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感官的森林

您是本帖的第 336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感官的森林
omahhum999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大大善知識
文章:6629
積分:57229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0年2月21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omahhum999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感官的森林

 

感官的森林

 

    這世間以它永不止息的方式繼續不停著,如果我們試著去完全瞭解它,它只會使我們感到混亂和迷惑。然後,如果我們清楚地去思維這個世間,那麼真實智慧將會升起。佛陀他自己本身是一位熟悉、精通世間法的人;由於他豐富的世間知識,他有很大的能力去感化和領導人們。透過所擁有的世俗智慧和轉化,他洞察且達了超世俗智,使他成為一個真正的聖者。

 

    因此,如果我們依著這種教導努力,向內省想,我們將達到一種全新境界的理解。當我們見一個物件時,並沒有物件;當我們聽一種聲音時,並沒有聲音;正在聞香,我們可以說並沒有香。所有的感覺都是清楚明顯的,但它們卻是一切事物假名的空;它們只是感覺的現起,而後消失。

 

    如果我們依著這種真實性去理解,那麼這感覺便不再是堅實的;它們只是來和去在感覺而已。「真理中」並沒有任何的「事物」,既然沒有任何的「事物」,也就沒有「我們」和「他們」了。如果沒有「我們」當成一個人,那也沒有什麼屬於「我們」了。依著這種方式,痛苦便會止息,沒有任何的人得到痛苦,因此,誰是受苦的人呢?

 

    當痛苦升起時,我們執著痛苦,於是便必然真得受苦。同樣地,當快樂升起,我們執著快樂,也因此經驗到歡愉。執著這些感覺會讓「自我」的觀念和「我們」、「他們」的想法不斷地清除浮現。呐,這就是一切發生的所在,而後帶著我們在它永無止息的輪回中環繞!

 

    因此,我們來修習禪坐並依法而住。我們離家來住森林,吸取森林帶給我們的心靈寧靜。我們逃離是為了自我奮鬥而不是由於害怕或逃避現實。然而,前來住得森林裡的人,卻變得執著于住在森林裡了,就像住在都市裡的人變得執著了都市,在森林中的人迷失了他們的方向,而在都市裡的人也迷失了他們的道路。

 

    佛陀稱揚林居,因為身理和心理的獨處有助於我們修行得解脫。但是,他並不希望我們變得依賴林居,或粘著在它的寧靜中;我們修行是為了智慧的生起。在森林中我們可以播撒和耕耘智慧的種子,住在混亂和騷動之中,這些種子會很難成長。但一旦我們有了林居的訓練,便能回歸,並於城市以及會帶給我們的一切的感官刺激相杭衡了。學習去住在森林中,意思是讓智慧成長和開展,而後,不管我們到哪兒,便能應用這智慧。

 

    當我們的感官受到刺激時,我們被動搖了,而感官就成了我們的敵手。它們與我們相敵對,因為我們仍然愚癡,沒有智慧去對付它們;事實上,它們是我們的老師,但緣於我們的無知,我們並沒有那樣子去看清楚。當我們住在都市時,我們不曾想過我們的感官能教導我們什麼。只要是真實智慧還沒顯現出來,我們就會繼續地將感官和它們的物件成敵人;一旦真智現起,它們便不再是我們的敵人,反而成了內觀和清明知見(正知)的門戶。

 

    就以這森林的野雞來說吧!它們是多麼地害怕人類啊!然而,自從我在森林裡居住以來,我已經能夠教導它們,並且也從它們那兒學到了東西。第一次我開始撒米給它們吃,起初它們非常害怕不敢接近,但一段時間之後,它們逐漸習慣,甚至開始去期待它了。看吧!事實上米里並沒有危險,但因為它們不知道那米是食物,所以會害怕。當它們終於瞭解那並沒有什麼好害怕時,它們便能趨前並毫無顧慮地吃起來。

 

    這些雞以這種方式自然地學習。住在森林這兒,我們也以相同的方式學習。以前我們想,我們的感官是個問題,並且由於我們不知如何正確地使用它們,因此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麻煩。然而,籍由修行得來的經驗,我們練習依著真理來看它們。我們練習曲善用它們,正好像野雞能使用到米一樣。到了那時,感官便不再與我們對立,而問題也都不存在了。

 

    只在是我們錯誤地判斷。查究和理解,這些事情就會和我們作對。但當我們一開始正確地明察,那我們所經驗到的,便會給我們帶來智慧和正知,就像野雞得到它們的理解一般。這樣,我們可以說,它們實習了「觀(毗婆奢那)」;它們所知道的與真理一致,那就是它們的內觀!

 

    在修行當中,我們擁有我們的感官作為工具。假若使用正確,便能令我們開悟;這是一切禪修者所該思維的。如果沒有看清楚這一點,我們便會待續在長久的衝突中。

 

    因此,當我們住在靜寂的森林裡時,我們繼續地增長敏銳的感覺,並預備好耕植智慧的田地。別認為住在寧靜的森林這裡,得到些許心靈的平靜,那就夠了。別僅止於此,要記得我們是來耕植和長養這智慧種苗的!

 

    當智慧圓熟,我們便開始依照真理去理解,我們將不再被拖上拖下。通常,如果我們有愉快的心情,我們表現出一種樣子,而如果我們的心情不好時,那又是另一種樣子。我們喜歡某樣東西,我們便高興,不喜歡,便消沉。這樣的話,我們仍然與敵人相衝突。當這些事情不再與我們對立時,它們變得穩定而平衡;便不再有上下不定或高低起伏了。我們瞭解世間的這些事情,也知道事物就是那個樣子,只是「世間法」罷了。

 

    「世間法(八種世間的條件:得、失、毀、譽、苦、樂、稱、譏)改變成為「道(即八正道,八種心靈上的修習能導致苦息: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證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世間法」有八種方式,「道」也有八種方式。無論「世間法」存在哪能裡,「道」都能被找到。當我們活得清明時,我們一切的世俗經驗就變成了「八正道」的修行;反之「世間法」佔優勢,我們由「道」轉而它向。當「正見」現起時,從痛苦而來的「解脫」立刻便展現在我們的面前;除此之外,到處去尋找,你將找不到解脫的!

 

    因而,別匆忙及催迫或強行你的修行;徐緩而漸進地禪坐,一步一步慢慢來。有關寧靜,如果你變平靜了,那麼,接受它,如果你沒有變平靜也接受它;那是心的自然現象。我們必須找到我們自己的修行,而且持續地堅持它!

 

    或許智慧並沒有生起!我曾經想過,有關我的修行——當沒有智慧之時,我可以強制自己去擁有它。然而它並沒有動靜,情形仍然一樣,而後經過仔細的思考,我瞭解到去思惟我們沒有擁有東西是不可能辦到的。因而,最好去做什麼呢?最好就只是平靜的修行!如果沒有什麼引起我們憂心,那麼便不用去尋求對策;如果沒有什麼問題,那麼我們便不需要去試著解決它。當有問題存在時,那就是你必須解決它的時候——就在那時!沒有必要前去尋找什麼特別的,只是正常地安住,但要明白你的心在哪裡!留意地住並且清楚地理解。讓智慧當你的導引,別活著放任情緒當中,多注意、常警覺,如果沒事,那很好,若有事出現,便要明察和深思。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9/2/13 上午 05:43:12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468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