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轉貼】道證法師演講集:「從天台教義體會淨土法門之殊勝」(壹∼參)

您是本帖的第 3997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道證法師演講集:「從天台教義體會淨土法門之殊勝」(壹∼參)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32
積分:11952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道證法師演講集:「從天台教義體會淨土法門之殊勝」(壹∼參)

壹  前言

 

      一 為什麼要講「五時八教」?
 

大家對於藏通別圓四教的觀念是怎樣?
好像是把佛學辭典的一些名詞查一查,然後拚湊在一起,越解釋越多,
那到底是什麼?
先回答圓圓菩薩(註:人名)的問題,
我們不是淨土宗嘛!為什麼又冒出一個天台宗來?
 

       ]      ]      ]
 

蕅益大師有一句開示,他說:
「天台存,則佛法存。」天台的教義如果保存下來,佛法就可以存在。
如果天台的教義被大家忽略了,滅了,那麼佛法就要滅了。
為什麼呢?天台到底是什麼?
它並不是另外冒出一個什麼宗來。
其實天台是判釋我們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說法四十九年的綱要;

    等於是個網子,把它(註:指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剖析得很清楚。

    佛到底是怎麼教學生的?說些什麼法?
有時候我們自己看佛經,會看得一頭霧水。
怎麼在這裡說「空」,又在那裡說「有」,好像有點前後矛盾。
有時候說「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必須要把生滅滅掉了,才會得涅槃。
有時候又說「生死即涅槃」。
這是不是互相矛盾呢?
如果我們不知道天台的教義,就沒有辦法了解

    整個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說法,它是怎麼回事。
 

 

     二 何謂「五時」
 

其實佛出世是要讓眾生入佛的知見,這是最終目標,

    可是最終目標不是一下子就能夠達成,
尤其眾生的根機不一樣,

    你跟他講最圓滿、最真實的道理,他沒有辦法一下子就了解,
只好遷就眾生的根機,降低能階,從低的地方開始講起,這是很不得已的啦!
「天台」主要把釋迦佛的教義,

    整個四十九年的教法,提出一個綱領,叫做「五時八教」。
這「五時」就像太陽出來的時候,最先照高山,然後再轉照幽谷。
漸漸地,我們所看到的,就是太陽升上來,到日正當中。
 

       ]      ]      ]
 

釋迦佛開始的時候,他最初成道,(他的教學方法很值得大家作參考),
他先度根機最高的眾生,所以第一時──

「華嚴時」,是對法身大士講的,
            也就是對程度最高的一批學生講的;先成就最高的學生。
為什麼這樣做呢?
假如從低的開始講,那就犧牲了根器很高的人,所以開始是講最高的。
他對四十一個階位的法身大士講《華嚴》,

    把他成佛的整個境界和盤托出,
    講的是最圓滿徹底的真理─《華嚴經》。
可是在場有很多小乘根機,他聽了以後如聾若啞。
佛為了這樣小乘根機的人,接著下來就轉照幽谷,
開始講「阿含」──小乘教。
但是一直停留在小乘教也不行,後來又漸漸讓他們回小向大,
所以又有「方等時」,這就是第三時。
「方等時」要彈偏斥小,歎大褒圓。
          他開始說小乘這樣的見解是不夠的,不對,讓他們的心能夠回小向大。
接著再進入第四時──「般若時」,用般若的智慧來蕩滌大家的心。
然後到「法華涅槃時」,這時候佛已經將要入滅了,就講出一佛乘的道理,
    等於是日正當中,太陽到了中天,放大光明。
這是「五時」。
 

 

     三 何謂「八教」
 

還有「八教」。八教就是有「化儀四教」和「化法四教」。
所謂化儀就是度化眾生的儀式,化儀等於是說法的方式,配藥的方式。
化儀四教就是頓、漸、秘密、不定這四種。
「頓」就是一時說出來,頓時說出來。

      有的人你可以頓時,一下子就把寶貝全部給他;

      有的人他不敢一下子接受,必須要慢慢漸次地給與,所以用的就是「漸教」。
還有「秘密」,這秘密不是說佛對某人比較好,對某人比較不好,
              所以告訴甲的話,不能告訴乙。
為什麼要秘密呢?
因為有人不需要嘛!知道了反而生煩惱,可以不用給他。
還有「不定」,就是佛在一場中說法,你說他講的是什麼法呢?
每個人領略到的不一樣,大根機的人聽到的是大教,
                      小根機的人聽到的是小教,所以是不一定的。
這是儀式上有大略這四種。
 

       ]      ]      ]
 

化法四教,就是教法的內容,有四大類:我們平常講「藏、通、別、圓」四教。
這四個教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並不是有四種真理,真理只有一種,就是圓教實相的道理。
圓教的道理才是佛想講的,暢佛本懷,是佛真正想說的,也是唯一的真理。
並不是有四種道理,真理只有一個。
「藏通別」不是究竟圓滿的真理,只是「方便說」。
為什麼佛要這樣方便說呢?沒辦法啊!
眾生根機沒辦法一下子就了解圓教的道理,只好先講一部分。
藏教就是講一部分,到通教再深入一部分,就這樣漸次的深入。
大家必須要有個觀念:
    要有藏通,才能有別圓;
    未有不能藏通,而能別圓的。
 

       ]      ]      ]
 

有些人說小乘教的戒律不重要,我們是大乘菩薩,不要持小乘的戒律。
這個觀念是不對的。
打個比方來講,腳踏車也是車,三輪車也是車,
              小轎車也是車,大卡車也是車。
這有小乘和大乘、小車大車的不同,但是輪子的基本原理是一樣的。
這條路很小,這個人又很窮,買不起大車,只能買腳踏車。
你告訴他買一部大卡車的事情,對他來說不適用。
他們家住在小巷子,錢又很少,只能買腳踏車,這就是為什麼要講腳踏車的事。
雖然有大車也不能用,他用不上,只好給小車子。
藏教就是這樣,
    他的根機只能夠接受小法,沒有辦法接受深層的大法,只好委屈。

    不是佛不會講,而是他聽不懂,不能接受。

    就算文字上能懂,也不能承當,心理上還是不能接受。
 

       ]      ]      ]
 

藏教是為什麼得名?
藏教就是叫「三藏教」。為什麼叫三藏呢?
三藏是經、律、論三藏。
小乘教裡面,經、律、論三種是分開的,毗尼是講戒律的。
                                   《阿含經》是講「經」,
                                    阿毗達摩就是講「論」。
三大部頭是分開的,所以叫三藏教,這是小乘。
大乘,像大家受菩薩戒,《梵網經》是一部經,可是裡面講的是大乘的戒律,
    所以經和律常常是混在一起,不像小乘教,三藏都是分開。
它是這樣得名的,叫三藏教。
 

       ]      ]      ]
 

通教的意思就是通小通大。
用「通」這個字,就是它是由小乘通到大乘的一條路,所以叫做通教。
別教呢?就是它有別於前面的藏、通,也和後面的圓教有別。
    它是獨菩薩法,不是小乘法。別教就是菩薩法。
因為「通」是通大通小,「別」就是和前面小乘有別。
 

 

     四 講「五時八教」是為了烘托出淨土法門的殊勝
 

為什麼要這麼麻煩講這四教呢?這是佛教的通途法門。
大家知道通途法門是對什麼法門而講的?就是對淨土法門講的。
我們常講淨土法門是佛教裡面一個特別法門。怎樣叫特別法門?
它跟通途的八萬四千法門都不一樣,它是一個特別的法門。
八萬四千法門可以總括在藏通別圓裡面,這是通途的教法,一般「直」的教法。
淨土法門是一個「橫超」的教法。
假如不知道通途法門,就不知道淨土法門的殊勝。
這麼麻煩講天台,主要就是要烘托出淨土法門的殊勝,
                確立大家一種不動搖的信心,為什麼你非修淨土不可。
修淨土可以涵蓋圓教裡面最殊勝的好處。
我們回到《要解》序文裡面,講到念佛法門叫「至簡易、至直捷、至圓、至頓」。
不知道藏通別圓的圓,就不知道淨土法門怎麼個圓頓法。
我們了解藏通別圓的內涵,就是要知道它是怎麼個圓法。
 


 

     貳 藏通別圓四教的觀念
 

      一 藏教的觀念
 

接著我們講藏通別圓這四教不同的觀念,並不是有四種道理,道理只有一種,
      只是因為人的根器不同,能接受的程度不同。
就像這一條(註:指著毛巾),
各位菩薩,以大家查字典得到的結果,藏教的人怎麼看這一條?
這是我們凡夫給它的名字叫毛巾,
那藏教的人用什麼眼光來看它呢?
大家這樣講比較好,
你直接來看嘛!看藏教的人是怎樣體會一切諸法。
所謂諸法就是包括這些這些(所有)……,包括你我都是諸法。
這個法在藏教人的觀念是怎樣?
你有怎樣的觀念就算你是哪種根機的人!對不對?
 

