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奇文共賞版(Life論壇) → 文昌帝君十七世的因果(長)

您是本帖的第 2500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文昌帝君十七世的因果(長)
希淨
美女呀,離線,留言給我吧!
等級:論壇遊民
文章:76
積分:138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10月11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希淨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文昌帝君十七世的因果(長)

文昌帝君十七世的因果

出處: 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清朝懷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 曾琦雲白話解

懷西居士周安士述

我是一介書生,自有書生習氣,平常聞三世輪迴之說,無論信與不信,都不肯說出口。現在悟出一十七世之說出自帝君寶訓,就可以明目張膽告訴人了。為什麼呢?以前只因不知有後世,所以悠悠度日,屈指一算,光陰無幾。現在知道肉體雖死,真性不會消亡,可知生命原來地久天長。因此能把短命改為長命,是一十七世之說。以前只因不知有前生,所以看見天帝天仙、帝王卿相,就覺得自己太渺小。現在知道有六道輪迴,互為高下,那麼豪貴的路,前世怎會不經歷過呢?因此,能把貧賤與富貴的差別看得很淡薄,是一十七世之說。以前只因不知道有前因,所以每逢失意,往往怨天尤人。現在知道貧富榮辱、利害得失,都是業力所招。那麼當遇逆境之時,也能安然忍受。因此,能夠消除忿怒轉化為和平,是一十七世之說。以前不知道出現禍福的原因,所以無惡不作。現在知道行善正是庇護自己,損人正是損害自己。那麼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也是戰戰兢兢,警惕戒備自己不要起動惡念。因此,能夠化貪殘為良善,是一十七世之說。以前只因不信因果,所以看見善人得禍,惡人得福,就認為天道不公平。現在能檢查觀察前世後世,就知道了福因作善而來,禍因作惡而至,是一絲一毫也不會有差離的。因此,能轉愚痴為智慧,是一十七世之說。

天賜貴子,振興儒學

帝君說:我的陰身正飄遊人間,來到會稽山北,看見一個隱居的人(聖父),年紀五十歲左右,正燒香拜天求子。這時是春中三更夜,星光燦爛,張宿星座清晰地掛在天空,而這位隱居的人正好姓張,我於是就投胎托生在他家裡。我鄉剪髮紋身,成為落後民族的陋習。我長大之後,為這種舊習很不快樂。就找來鞋帽,自習禮文(儒服儒冠從此開始)。遠近沒有不認為我怪異,但時間一久,就有十分之七八的人跟隨我了。一位有德望的老人來拜訪我父親,口誦唐虞大訓數篇(就是周成王臨終時所說的)說:「中國有人來繼承它。」我很喜愛,跟隨他學習,隨口記授沒有漏掉一點。於是有些願意學習的,都到我這裡來學習,我就成為他們的老師了。

注釋:紋身:在人身體上繪成或刺成帶顏色色的花紋或圖形。唐虞:上古時代朝代名,唐為堯所建,史稱陶唐,虞為舜所建。

(按)孔子降生於人間,是因為聖母在尼山祈禱,誠心所感;帝君降生於人間,是因為聖父於春夜祈告於蒼天,出生都是不同凡響啊!孔子在周朝衰落時振興儒教,向萬世顯示了走向純善境界的微言大義;帝君則在周朝興盛時振興文教,他的陰德綿延傳於千秋。難道不是方法不同,而目的都是要使天下太平啊!

勸諫成王,調和關系

帝君說:我在周成王時代,姓張,名善勛,周成王把我安排在他身邊向他進言。當時雖是盛世清明,但我憂君憂國的心從來沒有懈怠。周成王年少時候,聽政於周公,後常懷不滿之情。我恐怕左右有野心的人乘機作亂,就常常以君臣能夠始終共享苦樂禍福的人非常微少的道理進諫,但諫書的稿子經常被燒了,故很少有人知道這件事。因此周公東征,雖然四方諸侯流言蜚語,連召公也有懷疑了,但最後能夠保全,我在中間也出了一些力。

(按)張氏本是黃帝的後裔,帝君出生,在周武王乙已年,以後托生常多姓張。民間流傳二月初三日是帝君生日,只根據帝君生於晉武帝太康八年的那一世。如果要推廣到帝君多生,那麼從元旦到除夕,哪一天不是帝君的生日呢?

