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觀賞。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討論版電子書(Life論壇) → 靜涵老師文集_佛魔之辨

您是本帖的第 4313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靜涵老師文集_佛魔之辨
小師兄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3197
積分:40243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13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小師兄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靜涵老師文集_佛魔之辨

佛魔之

                    作者:賴靜涵



與其說破魔,不如我們來說說何謂“魔”。末學覺得對魔有充分的了解,將對於為何學佛有較圓滿的了解。

 

末學覺得,世界上本來沒有眾生一開始就立志要當所謂的魔王。真正的魔王,都是從善良的眾生變成的。魔,是一個見不得他人好,一心一意要破壞別人,殺害別人,乃至破壞世界的眾生。但數看看這些魔,哪一個不是從善良的眾生變成的?如同這些附佛外道一樣,那一尊不是學佛而來。但是,他們在學佛,或是修道的過程裡面,在哪裡出了差錯,這就是我們研究附佛外道的價值與意義所在。

 

楞嚴經末學覺得提供我們一個很好的意見,就是告訴我們一心一意要走解脫道的眾生,不論是已經取得了阿羅漢果,還是明確發心要走菩提道的修行人,在發心要走菩薩道的時刻裡,一定會遇到魔障。那,其實遇到魔障,是值得恭喜的。因為魔障,其實也就是考試,考出你對於境界的認知與心念。楞嚴經所羅列的五十陰魔,都是對發菩提心的修道人來說,是要先預習好的功課。修行路上,其實有著很多岔路,這些岔路,就是因為自己修出了自己原來不知道的境界,或者得到了原來所沒有的“功力”。“功力”,其實和“功利”是沒有什麼界限。所以“法力”,和“法利”,在意義上幾乎相同。修出“神通”,往往給修道人有一種中了樂透的感覺,一旦有這種感覺,修行人就茫然不知所措,這時候,如果有“眾生”過來給你“安慰”,給你“讚嘆”,說你已經“證到了什麼境界”,能力已經等同於“佛果”還是“大菩薩”,順便教你怎麼使用這些“神通”,很快的,你就會迷戀這些能力,面對其他的芸芸眾生,你就會覺得高人很多等,然後就覺得自己不應該與這些普通人為伍,應該要與那些“具有高能力的眾生”一起。於是,一個附佛外道就誕生了。

 

宋澤萊、從信等人曾經質疑大乘佛教一個問題:成佛要三大阿僧劫,不會太久了嗎?行菩薩道要行到什麼時候才可以休息?他們因為這個理由,就說大乘佛教的教義是騙人的。這個理由,其實就和一些信眾所提出的問題一樣:師父,我要念經念到什麼時候才可以不要念?看起來言之成理。事實上,這個心念就是入侵的窗口。

 

我曾經思索這個問題,後來才知道,原來根本沒有所謂的果位。當我們一念心信仰佛菩薩時,我們不是依賴佛菩薩,而是追隨佛菩薩。我們所保持的是佛菩薩的心念,也就是佛與菩薩。佛菩薩的事業根本是沒有盡頭,正確來說,佛菩薩的心念是我們做人處世的態度。當我們一心一意想要證到一個果位,那也就意味著我們所企求並非佛菩薩的果位,當你被“人家”印證成有多少證量時,那意味著你很可能會放棄這個所謂的“證量”,去追求一個更高的“證量”。那如果有人不斷告訴你,還有更高的“證量”時,你就不知不覺在努力去修他所指示的路,那還證得“魔果”!佛,是沒有果位;魔,才有所謂的果位。因為魔,就是以神通境界在努力,佛,的事業是以救度眾生,幫助眾生而努力,為了救眾生,才要修得哪些能力。等到有緣眾生度化,再到其他國土去,繼續救度眾生。換句話說,佛菩薩與眾生是在一起的,佛菩薩喜歡看眾生歡喜,喜歡看眾生得到畢竟的安樂,這才放心到他方國土繼續應化與救度的事業。而魔呢?不斷繼續努力在修神通上面,忘掉了原來他是要救眾生這麼一回事情。

 

所以佛法,是心法。如果有人教你如何成就果位,或是神通,那就是走上魔道的開始。因為有八萬四千眾生,所以才有八萬四千法門。佛法是為了度化八萬四千眾生,不是要修八萬四千種神通與境界。

