眾生都能因妙法光明消除自身癡暗,離苦得樂。更殊勝的
是每一個眾生常住於大光明的本體而得到大的安樂。

    至於大安樂,更是十方諸佛的本懷。《昆盧遮那經》說:“大悲
為根”,所以慈悲是諸佛的根本。悲是拔苦,慈是與樂。令一切眾生
都得徹底究竟的永恆的大安樂,才是如來的本心,普度眾生都離苦得
樂。《阿彌陀經》說:“極樂世界的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
名極樂。”唐譯本裏說:“無有一切身心憂苦,唯有無量清淨喜樂。
”是故名為極樂世界經中有十一處稱贊彼土甚可愛樂。《涅盤經》指
出:“常樂我淨”。不是無常,是常;不是苦,是樂;不是無我,是
有一個真我;不是惡濁,是清淨。常樂我淨,很樂呀!是真樂,不是
世間之樂。世間諸樂是壞苦,所愛之境都是無常,所愛破滅,成為大
苦。所以世樂不能不壞,壞則成苦。更重要的是《涅盤經》裏頭四句
偈子“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一切行皆無常,都是生滅之法,有生
有滅。“生滅滅已”,一切生滅都要放下,放下一切,生滅也滅了之
後怎麼樣呢?最要緊的後頭一句,那絕不是斷滅呀!斷滅,什麼都沒
有了,那大家修行了半天,都變成了桌椅板凳了。“寂滅為樂”,寂
是常寂光的寂,《首楞嚴經觀音圓通章》觀音反聞自性,在“生滅滅
已”之後,“寂滅現前”,馬上超越世出世間,得兩種殊勝。正與《
涅??》的“寂滅為樂”同旨。寂滅為樂,這是真實究竟的大安樂。禪
宗常說,火盡灰寒,忽然從冷灰裏爆出一顆熱豆。所以禪宗說必須大
死才能大活,絕後更  才是真活,這與《涅盤》,《楞嚴》同一氣氛
,冷灰爆出熱豆才是悟境。如同萬裏尋親,突於十字街頭一眼看見親
爹,這時歡喜不可形容,這正是大安樂。由上可見,佛教的教化,就
是從諸佛本有的大光明大安樂的本體,流出來令一切眾生同得大安樂
的妙用,普令一切眾生恢復他本有的大光明的本體。永離諸苦,但受
眾樂,直到自他永受寂滅的大安樂。這樣殊勝稀有的妙法真是不可思
議。

(二)世尊徹證理體,示佛知見
  
    至於佛教當然是宗教,是宗教而超宗教,佛教是科學超科學,是
哲學超哲學;也可以說佛教是一切超一切。佛教的超越就在於我們教
主的超越,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世尊,他的殊勝正如贊佛偈所說的: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未有如
佛者。”至於我們教主在兩千多年前降生在尼泊爾,是一位太子,聰
明過人,文武全才,王妃也極其賢美,一切如意。但當他陪父親在禦
花園裏,父親休息了,他看見鳥吃蟲子,引發了極大的悲心。哎呀!
眾生為了自己的生存,就要互相來吞噬,這真是非常可悲呀!因此他
就要捨棄一切,出家求道。但父親不答應,後來有一次看到一個老人
,腰彎背駝,窮苦的老人。又一次看到病人,痛苦,面容憔悴,形容
枯槁,很痛苦。最後看到死人,知道了這是一切人都不能免的,就決
心出家了。出家之後,在雪山苦行修道,一天只吃一棵芝麻,一棵麥
子的結實。渾身骨頭都顯露於外,活像一具活骷髏。後來忽然醒悟。
如果這樣成道,後世就以為要成佛就必須苦行,這是一個誤解。所以
就放棄了苦行。就起來沐浴,沐浴的時候幾乎從水中起不來了。身體
衰弱,攀??一棵樹枝子才能夠出來。出來之後,吃了一個牧女供養的
牛奶煮的粥,體力就恢復了。於是發誓在菩提樹下解決問題。到了臘
月初八看見天上明星,這時候大徹大悟了。一切問題解決了。他這個
之前,他曾經在印度遍訪印度所有的一切外道諸師,他很快就把師父
所有的都學會了。都認為不究竟,不徹底呀!所以只有自己來修證,
當看見明星悟道之後,一切問題都粉碎了。驚呼:“奇哉!奇哉!一
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的眾生,不但包括我們所有的人
,白種人,黑種人,貓,狗,甚至於蒼蠅,螞蟻,以及地獄中的眾生
都在內呀!所以叫一切眾生。“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如來
是佛的十號之一,從如而來。一切眾生都有同如來一樣的智慧和功德
之相。佛就是徹悟了這件超世稀有,無上殊勝,超情離見,
不可思議的大事情。這件事情確實是驚天動地,前無古人。

    但是一切眾生既然皆具如來智慧德相,為什麼還有我們這樣在迷
的眾生相呢?世尊的下半句就敘述了,“唯以妄想執??不能證得”,
一切眾生本來跟佛一樣的,但是他有妄想,有所執??。抓住不放是執
,粘住不脫是??,眾生為情所縛,??於情綱,執見不舍,困於見林,
於是從妄生妄,從迷入迷。那麼他就不能顯現他的智慧德相了。這就
是佛悟道證道時第一句話。這也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證,證明一切眾生
本有大光明大安樂的本體與妙用。所以這一句話也就是釋迦牟尼佛從
他的大光明藏中所流現的,給我們從生的一個大安樂法門。也可以說
,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典,都是這一句話的注解。所以現在將來
一切眾生都依這一句話而得度脫。世尊所證就是這樣。從這一句話,
我們就看出佛教就不同於其它宗教,是超宗教。超在什麼地方?就超
在佛教是一個大平等法門。佛和眾生平等,一切眾生都跟佛一樣,同
有這個智慧德相,彼此是平等的。這是個大平等的覺悟哇!佛不說我
是最高無上,我是獨尊的一個神,我高於一切,控制一切,創造一切
,而只是平等。佛就是已經徹底覺悟的人,我們在座的任何一位是還
沒有完全覺悟的佛(徹底平等)。所以《華嚴經》說:“心佛眾生三
無差別。”我們的心,和佛,和眾生,無有差別。所以佛不是上帝,
不是真主,不是什麼無始天尊等等,不是這些神,只是一個徹底的大
覺悟者。

    佛之所證有法身,報身,化身。佛有三身,上面所說,人人本有
的是法身。所以我們的法身同諸佛的法身的沒有分別的,法身我們也
有。但是報身現在沒有顯現,佛的報身是萬德圓滿所莊嚴,所成就的
。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恢復本有法身,成就報身。那麼化身哪!就
是示現於印度這個太子,出家修道,後來以至於到八十歲涅??了。這
樣示現到人間來,跟我們人一樣,也有生也有死,也有成就也有說法
,這是佛的化身。佛的報身眾生就看不見了,只有菩薩才能看得見,
報身是無量廣大和微妙呀!多少萬由旬(一個由旬是四十裏)。我們
不要說微妙,微妙我們看不見,那個我們還不大好體會,就是這個廣
大我們就看不見。我們登到華盛頓最高的塔上,一看吧!那就看見是
一個圓形的景物,因為人們視力有限度,所以就把你視力當作半徑畫
一個圓,所看見的只在這圓之內,外就看不見了。所見不過是幾十裏
路,這幾十裏早稻,就是佛身上如果有一根毫毛,毫毛的萬分之一你
也看不到。凡夫看不到佛的報身,至於佛的化身是一個示現。釋迦牟
尼佛示現為一個太子,出家成道,示現了涅盤,這是為了度化我們而
作的示現。在實際,在《法華經》開權顯實,說出實際情況。那釋迦
牟尼佛在久遠久遠,無量劫無量劫,不可說不可說之劫之前早已成佛
。那佛之涅盤呢?那也就是在凡夫就看到佛是涅盤了。隋朝智者大師
,他讀《法華經》,讀到藥王菩薩焚臂,表示舍了斷常二見,經中說
是真供養,是真精進。智者大師突然看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佛在靈
鷲山說法,那個法會還在進行,還在說法,儼然未散)。可見佛何嘗
涅盤,在眾生妄想執??之中就見佛涅盤了。生佛同具法身,所以生佛
平等,佛有三身而眾生因妄想執??不能顯現,一迷一悟又有天淵之別
。眾生因迷造業,因業受報,在夢幻虛妄的六道之中枉受無量痛苦。

