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奇文共賞版(Life論壇) → 善發回向之心

您是本帖的第 1708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善發回向之心
阿善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論壇遊民
文章:145
積分:365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9月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阿善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善發回向之心

善發回向之心  作者:妙音

--節錄自如何把《了凡四訓》落實到生活中講解系列
    (
文中引用的古文均出自<安士全書>,看不懂可參考<安士全書>白話解)

 

師父上人,諸位同修: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講最後一個專題,善發回向之心!如何回向,說實在,我學佛十幾年,也是在前幾天剛明白回向的真義。我們已講過善發布施之心、至誠之心、歡喜之心,善用發願之心。用種樹來比喻它們的關係。末學認為善用發願之心是種子,決定這顆樹是什麼。善發布施之心、至誠之心、歡喜之心則影響樹枝、樹葉、果子的大小。善用回向之心則決定這個果子是什麼,它的用途是做什麼的,要用在什麼地方!發願與回向有點相似。發願一般起始於動作之初。回向一般在動作之後,回向決定果實的大小和用途。回向用一句通俗的話,叫改變用途。初學佛人,很多都困惑在“回向”這兩個字。他們也知道,念佛有功德,要回向;誦經有功德,要回向。但怎麼回向呢?很多初學佛的道友,會把回向看成是有形的東西,看成是一顆樹上的桃子,一顆樹上有15個桃子,如果不回向,我可以得15個,如果回向給15個人,那麼我就僅能得1個。把無形的回向當成有形的物體,而發不出回向之心來。有的同修也看過《地藏經》“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如但回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舍一得萬報。是故地藏,布施因緣,其事如是。”,這個他也知道,“回向法界、回向無上菩提叫舍一得萬報”,但就是沒信心。誦完一部經,不敢回向法界,而是回向給要求的事,或是自己的親人。一邊想回向法界,一邊又想到自己的利益,所以總是回向給自己所求之事,所以很容易心虛,心裡頭不踏實。那麼回向倒底怎麼一回事,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回向的真實義。

一、回向之真相——眾生之間、法界之中的“雙贏”

回向是什麼?末學認為,回向應拆成“回。。。向。。。”回的前面是因,向的後面是果,即因本來要這樣成為果,你打個方向盤,改變果發展的方向,向我們所要的目標。回向的實質是什麼?末學認為,回向是眾生與眾生之間、眾生與法界之間是的雙蠃。我們先來講一個案例:

有一個農夫,禮請無相禪師到家裡來為他的亡妻誦經超度,佛事完畢以後,農夫問道:“禪師!你認為我的太太能從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  
  無相禪師照實的說道:“當然!佛法如慈航普渡,如日光遍照,不止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眾生無不得益。”
  農夫不滿意道:“可是我的太太是非常嬌弱的,其它眾生也許會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奪去。能否請您只單單為她誦經超度就好,不要回向給其它的眾生。”
  無相禪師慨嘆農夫的自私,但仍慈悲的開導道:“回轉自己的功德以趣向他人,使每一眾生均沾法益,是個很討巧的修持法門,『回向』有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的內容,就如一光不是照耀一人,一光可以照耀大眾,就如天上太陽一個,萬物皆蒙照耀,一粒種子可以生長萬千果實,你應該用你發心點燃的這一根蠟燭,去引燃千千萬萬支的蠟燭,不僅光亮增加百千萬倍,本身的這支蠟燭,並不因而減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觀念,則我們微小的自身,常會因千千萬萬人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樂而不為呢?故我們佛教徒應該平等看待一切眾生!”
  農夫仍是頑固的說道:“這個教義很好,但還是要請法師破個例,我有一位鄰居老趙,他對我可說是欺我、害我,能把他除去在一切有情眾生之外就好了。”
  無相禪師以嚴厲的口吻說道:“既曰一切,何有除外?”
  農夫茫然,若有所失。

(書評:人性之自私、計較、狹隘,於這位農夫身上可以完全看出。只要自己快樂,自己所得所有,管他人的死活?庶不知別人都在受苦受難,自己一個人怎能獨享?如論世間,有事理兩面。事相上有多少、有差別,但在道理上則無多少無差別,一切平等。等於一燈照暗室,舉室通明,何能只照一物,他物不能沾光?懂得一切的人,才能擁有一切;捨棄一個,就是捨棄一切。捨棄一切,人生還擁有什麼?)

        這個故事,可以給我們兩個啟示。

    啟示一:農夫的心態——怕太太的功德,被別人奪走!