       ]      ]      ]
 

「色即是空」還不是藏教的觀念,這已經是通教以上的觀念。
這條毛巾是「因緣所生法」,剛剛卓老師說:「直的橫的線織起來。」對不對?
它原來就是線條嘛!線原來又是什麼呢?
是棉,埃及有機棉!二千年前的種子。
這些線這樣織起來──因緣,有因有緣構成這一條毛巾。
在藏教人的觀念這就是這樣的因緣所生的一個法,
    現在是有的,現在是存在於眼前,看起來是一條毛巾。
可是我現在找到一條一直抽一直抽,把它抽出來,像卡通片那樣,會怎麼樣?
等一下就會看到一團線,不會看到這條毛巾了。
藏教人的觀念是它現在是有的,他認為現在是實在有的。
我們凡夫都認為這是實在有。
他也認為這是實在有,可是他有一種觀念:
    這是因緣所生的,現在有;但是因緣散了以後,它就空了。
這就是藏教人的觀念。
他承認因緣所生法,因緣聚合了,它就實在有,它就存在;
                  因緣散了以後,它就空了。
所以是「今有後空」。
藏教就是「因緣所生法」,「今有」「後空」,它認為現在是有的。
所以「色即是空」還是更高層次的,不是藏教的觀念。
 

       ]      ]      ]
 

所以,藏教是「析空觀」,大家回想一下,有沒有在《要解》讀到一句──
「析空拙度證入者穢,體空巧度證入者淨。」
我們現在就在講這一句,析空就是藏教這樣的觀念。
我們先講一下,「因緣所生法」在四教裡面,藏通別圓都承認,可是淺深不一樣。
這是簡單講藏教。
 

 

      二 通教的觀念
 

接著講通教。通教的人看這一條(註:指著毛巾)是什麼?怎麼看法?
通教的人是認為這是「因緣所生法」沒有錯。
    可是因緣本身,毛巾構成的因緣是線條,線條的因是棉,
    包括構成的因緣,他都認為是幻化的。
棉也是因緣所生,分析下去,他都認為因緣是幻化的,因和緣都不是實在的。
所以他認為就你現在所看到這條毛巾,它「當體就是空的」。
 

       ]      ]      ]
 

愛因斯坦已經有這樣的觀念了,他雖然不是實證,他有這樣的觀念,
    他說:「物質來自人類的錯覺。」
因為依現代科學的分析,

    這些東西都是分子、原子組成的,原子裡面又有原子核、電子、中子。
但是再繼續分析下去,原子核、電子、中子這些東西,原來裡面都沒有東西。
實驗已經做出來是沒有東西,只是能量而已。
能量比較具體叫做「場」,有影子,沒有實質。
 

       ]      ]      ]
 

所以通教的人認為這是因緣所生法,它當體即空。
這個因緣是如幻如化的,所以叫「因緣所生法」,但是「緣生如幻,當體即空」。
「因緣所生法,緣生如幻,當體即空。」
大家知道(和藏教)差在哪裡嗎?
藏教的人認為因緣是實在的,所以因緣所生的法是散滅以後才空。
所以通教叫「體空觀」,就是當體即空,跟藏教「析空觀」不一樣。
 

 

      三 別教的觀念
 

別教的人認為這一條(註:指著毛巾)是什麼?
別教也是說「因緣所生法」,也是「當體即空」,它是層層深入的。
他知道這是因緣所生法,而且是「緣生如幻,當體即空」,這些別教都能承認,
    而且講到它的來源是「唯心所現」的。
他知道它的來源是唯心所現的,是「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
    從真如本性隨緣變現出這一條毛巾來。
不過別教的人認為這一條毛巾不等於真如本性,它是從真如本性上變現出來的。
他知道真如隨緣,它本身不變。
真如理體是不變的,隨緣變現出了萬法,變成這個,變成那個,變成包包。
這個觀念清楚嗎?
「因緣所生法,緣生如幻,唯心所現」,是真如本性隨緣變現出來的;
從真如本性這個「理體」變現出種種的「事相」。
 

       ]      ]      ]
 

但是別教的人不能承認毛巾等於真如本性,這跟真如本性是兩個。

那個真如本性好像是孤零零的一樣。所以別教的觀念叫「但中」;
是中道的觀念,可是還不到很圓滿,叫「但中」。
前面都一樣,「因緣所生,緣生如幻」。
是唯心所現的,是真如本性隨緣變現出來的。
真如本性畫兩條線,分開畫,一個是隨緣,一個是不變。
真如本性可以隨緣變化出種種事相,它本身不變。
這不是說真理是這樣,真理不是這樣,是圓教實相的道理。
只是他只能承認到這個程度。
大家記得嗎?
上次我跟安安老師第一次見面,送給她一個皮卡丘。
她能承認這是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皮卡丘,不能承認皮卡丘等於真如本性。
我們現在是勉強承認,等一下再檢討檢討我們算是哪一種根機。
藏教、通教沒有講到真如本性這回事,他們還不知道心性這個東西,
          所以他們連「無明惑」這個名字都沒聽過。
等一下再回來講為什麼這樣子說。
 

 

     四 圓教的觀念
 

圓教是「因緣所生法」,緣生也是如幻的,
    諸法是唯心所現,「因心成體,體即法界」;就知道層次不一樣。
智者大師這樣判出來,我們看經才不會一頭霧水。
因為有的經上講這樣,有的經講那樣,其實是對「機」不一樣,
                                    說法的「時」不一樣。
你要看看他為什麼這樣講。你看他一年級課程是這樣講的,
                              二年級課程是這樣講的,
                              三年級課程是這樣講的。
 

       ]      ]      ]
   

「因緣所生法,緣生如幻,唯心所現,因心成體,體即法界。」
因心成體就是說圓教的人看毛巾,
        它是因緣所生法,
        而且是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
        它的體是什麼?就是心,就是真如,因心成體。
你看到毛巾,這就是你的心,它的體就是你的心,就是我的心。
而且因為心性是橫遍十方,豎窮三際;

      心就是整個法界,整個法界就是我們的心現的。
所以,這毛巾的體就是心,就是法界。
桌子也是,它的體就是心,就是法界。
所以毛巾跟桌子是互具互融的。
 

       ]      ]      ]
 

從藏教開始才有點正知見,「因緣所生法」才有點正知見。
到圓教這種觀念才是真正的佛知佛見。
佛真正要告訴我們的是圓教的道理,它才是佛知佛見。
我們都是一團邪知邪見。
所以以前我們要是講課,講一講,
    家師就說:「邪知邪見!」我們聽了都很不服氣。
不過對照佛法檢討起來,確實邪知邪見沒有錯,
    都是情識作用嘛!沒有一點正確的理觀。
 

 

      五 學四教的觀念用來破我法二執

學這些要做什麼?就是要用的。怎麼用?
佛講藏教是要做什麼?要解決生死的問題。
藏教的人,當佛告訴他們這樣的法以後,他們就坐在樹下,整天在那裡思惟:
    這個法、這個法,每個法都是因緣所生的,
    都是今有後空的,所以都是無常的嘛!
看看頭髮也是因緣所生法,耳朵也是因緣所生,鼻子也是因緣所生,
    眼耳鼻舌身意通通是因緣所生法。
每天就在觀照:這骨骼、肌肉、皮毛通通是因緣所生法,
              根本就沒有一個真實不變的我。
所以他們由這樣的一個觀法,就體會到無常、無我;觀生命就是無常、無我。
既然觀到無常、無我,就把「我執」打破了,所以藏教的人可以證到「我空」。
這樣清楚嗎?
 

       ]      ]      ]
 

要怎麼用啊!
大概我們所有的苦惱都是來自於「自我的執著」,
給別人的苦惱也是來自「自我的執著」,那就是缺乏這樣法的熏習。
怎麼用?我們不要說用到「當體即空」這麼高深,
藏教能用上一點,煩惱就可以減掉一大半。
 

       ]      ]      ]
 

藏教的人證到「我空」,打破了「我執」;
        可是還是認為因緣所生的因緣是實在的,所以對萬法還有執著,
        就是「法執」通通都在,「法執」沒有破。
不過破了我執,證到我空,就解決生死輪迴的問題了。
沒有我,誰在輪迴啊!
他把「我」分析成「五陰」「六入」,
      色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這樣一樣一樣地拆開。
「色」、「受」他把它拆開,他能承認這是「色」、這是「受」、這是「想」。

      可是沒有組合起來的「我」。
他還是承認色、受、想……這些分別的諸法。

就是知道湊合起來的那個「我」只是虛妄,是不是就把法執去掉一部分了。
 

       ]      ]      ]
 

通教的法執,別教又破。
通教雖然去掉一部分法執,還存在一部分,那就留著別教的時候破。

別教的法執在圓教破。
把「我」、「法」二執破到究竟,一點都不剩,那就是圓滿的究竟佛果。
所以在佛法當中什麼叫程度高?
    執著越少的,程度越高;
    煩惱越少的,程度越高。
大家真的喜歡地位高的人,那就是執著越少越好。
凡夫喜歡競選議員、立法委員,競選總統,
    喜歡地位越高越好,到處去「拜託!拜託!惠賜一票。」
佛法中地位怎麼高法?
      就是執著煩惱越少,地位就越高;
      留越多,地位就越低;
      全留嘛!就直墮地獄。
 

       ]      ]      ]
   

通教,因緣所生法,「緣生」也是如幻如化的,
 這樣就可以再去掉「緣生諸法」這個執著,
 就好像是水中的月、夢中的影子、空中的花。
眼睛有病,看到虛空有很多花;

          那個花是沒有實體的,

          只是幻現的影子。
 


 


     參 中道的觀念
 

      一 但中與圓中
 

再講到別教,它已經講到真如本性。
真如本性是個孤零零的真如本性,
        等於是跟「真」「俗」兩邊都對待的一個第三個原理。
我們常常講「中道」,中道就是講到本體的問題。
藏、通都還沒有講到中道;別教以後就講中道,別教是「但中」。
中道就是講到本體,就是我們的心。
 

       ]      ]      ]
 

圓教的道理叫做「圓中」,就是每一法每一法都是唯心所現;

    而且它的體就是整個如來藏;不是如來藏的部分,而是如來藏的全部。
每一法都是如來藏全部的投射,全部的變現,而不是少分的變現,

因為如來藏不能分割。
毛巾是因緣所生,當體即空,那是不是這個就是空?
毛巾是空,桌子也是空;
毛巾是心,桌子也是心;根本就是一片的。
法法互具,法法互融,互遍互周。
《要解》上常講到「即空即假即中」,圓教的道理就是「即空即假即中」。
因為因緣所生法,它當體即空,所以叫「即空」。
但是幻現有個樣子,有個相,本體是空,幻現出有個相;

    這相是假相,所以叫做「即假」。
那麼這「有」等於「非有」,本體只是一心而已,這叫做「即中」,它是當體即空。
 

       ]      ]      ]
 

如果知道圓教的道理,回來看通教,
    以圓教的解來看通教的「即空」,當然就是等於那個「即空」。
可是如果單單在通教這樣根機的人,他還不了解圓教,
    他所認為的「當體即空」不等於圓教的人的觀念裡面那個「即空」。
圓教的人認為的是圓滿的道理,「即空即假即中」是同時。
毛巾是當體即空,但是又幻現出這樣的假相;
    有這個假相,等於是「非有」,它的體只是一心。
這三個空、假、中的觀念,它是一念當中就明白的。
 

 

      二 三諦三觀

 