    輪回之說許多人不信,現經種種調查與研究,證明確是世間真實
之事(許多證明散見於拙??中,不再重復)。人在善道之中,在人生
生老病死八苦交煎,一生酸辛欲哭無淚。何況墮入苦趣,像蒸籠中的
螃蟹,這是人人在生活中都能接觸到的,螃蟹雖苦只死一回,在地獄
中,死後立即復活,活後又立即受罪,人間一夜,地獄中千生萬死,
更加嚴重的是----三途(三惡道)一報五千劫(墮入三惡道後,一期
的罪惡報就是五千劫)》所以苦趣時長,欲出無門。同時推已及人,
自己雖在善道,而自己多劫以來的親眷無量無邊,都在惡道受苦,等
待自己去救度,自己焉能不勤求覺悟自覺覺他。

(三)修德有功,性德方顯

    一切眾生本體中具有如來的智慧德相,這是本性固有的妙德,所
以叫做“性行”。雖本有性行,但以纏縛在妄想執??之中,性德無法
顯現,故須依靠自身修持的功德,來掃蕩一切塵勞妄想。修持的功德
稱為修德,譬如明鏡,鏡面上蓋滿了種種汗垢,鏡光不能顯現,鏡子
竟同廢物。但當我們努力去擦除塵垢,一旦功效圓滿,塵垢全消,“
鏡淨心明,本來是佛”,所以說:“修德有功,性德方顯。”所以行
人應抓緊修德,才不辜負本有的性德。

    修持方面,佛有八萬四千法門,門門殊勝。但末法眾生,應選契
機之法。我常說:買鞋,首先一條是大小合適,其次才是物美價廉等
等。為了輔助敘述大家抉擇,略談三根本與三無漏學,這是一切行人
共同遵循的道路。其下再介紹禪密淨圓頓法門。
    
(1)根本三要:出離心,慈悲心,菩提心

    第一,出離心。此心雖比後兩者淺近,但他是首要的。常說:“
高明容易解脫難”,要能透脫人世間種種纏縛(妻兒子女,功名富貴
,生活享受),談談容易,做到很難。甚至有的出家人,雖然擺脫了
世間的家庭眷屬,名譽地位,可是內心仍夾雜??自己想當佛教領袖,
眾生導師。於是大佔山頭,大收徒眾,重用親信,宗派相爭,生活享
受如同富翁,這與世尊舍皇位離王宮,林間度夜,托缽乞食,真是鮮
明對比。所以世間這些難舍之物,都像癌細胞,是萬萬不能發展的。
所以首先要對這些難舍的東西能舍,不再留戀。出離心不是消極厭世
,恰恰相反,這是真正的大雄心。為了積極救世,就須輕裝上陣;自
己還在昏睡,焉能喚醒別人的酣夢?更切忌的是留戀世間,正是最嚴
重的執??,那麼你的鏡子就擦不乾淨了。首先要有一個出離心,這是
個最根本的。

    第二,慈悲心。佛為什麼要出家?首先看到生物互相吞食,你吃
我我吃你,這樣來維持生命。眾生非常苦哇!因之發心求道救度,這
是慈悲心。在人世之間我們也看到多少災難,多少苦痛。非洲的災情
,兩伊的戰爭,多少血淚呀!怎??能無動於衷?這種同情與救度的心
就是慈悲心。佛菩薩看一切眾生與自身如同一體,這就是同體大悲呀
!佛看一切眾生如同佛的獨子,這是大慈悲心,是我們學佛的根本。
《華嚴經》說:“諸怫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
,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所以不管佛教那一宗,
都必須從慈悲心出發。修羅都有本領,所欠缺的就只是慈悲心。所以
你沒有慈悲心去修練,總之是盲修瞎練,成為阿修羅而後已。密宗《
昆盧遮那經》也說:“大悲為根”,第一句話就是要從大悲心出發,
可見顯教密宗同一根本。有人看見密宗金剛像很厲害,令人生畏,而
不知這是極度的慈悲。就跟父母要管小孩子一樣,他要生氣,要教導
,甚至責打孩子,都是為了要教好他們,並不是要傷害孩子,就是這
樣,都是大悲為根。如果沒有慈悲心,只是去修氣,不管修什麼練什
麼,最後都要成為魔的眷屬。

    第三、菩提心(覺悟的心)。《昆盧遮那經》在“大悲為根”之
下,緊接??便是“菩提為因”,菩提的意思就是覺悟,也就是佛。一
切事從因得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所以種菩提就得菩提,種佛就
得佛。“菩提為因”就等於是說,咱們現在播種,你種了一個佛的種
子,將來他就要結出佛的果。所以說“大悲為根,菩提為因。”這同
《華嚴》說:“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完全是一味的。菩提心簡單地說
,就是大悲大願大智慧相結合的心。《華嚴》說,這三個像是一盞油
燈的三個方面------燈油、燈炷與燈光,缺一不可。而關鍵是燈光,
不發光的燈有什麼用?燈的光譬喻大智慧。我們看到本來是佛的眾生
,因為妄想執??,不能覺悟,冤冤枉枉的在輪回之中受種種苦,所以
要救度,這是悲心廣大,眾生不盡,誓不成佛,這就是大願。大智慧
呢?那就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正如《金剛經》:“終日度生而
終日無所度”。這樣的大悲大願大智慧相結合的心,就是菩提心。我
們要發起菩提心來,我們能發起這個心,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如果
學佛還沒有發菩提心,或者曾經發過,但又忘掉了。《華嚴》教導我
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這句經文應該引起學佛
的人的深切注意!離開了菩提心,縱使修種種善法,也是為魔服務。
這都是真語實語,佛不會嚇唬我們。

(2)戒定慧三無漏學

    以上三種根本心,是大乘佛教行人,不可或缺的。本段的三無漏
學,同樣是一切大乘行人,不能缺少的。戒定慧是六波羅密的濃縮,
波羅密翻為“彼岸到”,華言就是到彼岸,也可譯為六度。迷惑與生
死是此岸,覺悟與涅盤是彼岸,煩惱是中流。我們處在生死輪回的此
岸,若能超脫一切煩惱,便能到達覺悟成佛的彼岸,所以名之為“度
”。六度代表萬行,濃縮便是三無漏學。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
,精進,禪定,這是前五度,第六度是般若,般若是特殊的重要。

(1) 戒。至於戒呢?是寶塔第一層。第一層若壞,塔就不能不存身了
  。現在我們只談居士,居士朋五或。八關齋戒,因有過午不食,
  這是齋。居士可以受菩薩戒,學密可以受密戒。戒不受則已,受
  了就必須精勤守護,千萬不可犯戒。如果不守或,就如同一個漏
  水的器具(這個花瓶漏水,我們就不能用)。一個漏器,所修的
  一切功德都必然漏光,所以叫做“非器”。

