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菩薩寶鬘論略記 》時時莫出無義詞...索達吉堪布 譯講

您是本帖的第 664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菩薩寶鬘論略記 》時時莫出無義詞...索達吉堪布 譯講
皈依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論壇遊民
文章:154
積分:164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3年6月17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皈依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菩薩寶鬘論略記 》時時莫出無義詞...索達吉堪布 譯講
恭敬录自《菩薩寶鬘論略記 》 阿底峽尊者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bencandy.php?fid=523&id=4542



時時莫出無義詞,恆時言說諦實語,

若見上師堪布時,當發恭敬侍奉心。




時時刻刻當中不要說對於佛法、修行方面沒有意義的言語,如果容易引起他人對上師、三寶等進行誹謗的語言最好不要說。有一部分人對語言比較重視,時時觀察所說之語有義和無義,無義之語不去言說。但有些人特別喜歡說話,在不注意的情況下,說很多他人之過失,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這類人還是禁語比較好,可以少犯一些過失。時時刻刻當中的言說應為諦實語,即非常有道理的語言,對自他無有危害。當見到自己的根本上師或者堪布之時,一定要從內心發恭敬心,為上師堪布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有些人見到上師等生嗔恨心,這是非常嚴重的過失,應該勵力懺悔。有些人見到上師堪布之時不知如何是好,想要躲避,這樣也不對,應該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內心發恭敬侍奉之心。

大悲攝受具諍濁世剎  爾後發下五百廣大願  讚如白蓮聞名不退轉  恭敬頂禮本師大悲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11/7 上午 07:31:26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2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敬錄自《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宗喀巴大師 造  法尊法師 譯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http://www.xianmifw.com/book/downssfy.php?nav=&pid=3&nid=21

未四、綺語分三:一、何為綺語    二、遣除疑惑    三、引事例說明綺語及其果報

申一、何為綺語

【綺語。事者,謂能引發無利之義。】

綺語的事,是能引發無利益的所詮義。

【意樂中三:想者,雖僅說為於彼彼想,然於此中,是即於其所欲說義,彼想而說,此中不須能解境故。煩惱者,謂三毒隨一。等起者,謂樂宣說無屬亂語。】

綺語的意樂有三:

一、“想”,雖然《攝抉擇分》中只說到是“於彼彼想”,但此處是指對欲說之義彼想而說,在造作綺語的這裡不必要能領解語義的境,因此,綺語的究竟不需要“於境無誤想”這一條件。

二、“煩惱”,是貪嗔癡中任何一種。

三、“等起”,是愛樂宣說全無關係的迷亂之語。

【加行者,謂發勤勇宣說綺語。】

“加行”,是發起勤勇宣說綺語。“發勤勇”,即發起勤作歡喜。

【究竟者,謂才說綺語。】

“究竟”,才說綺語便已究竟。

【此復七事相應,謂若宣說鬥訟競諍,若於外論或梵志咒,以愛樂心受持諷頌,若苦逼語如傷歎等,若戲笑遊樂受欲等語,若樂處眾宣說王論、臣論、國論、盜賊論等,若說醉語及顛狂語,若邪命語。】

而且,綺語有七種類別,即鬥訟競諍語、諸婆羅門惡咒術語、苦所逼語、戲笑遊樂語、處眾雜語、顛狂語、邪命語。

一、鬥訟競諍語:宣說鬥爭、訴訟、競爭的語言。

二、諸婆羅門惡咒術語:對婆羅門等外道論典或梵志咒語,以愛樂心(“愛樂心”此三字是關鍵)受持諷誦。換言之,對佛法之外能引生無義利的報刊、雜誌、書籍、影視、網絡論壇、歌曲、新聞等,以愛樂心受持讚美、大聲朗讀或對他人宣說分別,都是綺語。如果是為顯示內外教的勝劣差別,或為觀察輪迴苦等而宣說,則不屬於綺語,因為並非以愛樂心宣說的緣故。

三、苦所逼語:遭受身心諸苦而發出傷心愁歎之語等。

四、戲笑遊樂語:戲笑、遊樂、受欲等的語言。

五、處眾雜語:樂於在大眾中宣說王論、臣論、國論、盜賊論等。

六、顛狂語:宣說醉酒之語及顛狂語。

七、邪命語:比如,為求得名聞利養,而在施主面前宣說無意義的語言。

【語無繫屬、無法相應、非義相應者,謂前後語無所連續,若說雜染,若歌笑等,若觀舞時而發言詞。】

“語無繫屬”,即語言前後不關連。“無法相應”,即說雜染之語,不具正法的內涵。如《瑜伽師地論》所說:“顯穢染故,名非有法語。”(顯現穢染的緣故,名為“非有法語”,即不具足正法內涵的語言。)“非義相應”,即引發無意義的言語,如:歌舞戲笑等,或觀看舞蹈時所發的言詞。