下面再講三諦三觀。空、假、中三觀是別教和圓教才有的。
別教修的是「次第三觀」。
圓教是「一心三觀」,每一法每一法當下就是真如本性。
真如本性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它是「全理成事,全事即理」。
整個真如本性就是「理」,全理成就了每一個事相,這是「全理成事」;

                        每一個事相當下就都是真如本性,這是「全事即理」。
只要看到這樣的詞句「全理成事,全事即理」,這都是圓教的教義。
別教只有講「依理成事」,依到「理」來成就「事」。這個詞不一樣哦!
「依理成事」,理是超事外,理在事外,事不即理。
到圓教才是理和事是圓融的。
在別教,理和事不相即,聽過佛這樣說,還不能信受;

        就只是能夠知道它是唯心所現的。
 

       ]      ]      ]
 

為什麼現出這樣的境呢?是「循業發現」──

    是心的本體現出這樣的境,但是循著你的念頭去塑造出這樣的影像,

    我們常講心念的電波去感應出來的影像。
我們所謂不愉快的事情,其實不是別人給的。
這個不愉快的事情就是以前我們所發出來的電波去感應出來的影像。
所以修圓教「真如實觀」,修「唯心識觀」的人,
    他就是遇到各種境界都是馬上觀照這是唯心所現的,
    它的本體其實就是心。所以,好事,本體也是心;壞事,本體也是心。
既然是同一個本體,那就平等平等,所以當下就安住不分別。
「因心成體」既然是同一個心體,是不是就是平等的一體?
所以心就安住了,不分別了,不動念了。
 

       ]      ]      ]
 

「借假修真」,平常是說借這個假體或假的境界來修煉真心。
但是這邊講的「假」是假觀,「真」是空觀,真諦是修「空觀」。
藏、通只能叫空觀,「析空觀」、「體空觀」都是算「空觀」。
如果講「即空即假即中」那種名詞是圓教裡面的。
「即」的意思就是即這個事就是理,事和理相即,有那種意思在。
 

 

      三 互具互融
 

以前我們曾經舉很簡單的例子介紹,經典上常講就像燈的光。
其實你說這盞燈,是我們把它局限在這個房間裡,
    其實這盞燈的光界限到哪裡?你能夠劃出它的邊邊嗎?
你的呼吸和我的呼吸,可是你呼出來的空氣,我不是吸進去了嘛!
                    我呼出來的,你不是吸進去了嘛!
你說你很討厭我吧!你又不能不呼吸,說:「我不想把你吐出來的空氣吸進去。」
那你有辦法分開嗎?
不管你如何的討厭我,你還是要把我呼出去的空氣吸到你的身體裡面去。
那吸進去以後,你怎麼分呢?
今天從嘉義來,我這裡面吸的有嘉義山上嘉寶果葉子吐出來的氧氣。
現在在這裡吐出來,你們誰都吸進去了,有沒有人沒有吸到的?
你想要不互具互融,好像也辦不到。
 

        ]      ]      ]
 

怎麼個具法?
因為連藏教的觀念都沒有嘛!所以無法互具互融。
你認為毛巾是一個實體,毛巾這個實體跟桌子這個實體隔別不融。

所以連當體即空都還沒有承認。
如果已經承認當體即空,是不是毛巾也是空,桌子也是空,兩個空怎麼不能融呢?
不能融是連「今有後空」都還沒有承認嘛!對不對?
就是我們純粹的凡夫認為毛巾是實有的,桌子是實有的,所以兩個不能融。
 

       ]      ]      ]
 

我用簡單的方法來講,你為什麼能看到他?
他能被你看見,這是有光你才看得見!對不對?這是有色光。
那這個光你也看得見囉!很遠很遠的人只要視力夠,都可以看得見。
那這個光是不是打到很遠去?對啊!
所以你認為它的範圍是在這裡嗎?
那你怎麼看見是它跑到你的眼睛裡面去了!
我們用現在講的話,就是它是反射光嘛!反射出藍色的。
那這個光一定是跑到你那裡去了,你才看得到啊!
很遠很遠它也跑得到耶!只是你視力不夠,看不見而已。
窗戶打開,你是不是都能看到很遠很遠很遠?
所以那東西有沒有周遍在你這裡?有沒有到你這邊?
你抬頭看北極星,北極星離我們地球四十三光年,那個光跑很遠很遠被你看見。
北極星多大?從那裡到這裡都算它的大。
然後在另外一個星球能不能看見北極星?可以看見啊!
這是我們從凡夫,不是從藏通別圓,從凡夫的觀點來看,它都是無限的。
 

       ]      ]      ]
 

一個蘋果,它也是無限的。怎麼講呢?
蘋果怎麼來?在蘋果樹上。
蘋果的樹根紮在大地上,它跟整片的大地完全沒有分隔。
蘋果沒有水不會長耶!水哪兒來?下雨有水,露水是水。
這個雨,哪裡來的雨啊?說不定是喜馬拉雅山飄來的一片雲,
                      它從廣大的虛空來的一片雲降下來的雨。
整個大地都沒有分隔的。
蘋果樹沒有空氣不會長的,那個空氣就是盡虛空、遍法界的空氣。
沒有空間,樹也不會活。
所以這棵蘋果樹所以能存在,
    它跟整個虛空大地、地水火風有非常密切不能分割的關係;
    互具、互融、互相周遍。
蘋果吃下去,呼吸蘋果芬芳。
吃蘋果的時候,聞到味道,味道也是沒有界限的。
蘋果的香味一散發出來,界限在哪兒?
用個保鮮膜包起來就能夠把它隔開嗎?
乃至吃了蘋果,上廁所尿尿,都還有蘋果味。
那尿尿哪兒去?馬桶、地下水,流到整片大地,界限在哪兒?
我們好像想盡辦法要把自己和別人隔起來,其實是隔不起來的。

 

(待續)


 

《道證法師演講集》

講    述︰上道下證法師

筆    錄︰魏瑞雲 柯麗榕 查秉辰

編輯小組︰道祥法師 道興法師 魏瑞雲 柯麗榕 謝清佳

編排設計︰洪志杰

封面設計︰洪彩蓮 李志峰 林振炎 郝英琪

公元2012年壬辰年農曆六月十九日

上道下證法師往生九週年紀念初版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2/11/19 上午 07:14:04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32
積分:11952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2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道證法師演講集︰「從天台教義體會淨土法門之殊勝」(肆∼陸)

肆   四教觀念如何為用
 

希望講這些東西,不是變成紙上這樣講。
因為今天講天台,所以這樣講,平常都用不上,那就一點意思都沒有了。
我們學佛如果要保留老思想、老毛病、老知見,那就一點意思都沒有。
學佛就是要看看佛知佛見到底是什麼?
              佛看這個世間到底是怎麼個看法?
我們用他的知見來改變我們原來的知見,這樣才叫做「學佛」。
不然學了半天,藏通別圓上課的時候都能講,下了課,思想觀念還是原來的一樣。
 

 

      一 修「假觀」破除「塵沙惑」
 

佛教修「空觀」,就是要幫助大家破掉我執,斷「見思惑」;
 修「假觀」是要破除「塵沙惑」。「塵沙惑」是什麼知道嗎?
「塵沙惑」是在度眾生的過程當中,對眾生不了解,就是惑!
這個眾生到底在想什麼?他的問題是什麼?你該給他什麼?這些都不明白。
就好像當醫生,對病人到底是什麼病也不了解,
              對該給什麼藥也不了解,藥的藥性也不了解;
對病和對藥兩方面都不了解,這就叫做「塵沙惑」。醫生這是個比方。
這是說菩薩在度眾生的過程當中,對眾生的狀況不了解,
    對佛法的藥,該給他什麼佛法的藥也不清楚;度眾生上的迷惑啦!
對於諸法個別個別的相不清楚,各別的相──法的別相不清楚。
法的別相很多,要一一了解,不了解就叫做「惑」。
那確實是有很多很多的迷惑啦!不過塵沙惑是有特定的一個範圍。
 

 

     二 修「空觀」破除「見思惑」
 

前面講修「空觀」斷「見思惑」。
「見」是見解上的迷惑,根本見解上的錯誤。
譬如說「身見」,認為這個身體就是我,我們已經用慣了嘛!
這種錯誤的見解整天都提在最前面的,每天開口一定是錯誤的見解擺在前面,
就太陽從東邊出來「我怎麼樣…」一定滿口都是胡言亂語,開口就是錯誤的見解。
見解上的錯誤,就是「見惑」;
思想和情意上的錯誤,像貪、瞋、痴、慢、疑是「思惑」。
修「空觀」是斷「見思惑」;修「假觀」就是在破除「塵沙惑」。
知道是空了以後,從「空」出「假」。
雖然知道這是空,不過各有假相,
                這個假相一一去了解它,所以叫「法門無量誓願學」;
                在學習當中,就破除塵沙惑。
 

 

      三 修「中觀」破除「根本無明惑」
 

修「中觀」是破除「根本無明惑」。
因為不知道毛巾(前面 貳 藏通別圓四教的觀念 裡的比喻)原來就是我的心,不知道一切是唯心所現的,
認為諸法就是諸法,所以對於諸法虛妄地生起各種分別。
「中觀」就是要破除「根本無明惑」。
 

 

      四 分段生死與變異生死
 

有見思惑的時候,就有「分段生死」;分段就是一分一分、一段一段。
「變易生死」是從「迷」到「悟」的一種轉變,不像分段生死有一期一期的生命。
所謂變易生死,簡單來講,譬如說昨天我一個觀念不清楚,現在清楚了。
是不是從迷到悟、從不清楚到清楚?這樣也有變易!這樣一種微細的生滅。
 

 

      五 次第三觀與一心三觀
 

別教的根機是次第的修三觀──

先修「空觀」,斷掉見思惑,沒有我執了,也不用輪迴了;
              不會再入生死輪迴了,解決了生死的問題。
然後再修「假觀」,在度眾生方面,知道應病與藥。
由「空觀」和「假觀」開發智慧,幫助成就「中觀」,這是次第次第來修的。
如果是圓教,就是「一心三觀」。
這三觀可以同時修,所以叫「即」── 即空、即假、即中;
                  就是這三觀相即,同時在一念當中就完成。


 