農夫是什麼人,他也懂得,愛人去世要誦經超度,俗語說“信佛人”,跟我們是不是一樣?!但是,他感覺到誦經超度要回向給自己的愛人,他怕愛人的功德被人家搶走。他有這種心態,我們是不是也有這種心態呢?!回向給自己的小孩,也怕功德被分掉,小孩得不到全部功德?!這是心態之一。另一種,他感覺回向給無上菩提,而無上菩提是清靜的,他感覺自己內心是貪、嗔、痴的,不相應。所以他也不敢回向給無上菩提。

  啟示二:無相禪師釋回向的真義。1、“回轉自己的功德以趣向他人,使每一眾生均沾法益,是個很討巧的修持法門” 2、“引燃千千萬萬支的蠟燭,不僅光亮增加百千萬倍,本身的這支蠟燭,並不因而減少亮光。”3、“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觀念,則我們微小的自身,常會因千千萬萬人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

禪師的話有三層意思。末學認為,他首先肯定回向是一個很討巧的修持法門,就如《地藏經》所說的“舍一得萬報”,是一個可以使每一眾生均沾法益的方法;其次,他肯定了回向給別人,自己的功德絲毫不減,而且還可以使很多眾生都得到利益;再次,他肯定了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觀念,則我們微小的自身,常會因千千萬萬人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這一句話很重要,我再念一遍,“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觀念,則我們微小的自身,常會因千千萬萬人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 老禪師告訴我們一個訣竅,快速修德積福的訣竅;告訴我們一個真相,人人得益的真相;告訴我們一個原理,心心相應的原理。無始劫來,多少人把功德回向給眾生,但我們有沒有得到??我們也是眾生之一,但是我們得到了嗎?心心相應,才能感應。人家是為眾生之心做回向,我們是以回向自身的心態做回向,心態不一,能感應得到嗎?同樣誦一部經,那些前輩為眾生做回向的功德比我們不知多多少,如果我們也能以為眾生之心做回向,肯回向給法界的眾生,那麼,他們回向的功德,我們不就能因為心心相應而得到嘛!那麼我們在做事情,求官求子求妻求財富等,就不是我們一個人在做了!!而是有無量的前輩給我們提供各種殊勝的功德和助緣,那麼所求之事,不就更快嗎?這就是快速修德積福的訣竅啊!!

講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這是禪師說的,你能不能舉佛經說的?你要從佛經中拿出依據,我們才能信。在《雜譬喻經》中對回向的真義也有很形象的講述。請看經文:

(二七)昔佛在世時。有五百力士俱為沙門。共在一處坐禪誦經。有不善賊盡奪諸沙門衣缽蕩盡。唯有泥洹僧在。是賊去後諸沙門輕著泥洹僧。俱詣佛所具白此意。佛語諸沙門言。汝何不大喚。諸沙門答言。佛未聽是故不敢喚。佛語諸比丘。汝若不敢喚者。賊當日剝汝衣。誰當能常給者。從今日後聽汝見賊來時大喚。捉杖塼石恐怖令去。但莫至誠傷害之耳。人之所重者身也命也財也。此三事皆不足惜不可輕也。不足惜者以其非常敗壞無有堅固。愚惑惜之以為我物。貪愛吝惜起不善因緣後墮惡道。故不足惜也。不可輕者以有身故遇值賢聖。擎跪曲拳承迎禮拜。後得金剛寶身不可毀壞。故曰不可輕也。命不足惜者。人為命故殺生強盜婬劮。口犯四過。心生貪恚邪見後墮地獄。故曰不足惜也。而亦不可輕者。以有命故值遇聖賢。得聞法言精義入神盡壽修行。後得寶命無量無窮。故曰亦不可輕也。財不足惜者以財是五家之分。盜賊水火縣官惡子。五家忽至一旦便盡。故曰不足惜也。不可輕者遇良福田持用布施。種種供養無所遺惜。後得寶財四大藏。周窮濟乏求得無盡。故曰不可輕也。夫修福德皆當擬心求成佛道。不應但索人天果報也。所以者何。譬如種谷但求其實。實雖未熟莖節枝葉自然已得。布施作福亦復如是。發意擬儀但求成佛泥洹之道。道雖未成人天中樂。金輪聖主帝釋梵王自然並至。亦如種谷不期莖節枝葉自然而得也。所以不應但求人天果報之樂者也。