 

所以,別忘了我們做功課的向與發願,那是真正的佛法。

 

君不見,學佛之人相見,一開口就是談自己所修的法門,如觀音法門,或灌什麼頂,修什麼法之類的。但是大家都特別會提到修法是為了與佛菩薩相應。

 

道,與術是兩件事情。佛法裡面,持咒,誦經,禪坐,拜佛等等都應該算是“術”的部分,也就是成佛的方法。而慈悲喜,則是佛道的根本。曾有人問一個問題:如果佛道不懂,只是念佛,念咒,打坐可不可以?是可以的,如同所有的學佛人一樣,他一定會遇到考驗,但是一旦遇到考驗,結果是什麼就很難說。就像我前面舉的例子,只要有人來告訴他:你做的不對,要像我這樣修這樣做才對。那可就有趣了。

 

修行不是錯的,問題是有人就因為修行而修出錯誤來。一樣是觀音法門,一般顯教法師教你念誦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可能念了一段時間沒有什麼“感應”,忽然有個女士告訴你,一定要先來個“印心”,修她的“光音法門”,你就會有感應,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盧活佛說目前佛教傳的極樂世界的淨土境界不夠高,他還有比那個更殊勝的好淨土,叫做摩雙蓮池,這是他才有的世間稀有之法。有人這樣告訴你,你信不信?

 

沒有佛法觀念的人,第一次接觸了佛法,再印過了心,接受了灌頂以後,恭喜你成為附佛外道,加入了魔子魔孫的行列。

 

一心一意,本來就是學佛,聽從佛陀所說,好好修行,佛道無上誓願成。怎麼搞的,弄到最後成了宗教亂的製造者與附佛外道擁護者呢

 

問題在哪裡?問題就在於,佛法原來有其“道”和“術”,而佛教的“道”,是所謂的“教理”,佛教的“術”就是所謂的“法門”,現在佛教徒們大部分都談法門,較少去研究教理。不研究教理,你怎麼確認你的法門就一定是“正法”?

 

一個附佛外道的行者都聲稱自己所修的才是正法,也都說別人是誣陷的,怎麼判別?若非有人告發那些人有貪污現象,台灣也不會爆發出宗教亂來。到現在,宋七力也還是傾向被判無罪,只因為世間法根本無法定罪,法律對於修行問題無法界定,政府也沒有專責單位負責鑑定附佛外道所以大家學佛要想辦法保護自己。

 

學佛,有盲點的話,就出在自己對佛道與佛法的認識不夠紮實。基礎佛學真的很重要,要避免自己參加製造宗教亂成為附佛外道份子,對基礎佛學的認識真的很重要。

 

讓我講一個,入魔道的窗口,就是“求加持”的問題。

 

在淨土宗的修行要領來說,誦經與念佛的目的是求得一心不亂,屆時可以蒙佛力加被,往生淨土。而密宗裡面,是求上師與本尊加持,讓自己迅速求得相應,能夠早日證悟。本來往生與證悟的目的都是一樣,就是日後要努力行菩薩道,教化眾生。

 

然而,沒有經過這些基本概念的眾生,往往求佛菩薩加持,都是為了自己的私慾。

 

如果你了解,萬事皆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的話,事實上,求佛菩薩加持你得樂透彩,或是求事業功名等這些東西,都是水月佛事,撥無因果的。在真正的學佛人來看,求財求名求利根本上都是窮極無聊的東西,可是世間有多少人因為這個窗口而開始學佛,雖然他們對佛法並不了解,但是因為某些宣教人士一再宣傳佛菩薩的加持、保佑,能使自己得到好運氣,使自己順利在名利場中翻滾。這樣一來,無知大眾就被吸引,反正,在這些宣教人士眼中,只要有信徒,就夠了。這些信徒都會捐款,有了捐款,就可以蓋廟,裝潢出金碧輝煌的佛殿。法師,與上師都可以因此有好的名聞利養。

 