     伍   淨宗心要
 

      一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再轉回正題,
為什麼要講天台,我們不是修淨土嗎?
這很要緊!念佛不能亂改題目。
不能說今天參禪,明天學天台,後天又…,換來換去,何有了期?
確實念佛就是要不改題目,老實念下去。
可是難就難在這個「老實」,也不知道念佛這麼殊勝,「老實」不下來。
今天人家說,這個禪宗的道場說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很了不起,很快就會成就。
於是大夥兒就跑到那邊去,所以念佛組剩下沒幾個。
如果開個禪宗的課,一定人很多。為什麼?
因為沒讀過《觀經》,不知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這比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更加直捷,更痛快。
 

       ]      ]      ]
 

「是心作佛」,剛剛講一切既然都是唯心所現,你這個心拿來作佛,是心當下就是佛。
那比「直指人心,還要見性才能成佛」更直捷。
那假如不見性呢?所以徹悟大師說「見性難,作佛容易」。
見性很不容易,要離開心意識參;參到靈光獨耀,迥脫根塵,才有辦法見性。
你看《楞嚴》講的「捨識用根」,怎麼樣見性;見性不是這麼簡單。
可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只要拿現在這一念心來念「佛」,
    把佛整個果覺的全體(佛已經成就了),把他成就的果拿來作你的因地心,
    是心作佛,當下是心就是佛了。
至直捷,至圓頓。就這樣啊!一心裡面三觀都具足了。
佛修好了,就好比蘋果人家種好了。
你拿來吃,你所得的營養不是跟種蘋果的農夫吃蘋果一模一樣嗎?
          也沒有少得到什麼。
 

       ]      ]      ]
 

通途法門是這樣,沒有藏通就沒有別圓;可是淨土法門是特殊法門。
確實沒有藏通,就沒有別圓;淨土法門是一個特殊法門。
像圓教的人還要「開圓解」,就是說,理解上要有圓教這樣的理解。
真的大開圓解,能夠解悟、開悟、悟到圓教的道理。
悟到以後,還要修圓教的觀法,修唯心識觀、真如實觀。
就剛剛樂樂菩薩問的問題:「碰到事相上,怎麼用上這些?」
開圓解的人就是要不時不時地用,時時刻刻都要用。
碰到每件事都要觀這是「唯心所現,因心成體,體即法界」,觀到一點都不間斷。
這樣觀「唯心識觀」,才是「名字即」而已。
漸漸還要修「真如實觀」,才到「觀行即」而已。
圓教的人要有圓解,然後還要修圓觀。
念佛的人只要念「阿彌陀佛」,不管有沒有開圓解,也不用開悟。
因為,他念的佛是開悟的佛,是圓觀已經修成就的佛;
所以,他每一念只要念佛,在這一念當中就具足圓觀。
雖然沒有圓解,也不是這樣修法;
可是他只要每一念,拿這個「念」來念佛,他就具足圓觀。
一念當然就有了,一念也有效啊!不然那一念要作廢啊!
妙就妙在這個「念」。
 

 

      二 怎樣是「念佛」
 

你要知道怎樣叫「念佛」。
念頭是真的放在「佛」,那叫「一念相應一念佛」。
很多人是這樣: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眼睛不知道在看什麼,東張西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看廁所裡面,上廁所看這邊畫個→,再往→一看,

    這邊又畫個↑請看上面,然後又看上面貼張紙條「上廁所不要東張西望」,
    這樣也叫念佛嗎?
 

       ]      ]      ]
 

還有人去打佛七說:
「真是!旁邊那個人怎麼念那麼大聲呀!我一定要把她壓過去。」
開始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大聲地一直念。
旁邊那個人一聽她這麼大聲,就再比她更大聲一點。
這個念頭是放在「比賽」,不是放在「佛」。
這是向阿修羅道進軍,所修的福報是要拿去阿修羅國作公主哦!
念佛福報很大,可是你的心,射箭電波的方向是對準阿修羅道發射,
所以是很有福報,不過是到阿修羅道去享。
 

       ]      ]      ]
 

還有是這樣:
有人去打佛七,棉被沒有摺好,被人家掛個牌子叫「違規」。心想:
「哎喲!好大一個牌子,穿黑海青,大白牌,寫個大字『違規』,紅的,好顯眼!」
掛在身上百千萬斤重,掛了三天呢!好不容易三天以後可以拿下來。
一回去,哇!床上還有另外一個牌子。
「又有一個了,怎麼搞的!我明明棉被摺得很好。」
原來是為了摺棉被,把枕頭放到別床去了。心裡又嘀咕:
「哎呀!我一向棉被都摺得很好的,怎麼搞的會被掛這麼多違規牌呢!」
還有圍巾找不到,就忘記禁語,說:「你們有沒有看到我的圍巾?」
馬上後面師父就給她掛個「長舌」;「長舌」畫個大嘴巴。
還有東張西望,師父就馬上掛牌「懈怠」;
「懈怠」畫個蓮花,蓮花的花瓣都一瓣一瓣掉下來。
「哎呀!掛上這牌子,心裡很鬱卒(台語,意思是鬱悶)。」
那是在念「鬱卒」,那不叫「念佛」。
那是在念「面子」:
「本山人一向摺棉被摺得相當好,
怎麼會為了摺棉被給掛三個違規牌呢!真是太不可思議!」
這樣也叫「打佛七」?打妄想七,自己也不清楚。
果真這個念頭拿來念佛,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一句就了不起了,很不得了了!
可是偏偏又拿去念棉被、念枕頭、念違規、念長舌、還念……;

    是心作九法界,是心是九法界。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就看你做不做。

    你要做,沒人攔得了你;

    你不做嘛!也沒人能奈你何。
要做也是你的事,不做也是你的事。
不過,下一句就是「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你的事就是佛的事。」
剛不是講互具互融嗎?
看念頭要擺在哪裡。
 

       ]      ]      ]
 

我們剛剛就是在講這個「念」。
只有佛證到「無念」(註:無一切念,念真如)──真正的心體。
其他九法界,從等覺菩薩,乃至凡夫、動物,都是有念頭的。
既然都有念頭,沒有一刻沒有念頭,那就善用這個念頭。
善用這個念頭,是心作佛,是心就是佛。
善用這個念頭來念萬德洪名。
這萬德洪名是非常殊勝──萬德萬能,
念佛就把萬德萬能一起召來。
 

 

      三 體悟阿彌陀佛名號的功德
 

「阿彌陀佛」這個名字,不是用佛德的一部分立名的。
有的佛,像藥師佛是舉他的特殊功能,「藥師琉璃光」是有特殊意義。
所以蕅祖講佛的名字或舉因或舉果、或性或相;
有時候是舉他修行的因,有時候是舉他修行的結果,或是舉佛的行願,
都是舉德的一部分。
只有阿彌陀佛的名字是無量,他舉的是佛德的全體,而不是部分。
所以你只要念這個名字,就全攝佛功德,而且是攝佛功德的全體,而不是部分。
就拿我們這一念心來念無量德,來念佛德的全體。
 

       ]      ]      ]
 

拜過八十八佛的菩薩應該知道「法界藏身阿彌陀佛」。
十方三世佛是共同一法身,阿彌陀佛叫法界藏身。
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可以說是法身佛的真言,從法身而流出來的真言。
阿彌陀佛就是咒語,而且是無上咒、無上陀羅尼。
陀羅尼的意思,就是「總持」:總一切法,持一切義。
諸佛可以把無量的威力濃縮集中在很簡短的文字裡面,
    只要舉出這個,就能發揮他無限的威力。
現在大家做電腦應該都很清楚,可以把好多東西濃縮在一個片子裡面;
    但是你要能讀出來,你會放出來,你會開顯出來用,那就無邊妙用。
 

       ]      ]      ]
 

我們本來具有無限的性德,跟阿彌陀佛無二無別。
我們的本體跟阿彌陀佛是同樣的,這是必須要承認的。
我們不要老是把「我」這個觀念局限在這個小小身體,認為這個才是「我」。
這個我可又有很多的缺點,自己想想很不能忍受。
那就在跟佛抬槓嘛──

    佛說這個不是我,你偏說是我。
我們要慢慢開拓(這本體),可是不要慢慢啦!命如果不夠長,慢慢也不成。
趕快開拓,承認佛性無限的性德才是我。
 

       ]      ]      ]
 

以前我的大師父手痛,人家叫她檢查,說她肝臟有病。
檢查出來以後,諸位弟子都很關心,就問:「大師父你病情怎麼樣?」她說:
「病的不是我耶!這個不是我。」多少年學佛,總要把佛知佛見用上。
會生氣的那個不是我,真正的我是跟阿彌陀佛一樣大慈大悲。
(註:理體上生氣的不是我,事項上並不允許耍脾氣。)

不要把那個小小的身體當作是我,那就是《楞嚴經》所講的,
    說我們都只承認大海裡的那個小水泡,
    把那個小水泡當作是我,把整個大海都拋棄了。
就是一天到晚在肯定這個小水泡,才會冒出許許多多的痛苦和問題。
如果改變觀念:這個小水泡不是我,大海才是。
直下承當,就拿出跟阿彌陀佛一樣的本性,用那個心來念佛,叫
「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      ]      ]
 

「阿彌陀佛」就是無上咒王──咒中之王、無上陀羅尼;
也可以說像《心經》講的
「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我們跟佛一樣的本性,就用這句「阿彌陀佛」把它召喚出來。
 

 

     四 持名念佛的功德
 

以前安安老師問過我一個問題,她說為什麼《要解》裡面講
    「了此,方能深信佛力;
    信佛力,方能深信名號功德;
    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現前一念心性本不可思議。」
    為什麼信「心性」要繞這麼大一個圈圈呢?
我們不太相信我們有這個本性,
    天天用的這個「我我我…」都是身見的小我,是一個錯覺的我,
    並沒有去相信我們有自性偉大的能力。
要知道阿彌陀佛因地中發四十八大願,經過兆載永劫修行累積了無限的功德,
《要解》告訴我們,「以大願作我們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我們多福德之緣」,
讓信願持名的人,每一念每一念都成就像佛一樣的功德。
你能念「一念」,你這一念就是佛,就不會落到其他九法界去。
你不念佛,就一定落在其他的法界。
不念佛就是在打妄想,打妄想準備去做什麼呢?
打妄想,不要再耗力氣自責,立刻回到阿彌陀佛,馬上是心作佛,是心又是佛了。
 

       ]      ]      ]
 

我們再繞回來講剛剛《要解》這一段。
知道了佛修這樣的願行,成就這樣偉大的功德,
知道佛力無邊,信佛力才能深信名號功德。
因為一念佛,念到這個名號,就召喚出佛力來;佛力融攝在名號裡面。
你要知道佛力到底有多偉大,才能知道這一句名號有多偉大。
那麼名號是誰念呢?大家都能念!
能念這樣偉大名號的心性,就跟這個名號一樣的偉大。
知道自己有這樣偉大的靈性,就不要辜負己靈。
所以《勸發菩提心文》裡面,一直勸我們要尊重己靈,

    尊重自己有能夠成佛的可能性,尊重我們有像佛一樣的靈性。
所以不要糟蹋啦!糟蹋了,整天人我是非。
 

 

     五 當下念佛,當下與佛無量功德相應
 

歡喜菩薩的媽媽叫歡喜婆婆,她是整天做環保念佛。
早上四點鐘已經不見人影了,
    她腳踏車一踩上去,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到處去收回收的紙板、罐子種種。她說:
「做環保,沒煩惱。」她都笑得很開心。
「做環保,沒是非。」她說都忙得不得了,哪有什麼是非。
反正她念佛都已經來不及了,行善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跟人家是是非非?