(2) 定。就是禪定,例如四禪八定(色界有四禪,無色界還有四種定
  ,把色界無色界加在一起成為八定)禪定全靠自力,很不容易修
  成功。世尊在《首楞嚴經》中開示,若不依靠密咒加持,行人修
  禪定想避免魔擾是不可能的。至於外界有很多種練功,好象很了
  不起,其實是初步又初步。但是大家不知道,或者他自己也不知
  道,就大驚小怪!四禪八定是色界無色界的事,我們是在欲界,
  欲界裏修練,起碼要超欲界才行。得了欲界定的人,在入定之後
  ,身就跟雲跟煙一樣的,非常空虛和清淨。不過還是感覺有身,
  這個是欲界的定。
    在這個地方修持再進一步之後,突然間一個很大的轉變,這個時
  候自己不見自己有身,也不見自己的衣服,也看不見自己所坐的
  床鋪,房子也沒有了,一切都空了。所以很多人到這個地步就妄
  自尊大,自以為如何如何。其實這是未到定,還沒有到初禪哪!
  初禪之上,二禪,三禪,四禪,他還不到初禪。就像還在幼稚園
  ,就自認為我是博士了,這些地方很容易錯認。你自己沒有開悟
  ,說開悟,沒有到四禪說四禪,這叫大妄語。大妄語是決定入地
  獄的,所以這樣你修了半天還不如不修,這是我們修行人很需要
  警惕的一件事情。我們不能聽見別人說到了這個境界,我們念佛
  念了半天沒有到這個境界,就認為他比我強。應知:他不能和閣
  下相比呀!那遠遠不能相比呀!他們縱不犯大妄語,沒有損人利
  已的心行,最多是欲界天。我們則是橫超色無色界欲界諸天,直
  生西方淨土,永不退轉,一產生辦。他們如何能比?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4/7 上午 03:21:58
阿貴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817
積分:1156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4日
2
 用支付寶給阿貴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3) 慧。就是般若,般若就是沒有法翻譯了。在華文中沒有一個適當
  的名詞來翻譯般若,所以沒有翻。有時勉強用“大智慧”以別於
  常用的智慧。在三無漏學與六度中,般若都是最重要的。教中常
  說,前五度如盲,般若如目。這就是說單修前五度的每一度,若
  沒有融會般若,那麼修者就同瞎子一樣,你的修行就是盲修瞎練
  。比然是善事能得福報,但如仰箭射虛空,福盡,箭還是墮落到
  地面。般若是什麼?勉強來說,那就是能顯清本有心體,消除妄
  想執??的心力。參證《法華經》也可以說:是你能了悟佛的知見
  而證入佛的知見的智慧。《法華經》:“十方如來唯以一大事因
  緣故出興於世。”佛為什麼到世間來?唯獨為這樣一件大事因緣
  才來。什麼事呢?就是要開佛知見,示佛知見。給眾生開示佛是
  什麼知什麼見。世尊悟道的頭一句話就是開佛知見,示佛知見: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這話要是佛不說誰能知道!所
    以佛就為這個大事因緣來的,然後眾生就依止佛的知見,放棄自
  己的知見。我們都是眾生知見,就是情見,都是從情出發的,也
  就是妄見;所以要去掉我們的知見,轉換成佛的知見。那要靠什
  麼?就要靠般若嘛!但般若不是我們情見所能達到的。佛當時就
  說,眾生的妄心像太末蟲,(太末蟲這個名詞很有意思,佛在兩
  千多年前就知道有細菌。末是微末,太末是極微末,極微末的蟲
  不就是細菌嗎?)處處能緣,獨不能緣在火燄之上。細菌什麼地
  方都能生存,但在火上不能生存嘛!這就比方眾生的心,本領大
  極了,沒有不能想的。處處能緣,但不能緣於般若之上,對於般
  若無法理解。所以我們大家要明白,你如果仍在情見之中,你所
  能理解到的都不是般若。這是一個極重要的關鍵。這個地方很多
  人錯認。有的人開了點知解,以為他所知所解就是般若,不是,
  你所有用知解達到的都不是。所以這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的不思議境界。對於這方面,我的師父大禪師上虛下雲大師,他
  有一個很好的譬喻:我們在妄想心中要理解般若,就像你坐在椅
  子上,要舉這個椅子起來。這個比方非常生動。你在沒有離開妄
  想之前要理解般若,就如同你坐在椅子上,要把這個椅子舉起來
  一樣,這是不可能的。行人學習般若,若要一下子便能明白般若
  的本體,那是不可能的。所幸般若能一分為三:
(1)文字般若
  。(2)觀照般若。(3)實相般若。
一切表達般若的經論語言
  文字等等都是文字般若。行者思維參究文字,了達其義,依之來
  觀察對待事物是觀照般若。在久久觀照之中,一日驀地觸??關捩
  子(即現在所說的起動鍵),豁然朗悟徹明本心,即是契入實相
  般若。

    以上三種根本與三無漏學,都是一切行人所共同遵修的。佛為救
度眾生的八萬四千種病,乃有八萬四千種法,如旃檀木,片片皆香。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但契合我們根機的,則推以下三種法門。

(四)一產生辦,圓頓法門:禪,密,淨

    佛法從印度傳入中國,大小二乘共分十宗:俱舍,成實(小乘)
,三論(小乘大乘之間),唯識,戒律,法華,華嚴,禪,密,淨。
其中以後三者最為殊勝。分別簡介於下:

一.禪宗

    傳佛心印,見性成佛,是禪宗的特色。不立文字,不涉階梯(不
經過次弟,迷是眾生,悟了就是佛)。這是純粹的頓法,有人對禪宗
與第五度禪定相混,這是大錯。禪宗是第六度,是般若。現在世界上
把禪宗劃在中國的名義之下,婆羅門和佛教劃在印度。實際上禪宗也
是從印度來的,但是他在中國大放光明。禪宗稱為教外別傳,是另外
一個傳授。不立文字,不依靠廣習經論,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直接
指出你的本心就是佛(就直指明你這自己具有如來智慧德相的本心,
讓你自己見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成佛了)。禪宗在中國古時候就有人
反對,宋朝的時候,天台宗有一和尚,他自己覺得天台是最高了。而
禪宗認為天台只是如來禪,而禪宗的祖師禪高於如來禪,於是這位天
台宗的人不服氣,就寫了書反對說,你們第一個公案世尊拈花迦葉微
笑,經典沒有記載,是你們禪宗自己偽造的。他不知世尊拈花迦葉微
笑,這則公案確確實實見於《大梵天王問法決疑經》(梵天是色界天
)。他拿花獻佛,他自己舍身為佛的床座,極度的恭敬。在這個法會
上,世尊就拈起一枝花給大家看,大家莫明其妙,世尊為什麼不開口
,卻拿一枝花給大家看。大眾莫明其妙,獨有佛的侍者,老的迦葉破
顏一笑,他領會了。在佛拈花迦葉微笑之間沒有言說,只是把這個花
給大家看一看,可憐當時多少在座聽法的人迷悶不解,唯獨迦葉領會
破顏一笑,佛就說:“吾有涅盤妙心,正法眼藏。(涅盤,佛所證的
是涅盤)涅盤的妙心和正法眼之藏(即正法藏之眼),囑咐摩訶迦葉
(摩訶是大)”,佛就把妙心和正眼一齊都吩咐給大迦葉了。這就是
禪宗第一條公案,佛與迦葉只是心心相印----以心印心,以心傳心。
故稱禪宗是傳佛心印。而且《涅盤經》裏頭,佛指出對經典理解不同
,有所爭論,那就以迦葉的話作為標準;等於說佛經的解釋權屬於迦
葉。為什???正法眼藏,涅盤妙心都囑咐摩訶迦葉呀!迦葉就成為禪
宗的初祖。阿難是從迦葉開悟的,成為二祖,一直傳下來,都是單傳
,佛把所披的衣,所乞食的缽都給了迦葉作為證明,所以衣缽,誰得
了衣缽,誰就是傳了心。世尊傳迦葉,迦葉傳阿難,一代一代心法相
傳,衣缽作證,都是單傳。第一代是迦葉,第二代是阿難,第十二代
是馬鳴菩薩,第十四代是龍樹菩薩。龍樹菩薩突出了,中國分十宗,
他是八宗的祖師。等到第二十八代就是達摩,達摩也是王子,也是棄
位出家。達摩看到東土(我們在印度的東邊)有大乘氣象,就拿??衣
缽到中國來了。