名利的事情,本來就是因果的問題。任何人只要用正當方式,好好努力,都可以賺到錢,也可以獲得該有的功名,而且是順著因果而來,假如這輩子取得不該自己有的錢,或不該自己有的功名,那麼也是順著因果而有的。佛法的本質就是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那怎麼還會幫助他人去汲取這些如夢幻泡影的有為法呢?舉個例子,密宗有財神法,或是雨寶陀羅尼,事實上修了這個法是可以有所相應,但是得到了錢財,最重要的就是要布施。因為修這個法的目的,就是本來沒有錢去做布施,所以你向護法神借錢來布施,護法神因為你願意行布施波羅蜜,所以願意幫你成就這個德行。如果你布施,結果就是不把錢借給你了。這樣一來,你可能就會因為這個因果,變得窮了。

 

那,眾生一旦迷上加持力,是夾帶著求名利心來學佛,學佛是為了這些。一旦有人說,我這裡名利最容易求,感應最好最快,大家當然就一擁而上。事實上民間宮廟,五行八卦,奇門遁甲,乃至西藏黑教等等無不是因為這樣而興旺的。附佛外道,宗教亂都是這樣乘勢而起。

 

修行人,忽然間獲得了少許神通,如開眼等等,或是坐禪坐得很舒服,不想出定。這都是尋常會有的。假如沒有適當的善知識告訴他下一步怎麼辦的話,往往就停在那裡。或是開始覺得自己修得不錯,修出了神通來了。不過就開眼來說,一下子看到那麼多眾生,也真的有點嚇人。

 

事實上,救度眾生,本來也不需要所謂的“神通”。慈濟救度眾生,也沒聽說一定要有五眼六通。反而是因為為了徹底解決眾生的問題,不得已才用到神通。或者因此去求取神通來救人。

 

其實,仔細看經典。大概就可以了解,佛教的禪觀與外道修行法門不同。外道修行法門是在鍛鍊神通為主,所以很強調“術”那一面,就是氣功,導引之類的等等。可是佛教的目標,是斷業,斷煩惱。因為斷業,斷煩惱,你就要了解業與煩惱的來歷。修得五眼六通,看到自己累世所造下的因因果果,真的是會淚留不停,一幕又一幕的電影,主角都是自己,悲歡離合,我害人,人害我,因緣差錯,恩恩怨怨,從那一世到這一世,從這一世延伸到未來世,綿綿不斷。立時修行人就會有個了解,我要這樣繼續下去嗎?既然未來的問題是現在造下的,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啊!

 

我相信,修行境界越高的人,連魔王也不例外,早晚都要面對這一刻,看到自己的宿命。佛陀因為有了強大的宿命通,看到自己的今日,就是往昔所造諸惡業的結果,看到令人膽顫心驚,所以才會教導大家要懺悔業障,相信因果。難怪,密勒日巴大師的傳記裡面,總是強調他本人常常都會發出強烈的出離心,不願在世上人間繼續翻滾。

 

說實在,了解因果業緣,真的會發出很強烈的出離心,再也不願意回到塵世,搞清楚了這一切,這還不去出家?在家怎麼待得下去?這是修行後的自然現象。阿羅漢果,講的就是這種法。試想,你已經知道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了,怎麼還會回到紅塵去和大家繼續再混呢?所以阿羅漢,就是不來,不想再回頭。但是菩薩就不是,明知道紅塵就是這樣,還要再回到紅塵來,教導眾生,脫離業力輪迴的牽絆。這個精神就非常的了不起!

 

所以佛家之所以富貴,不在於自己賺了多少錢,而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而且保證一定要成功。釋迦牟尼佛明知道五濁惡,也是要成佛給大家看。讓大家知道,五濁惡也可以有佛教。其實,五濁惡也幾乎等同惡道了,不是嗎?

 

所以佛教的基本精神,就是因果,就是業緣,目標就是斷煩惱。

 

疑生信,絕相超宗,頓忘人法解真空,般若味重重,四句融通,福德嘆無窮。

 

這就是佛教的本來真面目。

 

我們來想一下。假如你處在佛法剛傳入中國的時候,那個時候還沒有念佛法門,也沒有持咒法門的時候,你只是聽過一兩部經典而已,你會怎麼辦?

