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成辦解脫的至言攝入中士道

您是本帖的第 1141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成辦解脫的至言攝入中士道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成辦解脫的至言攝入中士道

敬錄自《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宗喀巴大師 造  法尊法師 譯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http://www.xianmifw.com/book/downssfy.php?nav=&pid=3&nid=21

癸二、成辦決定勝的至言攝入中、上士道分二:一、成辦解脫的至言攝入中士道    二、成辦一切種智的至言攝入上士道

【決定勝中,略有二種,謂證解脫僅出生死及一切種智位。】

決定勝略攝有二種,即僅僅證得出離生死的解脫,以及證得一切種智的果位。成辦這兩種決定勝的至言,分別攝入中士道和上士道法類中。

子一、成辦解脫的至言攝入中士道

【其中若依諸聲聞乘及獨覺乘,盡其所說,一切皆悉攝入中士或共中士所有法類。】

佛陀的至言中,依照聲聞乘和獨覺乘所說的一切法,全都歸攝於中士或共中士所有法類中。

例如《四諦經》、《律本事》等經典以及《設施世間論》、《設施業論》、《瑜伽師地論.聲聞地》等論典中,針對聲緣所說的一切至言,都歸攝於中士道的法類當中。《現觀莊嚴論.根本智品》中所說的聲緣所知道等,則攝在共中士的法類中。

【中士夫者,謂發厭患一切諸有,為求自利,欲得度出三有解脫,以趣解脫方便之道三種學故。】

“中士夫”,就是發起厭患一切三有的出離心,為了追求自己的利義,而希求獲得超出三有的解脫,由此趣入解脫方便之道──戒定慧三學,因此稱為“中士夫”。

這是從動機和行持兩個方面,認定中士的體相。

動機:“發起厭患一切諸有,為求自利欲得度出三有解脫”,即從動機上簡別下士和上士。“發起厭患一切諸有”,是簡別耽著三有的下士;“為求自利,欲得度出三有解脫”,是簡別以大悲利他而不捨三有的上士。

行持:“趣入解脫方便之道”,是簡別趣入非解脫方便的非道。“解脫方便之道”是指戒定慧三學。

【《道炬論》云:“背棄諸有樂,遮惡業為性,若惟求自靜,說名中士夫。”】

《道炬論》說:以背棄三有的安樂、遮止惡業為自性,唯一尋求自己涅槃寂靜的補特伽羅,稱為中士夫。

下面以四諦來對應分析此頌:

“諸有樂”是指苦諦,三有輪迴中的安樂其自性唯一是苦的緣故。

“惡業”是指集諦,一切三有的痛苦都是以有漏惡業所集起的,所以惡業是集。

“背棄諸有樂,遮惡業為性”是指道諦,因為捨棄三有的安樂、遮止惡業就是道的自性。

“自靜”是指滅諦,一切三有的苦因、苦果全部寂滅,故稱為自靜。

就是否入道而言,中士可分成未入道和已入道二種。剛剛通達細無常的中士,即未入道之中士;生起無偽出離心的中士,即已入道的中士。後者又有凡聖二種:資糧道與加行道的中士,為凡夫中士;已入聖流的二十種僧,是聖者中士。

中士又有唯中士和共中士二種。就本論來說,尤其需要分清唯中士和共中士的差別,即:前者是以中士道為究竟,也就是以小乘的解脫為究竟,故名“唯中士”;後者是以中士道為前行,也就是以修習四諦等,作為趣入上士道的前行,故名“共中士”。

中士的界限,是從通達細無常開始,到產生增上意樂之前。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2/10/14 上午 01:11:51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468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