這是尊重己靈,她知道她的生命要怎麼用。
人家在議論,嘲笑說:
「那一定有分到錢,不然怎麼會那麼拼命。
一大早,天未亮就一直忙,忙到中午忘了吃飯,晚上忘了睡覺。」
她的孫子跟她說:「阿嬤!您要記得睡覺。」
只要東西有很多要分類,就做到忘記睡覺,中午就忘記吃飯;就是忘了!
歡喜菩薩說:「若是看到一大堆(回收物),就要歡喜在先。
看到一大堆,就是蓮花很大朵,就要越分越高興。
今天歡喜,明天就更歡喜,明天比今天更歡喜,這樣就好了。」
歡喜菩薩他們念佛都不管有沒有一心不亂,現在念就是。
今天念,明天還是念,不求結果。
她是當下、當下,一念、一念,就是這樣念。
當下念佛, 當下跟歡喜光相應,
           當下跟佛無邊的性德就相應。
她只管「當下」,不管結果。
 

       ]      ]      ]
 

我們煩惱一堆,就是在那裡計劃。為什麼?因為要求得一個結果。
什麼結果?要什麼結果?
一片迷惑,「今有後空」也不是,「當體即空」也不是,一片邪知邪見。
先來計劃,可是計劃又不如變化;
    計劃老半天,結果情況都跟原來計劃的不一樣,
    又很懊惱為什麼會跟我計劃的不一樣呢!
整天就在搞這些名堂,一堆妄念。
不曉得想要得到什麼?得到「老病死」嘛!不然會得到什麼?

還不如人家現在念,每一個時候都是現在念。
          現在念,現在歡喜。
 

       ]      ]      ]
 

歡喜菩薩說:「我都不管那麼多。」
她先生有一天煩惱得睡不著覺說:
「我這些地沒登記給孩子,萬一我死了,他們遺產稅不知道付得起付不起?」
她說:「唉!你煩惱得太多了!
我只要今天歡喜,明天又歡喜,天天都歡喜就好。
明天比今天歡喜,後天又更歡喜,我只要這樣就好,不用想那麼多。」
她最會過生活,每個時候都過得很有意義。
她聽到附近火災,馬上就過去幫人家整理火災的現場,安慰受災的人。
那邊做完了,又去哪個地方做回收。
隨時隨地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這樣歡歡喜喜地念。
她去放生,她說她看每一條魚都在笑,能夠看出魚在笑。
她什麼都在笑──高麗菜在笑,天空也在笑,每樣東西都在笑。
那就是活在當下,歡喜在先,念佛在先;
她把念頭用到最精華的地方。
我們有時候不好好攝心,一天到晚都煩惱。
你煩惱一天,她歡喜一天,每天都這樣越差越遠。
所以人家要是生到實報莊嚴土,
      我們如果能吊上火車尾生凡聖同居土,那是說若能吊得上。

 

 

 

     陸 「憶佛」與「念佛」
 

      一 如何是「憶佛」
 

憶佛就像母親憶念小孩,
    她早上起來煮菜,雖然沒有看到小孩,她也不是一直叫小孩的名字,
    說「直直(註:人名)、直直……」這樣一直叫。
她就是早上起來煮飯是為了孩子,等一下洗衣服又是為了孩子,
    打掃也是為了孩子,聽人說什麼吃了比較營養就去買,也是為了孩子。
她雖然不是一直在念名字或叫他,可是她的心一直以他為中心在憶想著,
    可以說所有起心動念都繞著這個中心點。
憶念可以這樣「想」啊!
我想到C老師,我可以想到C老師的形狀,可以想到C老師的聲音,
    可以想到C老師這裡綁一個辮子,說要跟安安老師做「管院雙傑」。
因為她們練習頂上拉起的時候,從頭髮上綁了一撮。

C老師看安安老師綁一撮,她也說那她是不是也綁一撮呢!這樣方便提起。
兩個人綁這樣子去學校是「管院雙傑」。

我也可以想到這樣,這都叫「憶」。
 

       ]      ]      ]
 

「憶」是很平常的一個字,大家都清楚。
你拿這個「憶」來憶佛,可以憶佛的精神、
    憶佛的容貌、佛的相好、佛的音聲、佛的開示,這都是憶佛。
今天想要殺生,這蚊子叮我一下,很可惡!想打下去。
   「不行!」佛叫我不可以殺生。
這就是憶佛,想到佛的教導。

 

 


      二 如何是「念佛」
 

念佛是一個念頭一個念頭安住在佛。
其實憶佛和念佛意思差不多,不過念佛比較有特定的涵意。
念佛比如說有「觀像念佛」,看到佛像的時候,念頭就是佛,這是觀像念佛。
也可以觀想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像《觀經》講的觀想,
      觀想到從佛的蓮座、佛的眉毛、白毫一樣一樣觀想,這都是觀想。
觀想就是用心想,可以想得好像看見一樣。
還有「持名念佛」,就是叫這個名字,這也是念佛。
「實相念佛」就是像剛剛講的圓教的道理,念自性佛,念實相、中道實相的道理,
                      圓教圓滿的道理,那就是我們自性的佛,這也算是念佛。
 

       ]      ]      ]
 

「念佛」有比較特定的涵意,應該是念頭比較細一點,
「憶」是比較概括的一種狀況,總之是都用到心想。
《楞嚴經》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有的人在佛堂裡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等一下出佛堂的時候,就把佛留在佛堂裡面,出去就自己出去,佛是不帶出去的。
拜佛嘛!是在佛堂裡面拜,出去可是一點佛的精神都沒有。
這樣是打成兩截,「生活」和「念佛」打成兩截。
其實真正的念佛,應該要把佛的精神納入心,把阿彌陀佛的本願完全納入心。
我常常說好像一隻柴點著了火,
    把佛的精神當作火,你這個柴真正點著了火,柴到哪裡,火就到哪裡。
不要把佛留在佛堂裡面,一出了佛堂,待人處事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那就好像規定一個小孩在這裡坐著叫媽媽,開始想媽媽想一個鐘頭。
坐下來就開始「媽媽!媽媽!……」叫一個鐘頭,
      等一下出去玩,把媽媽忘得一乾二淨。
 

       ]      ]      ]
 

你不喜歡佛,要去極樂世界跟佛住無量壽的時間,那不是很苦嘛!
你一定要弄清楚你是不是真的喜歡佛。
否則的話,去極樂世界又要永遠跟他在一起,那豈不是太苦了嗎?
要把佛弄清楚、認識清楚嘛!
不然的話,一個人都不認識,說搬去跟他一起住,
    還永遠跟他住在一起,這可是很危險的事情哦!
我們跟佛到底是什麼關係?其實是一體的關係。
共同一法身,你的本性和他是完全一樣的,而且是一體的。
有很多念佛人把佛當作像爹娘,當作父母親一樣的這樣念。
我們現代人對父母不大孝順,念起來又隔了一層。
大概談戀愛的時候,比較會去思念對方,
 所以說念佛也是要有這樣,叫「心上人」,「教我如何不想他」。
 

       ]      ]      ]
 

有沒有人不念佛不會過日子的?
現在師父規定某人「棒棒!從今天開始不可以念佛!」
我是這樣,你叫我不要念佛,我不知道要幹什麼耶!

          一天不要念佛,不知道怎麼過生活。
規定「你不要念佛」,這是不可思議,不念佛已經不太可能了。
這是要經過一段時間,認識佛,去培養──


                            一個念頭跑了,又立刻拉回來。
 

       ]      ]      ]
      

你真的知道念佛好而不念佛,這個人不知道怎麼形容啦!
你明明知道某些事不好,娑婆世界有很多事不好,那你又偏要,
    這個人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這比我幼稚園考不上還糟糕。
一位法師常常感嘆說:
「人真的是追求快樂、喜歡快樂嗎?我看不見得,我看人都喜歡痛苦。」
大家仔細思惟,她講得很有道理。
明知道不好又偏幹,那不是喜歡痛苦是什麼?對不對?
明知道佛好、極樂好,又不真的想去,那不是喜歡痛苦,是喜歡什麼?
所以喜歡快樂的人很少。
我看大概歡喜菩薩他們這一家子比較喜歡快樂,
    每一天思想都會往快樂地方發射,凡事都會想到快樂地方去。
其他的好像都是往痛苦的地方鑽,
    覺得這樣不好,可是偏偏天天幹這樣不好的事情,

    好讓自己痛苦,也不知道要得到什麼。

 

 


      三 童子問如何克服看不起人的心
 

你已經知道不要用看不起的心,知道就是個轉折處。
如果你不知道,不小心看不起的心已經升起來,「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你現在既然能問這個問題,就是你能察覺到你是看不起,
      而且你也知道看不起不妥當,應該換恭敬心、憐憫心。
菩薩的心應該是看怎麼幫助他,幫助他出離。
或者你不要動念,自己安住在佛號上。自己先成就了,會游泳了,再去做救生員。
現在東管西管,大概管得連自己都淹死了都有可能。
今天管管這個人談戀愛不好,等一下又管管那個人愛錢不好,
那不是整天生煩惱就好嘛!