 

其實上述這些法門都只是應眾生的需要而生。佛法最要緊的,還在於“經”。經是佛法的根本,本立而道生

 

佛法,永遠有不同的花樣呈現,但是佛法的根本是不變的。那就是因果與業緣所有的佛法,只要能夠讓眾生體認到佛道的根本意義,得到佛所說的般若妙智慧,任何法門隨時都因應眾生的需要而成立。

 

這也就是說,法門,其實是具有創造性。但是,被創造出來的法門,缺少正知正見的引導,任何法門也同樣具有導引入魔的性質。顯教與密教,其實是無一無二,無二無別。

 

我覺得佛教的活力,就在於佛教有了密宗,因為有了密宗,我才明白般若妙智慧的體性。到目前為止,具有般若妙智慧的密宗法門依然完整具足該有的法門體制。

 

但是,失去了佛法根本的掌握,禪宗與密宗,其實和外道沒有太多差別。若以法門之間的比較來說,以正常禪坐止觀法門作標準,太簡單的法門(禪宗),和感應速度快的法門(密宗),相對於禪坐止觀法門來說需要正知正見的引導。畢竟這兩種法門,是講究快速成道的方法。須知正常的成道,乃是很多生活上的體悟而成的。就大乘佛法來說,我們學佛的目標是度化眾生,度一個眾生,就增加一點般若的體悟,多了解一份因果業緣的道理。但是,眾生太多,因果業緣太複雜,你需要強大的定力,越有好的定力,救度的能力與程度就會更好。

 

我為什要說,假如生在念佛法門和持咒法門還沒有傳來中國的時候,你怎麼修行的這個問題。因為,其實只要有佛經,就可以修行了。本來依止佛經,每日課誦佛經,是印度佛教,乃至今天的佛教都有的日常與基本功課。我們修行,只是想要獲得不退轉的體悟,將佛法深深印入意識田中,讓自己累劫累世都能行佛道。

 

佛陀並不是出版公司的老闆,也不是一個多產的作家。佛陀是一個具有豐富的經驗的老師,不止是哲學家,也是社工師,也是心理諮商的專家。幫助那麼多的眾生,幫助他們走出心靈上的陰霾,能夠不愧天地,了脫因果業緣的繫縛,我想這就是佛的事業。

 

所以,為什麼會有懺悔法門?其實不需要宿命通,我們只要用這一世就可以理解。

 

昨天的我事情作對了嗎?前天呢?昨天我被人家稱讚了,是為哪樁?而我昨天被人家罵了,打了,又是為了什麼?我會後悔嗎?我看得到原因嗎?

 

佛家的智慧來自因果。你看得到果報,發現它的原因,了解它的定律,這就是般若,也是科學。

 

佛陀與我們本無差別,差別就在,佛陀的因果了解的能力高出我們許多,能夠很精確分析出如是因與如是果。

 

但是外道也會,外道也有宿命通,可是外道與佛陀又差在哪裡?差別就在佛陀可以分析出幾百萬那由他大劫以前的因果,外道因為某方面的執著與限制,僅能看到有限時間與空間的因果。所以,佛魔之分,就在於根本上的知見問題。魔,與外道的智慧,都是以有限的時間與空間來看。佛,則沒有這些限制。並進一步告訴大家,空性正見。假如魔,和外道都了解空性正見,它們也一定走入佛道的。

 

在真理面前,沒有人會有爭議。

 

因此,附佛外道,想來算是比較進步的外道,因為它們懂得要依附佛法,也或許它們本來也想要學佛,只是一時之間走偏了。但是依附佛法的結果,轉而了解佛法,反而比其他的魔王與外道而言,更能有機會早一步進入佛道。關鍵就在,能不能了解佛般若的核心,因果。

 

有了執著,有了空間,有了時間的概念,任何眾生也都同意外道的看法。在相對的世界裡面,總是有數量的問題,有了數量上的計較,就有高低,長短比較,一旦有了比較,這還不產生痛苦,產生傷害?