團結親族,大興義莊

帝君說:我在京城十年,離別家鄉很久了。有一天,讀到周公鴟梟詩,憂傷而感動,有懷鄉之情,就向朝廷告老還鄉,埋骨故土。回家後,看見宗族中人多貧窮,就倡議建義莊,有困難的就救濟,有疾病的就幫助醫治,男女長大的就幫助嫁娶,聰明伶俐的就幫助讀書。這種風氣一推廣,大家都一齊來仿效,義莊就越來越多了。

(按)這時帝君用歧黃醫術救治人民,經營辦理義莊,具體負責的都是帝君的兒子。

初聞佛理,萌發善根

帝君說:我在朝廷時,聽到修道人說:西方的國家(是印度,非極樂世界),有位大聖人(是釋跡牟尼佛,不是阿彌陀佛),不用言語就能自然感化眾生,不用法律就能自然治理國家。以慈悲為主導,以方便為法門。以整潔身心為入手,以離一切相,滅貪瞋痴,入於本體寂靜,不生不滅的最高境界為法樂。把生和死看成朝和暮,把恩和仇看成做夢,夢醒全無。不因外境干擾,而生憂喜悲憤之情。因知人生短促,故求無生無滅。我曾經很敬仰嚮往學習這些道理,等到我辭退官職,榮歸故里時,路上遇到一位隱居的人,在鬧市中唱歌,他的歌與我的心意很相吻合。於是我下車禮拜,誠心請教他,唱歌的人仰天嘆息,把心印指示給我,把要訣教導給我,說:「這是西方聖人歸向本體寂靜的大法,你能夠念它學習它,可以解脫生死輪迴,證得無量壽。如果能走到大道的彼岸,就能覺悟一切而成佛。如果中途就停了,也不失做神仙。」我接受他的教導後,就知世間的緣份已盡,把一切想法都放下。時值中秋,匯集親朋,留頌而去(頌記載在文昌化書上)

(按)有人認為佛教從東漢明帝時才傳到中國,就會懷疑帝君當時從什麼地方聽到僧道中人的話。但是,只要從頭到尾地考察一下歷史記載,就知道西周的時候,我們這裡已經有了佛法。周昭王二十六年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聖誕,這時只見太陽出現雙輪,五色祥光,射向太微,遮沒了星光,光明遍照四方,宮殿震動,河井之水猛漲。昭王叫太史蘇由占卜,得乾卦九五,說:「這是西方聖人誕生之相,過後千年,教法將傳來我國。」昭王叫人刻石記下這件事,放在南郊祠前(出自《周書異記》及《金湯編》)。到周穆王時,西方國家有神人來到中國,出入水火,貫穿金石,翻轉山河,移動城邑。周穆王建造中天台讓他住在那裡(出自《列子》)。因此,山西五台山,陝西終南山,蒼頡造書台(在秦地都城南二十里),檀台山(在唐時玉華宮南),幾個地方,都有穆王所建造的佛寺古蹟。《列子﹒ 仲尼篇》也引孔子的話說:「我聽說西方有大聖人,不用治理而天下太平,不用勸說而自有信仰,不用教化而自然實行,廣大無邊啊,俗人無法來說明。」(孔子又有一本書,叫做《三備卜經》,其中有一些篇章,也說到西方聖人的事跡,唐敬宗時還見有人引用這本書)。又曾考證秦繆公時,陝西扶風發現一座石像,繆公不識,放到馬棚裡,繆公突然得病,夢見天神譴責自己,醒來後就問身邊的臣子。由余回答說:我聽說周穆王的時候,有神人來到我國,說是佛神。穆王信奉他,在終南山做中天台,高千多尺,如今基址還在。又在蒼頡台建造三會道場。大王今天得病,原因是在這裡嗎?繆公說:「最近發現一個石人,衣帽不是現在所制的樣子,正在馬棚,難道是因它引起的嗎?」由余一見,驚駭地說:正是佛神啊!(朝鮮、日本往年佛法沒有傳去時,土中有祥雲湧出,挖開獲得阿育王塔)繆公恭迎到清淨的地方,石像忽然放光。繆公以為發怒,就殺三牲祭拜它,這時出現一位善神,托起祭品高高地拋向遠處。繆公非常恐懼,就問由余。由余說,「我聽說佛好清淨,不吃酒肉。愛惜物命,就如保護自己剛生的孩子。大王想要祭供他,果餅就可以了。」繆公非常高興,想要塑佛像,卻找不到人。由余說:「從前穆王所建造寺廟的旁邊,應該有工匠。」就在蒼頡台南村,尋找到一位老人,叫做王安,已經有一百八十歲。他說曾經在三會道場,看見人塑佛像,但現在自己年紀大了,已經無力塑像。於是再到其他村子,懸賞徵招,找到四個人,塑造了一尊銅像。繆公看了很歡喜,在土台上建樓閣,高三百尺,來供養銅像,當時叫做高四台(出自《天人感通記》和《法苑珠林》)。從前楊雄、劉向,尋找藏書,常常看見佛經。這樣看來,則孔子所說,及帝君所聞,就有來歷了。可惜當時佛教還未東傳,說得比較簡略。