 

(待續)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2/11/19 上午 11:19:05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32
積分:11952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3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道證法師演講集︰「從天台教義體會淨土法門之殊勝」(柒∼拾)

柒 一個重要的觀念
 

一 藏教裡佛也講事六度菩薩,是方便說
 

這裡有個觀念要先跟大家說明一下。
藏教是對小根根器的人講的,但是在藏教裡,佛也方便講到修六度的菩薩道。
可是要特別注意,他講的這個菩薩是說
    他沒有斷惑,他是留著見思惑,好讓自己來輪迴。
    然後輪迴修菩薩道,經過三大阿僧祇劫,就圓滿六度。
為什麼要講這個事情?
就是說其實這樣的菩薩,佛是方便假說的,並不是真有其人。
但有些人就把它搞錯了,以為說我們不用降伏煩惱,留著煩惱,
    然後好讓自己來輪迴,輪迴好來度眾生,經過三大阿僧祇劫,成就佛道。
很多人是這樣的理論哦!
 

       ]      ]      ]
 

這問題出在哪裡呢?
其實佛在藏教裡講的這種菩薩,叫「事六度菩薩」。
他也修六度,但是他不知道當體即空,不知道三輪體空,是有修六度這樣的事相。
那他到底能不能保三大阿僧祇劫一直來做菩薩呢?
只要沒有斷惑,下輩子就迷了。
菩薩有隔陰之迷,第二生你就忘記你要做什麼啦!
有沒有人記得你前生是做什麼的?都忘光了嘛!
不要說三大阿僧祇劫,二生、三生都保不住。
所以文字上有這種(菩薩),是方便假說,大家要清楚。
這樣的菩薩說經過三大阿僧祇劫才成佛,地持菩薩戒裡面有講到,對不對?
這是藏教裡面的方便假說,不是確有其人,叫做「有教無人」,
    有這個教法,有這個假設,並沒有這種人。
因為二生、三生就不見了,哪裡還有那種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的。
這個大家要清楚。不要跟著某些傳說。
你要知道佛教理上是怎麼說,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高了。
還沒有游泳,什麼蛙式、自由式……連一式都學不會,
就要做救生員,就要去潛水,那就會翹辮子;不是往生,是翹辮子。
 

二 兼行六度與正行六度
 

菩薩要從空入假去度眾生,這在各教裡面都有特定的階位;
不是說莽莽撞撞就可以去做的,有特定階位才可以這樣做。
就算說藏教裡假設有這樣修三大阿僧祇劫的人,
    也要第三阿僧祇劫才開始做這樣的事情。
就算是圓教根機的人,也要修圓五品觀,
要到『說法品』這一品的時候,才可以說法。
兼行六度的「兼」,他就是正修要修理觀,修圓教的觀,兼行六度。
正行六度是等到什麼時候才可以?
就是他已經修理觀修得很成熟了,理和事都圓融了。

    不會理論上讀著讀著等覺菩薩是怎樣怎樣、很高層的菩薩是怎樣,
    可是等一下去做的時候,講的是唱高調,做起來是很低手。
就像我們以前在山上,大家讀經都讀很高深的《華嚴經》,
    讀到『入法界品』,已經讀得很高深,等一下去劈柴是怎麼劈都劈不斷。
師父說:「講的時候都很棒很棒,等一下做的時候就知道了。」
釘個鐵釘「叩!叩!叩!」都釘到手,鐵釘怎麼釘都釘不進去。
就是理觀修到純熟,理事能圓融的時候,才可以去正行六度,才是時機。
所以古德修行常常是在林下水邊長養聖胎,最少要修到「圓教五品觀」,
然後龍天推出,他們才會出來度眾生,不會自己莽莽撞撞的。
 

       ]      ]      ]
 

因為極樂世界沒有純粹的小根人,所以說「二乘種不生」。
小乘根一定要回小向大,才能往生極樂。
所以可以說都是用圓解,有圓教的解來講六度。
能往生的人一定要回小向大。
 


捌 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之殊勝
 

一 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圓具上三土
 

凡聖同居土「五濁重者穢,五濁輕者淨」。
我們去,沒有證一心不亂,沒有斷見思惑,就是生凡聖同居土,
你不用想到方便有餘土那邊的問題。
方便有餘土確實不是我們的自力能去的,

    所以蕅益大師講穢土修行「同居一關,最難透脫」,
    就是你根本就超不出凡聖同居土。

    因為要進到方便有餘土,要斷見思惑。
你不要看藏教是擺在很低的地方,人家藏教的根機是斷見思惑哦!
斷見思惑,生方便有餘土。
藏教這樣根機的人,他如果有一個念頭:他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話,
    他把他的修行回向往生,他是生方便有餘土,是說他們這樣的人去的。
那我們去,是凡聖同居土,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
 

       ]      ]      ]
 

可是極樂世界的好處就是「圓淨四土」,凡聖同居土圓具上三土。
圓具上三土──同居土裡面有上面三土的享受,他跟等覺菩薩同一享受;
這跟其他佛國土的凡聖同居土不一樣。
這就是極樂世界的殊勝,就在這個地方,是橫超,而且它的同居土是橫具四土。
 

       ]      ]      ]
 

其他的佛國土,包括我們這個國土──釋迦牟尼佛的國土。
你看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有人去那邊都會見到觀音菩薩。
可是偶然見到,也不是常常跟他住在一起,所以那叫做暫時同居,不是一直同居。
有時候你有緣跟他一起共事,你看凡夫跟聖人所作所辦是迥不同。
偶然一起共事,那是暫同也不是究竟同。
如果他的化緣盡了,機盡了,他升你沉,兩個人是根本不同路。
 

       ]      ]      ]
 

所以在十方的佛國土,凡夫很難得跟聖人共居。
十方佛國土是這樣,就是照我們剛講的次第,
    凡聖同居土是凡聖同居土,這裡面有分五濁重的、五濁輕的。

    能夠進入方便有餘土的都是斷見思惑的才能進得去,我們凡夫通通沒有分啦!
你要有分也可以啊,事一心不亂就斷見思惑了,就進入方便有餘土,可以進得去。
可是我雖然進不去,我同時享用。
只要我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就同時享受上三土。
這叫「同居橫具四土」,這是其他佛國土沒有的。
 

二 極樂同居土「凡夫優入而從容,橫超而度越」
 

所以上次跟安安老師在講「凡夫優入而從容,橫超而度越」。
凡夫「優入而從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在十方世界裡面是第一好的,
    因為可以同時享受上三土,這是所有的國土裡面沒有的。
但是呢?「下又可與此土校量。」
它這個同居土跟我們這個同居土水準差不很多,門檻很低,錄取分數相當低。
不會說台大在你家隔壁,可是你又考不上,不會這樣子。
它是錄取分數很低,所以凡夫優入而從容。
「優」是什麼意思?古書上寫「優游」,很從容的就可以進入,不會太為難你。
如果要到方便有餘土,是真的很為難,要斷見思惑。
如果是念佛,也要念到事一心不亂,見思惑才會任運先落,才能生到方便有餘土。
那真的很為難,不能優入而從容。
 

       ]      ]      ]
 

我說這個「優」是「優待」──凡夫大優待,這是阿彌陀佛給凡夫的大優待。
照說凡夫實在進不了淨土,可是因為阿彌陀佛有願力,是他願意接你去。
信、願、十念必生;「至心信樂,乃至十念」──這樣低的條件,這樣的大優待。
進去以後,又可以享受上三土。
上三土包括常寂光土、實報莊嚴土,這不是我們的水準,連門檻兒摸都摸不到。
看那條件看了以後,眼睛瞪大大的,好像沒我的份。
 

三 念佛一念當中,具足空假中三觀,暗合道妙
 

如果要修通途法門,真是看了瞪眼睛嘛!
「幾多鯉魚成龍去,蛤蟆依然瞪眼睛」,看了就是沒份。
眼看著人家證阿羅漢,你們看經不是這個又證阿羅漢,
    這個又法眼淨,這個又……,
    就是我怎麼還是這樣。
「幾多鯉魚成龍去,蛤蟆依然瞪眼睛」,看了就是沒份。
理論是很高很高,藏通別圓講很高很高,
問題我就是在藏教的外面,外道和凡夫中間徘徊。
沒有一個念頭生起來,能夠看到這是因緣所生法。
能夠「析空」也不壞,不要講說「體空」,再往上「一心三觀」講得那麼高去。
可是念佛就可以達到,在念佛當中,一念就具足空假中三觀。
「阿彌陀佛」是不是空啊!當體即空;可是名號又歷歷分明,又有名號的樣子。

這個「非有」,你說它是「空」還是「有」?
    你說它是「空」,名號又歷歷分明;
    你說它是「有」,你念的時候又念念不住。
這句名號當下就是你的心體。
在你念這句名號當中,就是圓教的一心三觀,所以暗合道妙。
暗合,你沒有故意要去合,也沒有故意要去作圓教的觀,
    可是就暗暗的合上了道妙;

    且不是合上部分的道,是圓滿徹底的中道。


玖 童子提問
 

一 「增上善業」與「圓五品觀」
 

(註:童子問要解中:「此等莊嚴,同居淨土是增上善業所感亦圓五品觀所感。」此句何意?
以下是師父的答覆。)

「增上善業所感亦圓五品觀所感」,二個只要有一個就能感得同居淨土。
你知道嗎?「增上善業」,你只要這一念在念佛,它具足懺悔,也具足讀誦。
「萬法精華六字包」不是叫「總誦(註:全部讀誦之意)」嗎?
這個公案我們已經講過了。
老和尚要往生的時候,叫大家讀大藏經。
大家看他要往生,「慘了!叫人家大藏經要總誦。」
大家真的開始搬大藏經,搬得都差點跌倒,他在旁邊偷笑。
「看這麼多,怎麼誦?還總誦!」