    達摩之??還一直是單傳,傳到五祖,每代只是一位祖師。到了六
祖,六祖是極特殊的一位祖師,俗姓盧,名惠能,是古今第一大善知
識(清雍正皇帝所評,雍正是開悟之人)。他父親貶官,降級到廣東
邊沿一個很苦的地方,就死在那邊羅!死了之後剩下孤兒寡母,這個
孩子就是六祖。六祖當時很窮苦,靠打柴養母,一天送柴到客棧,有
個客人在那兒讀《金剛經》,他聽了之後很喜歡,站在門外邊聽,當
這個人念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心中開朗。當他知
道這經是從黃梅五祖得來的,他就要去。大家拿錢來輔助敘述他,他
就給母親留下錢,自己跑到黃梅去了。到了黃梅之??,留在廟裏做苦
工,經過八個多月,一天五祖說,你們只知作福不求出離生死,自性
若迷,有福也不能救。各各看看本心智慧之性,各作一偈,若悟大意
,就付給衣法,立為第六代祖。當時廟裏一千多人,神秀是上座,威
信很高,大眾的上座,能講十幾部大經。大家就說,我們作什麼呢?
當然是神秀得法,將來我們依止他修行就可以了,何必自己作偈?不
必費事了。神秀也聽到,別人都不寫,好像自己是眾望所歸,就寫了
四句:“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五
祖看見了說:“很好!很好!大家念了之後,不會墮入三惡趣了。”
大家念來念去,六祖聽到了。六祖說:“我也有四句,誰替我寫?”
這時廟中有一位江州別駕張日用,替寫了四句:“菩提本無樹,明鏡
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也寫在牆上,五祖看見說:“
也沒有見性。”脫下草鞋把這四句擦掉了。五祖暗示惠能於夜間三更
到自己房間聽講《金剛經》,又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時候
六祖就徹悟了。當時他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我那裏想得
到哇!我的自性本來就是清淨的)。“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我那裏
想得到?我的自性從本以來就是不生不滅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我本來就具足一切呀!佛說具足如來智慧德相,他自己證實了。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何期自性能生
萬法”(焉能想到天地同根,萬物一體,一切都是自心所生,都是自
性所現。)一口氣說了這幾句。五祖知道他徹悟了,衣缽就給他了。
五祖還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
夫、天人師、佛。”(調禦丈夫、天人師、這都是佛的名號。)

    以上六祖得佛衣缽,繼承祖位的因緣,給我們無比重大的啟示,
可以歸納成兩個方面

    (一)金剛般若在六祖身心的放光。惠能是一個失學的貧苦孤兒
,生長在邊遠落後的  獠區欄位,勞動為生,十分勤苦,是一個一字
不識的文盲。但當他第一次聽見別人念《金剛經》到“應無所住而生
其心”,心中豁然開朗。就投奔黃梅,作偈就超過當時千來人的首座
(當時唐代的國師神秀大師)。再聽五祖講一次,
又是到同一的地方,就大徹大悟,得衣得法,成為第六代祖,即名為
佛。何等直截,全顯禪宗特色,“不曆階梯”,沒有什麼過程與位次
,沒有台階可爬,迷即眾生,悟即佛;同時也顯出《金剛經》中無住
生心的無上殊勝。這八個字是金剛經關要,也即是世尊成佛證道時第
一句所說的話“應無所住”,自然遠離了“妄想執??”,“而生其心
”顯明了本具“如來智慧德相”的自心。惠能大師之心正契世尊證道
之心,心心相印,所以立地成佛。用譬喻來說,即是諧振,敲響了一
個音叉,另一個同頻率的音叉,自然振動發聲。廣播台也是同理,旋
鈕一轉,換一個台,實際是換一個頻率,收音機的頻率與發射台相同
,就收到了,這就是諧振。佛教的心心相傳,正可用諧振為喻,兩心
自然合拍。在六祖大悟所說的那一串“何期自性:·。”真是心花怒
發,這就是佛教的大光明與大安樂。

    (二)五祖所說:“不識自心,學法無益。”真是一針見血的無
上開示。所以大乘佛法,都強調“先悟後修”,至少也要有個“解悟
”,才好避免“心外取法”。現在人都是心外求法,於是好端端的無
為法變成有為了,無漏法變成有漏。不是法不好,是您的容器有毛病
。曾經裝過“敵敵畏”殺蟲藥,沒洗乾淨就倒了牛奶,吃下去可能會
送命的。“行而不解,增長無明”,我們要行解相資。

    又說:“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不
識則無益,若識則成佛。直截了當,洞然明白。不識只因妄想執??,
若識則本來成佛久矣。世尊證道到五祖付法,六祖得法,是一脈相承
,以心傳心,所以說禪宗是“傳佛心印”。

    六祖後,衣不再傳,法遍天下。一花五葉,形成五宗(臨濟、溈
仰、曹洞、雲門、法眼)。各界人士,婦女幼兒皆有開悟的人,甚至
種種外道也都學禪。文人墨客若不知禪,便有孤陋寡聞之感。禪宗不
立文字,流傳到現在,只有一千七百多個(術語稱為“則”)公案。
記錄了傳心悟道的經過,成為後世的法寶。現在只舉一、二則為例,
以見一斑。

    在唐朝,六祖以下的第四代,藥山禪師,他是禪門的龍象,當時
他當地太守叫李翱,也很仰慕他的聲望,就去拜訪藥山。藥山正在安
坐,看見太守來,沒有理睬太守。太守恃才傲物,認為我這樣的根器
天資,禪師看見我,應該很具禮歡迎才對,怎??沒有理睬自己,很不
高興。就說:“原來見面不如聞名。”藥山就回答說:“太守哇!你
為什??‘貴耳而賤目’哇?”為什??尊貴你的耳聞而輕視你的目睹?
李太守還是很聰明,他就了解藥山是個禪師。於是問法:“請問什麼
是道?”藥山就指指天上的雲,指指地下的水瓶,並問:“你明白了
嗎?”太守說:“不明白。”藥山就說:“雲在青天水在瓶。”李翱
就禮拜了。他的答覆,這種禪宗的開示,不是給你談很多道理,都是
直指人心。什??是道?“雲在青天水在瓶”李太守根器很利,他就領
悟了,成為藥山很重要的弟子。這裏不宜再作註解,話多了便成畫蛇
添足。

    我們以為禪宗語句只是機鋒敏捷,語句巧妙,殊不知大謬不然。
禪宗大德的一言一句,都是當人的真實受用,本地風光如實透露。再
引一則藥山公案,就可證實禪師的答話不是口頭禪。一次藥山隨眾入
山砍柴(古德作了方丈,並不就養尊處優了,這些勞動都是受請同去
的),山很深,正在打柴的時候,弟子看見老虎來了,弟子大喊:“
師父!虎,老虎來了。”希望師父趕緊躲一躲。誰知藥山呵斥弟子說
:“什麼虎?是你虎。”有什麼老虎?是你,是你現老虎。這生死關
頭,危在瞬息之中的時候,真實的水準,就看出來了。藥山禪師他沒
有虎哇!是你虎哇。所以修持人要有真實的受用。藥山禪師無虎,所
以虎也就無法傷害禪師。

    禪宗的語言很不好懂,因為它一句中有三句。一句是截斷眾流,
斬斷你的妄想。一句是涵蓋??坤,蓋天蓋地無所不包。還有一句是隨
波逐流,就是隨??你所說,大眾所說而答話。你是波,你是流,就隨
這個波,逐這個流。例如人問趙州:“什??是道?”答:“牆外的。
”又問:“不是這個道,我問的是大道。”趙州答:“大道透(直通
過)長安”。答話中一句有三句。首先是截斷眾流,聽的人目瞠口呆
不能擬議。第二是隨波逐流,你問道我就答道。第三涵蓋??坤,含攝
無邊妙義。一切都是大道。“觸目菩提”,眼所見的都是菩提,“牆
外邊的”當然是道。一句中包涵三句,所以一言之下,聽法的人狂心
當下停息。這是禪宗的殊勝之處。但是從宋朝以後,這種直指人心見
性成佛,一言之下就能開悟的妙法,人們的根器不夠了,參禪的人就
強調參話頭。參“父母未生之前什麼是你的本來面目?”“萬法歸一
,一歸何處?”“誰叫你拖這個死屍來?”“念佛的是誰?”等等。
參來參去,真真起了疑情,心中孤零零只是這一句話頭,高峰禪師稱
這種境界為無心三昧,這就要打破本參話頭,悟見本來面目了。近代
虛老,是我的皈依師。五十七歲閉禪七送水,一次手拿??杯子接開水
,沒想到水澆到手上了,杯子掉在地上“啪!”的一聲響,虛老開悟
了。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4/7 上午 03:24:25
阿貴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817
積分:1156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4日
3
 用支付寶給阿貴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當時寫了兩個偈子:

          (一)

       
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
        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

        (楞嚴:狂心不歇,歇即菩提)

          (二)

       
燙??手,打碎杯,
        家破人亡語難開,
(指人我皆空,思慮全消)

        春來花香處處香,山河大地是如來。


    這是近代真實證悟的大德,苦參到五十七歲,正是禪門所貴的久
參遲悟,自然善於保任,究竟心來源。參禪極殊勝,但必須上根利智
才易契入。常說開悟之人須有七朝天子福,九代狀元才,不是凡庸的
人都能問津的。並且開悟的人,往往還未斷除後有,例如禪宗五祖戒
禪師轉世為蘇東坡,蘇東坡仍未解決問題,直到明朝轉世為袁中郎,
也是喜禪的文學家。袁以作《西方合論》的功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方才真了生死。所以永明大師說:“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跎。”
就是指這類情況。只是初步明禪,而無求生西方淨土之願,十人之中
就有九個人,反而是多廢時間的。

二、密宗

    從果起修,即身成佛的大法。它稱為密,不是保密的意思。而是
由於這是佛自己親證的境界,沒有法子讓眾生明白,以此名之為密。
佛說《華嚴經》的時候,諸大阿羅漢都如聾如盲,雖在道場中看見佛
在說法,但和瞎子和聾子一樣,沒有領會,從這個意義說“秘密”。
日本判教,分成十個等次,從眾生的一住心到最高的十住心。十住心
稱為秘密莊嚴心,從這個秘密莊嚴心顯現:真言、種子字、手印、曼
陀羅等,稱為如來的身口意三密,一一具足如來親證的秘密莊嚴心的
無量殊勝功德。至於我們眾生的身口意,身造身業,口造口業,意造
意業;善業、惡業,總之都是業,所以凡夫的身口意叫做三業。密宗
的方法,是讓凡夫的身口意三業頓時契同於如來的三密,佛的三密是
佛果位所證的德,叫做果德。以佛的果德作為眾生用功下手之處,這
就是從果上起修,所以稱為果教派。譬如蘋果已經結好了,你從這個
蘋果上,開始吃就是了。如果你要從開荒,撒種,育苗,施肥,除害
,一直一直等樹長大,種種的維護,結了蘋果你再吃,那你就遲緩了
。若是從果上起修呢?就是這個蘋果,佛已經替你把應做的事情都做
完了,果子擺在這兒,你只要吃。所以稱為果教派。凡夫三業頓同佛
的三密,所以修行的時候常要結手印,(合掌就是印哪!大家打坐,
兩手掌平放相疊,這就是彌陀的定印。)手屬於身,身結印,身業就
同於佛的身密。口裏誦的是咒,就使得口業同於佛的語密。眾生的思
想,一切起心動念都是意業,如來的意密,極淺的說,就是觀想,深
的說,那就是般若。自心契於般若是意密,這才是真正嚴格的意密。
所以密宗的修持方法,是使自身三業頓同於如來果覺的三密。從果上
開始,所以開始就得果,真實不可思議。相應之後如《昆盧遮那經》
所說:“如實知自心。”(如實際知道自己的本心。)這五個字就跟
禪宗完全是一樣的。首先??眼的是這個“知”字,這個“知”不作知
解請,如仍是知解,那就不是悟了。這是一個關鍵,許多人在這裏跌
跤。古雲:“知解門開則悟門塞。”焉能以尋知覓解來達到真參實悟
?這裏的知是如到實際,如同實相的知,契於真如的知。真如法一,
沒有分別。所以離分別相的真知,這樣的知才能契自心,知自心,明
白心。所以同於禪宗的悟自本心。悟了本心,就得衣缽,就是天人師
,就是佛。

    《昆盧遮那經》還說:“大悲為根,菩提為因,方便為究竟。”
要有最方便的方法能普遍救度眾生,都能得到最究竟的果實,以這個
作為如來的究竟成就,這就是密宗特色。所以密教行人的發心就是要
救度眾生,要救度眾生就要有一個最好最方便的方法,讓眾生能夠下
手,能夠實踐,能夠成功。這樣才能落實自己的心願,圓滿自己的大
悲心與菩提心,究竟於自己無上大覺。反之,如果我是有一個方法,
但是不可能,比方說,美國有醫師專治某病,你有個窮朋友在中國大
陸得了這種病,你告訴他到美國就可以治得好。對他有什麼用?他沒
有錢來,他也沒法辦簽證手續。你告訴他跟不告訴他一樣。如果你給
他介紹一位退休的老醫師,對此病極有經驗,可以就近請他看。如果
行動不便,老醫師也可主動到病人家來,門診、出診都不收費,這樣
病人得救痊愈。所以大悲大願之心必須能創出方便之法,悲心願力才
能落實,無上菩提才究竟圓滿。大慈大悲廣度眾生的大誓願具體實現
,落實在你度眾生的方法的究竟便利上。密宗的宗旨就是這樣。

    末法眾生根器不高,三密齊修的人也很難得呀!諸佛大慈再垂方
便,不必三密齊修,只要一個密相應就可以了。在相應的時候,雖是
只修一密,可是三密同時相應。所以從一個密下手和三密齊修,相應
的果實是一樣的。但從一個密開始就容易多了。那要從語密開始呢?
現在大家要念咒哇!念咒得到往生的人很多。一個密相應就成佛,這
就和我們的淨土宗完全一致了,所以我的老師夏蓮居老居士,他就說
:“淨土宗就是密教的顯說。”顯密是不二的。

    《華嚴經》是顯密共尊的法典之王,密宗的真諦完全是《華嚴》
的境界。所謂當相即道,即事而真,一真法界。《華嚴》講一真法界
,一真一切真,在一真法界之中全是真哪!它就沒有妄。《首楞嚴經
》,首楞嚴的含意是“一切事究竟堅固”,一切事相都是究竟的堅固
,也即是說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也就是一切皆真(皆是真如)。這
是一真法界的境界,一真一切真,也即是大圓滿的境界。所以在這大
圓滿境界中“聲字皆實相”,所以咒音和字種都是實相。所以你念咒
就是念實相,觀種子字就是觀實相。這樣大智慧的見解,正是佛的知
見,也是佛的果德。以這樣的見解修行,也是從果起修。因為“聲字
皆實相”是佛知見,是佛果,從這種見解起修,是從佛果開始,是從
果起修,只吃蘋果就是了,所以可以即身成佛。這是密宗的特點。