情動人胎 - 為人作子

帝君說:我已離開人世,正往西方走去。路過洞庭君山,被它的優美景象所吸引,就稍微停在那裡一會兒。這時候,上無君王管制的威勢,下無骨肉牽掛的念頭,真是逍遙自在,成為世外之人,多麼快樂呵!過了一段時間,有兩個仙童,從天降下,擁戴我做君山的主宰兼洞庭水域的主管。有一天,我看見一個女人,年紀三十多歲,大哭而來,祭拜時說道:「我的丈夫不幸,得罪了君,放逐死在南方邊遠荒涼地區,離家鄉有萬里之遙,棺材難以回去,不能埋骨故里。痛念家有雙親,我已身懷有孕。如果山川有靈,考察我丈夫因忠獲罪,可憐我的公婆,晚年無依,就請降生一個男孩來續張家之後,即使我的命不能保全,我也沒有什麼遺憾了!」我在雲中走過,看見這個情景,禁不住心中為她悲痛,同情之淚潸然而下(敬按:天人的身體,已經沒有眼淚鼻涕,只有在命終的時候,現出五種衰相,腋下才開始流微汗,帝君這時有眼淚鼻涕,可以推知他當時是在神道中間),忽然身體墮落到這女人懷中,糊糊塗塗沒有知覺了。過了很久,聽到有人說話,說:「是男孩,是男孩!」我張開眼一看,身體已在浴盆裡面,我已經投胎出世了。

(按)生死海中,一經沉溺污染,就會墮落。如果不是大修行人,從來沒有誰能自己主宰自己的生命,獨往獨來,不迷失自己的真性。帝君前世已聞出世之道,本來想要往生西方淨土,只因一念愛戀山水,就被洞庭君山拖住了。即使意識中絕對沒有做山靈河神的想法,也會在不自覺中已墮落為血食之神了!至於心中可憐張婦的祈禱,本是一片善念,怎麼會料想到就成為她的兒子!可是情之所向,就落入她的懷中,等到發現身在浴盆中,即使想要毅然跳出來,已經不可能了,帝君這番遭遇尚且如此,何況我們這些沉沒茫茫業海的凡人!