他就在旁邊「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就總誦了。
知道「包包」叫什麼意思嗎?
包包叫「萬法精華六字包」,三藏十二部就包在這句佛號裡面,所以才叫包包。
其實念佛,你當下這一念心不再去做其他九法界的事,那是真懺悔。
          你好好地念這一聲佛,是三藏十二部總誦,那不是讀誦嗎?
看你的觀念圓不圓,叫圓五品觀。
 

       ]      ]      ]
 

「增上善業」,把阿彌陀佛整個萬德莊嚴拿來念。
《要解》上說︰「以阿彌種種莊嚴作增上本質,帶起眾生自心種種莊嚴。」

這是最增上的善業。「全佛即生,全他即自。」

你這一念心念到阿彌陀佛,就把佛所有的莊嚴都攝進來,

                   也把自心的種種莊嚴開發出來、顯現出來、帶起來。

二 誰是迴入娑婆度有情
 

他問說「誰是迴入娑婆度有情?」
卓老師說像侯老師這樣來跟大家講,互相勉勵,這也是。
「誰是迴入娑婆度有情?」我的答案
      就是自己啊!各人自己。
誰乘願再來?就是你自己啊!就是我自己啊!不然要等誰?
修行不干別人的事耶!沒有誰應該對你負責耶!修行只有自己的事。
 

三 無生法忍
 

剛講的第一個問題,
譬如以前所造的因果,既然因果不昧,

    萬法皆空,可是其中的法和法中間,心和事相中間的因果不空,
    到蓮花花苞裡面是不現行,不是因果消失掉,是沒有因緣讓它起現行。
假設說如果沒有粉紅色的鞋子,就不會生起一個念頭說「我不喜歡粉紅色」;
就是不要有境引動你的心,你就暫時不會起這樣的心念。
因為,極樂世界的因緣太好了,沒有一個惡緣;
所以,過去雖然有很多不好的因果、不好的種子,在那邊不可能起現行,
    沒有因緣讓它起現行,一直到你證到無生法忍。
 

       ]      ]      ]
 

所謂「無生法忍」,就是你知道萬法無生,就像一場夢。
夢中有人,那個人是什麼時候生?是什麼時候死?
    沒有真正的生起,沒有真正的消滅。
當你在極樂世界真的明白圓教的法,諸法的真實相之後,
    你知道沒有什麼真正生起。
諸法沒有真正的生,沒有真正的滅,那就沒什麼好忍的。
無生法忍就是說沒有一個眾生需要忍,沒有一法我需要忍,
    一切都在你的忍力之內,沒有什麼是需要忍。
 

       ]      ]      ]
 

我們現在是忍無可忍、硬忍,一直忍一直忍,
    因為你覺得有可以忍的,那就強強去忍,忍到不能忍的時候就爆炸。
他們是知道無生,從析空、體空知道
    諸法根本就沒有真正的生起,緣生如幻,當體即空。
體空觀已經知道緣生如幻,知道無生的道理。
既然無生,沒有真正的法;
    沒有一法真正生起消滅,也就沒有一件事你需要去忍耐。
所以那個「忍,無可忍」,跟我們的意思不一樣。
忍,但是沒有什麼可以忍的,
因為你知道原來就是這麼回事,即空即假即中,原來都是唯心所現。
「唯心所現」有什麼好忍的。
當有那個能力的時候,你以前的果報要是現前,
譬如說以前你曾經殺過某人,現在人家來報仇,要砍頭。
你知道了,這砍頭也不痛苦,知道這是空的嘛!
      那就是空的刀子砍空的脖子,也不會怎樣,那是得了無生法忍以後再來。
 

 四 「法身」與「化身」
 

「分身塵剎」。
所謂法身大士這個「法身」,我用一個很簡單的解釋:以一切法為身。
我們現在這個身體就是這樣的一個身體。
怎麼樣叫法身?他知道原來這一切法都是我的身體。
他這個「我」的觀念不是這樣啦!
他已經見到本性,所以他知道「哦!原來這是一切法,諸法就是我的身。」
像我們把大海裡面的水泡當作是「我」的人,
    就不可能把海裡面的水啊!魚啊!當作是你的身,對不對?
可是他如果知道原來整個大海就是我的身,
    那裡面海中的一切,不就是他身體的一部分嗎?所以就自在運用。
這桌子不是我嘛!桌子是桌子,我是我,所以用起來不自在,不能隨我意。
但是證到了法身,他使用就如意了。
這是我的手指頭,我就可以這樣這樣,
    可是那個桌子我好像不能把它這樣一換就換過來。
 

       ]      ]      ]
 

「分身塵剎」其實這也不難了解,像錄錄音帶︰

我錄一個母帶,然後交給日昇公司做出1000片CD,
然後每一片CD還可以作母帶,又可以錄出很多,那就叫「化身」──分身塵剎。
現在影印不都是這樣嘛!
你寫一篇,拿去影印,就開始分身。
 

       ]      ]      ]
 

「吃素」才執著,很多人是這樣的觀念。
講到持戒,就說這是空的嘛!所以戒可以不用持,不要太執著。

可是這個煩惱卻很執著,戒是可以空,就是煩惱不空,還不是講空的境界。
 

       ]      ]      ]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災障皆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這菩薩道是不是乘願再來?現在不可以行,以後乘願再來才可以行。

我們在這裡就講一段《阿彌陀經》的經文,不是說每天早上,他們都是
「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
    清旦──早上,就去供養十方佛了,馬上,吃飯的時候就又回來了,
    根本就不離那個地方,常遍十方。
不是說他去了以後,西方就沒有他了,他是可以不離開那個地方。
往生西方以後的神足通,不是阿羅漢的神足通,
        是佛的神足通;等於說你的念頭到哪裡,他就到了。
人在這裡,其實那個是清虛之身,也不是像我們這樣的一個身;
他想到哪裡,就到哪裡了。
講現代一點,就是說能量要放到哪兒就哪兒,就可以行菩薩道了。
就在兩個車子要撞到的時候,你念了一聲佛,
佛的能量馬上可以把兩輛車子的關係位置改變,就不會撞上去了。
隨時都可以行菩薩道,不一定行菩薩道就不住在那裡,
其實心是不時安住在那裡,已經安住在法界的「理體」。

五 當體即空大作夢中佛事
 

我們剛講藏通別圓的內容,
希望大家好好把它消化、涵泳一下,不要當作文字領過去。
因為到西方極樂世界,既然明白了圓教最真實的道理,
    就知道即空──當體即空,生死好像一場夢。
我們現在看生老病死苦,都是實實在在有的。
譬如說我長了一個腫瘤,這個病是很苦的;
可是有析空觀的人,他已知道這個腫瘤把它分析分析,
    不過就是一些細胞這樣的組合而已,並沒有一個真正的實體。
能夠用一點「觀」的智慧,就不那麼苦啦!
 

       ]      ]      ]
 

如果又知道當體即空的話,
    就好像夢中的生死,並沒有真正的生死,都是幻化而現的。
蕅益大師常舉一個例子,
他說有一個出家人,睡覺的時候夢見被老虎追。
老虎追,他就跑,跑得滿身大汗,醒過來說:
「還好是作夢,不然就差點死在虎口。」差一點被老虎吃掉。
這是他第一個念頭:「還好是夢,不然就糟了!」
可是下一個念頭,他就說:
「唉!早知道是夢,乾脆夢中就捨身餵虎,做個夢中人情。」
這個思想已經有一個很大的轉折。
 

       ]      ]      ]
 

有通教以上程度的人,他們知道當體即空,就像夢境一樣。
所有的布施啊!生死,不過是夢中的生死;
你在這裡面修行,不過是做個夢中的佛事而已。
去上班,是上夢中班,
    遇到個夢中老闆把你寫的退回來十次重寫,
    就夢中重寫十次,就不那麼痛苦啦!
下次來的時候,不是降級哦!那是升級。
回入娑婆是升級,不是降級。對!是遊戲神通,人人可以回來。
 

六 文殊髮塔的公案
 

因為「迴入娑婆度有情」有不同的方法。
一種是從空中來的那種,就像文殊髮塔這個公案。
大陸山西省有一個塔是文殊髮塔,
那個髮塔是文殊菩薩來出考題的時候,留了一束頭髮在那邊。
他怎麼來呢?

寺廟辦無遮大會,文殊菩薩就化現,變成一個不大有氣質,大概是歐巴桑之類,
手上牽一個小孩,這邊又抱一個,肚子大大的,還牽了一隻狗。
去那邊又不照規定,人家還沒開飯,她就吵著說她有事她要先吃飯。
進去了,口氣也很不好,叫人家先給她吃飯。
當家師原來對她很客氣,「好了!妳要先吃。」就盛一碗給她。
她說:「還有小孩。」小孩也一碗;
她說:「我手上還有一個。」這個又一碗;
然後:「還有我的狗呢!」狗又一碗。
最後又說:「我肚子裡的那個小孩!」
當家師看她態度從頭到尾都這麼不好,就跟她說:
「肚子小孩還沒出生,幹嘛要吃稀飯。」就不給她了。
結果她忽然就飛到天空,小孩變成他旁邊的侍者──童男女,
    狗變成他的坐騎獅子;當場就在空中飛起來。
那個當家師趕快拿個刀子要挖眼睛,他說:
「有眼不識泰山,文殊菩薩來了,不認得!」
 

       ]      ]      ]
 

你想今天早上侯老師認真做早課,於是乎文殊菩薩就從空中騎了隻獅子,
    拿了劍從空中下來,飛到法界精舍(晨曦社共修道場)上面。
窗戶一打開,「啊!騎著獅子、拿著劍在那。」
像這樣的話大家當然認得他是菩薩。
 

     

七 《華嚴觀自在章》
 

    觀音菩薩現同類之形,與其共居而成熟之
問題是有一種你認不得的。
就是說他很有耐心,打扮成跟你完全一樣的樣子,跟你住在一起。
這不是我說的,《華嚴經觀自在章》講的。
你們知道安安老師為什麼叫她先生「觀世音菩薩」嗎?
《觀自在章》上有一段,說
    觀世音菩薩會化現跟你同類之形,而且跟你住在一起「與其共居而成熟之」。
他來度化你,他老是從空中下來,太驚人了!這考不出真實力的。
他從空中下來,他要一百碗稀飯,你也給他,對不對?
可是他要是現出那個樣子又不大有禮,你連一碗都不想給他。
 

       ]      ]      ]
 

你看看文殊菩薩,還有觀音菩薩、普陀山的菩薩,在考試,都現那種很不起眼的。
上次我們不是講兩個人穿三條褲子。
兩個人只有三條褲子,化緣就是要那一條褲子。
這很不合理的化緣,考你的布施心就是這樣。
「只有這條褲子輪流換,要是給他,就永遠沒有褲子可以換;想一想還是不要給他。」
咦!咚!不見了。
來到五台山,看到文殊菩薩「當面錯過,不認識。」到底是長什麼樣子!
 