    但是正是由於這個法門殊勝,天魔就嫉妒。佛要成佛的時候,八
萬四千魔軍都來擾亂,可見天魔無時不來破壞。所以目前,就顯出一
種群魔亂舞的狀態。種種冒牌的上師,種種的惡知識,種種的邪說,
種種騙人的假藥,這種情況各處都有。台灣、香港、大陸、在美國也
不例外,都有類似情況。因此學密就很難了。本來是個殊勝的法門,
反變成一個很險的陷阱。因為密宗的師徒關係很深,《楞嚴》也是這
麼說,你若是跟??邪師,師父??了魔,師與弟子俱陷王難,死??墮無
間地獄。投了這樣的師父,就跟??師父一起吃官司。這還是小事,更
嚴重是死後跟??師父入地獄,這就非常險了。一個初修的人怎??能夠
分辨這個是真上師,那個是假上師。如果有這樣水準,這個人也是了
不起啦!所以目前很難,非常之險。在西藏是按規矩來的,按規矩來
的這問題就小一點。先要十二年脫產專學顯教經論,全部時間學十二
年。對於佛說的道理有基本的了解,知道許多佛說的話,人們稱為聖
言量。依據聖言量,才能衡量鑑別其他人的言論行動是否如法,才能
分別一個人是邪是正。在西藏,師徒之間要互相看三年。師父要觀察
弟子三年,才能決定可以不可以傳?徒弟看師父同樣也是這樣,能不
能夠皈依呀,這是指依止的師父。你普通結個緣,磕個頭,那就是結
緣,不在此列。其實誰都有點密,淨土宗的人不念往生咒的,可以說
是沒有,還要念念大悲咒什??的。和尚若嚴格依法持戒,拿缽,吃飯
,搭衣都要念專用的咒。光念念咒不算學密,供供密宗相也不算學密
。真正像我說真正像我說的這麼拜師受灌頂受密戒,這就是學密了。
這要很慎重,需要有一定的基礎,而且要互相觀察三年。這個事情將
來還要從嚴,才能夠杜絕現在這些流弊,目前的流弊就是由於不按規
矩。先師虛雲老法師說得最正確了,這是親自告訴我的:“密法確實
是釋迦牟尼佛的法”,但是西藏戒律廢弛了,不行了,現在各地就更
不行了。所以有的形成賣法,你只要拿足夠的錢來,就教給你個什麼
什??麼。自己封為上師,隨口胡說,存心騙人如何如何。使得本來是
一個殊勝的大法,現在成為很危機四伏的險路。所以我自己雖然也學
密,但我不勸人輕率去學密。如果自己真正很有根器,又遇見了明師
,又依法修持,成就確實很快。在中國大陸解放以後四十多年,即身
成就大虹光身(這是密法修大圓滿的最高成就,人的肉身化成光明。
)的有六個人。在五十年代,我的金剛上師貢嘎呼圖克圖親自對我說
,他當時在民族學院擔任西藏古典文學教授,他說:“前不久有一個
居士,他活??的時候誰也不知道這是一個有修持的人。等他化了光了
,大家很後悔,為什麼當初不親近親近。大家回憶追想,這個人從來
也沒有表現過什??奇特,就是說話很怪,不好懂。”真正悟心的人說
話就是不好懂,他已不是眾生的情見了。他說話我們覺得奇怪,就好
像他是瘋了。另外西藏紅教一位四十多歲的活佛,名叫索朗頓珠,八
十年代初曾到我家中,他寫了一篇西藏當代化虹光身的人調查報告,
其中一共是六人,他身上護身佛的籠子裏還有一根化光走了的人的頭
發。肉體化光留下頭發爪甲是一種型式,再進一步爪發也都化光了。
即生化光大成就是真實的,不是誇大。但是我們要知道,中國十億多
人口,這麼多年,只有六個人,十億分之六。但是念佛往生的人則年
年都有所聞,遠遠大於這個數目。目前密宗的情況,如有真實好的因
緣,成就確實很殊勝。但是這個因緣很不容易。
   
三、淨土宗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常說,修行人應以“般若為導
,淨土為歸。”般若如目,有眼才能導行,《華嚴》八十一卷,最後
就是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往生極樂是一切行人歸宿。善導大
師說:“世尊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話義理極深,如一
時未能體會,但當仰信即有不可思議法益。一切皆從此大願海出生,
一切無不歸還此大願海。所以本文也是以“淨土為歸”。彌陀因發四
十八願,稱為大願王,四十八願中第十八願是心髓。這個願叫做十念
必生願。凡能聽到淨土法門,就“至心信樂”願生西方,“乃至十念
”就可往生。十念就是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觀經》中五逆罪人,
臨終時地獄現前,真誠悔改,專心念佛,念了十聲就往生了。可見淨
宗的殊勝,不可思議。至於持名的功德,東密興教大師有個敘述,他
說從“阿”字流出一切陀羅尼,從一切陀羅尼流出一切諸佛。他底下
說,為什??念佛有這??大的功德,就是這個佛號裏頭有個“阿”字。
所以這個字讀準功德很大,我們應讀阿(丫)彌陀佛。這個字很重要
,阿字是華嚴字母音的第一個字,這個字有無量的功德。目前許多人
所念不合梵音了。

    一句佛號是阿彌陀佛多生多劫,萬德薰修的果實。你念名號,名
號中的萬德莊嚴的妙果,就在你心中。而且名號的功德不可思議,所
以持名的功德也不可思議。淨土宗的祖師道綽,他舉實事為例,敘述
念名字的好處。一個例子:治狗咬的藥方,把老虎的骨頭烤熱了,在
傷口揉擦,可以好。但是在窮鄉僻壤被狗咬了,老虎骨頭找不到,怎
??辦?就把自己的手弄得很熱,在那個傷處揉,嘴裏頭念:“老虎來
了!老虎來了!”就可以好。另一例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歷;跌了腳要
用木瓜烤熱了來擦,木瓜也不是平常可以得到的,也是用自己的熱手
在傷處按摩,嘴裏念:“木瓜,木瓜,:·。”他自己就這麼治好的
。可見名字跟實際是相聯的,你叫張先生,張先生來了;請李先生,
李先生到了。念萬德洪名就可以召來萬德,阿彌陀佛的一切功德,就
都召請來了。

    總之,我感覺淨土宗和別宗比較,它有四個優點:

  (一)是穩。它不像禪宗和密宗,密宗師父很重要,禪宗同樣的
要選擇師父,相信師父,靠師父。如你遇見一位無面目的長老,被他
拿一個冬瓜印子,給你一印。也就是說,你本來沒有開悟,偏偏又遇
見一個不長眼睛的長老,拿一個用冬瓜刻成的印,給你蓋印。冬瓜刻
的印,印文必定模糊不清(這是譬喻)。這位長老有名無實,他自己
並沒有開悟,偏要強作會家,給你一個糊裏糊塗的證明,印證說你開
悟了,你自己也相信是如此,那就永沒有出頭之日了。所以禪宗的師
父也很重要;但是淨土宗不需要這些。

    為什??修行難?難就難於生信。但是淨土法門“十方諸佛同贊,
千經萬論共指。”十方諸佛,無量經論,都在給我們作證,啟發人們
的信心,所以對淨土法門的信心容易建立。你只要能信這個法門,由
信生願,由願起行,都可以成就。很平安,沒有任何危險。只要老實
念佛,不須東參西訪,自然遠離惡師惡友,不易上當。最穩當啊!

    (二)是易。小孩叫他念阿彌陀怫,一教就會。很多一字不識的
老太婆就念阿彌陀佛,得到很好的結果。人人都會,可見容易。

    (三)是普。它普被三根,上至文殊普賢都求生淨土,下到五逆
十惡,地獄現前,念佛十聲,也都往生。這種根器他都可以普被呀!

    (四)是妙。法門非常妙,妙就是你不可想像。它是“暗合道妙
,巧入無生。”不是要求你完全明白這些道理,才能合道。而是在你
不知不覺之中,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句接一句。念的時候很誠
懇,很清淨,這些世間的事都不想了。於是在你這有念心中,只剩了
一句阿彌陀佛,你就離開妄念了。若是一上來就叫你離念,這很難哪
!“欲除妄想,去一添兩”,妄想不好,我要去掉妄想,這想就是妄
想。去了一個添了兩個,所以你對於它沒有辦法。然而你老實念佛,
不知不覺就離開了妄想,從有念達到無念,不知不覺合了道妙。往生
見佛聞法而證無生法忍,正是“巧入無生”。所以它極妙。