補充:臨終一念,最為重要,一心念佛,跳出生死;一有愛染,便入輪迴

張家為子,盛稱孝友

帝君說:我的亡父姓張,名無忌,作周厲王的臣子,任保氏職務。當時厲王不喜歡聽批評的話,以至於拘禁說他過錯的人。當時亡父直言勸諫,厲王發怒,放逐鄱陽而死。這時我還很小,跟著母親黃氏,回去送葬到黃河以北。十歲時出外讀書,取名叫做忠嗣,是繼承父親志向的意思。已經成年了,祖父把我作為兒子,取名為仲。母親黃氏心地慈祥、明察是非,全心全意教育訓導我(帝君自己說母氏每天誦觀經,晚年無病坐化,更信這時已有佛法)。等到宣王繼位,頒詔前朝臣子,無罪而死的人,都錄取他的後代為官。我稟承母親的指示,到京城登上肺石來鳴冤。宣王頒詔恢復了亡父的官職,謚號為獻,仍用我作保氏。我原有個哥哥叫允思,不幸早亡,母親經常為他傷心,我就把我的次子楙陽,繼嗣給他作兒子,這樣來撫慰母親的心。祖母趙氏去世,祖父也不能起床了。我因以孫承子,身穿重喪之服三年,哀毀的名聲遠近聞名。當時大家以孝友稱呼我,我的名字反而沒有人喊了。

(按)這就是詩中所詠張仲孝友的事跡。帝君母親就是先前在君山祈禱的女人,沒有做母親的時候,帝君受她拜,已作母子之後,她反受帝君拜了。但究竟誰當拜,誰不當拜?因此,從儒家方面來看,才知道五倫的關係;從佛教方面來看,才知道五倫的圓融。

懲惡保善,賞罰嚴明

帝君說:我已為各山的王(在周朝未年),凡是我屬下的山川,水旱、豐凶、妖祥、功過,都由我來管理。青黎山山神叫高魚生的,看上了他屬下的民女孫滌,抓走她的魂與她發生淫亂(可以抓到她的魂發生淫亂,也可以抓他的魂懲罰他。認為剉、燒、舂、磨沒有地方施加,難道不是小孩的想法嗎?),被鄰居白池龍神知道。我暗中考察了解了這件事,把山神與女子都喊來,使他們低頭認罪後,把女子的魂送回去,那孫家女子就甦醒過來了。鞭打了魚生三百下,罷了他的職。這時山下有已經死去的孝子吳宜肩,曾經為父親刺血寫《楞伽經》四卷(從這裡可以看出,楊雄、劉向所說看見過去有佛經的事情,更有根據了),死後三年,還沒有授予職務。我為他保奏上帝代替魚生職務,上帝回報說:「可以」。從此大小神靈,都知敬畏。

(按)六天都有欲念,只不過天福越高,欲念越輕。山川神靈,大抵罪福參半的多,戀女勾魂,是應該會發生的事。

托生帝子,為呂所殺

帝君說:「我看見秦朝使用酷法,把人民看作小草一樣任意踐踏。我就急忙報告天帝,願意用化身,出天下人民於水火之中,救人民到和樂之地。」但只因為天帝命令我做漢高祖的後代,帝命可畏,我不敢違抗。不久就有九天監生大神,逼我去投胎托生。在雲霄間,看見秦朝戰火之後,漢宮鼎新,漢帝正與夫人親語。監生對我說:「到這裡你就是漢帝的兒子了。」我正張目望去,就被監生一把推下去了(這就是中陰身,帝君還沒有發覺),落在帝側夫人的懷裡(凡人托生,看見父母會合。如果是男胎,就對父親生怒心,對母生愛心。如果是女胎,則這種情形相反。至於南洲的人生到另外三洲,三洲生到南洲,人間生天上,天上生人間,善道生惡道,惡道生善道,都有不同的相貌。詳細記載在《大藏經》,不再一一敘述),不知不覺就變人了。漢帝以我神骨與他相似,舉動不凡,很鍾愛我,晚年想要立我為太子,但沒有成功,漢帝去世後,我最後被呂氏殺害。呂氏加害我母,比我更加殘酷毒辣(須知張良迎四皓,前世與帝君母子也一定有怨)。我非常怨恨,常想自己變成一條大蛇,全部吞盡呂氏才心甘(後果然變為蛇,可見正如佛教所說「一切唯心造」。)

