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超心理科學版(Life論壇) → 【圖文】佛教怎麼看龍

您是本帖的第 2558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圖文】佛教怎麼看龍
夏日的微風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890
積分:38169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5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夏日的微風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文】佛教怎麼看龍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丁敏(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
佛教認為龍是畜牲類中的神靈之物,故又稱為「龍神」,佛陀曾對諸比丘言:「有四事終不可思惟,云何為四?眾生不可思議、世界不可思議、龍國不可思議、佛國境界不可思議」,龍眾是不可思議的神祕生命形式之一。
龍的奇異國度
我們由《大正藏》「阿含部」、「本緣部」諸多經典的描述中可知,龍有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四種類型;而諸龍多住在大海底的龍宮中,龍宮有如天宮般的壯麗宏偉,有七重宮牆、欄杆、護網、樹木環繞;且皆由金、銀、水精(晶)、琉璃、赤珠、瑪瑙、車渠七寶構成,又有無數異類奇鳥,相和而鳴。龍宮並且戒備森嚴,常有五百鬼神守護城門。
根據《長阿含經》的敘述,統領龍國的是四天王中的南方毗樓勒天王;且龍國擁護忉利天主帝釋,每當阿修羅王欲發兵和帝釋爭戰,第一輪捍衛帝釋出戰阿修羅的就是龍國兵眾;若是戰況劇烈到必須帝釋親自出征,帝釋則是乘坐在善住龍王頭頂上,出天宮與阿修羅共戰。
至於龍國眾生與人類是何等關係?《起世經》中說,閻浮提人有五種事勝過一切龍與金翅鳥等:勇健、正念、是佛出世處、是修業地、是行梵行處。至於諸龍及金翅鳥有三種事勝過閻浮提人:壽命長、身形大、宮殿寬博。由此可知龍宮之美與珍寶之富勝過人間。尤有甚者,龍王頭上或腦中有一顆能變現出種種珍寶之如意寶珠,此珠能滿足一切眾生所需之物。
《佛說大意經》敘述大意王子為拯救人民的貧窮,發願動身前往海中,向龍王求索如意珠。他依序拜見銀城、金城、水精城、琉璃城四龍王,得到四顆龍王寶珠,但被海神設計索回,於是大意發願要舀乾海水找出寶珠,精誠所至,讓海神再度交出寶珠,大意回國遂得以用寶珠普施眾生。
此外,龍王能行雨,《增壹阿含經》說龍行雨不從龍口、也不從龍的眼、耳、鼻出,而是從龍的意念行雨。因此惡龍、毒龍常起惡念,發送雷電降注雹雨,摧壞五穀,口噴毒液侵擾人畜;善龍則常以善心降雨,讓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龍的天敵與缺憾
龍雖有如此不可思議境界,但龍國眾生亦有其苦惱之事,首先,龍族有專門食其肉的天敵金翅鳥,金翅鳥亦有胎、卵、濕、化四種類型。龍國居大海之中,而其剋星金翅鳥則多住在大海邊的大樹上。每當金翅鳥想食龍時,就站在大樹上向下觀海,然後「便以兩翅飛扇大海」,海水被金翅鳥的翅膀扇開,牠們就銜捉海中龍而食用。
但是也有金翅鳥所不能取食的龍:「更有自餘諸龍住處,彼等界中,亦復不為諸金翅鳥之所食噉」,例如佛經中有名的阿耨達(多)龍王、難陀龍王、優波難陀龍王等等。除了由於天生的福德威力,不被金翅鳥取食之外,《摩訶僧祇律》中還記載,若龍將袈裟掛在龍宮大門,金翅鳥因見袈裟生起恭敬心,就不食此龍,因此袈裟對龍具有保護的作用。
其次,相對於人身,龍身有何缺憾呢?《摩訶僧祇律》中說,龍雖在一般的情況下可變為人身,以人形與人交往,但在出生時、睡眠時、行婬時、瞋恚時、死亡時,此五種狀況下必定只能以龍身現形,是謂龍的「五苦」:又,閻浮提除阿耨達龍王外所有的龍王,皆受被熱風、熱沙著身,燒其皮肉及骨髓的痛楚,以及被金翅大鳥所食的威脅,是謂「三過」。
此外,有的龍身其形醜陋巨大、膿瘡充滿,如伊羅鉢龍王就身有七頭,一一頭上皆有一大樹,身出膿血臭蟲聚集,不但自身深受其苦,且使睹見其形的佛弟子們皆心生懼怕,而畏懼果報。
再者,就是因為龍身受五苦業報的限制,佛陀不允許龍眾出家。《四分律》記敘善現龍王的壽命極長,心生厭離而變身作一少年,來求諸比丘度其出家欲超脫畜牲道。然而當善現龍王在佛寺睡眠時,不知不覺就露現龍身本相;諸比丘於是請問佛陀如何處理?佛言:「畜生者,於我法中無所長益。若未出家,不得與出家受具足戒。若已與出家受具足戒者,當滅擯。」
雖然佛陀禁止龍出家,但為其受三皈依,《四分律》中記載伊羅鉢龍王在遠古的迦葉佛出世時,曾是人身修梵行者,因為損毀伊羅鉢樹葉,犯戒受報生長壽龍中,一直到釋迦牟尼佛出世,牠還是龍身。牠化作人身前來佛前,請求世尊為其受其三皈依,所以佛經中說:「畜生最初受三自歸,伊羅鉢龍王為首。」由此可知畜牲道中最初受三皈依的是龍類。
誰受報轉生為龍?
