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白話藏傳法句經26--、貳肆、比較品

您是本帖的第 1638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白話藏傳法句經26--、貳肆、比較品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俠聖
文章:3251
積分:20162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9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梅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白話藏傳法句經26--、貳肆、比較品

  貳肆、比較品

1.雖然讀誦了百句毫無義理的偈頌,不如只讀一句含有寂靜義理的文句註一

 

2.雖然讀誦百句沒有真理的偈子,不如只讀一句含有寂靜真理的文句。

 

3.過善破戒且散亂的生活,雖然能活到一百歲,不如只活一兩天,持戒住正定。

 

4.過著懈怠不精進的生活,雖然能活到一百歲,不如只活一兩天,精進不怠惰。

 

5.過著愚癡散亂的生活,雖然能活到一百歲,不如只活一兩天,智慧而有定。

 

6.雖然活到了一百歲而不得見生滅法,不如只活一兩天,而能得見生滅法註二

 

7.雖然活到一百歲,而不見「感受之終結註三」,不如只活一兩天,而能得見之。

 

8.雖然活到一百歲,而不能得見「染污之終結註四」,不如只活一兩天而能得見之。

 

9.雖然活到一百歲,而不能得見那「不變易的狀態註五」,不如只活一兩天而能得見之。

 

10.雖然活到一百歲,而不能得見那「難見的狀態註六」,不如只活一兩天而能得見之。

 

11.雖然活到一百歲,而不能得見那「崇高的狀態」,不如只活一兩天而能洞悉之。

 

12.雖然活到一百歲,而不能得見那「神聖的狀態註七」,不如只活一兩天,而能洞悉之。

 

13.雖然活到一百歲,而不能洞悉那「不朽的狀態註八」,不如只活一兩天而能洞悉之。

 

14.雖然活到一百歲,而不能洞悉那「甘露般的狀態註九」,不如只活一兩天而能洞悉之。

 

15.雖然活到一百歲,而不能得見那「無塵的狀態註十」,不如只活一兩天,而能得見之。

 

16.雖然活到一百歲,而不能得見那「離塵的狀態註十一」,不如只活一兩天,而能得見之。

 

17.若人於一百年中在森林裡小心地祭祀於火神,不如須臾間供養於修己之人註十二

 

18.每月僅以古莎草的尖端沾少許食物進食,其功德不如敬信於覺者(佛陀)的十六分之一註十三

 

19.每月僅以古莎草的尖端沾少許飲食進食,其功德不如敬信正法的十六分之一。

 

20.每月僅以古莎草的尖端沾少許飲食進食,其功德不如敬信於僧的十六分之一。

 

21.每月僅以古莎草的尖端沾少許飲食進食,其功德不如「對一切有情起悲心」的十六分之一。

 

22.每月僅以古莎草的尖端沾少許飲食進食,其功德不如「對惡人起大悲心」的十六分之一。

 

23.每月僅以古莎草的尖端沾少許飲食進食,其功德不如「心懷仁慈」的十六分之一。

 

24.每月僅以古莎草的尖端沾少許飲食進食,其功德不及「神聖正法之善言註十四」的十六分之一。

 

25.每月以千種供養,如是經於百年,其功德不及敬信於覺者的十六分之一。

 

26.每月以千種供養,如是經於百年,其功德不及敬信於神聖正法的十六月之一。

 

27.每月以千種供養,如是經於百年,不及敬信於僧的十六分之一。

 

28.每月以千種供養,如是經於百年,不及「對一切有情起悲心」的十六分之一。

 

29.每月以千種供養,如是經於百年,不及「對惡人起大悲心」的十六分之一。

 

30.每月以千種供養,如是經於百年,不及「心懷仁慈」的十六分之一。

 

31.每月以千種供養,如是經於百年,不及「神聖正法之善言」的十六分之一。

 

32.若人為求福德,而祭祀火供世間的神祇,如是經一周年,不如「以誠心禮敬聖者」的四分之一。

 

註釋:

  註一:一位波羅門正準備讀誦一段很長的吠陀經典,佛陀對他說了此偈。

 

  註二:這是指見道。

 

  註三:這是指四禪,此時所有心理和生理的喜樂都除去了,惟有等持。

 

  註四:有餘涅槃。

 

  註五:無餘涅槃。

 

  註六:此境界甚難見,因為它不是六識的對象。

 

  註七:神聖的狀態是一切高尚者的目標。

 

  註八:指「不退墮」。

 

  註九:指「無死」。

 

  註十:塵是指煩惱情緒。

 

  註十一:「離塵的狀態」是指在此狀態中根本沒有能令煩惱生起之客體。以上諸偈在結構上不斷地重覆性是為了駁斥非佛教徒對涅槃所持的不正見。

 

  註十二:佛陀時代,有一位波羅門在深山曠野祭祀火神已有百年之久,心想應已得火神之恩福,便以雙手伸入火中試探,不料卻被燒傷,因此對此事火之法產生懷疑。後經佛陀弟子的引導,往世尊處禮拜求道,世尊觀彼波羅門應得度脫,而說此偈。

 

  註十:這是一種每月只吃少許食物並做火供祭祀的苦行。

 

  註十四:正法在此是指一種覺悟的智慧,它了知了「實相」才是慈悲的根源。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中華印經協會印行,法救尊者著,葛雷.斯帕漢藏譯英,孫一居士英譯中,若有錯別字請告訴末學。謝謝!阿彌陀佛!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5/23 上午 06:52:35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12500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