補充:漢高祖晚年的時候,寵愛夫人及所生子如意,覺得呂后所生太子劉盈生性軟弱,不宜為帝,而如意很像自己,就想立如意為太子。但遭到呂后和大臣們反對,連張良也幫助呂后,請了當時很有名的連劉邦也請不到的四個隱士,叫做「商山四皓」(皓,白髮老人)來輔佐太子劉盈。漢帝見太子帶著「四皓」說:「太子有了幫手,翅膀已經長硬了。」放棄了改太子的主意。漢帝死後,呂后加緊纂權,劉盈立為漢惠帝,大權都掌握在呂后手裡。為了迫害夫人和如意,她先把夫人罰做奴隸,把趙王如意召回長安。漢惠帝知道知太後想要害死如意,就親自把如意接到宮裡,連吃飯睡覺都在一起。有一天清晨,漢惠帝出外練習射箭,見如意正在熟睡,不忍叫醒,就出去了。等他回來時,如意已死在床上。呂后殺了如意,又殘酷地把夫人的手腳全部砍去,挖出她的雙眼,迫她吃了啞藥,把她扔豬圈裡。漢惠帝見呂后如此殘酷,派人對呂后說:「這種事不是人幹出來的,我是太后的兒子,沒有能力治理天下。」從此不問朝政。

(按)我初讀佛書,看到怨親平等和怨從親起的說法,心裡暗中驚訝。等到靜觀世事循環,才知這種議論,不是出世的聖人是說不出來的。就夫人來說,不會不以呂后為仇,以高祖為恩。而呂后會恨夫人,都是因為高祖寵愛她,等到越愛越深,以至於想要改立太子,這時呂后的暗恨之情就再也不能解除了。如果當初的漢高祖對戚姬比較平淡,不是如此的十分寵幸,那麼戚姬後來的遭殃,怎麼會如此的慘酷呢?但是,呂后固然以夫人為仇,難道高祖還會對呂后加恩嗎?唉!這就是怨從親起的說法啊!(這裡就是格物的學問)既然怨從親起,如果不作平等觀,就永遠也不能解脫了。

邛池化龍,水淹全城

帝君說:「我自從遭遇呂氏之禍後,一心想報舊仇,忘卻了在過去修行中已經懂得的道理。呂氏死後,雖在陰間受盡痛苦,但是我們之間的糾葛還沒有消清,我與她就一起出生到東海之濱一邛池邑。邑令呂牟是呂后的後身。我母親也生到了這裡,又為戚氏,因為過去享福太過份,所以到這裡很貧困。嫁給張家,老而無後,靠割草度生。有一天他們到山野,為無子而傷心,哭著向天禱告,以至於一起割臂出血,滴到石凹之中,說:「如果這石頭下有動物出生,就是我們的後代。」我正被母親的心感動,不知不覺神識已入她的血中去了。第二天揭開石頭一看,血已變成蛇,金色寸長,就是我的身體;母親收養了一年,頭頂上就生出角來,腹下長出腳來,能夠變化,每遇天要下雨時,我就從中幫助。身體長大後,食量也一天天增大。看見羊豬狗馬,就吞食了,邑令有良馬,是呂后的後身,我就把它咬住吃掉了。邑令就逮捕了我父母入獄,限三天不把我交出來,就要處以死罪。第二天我變為一個儒生,拜見邑令,要他釋放。邑令說:「張家兩個老混蛋,家養妖蛇,吃人家的六畜已很久了。今天又吃了我的馬,我正要為民除害,怎能放出?這是他自養妖蛇所致,殺了應當。」我說:「物命互相抵償,這是前世的業報。您要為畜生殺人,可以嗎?」邑令喝令我退下去。我說:「您面有死氣,應該善自愛惜。」說後隱形不見,左右的人都認為我是妖怪。我於是就向天帝報告稱怨,陳述前世母子無罪,死於呂家人手裡,今天想要報仇。奏章送上去後還沒有等到回音,就忍不住心中憤恨,而變化風雨,呼雲吐霧,再借海水,灌注城邑,周圍四十里都淹沒了,我就背著父母出來。這時正是孝宣時候,今天聽說的陷河故事即是指這一件事。