【前三語過,是否綺語,雖有二家,然此所說,順於前家。】

對於妄語、離間語、粗惡語這三者是否屬於綺語,雖然有兩家不同的說法,但此處按照前一家所說,判定屬於綺語。

以上綺語的事範圍非常廣泛。凡是不能引生利益的語言,都屬於綺語。依此衡量,不具足正法涵義的語言,都是綺語。

 

申二、遣除疑惑

有人說:我是一個現代人,難道連自由說話的權利都不能有嗎?談論政治、經濟、文藝、體育等的話題也不能隨便嗎?難道朋友之間不能開開玩笑嗎?這些都要控制,學佛真不自由。為什麼要這樣限制我們呢?

答:如果你在山道上開車,會不會把車限制在車道中行駛呢?會不會因為要自由而不入車道,隨心所欲地橫衝直撞呢?同樣,禁止無意義的話語,是離苦得樂的正道,為什麼不願意趣入?我們的心是作者,舌頭是畫筆,話題是種種顏料,以什麼心說什麼話,就會在心上染什麼色,也就是會在識田中熏下相應的種子,對自他的身心造成影響。

宋代畫家李伯時畫馬,圓通秀禪師告誡他,念念想馬就會墮馬身。以此類推,以愛樂心唱靡靡之音的歌曲,談論世間染污話題,在信口開河之際,就密密麻麻地熏入了生死業種,報在三界。所以求解脫者一定要遮止綺語。

語言對人內心的影響很大,在熱衷於談論某種世間話題時,內心的染污習氣會由綺語而源源不斷地帶出來,心自然就變得散亂、污濁,無法保持安定、清淨。所以語言與心的關係極為密切,不能認為隨便談談不要緊,其實說每句話都會影響到心。

在今天這個迷亂話語滿天飛的時代,修行人若不禁止綺語,自心要與聖道相應,非常困難。細心觀察就能發現,世人談論的多是增長貪欲、嗔恚、愚癡的話題,如果對世間法的興趣濃,在出世間法上的興趣就會淡;利欲心濃,出離心就會淡;一消一長,大有關係,所以放縱綺語,就難與法相應。

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時需要說一些世間話題,這時關鍵要保持正念,不能讓心捲入到迷亂、邪惡的方面。為辨別、分析輪迴的現象及體性,而談論苦、空、無常、無我,這是說佛法,對自他有大利益,而綺語是以愛樂心談論世間法常、樂、我、淨,不但不能對自他引生義利,還將對解脫造成障礙,因此綺語是陷溺輪迴之因,不可忽視。

問:為什麼在誦咒時要禁語呢?

答:以綺語的作用會使心轉入染污,轉入無意義,因此如果在像如意寶一般的真言中雜入綺語念誦,則會大大損減功德。以比喻而言,禁語狀態中念誦的咒語,句句是黃金,夾雜綺語就像在黃金中夾雜了許多廢料,起不到純金的作用,因此密續中說:“清淨與不清淨相差一千倍,有無等持相差一萬倍。”蓮花生大士也說:“夾雜綺語誦一年,不如禁語誦一月。”

 

申三、引事例說明綺語及其果報

有些所謂現代派的修行人,自認為是上根利器,不必拘泥細節。他們視放縱為灑脫,將不拘小節當作修行有境界,輕視律儀,恣意妄為。我們看看古代上根人嚴謹的修行作風:

古代宏智禪師承事丹霞淳禪師。一次,他與一僧徵詰公案時,不覺失聲大笑。淳禪師責備說:“笑這一聲,失去多少好事。你不知‘暫時不在,如同死人’嗎?”宏智禪師拜下身去,信服淳禪師的教言。從此,雖在暗室之中,也不敢輕忽。

可見要真實向上,絕不能在語業上有絲毫放縱。一言既出,心即隨轉,一說綺語,當下便迷亂,失去觀照,因此真實用功之人必須戒除綺語。我們觀察,常人用語言造的黑業是非常多的,尤其綺語,出口就是。自己的心稍不注意,對世間話題愛樂宣說,就已經造下綺語黑業。所以語言上要嚴加防範。

宋朝光孝安禪師,住在清泰寺。一天,他在定中見兩個僧人靠著欄杆彼此交談。最初有天神護衛,聽他們談論。過了很久,天神便離開了。不久有惡鬼唾駡,掃除他們的腳印。安禪師出定後詢問,得知二僧最初討論佛法,之後講一些家常之事,末後談到財物供養。禪師知道真相後,一生再沒有說過世俗之語。