 

這就是般若智慧,是一個觀念。想要理解這樣的觀念,本來不一定要花上很大的功夫去“證悟”。“證悟”的功夫,是要將本來不肯定的事情,化成真理的體認。也就是銷石成金。一旦冶鍊成金屬,再也不會是石頭。這就是修行的意義。

 

安心,就是修行的目標與成果。清清楚楚的了解本來無一物,沒有塵埃好惹,就能安心了。清清楚楚體認到因果的道理,就可以進而理解如何圓融處世。佛家所指的“處世”,通常不是指婆世界,而是指宇宙間。當然這對於現在的婆世界眾生來說,算是遙遠了些。

 

其實,進一步來看,當你體認到了般若,了解了因果法,你會覺得,魔王也是眾生,外道也是眾生,大家都是一樣,都在業海裡面浮魔王與我們本來都是毫無差別,他們恐怕比我們還早體認生死輪迴,還早就發心,更精進在修行,有的與釋迦佛是同學,有的還是釋迦佛的學長,只是目前還是迷失狀態。但是畢竟來看,這些眾生早晚都要成佛,都會走到佛道上來。

 

嚴格說起來,佛教是沒有教主,因為無始劫以來就有人成佛,說不上是誰要當教主,佛教也沒有所謂教主的地位,既然諸法平等,無有高下,也沒有誰要服從誰的問題。所以佛教裡面只有行菩薩道的同志。與相互佩服與相互利益的知見,佛道是沒有功利上的計較,只有處處該了的業緣

 

所以,破魔的根本之道,不在於分辨,也不在於罵人。而是如實讀經,讀讀阿含經,般若經,法華經,華嚴經等等都很好。好好讀經,再作每日功課。輕輕鬆鬆,別太緊張,就好了。

 

想要發大心,下輩子就開始當佛菩薩的,也不錯。就好好去灌頂,跟著上師好好秘密修。上師說什麼,就聽,就作,就這麼簡單。

 

能夠不愧天地,能夠安心。想想人世間最大的福報,大概就是這樣了。不是嗎?

 

--------------------------------------------------------------------

 

6篇回應:版主  來自 *.*.*.* 貼於 2003/02/13 02:06 

 

學佛,當然要有心量。但是,心量,不是無限制的容納與整合。我覺得這點很重要。

 

別以為包容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自己倘使有意識地想去“包容”或是“整合”,其實不會是真正的包容與整合,效果剛好相反,人家,也就是你想的那個包容與整合的對象,會覺得你不是包容與整合,而是想要“吞併”。

 

什麼是真正的包容與整合呢?我覺得,首先要先去除自己的意見吧?當我執降到最低,乃至無我執,看待事情都以眾生的立場去看,也不去帶有任何目的的眼光去看待眾生的事情,當眾生真的需要你,你才為他作些什麼事情,那才是有真正的包容與整合吧?

 

我才了解到,原來,我工作,將來就是可能要放下,離開工作。因為這就是因緣,也就是,我與他人生活,相處,不僅我有空間,也要有他人的空間,如此雙方都會自在,自然也就是包容與整合。不然,我推擠對方的空間,或是對方推擠我的空間,這就會變成你死我活,我活你死的情況,那就不是包容與整合了。

 

心量是應該要放大,但是要小心放大心量的用心是什麼與這樣做的結果會是什麼。

 

發現因果與業緣的存在,應該是智慧的展現。佛法的般若不離其中,不是禪定力量多大,也不是對靈性的動力有多少,更非能量有多少,而是對業緣的了解有多少。

 

法尚應,何況非法!

 

我覺得,學佛似乎就是平常而樸素的生活觀。太花俏的東西,沒辦法消受。

 

當然佛菩薩的世界是光輝燦爛,不過燦爛到最後,也是歸於寂靜。因此佛菩薩不會把自己給“聖化”,法無高下,是名阿多羅三三菩提。

 

因為一旦“聖化”,眾生的生存空間就被推擠,會覺得不自在。覺者不會說自己很偉大,不過眾生會樂於和他在一起,因為他謙虛,不偉大,很平常,在一起會很舒服,有安全感。

 

我覺得,不管是修什麼法門,就是要有個定位。專心修好一個法門,就是做好了弘揚佛法的功夫了。修什麼,就像什麼,真正覺得不足,就再拜師學藝。總比趕流行要好的,是吧?

 

我想,不去想有魔來害我,甚且沒有魔的存在,自然會活得很快樂,沒有被壓迫感。這也真的是破魔的功夫了。畢竟,有壓力的學佛,應該不是佛道的真諦吧?

 

和覺者做好朋友,覺者也樂意和別人做好朋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2/1 上午 07:36:25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14063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