(按)帝君雖然多世以來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積累功德,鞭策善行,但畢竟所得都是人天福報,沒有修出世大法。所以一旦生在帝王家中就站不住腳。幸好後來能遇到釋迎牟尼佛,才最後得到解脫啊!否則,怨怨相報,是永遠也沒有結果的。所以菩薩如果想要普度眾生,必須先登上智慧之船,然後才可以出入生死苦海,隨機弘教度化。

池龍受懲,遇佛得度

帝君說:我把與呂后結怨的情況奏知天帝,沒有等到回音就擅自行動。雖然一時痛快,但氣平後就很後悔。第二天帝旨連下,因為海神晁閎揭發我擅用海水,淹死平民五百多戶,以口來計算,共死二千多人,除去我前世的仇敵八十幾人外,其他的都是枉死。天帝命令懲罰我,以我為邛池龍,囚禁到積水之下。因為連年大旱,水乾露出池底泥土,我的身體廣大,無洞可鑽,烈日暴曬,內外熱惱,無數鱗甲裡面部生了小蟲,吸血咬肉,沒有休止,輾轉困苦,不計春秋(地獄一晝夜是人間五百年)。有一天早晨突然變涼,天光忽開,五色祥雲,浮空飄過,中間現出聖人瑞相,黑裡透紅的頭發像螺一樣旋轉覆蓋在頭上,金色的身體像月亮一樣祥光四射,現出各種微妙好相、少有的光亮清明。山靈河神,萬聖稽首頂禮,歡喜讚歎,聲動天地。又有天香繚繞,從四面匯合起來,天花紛紛飄落,所落之處都成為春天。我於是耳聰目明,鼻息相通,心清口潤,發聲朗朗,仰頭哀號,乞求救度。大家對我說:「這是西方大聖、正覺世尊、釋迎文佛(大丈夫當如此)!現要讓教法流行中國,你既然有緣相逢,前世罪業就可解除了。」我於是躍身到天光中,詳述過去因果報應的事情。世尊說:「好啊!帝子,你一向以來孝家忠國,作了很多利益眾生的事。只因為我執未盡,執著有我有人,不知眾生同體,怨親平等,就放肆殺害許多眾生。你現在還有怨敵仇人的想法和憤怒愚痴念頭沒有?」我聽到了真理,心裡豁然開朗,無人相,無我相,各種妄念頓時息滅。看看自己的龍身,已經隨念消失了(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罪亡心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又變成了一個男子,受佛灌頂,智慧頓開,我就皈依了佛陀。

(按)龍有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四種,他們中間的苦樂差別,相隔天遠。所以娑竭羅龍王說:「龍道之中,有的享福如天神,有的受苦如地獄,有的等於人畜餓鬼,各隨前世善惡業力受報。」過去世尊與無量菩薩說法,有一條瞎龍,住在熱水中,全身鱗甲內被小蟲咬食,呼號望救。又有無數餓龍,淚如雨下;各問自己前世因緣。佛為他們一一開導,叫他們授三皈五戒,使各龍都脫離苦道(見《大集經 濟龍品》)。應該相信啊!佛為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佛光所照之處,能使盲人得視、聾子得聞、跛子走路、啞巴說話。帝君過去,因聽到歌聲而感動,就下車拜師。智慧靈根,種植很深,必會有一天面睹慈容,頓時消去前世罪業。

(補充)帝君因善根深厚,故於沉倫中遇佛得度。凡夫則不能作此僥幸之想,只有發大菩提心,發往生淨土的大願,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才能真正做到自度度人,自利利他,最後究竟成佛。

陰陽兼治,明察秋毫

帝君說:我因為前世有善政,世壽才盡,就又出生在順帝永和年間,名叫張孝仲的就是我,大概是不能忘記自己前世的舊名罷。雖然沒有當大官,但承蒙上帝的旨意,命我白天應付世務,夜間治理陰間。凡是人細小難察的事我都知道並記錄下來,以至於靈鬼妖邪的意圖,沒有不事先就知道的。