至於什麼樣的業行,會使人來世受報轉生為龍眾呢?《增壹阿含經》中敘述某次佛陀在說法時,有一長老比丘向著佛陀「舒腳而睡」;而另一名叫修摩那的八歲沙彌卻「結跏趺坐,計念在前」;佛陀看到這一老一少出家眾如此懸殊的對比,重新定義「長老」未必是先出家者,而是「設有年幼少,諸根無漏缺,此謂名長老」。接著佛陀隨即指出此舒腳而睡的年長比丘,「過去五百世中恆為龍身」,而此世命終之後又將生龍中;並言:「若有眾生無恭敬之心於佛、法、眾者,身壞命終,皆當生龍中。」也就是說即使是出家,若不恭敬三寶亦會墮入龍身。
還有一類是貪戀龍宮福報而得龍身者,《起世經•諸龍金翅鳥品》中指出:「有諸眾生,熏修龍因,受持龍戒,發起龍心,分別龍意,作是業,為彼因緣所成熟故,當生龍中。」也就是說若有眾生心意向龍,來世即生龍中。
《大智度論》中有一故事可為例證:述說有一沙彌偷偷跟隨其阿羅漢師父入龍宮,不但覺得龍宮飯食甘美勝人間,更見龍女身體香妙無比,因生執著染心,遂一心布施、持戒,發願作龍,師父呵責他,他卻回答:「我心已定,心相已出。」以袈裟覆頭入池即死,遂變為大龍。
至於以女身墮入龍身的故事,律部中敘述有一名為妙光的婆羅門女,見比丘來乞食,即邀比丘行淫,比丘將此事告知佛陀,佛陀遂不許比丘們去妙光女家乞食。後妙光女因病命終,以前生誘比丘行淫之因,死後墮在畜牲道為淫龍,名毘達多。
佛教的降龍高手
至於龍和佛教的互動關係,佛經中分為二類:擁護佛法保護世界的是「法行龍王」,反之則為「非法行龍王」。屬於「非法行」的龍王,多是經常吐火擾害眾生的惡龍、毒龍。佛經中遂有不少「降龍」的故事,連佛陀也曾親自降龍,《增壹阿含經》中敘述佛陀成道不久,在度化事火外道優留毗迦葉的過程中,曾降服毒龍,將之收入佛鉢中。
此外,《增壹阿含經》中敘述帝釋請佛陀往三十三天為其亡母說法。這件事被七頭龍王難陀、鄔波難陀惡龍聽到後,興起了瞋恚之心,不樂意沙門在其上飛行,佛陀遂派目連前往降龍,清除二龍霸占前往三十三天的路徑。
但被佛陀稱許為弟子中「降龍第一」的是善來比丘,律部中多處記載善來比丘降伏毒龍,然善來比丘降龍後受居士供養飲食及酒,醉倒路邊,佛陀遂制戒禁止比丘飲酒。而由「降龍」的故事中,可以發現惡龍的特性是易怒多瞋恚,常起毒害之心,噴出毒火加害眾生。而「降龍」的要領就是入「慈三昧」與「焰光三昧」,銷熔毒龍吐出的瞋恚之火。
佛教中重要的角色
以上多為小乘佛典中,關於龍世界的描述;而大乘佛典中,龍眾的地位顯著提高,諸龍王於大乘諸經中被視為護法之龍神,多列於佛陀說法之會座中。又據《龍樹菩薩傳》中稱,大龍菩薩將龍樹菩薩接入龍宮,開七寶藏,授予諸方等深奧經典,視龍王為大乘經典的守護者。
此外,龍眾亦蒙佛陀授記,在《佛說海龍王經•授決品》中,佛陀為龍王之子威音及龍王之女寶錦授記做佛;《法華經•提婆達多品》記載8歲的龍女往南方成佛。《大寶積經》中亦有佛為龍女、龍王授記成佛的〈龍女授記品〉、〈四龍王授記品〉。而《大智度論》 中說:「娑伽度龍王十住菩薩,阿那婆達多龍王七住(不退轉)菩薩。」此處已將二龍詮釋為大菩薩的權現龍身。
綜上所述可知在佛教的世界圖像中,龍眾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且龍的世界與人道、天界又是息息相關。龍宮類似天宮,龍國歸屬於天界統轄,且是帝釋天的護法。而龍世界與人世界的互動更為頻繁,人類入海尋寶求索龍珠,祈求龍行雨能潤澤萬物、豐饒農作五穀。而龍眾亦欣慕諸佛皆出人間,得人身可出家修行。因此生而為人,要珍惜難得的人身,也要尊重不可思議的龍界。
【電子雜誌】人生342期:龍,真大吉祥──佛教怎麼看龍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1/24 上午 09:48:53
夏日的微風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890
積分:38169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5日
2
 用支付寶給夏日的微風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本欄位提供給僅會員閱讀,非本站會員無權檢視精華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1/24 上午 09:49:12
zeldan
美女呀,離線,留言給我吧!
等級:小飛俠
文章:1301
積分:7000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2月25日
3
 用支付寶給zeldan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1/31 上午 07:52:54
夏日的微風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890
積分:38169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5日
4
 用支付寶給夏日的微風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8/2/12 上午 02:21:58

 4   4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312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