這段話,有同修取了一個題目,叫《布施作福但求作佛,人天福報也不會少》。釋尊告訴我們:“譬如種谷但求其實。實雖未熟莖節枝葉自然已得。布施作福亦復如是。發意擬儀但求成佛泥洹之道。道雖未成人天中樂。金輪聖主帝釋梵王自然並至。亦如種谷不期莖節枝葉自然而得也”。我們對這句話做一個講解。種谷,大家肯定希望能得到果實,應該沒有人喜歡莖節枝葉吧。但是不管你喜歡不喜歡,莖節枝葉在你種谷時,他自然出現,你喜歡他也出現,不喜歡他也出現,你刻意不刻意,莖節枝葉都會出現,而且比果實來得早。我們發心成佛,發心求生極樂世界了生脫死,就象種谷。人天福報就象莖節枝葉,佛還未成(果實還未能收成),人天福報自然並至(莖節枝葉自然而得)。而且佛是福慧具足,稱為“二足尊”,那福報是難思難議的。何況小小的人天福報!這是從佛經來講。

從事實依據來講,釋尊如此說,也是如此示現。釋尊示現王子時,那人天福報是不是很大,他有求過人天福報嗎?他有把修行的功德回向以求人天福報嗎?再看看,釋尊回向時,都沒有回向給自己,而是回向給法界眾生,不管對他好壞都一樣,但是最後誰先成佛,還是釋尊啊!(下劃線是次稱朗吉上師的開示)。回向的真義由此可以看出啊!

印光大師也對回向的真義開示“須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如長壽無病,家門清泰,子孫發達,諸緣如意,萬事吉祥等)若求世間福報不肯回嚮往生,則所得世間福報反為下劣,而心不專一,往生更難決定矣”。印祖以人格做擔保啊!並以“下劣”一詞形容單求世間福報!大家要注意啊!

可能還有人有疑問,釋尊,印光大師都是聖人。我們沒有信心效仿。那好,我再告訴大家一個實例。我接觸佛法近12年,求功名得功名、求妻得妻、求子得子,不求財自得財。我是怎麼做回向的呢?我幾乎從來沒有回向給功名、求妻求子,更不用說求財了!末學也不知哪裡來的福報,從初學佛,回向的對象都是法界眾生。剛接觸佛法,剛好正值高考來近,我生病近一年沒好好上學,大部分時間看佛書、住寺院、做善事、誦經念佛。我知道我要求觀世音菩薩加被,才能如願上大學。但誦完經,持完八關齋戒等,我都是回向給法界眾生,回向菩提。因為我感覺佛菩薩是無私的,佛菩薩無私,我當然不能自私了,所以我都是回向給法界眾生,回向菩提。同時,我信心也不足,就耍了一個小聰明,回向完,就告訴菩薩,“祈請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讓我考上XX學校”,結果呢?高考前兩個月才重新進學堂,大部分時間還在調養身體,做善事誦經等,身高也成問題,竟然能考進我指定的學校。有這次經歷,所以我做善事,誦經,念佛等回向的對象都是法界眾生,幾乎從不回向給自己所求之事,僅是在回向之後,加上“祈求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滿我XX願”。結果,接觸佛法近12年,求功名得功名、求妻得妻、求子得子,不求財自得財,不求官自得官(小官,大官我正在努力著準備求)。這就是回向的事實!!

二、回向能變事物發展的過程及結果。

我們先提一個問題:一個人,今世有福報,按因果原理,他肯定前世做過布施。那他前世有做布施,今世為什麼不再做布施呢?不做布施不要緊,還用他的福報去做惡事,去犯殺、盜、淫等罪業。為什麼會這樣呢?網絡上有一篇文章,叫《發願的重要性》,作者是慧詳法師。他的觀點是說,是因為這個人前世布施時,沒有如理如法的做回向,沒有願力。這個觀點,我也是這麼認為的。你沒有發願,沒有做回向,事物就按照他本來的發展過程進行,你種瓜就得瓜,種豆就得豆,種葡萄就得葡萄,你財布施就是得財富。但是財富一來,人會怎麼樣?人啊,有貪嗔痴啊。果報一來,你就沒有足夠的力量轉動財富引發的貪嗔痴,你就會被果報轉,你就會去造業啊!所以說,回向是什麼。做一個比喻,你財布施,按自然的規律,那麼過程對應的就是得財富,得財富對應的就是什麼?我們劃一條橫線,這條橫線是通往什麼路呢?不是好路噢,是通往三世怨之路啊。你今生很窮,你趕快布施。來世富有了,有福報了,在人固有的貪嗔痴作用下,就殺、盜、淫全來了。後世又貧窮了。這是一種自然規律。那麼什麼叫“回”呢?當你的果報到了得財富時,果報是通往三世怨的。你趕快在這邊回了一下,打了一個彎,打了一個方向盤。本來這條路是要通往羅馬,但是羅馬有危險,你方向盤一打,開到了北京,開到毛主席住過的地方,安全啊。然後要“向”什麼呢?向無上菩提之路。所以什麼叫回向,就是把事物本來要發展的過程,打一個方向盤,回到無上菩提之路。這不是我說的,是我們印光大師說的,我把他老人家的話翻譯過來。印光大師說“回向者,以己所修念誦種種功德,若任所作,則隨得各種之人天福報。今將所作得人天福報之因,回轉歸向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作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以至將來究竟成佛之果,不使直得人天之福而已。用一回字,便見其有決定不隨世情之意。用一個向字,但見其有決定冀望出世之方。”這是印光大師說的。