從這則事例看出,對說綺語的人,善神遠離,惡鬼輕視。護法神護持的是正法,不會擁護說染污法造作黑業的人。因此,修行人自尊自律,才能得到尊重護持。禪師見說綺語天厭鬼怒,終身斷除,由此獲得了大成就。

綺語惡業,以現代來說,還包括寫無意義的論文、小說、歌詞,製作播放能引發貪嗔癡的娛樂、影視節目。總之,傳播不能給人帶來利益的言論,都是綺語。

《壽康寶鑒》中記載:有位張某,頗有文才,喜歡編小說,印刷後出售。他認為筆下雲煙,並不會損傷陰德。一天夜晚,他夢到父親呵責他說:“你的著作使讀者心神蕩漾,敗壞他人的行為。冥府對此等罪案,懲罰最為嚴厲。你本來前程遠大,壽命綿長,但以此口業福壽都折光了。可惜祖先幾代培植的福業,在你手上毀於一旦!你還認為不傷陰德嗎?”張某驚醒,心裡非常後悔。不久,全家都被淹死。

清道光初年,有位蘇城的林阿秀,喜歡唱淫穢歌曲。以此黑業,他的喉嚨長出乳鵝,腐爛而死。此案例告誡我們,不能唱靡靡之音的流行歌曲。這是黑業,唱多了,身心都出問題。

明代小說家施耐庵寫《水滸傳》,淫穢、偷盜、殺人的情節描繪得栩栩如生,後來他家子孫三代都成了啞巴。我們注意到,現代的小說、影視,多是誨淫誨盜,嚴重污染讀者和觀眾的內心,罪過比殺人還重。殺人只是殺一身、害一世,而這些傳媒殺千萬身、害千萬世。

《壽康寶鑒》附錄中有一則事例:

渤海有個叫全如玉的人,雖然貧窮,但對行善勤勉努力,見人行好事,便誇獎鼓舞,始終不厭倦。他竭盡己力抄寫善書,教化世人。

一天,他渡海時,船被颶風吹到一座山邊。全如玉登上山頂,遙望海天一色,十分暢快。這時忽然有位道人從林中走出,對全說:“世人崇尚虛假,上帝卻喜人真誠。你生平勸人行善,又修善書,都是出於真心,不求人知,功德很大。”

全如玉謙虛地說:“不敢當。”

道人又說:“讀書的儒生雖有才智,卻不為聖賢闡發義理,反而編造淫詞豔曲,流害天下萬世,此種人墮入地獄,受無量苦,永無出期。你去看看,知道他們的罪過,也就知道你的功德。”

道人拉著全如玉的手,行於雲霧中。不久,遙見一所城池,題名“豐都”。守門人長得奇形怪狀,見道人到來,都伏地叩頭。又來到一所大衙門,門前侍衛林立,見到道人也是拜伏,殿堂題名為“森羅殿”。有位衣冠齊整的閻王出來迎接,對道人以禮相待,極為尊敬。

道人說:“淫詞豔曲最能損害人心,陰間必受懲罰,陽間人卻渾然不知,依舊造業不止。帶他去看個明白,回去轉告世人。世人若能回心向道,也是大慈悲。”

於是有兩個差役把全如玉帶到一處,那裡有好幾個人,有的受刀砍,有的受犁耕,有的受碓舂,有的受油炸。每次受罪完畢,很快又恢復原形。

全問:“這些是什麼人?”

鬼卒答:“是寫淫穢小說書籍的人。”

全問:“罪業有盡期嗎?”

答:“萬劫沉淪,想入蛆蟲道尚不可能,哪裡有盡期?”

全如玉心中恐懼,想回去。差役就把他帶回了森羅殿。

道人和全如玉辭別閻王後,道人仍拉著全如玉的手回到原來的山頂。當時正遇順風,全如玉告別道人,掛帆乘船而歸,逢人便講述自己的見聞,勸人行善。

凡愚眾生遍計的習氣深重,常常不自主地隨言論而轉。如果向大眾傳播不清淨、不如理、無實義的言論,就會引發人們的貪嗔癡,使之趣向惡業,罪過極為深重。傳播者必定由此墮入惡趣。

現代人處處鼓吹要“緊跟潮流”,連說話也要趕時髦,但是冷靜地用智慧衡量,當今時代見濁、煩惱濁極為增盛,到處充斥著污穢、無意義的語言。話語“緊跟潮流”,實際上是緊跟現代的語惡潮流,損壞自他,毫無利益。因此,要有一雙因果正見的眼目,才能不在語言的造作上誤入歧途。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11/8 上午 02:27:55

 2   2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7813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