    學法須知綱要,小本的宗要是“信願持名”,有深的信心,懇切
的願力,持佛名號,非常簡單,非常殊勝。大本《無量壽經》就是“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兩個是一樣的。發菩提心就相當於信願,這
個信就是大智慧,不是大智慧不能信哪!這個信很重要,信是道之元
功德之母,信為道元功德母。深入佛教,信才是能入,才能進門,你
要能拿到寶,信是手,才能在佛法寶藏中拿到寶,能信就是很大的智
慧。《阿彌陀經》說,這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唐玄奘大師所譯則為
“極難信法”。可見得能信這個法門,在一切世間,天人之中也都是
很難的。所以常說念佛不難,難於生信。那麼現在我補充一句:“生
信不難,難生正信。”有很多人他雖然是信,不能稱為正信。為什??
呢?舉些例子:有些人說:“我生前念一句佛,死了之後到陰間就多
一個元寶。”這當然不是正信了。還有人就覺得,死是很痛苦,看到
修行人死得好些,於是他念佛,只求死的時候舒服點兒。這是第二種
。第三種,他就求佛保佑一切吉祥,求現生一切如意,只求世福。第
四種,就希望我死後也要得到安樂。我活??時候很安樂、很舒適,死
後也求這樣。第五,為了超薦亡靈。自己有個親屬他已經死了,很思
念他,那什麼辦法呢?於是念佛求對亡者有好處。如上種種千門別類
的念佛,都不是正信,這樣念不能往生。最後一種,他就是認為自己
根器不好,學別的自己都不夠,既然學別的都不夠,那麼只好念佛吧
!那麼就念佛了。這個也很消極,對於這個佛號功德就信得不夠,這
種最多也只能夠生到邊地。這都不是正信。正信是什麼呢?淨土宗的
祖師有個截流大師,他有一個勸生正信文,勸大家生正信,他說這個
正信跟不是正信區別就太大了。他的正信是什麼呢?就是相信自己的
本心跟佛的心,本來就沒有分別。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證的嘛!都具如
來智慧德相嘛!所以自己的本心和佛的妙明真心本來不是兩樣。但是
呢?現在自己還是凡夫,還不是佛。這是頭一條。第二條,就相信雖
然自己不是佛,但是我們跟佛沒有一點兒隔斷的地方。一個杯子裏頭
我們倒了水,倒了牛奶,這個杯子裏頭有水的地方就有牛奶,有牛奶
的地方就有水。牛奶全部在水裏頭,水也全部在牛奶裏頭。我們跟佛
,雖然現在我們是眾生,我們算是水,佛算是奶。但是我們跟佛,就
像水跟牛奶一樣,互融互攝。這個道理是對的,因為起碼我們可以相
信佛的心是遍一切處,當然我們在佛心裏頭。再進一步,要信我們的
心跟佛的心是一樣的,所以我們的心也遍一切處。都遍在一切處,那
不就佛在我心裏頭,我在佛心裏頭,一切處彼此都有。一杯之中,注
入牛奶和水,杯中自然到處是牛奶,到處是水。這是第二條。第三,
因此我們這念佛嘛!如來悉知悉見,感應道交。所以念佛必定可以得
往生之果,如是的信叫做正信。他底下再說一句話就很深刻了,正信
跟不正信將來這個區別就有天淵之別。你不具正信,不能往生。藕益
大師說:“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有信有願當然會持名,具足
資糧當然就可以往生了。反之,你就是念佛念得很好,但是你信願不
具足,那就是不行,所以全憑信願之有無。所以信願重要,這是往生
的關鍵。不具正信的話,你雖然念怫,不能往生,來生就會生到富貴
人家,生到富貴家裏就會造惡,造惡以後,再下一生就要入地獄。這
個話很讓我們震動。所以你修行不徹底,跟那個十惡不赦的惡人的結
果,只是差一步。作惡的人的結果,這一生完了之後馬上入地獄。我
們沒有作惡,我們也念佛,但是沒有解決問題,我們來生富貴,富貴
之後就要作惡,作惡之??,死了入地獄。作惡的人比我們先到一步,
念佛不徹底的人後到一步,晚到一步,入地獄是同樣的。結果很懸殊
了,所以這個正信非常重要。

    先師夏老開示:“理明信深。”為了能信這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就須發起無上之心,參究淨宗的理體。《觀經》“是心作佛、是心是
佛”這是兩句最重要的話。“是心是佛”,本心是佛,這是自性的德
,是性德。就像截流大師的話,你本來是佛,但是現在你肯定不是,
所以就需要“是心作佛”,也就是這個心在念佛,這是修德。我們就
是從我們本來是佛的這個心,生起了念佛。這個本來是佛的心是我們
的性德,我們現在在念佛,不是從性德產生出修德來了嗎?這個在佛
教的語言,叫從性起修,從你的性德上生起了修德。你起心念佛,念
的是佛嘛!佛是什麼呢?佛不就是你的本心嗎?“是心是佛,是佛是
心嘛!念的什麼?念的還是本心嘛!你修的是什麼?修的還是在你的
本性嘛!所以從性產生了修,修什麼?修的還是性。就如同珠子放光
,光照的還是珠子。這就很明顯嘛,珠子放光嘛,就把你珠子照亮了
。這個就是一個殊勝的修行。從性起修,所修就在本性。我們也可以
說,拿我們的心在念心,因為我們念的是佛,佛就是我們的本心,就
是以本心念本心。我們起心在念,這是我們的能念,目前一句是所念
。能念是心,所念的還是心,以心念心。要是說以佛來念佛哪!能念
的本來是佛,所念的也還是佛。那麼,能念跟所念就是一回事了。以
心念心,或以佛念佛,能念所念就一回事了,能與所就沒有分別了。
這就是一個極殊勝的修行嘛!我們眾生總是有能有所,甚至不管你修
什麼也不離能所。現在所說,你能念所念不是兩個,這就是天台所說
最殊勝的中道的道理。天台的空假中三諦,泯一切法是空諦,立一切
法是假諦,統一切法是中諦。色是假有,實際就本來無一物,就是空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空不是兩個了,這就是中。“境為妙假觀為
空,能所兩忘即是中。”修持中能所都忘掉了,就是中。剛才我們說
念佛時,能念所念是一個,本來沒有分別,就是從容中道。這是佛法
圓教中最高深的道理。只要老這麼念的話,自然而然合乎這個道理。

    我們念佛法門具《法華經》因果同時的殊勝,蓮花獨有之妙,花
正開時,其實蓮蓬宛然顯現於中。花果表示修因時即結果時,稱為因
果同時,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時即成佛時。同時出現,花正開
時,小蓮蓬已現,花瓣落??,蓮蓬漸長,漸漸蓮子充實,可以種植,
這是蓮蓬完全成熟了。但此蓮蓬即是初開時所見之蓮蓬,決非他物·
所以說花果同時。這是非常直捷,非常殊勝,非常圓頓的妙法。《彌
陀要解》中現成的兩句,正好作一個對聯:“從事持達理持”,“即
凡心成佛心”,這兩句可以概括淨土宗的殊勝奧妙。事持就是不論是
誰老老實實地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事持,事上你是
這麼持了。理持呢?須要契於實相,住於般若;念而無念,無念而念
,從容中道,這叫理持。所以四種念佛: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
念佛、實相念佛。實相的功德最高,凡夫就覺得無從下手。但是不知
道,這個奧妙在你持名念佛中,如果老老實實,綿綿密密,清清靜靜
,不知不覺,不知不覺,你也就達到了實相念佛。最不可思議就在這
個地方,所以稱為究竟的方便。所以說念佛時就是成佛時,因為你就
是清清靜靜的,別的都放下了,若能淨念相繼,能所兩忘就是理持。
理念就是念實相,也即是實相念佛。實相的功德不可思議。以懺罪來
說吧:“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若欲懺罪者,端坐念實相。”敘
述實相能消眾罪。《觀經》說,念一句阿彌陀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
重罪。大家想想看,八十億劫是多長的時間?生死之罪是何等的重罪
?《觀經》指示,一句阿彌陀佛可以消除,這是由於念佛暗合道妙,
暗合實相,所以功德不可思議。