我們的釋尊也示現給我們看了。釋尊在因地中,不斷回向給求證無上菩提,變成了很強的願力。所以當他為王子時,福報當然很大了,我們普通人根本是望塵莫及。但是他有沒有迷?有沒有被眼前的福報迷住,而去搞三世怨?沒有啊,他老人家能轉向捨棄王位,普渡眾生,求證無上菩提之路。末學認為,這就是回向的妙用。回向,末學理解認為就是把果報的運用轉了一個方向,讓它隨著我們的願力而走,而不是跟業力走。當然,你回向好,就可以好,如果你回向壞的地方,就會往壞方向而走。

從末學的自身經歷,我也感受到回向的妙用。考上大學,別人在搞吃喝玩樂,我自覺不自覺會好好看佛書,好好行善,好好發願。以前文筆不好,參加工作得到鍛煉,我自然會用文筆來弘法,寫一些善文,而不會用文筆寫無聊的文章(很多文筆好的會造業,如編黃段子)。

三、回向的本質和作用

象前面所說的,初學佛人會把回向看成是有形的東西,看成是一顆樹上的桃子,一顆樹上有15個桃子,如果不回向,我可以得15個,如果回向給15個人,那麼我就僅能得1個。把無形的回向當成有形的物體,白白浪費回向這個妙法。其實回向是心法,是無形之物。你回向給眾生,自己得的利益不少反增。用一個形象的比喻。我編了一則笑話。自己看了,感到很好笑,笑了2聲。我又把這則笑話告訴了老師,老師口才好,對笑話進行添油加醋,並告訴XX師兄。XX師兄又笑了2聲,並把這個笑話用短信的形式傳給20個朋友。那些朋友看到了,感到很有意思,都笑了23聲。而其中的一位,以為我不知道這則笑話,又把這笑話編短信,傳給我。我看到自己的傑作流傳那麼廣,又笑了2聲。你說,我如果沒有把笑話傳給大家,我最多僅笑2聲。後面那2聲是多賺的,而且也帶給其它人笑聲!我得到的笑聲不減反增。所以,回向就象這則笑話一樣,帶給別人快樂的同時,也給自己增添了快樂。所以回向正如善知識開示:“有關回向的比喻,是一個人舍不得將食物獨自享用,而將它與眾人分享。那麼,在回向之後,自己的善業是否也隨之而減少了呢?就如某人以十圓錢來用於十人共分,此人只能得一圓錢一樣。但是,善根卻不是這樣的,越是回向給眾生,善根就越增長;越是舍不得回向,善根就有可能越減少。善根在此方面的特點,是與世俗事物恰好相反的。”

“回向是佛教極為殊勝而獨特的修行法門,回向的原理就好像手持蠟炬引燃其他的蠟燭,原來的蠟燭本身的光芒不但未曾減弱,反而由於點亮其他的蠟燭,而使室內更加明亮;回向好比將一粒種子再播種到田裡,種子經過發芽、開花,而結成累累的果實;珠寶散於各處容易遺失,如果將它集中放在聚寶盆裡,就能萬無一失。回向的功德就是那個聚寶盆,它使我們的功德不但不會流失,並且本金加利息,功德反而會轉大。”(此話我解釋一下,比如你有很多一元錢,但是到處亂扔,很可能就會丟掉,但是你集中放在一個地方,到時積少成多,原本很少的一元錢因為積累,就可以用到大用途)

“實踐回向法門,能使行者深刻了解因緣法,而將一切成就歸於大眾,不敢獨享;回向,能使行者去除我執我貪,明白諸法法性本來平等,實無功德可得,所以修持“回向”,不但自身的功德不曾減少,並且能利益更多的人,甚至可廣及法界一切眾生,是我們實踐自他兩利,怨親平等的大乘菩薩道的最佳法門。”(此話要注意,回向是我們實踐自他兩利,怨親平等的大乘菩薩道的最佳法門。)