       ]      ]      ]
 

所以我們說這個娑婆世界是極樂世界的化妝舞會,
你不要看人家都不是,搞不好人家都是。
為什麼?
他就是慈悲,示現跟你同類之形,才能夠成熟你。
所以安安老師就把她的先生叫做「觀世音菩薩」,
因為看到觀自在菩薩他會示現「同類之形,與其共居而成熟之」;
他示現樣子跟我們都好像一樣。

拾 老和尚的公案
 

一 廣欽老和尚公案
 

像廣欽老和尚,他七十幾歲的時候就要走。
他是盤腿,跟我師父說:「你們還沒走到山下,我已經走了。」
說走就可以走,他生死自在,但大家硬留。
那時候,從總統府的資政、秘書長、懺公,大家都去留,
        大家打佛七硬把老和尚留下來。
他留下來以後,十幾年前就跟我師父講,
以後他要走的時候會現病相,而且「你們三個人都送不到。」
他們三個人,我師父是知客師,大師父是當家師,還有一位是侍者。
三個人在二十年中幾乎沒有同時離開過老和尚,
    可以說是完全沒有,一定留一個人在老和尚身邊。
他們三個人當場就說:
「不可能,我們三個一定最少留一個人在您身邊。」
老和尚說:「偏就讓你們三個送不到。」
你知道嗎?
就是這樣十幾年中唯一的那個時間,他走了。
三個人真正都沒送到,回來都嚇一跳;老和尚十幾年前就講了。
 

       ]      ]      ]
 

我們現在在打坐,看著大家換腿,很有趣。
因為以前老和尚他是整天坐著,坐到人家都以為他是供奉的神明,不知他是活的。
去那邊,就這樣繞著他走,看他坐在那老半天都不動,
「咦!這是活的嗎?」老和尚就起來走一圈。
有人在那裡看很久,他整天腳都不用放下,就說:
「老和尚!您坐很久了!」
「你久,我不久。」
這個意思,我現在是回答你剛剛那個問題,
你看起來他是蠻苦的,好像跟我們一樣都蠻苦的,
「你久,我不久!」
你要坐像他那麼久,腳一定痛得快要斷掉,可是他也不覺得坐多久。
我們看他覺得他好累,整天人山人海,每天都一大堆人。
旁邊侍者是說,每天就只有講一句話「一拜就好」,
因為大家都說頂禮老和尚拜三拜,他們就說:「一拜就好」。
每天只有講這句「一拜就好」,就講到沒聲音了。
你就知道有多少人每天這樣拜,事情是很多啦!
人家都說:「老和尚你很不簡單,你度這麼多眾生。」
他都講:「我每天吃飯閒著沒事。」
他都講這樣,他心裡都沒事;人多是你們看的,他也不覺得人多;
                          累是你們講的,他也不覺得累;
                          坐久了是你們講的,他也不覺得久。
所以我們有時候看他是好像蠻苦的樣子,人家說他修苦行,
他說「歡喜苦行」;開參老和尚說「歡喜樂行」。
 


二 開參老和尚的公案

開參老和尚是我師父的剃度師父,你們在大仙寺可能見過。
以前有一次我師父看到有人被火車撞死,是個出家人。
她說怎麼出家還被火車撞死,開參老和尚跟她說:
「你不知道他還了過去的一報,當下神識已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
他說:「以後我往生的時候,也跟人家不一樣,你千萬不要起疑心。」
他俗家的名字叫做石頭的石,他好像出生在石洞裡面,還是石頭的地方。
整天都在大仙寺搬石頭,大仙寺好多的石桌、石椅,你們去,看就知道。
他有發願,他整天在那搬石桌石椅,坐到的人,他一定要度他成就。
 

       ]      ]      ]
 

他說他跟石頭有緣,
最後要往生的時候,還是跟石頭有緣;這老早就已經講了。
他八十三歲那年,帶著大眾去行腳。
他這一生從來沒坐車,都是走路;到怎麼遠的地方都是走路。
他去之前,就寫了一首偈:
「八三桐月遊東南」八三,八十三歲;桐月就是三月的意思,遊東南。
「步行身苦心自甘」走路身好像是苦的,可是其實心很甘甜。
「十五日內歸仙寺」他出去,十五天會回到大仙寺。
「三十人等結善緣」。
他留了這一張就出去。
路上是被砂石車,載大石頭的車子,
不曉得怎麼走到那車子旁邊,整輛車子的石頭掉下來,埋在石頭裡面。
人家挖到他的大拇趾,才把他找出來,送到高雄醫學院。
一檢查,內臟都碎掉了,可是他坐得好好的。
醫生問老和尚:「法師,您真的都沒怎樣?您哪裡不舒服?」
他說:「沒有,好像剝掉一件衣服。」
他覺得只是脫掉一件衣服而已,還坐著打坐。
弟子們趕快推他躺下來,因為醫生說他內臟都碎掉。
可是他也沒怎樣,說好像脫掉一件衣服,坐得好好的。
徒弟推他躺下,就問他說:「您要回去,還是在醫院。」
他說他要回去。大家說送他回去,他說:
「好,走吧!」就下來要走路,因為他一向都走路,
可是人家不讓他走路,就把他送回去。
正好是十五天,在旁邊助念的人是三十個人。
他事先就跟我師父講,他以後往生跟石頭有關係,跟人家不一樣。
 

       ]      ]      ]
 

我現在講這個是說你看他苦,他不苦啦!
我們看他是內臟碎掉了,理論上是很苦,
因為我們沒有藏教的空觀,也沒有當體即空的觀。
他有,他證到了。
老和尚住的地方,他的房子只有這麼高,要坐著才能進去。
師父留著他洗臉的石頭,中間有個凹洞的是他的洗臉盆。
我們現在坐的竹子打坐椅就是他做的,他設計的。
晚上睡覺是用一個竹筒(註:將竹筒切成一半,當作枕頭)。
你看竹片彎彎的,怎麼睡?
你苦,他不苦啊!
你說他內臟碎掉,他說脫掉一件衣服,他也沒怎樣。
他還交代了一些事情,等於寫下了一些錦囊,
告訴我師父她以後所要受到的考驗,「當你沒辦法突破的時候,你應該怎麼樣…」。
 

       ]      ]      ]
 

我好像跟大家講過一段他們的公案,很有趣。
我師父剛剛出家,
因為大仙寺是很大的寺,有人就是彼此之間有意見摩擦,就去跟老和尚告狀。
第一個就進去跟老和尚說如何如何……,講了一篇。
老和尚說:「嗯!你對。你比較忍辱,你比較有修行。」
然後他就出去,在門口就撞見跟他有摩擦的那個人,那個人也要進來跟老和尚報告。
他就進來,進來以後,就問老和尚:
「剛才,他跟您說什麼?」老和尚就說:
「剛才他來問我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這是什麼意思?」
我師父在旁邊聽了一頭霧水,剛剛明明都不是講這些,怎麼會是這樣!
老和尚還跟他說:
「不然,你問她,對不對哦!」我師父不知怎麼回答。
等一下他講了一篇,老和尚又說:
「你比較對,比較有修行,比較忍辱。」給他勉勵一番,他就走了。
走了以後,師父就非常疑惑,就問老和尚說:
「剛才明明不是講這些,您怎麼說謊話呢?還叫我跟您一樣說謊話。」
他說:「我都沒有聽到!我只有聽到: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
他那叫做「佛在舍衛國」啦!
佛在哪裡?舍衛國在哪裡?
他的心沒有跑掉,叫做「佛在舍衛國」。
他的心常常與佛合一,叫做「一時」。

(本篇結束,續接第二篇「童話版的淨宗心要」)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2/11/19 下午 11:41:07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2/11/19 上午 11:24:36
lisav
美女呀,離線,留言給我吧!
頭銜:北韓解放軍
等級:蝙蝠俠
文章:787
積分:900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0年10月18日
4
 用支付寶給lisav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2/11/25 上午 04:34:27
lisav
美女呀,離線,留言給我吧!
頭銜:北韓解放軍
等級:蝙蝠俠
文章:787
積分:900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0年10月18日
5
 用支付寶給lisav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6/30 下午 12:38:55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32
積分:11952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6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7/16 上午 07:56:56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32
積分:11952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7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印度佛教為什麼判教不那麼發達呢?因為它有時間上的成長過程。打一個比喻,比如種豆,先是種子,然後發芽,長出小苗,然後長高、開花、結豆,最後收成。從時間上的自然生長當中,無所謂判不判教,到哪個時候看就是哪種狀態,互相之間不會產生矛盾。任何看到它的人都很明瞭當下它是什麼狀態,看見葉子就是葉子、豆就是豆,或者是豆苗、豆花,很簡單;因為以前的狀態也不必關注,它當下就是這個狀態。當然,這樣比喻也未必很細膩。

      
如果不是按照時間自然成長的次第,豆苗也拿來,豆芽也拿來,稈也拿來,花也拿來,種子也拿來,你說這些都是豆,別人看了會覺得:這都是豆?這是怎麼回事?必須把它們排列、分類,來說明這是什麼狀態,在什麼情況下豆是展示成這個狀態的——這是發芽的狀態,那是長成苗的狀態。要給它分析出來,這樣看到的人才會有一個整體感、時間感,才會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不會混淆。

      
整個佛教在印度是一個自然演變的過程;但來到中國之後,好像把它所有不同的生長段都同時展示了出來,這樣就必須有說明,教判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而且發達起來,不然初學的人看不明白。

 

《淨土宗概論講記》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22/2/17 下午 12:05:17

 7   7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18750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