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般若攝頌淺釋》略說大乘之本體:名言中以詞義本體作用而解說

您是本帖的第 813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般若攝頌淺釋》略說大乘之本體:名言中以詞義本體作用而解說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般若攝頌淺釋》略說大乘之本體:名言中以詞義本體作用而解說

敬錄自《般若攝頌淺釋》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3

壬二(所修之法)分二:一、略說大乘之本體;二、廣說彼之自性。

癸一(略說大乘之本體)分二:一、名言中以詞義本體作用而解說;二、宣說勝義中彼等不可得。

子一、名言中以詞義本體作用而解說:

何名菩提之大乘?乘之令眾趨涅槃,

此乘如空無量殿,得喜樂安最勝乘。

本頌從詞義、本體、作用三個方面對“大乘”進行解釋。若有人問:為什麼要取名為菩薩之大乘或菩提之大乘呢?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回答。

第一個是詞義──“乘之令眾趨涅槃”。其中“乘”是乘騎的意思,意即依靠這樣的大乘教法能讓無量眾生到達究竟涅槃的彼岸。平時很多眾生都依靠各種乘騎來到達自己的目的地,諸如車、船、飛機等;同樣,依靠大小乘的教法,眾生皆能到達解脫的彼岸,只不過它們有究不究竟的區別。

第二個是本體──“此乘如空無量殿”。這以兩個比喻來說明:首先是虛空,這是從甚深的角度來講的,意即大乘教法宣說了二十空性等猶如虛空般甚深的法性,它可以讓無數眾生趨入解脫的“天堂”。大家都清楚,學大乘的人很容易接受小乘教法或其他教理,其原因就在於大乘教法相當廣闊。佛經也講:佛法如同虛空,它能涵蓋一切。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一切眾生都有緣分學習佛法。其次是無量殿:大家都清楚,無量殿中有各種各樣眾生所需的寶藏;同樣,大乘教法中,也有很多非常珍貴的廣大法門,諸如等持、總持、六波羅蜜多等。所以,眾生依靠廣大與甚深兩者,就完全能得到滿足。

第三個是作用──“得喜樂安”。意思是說,依靠這樣的大乘能讓無量無邊的眾生暫時獲得心裡的歡喜和身體的快樂,究竟到達最大安樂的佛地。所以大乘也叫“最勝乘”。

《妙法蓮華經》亦云:“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所以大家皆應反觀,看自己到底是大乘行者還是小乘行者?如果我們的所作所為,或平時的起心動念,皆為了讓無量眾生暫時獲得種種人天的快樂,究竟獲得圓滿正等覺的果位,那我們就可以說是大乘修行人。如果心裡天天都想私人的事情,甚至私人事情裡面根本不想修行,只想錢財、名聲等,那也根本算不上大乘,可能小乘行者都不一定是。大家也清楚,真正的小乘行者,不但白天非常精進,而且初夜、末夜都不睡覺。所以自稱為大乘行者的人,也應生起慚愧之心。

《經莊嚴論》云:“緣行智勤巧,果事皆具足,依此七大義,建立於大乘。”意思是說,具足七種大義則為大乘:第一是緣大,即大乘的所緣非常廣大,它以無量修多羅等廣大法為緣;第二是行大,大乘的行為圓滿包括自利與他利,也即自己和他人都要度化;第三是智大,即圓滿通達人無我和法無我;第四是勤大,即在三大阿僧祇劫當中無間而修;第五是巧大,即既不墮於輪迴的邊,也不墮於寂滅的邊;第六是果大,即讓無量眾生獲得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佛陀的功德;第七是事大(事業大),即在輪迴未空之間數數示現大菩提與大涅槃,以讓未入道者入道,下下道者趨入上上道,最終獲得佛陀的果位。所以大家皆應反觀,看自己到底具不具足這些大乘的修行原則?如果具足則應生起歡喜心,若不具足則應想盡一切辦法讓它們生起來,當然每天都發願無疑是最佳選擇。

其實,我們每天念的這個受菩薩戒的儀軌[1],按要求來講每天都要念六遍或三遍;若實在念不了,一天一遍也不能間斷。因為發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每天都應在上師三寶前堅固自己的誓願:諸佛菩薩如何發心、我也如何發心,所以大家應盡量念誦這個發心儀軌。

大家還應明白,本頌之所以講讓無量眾生獲得安樂,其原因也在於:大乘菩薩是以利他為宗旨,而小乘行人或一般的世間人皆以自我為中心。那利他到底有什麼好處呢?它能讓我們消除執著自我的緊張、恐慌與痛苦,而讓所作的事情順利圓滿。記得一位教授在演講時說:在接到演講的通知時,我心裡特別緊張、也特別著急,因為害怕自己講不好。後來我就換一個角度想,感覺不應執著自我講得好不好,而應想方設法讓聽者在身心方面得到利益。這樣之後,在整個準備的過程中,我再沒有想到別人會對自己如何評價,一心一意就想幫助他人。後來他的演講非常成功。雖然他不懂大乘佛法,也未發過菩提心,但他通過利他心也遣除了對自我的執著,而讓他人獲得了利益。看了他的演講後,我在心中想:要想將大乘佛教的精神融入到社會當中,就應該像他這樣。大家也清楚,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發生的各種衝突,歸根結底就是以自我為中心而導致的,比如:這個人對我不恭敬,我自己的事情沒有成功,等等。所以大家皆應秉傳利他的火炬,這樣既能照亮自己又能照亮別人。

本頌也講,依靠大乘佛法能讓無量眾生獲得暫時的心喜身樂與究竟果位的涅槃之樂。確實,依靠大乘佛法這些完全能做到。前兩年,我為大家傳講了《入菩薩行論》,很多人將之運用在生活、工作中時,許多感受全是快樂的,其原因也來自於利他。可見,只要有利他的心,很多痛苦自然而然就會消失。大家也經常看到一些高僧大德,表面上看起來他們很累,因為他們做了很多事情;但實際上,因為他們的利他心非常強烈,世間凡夫人那樣的痛苦就不會有。所以,很多人都應將大乘中最重要的利他心樹立起來,這樣許多痛苦和壓力自然而然就沒有了。對於這一點,雖然我不敢說自己有這樣的體悟,但確實有一定的經驗。在平時做事的過程中,我想大家都能感覺得到,很多痛苦都來自於自己,而快樂全來自於利他,就像《佛子行》中所講的那樣[2]。雖然表面上看來這裡的文字很簡單,但實際上依靠它,在未解脫前我們就能獲得身心的快樂,而解脫後則能獲得佛的無漏大樂,這一點願每一個眾生都能分享。



[1]  見《喇榮課誦集發心儀軌》。

[2]  指:“諸苦由求自樂生,圓滿正覺利他成。”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1/12/13 上午 02:22:26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4688 秒, 4 次資料查詢