  經中曾說:「若把一滴水放置地面,它會很快乾枯。若將一滴水到入大海中,它就永不枯竭」。同樣的道理,若能回向功德於十方,則個人的修持將會成為無盡功德的泉源。

   從大德的開示,我們應該對回向的本質和作用有更深一層次的認識。

   四、怎樣回向:

 1、回向要圓滿。有些同修回向時,他就說,要回向給法界眾生,給法界眾生,要令一切眾生成就什麼,沒有說明。這樣的回向就不圓滿。所以後面要加上“成就無上菩提”。

2、如何回向才能使功德常有。這個我們引用梭巴仁波切的開示來說明:
  回向的時候先觀空。觀我所造做的行為、一切法都是自性空、都是名言假立的。在觀空當中,將自他三世所累積的一切名言假立的功德,回向名言假立的我,成就名言假立的正等正覺,以便帶領一切名言假立的眾生,成就名言假立的正等正覺。這樣回向空性,可以把功德保護起來。還有,因為你的功德是回向成佛,並以空性保護起來,這樣功德才能讓你源源不斷地一直享用不盡,一直享用到成佛,就算成佛之後,功德都還夠,還可以用這個功德來利益其他眾生。

  回向功德有兩個要點。依照這兩個要點如理回向,就可以讓你的功德源源享用不完。第一個要點是,雖然你自己累積的功德很小,但回向的時候,可以回向你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所累積的功德,以及一切諸佛、菩薩、眾生三世所累積的功德,以增廣回向的功德及力量。
  這就好比一個人本來只有一塊錢,但你找一百萬個人來各捐一塊錢,就有一百萬,這就成為一個大數目,可以成辦很多事。回向功德也是一樣的道理。集合自己、眾生和諸佛菩薩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所累積的功德,功德就變得很大,就像你把一滴水,滴到大海里去一樣,水就變得很多,讓你源源享用不盡,一直到成佛。
  第二個要點就是,要把這麼大的功德,回向要成就圓滿正等正覺,這樣也是和剛剛講的一樣,就像把一滴水放到大海里,能讓你源源享用不盡。
  如果你沒有回向像成佛這樣高的目標的話,那麼你的功德在成熟的時候,用一次就沒有了。這就好像香蕉樹,一年只結一次果實,以後就沒了。如果回向成就圓滿正等正覺的話就不一樣,其功德會讓你源源享用不盡,直到成佛。就算成佛之後,還可以用這個功德來利益其他眾生。
  很重要的是,無論我們為自己回向什麼,我們同樣也回向給一切有情,因為一切有情都跟我們自己一樣,他們只想獲得安樂,不想受苦。所以無論我們怎樣回向功德,我們也同樣回向給一切眾生。

3、要以慈悲憐愍之心、眾生一體之心來做回向。

提一個問題。有沒有人不喜歡長壽無病,家門清泰,子孫發達,諸緣如意,萬事吉祥最後成就無上菩提的?不喜歡的請舉手!在座的沒有人舉手,證明大家都喜歡!所以,我們在祈求長壽無病、家門清泰,子孫發達,諸緣如意,萬事吉祥而行善念佛誦經時,我們也要想到別人和我們的心態都是一樣的,都渴望長壽無病、家門清泰,子孫發達,諸緣如意,萬事吉祥,所以我們在做回向時,要以慈悲憐愍之心做回向。所以“我所做的回向應該是為了所有無量無邊的有情而做回向。那我們要如何這樣思惟呢?要想著所有的有情都跟我們自己一樣,跟我們無二無別,都希望得到安樂, 不希望得到任何的痛苦,所有有情都希望能夠盡速離苦,盡速具足安樂,要這樣子想,所以我們回向的是時候,應該讓自己的心量能夠擴展到無量無邊的有情,如果能這樣做的話,我們所修的法就稱為大乘的法。”(善知識如此開示也)

再進一步,要體會到諸法因緣生,眾生本一體,虛空本一體。為什麼有你這個身體呢?是眾生的業力因緣所感。所以你的身體不是你的,而是諸多外緣作用下的一個作用點而已,你的身體是十方一切眾生力共有,非僅你所有!所以,你所做的一切,要發心做十方眾生的榜樣,要為十方眾生謀福利,這樣回向之心就能擴大到無量無邊,利益也廣利有情啊!

同時,我們在做回向時,可以用禮佛大懺悔文來做回向:以前人家所做的回向,我如數回向!

好,善發回向之心就講到這裡!至於回向的種類,大家可以多看佛書!那就不是我所能講的,我智慧不夠!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10/31 上午 10:13:01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7813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