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觀賞。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討論版電子書(Life論壇) → 隔陰之迷

您是本帖的第 7434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隔陰之迷
阿貴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817
積分:1156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4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阿貴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隔陰之迷
隔 陰 之 迷
 四十年前,我曾讀過一本淨土宗的書,有這麼一句:「羅漢猶有隔

陰之迷」。意思說:修證到羅漢,還有隔陰之迷,不如往生極樂世界

的好。但阿羅漢生死已了,不會再受後陰,怎麼會有隔陰之迷呢?我

曾向人請教,有的說:「四果羅漢」,本指第四阿羅漢果,有的以為

一、二、三、四果,都可以稱為阿羅漢,才有這樣的文句。中國人的

作品,有些是不能以嚴格的法義來評量的。雖這麼說,我也不知對不

對。

 

 近見『當代』雜誌(三十期)所引,印光大師『淨土決疑論』說:

「一切法門皆仗自力,縱令宿根深厚,徹悟自心,倘見、思二惑稍有

未盡,則生死輪迴依舊莫出。況既受胎陰,觸境生著,由覺至覺者少

,從迷入迷者多」,當然沒有念佛法門的穩當了!文句說到「既受胎

陰...從迷入迷者多」,也許這就是隔陰之迷的一種解說吧!先說

什麼是「隔陰」?什麼是「迷」?陰是五陰五蘊。

 

 我們的身心自體,佛分別為五陰: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

;眾生在生死中,只是這五陰的和合相續,沒有是常是樂的自我。這

一生的身心自體是前陰,下一生的身心自體是後陰,前陰與後陰,生

死相續而不相同,所以說隔陰。迷有二類:迷事是對事相的迷亂、錯

誤、無知;迷理是對諦理無常、無我我所、空性、法住、法界的迷

惑。約「迷事」說,一般眾生及證得初果、二果、三果的聖者,在從

此生到下一生的過程中,都是「不正知」的。如入胎時,或見怖畏,

或見歡樂的境界,在胎中與出生時,也這樣的不能正知;前生的自己

與事,都忘失了。約事迷說,一切眾生,就是前三果聖者(阿羅漢不

會再受後陰),都是有此「隔陰之迷」的。

 

 不過三果聖者,初生時雖不能正知,但很快能憶知前生的一切。所

以釋迦佛的在家弟子,得三果而生色界天的,有的從天上下來,向佛

致敬與說偈讚歎。如約迷理說:凡夫是迷理的,如不能轉凡成聖,是

從迷入迷的。初果聖者是能見諦理的,一得永得,是不會再退失的。

在入胎、出胎時,雖不能正知,不能現見諦理,但所得無漏智果,並

沒有失落。如錢在衣袋中,雖沒有取出來用,你還是有錢的。所以得

初果的,最多是七番生死;得二果「一來」的,一往天上,一來人

間;得三果「不還」的,一生天上,就能究竟解脫。所以聖者雖有

「隔陰之迷」,對解脫生死來說,是絕對穩當的,解脫生死是為期不

遠的。聖者決不會從覺入迷,不知念佛的人為什麼要怕聖者的「隔陰

之迷」?

 

  再來研求『淨土決疑論』的意趣:文中說到「徹悟自心」,大抵是

針對中國禪者說的。我不知禪者的徹悟自心,有沒有斷惑。「見惑」

是見(道)所斷煩惱,「思惑」是修(道)所斷煩惱。見惑是見諦所

斷的,佛教中或說「一心見諦」,或說「十五心見諦」,十五心是十

五剎那心,就世俗說,是一霎眼就過去了。所以見惑,說斷就斷盡而

成聖者,不斷就是凡夫,見惑是不會斷而未盡的。徹悟自心,如等於

見道斷惑,那即使受胎迷著,也不可能「從迷入迷」,而一定是「由

覺至覺」的。

 

 也許中國禪者的徹悟自心,內心雖有些超常經驗,但不能斷見惑,

還是與凡夫一般。如說「思惑」沒有斷盡,那是二果、三果的事,怎

麼會「從迷入迷者多」?這一段文字,是不正確的!印光大師是精通

天台的淨土行者,對這些應該是不會不知道的。可能慈悲心重,為了

弘揚淨土,故意這樣說的吧!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7/4/4 下午 06:27:16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4/4 上午 06:24:30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468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