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佛陀制戒十大原則

您是本帖的第 657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佛陀制戒十大原則
omahhum999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大大善知識
文章:6629
積分:57229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0年2月21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omahhum999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佛陀制戒十大原則

 

 

佛陀制戒十大原則

 

  淨慧長老

 

    佛法的住世要依靠僧團,依靠一個清淨的僧團,而僧團的清淨又是依靠戒律來維持的。佛陀剛建僧團的頭十二年,僧團基本上是清淨的,只有一個總的原則,叫做「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並沒有其它的具體條文。十二年以後,僧團內部的人員複雜了,情況也複雜了,於是就不斷地有了各種過失的發生。正因為僧團內出現了過失行為,所以佛陀才決定制戒。

 

    佛陀制戒有十大原則,也就是說制戒有十種好處,稱之為制戒十義。這十條原則是:

 

    第一條是「攝取於僧」。制戒的第一個目的就是為了使每一個出家人都能處在佛陀和大眾的攝受之下,同時相互攝受,于僧團中和合共住。所以叫攝取於僧。

 

    第二條是「令僧歡喜」。制戒不是為了約束大家,而是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所遵循,從而能夠歡歡喜喜、高高興興地住在一起。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有章可循,所以大家都歡喜。守戒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叫令僧歡喜。

 

    第三條是「令僧安樂住」。僧團有了戒律,一切都按照戒律來做,衣食住行都有了保證,大家都依戒而行,彼此之間的關係也就和諧了,不會產生矛盾,相互之間不會有什麼干擾,所以能夠安樂共住。比如,戒律中講,僧團要「有食有法」,才能安樂住,無食無法,就不可能安樂住。肚子餓了要吃飯,沒有飯吃怎麼能安樂呢?吃飽了飯,光是飽食終日,沒有佛法的利益,也不能安樂。所以還必須有佛法的利益,如果沒有佛法的利益,沒有法樂,出家人就跟世人沒有什麼兩樣了。

 

    第四條是「難調者令調」。有一些人不好管教,佛陀時代也有這種現象。佛陀制戒有一條原則,就是為了借大眾的力量來調服那些難調的人。你既然做了比丘,你就得遵行作為一個比丘的行為準則。有了戒律,大家都按戒律來辦事,你也必須按戒律行事,這樣難調伏的人也就調伏了。

 

    第五條是「慚愧者得安樂」。那些難調伏的人肯定是在身、口、意三業方面有過失。有了過失怎麼辦呢?如果你犯的是可懺悔罪,你可以通過懺悔重新獲得安樂。如果犯的是不可悔罪即四根本罪,那就只好把你擯出僧團,以保持僧團的清淨。

 

    第六條是「未信者信」。前面幾條,是針對僧團本身來講的。從第六條開始,講僧團怎樣才能起到教化作用。僧團清淨了,有了一個良好的形象,那些沒有接受過佛教教化的人、對佛教沒有信仰的人,就有可能因為看到僧團的莊嚴形象,從而歸信佛教。這就叫未信者信。

 

    第七條是「已信者令增長」。對佛教已經產生信仰的人,因為僧團清淨,能夠攝受大眾,他們的信仰就會因此不斷地得到鞏固和提高。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僧團有了良好的形象,對社會、對信眾,就會產生良好的影響。這兩條是作為一個僧團、寺院,對外弘法的一個根本目的,也是我們佛教對社會產生教化作用的中心任務所在。佛教對社會的最大貢獻就是要「淨化人心,提升道德」,使社會能夠安定團結,使每一個人能夠在道德的原則下生活。如果你是一個具備了信仰的人,你肯定是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能安分守己的人。所以說「令未信者信,令已信者增長」是寺院對外弘法的根本目的所在。

 

    第八「斷現在有漏」、第九「斷未來有漏」,這兩條是講我們僧人通過自行化他所獲得的果證。斷現在有漏就是「現證涅槃」。我們修行,不是要等到遙遠的未來才得到受用,而是要在修行過程中的每一個當下都得到受用,這就叫斷現在有漏。就是說,我們的心心念念不要漏失在生死苦海中,不要漏失在三界之內。所謂「斷未來有漏」,是說一期生命終結之後,你能夠有把握「不受後有。」這是阿羅漢所證得的極果。如果從菩薩的精神來講,你就是證得了涅槃,又不住涅槃,能夠分身百界,教化眾生。這是講修行所得的結果。

 

    最後一條是「令正法久住」。這是一個總綱,也是最終目標。有了前面九個方面的功德利益,才有最後的所謂「令正法久住」。正法久住包含了上面的那些內容。能夠根據上面的那些內容使僧團如法如律的運作,這本身就是正法住世的表現。

 

    通過上面的這十條,佛陀把自己制定戒律的苦衷和盤托出來了。我們今天的人要好好地接受佛陀的諄諄教誨,根據戒律的精神,把僧團建設好。制戒十義雖然主要是針對出家的比丘而言,但其精神對於在家眾也適用。制戒十義提示了佛陀制戒的目的,這對我們明白戒律的精神、準確地把握戒律是非常有幫助的。理解了十義,我們就不會再嫌戒律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束縛。佛陀制戒的目的不是為了約束我們,增加我們的煩惱,而是要我們歡喜,要我們安樂,要我們能夠斷現在有漏,斷未來有漏,要使正法久住,從而教化一切眾生。這也是僧團運作的一個基本目標。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9/4/10 上午 08:18:09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468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