    《金剛經》的關鍵----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但是凡夫就不可能了
,不但凡夫不可能,二乘和小菩薩也都不可能了。因為凡夫只是念念
不停地生凡心,沒有一個時間能無住。成了阿羅漢就無住了,但是他
不再生起度無量眾生的心,所以阿羅漢能無住不能生心。有些事度的
菩薩,從事上修習六度,我這一輩子修忍辱,那一輩子修布施等等,
他們是生心,他度哇!但是不能無住,再往上到了台宗別教三賢位的
菩薩。(三賢位就是十住、十行、十??向。所以我們成佛共四十二個
位次。十信還不算賢人,要到十住。初住到十住,十個住的位次,十
個行的位次,十個回向的位次,這是三十個位次了。這稱為三賢。再
登初地,初地到十地,又有十個位次。四十個位次,上頭還有等覺、
妙覺。四十二個位次。)到了地前的三賢位,他們有時生心,有時無
住,生心的時候不能無住,無住的時候不能生心。
只有在別教(天台宗判分佛教為四教:
(一)藏----小乘。
(二)通----通於大小兩乘。
(三)別----純大乘。
(四)圓----一乘。

    登地的菩薩,才能在生心的時候就無住,無住的時候就生心,所
以這是大菩薩的境界。可是我們用念佛法門,正當念時你一切都放下
了,什麼世間的人我是非,出世的法執這些東西都放下了,你就無所
住哇!可是這一句佛號綿綿密密,自然相繼,這個是生心。就暗合無
住生心的甚深般若。再前進一步,藕益大師說:“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即釋迦本師在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所以這一
句佛號即是佛的果覺。念佛是從佛果起修,以佛果覺作我因心,自然
因果同時。所以淨土宗也是果教派。夏師曾說,淨土即是密教的顯說
;又說,稱名即是持咒。所以前段贊咒也即是贊嘆佛號。

    淨土法門普被三根,圓攝萬類。最上的如文殊菩薩,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在《行願品》說:“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
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安樂剎就是極樂國)這是普賢
菩薩所發求生西方淨土的願。文殊菩薩,大智文殊把這七言偈改成五
言:“願我命終時,盡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大智
的文殊,大行的普賢都以往生極樂為志願。所以對至高無上的上根也
不屈才。再下呀!不但五逆十惡都能往生,連動物,連地獄中的眾生
都能往生。動物往生,我要舉夏老師的例子,他在閉關的時候,成天
繞佛念佛,繞了佛之後坐下來念,念了之後穿上鞋下去繞,後發現有
一個老鼠,在老居士繞佛時就跟??繞,等老居士坐到座位上,盤腿一
坐,兩只鞋就放下去了,是兩只很大的鞋,那老鼠就坐在兩只鞋當中
,它也端坐。等到起立繞佛,這個老鼠又跟??他繞,成為傳統,天天
如是。可是有一天先師起來了,一看那只老鼠沒有動,碰一碰老鼠還
不動,再一看,老鼠端坐死去。這只老鼠,它能跟??人繞佛,跟??人
坐下來,人起來它又跟,最後就安然在兩只鞋中間坐化了。至於它是
否會念佛?無從證明,但它能在關房中,緊跟先師同坐同繞,最後安
然坐化,決定是深入淨土法門。還有經上說的,地獄的眾生,只要他
肯念阿彌陀佛,在他業障消除的時候,在剛出地獄的一剎那,就成就
清涼華菩薩。所以統收萬類,這個法門十分殊勝。

    有人喜歡以上根自居,認為念佛是愚夫愚婦,齋公齋婆都能用的
法,他就有點不甘心。我就舉一個比方,這個傻子照相機,傻子都會
用,那麼這個傻子照相機傻不傻呀?傻子都會用,正證明這個照相機
十分進階。所以才這樣簡便,只要按一下就成功嘛!不能因為傻子也
會用,就說設計製造這個機器的,都是傻瓜呀!正因為傻子也會用,
敘述設計製造的人十分聰明。下根、五逆十惡、動物、地獄中的眾生
都可以得度哇!正證明這個法門十分殊勝。

    末後舉兩個近代往生的殊勝事例:

    (一)律航法師,他本名黃臚初,是一個陸軍中將。因為他的女
兒在台灣結婚,他就從北京到台灣去主婚。一九四九年大陸解放了,
他沒有回北京,就在台灣作和尚。他在北京時,每周末都到我家聽夏
老師講《大乘無量壽經》,他多次參加夏老師主持的念佛七。在他初
來我家參加道場時,對佛法還沒有深入,並且還有身為中將的習氣,
甚至引起同修的反感。可是他進步很快,一次在閉關念佛關中,放聲
大哭,哀切懺悔,從這以後判若兩人,發心誠懇,用功很勤。又一次
打念佛七,這次大概一連五個“七”。在圓滿的那天,突然有重要電
話要接,當回到關房時,他突見房屋陳設供品等等全部都是白色舍利
,同修也同見拜墊上都是白色透明的舍利,大家收集起來供在一盤子
裏。下午我聽到訊息,立刻乘汽車趕到,親眼看見一盤舍利。這樣潔
白、透明、有規則的舍利,我只看見過這一次,大家說這比上午已經
少了許多。後來在台出家,不久就作了方丈。一天他和侍者在廟裏大
殿看工程,忽然之間他就一回頭,然後回方丈室去,侍者很奇怪,就
問:“師父,怎??就回去呀?”法師答:“我要往生。”侍者十分納
悶,好端端一個人還在跑路,他要往生,真奇怪!他也就只好跟??走
,忽然對面來個師兄弟,侍者說:“師父說他要往生,好好的他要往
生,不知是怎麼回事?我只好跟??他去,你作準備,如果師父真要往
生嘛,你要敲鐘集眾,上殿助他念佛。”那位說:“好。”侍者就跟
??師父走的,在這中間碰見一個師兄弟,兩人說了幾句話,時間就這
麼點兒時間,可是等他趕到方丈室的時候,這位方丈已端坐往生了。
這是一九四九年的事情。

   (二)福建謝秀  居士。他是福建福安縣人,十七歲嫁到鄭家,
生活很苦,靠她做手工補助家用,生三男二女。她雖不識文字,可是
天性純和,很懂道理,不幸長子在二十九歲病故,緊接丈夫也死了,
次子月明又得重病。月明在病中夢見觀音菩薩領他看地獄,醒了之後
他就發心學佛,因為真見到地獄,自然就好好的念佛了,瘋也就好了
。後來這位母親覺得我的孩子比我年歲輕,他還能這??用功,我這個
作母親的人不能落後,她也就用功了,讓孩子帶她去皈依。於是擺脫
家務,做起在家人穿的法衣,長齋念佛,一直很用功。七十八歲,她
一天念八萬佛號,達到不念而念。一九八三年,她已八十八歲,臨終
前八日對她的孫媳說,我已經見佛了,我就要往生了,我不吃飯了,
你不要給我送飯了。她孫媳就不做飯了,這以後就八天都不吃飯,晝
夜跏趺坐,搭??衣,念佛不斷。念到第八天,她就說西方三聖來接引
,並說,佛的白毫光那個殊勝沒法形容了,她就合掌念佛坐化。遺體
拍了照片,端坐,搭??衣一點兒不亂,面貌非常慈祥,就是活人裏頭
也少見。火化時,在場的人都聞到異香,並撿到堅固子三十多粒,遠
近贊嘆。謝老居士是一個窮苦的文盲,正是一般人所輕視的愚夫愚婦
,齋公齋婆,可是她完成了那些自命為上根利智、佛學權威們所做不
到的事。至於不信的人對於她見佛見光,死後燒出堅固子,放香等可
以否定,可懷疑。但有一件事情否定不了,她八天不吃飯,八天不斷
地念佛,死後仍然端坐,你能否定嗎?不信,你要否定,你自己試一
試,你拿兩天不吃飯,你念兩天,你看行不行?這你否定不了嘛!

    淨土法門“十方如來同贊,千經萬論共指”可見信願持名這個妙
法乃是如來大光明藏所流現,所以能給一切眾生以最堅固、最長久,
最徹底,最究竟,最圓滿,最真實的大安樂。末後祝願:“普願見聞
者,皆得大安樂,具足信願行,同生極樂國。”

(本文結束)

海中客植字

************************************************************
【錄自:智慧之光】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4/7 上午 03:25:50
版工2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版工2
等級:管理員
文章:236
積分:1740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1月30日
4
 用支付寶給版工2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本欄位提供給僅會員閱讀,非本站會員無權檢視精華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5/28 上午 07:37:12

 4   4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1562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