(按)太倉縣有一個人,曾經被役使到陰間做事,每到三更,全身冰冷僵硬,陰府官署授給他一塊牌一支杖。牌上寫著所抓人的姓名,杖一到手,一瞬間就能穿山入海,將所抓人背到杖頭,即使多到幾十,也輕如羽毛。一到天明就與一般人沒有差別。他心裡很厭煩這件事,想盡了辦法也擺脫不開。有位僧人,勸他出家受菩薩戒。他聽從了,從此這種差使就沒有了。

亂箭中身,以償前命

帝君說:我因為多世修行善功,就漸漸恢復神職。但還有命債沒有酬報,還沒有因緣相會,就又生到黃河以北地區(經上說:前世身骨比須彌山還高,所吃母乳,比海水還多)。隨鄧艾攻打蜀國,我作行軍司馬,勸鄧艾從小道出擊,避開鋒芒之禍。等到深入敵軍,遇敵將諸葛瞻,答應封他為琅琊王,他不聽從。兩軍交接,敵軍中堅力量,正與我相對,亂箭都向我射來,等諸葛瞻被捉住時,我已重傷。這大概就是以前邛池淹死人命的報應了。

(按)《楞嚴經》中,說殺業的報應,即使過了數不清的長時間,還在互吃互殺,好像一個車輪一樣旋轉不息,互為高下。但是,邛池的報應,還是剛剛發生的事,就說從此帳清沒有宕欠,恐怕沒有這樣的好事。

位列天神,分管桂籍

帝君說:上帝因為我多世是文儒,用盡心思,勤讀古書,就命我為文神,掌管桂籍。凡讀書人鄉舉里選、大比制科、服色俸祿、封贈等等,都要報告我,以至於二府取落,都屬於我分管。

(按)世間如果有人要做考試官,那麼投機鑽營的就會想盡辦法拉關係巴結。即使昏夜乞求哀告。也在所不惜。但是那考試官,只能管一個地方,不能把持天下之權,只能管一任,不能延及三年之後。而且掌管小試的,沒有權力參加鄉會。執掌科名的,不能負責選拔的工作。即使進退升降都由我,有時也有意外。拉攏關係,向上巴結,怎麼會這樣難啊!有一位考試官,最公最明,不病不老,不用去守喪,不選擇門第,不必費錢財,不必靠情面,從縣試到廷對,由典史到台衡,一切進退升降的大權都由他主宰。但是那些投機鑽營者,反不去盡心盡意地結交,可以說是明智嗎?投其所好的辦法是什麼呢?沒有其他,只靠學習帝君的德行罷了,流通帝君寶訓以有益於世罷了!

行菩薩道,得佛授記

帝君說:我聽從了佛陀的教導,一下子就悟入了不二法門,身心清涼愉悅,仿佛登上了寶山。因為我悟入自利利他、自覺覺他這個不二法門,所以關心人民疾苦,以眾生之苦作為自己之苦,救民於水火之中。當時四川一帶受水災,人被沖進洪水中,隨水漂沉,癆病、惡瘡等病四處泛濫。我變化為這些受苦人的同鄉,做了船夫,拯救了被洪水淹沒的幾千人。又變作醫生,親自為人民診病,使很多人都活下來了。有一次,我又遇見了釋迦牟尼佛,佛替我授記說:「你在來世,當能作佛,叫做安樂不動地、遊戲三昧定慧王菩薩,釋迦梵証如來(知道帝君將來必成佛,那麼我們將來也必成佛)。」

(按)「鷲峰古佛」就是靈鷲山釋迦牟尼佛,現在我們所處這一段時空叫賢劫,這段時間裡有千佛出世,已出世四尊,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為什麼名為古佛呢?是因為釋迦牟尼佛已經逝世。「安樂不動」聖號是帝君將來成佛的名稱,還不知要經歷多少恆河沙劫,供養護持多少佛,才會証到達個果位,不是說他現在就已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坐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了。帝君地位還在玉帝下面,憑玉帝的資格看他的菩薩果位,還非常遙遠,何況來說帝君與佛的距離呢?如果說帝君現已證果,那麼表面上是想要尊重帝君,而實際上卻敗壞了帝君的名聲。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1/6 下午 10:13:48編輯過]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6 上午 10:09:36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14063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